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科学工作者在藏族人民协助下探索珠穆朗玛奥秘
在七千方公里内完成科学考察
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现代冰川、植物、动物,测量等方面的详细报告业已写出
三名登山英雄平安返回第三第二号营地
新华社29日讯 为了揭露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奥秘,在不久以前,我国登山协会发起组织了一支科学考察队,在这个地区进行了第一次的科学探索。
这个考察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地质部、水利电力部、林业部、国家测绘总局、中央气象台等单位的四十四个科学技术工作人员组成的。考察队由队长罗志升、副队长王明业、刘肇昌率领,从北京出发至拉萨,在拉萨进行了一段高山适应性锻炼和准备工作以后,便开始带着良好的高山生活装备和科学器材,进入珠穆朗玛峰地区工作。在考察期间,适逢喜马拉雅山区的雨季,山上云雾弥漫,雨雪交加;他们有时骑马,有时步行,高山上的冰川和雪坡,随处都是他们的宿营地。考察队员们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协助下,战胜了恶劣的气候和艰难的生活条件,初步完成了珠穆朗玛峰东西北三面约七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科学考察。他们考察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现代冰川、植物、动物、测量等方面,现在他们已经按上述各专业写出了详细的科学考察报告。
新华社珠穆朗玛29日电 5月25日胜利地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三名中国登山运动员,到28日为止,已经分别安全返抵珠穆朗玛峰北坡拔海六千四百米的第三号营地和拔海五千九百米的第二号营地。
一级运动员贡布(藏族)27日就安全地回到了拔海六千四百米的营地。28日上午,他已动身返回拔海五千九百米的第二号营地。
运动健将王富洲和运动健将屈银华,28日下午从危险的北坳(拔海七千零七米)冰坡安抵拔海六千四百米的第三号营地。他们三人将在30日前后,再经拔海五千四百米的第一号营地回到山下拔海五千一百二十米的大本营。


第2版()
专栏:

崇高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 彭逢烨 于民生
 28日,周恩来总理到达乌兰巴托的第二天,开始访问参观这个正在繁荣发展着的红色英雄城市。在游览市区,和参观工业联合工厂新建的两个厂——皮鞋厂和毛纺织厂的过程中,勤劳纯朴的蒙古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中国贵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乌兰巴托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崇高友谊更使中国客人永远难忘。
上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由泽登巴尔主席陪同,登上了市郊西北角上的一个小山头,俯瞰全城,全市景物历历在目。乌兰巴托市市长巴塔,向周恩来总理介绍了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远景。这个城市,在最近五年来有了飞快的发展,新的工厂不断增加,工人阶级正在成长,人民的文化、福利设施也在逐年增多,六、七年前拟定的发展规划,早已提前完成。乌兰巴托蓬勃发展的情景正是蒙古人民共和国欣欣向荣的一幅缩影。周总理一面兴致勃勃地观看城市建设规划图,一面了望城市建筑。周总理向总工程师奇米德说:“你们的工作作得很好!”
当周恩来总理乘车沿着新修的环行马路,绕城参观市容时,一群乌兰巴托市的市民们,聚集在马路两边,热烈欢迎周总理,表达他们对中国贵宾的敬意。
下午,周总理和陈副总理又由泽登巴尔主席陪同,参观了工业联合工厂新建的两个厂——皮鞋厂和毛纺织厂。
周恩来总理在欢呼声中先来到皮鞋厂参观。这是一个有着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工厂,男、女职工正在熟练地操纵着机器。这个工厂原定每天生产一千二百双皮鞋和皮靴,但现在每天的生产量最高已达到一千九百双。在参观过程中,周总理同工人们亲切地交谈,称赞工人们的生产成绩,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周恩来总理和泽登巴尔主席来到这个工厂参观,给了职工们以很大的鼓舞。皮鞋厂的一个正在争取成为“社会主义劳动队”光荣称号的生产队队长贡斯玛热情洋溢地对我们说:“中国人民的使者、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来我厂访问,是我们全厂工人的荣誉。”她说,她领导的生产队,为了迎接周总理,曾经开展了七天的生产竞赛,在此期间,每个人都以120%到145%的成绩超额完成了每天的生产指标。青年女工嘎玛对我们说,他们一定要以更好的生产成绩来回答周恩来总理的关怀。
毛纺厂广大职工们曾经开展生产竞赛来迎接周总理。今天,在竞赛中获得社会主义流动红旗的纺纱车间的主任帕达尔奇把他们获得的优胜红旗赠送给周总理。
周总理和陈副总理从一个车间来到另一个车间,看到雪白的绵羊毛,经过几个工序逐渐纺成毛线,织成毛衣、毛毯,又染上了鲜丽的颜色。周总理指着宽大明亮的车间和崭新的机器连声说:“后来居上!”陈毅副总理也向泽登巴尔主席说:“你们这个工厂比中国上海的毛纺厂漂亮得多,设备也新,上海毛纺厂的是老机器,你们后来居上!”泽登巴尔主席畅笑起来。
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成品车间里,参观了已经织成的毛哔叽、花呢、华达呢和大花毛毯等各种质量优良的毛织品,不绝口地称赞这个工厂所取得的成就。周总理对泽登巴尔主席说,你们生产的成品质量很高,可以展览一下。中国广州每年要举行两次出口商品展览会,欢迎你们把这个厂的样品拿去展览,这些产品可以出口。
在参观的过程中,毛纺织厂厂长代表全体职工,感谢中国人民兄弟般的援助,感谢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周总理说,我们的帮助还不够,中国技术人员如有缺点,希望你们提出批评,不要客气。
参观结束以后,周总理走出厂房,来到宽敞的院落里向夹道欢送的职工告别。这时工厂厂长说,职工们为欢迎周总理,除了开展生产竞赛以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美化了厂区。他指着那新铺的草地,新植的绿树和新筑的假山对周总理说,这些都是工人们的劳动成就,也是职工们对中国人民崇高友谊的表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请泽登巴尔主席等一块在假山前留影纪念。这是友谊的纪念,也是永久的纪念!


第2版()
专栏:

揭开珠穆朗玛峰地区大自然的奥秘
新华社驻拉萨记者
珠穆朗玛,这个神秘而雄伟的山峰,对于科学工作者说来,是多么富于诱惑力的探索对象!不久以前,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高等学校和产业部门共同组成的科学考察队伍,在这个以往曾被称为“地理科学上的空白点”的珠穆朗玛峰,开始向人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世界第一高峰的来历
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地点比珠穆朗玛峰再高的了。因此,人们把它比喻为“世界的屋脊”,拿科学术语来说,就是最高的“地壳隆起”。可是,这一处隆起,却是地壳上所有各处高大的隆起中的最年轻的一处。依据地质古生物的研究,大约在两亿年以前,珠穆朗玛地区以至整个喜马拉雅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古地中海”的东部。直到大约数千万年以前(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纪”),由于地壳的这一区域发生皱折运动,也就是造山运动,才形成喜马拉雅山这个隆起部分,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正位于这处隆起的轴部。
也许一般读者还不曾想到,荣膺“地球之巅”这一尊称的珠穆朗玛峰,并不以它现有的高度为满足。据地质学家的考察研究,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山区的地壳,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约距今一百万年前直到现在),上升了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米,现在还在继续强烈地上升,这就是地质学上所称的“新构造运动”。再过千千万万年以后,“拔海八千八百八十二米”这个数字,将不能表明珠穆朗玛峰颀长的躯体了。
这个地区地壳的强烈上升运动,科学考察者是从喜马拉雅山河流的横剖面(即河谷的复式结构)上得到证据的,同时,上升运动也表现在地震、地壳断裂和温泉等许多现象中。例如峰北坡“绒布寺”一带,地震很活跃,其中有纪录的有四次。1932年藏历1月1日傍晚的一次地震,烈度达八级以上。当时,绒布寺的挂钟响动,绒布德寺屋顶倒塌,附近一带尘土弥漫天空,峰顶上出现了云彩。
冰的造型
在珠穆朗玛峰的上部,现代冰川好似人身上的血管一样,满布在雪白的山坡上。不过,它们不是殷红色而是蔚蓝得像翡翠一样。
科学考察者发现,这里地形开阔、高度极大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现代冰川的发育,因此珠穆朗玛峰可以说是冰川的大本营,其中最长的达到十多公里,是研究冰川的最好的场所。另一方面,又由于太阳辐射的强烈,以及纬度较低(愈近赤道,纬度愈低)、海拔很高,雪线的上升等因素,这里的现代冰川正在强烈地消融着——冰川的长度在逐渐缩短、厚度在逐渐减薄,科学上叫做“萎退”。因为这里冰川萎退方式的特殊,在退缩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冰面形态,到过珠穆朗玛的人,无不为这些冰川上独特的天然造型艺术所吸引,疑为仙境。这些造型中最美的可算是“冰塔群”。它们像蔚蓝色水晶的宝塔一样,“成群结队”地连成一大片,高的冰塔达到二十到四十米,比“石林”更美。冰塔下面常有湖泊形成,湖光塔影,互相辉映,真是一番绝妙的天然美景。考察者在海拔五千七百米处的冰湖上发现有一个“冰鼓丘”,冰层厚达三十厘米,像一个冰造的蒙古包,可容二、三十人。“表碛丘陵”是另一种造型。由于物理风化作用强烈,产生出大量的岩屑和碎石块,从山坡高处流泄到冰川中,这样就成为冰川上的“表碛”,就是冰川表面的石屑堆积。表碛多的时候,就成为“表碛丘陵”,好像大江中的小岛一样。一处名叫“中绒布冰川”的表碛丘陵上,一块漂流下来的巨大花岗岩为一座小山状挟杂小石子的冰块支撑着,形状酷似一个巨型的蘑菇,科学家叫它为“冰蘑菇”。在“东绒布冰川”上,冰面河道的侧面由于向内侧消融而形成“边缘洼槽”,高达两米半,岸上的积雪溶化时,水滴往冰川上掉,形成了一条条悬空的冰钟乳,然后又结成冰柱,像水晶的珠帘一样。珠穆朗玛峰冰雪世界里的奇观是那么丰富,这里所能举出的,仅仅是其中点滴而已。
高山上的生命
生命是最顽强的,地球上不论什么地方,不管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生命总能适应地存在。
生物科学工作者考察珠穆朗玛峰地区后,发现那里的动物并非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贫乏。不论在阳光充足或背阴地区,动物的种类都很多;而且由于山区居民的宗教信仰,野生动物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许多动物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有的是世界上稀有珍贵的种类。例如这里生长的野牦牛,身躯魁梧,最大的肩高超过两米,身长两米六。这种牛全身乌褐,披着又长又厚的毛,既可御寒,又可防风雪,体力极强。它们以粗草为食,喜欢成群结队地过游荡生涯,夏季上升到拔海五、六千米的高山上栖息。经过驯养的这种野牦牛,由于它们体力强大又能适应高山环境,可以驮运货物,所以有“高原之车”和“冰河之舟”的称号。它们的肉可食,乳可饮,皮可制革,毛也可利用,颇有经济价值。又如在山下的定日盆地里,西藏野驴是最常见的兽类。这是野驴的一种,是世界上很珍贵的动物,它们常常成群地在草原上奔跑,多的时候一群有二、三十头。岩羊和高原鼠兔也经常出现。在峰北面的河谷里,考察者看到一大群“岩羊”在活动,约有五十到八十头,它们像家养的山羊一般地在河滩上吃草,人们从它们身旁经过时也不害怕。它们的活动高度达到了拔海五千七百米,已接近雪线。高山上的鸟类有雪鸡和黄嘴山鸦等。人迹罕至的冰川两岸,却是雪鸡聚集的好处所。黄嘴山鸦对高山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尤其强,在雪线以上,即拔海六千米的高度,还可以看到它们在自由地飞翔。阳光充足的地区,动物的种类比背阴地区要多得多。在一些河谷里,生活着成群的猴子,还有珍贵稀有的小熊猫。
植物的种类也很多,在山区的有些地方,生长得很茂盛。科学考察者把那里的植被(植物在地面上被复的情况)划分为“高原寒漠带”、“灌木带”和“森林带”。高原寒漠带分布在拔海四千五百到五千七百米之间。这一带的植物生活在严寒干燥的气候和强大的风力中,因此都是些耐寒、耐干燥并能适应大风的矮小植物,主要是多年生的草本,其中有垫状紫云英、荨麻等。
这一带严冬漫长,因而适合植物生长的时期很短,一般是5月到8月。然而就是在这样短促的生长期里,植物仍能迅速紧凑地完成它的生命的使命。如紫云英、角蒿等,在5月中旬才开始生长,到6月中旬便开花了;拔海的高低,又可以引起植物生长期的长短和生长开始的早晚发生显著的差异,当拔海四千九百六十六米地方的角蒿尚未露出地面的时候,拔海四千五百米地方的角蒿已经开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了。灌木带分布在拔海三千三百到四千五百米之间,主要有“滇藏方枝柏”、“柳树”和“杜鹃”。考察者看到北坡居民把滇藏方枝柏作为主要的薪柴。柳树大多分布在沿河的阶地和土壤较厚的地方。杜鹃的分布面积更广,在高山草地边缘和河流阶地等处,都是杜鹃生活的园地,这些杜鹃花有红色、粉红色、黄色、白色等各种颜色。在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常绿的针叶林。在拔海四千一百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常可见到一大片一大片苍郁的原始森林。据考察者估计,这里的木材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在不同高度的地段,分布着常绿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在高大的落叶阔叶林中,野草丛生,其中有大型的蕨类植物和大型的草本植物,呈现出了一片亚热带森林的气息,与常绿针叶林相比,却迥然是两种景象。
如果把珠穆朗玛峰地区设想为全是那么凄凉可怕,这就错了。恶劣严峻的气候阻挡不住新中国劳动人民的步伐,也掩盖不住珠穆朗玛美丽的自然景色。每到温暖的时节,山坡上披盖着浓绿的森林,到处盛开着白色的野生蔷薇、艳红的玫瑰和五色缤纷的杜鹃,天兰色的冰川冰湖,像彩缎一样,从峰顶向四面八方撒下来,镶嵌在洁白的山坡上,显得分外的晶莹灿烂;在山下河谷地区,流水淙淙,花草萋萋,果树繁茂,野羊群在自由地觅食,黄嘴山鸦在无羁地飞翔,煞是一片高原好风光。


第2版()
专栏:

苏联运动员祝贺
中国登山运动员的胜利
新华社莫斯科28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中国登山运动员的老朋友苏联著名的登山运动员阿巴拉科夫今天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撰文祝贺中国登山队胜利地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壮举。他说全体苏联运动员都衷心地为中国兄弟们所获得的卓越成就而高兴。
他指出,中国登山运动总共只有五年的历史,就已经一举解决了像攀上珠穆朗玛高峰这样最为复杂的难题,这是极为了不起的事。他写道,对劳动的热爱使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胜利。


第2版()
专栏:

高山名词解释
冰川: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带,由于气候特别寒冷,降落在地面上的雪不易融化,疏松的雪花因为压力关系,逐渐凝成粒状的粒雪。随着雪量的增加,在雪厚的地区,底部的粒雪逐渐变成微密的冰层。冰层积累到
一定的厚度以后,就产生能量,使冰层由高处缓慢向低处移动。这种固体状态的“水体”的移动,就仿佛液体状态“水体”在河槽中运动一样,因此把它叫做冰川或称冰河。
冰原:它是冰雪的积累地区,即指原来崎岖不平的地面上,被巨量的冰雪填平以后,表面形成非常平坦的冰雪地面。它是冰川的供给源泉。
冰塔:是指冰川在消融的过程中,尚未融解的上尖下宽、呈尖锥状的冰体,高低不等,有的高达四十米左右。这是珠穆朗玛峰冰川中特有的冰的“造型”,它们“成群结队”地绵延数公里,蔚为奇观。
冰湖:在冰雪覆盖地区,由于冰雪本身结构不均匀,因此消融也是不等量的。在冰雪融解得较多较快的部分,往往形成洼地,储水后即成冰湖。
冰墙:即尚未融解完、呈墙状矗立的巨大冰面或冰体。
冰斗:当冰川退缩达最后阶段,在高峰旁侧常有圆形凹地出现,前面有一缺口,形状很像一个漏斗。这种凹地称冰斗,它是冰川流动时“挖”掉巨量积石而形成的,有的深达一二百米。
冰舌:即冰川前端或从冰斗前面缺口中吐出来的冰流,通常呈舌状,所以叫做冰舌。夏季冰川河床上的冰融化时,就从这个地方出水。
冰碛:冰川运动过程中“搬运”、“堆积”的物质,统称为冰碛(或称冰碛石)。其形状和堆积内容,常因堆积的地位而不同。在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在冰川两旁的叫侧碛;在冰川前端的叫终碛(或称尾碛、前碛、末碛)。冰碛多由粘泥和砾石构成,混杂无层序,其中砾石多带棱角。
冰蘑菇:堆积在冰川上面的大石块,往往妨碍阳光直接照射到它下面的冰体上,因此,岩石下边的冰由于有岩石的掩盖,往往没有融化而成为一根孤立的冰柱,托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很像一个蘑菇,通常称它为冰蘑菇。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5月27日,周恩来总理拜会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
(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

5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泽登巴尔主席陪同下参观蒙古工业联合工厂的皮鞋厂


第2版()
专栏:

5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乌兰巴托参观蒙古工业联合工厂的毛纺织厂时和工人亲切谈话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第2版()
专栏:

踏破高原千里雪 征服世界第一峰
我国登山队队员们向北坳冰坡前进
刘大义、屈银华摄(新华社发)
我国登山队队员们脚踏云梯攀登北坳冰雪陡坡
刘大义、屈银华摄
(新华社稿)
我国登山队队员们在珠穆朗玛峰下猎获到的一只野山羊
新华社记者 陈宗烈摄
在珠穆朗玛峰的六千二百米地方,东绒布冰川的两边冰塔汇成狭谷
新华社记者 景家栋摄
我国登山队队员们沿着万年冰雪的陡坡,攀登北坳地带
许竞摄(新华社稿)
巨大的冰蘑菇
(新华社稿)
我国登山队队员在休息的日子里,猎获了一只能高飞八千米以上的山鹰,这是他们准备制作标本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