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祝包钢出钢
我国第三个大型的现代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公司第一座大平炉,已经提前一年建成并在五一前夕出钢了。这座平炉和鞍钢、武钢的“平炉之王”规模相当,是我国已经投入生产的自动化操作的最大平炉之一。包钢一号平炉出钢,我国钢铁战线上从此又增加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包头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将在出铁又出钢的基础上加快步伐前进。包头钢铁公司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个现代化大型冶金企业。包钢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平地起家,出铁又出钢,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民族政策的新胜利。
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是我国在苏联的援助下,目前正在大力兴建的两个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建设开始得早一些,是大型冶金企业建设中的一个先进单位,包头钢铁公司职工在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支援以及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立志学武钢、赶武钢、超武钢。他们顽强地战胜了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只用五个月零五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技术复杂的大型平炉和十五个大型的辅助车间,不是提前几天、几个星期,而是提前一年流出钢水,而且工程质量都是优等的。许多重大的单项工程的建设速度,都刷新了武钢的建设纪录。这真是你追我赶,一个赛过一个。武钢和包钢的建设这样快,这样好,最雄辩地说明了,在总路线的光芒照耀下,在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人民不但在建设规模比较小的、技术比较简单的中小型企业中能够实现高速度,而且在建设规模比较大、技术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中,也完全能够实现高速度。这种高速度,无论就哪一方面来说,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包钢这座大型平炉和十五个巨大的辅助车间提前一年建成的事实表明,建设大型企业跟建设中小型企业一样,要实现大跃进的高速度,中心的问题是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雄心大志,敢于发动群众在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实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敢于抛弃过时了的旧常规,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创造新的建设常规。建设包钢的人们,没有被现代大型企业的“大”和“洋”所吓倒。他们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扬了共产主义的风格和敢想敢干的精神。他们广泛采用了总体组立(综合交叉平行作业)、总体拼装的先进安装方法代替旧的安装方法,使过去需要几十天才能完成的安装任务在几天之内完成了。他们在烟囱工程上创造性地运用了改变电极配置、快速升温、带电操作和多层作业等新技术,创造了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下,用九天多一点的时间建成一座百米高的烟囱的奇迹。平炉建成了,钢锭模车间还没建成,按照常规只好闭上炉子等待,而他们却破格地利用了冷锭库进行脱模。磁性原料场工程还没完工,他们就拿废钢处理场来代替。结果赢得了时间,赢得了速度。
包头钢铁公司的职工们的雄心大志,还表现在鼓足干劲,顽强地克服困难,不作伸手派,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指示的大搞多种经营、自力更生的方针上面。有人以为,像包钢这样的大型企业,由于建设任务重,只能靠全国支援,如果同时大搞多种经营,尽可能地实行自力更生,那就会分散力量,妨碍工程的建设进度,因小失大,是不合算的。这种看法已经被事实证明是不对的。不错,像包钢这样的大型企业的建设,需要全国支援,只靠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地区的力量是不行的。但是,这不等于不能在许多方面自力更生,实行多种经营。“家大业大”,企业越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潜力就越大,越有利于自力更生和实行多种经营。包头钢铁公司的实践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从去年年初以来,他们自办的机械修造厂共生产了各类机床、机具一千多件,电动机一千多台。去年包钢安装的全部非标准设备中,有40%左右是自己制造的。他们自办的水泥厂所生产的湿碾矿渣混凝土,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自办的综合利用木材工厂,利用工地上的锯末、废料制成了大量的刨花板、木屑板等建筑材料,并利用当地的麻秆和高粱秸制成模板,代替木模板,节约了大量的木材。他们自办的小型钢铁试验厂,对于补充施工中钢材的不足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久的将来,包钢建设所需要的小型钢材,也可以自给。自力更生,大搞多种经营,不但没有妨碍工程的建设进度,而且大大加速了建设的速度,并为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节约了运输力量。这是工业建设中贯彻执行总路线的一条重要方针,是实现高速度的有力保证。
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全国许多地方大力支援的包头钢铁工业基地,正在高速度地成长着,并且开始发挥支援全国的积极作用。但是,要把这个规模巨大的新钢铁基地全部建成,还需要再作几年的努力。我国各族人民应当继续执行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在大办钢铁“小洋群”“小土群”的同时,继续大力支援包钢等现代大型企业的建设。包钢的全体建设者,应当在党的领导下,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旗帜,鼓足更大的干劲,继续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为加速建成包头工业基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矿农结合是个好办法
山西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实行井上井下结合、矿农结合的办法,组织煤矿工人参加农业生产,收到很好效果。矿农结合,就是从井上基本建设等部门抽调一些身强力壮的壮工下井生产;而对部分身体条件不适宜井下作业的,把他们抽调出来,根据身体条件,安排他们养鱼、种菜、种花、养猪、养鸡等。这样不仅增强了矿工的体质,而且还增产了部分副食品,对改善生活供应有很大好处。
闽西数万大军上山采矿挖煤
福建省闽西地区,在大战煤铁的口号鼓舞下,已有数万大军,投入采矿、挖煤和运输工作。目前已有三万吨铁矿石和煤炭运到了炉前。他们的口号是:“为钢铁小洋群备足粮草。”目前,数以千计的各式车辆,运行在矿山和炼铁厂的交通线上,正在突击抢运矿石和燃料。
山上山下大办林产加工厂
通化山区人民提出了:从山上到山下,从沟里到沟外,那里有资源,那里就办加工厂的口号。目前,从森林工业部门到各人民公社,到处都在采取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因陋就简的办法,兴建小型林产化学加工厂(场)。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原有百余个厂(场)子的基础上,新建起四百一十个厂(场);产品也由原来的十几种增加到四十多种。
安徽建成一批小型合成氨厂
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安徽省化学工业职工在大搞磷、钾化学肥料小洋群的同时,又大搞小型合成氨氮肥厂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三个合成氨厂正式投入生产,四个厂正在试车,其余还有十三个厂的土建工程大部分已经完成。第二批计划建设的二十五个小型合成氨厂中,也已有十三个厂动工兴建。
抚顺掀起“七天革个命”的风暴
抚顺市正以“七天革个命”的精神,掀起了技术大革命的新战役。他们的具体作法是:抓重点、打歼灭战,分期分批解决问题。现在第一战役(七天)已经结束。这七天当中,全市实现了八百三十个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使一万七千多人摆脱了笨重体力劳动。在这个战役中,这个市的轻工业系统,只花六天的时间,就全部消灭了笨重体力劳动。
办林产化工和原木生产同等重要
大兴安岭林区正在高速度发展以栲胶为主的林产化学工业。各林业局都把林产化工生产摆在同生产原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成立了“木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和“小洋群”办公室,制订了林产化工生产规划,积极建立各种林产化工厂。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成和投入生产的林产化工厂有二百多座,正在建设的有四百多座。
用高炉煤气开动机器
福建省连城县庙前铁厂利用高炉煤气,开动动力机械获得成功。利用高炉煤气开动机器有许多优点。一、发气量大,煤气质量好,使机器出力加大;二、气门气管清洁,可以延长机器检修周期;三、可节约大量燃料。这个厂全年可节省三千五百吨木炭。


第2版()
专栏:

企业管理工作要赶上技术革命的新形势
两江机器厂改进小组管理工作
江北机械厂调整劳动组织 新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本报讯 重庆市两江机器厂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积极加强和改进小组管理工作,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两江机器厂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以后,全厂大部分车间都实现了多机床管理和自动化,许多小组由原来的几十人减少到十几人,管理方法和制度需要及时改变。工厂领导方面便从组织上、制度上和业务管理水平方面全面地加强和改进了小组管理工作。
全厂从方便管理、适应生产需要的原则出发,争取多种方式,全面地调整了小组组织。把“四化”(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程度较高而工种又相近的几组合成一组;工种虽相近但生产时间不同的,就按生产时间重新划分;已经实现了生产自动线的,就专门成立自动线专业管理小组;有的工段人不多但产品复杂,就成立综合管理小组。同时,重新调整了小组里的工人管理员,能合就合(如技术员、质量员合成技术质量员),能兼的就兼(如组长兼计划调度员),根据新的需要增设了教育员、机动员和支援农业生产员。各生产小组还建立了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保证“两参一改三结合”的进一步贯彻,保证生产不断发展。“四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职工有更高的管理水平。这个厂便紧紧抓住提高工人管理水平这一重要环节,全厂除抽调了一百七十多名有经验的工人管理员补充到各个管理经验少的小组去以外,还先后开办了三十七个专业训练班,从工人中培训了一千三百多名小组业务管理员。全厂还有计划地举办了各种企业管理知识讲座,组织了小组工作经验交流等。各业务部门也协助各车间订了经常性的学习制度,组织工人管理员学习管理知识。
积极加强小组的政治思想工作,建立生产小组的领导核心,是提高小组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这个厂的各个生产小组都建立了党小组和核心小组;对一些领导力量特别弱的组,就采取派干部参加小组工作等办法进行帮助。
这个厂由于积极加强了小组工作,绝大部分新成立的小组都已建立了正常秩序,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样样有安排。全厂生产水平迅速上升。
本报讯 重庆市江北机械厂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及时调整了劳动组织,为解决机械化自动化与多品种生产的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运动中出现的许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充分地发挥了作用。
在“四化”运动中,全厂广大职工把许多机床改装为自动化机床和自动生产线。这些设备,往往只能适应某一零件或某几道工序的加工特点,当零件或工序变更以后,自动化装置就不能完全适用;而根据工厂承担的生产任务,又必须进行多品种生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促使技术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江北机械厂一方面设法逐步提高自动化设备的万能性,一方面积极地调整了劳动组织。
江北机械厂调整劳动组织,采用了“产品归类、工艺对口,工段封闭,小组开放”的办法。他们首先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尽量把尺寸相近的零件加以合并,并大量采用了标准件,如螺钉、螺帽原有四百多种,合并后减少为二百多种。同时,依照零件形状、尺寸和加工工艺,把同类型的零件调整在一起,设立“封闭式”的工段,使这一类零件在这个工段内基本加工完毕。在“封闭式”工段内按工艺性质划分同类型的机床。铣键槽的集中铣键槽,车平面的集中车平面。劳动组织也就按照这样的生产组织进行调整。经过调整以后,不仅使机械化自动化设备适应了多品种生产,而且避免了零件过多地流转,保证了成品及时配套。
他们还把一些数量小又不容易归类的产品集中到一起,组织了一些专门生产这些产品的小组。虽然在这些小组中,产品品种和加工工艺都比较复杂,但它们却大大简化了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产品品种,使这些设备充分地发挥了作用。还节约了占全厂工人20%以上的劳动力。
江北机械厂在调整劳动组织过程中,还根据机床台数,加工品种的多少,机床结构和工艺装置复杂程度,设立了调整工。一般每个工段设一人,多则二至三人,调整工的主要职责是:为生产者作好生产准备工作,在加工零件变换时调整机床,对设备临时故障进行检修等。


第2版()
专栏:

生产工维修工大联合作业
太原重机厂创造新经验发掘了人和设备的潜力
据新华社太原电 太原重型机器厂推行生产工人、维修工人、辅助工人的大联合作业,大大发掘了人和设备的潜力,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今年以来,随着工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设备维护检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组织需要及时作合理的调整,生产管理也必须迎头赶上。这个机器厂水压机车间职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工人、维修工人、辅助工人实行大协作。厂党委发现这个经验后,十分重视,迅速在全厂推行这项先进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工人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仅据锻压、一金工、水压机、铸钢四个车间统计,就节省劳动力二百零六人。
实践证明,大联合作业有以下四大好处:首先是有效地加强了设备的维修保养,减少了设备事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实行联合作业以后,检修工参加生产,生产工参加设备维修,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了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进一步关心对设备的爱护和保养,因而做到了化大修为小修,化整修为零修,缩短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质量。第二、合理地调整了劳动组织,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实行联合作业以后,劳动力可以统一调配,并促进了“精一兼数”的“多面手”运动,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克服了过去平时生产工人紧张、检修工人空闲和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检修工人紧张、生产工人窝工的忙闲不均现象,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第三、有力地推动了机械化、自动化和全面技术革新的开展。实行联合作业以后,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进一步熟悉了设备的性能、结构和运转情况,为改进设备,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打开了思路。同时,由于设备事故大大减少,生产顺利进行,还使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有可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技术改造。第四、进一步密切了工人之间的团结和工种之间的协作。实行联合作业以后,有些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互相埋怨的情绪没有了,各工种之间的扯皮现象彻底解决了,他们同心协力,搞好生产。中共太原市委已推广了这项先进经验。


第2版()
专栏:

包钢平炉建设得到苏联大力支援
全国大批企业支援了包钢提前出钢
本报包头2日电 包钢一号巨型平炉在建设过程中得到苏联大力援助。
远在1957年,苏联国家设计院就把平炉施工的全套图纸送到了包钢工地。1958年,包钢设计院为适应包头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某些修改;为了做好这一工作,1959年7月间,苏联又派黑色冶金设计分院院长柯希列夫专家、总工程师安德列耶夫来到包钢,详细地审查修改后的设计,从平炉布置、炉体结构型号等各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以后,苏联又将铸锭、脱锭、吊车等设计资料,从列宁格勒源源寄来,帮助包钢排除设计上的难关,使平炉工程顺利地开始了施工。
平炉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以后,苏联莫斯科狄纳莫、列宁格勒、新克拉马托尔斯克、哈尔科夫等许多机械和电气制造厂的职工,千方百计为包钢赶制了一千二百多吨设备,并且提前交货。三百五十吨巨型吊车,原计划是今年年末交货,可是由于包钢建设大跃进,平炉工期一再提前,要求大吊车也得提前交货;经过苏联各有关工厂的昼夜赶制,在今年2月份就把吊车的设备全部运到了包钢,不久第二台备品也相继运到。
以苏联代理专家组长克鲁克里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们,在平炉施工过程中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施工。管道专家西多林柯在平炉汽化冷却系统安装中建议采用工厂化的整体安装,使原订工期为十多天的工程在五十个小时就干完了。西多林柯专家为了解决大量的煨管问题,还同工人一道创造了煨管机。金属结构专家克鲁克里柯夫建议用电铆加固,克服了平炉扁柱的缺陷,使原来不能用的二百八十吨扁钢全部利用上了。他还指导和帮助工人攻克了电渣焊新技术,及时解决了大型扁钢柱焊接强度问题。
本报包头2日电 全国各地有二百九十多个工厂企业为包钢一号平炉系统的工程贡献了力量。它们为包钢一号平炉工程生产了五万两千多吨建筑材料和设备,对于保证包钢“平炉王”提前一年建成出钢,起了巨大作用。
各地工厂在生产这些建筑材料和设备时,发扬了高度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和主动性,绝大部分都能提前交货。西安水银整流器厂为包钢一号平炉四号变电所生产移向器和热交换器等设备时,原订二季度末交货;当这个厂的职工听说包钢要“五一”出钢,立即着手赶制,4月3日就把设备运到包钢工地。上海机电厂为包钢生产三百五十吨巨型吊车的电器设备时,因为是试制产品,原计划三季度末才能交货;工厂得到包钢要求提前交货的消息以后,厂长亲自安排生产计划,只用二十天时间就全部生产出来,而且质量合格。锦州大陆机械厂、上海交电厂、湘潭电机厂、沈阳扇风机厂、武汉钢铁公司、石景山钢铁公司等,也都提前为包钢赶制了许多建筑材料和设备。大连工矿车辆厂还派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帮助包钢工人进行组装。
祖国“钢都”——鞍钢的工人们,把支援包钢建设看成是自己的光荣任务。一号平炉系统工程所用的钢材、重轨,几乎全是由鞍钢供应的。一号平炉出钢前急需铺设八公里的重轨,当时,包钢向鞍钢订的货已全部运回用完;鞍钢职工知道包钢出钢急需这些重轨的情况以后,立即把自己的重轨拨出一部分,保证了包钢急需。包钢一号平炉出钢需要两台三百五十吨铸锭吊车,从国外运来后,有一台缺电器设备,赶制又来不及,鞍钢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立即把生产上备用的一台二百七十吨吊车的全部电器设备运到包钢。为了支援包钢一号平炉开炉生产,鞍钢各炼钢厂还支援了包钢二百八十多名炼钢工人,并且负责为包钢炼钢厂培训了大批生产工人。(附图片)
包钢一号巨型平炉汽化冷却系统的两千米管道安装工程,由于采用了苏联专家西多林柯提出的整体安装的建议,五十个小时就全部安装完毕。这是苏联专家西多林柯(左二)在工地了解安装情况
包钢蒙古族工人阿拉坦巴根(右一)、那顾(左二)和达斡尔族工人苏义阳(右二)、索扎布(左一)正在观察炉温上升情况
 崔晓华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高速度夺钢记
本报记者 王文亮 赵永西
今年1月份以前,包钢的炼钢区,除了几根灰色混凝土柱子外,还是一片坑洼不平的荒滩。曾几何时,如今,这里已是厂房林立,号称“平炉之王”的包钢一号巨型平炉已经出钢了。
包钢出钢了,在这欢腾的时刻,不禁使人想起了战斗的过去。
学武钢 赛武钢
1月28日,是1960年的春节。当人们在温暖舒适的宿舍里,在修饰一新的职工俱乐部里欢度佳节的时候,在包钢炼钢区,却到处是一幅热气腾腾的劳动景象。
修建包钢一号高炉曾经五次创造奇迹、被人们称为“雄鹰”的包钢金属结构公司第一工程队的工人们,一清早就来到平炉工地。著名的先进生产者、共产党员孙宝元一上阵,就冲着小组工人们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学武钢、赶武钢、超武钢,保证用一百九十二个小时完成一号平炉的设备、结构安装任务。他的话还没落音,年近半百的郑恩昌老师傅、青年虎将王选义立即接上去说:不用一百九十二,我们要创造高速度,只用一百八十小时。
事情原来是这样:在这以前,武钢职工先后建成了三座大平炉,并且创造了许多快速施工新纪录。为此,包钢职工跃跃欲试。建炉一开始,他们就立下了雄心壮志,一定要向武钢职工学习,并同他们比比高低。
南北两大钢厂的对手赛开始了。身高七十多米的大塔吊开始舞动它的铁胳臂,吊起巨大的金属构件,颤悠悠地挥来挥去;天空中,铆枪哒哒作响,电焊爆出美丽的火花;地面上指挥吊车的红旗不停地摆动,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哨音。看吧,安装工于庆隆小队分工明确,各管一行,紧密协作,头四个小时就干完了十六个小时的工作量。孙宝元创造了一钩多吊法,一钩顶五钩,提高效率几倍。平炉安装在迅速进展着,眼看再有三十六个小时就要按计划完成重达九百四十吨的平炉炉体安装任务了。突然发现扁钢支柱都向南倾斜,吊起来的顶盘铆不上去;过不了这一关,其余二百多吨设备就安不上;学武钢、赶武钢、超武钢的计划就会落空,多么令人着急呀!党总支立即召开了三结合会议。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工人们心里都在上下翻腾。这时候,老工长于会申提出了一个建议:“咱们要赛武钢,一根一根地找正来不及,我的意见是整体找正。”好一个大胆的建议!平炉炉体一共有二十八根扁钢柱子,连接的钢铁构件有四百多吨;用什么办法才能挪动这么重的家伙呢?工人们在动脑筋,可行的办法很快就出来了。工人们连夜准备工具,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就一次找正成功。总共只用八天零十小时完成了平炉炉体安装任务,比武钢三号平炉快速安装纪录还缩短了五天零两小时。
烟囱直指青天
平炉安装工程还没有干完,另一支劲旅又上来了。2月中旬,包钢筑炉四队职工,在一号平炉百米烟囱工地的施工竖井架上,用斗大的字写下了他们的豪言壮语:“超武钢,战严寒,冬季施工胜夏天;争九天,保十天,百米烟囱入云端!”
百米钢筋混凝土烟囱,这可不是一般工程。它是垂直的高空作业,最下部的直径只有七米五,越往上越细,到最顶上直径只有三米五,施工面积非常狭小,四百六十多立方米混凝土和五十多吨钢筋,要一节一节往上修。根据旧的技术规范,冬季施工采用电力加热法,也需要八十天。现在,筑炉四队的工人要在十天之内修完它,谈何容易!
包钢筑炉四队工人壮志凌云,一定要赛过武钢。怎么赛呢?首先是认真学习了武钢职工的快速施工经验,决定采用武钢工人创造的节链式木模板连续浇灌法。可是,包头的气候寒冷,旧的电力加热法太慢,混凝土“养生”速度跟不上。怎么办?研究来,研究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经过试验,成功了。接着,围绕新的电力加热法,大家你一计,我一计,又配成了一套完整的冬季施工方案。说干就干,绑钢筋的、支模板的、打灰的、捣固的、接电线的、撤模板的,上上下下有八、九层人同时作业,混凝土浇灌工程迅速上升。赛武钢的结果是:九天零十九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比武钢缩短两天多。质量是优等的,点火通烟以来,一处裂纹现象也没有。
大协作创造高速度
高速度需要大协作。工地上到处都在传诵着你追我赶、既赛又帮的感人事例。
今年1月4日深夜,包钢第二工程公司三工地的一个先进混凝土小队——姚福明小队的工人,踏着严冬的积雪,精神抖擞地来到平炉的基础坑里。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不畏塞北寒,只要五一流钢水,宁愿汗水漂起船。”看来,他们对大战“平炉王”信心百倍。
但他们一来到密密麻麻的钢筋前面,不由得心里一怔。原来,黑板报上公布了白天的战绩:他们队的白班拉在明建丰队的后面了。虽然只少浇灌了五立方米,但这是在竞赛啊!不行,得追上去!
提起明建丰队来,也是三工地的一个先进小队。从包钢“平炉王”工程挖第一锹土起,两个小队就签订了竞赛合同。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当然各不相让。
姚福明向北一看,明建丰队夜班工人也上班来了。于是,他重新调整了一下劳动组织,就投入了战斗。两个小时过去了,姚福明队又赶过了明建丰小队。但是,奇怪!透过漆黑的夜空,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只见明建丰队的工人们干得很欢,他们为什么落后了呢?姚福明悄悄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明建丰队今天少了七、八个人,再加上随着工程的进展,混凝土的运距愈来愈远了。如果再突不上去,不但会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而且要影响工程质量。一个念头闪电似地通过姚福明的脑际:对手赛的红旗眼看就要拿到手了。为红旗呢?还是为整个工程进度?他又想: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将建设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平炉。不!绝不能只为了一个队的红旗,就不顾工程质量。他转身回到队里,立即选拔了十名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从自己的漏斗下面拆下三个串筒,连人带工具,一起支援明建丰小队去了。这次,姚福明小队虽然没有创造出新的浇灌纪录,但两个小队却共同超额20%完成了日计划,三天的基础浇灌任务两天就完成了,工程质量优良。
一支年轻的工程队
在平炉工地,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年轻的工程队,这就是筑炉公司第三工程队。说它年轻,是因为这个队成立刚满一周年。还由于五百多名工人中,97%以上都是一年前刚从农村来的小伙子。但就是这支经验少的施工队伍,在平炉总烟道、支烟道、沉渣室、蓄热室的施工中,却连续刷新和创造了许多新纪录。最后,他们又以三天多时间,砌完了平炉熔炼室的六百五十吨耐火砖,比武钢职工最快的施工纪录还快两天半。
他们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呢?话要从头说起。这支年轻的筑炉队伍,在平炉砌筑工程刚着手施工准备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例如,因为队刚成立,施工工具不足,有时甚至用一把铁锹也得向外单位借;运耐火砖的皮带机不够用,得雇用马车帮着往平炉运砖才行。就在这时候,筑炉公司其他几个成立较早的工程队,好像事先约定好一样,都带着各自的花名册、材料单,敲锣打鼓,支援三队来了。他们一来,就向这个“小弟弟”提出保证:只要平炉工程能上去,要人有人,要材料有材料。筑炉三队全体职工被这种高贵的共产主义风格深深地感动了。那时,平炉土建工程还没有结束,土建工程上不去,金属结构工人就无法安装结构,结构安不上,筑炉工程就不能开始。于是,他们一方面在兄弟队的帮助下,积极加工耐火砖,进行炉外预安装,组织施工前的总演习;一方面,组织一批工人提前上阵,帮助土建工人抹地坪,拆模板,清理现场,为整个炼钢工程快速施工创造条件。一些技术较低的新工人,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技术,勤学苦练,决心用出色的成就回答兄弟单位的支援。果然,在烟道工程开工的第五天,他们就创造了四天二十三小时砌完九百一十六立方米耐火砖的新纪录。接着,他们在沉渣室、蓄热室施工中又连战连捷,还用三定(定人、定小队、定部位)、预安装、多层同时砌筑等办法创造了全国大型平炉熔炼室快速砌筑新纪录,并且在炉墙、炉底的砌砖工程还没有动工而炉顶设备又急需提前安装的情况下,大胆颠倒工序,先砌炉顶,支援金属结构公司工人提前完成了炉顶安装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