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大力开展职工文艺工作
全国职工文艺会演胜利结束
新华社12日讯 在首都举行的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已经胜利结束。在这次会演中,各省、市、自治区代表团共演出六百多个丰富多采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节目,热情地歌颂了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歌颂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各方面的英雄人物,生动地反映了当前飞跃发展的技术革命、文化革命运动和城市人民公社运动。这些节目80%以上是职工的创作,演员中有三分之一是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
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职工们的表演,接见了全体代表,给予代表们极大的鼓励。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还给代表们作了报告。首都文艺工作者同参加会演的职工们举行了各种专业座谈会,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专业文艺工作者一致赞扬职工们创作、表演的文艺节目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在艺术上富有大胆创造、勇于革新的精神,对专业文艺工作有很大启发。他们佩服职工业余演员们善于用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节目表现新生的事物。惊喜职工文艺队伍中涌现出这么多的优秀表演艺术人才;和生产、文艺都好的“双重标兵”。许多专业艺术工作者观看过这次会演后,更加体会到火热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是艺术创作的无尽源泉。
5月31日晚,这次会演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闭幕式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前来参加世界工联理事会的各国代表出席了闭幕式。参加会演的二千七百多位职工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在闭幕式上,一致通过了“致全国职工文艺积极分子的一封信”。代表们表示: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大力开展职工文化艺术工作,以促进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和城市人民公社运动更加广泛深入的发展;创作更多更好无愧于伟大毛泽东时代的文艺作品。闭幕式上,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代表全国总工会、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五个举办单位给演出者授奖。各省、市、自治区代表联合演出了大合唱“东方红”、“建设者之歌”、“痛斥美帝野心狼”等精采节目,会演在异常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会演期间,各地代表还分别到首都工厂、人民公社、部队、学校、机关演出过。(附图片)
图为文化部钱俊瑞副部长发给全国各省、市、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奖状      新华社记者 李子青摄


第4版()
专栏:

到最困难的地方工作 同群众完全打成一片
沈兆云改造后进队打开新局面
青海省委号召干部学习这一崇高精神迅速改变后进队面貌
本报讯 忠心耿耿、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青海大通城关公社西关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沈兆云,发扬了“见困难就上”的共产主义风格,服从公社党委调动,从先进生产队到后进的东关第二生产队“落户”。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注意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以身作则教育干部和党员参加劳动,关心群众的思想、生产和生活,并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使后进的东关第二生产队在短期内一跃而为先进生产队。最近,中共青海省委给各州、市、县发出指示,确定在全体党员和干部中开展“学沈兆云、赶沈兆云”的运动,号召党员和干部学习沈兆云的崇高风格,到后进队去、到穷队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工作,帮助后进队和穷队迅速赶上先进队和富队。
沈兆云原来所在的西关生产队,群众发动得广、深、透,工作基础好,几年来一直是城关公社的先进生产队之一。今年2月,公社党委为了加强后进生产队的领导力量,决定把沈兆云调到干部力量较弱、工作基础较差的东关第二生产队任党支部书记。
在东关二队,沈兆云首先集中力量健全党支部的组织,教育和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加强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当他了解到这个生产队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够经常的情况以后,立即召开支部大会发动全体党员检查工作,研究建立和健全组织生活制度,规定每周过一次组织生活,生产队的重大事情由支委会或党员大会研究决定。对于有缺点或错误的共产党员,他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严肃地指出缺点,然后放手让他们工作,在工作中纠正缺点、改正错误。如生产队的出纳、共产党员祁洪吉,经常借故不参加劳动,沈兆云就向他指出好逸恶劳是资产阶级思想,并勉励他珍惜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和社员同甘共苦。祁洪吉深深受了感动,每天天一亮就和社员一起出工。经过一系列工作,东关二队的全体党员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使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大大加强。
沈兆云从到东关二队的第一天起,就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和社员一起劳动。他刚放下行李,就下地和社员一起背灰,边劳动边和社员交谈。在和社员接触中,他发现这个生产队没有劳动定额,对劳动效率有影响。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召开地头座谈会,征求社员对制定劳动定额的意见。以后,又召开生产队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劳动定额管理制度,解决了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坚持参加劳动,使沈兆云能够准确地抓住和迅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比如在边开荒、边播种的运动中,他率领远征开荒队到荒地上安营扎寨,进行开荒和播种。在开荒中,他研究了荒地的土壤情况,发现这里的土壤比较贫瘠,必须解决肥料问题才能保证增产。于是,就立即组织劳动力熏造灰肥,并及时传授了烧灰技术,做到了开好荒、种好地。在沈兆云的带动下,干部参加劳动已经形成风气,社员也受到巨大鼓舞。社员邢万贵说:“沈书记劲头这么大,全心全意为大家办事,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向他学习。”
关心群众生活,在抓生产的同时抓生活,也是沈兆云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他经常到社员家里串门子,了解社员的困难和要求,并且帮助解决。有一次,他在串门时发现一个社员病了,没现钱抓药,便随即跑到中医门诊所,和门诊所订立了一个合同:社员凭介绍信看病,由生产队统一支付医药费。公共食堂和托儿所等集体福利事业,沈兆云更为关心。在沈兆云的影响下,生产队的所有干部也都更加关心群众生活了。由于生活安排得好,生产中困难又能及时得到解决,社员的劳动情绪日益高涨,劳动效率成倍或几倍地提高。比如熏灰肥,一般一个劳动力一天能烧三个灰,而这个生产队平均达到五至七个。
由于沈兆云三个月的深入工作,东关二队已经形成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的新局面,干部、党员凡事带头,广大社员一呼百应,开荒、春播和田间管理工作,都跃居全公社的前列。
现在,“学沈兆云、赶沈兆云”的运动,已经在青海各地开展起来,在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沈兆云式”的优秀干部。如互助土族自治县闇门峡公社峡口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任世铎,在沈兆云的精神鼓舞下,自动申请到后进队工作。公社党委热烈支持他的行动,把他调到后进的古边生产队担任支部书记。由于任世铎深入进行工作,古边生产队的落后面貌,在短期内即有很大改变。(王振业)


第4版()
专栏:社论

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新发展
在首都举行的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已经胜利闭幕了。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职工业余文艺综合性会演。参加的有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二千七百多名职工。他们代表着全国工矿企业的三百多万职工业余文艺队伍。他们带来了五百多个绚丽多采的音乐、舞蹈、曲艺、戏剧等节目。这些节目热情地歌颂了党和毛主席,歌颂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生动地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现实斗争生活和工人阶级的英雄事迹。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职工业余文艺活动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坚持贯彻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教育和鼓舞人民,宣传政策,推动生产建设,增进职工文化知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的有力工具。
这次会演是在国内外大好形势下举行的。由于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紧紧跟上了形势的发展,才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促进了文化革命的高潮,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职工群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文化艺术的要求日益增长,他们不仅要求欣赏文艺,也要求自己参与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以鼓舞自己和教育群众。因此,职工业余文艺活动就随着工农业建设的跃进、扫盲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而有了空前的繁荣。
在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和大办城市人民公社运动中,职工充分发扬了不断革命和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同时,他们自己又为这种崇高的精神和自己所创造的奇迹所感动,不仅写出了大量的民歌,还创作了许多歌曲、曲艺、戏剧、舞蹈等。这次会演中的许多优秀节目表现了工人阶级高举三面红旗乘胜前进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人民群众永远跟着党走,跟着毛主席走的坚强信念;表现了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人物。他们运用了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并且加以革新和发展,使它适宜于表现我们伟大的时代,适宜于表现工人阶级的气概。这种创造和革新,往往是经过群众的集体努力来实现的。他们敢于批判、敢于创造,所以,在一些作品和表演中,不仅继承了我国伟大的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根据新的生活内容,赋予了新的精神,创造出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的作品,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增添了财富。
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使职工业余文艺队伍在质量上起了显著的变化。不少地方的职工业余文艺队伍提出了思想好、生产好、学习好、联系群众好、文艺活动好的五好要求,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逐步做到了不仅用文艺活动教育群众,而且在文艺活动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由于党对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重视,把职工业余文艺活动作为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武器,所以不少先进生产者不仅在生产上带动群众前进,还参加到业余文艺活动中来,从政治思想上带动群众前进。参加这次会演的二千多名业余文艺积极分子当中,就有30%以上是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同时,不少工矿的党、政、工、团负责同志,也把参加业余文艺活动作为联系群众的方法之一,这样就保证了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贯彻。许多职工业余文艺活动分子在生产上、学习上、文艺活动上都有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们在生产上是革新的闯将,在学习上是优秀的学生,同时又是业余文艺活动上的积极分子。
职工业余文艺活动所获得的这些成就,是执行了党在文化艺术工作上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胜利。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是属于劳动人民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不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艺术的创造,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是不可能的。正确的方针是:大力开展普及工作,同时又切实注意提高质量;大量发展业余文化活动,同时又抓紧培养和提高专业队伍,并使专业和业余的队伍密切结合。专业的文化艺术队伍和业余的文化艺术队伍都需要发展,应该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专业文艺队伍需要从业余文艺活动分子中选拔人才,加以培养和提高。业余文艺队伍也一定要依靠专业文艺队伍的辅导。这两支队伍都要有极大的发展。因为文化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使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革命,在这个革命里面,会进一步消灭工农群众缺乏文化的现象,也会进一步肃清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思想;会培养出更多新的知识分子,也使旧的知识分子得到彻底的改造。专业文艺队伍和职工业余文艺队伍,应该更加密切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工人阶级的文化艺术队伍,使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日益繁荣昌盛。
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就是在职工业余文艺活动大普及、大提高、大繁荣的基础上举行的,它总结和交流了大跃进以来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经验,密切了专业文艺团体和职工业余文艺队伍的关系,使职工业余文艺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继续普及。今后,职工业余文艺活动在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原则下,必须坚定地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坚持业余和自愿的原则,把职工业余文艺活动推向一个更加普及、更加提高的新阶段。职工业余文艺工作者应该加强政治学习,加强对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学习,加强文化和文艺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职工业余文艺队伍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文艺队伍,应当努力遵循毛泽东的文艺方向前进,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自力更生 勤俭办院 大力培养医务人材
萨拉齐公社卫生院越办越好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旗萨拉齐人民公社卫生院,贯彻执行一主(医疗预防)二辅(办教育、科学研究)三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使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技术人材成倍增长,改变了过去落后的医疗面貌。
萨拉齐人民公社卫生院在1956年建院的初期,设备简陋,医疗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全院的医务人员中,虽有一些人有些实际工作经验,但绝大部分人都缺乏专业理论知识,遇到常见的急腹症、难产、阑尾炎、胃肠病、骨折和其他多发病,都不能治疗。在实现人民公社化后,随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落后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加不相适应。面对着这种落后情况,中共萨拉齐公社委员会没有伸手向国家要医疗技术干部,而是采取了自力更生、大胆发动群众和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的一主、二辅、三结合的医疗方针。在贯彻这个方针时,公社党组织首先抓住了技术人材的培养工作,结果带动了全院其他各项工作一齐跃进。他们根据公社范围内常见病与多发病情况,制定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临床相结合以及边学边作和边作边改、逐步提高的学习方法,五个月来,利用早晚的学习时间,使原来只懂得一般护理医疗知识的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有了提高,而且还从这些医务人员中培养出一支拥有三十二名的中西医医生医疗队伍,从而使全院的医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由于技术人材的成倍增长,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还带动了医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医务人员敢想敢干,根据当地常见的疾病,研究出以野生植物制成药品治疗痢疾,疗效达到95%。以后,他们又根据妇女患阴道滴虫病较多,研究出“蛇床子”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台维岗”药等十多种价廉的药品。
勤俭办医院也是萨拉齐卫生院的一个重要经验。卫生院在成立之初,资金不足,器材不全,做一些简单手术时,连一个海绵钳子也没有,至于一些大手术的器械设备更谈不上。医院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本着因陋就简,自力更生的原则,先后创造出一套适合农村医院的土设备。
现在,萨拉齐卫生院正逐步向综合性医院的方向迈进。全院除原先的内外两个科以外,又新成立了中医科、西医科、小儿科、眼科、针灸科、药局、化验室、手术室、制剂室、外科实验室、X光放射科,有病床二十多张,每日门诊量平均二百三十多人。此外,在业务上还领导着管理区与生产队的两个卫生分院,七个卫生所和一个育婴所。由于医院组织日益健全,起到了医疗为生产服务的目的。
(廖由滨)


第4版()
专栏:

林枫等接见群英会文字改革方面代表
新华社12日讯 中共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张际春,中共中央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中共中央委员徐特立和中共中央后补委员谢觉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今天上午接见了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的七十七位文字改革方面的先进集体代表、先进工作者和特邀代表。
陪同接见的还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籁士等人。


第4版()
专栏:

登山队全体人员安全返回
将在拉萨短时间休整后返回北京
新华社拉萨12日电 中国登山队第二批队员和大本营工作人员在11日以前已陆续分批抵达拉萨。至此,登山队的队员和工作人员已全部从珠穆朗玛峰下安全返回。
登山队的全体人员,将在拉萨作短时间的休整,然后返回北京。


第4版()
专栏:

一个值得学习的经验
廖由滨
内蒙古自治区萨拉齐人民公社卫生院,能够采取多快好省的办法,把一个设备十分简陋的小医院办好,主要是他们依靠了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破除了农村条件落后论的思想。在医院成立初期,可以说完全是白手起家,连手术室里的器械台、海绵箝子和压肠板等最小的设备都没有。但是这个医院党的领导没有被落后的条件限制住,经过轰轰烈烈的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干劲和智慧,就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以土代洋”,将原先认为不能够解决的一些东西都一一解决了,这说明条件不好的农村医院,只要经过主观的努力,就会大大改观。
萨拉齐卫生院在改变农村医院的落后面貌中,还抓住了技术人材的培养工作。他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不是等待国家给输送技术人材,或者是安于目前对什么疑难病症也不能治疗的现状,而是积极采取在医院办学校,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师傅带徒弟、老手带新手等一系列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培养人材,结果五个月就从现有的人员中培养出了大批懂技术的人材,原先认为文化水平低、学不会技术的也都学会了,从而把公社医疗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他们已经能动很多种手术和医治很多种疑难病症了。到今年1月份为止,他们所做的阑尾炎、剖腹产、肠梗阻、胃肠穿孔、关节切除等四十多种、九十例手术中,第一期愈合就占92.2%,这一事实再一次雄辩地说明:只要发挥出了人们的冲天干劲,落后也会变成先进。
萨拉齐公社卫生院能够大破“条件落后论”而多快好省地把医院由小办大,由落后到先进,这个经验,是值得全国其他各地公社医院学习的。


第4版()
专栏:

香港受台风袭击损失严重
据新华社香港12日电 香港在9日早上遭受二十四年来最猛烈的台风袭击,香港居民损失严重。
据香港英国新闻处10日发表的灾情初步统计数字,在这次风灾中,死亡三十人,失踪三十四人;受伤七十六人,灾民一万八千二百人,沉毁船只一百五十艘。
另据香港报纸报道,在台风袭击期间,市面一片死寂,工厂停工,商店停市,学校停课,各种娱乐场所也停止营业,水陆交通全部瘫痪,不少房屋倒塌受淹。
刚遭遇过水灾风害的新界农民、渔民,这次又受到严重损失,香港附近的长洲岛接近台风中心,受害程度最重,已知有十七人死亡,十一人失踪,沉没船只一百三十八艘,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九百多人。


第4版()
专栏:

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
新华社记者 郭超人
珠穆朗玛山区的“春天”
珠穆朗玛峰银色的山峦间开始升起浓密的白色云雾,绒布河上的冰层破碎了,奔腾而下的激流撞击着岩石发出响亮的声音;冻土松软了,山坡上枯黄的野草丛中又吐出淡绿色的嫩苗;矫健的喜马拉雅巨鹰突然增多了,三三两两旋飞在珠穆朗玛山区的上空……。
已是5月中旬,天气渐渐转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不久,印度洋上的季风就要吹过珠穆朗玛山区,接着,连绵的雨季就要开始了。
珠穆朗玛峰下登山大本营的气象工作人员,变得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张繁忙。红色的探空气球不断地升上高空;矗立在山坡上和岩石旁的各种气象仪表,不停地运动。人们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着珠穆朗玛山区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以便开始夺取珠穆朗玛峰顶峰的战斗。
整装待发
这个好天气的周期终于等到了。
从5月14日起,一批批运输队员就陆续从大本营出发,先把大量高山技术装备和食品提前运送到拔海七千六百米的高度以上,等待突击顶峰的队员们的到来。
这几天来,在大本营帐篷外面,突然增加了许多标语,充分显示了登山队员们坚决征服珠穆朗玛峰的雄心壮志。
5月17日清晨,绒布河谷上空云雾迷茫,勇敢的登山队员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整装待发。
北京时间上午九点,登山队员们在拔海五千一百二十米的登山队大本营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
登山队把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座毛主席半身白色石膏像委托给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要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一定要让祖国的五星红旗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飘扬。
登山队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副队长许竞率领下,一个个都激动地举起右手,他们宣誓说:
敬爱的党,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在您的教导下,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无穷无尽的力量,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我们胜利前进。
我们的毅力势不可当,我们的团结力大无穷,我们全体队员向您保证,在第四次行军中不征服顶峰,誓不收兵。
第四次行军——突击顶峰的战役开始了
在震天响的锣鼓声和欢呼声中,登山队员们告别了大本营的战友,踏上了征途,向云雾重重的山岭间挺进。
登山队员们为了争取时间,以一天时间的急行军速度,就赶到了拔海六千四百米的第三号营地。第二天,就登上了“北坳”冰坡,到达了拔海七千零七米的第四号营地。
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23日中午,许竞带着十三名登山队员赶到了拔海八千五百米的地方,并在这里把第三次行军时建立在岩坡上的第八号营地,改建在极其难得的一块倾斜度约三十度的雪坡上。这是中国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上的最后一座高山营地——“突击营地”。
5月23日晚上北京时间十点钟,从拔海六千四百米的第三号营地发出信号弹,表明“24日为好天气”。
这个好消息使登山队员们十分兴奋,增强了他们征服顶峰的信心。
向顶峰进军
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际,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北京时间上午九点半,突击顶峰的队员们由副队长许竞率领,从拔海八千五百米的“突击营地”出发了。
许竞在前几次行军中担任了侦察任务,体力消耗很大,他只前进了约十米,感到不能支持。这时,决定由运动健将王富洲带领运动健将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峰最后三百八十多米的高度进军。
为了尽量减轻负重,他们只携带了氧气筒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国旗、一个高约二十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以及准备写纪念纸条用的铅笔、日记本和电影摄影机等。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为从5月17日上山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有了巨大的消耗。
与重重难关搏斗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约莫走了两个钟头,才上升了七十米,来到珠穆朗玛峰顶峰下著名的“第二台阶”跟前。“第二台阶”像城墙一样,屹立在通向顶峰的路上。人们在它陡滑的岩壁上,前进得异常困难,费了很大劲儿刚刚攀上几步,稍一不小心就又滑落到原来的地方。人们运用各种办法坚持再坚持,整整花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全部攀登上这个相对高度约三十米的岩壁,到达拔海八千六百米的“第二台阶”的顶端。
通向顶峰的第一道难关——“第二台阶”虽然克服了,但他们离顶峰还有二百八十多米的高度要走。而这时太阳已经偏西,阵阵寒风从山岭间刮过,发出阵阵啸鸣。
人们事先以为在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是不足的。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人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随着高度的上升和行军时间的加长,人们背上氧气筒里的氧气,已消耗得越剩越少;人们的体力,也变得越来越弱。这就是说,他们即将遇到最严重的两道难关——高山严重缺氧和四肢无力的威胁。
在体力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进行黑夜高山行军,是具有很大危险性的。但是,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得住勇敢的中国登山队员们前进的步伐呢!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完成全国人民的委托,为了在雨季到来以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最后的时刻
到达拔海八千七百米时,刘连满由于过度疲劳,动不动就跌倒在地上。王富洲、屈银华和刘连满连忙举行了党的小组会,决定让刘连满留下,而其余的三个人即使是天黑,也要继续前进。
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走上征途以后,刘连满——这位二十七岁的共产党员,毅然把自己氧气筒里所剩不多的氧气保存起来,准备留给战友们胜利归来时使用。而他自己,就在这荒漠的山岭上,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块大岩石旁度过了严寒之夜。
夜色浓厚,四周朦胧一片,王富洲等三人匍伏在地面上,依靠着微弱的雪光反照辨认路途,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顶峰接近。
距离顶峰还剩下五十二米的高度时,三个人的人造氧气都用完了,高山严重缺氧的威胁已经临头。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因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继续前进,绝不后退。
他们抛掉了空氧气筒,彼此鼓励,你我帮助,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险而艰巨的历程。
人们已经异常疲惫,几乎寸步难行。但是,距离顶峰还剩五米时,忽然又遇到一个峭壁,二十七岁的藏族队员贡布首先攀登上去,他在上面休息了约半个小时,鼓起力气又帮助其他两个战友上去。这样,世界最高峰的顶峰已经近在他们咫尺了。
登上世界最高峰
5月25日清晨北京时间四点二十分,三位登山英雄经受了重重困难的考验,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的顶峰,为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当时,山顶天气虽然很冷,但胜利的喜悦使他们热情洋溢。他们把毛主席的石膏像用五星国旗包好,留在顶峰。王富洲——这位二十五岁的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生,并代表三个人摸着黑写了个他们三个人到达顶峰的纸条,并把它放进一支手套里,用细石垒起把它压在顶峰上。
为了纪念在党的领导下,使他们有坚强的毅力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拔海八千八百八十二米顶峰的创举,他们还在顶峰上拣了九块石头,准备将来回北京时带给我国人民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由于当时天黑,不能拍照,他们在顶峰上停留了大约一刻钟,就决定返回征途。
不久,东方开始发亮,美丽的旭光首先欢迎他们凯旋归来。
他们看到自己攀登顶峰时在雪上留下的脚印,二十五岁的四川林业工人屈银华立即把它摄入了电影镜头——这将是纪录这次伟大登山事迹的影片中最宝贵的画面之一。
三个人回到拔海八千七百米处时,同曾经表现了伟大自我牺牲英雄气概的战友刘连满汇合在一起,继续缓慢地往山下走去。
直到当天下午北京时间六点钟,他们才回到了拔海八千五百米的“突击营地”。这时,离他们5月24日从这里出发的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二个半小时了。在这一天多的时间内,他们虽然没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毅力,终于使他们获得了最后胜利。
胜利消息传遍全世界
中国登山队获得胜利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传遍了全世界。苏联、保加利亚、尼泊尔、日本、印度、英国的体育组织或友好组织,以及国际和平人士等,纷纷打电报来,祝贺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最光荣的任务——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无法超越的”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某些西方报纸尽管散布了种种怀疑气氛,但也不得不承认说:“中国人的成就是杰出的”“荣誉被中国得去了”“他们登上了过去被认为是登不上去的北坡”……。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们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了人类登山史上几十年来没能突破的最复杂的难关呢?
这正如中国登山队长史占春所说的:“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全中国人民的支持。这些是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的源泉;因为我们有着一颗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赤诚的心,因而我们就能够做到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做的事。”
是的,答案非常清楚:因为我们是英雄的中国人民!(续完)(附图片)
我国登山队第一批队员回到拉萨,受到拉萨各界人民热烈欢迎。图为藏族人民用鲜花欢迎登上顶峰的三名英雄。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
     陈珺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