196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增蕾保桃是棉花增产的关键
我国大部地区的棉花,已经进入现蕾期。棉田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棉桃的多少。棉桃的多少,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保证棉株充分生长发育,多现蕾,多结桃;一是大力克服蕾铃脱落的现象,尽量增蕾保桃。
现在我国棉田的现蕾数量是很大的,但是蕾铃脱落率也很高,一般都在7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了防止蕾铃脱落在棉花生产上的重要性,一方面说明了抓住增蕾保桃这个关键,能够发挥多大的增产潜力。以每亩棉田五千株计算,每株棉花平均多保住一个桃,每亩就可增产十五斤皮棉;平均每株能保住三十个桃,就可以达到每亩四百五十斤皮棉的高额丰产。可见增蕾保桃是棉花增产的关键。
蕾铃脱落历来是棉花生产上一个突出的问题。过去有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棉花蕾铃脱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人力不能控制的自然规律。这是一种错误说法。棉花蕾铃所以脱落,是由一定的外因和内因造成的,并不是不可捉摸、不可避免的;只要找出蕾铃脱落的原因,掌握了蕾铃脱落的规律,就完全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克服蕾铃脱落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在棉花的增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已经这样作了,并且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棉花蕾铃为什么会脱落呢?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棉花的营养不足或供应失调,蕾铃得不到必要的营养;一是因为病虫害或其他外界不利因素,直接间接侵害了蕾铃的组织。因此,要解决棉花蕾铃脱落的问题,必须根据棉花的生育特性,充分满足它对必要的生活条件的要求,同时大力克服一切自然灾害。这些工作做得愈好,增蕾保桃的效果就愈大。
为了增蕾保桃,在棉花现蕾以后,要着重抓住“八字宪法”中水、肥、保、管四字。
第一抓“水”。棉花进入现蕾、开花期,需要的水分要大量增加。今年北方大部棉区长期缺雨,棉田水分不足,目前旱情还在发展,不少棉苗因此长的不快、不旺。这些棉田要赶紧灌溉;同时要适当追肥,促进棉苗生育。今年棉田水利条件更好了,抗灾能力加大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水利条件的作用,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间,根据它在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南方棉区以排涝为主,也要注意伏旱期间的灌溉。
第二抓“肥”。棉花现蕾、开花、结铃期,是棉田需要追肥的主要时期。今年许多地区的棉花在播种、出苗时期,受了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影响,棉苗发育较弱,更需要提早追肥。今年国家供应棉区的化肥,要适时用于棉田中;同时要多方面积肥、造肥,增加棉田追肥的来源。
第三抓“保”。许多棉区已经发生棉蚜,要抓紧除治,迅速扑灭。对于别的棉花害虫,也要及时防治。严重的虫害可能摧残棉花蕾铃的80%到90%,可见彻底治虫是多么重要。战胜病虫害要争取主动,事先准备好足够的药械,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发阶段。
第四抓“管”。主要是加强棉田的中耕、除草、培土、整枝工作。有些地区的棉田,由于管理不及时,开始发生草荒现象,应该迅速加以克服。必须通过连续的中耕、除草,保证棉田不板结、无杂草。要合理地整枝,控制棉株的生长,克服棉田过分荫蔽现象,改善透光、通风条件。整枝管理要在棉花整个生育期间进行。因此要安排相当的劳力,专门负责棉田管理。
根据两年来棉花先进生产单位的经验,力争棉花增蕾保桃有几个环节,即“多结伏前桃,确保伏桃,力争秋桃”。多结伏前桃,不仅增加了早桃,而且可以借助这些早桃,有效地控制棉株入伏后陡长,促使棉株多结伏桃,减少蕾铃脱落现象。伏桃是棉株在入伏后立秋前开花结铃盛期结的棉桃,数量多,个儿大,全部在霜前成熟,是棉花收获的主要部分,因此必须保住它们。立秋以后,棉花还有一段有效的生育期,可以继续现蕾、开花和成桃,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段生育期,争取多结一部分秋桃。要达到“多结伏前桃”,必须适时早播,加强苗期管理,促使棉花早出苗、早发育、早现蕾、早座桃;要“确保伏桃”,必须做好追肥、灌溉、排水、中耕、除草、整枝、防治病虫害等一整套棉田管理工作;“力争秋桃”,要加强棉花后期管理,适当补肥,防旱抗涝,彻底除治后期病虫害。只要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一定可以实现增蕾保桃,大幅度增产棉花的任务。


第3版()
专栏:

湖北巧管棉田争取多结伏前桃
新疆吐鲁番等地长绒棉水足肥足生长茁壮
据新华社武汉16日电 湖北省各产棉区大力开展两熟棉田赶一熟棉田,力争多现蕾,带桃入伏的棉田培育管理运动。目前全省两熟棉田(即收了作物以后再种棉花的地)已进行了灭茬除草,有30%的田追了一次肥。棉苗普遍生长茁壮,一般已长了五、六片真叶。
力争提早现蕾,是湖北省今年棉花生产上的一个新的发展。根据两年来各先进地区和植棉能手的经验,只要早现蕾,早开花,带桃入伏,再抓紧后期管理的综合措施,就能比一般田多增产两成到三成。今年大面积棉苗生长良好,据重点地区统计,全省有十万多亩棉田在5月底就大量现蕾。少量棉苗现在已开花结铃。大部分棉田目前正在现蕾。
中共湖北省委最近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在保壮苗、保密度、保面积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增蕾多桃。各地根据指示精神,抓住目前提早现蕾、带桃入伏的关键时期,展开了大战草荒、中耕松土、追肥和消灭虫害的棉田培育管理运动。各级党委都由书记挂帅,成立棉花管理指挥部。拥有三百七十多万亩棉田的荆州专区,采取领导、劳力、工具三集中的办法打歼灭战,基本战胜了草荒。黄梅县根据争“三苗”(苗全、苗壮、苗齐)夺“三桃”(桃早、桃多、桃大)的要求,出动八万劳力,对二十多万亩棉田普遍进行了两次中耕除草,每亩并追施了十担到十五担优质肥料。许多地方做到了干部社员会师田间,逐丘检查,块块鉴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黄冈县黄州公社采取这种方法,发现六千多亩落后苗,当即组织力量进行了除草追肥和移苗补栽。为了抢住火色,保质保量地做好培育管理,各地都抓紧工具改革,充分发挥改良工具的威力。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种植的长绒棉都已经间苗定苗完毕,并经过一次中耕、锄草、追肥、打药(防虫),普遍生长茁壮。早种的长绒棉已经现蕾。
现在,各地正在突击长绒棉田的第二次田间加工,水肥夹攻,催促棉苗早开花、多结桃。种长绒棉最多的吐鲁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阿克苏垦区各农场,长绒棉苗期加工都比去年提前一个星期。阿克苏垦区的二万一千多亩长绒棉到6月8日已中耕两次以上,中耕时间还比过去大大缩短。焉耆垦区各农场一开始就对长绒棉田定了人员、措施和产量,现在已开始给每亩棉田追了二十斤化肥(磷肥)。(附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五星人民公社社员们正在给棉苗浇水
新华社记者 艾海提摄


第3版()
专栏:

改革工具 推广经验 加水加肥
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加强春麦田间管理
青海改革中耕工具除草工效显著提高
本报讯 为了全面搞好以春小麦青稞为主的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青海省各级农具厂以除草工具为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工具改革运动。
青海春种作物面积比去年扩大很多,因此,妥善地组织劳力,大搞工具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全面搞好田间管理的关键。中共青海省委在播种基本结束时,就及时号召各族人民在种多种早种好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和社办工业的威力,大搞以除草工具为主的工具改革,改善劳动组织,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全面搞好田间管理,实现多种多收、高产多收。在各级党委的积极领导下,田间管理工具改革运动迅速在全省开展起来。据黄南、海南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湟源、化隆四个县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制造、推广了长把锄、空心锄、双头锄、三叉锄、三齿耘锄等锄头十万多件,还有许多创造、仿制的除草工具。这些机具几倍、十几倍地提高了除草效率。在开荒、春播中一马当先的民和县,全部使用锄头除草,比过去用铲子除草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过去用牛角在小块土地上除草的同仁县藏族社员,纷纷脱下长袖的藏袍,穿上轻便的短装,使用锄头除草。浩门联合企业公司第一分场,最近制成了手推式锄草器比原来使用手铲除草工效高五倍到六倍;牵引式锄草器提高工效八倍到十倍。这两种锄草器使用轻巧,操作时可以根据土质软硬,作物稠稀,加以调节,松土可深可浅,行距可大可小。互助土族自治县闇门峡公社创造的马拉洋芋铲草机,一天能除草二十多亩,提高工效十倍左右。
除草工具的改革,带动了田间管理工具的全面革新。全省各地已经创制出许多适合不同自然条件的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的新工具,开始形成成套改革田间管理工具的新局面。德令哈农场除了改革和推广了除草工具外,还创造了土地平整器、扶垅开沟器、自动撒肥车等六十二种农牧业生产新工具,现已推广一万多件。互助土族自治县农具厂制成的喷粉炮,一人操作一天的防治虫害面积达五十多亩,而且可以避免伤苗。现在青海省的农具改革工作,已经形成具有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由点到面、由低到高等特点的全民运动。
青海省以除草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民和县在五月底除完成五十一万亩大田作物的头草之后,全县人民乘胜猛进,又一举除完二草二十八万多亩。乐都县目前投入田间管理的劳力有四万多人,现已除头遍草四十五万多亩,此外还展开了浇水、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为了切实搞好田间管理,许多地区五级干部会师田间,领导群众开展了大检查、大评比、大竞赛,把田间管理运动不断地推向高潮。
甘肃五级干部下田
推广保粒保穗经验
新华社兰州讯 甘肃省五级干部会师田间,加强春小麦田间管理,力争实现块块都管好,亩亩大丰收。
今年甘肃省的春小麦比去年扩大了三十万亩左右。目前,陇东和陇南地区的春小麦正在扬花灌浆;甘南、临夏和子午岭一带的春小麦已拔节孕穗;播种稍迟的河西走廊,大片麦田也是一片葱茏,秆壮叶茂。
为了进一步搞好田间管理工作,夺得今年春小麦大丰收,最近中共甘肃省委组织省、地、县、社、队五级干部深入田间,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因地制宜地总结和推广抗旱保苗、保穗、保粒、保收等先进生产经验。
新疆挖泉引水
保证麦田适时浇灌
新华社乌鲁木齐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春麦生长良好,普遍抽穗扬花,各地人民公社和农场正再接再厉,以水肥为中心,狠抓春麦的后期管理。
今年入春以来,自治区各地气温上升缓慢,山间积雪融化迟,许多河流水量较少。各地为了保证春小麦的灌溉,目前正千方百计增辟水源。靠山地区采取了破冰化雪和打井、挖泉等办法,努力增加水量。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组织了七千劳力上山融冰化雪,引水下山。这个县的大河公社两天内就挖泉一千二百多个。各地还大力保水、管水,尽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田专区提出了“书记上源口,干部跟水走,大力挖水源,用水如用油”的口号,使全专区春麦全部浇了三次水,大部已浇了四次水,连缺水最严重的皮山县也浇了三次水。各地在结合灌溉同时,都千方百计给春麦多追肥、追好肥。南疆不少公社采用建立田间肥坑等方法,来增加春麦的施肥量。对三类麦田,各地除多施优质肥外,还追施了速效化肥。
宁夏巧中耕细追肥
一类麦不断增加
新华社银川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春小麦,经过不断加工管理,生长情况愈来愈好,不论是千里沃野的黄河平原灌溉区,或是丘陵起伏的南部山区,到处是一片丰收在望的大好景象。
当前全区麦田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追肥、灌水和中耕锄草。到5月底为止,全区锄草两遍的麦田有二十四万多亩,追肥一次到两次的有九十八万多亩。灌区追肥量一般每亩施农家肥三至五车,土化肥三百到五百斤,硫酸铵十至二十斤。许多地区还特别给一类田施了草木灰,给三类田施了氮肥。许多地区的灌水工作也进行得比较适时,目前已有九十七万亩麦田灌了头水,有四十九万亩麦田灌了二次水。
各地麦田经过不断加工管理,一类田显著增加,三类田大大减少。南部山区的固原专区三类田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5%。(附图片)
青海湟中县鲁沙尔公社西堡大队总支副书记陈兴荣(右),在农业丰产方技术指挥田里与技术员们研究增产措施。        
                   新华社记者 刘西钧摄


第3版()
专栏:

筋竹公社田间管理增加千个劳力
办法是:合理组织前后方生产,大力改革工具
本报南宁16日电 广西岑溪县筋竹公社的劳动力显得格外紧张。据计算,今年上半年,全社早稻和旱地作物在收获前用在种植和护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劳动日,起码要比去年增加三十万个,比去年同期实际用工量增加36%。同时,今年在工、林、牧、渔、副业等各项生产上,也要大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筋竹公社经过深入地调查摸底,采取压缩后方及各行业多余劳动力的办法,给农业生产第一线增添了一千零八个劳动力。
把这批劳动力抽调到农业战线上来,会不会出现只顾农业丢掉其他的偏向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如筋竹大队的一个食堂,过去的十二人中,煮菜做饭的六人,打柴的四人,挑米的两人。如今,仅仅由于八个单灶改为一个连环灶,只需四个炊事员就把挑水、烧水、煮饭、做菜等工作搞的妥妥当当。
筋竹公社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中,不仅采取“压”的办法,同时还按不同情况采取了“换”、“套”、“突”、“改”等多种办法,使劳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换”,就是以弱换强,把强的劳动力从后方换到前方来。全社从保姆等人员中共换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强劳动力。“套”就是要求人人当多面手,干多种活。普遍推行看牛人员兼积肥料,上山的副业人员兼打柴等,这样全社无形中增多了八百多个劳动力。“突”就是在保证搞好农业的同时,对于季节性强的其他方面的生产(如桂皮的收剥等),组织力量进行短期突击。“改”就是工具改革。推广使用耘田器,水力加工和土自来水设备,大大提高了工效。
筋竹公社全面调整劳动力的结果,投入田间管理的劳动力,由调整前的四千七百五十四人增加到五千七百六十二人,使田间管理运动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耘田的日进度由原来的一千二百一十八亩增加到二千七百六十三亩。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乘胜猛进,夺取田间管理工作全胜
青海日报对加强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发表了题为“乘胜猛进,夺取田间管理工作全胜”的社论。社论指出,当前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就是再接再厉,乘胜猛进,迅速掀起以除草为中心的田间管理高潮,大战6、
7月,为夺取今年的更大丰收而奋斗。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全党全民大动员,用比垦荒播种更大的劲头来抓田间管理。继续采取分工负责、包干到底和深入田间、五级干部会师到田等领导方法,切实加强田间管理的领导;继续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改进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下决心把大部劳力投入除草战斗。晚田作物播种尚未结束的地区,除了抽调一部分劳力,继续抢种晚田外,应该将主要力量,投入田间管理;播种结束的地区,应该集中一切力量搞好田间管理。6、7两月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要求集中一切力量,大干、巧干两个月,夺取田间管理的全胜。保证川水地全部除草三遍,山地和新垦荒地力争除草两遍,并作到适时适量浇水、追肥,及时防治雹、洪、霜、冻、病、虫等灾害,实现多种多收、高产多收。
社论指出,劳力不足,是田间管理的主要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是不断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迅速创造和推广各种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要进一步健全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基本建设、副业、社办工业的劳力,在6、7两月田间管理大忙期间,应保证80%以上的劳力投入田间管理。基本建设劳力应该适当控制,在大忙时,也可以临时抽调工业、副业和基本建设的劳力突击除草。要根据田间管理的需要,建立专业队,实行专田、专人、专责,包任务、包质量、包时间,三包到底。特别对丰产方和三类苗要加强管理,加工、加水、加肥,保证三类苗不过分蘖关。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广泛开展山川、场社和队与队之间的大协作,集中优势兵力,突击薄弱环节。
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迅速创造、推广各种新式和改良农具,是解决劳力不足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多快好省地搞好田间管理的唯一正确道路。要进一步大做宣传、大造声势,深入发动群众,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以州、县、公社农具厂为骨干,以除草工具为中心,首先普及手锄,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工具改革高潮,边创造、边推广、边普及、边提高,通过今年田间管理,创造和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使用的、制造容易、工效高的田间管理工具。并且积极创造和制造各种收割、脱粒工具,为秋收做好准备。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红色炊事员方喜珍
她把一颗红心献给了公共食堂,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中共湘潭地委人民公社通讯编辑室
一提起炊事员方喜珍,湖南岳阳铁山公社杨林大队杨林第二食堂的社员,没有一个不称赞的。大家的说法是:有我们喜姑娘在食堂里,吃喝二字没得操心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方喜珍心红手巧,吃苦耐劳,热爱食堂,得到了社员们的欢心。两年来她接二连三地被评选为模范炊事员,出席过县、专区召开的群英大会和全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今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忘我的人
杨林第二食堂是在1958年7月办起来的。第一天起,方喜珍就来到了食堂。她身在食堂,心在食堂,以食堂为家,几年如一日。这个食堂共三十五户人家,一百三十多人吃饭,还要管一百多个小学生和过往行人吃的茶水。三个炊事员,其中一个是老头,一个是体弱的妇女,他们只能帮助烧火、烧茶、打扫清洁卫生。重工夫细活全离不了方喜珍。遇到什么困难事,她总是挺身而出。她每天起早贪黑,不辞劳苦,从蒸饭、炒菜、运柴、挑米到打豆腐、做坛子菜、开餐送饭、收残检点,什么事情都干。去年腊月,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菜园里还有大批的菜蔬没有砍回来,方喜珍怕冻坏了菜,便赤脚穿了草鞋,顶着风雪,出门砍菜。她的行动感动了社员,带动了袁金子、林圭香、雷采平等社员都来帮忙,一共砍回了三十多担菜。今年春天,为了储足柴米准备插秧,有时在开了午饭以后,她安顿好其他炊事员蒸晚饭,自己便到五里路远的加工厂去运米。这个食堂附近没有柴山,要到十里路以外的地方去运烧柴。晚饭后她把事情安排好,也积极参加运柴。今年3、4月份,她就参加了运柴挑米十三次。
她是整个生产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每日天刚蒙蒙亮就来到了食堂,为社员烧洗脸水,清洁碗筷炊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做完三餐茶饭,天黑了,社员收工休息,她和其他炊事员还要蒸熟第二天的早饭,安置好第二天的菜,有时还要作酱菜、作豆腐、磨米粉,别的炊事员回去了,她总是一个人在食堂里清好场才回去休息。遇到开会和农忙季节,她一夜惊醒几次,深怕睡过了时间。两年来,这个生产队从来没有因为吃饭晚而耽误生产。
平日她为社员生活忙,逢年过节她更忙。今年过春节放假三天,社员都探亲访友,看戏,搞文娱活动,她却忙了三天三晚没有出厨房门。农忙时社员生产忙,料理好社员生活的后勤部也跟着一起忙。插秧双抢时,照顾社员吃好吃饱休息好,饭菜茶水都送到田间。巧做千家饭
方喜珍同志不但不辞劳苦,苦干、实干,而且也干得巧、干得好。她开动脑筋想办法,既精打细算,又使社员吃得好、吃得饱。去年冬天,按照忙时多吃、闲时少吃的原则,用米磨成粉和菜做成菜糊,每天晚餐,每人一钵饭,一钵菜糊,每人每天能节约粮食一两五钱。社员都说这个办法很好,味道好,吃得饱,节约粮食。吃了一个多月,全食堂节约粮食二百多斤。同时还采用双蒸饭,多吃蔬菜等办法,使社员吃饱吃好。在烹调上,她更是费尽心思,尽量使菜做得味道好、花样多。萝卜、白菜、青菜、莴笋几种很平常的普通菜,经过她的巧手制作,用叶、柄、茎、菜心等不同的原料,或煎或炒或煮或红烧,经过切丝、切片、切丁等不同的刀法,辅之以卤汁、酱油、豆酱等不同的调味品,每种菜都可以做成七、八种、十几种味道不同、形状各异、营养丰富的好菜。她经手制作的坛子菜,品种更多。去年冬季就做了二百多坛,三十四种坛子菜,到现在还储有干菜、腌菜等二千三百多斤。经常是陈的没有吃完,新的又储存起来了,使社员们一年四季能吃到喷香爽口的坛子菜。
炊事工作有很多繁重的劳动,为了提高工效,减轻体力劳动,更好地为社员生活服务,她积极地参加了炊具改革。食堂里实现了用水土自来化,纱罩盖菜自动化,切菜用切菜机,送饭送菜用滑车,淘米、量米、量水用三用机。开始切菜机齿轮不匀,转动快慢不一,送菜切菜不均匀,方喜珍和生活组长雷耀武、作业组长方圭尧一起改进了齿轮,使机器更加适用。淘米机开始做成也不大好用,经过三次改进,使机器灵活轻巧,操作方便,量水、量米准确,比手工操作提高工效三倍。
一人能满百人意
古话说:“一人难满百人意”,一个食堂一百多人吃饭,各人有各人的胃口,各人有各人的脾气,要做到人人满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方喜珍处处关心人,态度和蔼,细心周到,打破了这个常规,做到了人人满意。两年来她没有向社员发过一次脾气,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尽可能地满足社员的各种需要。做活的社员,不论什么时候收工回来,总能吃到热饭热菜,而且吃的菜蔬也比一般人更加丰盛。她摸透了每个人的脾气,那些人喜欢吃得咸,那些人喜欢吃得淡,青年、壮年人吃菜要炒得生,老年人就喜欢吃得软一点,烂一点的。她就按照这些要求,蒸饭时放不同的水量,炒菜时分几锅炒,吃咸的多放一些盐,吃得烂的多加一把火,使大家吃了都合口味。缺奶的小孩要量米回去搞糊糊。天晴了,社员想打一、两个人的米回去煮一餐,好有米汤浆被子衣服,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米量好让他们拿回去。食堂里一百多人吃饭,每一餐饭,那个没来吃,是病了,还是有事没来,她都要查问清楚。那个妇女怀了孕、那个社员胃口不好,就让他们吃一些有酸味、有辣味的坛子菜。社员有病了,老年人落雨不方便到食堂里来,他就把饭菜送到家里去。社员张连喜去年生孩子。有两个多月,方喜珍每天给她送饭送菜送茶送热水。哺乳的妇女吃酸菜缩奶,就把她们编成一席,为她们加些营养好、发奶汁的茼蒿、豆腐、菠菜。女社员李碧君的小孩缺奶,办了两三次黄花?蒸麦子给她吃。社员办喜事她热心帮忙;社员来了客人,她热情地招待。单身老人说:一辈子享不到儿女的福,如今享上了食堂的福,享了喜姑娘的福。
一颗红心
方喜珍是一个忠于集体事业、无限关心别人、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的人。社员说她是“连人带家”搬到了食堂,事事大公无私,只怕社员吃不好,连自己的爱人小孩都丢在一边。她日日夜夜在食堂,家里三个小孩,一个送到幼儿园,两个送进托儿所,白天很少在家里落脚,最小的才半岁,吃奶也是送到食堂里来。去年夏天怀了第三个小孩,天气炎热,吃不下饭,她不顾党支部和作业组长的劝阻,照常坚持工作,生小孩刚刚满月又回到了食堂。过春节时有个社员少分了肉,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一份让了出来。方喜珍对社员样样照顾周到,但是她从不放松对坏人坏事作斗争。她发现有人偷食堂的鸡,拿食堂的蔬菜,就和社员一道严格地批评教育了偷盗公共财产的人。那些社员吃那一类定量的饭,那些人打了米回去,她都记得一清二楚。社员反映说:“喜姑娘在这里莫乱过一桩事,那个想在她手里乱一点都乱不成。”她是这样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集体利益的。
方喜珍是一个红色炊事员,她把一颗红心献给了公共食堂,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