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繁殖快 产量高 成本低 营养丰富
浙江北京积极发展小球藻生产
各地试验证明:猪、牛、鸭、鹅食用后体质增强体重大增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浙江全省繁殖小球藻的面积已达二千一百三十多亩,瑞安、乐清、平阳、吴兴、温州等许多县、市出现了“人人户户动手、场场、队队、社社繁殖小球藻”的群众运动。
小球藻光合作用很强,繁殖快、产量高,营养成分比大麦、麸皮、大豆、白米高,用小球藻溶液或干粉拌在面粉或其他粮食中,可以制成香甜可口的糕点。由于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许多地方用作猪饲料,猪增重十分显著。
最初,用小球藻喂猪,很多人不相信可以把猪养好。但经过半年来实践证明,小球藻确实是营养丰富的好饲料,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瑞安县城关公社龙山畜牧场五百八十头猪,喂小球藻以后,平均每天体重增加十市两,喂一般饲料的猪平均每天增加体重八两。平阳种畜场用小球藻喂猪,最高的平均每天增重一斤半。用小球藻喂鹅增重也很显著。瑞安马屿公社畜牧场用十头奶牛做试验,吃小球藻后,日产奶量平均由五十三斤提高到六十四斤,净增十一斤。永嘉县机关畜牧场、平阳种畜场、乐清白象公社畜牧场原有二十头三类猪喂小球藻,一个半月后有十七头提升到一类猪,这些猪只皮肤红润,毛色光亮,背弓转平、体质健壮。饲养员反映说:过去不相信“绿水”能喂猪,现在真正认识到小球藻是个好饲料。
浙江省各级党委十分重视小球藻的繁殖工作,把它列为发展畜牧业的一条重要措施。今年2月份,省委在瑞安县召开的全省畜牧生产现场会议上,推广了瑞安县大面积繁殖小球藻的经验。瑞安县全县有一千一百五十个生产队,二千九百八十一个畜牧场大量繁殖小球藻,近三个月来就生产了藻液一千五百多万斤。城关公社隆山畜牧场,五百八十头生猪全部用小球藻代替精饲料,在两个月中节省精饲料五千斤。乐清县为了大面积繁殖小球藻,县委确定由分管畜牧的书记、部长和畜牧办公室主任专管小球藻生产工作,并大力推广以乐城公社采用温室育苗,突破技术关的先进经验,组织现场参观,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繁殖小球藻的决心更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生产小球藻的群众运动,现在全县已繁殖小球藻一百十五万斤。
在大面积繁殖小球藻运动中,浙江各地根据“以土为主,因陋就简”的原则,解决了设备和技术关。没有培养池,他们就利用旧木桶、石槽、水缸等代替;化学肥料成本高,就改用一定比例的发酵人粪代替;技术力量不足就采用现场会、短期训练班、以师带徒、组织技术传授等办法解决。
据温州专区经验证明:小球藻种池如用砖、石作培养池成本太高,不易推行;许多地方在泥坑和水田里培养小球藻已获得成功,这样每平方米面积中,能降低成本十二元。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基础上,中共温州地委和各县委除继续总结经验外,准备掀起追、赶、超群众性运动,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大力发展小球藻生产,要求全区每一百头猪都有半亩生产池,使全区七百万头猪都能吃上小球藻。
本报讯 北京郊区各人民公社广泛推广和生产小球藻作为猪饲料。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全市已经有八百多个猪场设置了培养繁殖小球藻的设备,开始大量生产,一部分动手较早的单位已经用来喂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球藻是在淡水中生长的绿藻植物,生活、繁殖的适应范围很广,具有繁殖快、产量高、营养丰富、容易培植的特点。
中共北京市委十分重视这种藻类的利用工作,早在今年春天就指示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用南方移来经过人工繁殖的藻种,在一部分猪场中生产和喂用。利用较早的通县上马头畜牧场3月份修建了四个培养繁殖小球藻的池子,每个容积约八立方米,现在每天化五元多的成本(不包括设备投资)可生产小球藻浓缩液近三千斤。这个场曾作了很多组对比试验,他们选择了两批共十二头育肥猪,经过十一天和十四天的对比试验,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喂小球藻浓缩液的猪比普通猪每天分别增加体重81%和107%;对十六头断奶仔猪进行十二天对比试验的结果,九头喂小球藻的猪日增重零点五三斤,没有喂小球藻的猪日增重仅零点三一斤。用小球藻喂哺乳母猪和种公猪,仔猪增重快,公猪精液品质提高。北京市食品公司养鸭场用小球藻填鸭也收到良好效果。一些过去不相信一池绿水能喂猪的人,现在看到了巨大的效果都连连称赞说:“小球藻真正好,用它喂猪顶精料、长的快爱上膘,人人称它宝中宝。”
制造小球藻的技术并不复杂,设备也很简单,能在温室内生产,也可在露天建池生产,甚至在大缸内也能繁殖。在培养繁殖过程中,一般是采用鸡、猪粪或人尿作培养液,掺入一定比例的藻种原液,经过四至五天的繁殖就可沉淀采收喂用。
繁殖推广小球藻,在北京郊区现已开始形成群众运动。各级党委按照市委指示,由书记挂帅,组成了专业队伍进行生产,组织专人检查督促。市、县(区)有关部门还采取训练班、现场会等方式培养技术人材。已经取得经验的人民公社,对周围的公社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分片包干。一个由市、县(区)、公社、猪场的技术人员组成的试验推广网也已初步形成。现在全市生产小球藻的猪场已有八百八十二个。顺义县城关人民公社在党委书记主持下,一昼夜就在十个大中型猪场中建成培养繁殖设备,很快投入生产,在二十多天内,全公社培养了十三万多斤藻种原液,在这个公社的带动下,顺义县全县近60%的猪场都已开始生产小球藻。(附图片)
北京市通县上马头畜牧场工作人员把小球藻液用胶皮管抽放在缸内便于喂猪   新华社记者 杨展华摄


第3版()
专栏:

大量繁殖小球藻
本报评论员
小球藻的大量繁殖,是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巨大收获,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一个伟大胜利。
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向土地、向大自然索取更多有用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努力培植和利用已经被人们认识了的各种作物,努力提高它们的产量;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新的能供人们使用的物质资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球藻的发现和大量生产,就是我们进一步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个实例。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都是通过生产实践逐步提高的。远古时代,人类茹毛饮血,对于后来大量栽培和食用的农作物,是根本不会利用的。就在不久以前,人们对农作物还主要是利用它们的籽粒,至于秸秆,一般只用作饲草或燃料。现在经过综合加工,从农作物秸秆根梢中提制了很多食品和工业原料,这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的一大进步。但是自然界可以利用的资源,决不止现在已经利用了的这些。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的东西,它们将随着人们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客观规律的掌握的进一步提高,而被发现被利用起来。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水生植物,体积很小,但养分非常丰富。根据科学研究部门的分析,小球藻干粉中含有蛋白质45%左右,相当于大豆含量的110%,比麸皮、大麦的含量要高两三倍。此外,还含有15%左右的脂肪、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从小球藻中可以提取油脂、叶绿素等轻工业原料和医药用品,经济价值相当高。
小球藻不仅养分丰富,而且繁殖快、产量高,培养也相当方便。在适宜条件下,一个小球藻一昼夜就能繁殖四十多个,五六天就可成熟;在一般情况下,一年可以收获三十多次;一亩水面每年能生产小球藻浓缩液六十万到八十万斤,可制干粉一万斤左右。很多地方都把小球藻用作养猪饲料。根据饲养对比试验,一斤小球藻浓缩液的营养,相当于二斤细糠、一斤半麸皮或者二斤豆饼粉。浙江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两只同时生的小猪进行试验,一只在饲料中加喂小球藻,一只没有加喂,十个月后,两只猪的体重相差一百零五斤。河南舞阳县姜店公社统计,喂小球藻的猪,平均每天增膘九两左右,喂同量其他饲料的只增膘五两,相差一倍左右。不仅如此,小球藻还有促使病猪恢复健康,促使母猪怀胎和多产仔猪,促使乳牛增奶和恢复母鸡生蛋功能的效能。大量繁殖小球藻,对高速度发展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生产有很大的作用。
小球藻的培养,已在不少公社和生产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从地区上看,南至广东、广西和云南,北至山西、河北、辽宁,都能培养,都已培养。发展小球藻生产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是可能的。各地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大力推广已有的经验,使小球藻的培养工作更快地发展起来。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小球藻 猪饲料之宝
小球藻喂猪增重显著的几个实例
广西百色县食品杂货商店用小球藻浓缩液喂猪,每头每天长膘一斤四两,比不喂小球藻时每天多增重一斤;而且吃小球藻后毛泽光滑,皮色红润。(广西百色专署商业局许扬)
河南临汝县城关公社郭庄大队养猪场用同样饲料喂了九头肥猪,其中六头每天每头加喂三斤小球藻浓缩液,半个月后,每头猪平均增重十七点二斤,另三头未加喂小球藻的每头平均只增重九斤。
这个公社的程桂大队养猪场,用同样办法喂了二十一头猪,其中有十三头猪每天每头加喂小球藻干粉(六十斤浓缩液可以晒干粉一斤)三钱,十四天后,每头猪平均增重二十九斤;而未加喂小球藻干粉的猪每头每天平均只增重十一点二斤。
这个公社用小球藻喂猪的经验还证明:猪的食量普遍增加,大小便次数增多,爱睡觉,因此增膘加快;患贫血症的猪食用小球藻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中共洛阳地委通讯训练班临汝实习小组)
浙江杭州市留下公社用小球藻喂猪试验:基础饲料相同,每天加喂三斤浓缩液小球藻的猪,比光吃饲料的猪平均每头每天多长肉半斤多。
这个公社养猪场的三百三十七头猪加喂小球藻后,母猪奶水加多,仔猪生长良好。有一窝九头仔猪双满月断奶后,平均每头体重达十九斤,比没有喂小球藻的断奶猪体重增加25%。(留下公社畜牧办公室谢有溪)


第3版()
专栏:

水中猪肉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植物,体如圆球,很小,要在六百倍以上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它的内部构造。
小球藻约含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蛋白质,百分之十五左右的脂肪,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碳水化合物,百分之十左右的矿物质,还有二十一种动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生素。其营养价值不低于牛乳、鸡蛋或豆类,远比稻米、小麦、糠麸为高,所以有人称为“水中猪肉”。


第3版()
专栏:

湖北山西抗旱抢栽抢种 四川改种增种形成高潮
新华社武汉13日电 湖北省局部地区在紧张的中稻插秧期间出现了旱象。这些地区正运用去年战胜百日大旱的经验,千方百计大找水源,抗旱插秧。
入夏以来,湖北地区久晴不雨,一些水利条件较差的丘陵地区和堰塘没有蓄满水的地方,先后出现旱象。这些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当旱象刚一露头就批判了等雨的麻痹思想,建立了防旱抗旱指导部,领导群众奋起抗旱。大悟县新城公社为保证适时插秧,5月30日一天就出动了九百多人、二百九十多部水车车水灌田,抢插中稻一百零九亩。这个公社的石山管理区第三生产队队长还带领六十个社员拦河筑坝七处,使原来无水插秧的近百亩中稻田灌水插了秧。应山县陈巷公社由于合理调剂用水和节约用水,不仅保证了原有稻田灌水插秧,全公社还可扩大水稻面积三千多亩。同县马坪公社云台管理区在抗旱插秧中间也超额二百亩完成了原订一万二千二百亩的插秧计划。
为了抗旱抢插中稻,这些地区积极开通和延长了原有水库的渠道,进一步发挥了原有水利工程的作用;同时还修了一些小型塘堰。如应山县今春新建的虎弼冲水库原来还没通水,在最近抗旱中集中一千七百多人奋战一昼夜,开通一里多长的渠道,保证及时用水。同县城郊公社丰收生产队在桃园水库增开了一条支渠,就增加灌溉面积四百五十多亩。宜昌县五一公社从5月27日到6月2日间,抗旱插秧一万一千多亩,结合整修塘堰五百零三处。此外,为了节约用水,不少公社进一步整顿了用水的制度。
现在,有部分受旱地区得雨,正在组织劳力蓄水保水,继续作好防旱抗旱准备。
新华社太原13日电 以“保扩大、保比例、保全苗”为中心的抗旱夏种高潮,已在山西省蓬勃展开。
5月中旬以来,山西各地落雨很少,旱象不断发展,晋南、晋北、晋东南三个专区受旱较重。干土层一般都在二至三寸。对当前夏种工作和大秋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全省各地人民公社为了保证夏种任务的适时完成,都大力推广了春播中突击打井,合理灌溉,担水点种等抗旱经验,在“边麦收、边灌溉、边下种”的口号下,抽出大批劳力突击抗旱下种。晋南地区各人民公社一面抢收小麦,一面大搞抗旱夏种。最近,全区已浇麦茬田一百六十多万亩,并有六十万亩已种上各种作物。晋东南地区的抗旱播种大军,实行地面水上山,地下水浇川,千方百计地在最近5日内就抗旱套种玉米、高粱等作物五十多万亩。晋北地区各人民公社在抗旱抢种中,还利用荒滩、碱地和零星地种植了各种早熟作物一百多万亩。
各地在抗旱抢种中都注意了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方针,力争扩大夏种面积。晋北专区通过开垦荒地,实行农林间作,结合水土保持扩大耕地,已扩大了夏种面积一百三十多万亩。阳城县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经验,全县套种玉米面积比去年扩大了八万亩。盛产棉、麦的晋南专区,夏种中除完成了一百五十万亩玉米、五十万亩薯类作物的种植计划以外,还千方百计地扩大蔬菜、谷子、小杂粮、饲料等作物。晋北地区的阳高县人人种、到处种,目前已种植山药、谷子、油料作物、蔬菜、麻、野生植物等十多万亩。
为了提高夏种质量,各地在麦收前的一段空隙时间里还开展了“千车万担”的积肥、造肥、运肥运动。运城、翼城、洪洞和垣曲等十三个县,已为夏种积制肥料三亿多担,超过原计划50%,有一亿一千多担已提前送到地头。
新华社成都13日电 四川各地在“抢季节分秒必争,保面积分厘不少”的口号下,掀起补种、改种、增种运动,力争多栽多种,满栽满种,保证大春作物大丰收。
四川省几千万劳动大军,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战斗,夏收夏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小春作物的收割工作早在5月底就基本结束。最近,大春栽种捷报又频频传来。到6月5日,全省已栽中稻二千五百多万亩,甘薯六百多万亩。各地还广泛利用边角地增种了大批小杂粮和豆类等作物。
为了保质量、保面积,各地一面抓大春栽种,一面发动群众普遍检查已栽的各种作物,凡是缺窝断苗或种植过稀的,都立即补栽补种,保证做到合理密植,苗全苗齐。新繁县在中稻栽插基本结束后,全县立即固定专人,分片分段包干,90%以上的中稻已进行了查补,保证了块块全苗,苗苗全壮。南充县濚溪区各人民公社组织了二千一百多人的查补突击队,采取逐块检查、成片突击的办法,两天时间就给九千多亩棉花、玉米补了苗,还移栽了高粱、南瓜四十多万窝。
各级党组织对于部分确无水源保证栽插的稻田,都迅速抗旱改种玉米、甘薯等旱地高产作物。江津专区各人民公社已抗旱改种玉米、红苕、高粱等旱地作物三十多万亩。许多地方,在改种以后,都立即组织专业队伍,及时给改种的作物追肥薅草,确保改种作物苗全苗壮,生长良好。
各地在大抓补种、改种的同时还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一切小块空闲地,开展以甘薯、玉米为主的增种运动。蓬溪县在超额完成四十多万亩甘薯栽插任务以后,全县还利用空闲地增种了甘薯四百多万窝。射洪县各人民公社组织群众利用早晚时间突击抢种,现在全县已在空闲地撒播黄豆种子二十多万斤,绿豆种子十万多斤。播种以后,各地都普遍加强了管理,保证种好管好,多种多收。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沙螺农民爱戴他
——记湖南浏阳沙螺大队总支书记杨宏典的模范事迹
新华社记者 黄叶
湖南省的农村干部,都知道浏阳县有个模范干部叫杨宏典。因为去年夏季,全省农村干部都学习过杨宏典艰苦深入、坚持群众路线的模范事迹。一年过去了,杨宏典的工作情况怎样?不久前记者到杨宏典担任党总支书记的浏阳县大瑶人民公社沙螺大队作了一次访问。
记者到沙螺大队的时候,正是早晨,杨宏典已经到附近检查生产去了。不一会,他从外面回来,向秘书交代了几句话,又转身检查生产去了。他赤着脚,手上提着粪箕,边检查生产,顺便把路边上的粪便拣到粪箕里。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总要拣上二、三十斤到五、六十斤粪。杨宏典说:“这样,检查了生产,还搞了卫生,积了肥。”
整整一个上午,我跟着杨宏典把占全大队60%的秧田都看了一遍。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那里的护秧员、作业组长和生产队的干部找到一起研究,督促大家给秧田及时放水、加水、换水,发现什么问题,他就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准备回去和总支委员们研究。
这一天杨宏典给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但是社员们告诉我:杨书记的模范事迹还多着哩!
护秧的日日夜夜
今年,沙螺大队在3月10日就开始进行早稻浸种育秧了。在渠种、催芽、下泥、护秧的那些日子里,杨宏典日日夜夜守护在种谷桶和秧田边上。他手里总是拿着那支温度计,时时刻刻注意着种谷和秧田里的温度变化。
3月15日那天,杨宏典到离沙螺十来里地的丹桂大队去开会,会开到深夜十二点,房子外面北风刮得呜呜叫,雨下得很急。他抽出温度计一看,气温只有八度。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碰到这样的天气,下了泥的种谷要防寒,没下泥的怕烧坏桶。一开完会,他就戴上斗笠,披起蓑衣,冒着风雨往回跑。
杨宏典一到山下生产队放种谷的地方,就急忙把温度计插进种谷桶里,一桶一桶地检查。他发现这个队十四桶种谷里有六桶的温度不正常,已经上升到三十八度了,必须赶快设法降低温度。于是他把这个生产队的分支书记李兼克、大队总支宣教委员李和万和护秧员李谦如、李仕全都叫了起来,同他们一起动手把种谷耙松,又浇了一遍水。杨宏典看看温度已经下降到三十度了,才披上蓑衣到别的队去检查。这一晚上,杨宏典把全大队每一块秧田和每一桶种谷都仔细检查了一遍。当他到沙螺生产队的时候,已经是清晨五点钟了。
关心群众生活
杨宏典在领导生产的同时,也非常关心社员的生活,积极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有一天,杨宏典到石冲生产队去检查生产,听到路边屋子里有两个小孩在哭。这样一件极平常的事,杨宏典也非常注意。他走进去一看,发现是烈属刘宜兴的小孩腿上生了一种恶疾,又红又肿,这里俗话叫瘤疾病。小孩痛得直哭,刘宜兴在旁边愁眉不展。从谈话中,杨宏典知道刘宜兴不好意思向大队借钱给孩子治病,他被刘宜兴这种有困难也不向社里开口的行动深深感动,回到大队部以后,要会计立即给刘宜兴送去了一些钱。
杨宏典经常到各个食堂去检查工作,耐心地同炊事员、事务员们一起研究怎样把食堂办好。社员对食堂有什么意见,他总是督促食堂工作人员逐项答复,能办的就马上照办,暂时不能办到的也向社员说清道理。当他看到食堂炊事员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帮着挑水、洗菜、做饭……,看到什么就做什么。
杨宏典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群众的生活,受到社员们的深深爱戴。去年摘茶子的时候,凤山岭的社员听说杨宏典要同大家一起上山,老早就给他收拾了一间齐整的房子,在床上垫了厚厚的稻草,社员陈兰珍和李同庆都抢着把自己的被子铺在床上。大家都说:杨书记一天到晚为我们辛辛苦苦,在山下没有睡过一晚好觉,这一回一定得让他好好休息几晚。群众这样关心他,他更觉得自己应该多为大家工作,在山上摘茶子的日子里,他一样的日日夜夜跟社员们一起劳动,从来也不愿意多休息一分钟。
沙螺大队赶上了富队
沙螺的农民,在旧社会遭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生活非常贫困,解放以后,农业社仍然没有力量抵制住严重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因此生活水平比附近的农业社都要低些。
可是成立公社以后,仅仅一年光景,沙螺大队的穷困面貌就得到改变了。去年年终结算的时候,社员们个个喜笑颜开。在这一年里,全大队社员在信用部的存款,去年3月只三百多元,今年同期已经增加到三万二千多元。去年大队的公共积累扩大到二万二千三百五十多元,比1958年增加了38%。大队新建了抽水机站、油榨房、糖厂、酒厂、猪场,买了打米机,添制了三百多部牛车、板车……。去年沙螺大队就已经赶上了富队。
在赶富队的日子里,沙螺大队连续遭遇了一百一十多天大旱和三次严重的虫灾,杨宏典夜以继日地领导社员车水抗旱,用土药治虫,夜晚又同干部、老农研究办法,累了就在田边树荫下或抗旱棚里稍为休息一下,群众非常感动。


第3版()
专栏:

全民生产小球藻
——瑞安县大面积繁殖小球藻运动风起云涌
中共瑞安县委畜牧办公室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瑞安县广大干部、群众,打破神秘观点,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面积繁殖小球藻运动。现在全县出现了一个队养、场养、户养、机关养、学校养、工厂养、商店养、居民养的全党全民总动员的局面。据5月10日统计,全县有一千一百五十个生产队,二千九百八十一个牧场繁殖小球藻,在近三个月来,已繁殖藻液一千五百多万斤,为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饲料来源。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用小球藻喂猪、喂牛,大大改善了牲畜的营养状况,节省了精饲料。珊溪公社用生长液、浓缩液、藻粉喂猪后,长肉量分别增加10—50%。
坚持政治挂帅
由于繁殖小球藻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推广中,人们的先进与落后的新旧思想斗争显得非常突出。开始时,干部、群众较普遍地对小球藻的好处认识不足和有神秘观点,如有的说:绿污水,怎能喂猪,何必搞这个。有的讲:繁殖小球藻是高不可攀的东西,不懂科学技术,又没有化学仪器,怎么行呢?部分富裕中农冷言冷语讽刺说:繁殖小球藻是白费心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县委针对上述思想问题,召开了常委会,进行专门研究,作出决议,确定专管畜牧业的书记、部长、畜牧办公室主任来抓,并连续召开了多次公社书记电话会议、县级机关各单位负责人会议,作了部署。同时,还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组织群众专题鸣放辩论,特别是抓住珊溪公社采取土法繁殖成功和喂猪获得增产的经验,把这个公社当作推广小球藻的学校和技术传授站,组织群众前去参观学习。县报和广播站经常报道和播送这方面的新闻。瑞中、瑞师组织师生一千余人,带样品下乡宣传。各公社也都采取搞试验、摆现场、组织群众轮流参观学习,通过不信就看,不通就辩、不会就学的方法有力地批判了各种保守思想。在运动中,各级领导人亲临前线。县委第一书记季殿凯、书记处书记杨秀峰、王维果等同志都分别深入到生产队、畜牧场、机关、学校、工厂做繁殖小球藻样版,来发动群众。珊溪公社书记黄青岳同志与技术员、社员一直坚持七个月的试验。这对广大干部、群众教育与鼓舞很大。县钢铁牧场党支部书记叶砰同志带领全场职工连夜苦战,在五天中建了培养池七个。
依靠群众大破三关
在大面积繁殖小球藻运动中,曾经遇到了藻种、技术和设备的困难。但是,采取了领导、技术员、农工三结合的方法,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一个人人动脑筋,个个献计策的运动,终于一一地战胜了上述困难。开始时,藻种不足,又是严冬之际。为了提供大面积繁殖所需的藻种,各地都采取温室、浴室、烤火、开水冲、白天太阳晒、晚上用炭烘等办法。莘塍公社利用学校的室内电光和木炭烤火,保持温度十五至二十度左右,促进小球藻的繁殖。飞云江农场创造了温水繁殖法,提前三天采收。对技术力量问题,采取现场会议、短期训练、经验交流、请进来、派出去、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迅速培养了一万名小球藻能手。各公社还以农技站、示范牧场为基础,建立了技术传授站,制订了繁殖小球藻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地指导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在设备问题上,采取了“穷办法”,因陋就简,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旧木桶、石槽、水缸、旧粪坑、挖泥坑来代替培养池,特别是用泥坑养小球藻,不花一块砖、一斤水泥与蛎灰,只要挖土后把坑底拍打结实,不会漏水,即可养殖,一个八平方米大,四十厘米深的泥坑只花二个劳力,比砖砌培养池节省成本六十八元。缺少化学肥液,就利用人粪尿和鸟粪来代替。就这样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白手起家,把小球藻之花开遍全县每个角落。使那些认为土法不能繁殖小球藻的人看得哑口无言。瑞安县大面积繁殖小球藻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全县人民并不满足现状,正在鼓足更大干劲,为完成1960年养殖小球藻一万亩而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