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白手起家
中共郑州纺织机械厂人民公社委员会第一书记 吴玉清
我们公社各个工厂夺取五月满堂红的一场激战,真是热气沸腾,人欢马嘶。到目前为止,公社已经能够生产三百七十多种产品,月产值达一百二十多万元。创造这些成绩的就是那些原来被称做家庭妇女的人们。
在我们公社成立以前,在家属中虽然开展了比团结互助,比讲卫生,比学习,比勤俭持家……“五比十好”活动,组织了临时洗衣组,为职工为生产服务,但是她们仍然是在小家庭里转。在社会主义建设一日千里全面大跃进的鼓舞下,她们虽然不满足这些工作了,迫切地要求走出小家庭,参加社会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盖瓦,贡献出一切力量。但正如有些家属们说:
“整天缠在家务里,争上游,争到那里去呢?”她们强烈的向往着进工厂,进商店,进食堂或者幼儿园,作一个工人、售货员、炊事员或者保育员。可是繁琐的家务却使她们脱不开身。职工家属陈真书曾经鼓起勇气,去纱厂作工,但因孩子多,大的要人照顾,小的还要喂奶,勉强干了两个多月,不得不将工作辞掉,回到家里。终于,在大办人民公社的浪潮下,她们找到了彻底解放的道路。她们纷纷凑资金、献工具、找厂址、腾房子。缝纫厂的厂址刚找下,二十多个家属就把自己的缝纫机抬进去了,一周内办起了木工、酒精、制鞋、缝纫等八个小工厂。同时也跟着办起了公共食堂、托儿所,一下子从繁琐的家务中解放出好多妇女劳动力,分别进入了国营工厂、社办工厂、食堂、托儿所等各种社会劳动行列。当她们建成工厂第一次拿着用自己的双手做出的酒精、化学板、木盆、鞋子等产品,敲着锣鼓向党委报喜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都激动的落下了幸福的眼泪。
白手起家办工厂,特别是对于刚刚走出家庭的妇女来说,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时她们面临着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材料、没有技术的困难,尽管在她们面前的是一无所有,但是她们有了自己解放自己的决心,并没有灰心气馁。她们坚决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大家组织起来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工厂是可以办起来的。“没有厂房自己建,没有机器手工干,没有好料用废料,没有技术苦钻研,不当伸手派,不要国家一文钱”,这就是她们的战斗口号,也是她们走过来的道路。一开始大家苦干两个月不要工资,为公社筹集资金,许多人并将自己家里的斧、刨、锉刀、鎯头等工具和水缸、木盆、桌凳等用具主动拿给公社使用。像现在采用洋法生产,能够日产一吨酒精的酒精厂,就是由七、八个妇女在五口水缸、两口大锅、一只洋铁桶的基础上办起来的。解放了的劳动力,真像原子爆炸一样,威力无边!
广大家庭妇女摆脱繁琐的家务,组织起来参加生产以后,过去她们被束缚着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才能,也得到了解放和充分的发挥,她们对自己的劳动充满着信心和自豪,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的劳动。缝纫厂的女工王小仙参加生产后,经过顽强学习,刻苦钻研,上班早来,下班晚走,有时拿着自己的衣服作试验,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生产技术,并且不断改进与提高技术,创造了一天作成三套半衣服的新成绩,成了全厂的标兵。家庭妇女从事这些劳动创造,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图景,构成了一首感人的诗篇;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风格的耀眼的光芒。


第8版()
专栏:公社千秋

卫星厂群里的妇女们
陈健 刘传勋
这里是一个新的工业区。一年半以前,你到这里来的时候,只能看见一座孤零零的大工厂。早晨,几千名职工家属从各自的宿舍走了出来,提着篮子,有的来不及洗脸整装,有的抱着没有睡醒的孩子,匆忙忙,熙攘攘的在一些粮食店、蔬菜摊挤着买东西,那繁琐的令人苦恼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现在这里成立了人民公社,95%的家属参加了生产。在这个大厂的周围,社办工厂像卫星环绕着行星。社办福利机构成了工人们的温暖的家。早晨,家属们和自己的丈夫并肩从食堂里走出来,然后走进各自的工厂,晚上又并肩走进文化技术夜校。为了一道难演的算术题,为了一件小小的技术革新,有多少对夫妻在电灯下研究到深夜啊!
这个以郑州纺织机械厂为中心成立的人民公社,有一万三千名社员,它包括三个小型的地方国营工厂和近郊一个农业大队。人民公社的建立,使这个大厂的家属走出长期以来固守着的家庭小圈子,参加社会劳动。成立了为大工厂服务的五金厂、酒精厂、玻璃厂、耐火砖厂、木工厂、锉刀厂及洗染、缝纫、制鞋等工厂和十二个食堂、七个托儿所幼儿园、十六个服务站。那些还比较简陋的卫星厂房里,传出春雷般的跃进激流,家属们个个严肃而又认真地坐在机器旁或手执工具在生产。去年一年,她们为这个大厂生产九万二千多块耐火砖,三千多公斤酒精,二万六千多把锉刀,各种简单机件二十三万多件,她们为大工厂补修了几万次(辆)架子车,供应了市场上极端缺乏的圆钉。她们还承担了全厂五千多名职工的洗、染、缝、补任务,解决了大部分布衣、布鞋的缝制问题。也是去年,她们用双手创造了四十四万元的财富,使每月的产值由最初的一千元提高到现在的十几万元。
去年纺织机械厂,生产任务突增几倍,正在这紧要关头,一向靠外地供应的铁丝中断了。厂里派了几名采购员到上海、青岛等地采购,而且是把原料从郑州先运往上述加工地点之后再将成品运回郑州。可是上海、青岛也在大跃进,采购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铁丝弄回来,但是不对口径,梳棉机不能安装,这件事引起公社五金工厂全体女职工(几个月以前她们还是家属)的关注。她们在一起开会研究,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纺织机械厂党委听说她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马上答应从各方面给予支援。事情刚开始时,家属还没有完全理解她们这种行为的重大意义,但已经意识到这是为大工厂解决大问题,而且,这问题又是被她们一向尊重的丈夫、父兄没有解决的问题,自豪感和主人翁感一涌而上,胆子也大起来了,他们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这项发明创造上。半夜三更都不回家,穿着工作服,全神贯注在一堆从大工厂废料堆中拣来的机件上。有时她们的丈夫抱着从托儿所接回的孩子去找,看见自己的妻子,那样刻苦专注地在工作,感动得把孩子又送回临时托儿所,也参加研究。就这样,几个昼夜,“拔丝机”诞生了。
社办工厂就像大工厂的一个驯服的车间,大厂需要什么,只要说一句话,社办工厂能办的立即就办,办不到的设法搞创造发明。特别是当大厂有了突击任务,需要某些缺门机件及时跟上时,公社的工厂全力以赴。她们为了突击两万多把锉刀的生产任务,把铺盖卷、冷馒头带到车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领导上不允许,叫她们回去,都不肯,还说,已经没有家务牵连了,应该和自己的丈夫一样,对工厂负责。那时锉刀厂只有四十个女职工,一部锉刀机刚安装好,还不会用,都是用手操作,但是大胆的刘素花、何爱英在“保证重点,一切为大厂”的思想支配下,坐在机器旁,硬叫机器听她的使唤,结果,居然能操作了。就这样苦干了二十几天,及时帮助大厂完成了去年8、9月的增产任务。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机械厂,职工们都用敬慕的眼光,重新打量着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的妻子。
我们在五金工厂门口,看见了一大堆废铁丝,有些上了锈,只有半寸长,有些挽了许多疙瘩,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废料中的废料了。过去,纺织机械厂到处都有,被人们踩在脚底下,现在成了宝贝,女职工们细心的把它拣起来,把疙瘩解开,然后,用锤子打直,用大厂的破机件制成土法摇扳机,制成圆钉。家属牺牲了许多业余时间,在大厂的每个角落拾废料,即使那巴掌大的木块,也能凑起来做成小桌子、小板凳。不仅这些,她们锻工车间用的燃料,也都是在大工厂的煤渣堆中找来的。有一次一位叫刘荣花的女职工坐在煤渣中拣煤块,厂里一位负责同志深受感动,但他故意向她提出了反面问题:“刘荣花你就这样小手小脚搞工业吗?”她自信的说:“我们省一块煤,大工厂就多一块燃料,就多一分动力。”她们提出:没有房子自己建,没有机器手工干,没有材料用碎材,不会技术苦钻研。她们冒着酷热的太阳,牺牲所有休息时间,跑遍了厂区和附近大街小巷,她们搜找破砖旧瓦和碎石,亲自盖成三十六间厂房,她们从家里抬来了自己的三十五部缝纫机,也拿来钳子、锉刀、铁桶和盆盆罐罐作为生产工具。酒精厂原来只有七、八个女职工,开始用一个小洋铁桶在露天地里做酒精,一天生产五公斤,后来又用四个大油桶做,一天能生产二百公斤,她们还不满足说,“离理想还差两万五千里”,在大厂的帮助下自己又亲自当泥工盖楼房,盖了三层三大间。大厂给她们派来了师傅,她们又在大厂废料堆中找出设备,搞了一个几丈高的蒸馏塔,又搞了锅炉房、发酵池、化验室。现在,你到纺织机械厂人民公社去看一看,首先映入你眼前的就是那个由无到有,由土到洋的酒精厂大楼,它每天生产着大量的酒精。
现在,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双管齐下,正在各个社办工厂展开,在很短的时间内,四百多名女职工脱了盲,三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三百七十条技术革新。为了更有利于促进文化技术革命运动,公社领导还巧妙的作了安排;使纺织机械厂钳工的家属在公社工厂也可当钳工,木工家属也当木工,车工家属也当车工,使夫妻成为师徒,家庭成为课堂,于是一场文化技术革命的高潮,就在成百上千个家庭中上演。
今年三八节的前夕,当五金工厂的女职工华爱卿献出了自己的苦心钻研、提高工效九倍的一项技术革新时,她激动地红着脸向女伴们说:“这是他帮助我搞了几个半夜才研究出来的”。这个“他”就是华爱卿的丈夫纺织机械厂的钳工谭怀玉。夫妻两个经常学习研究到深夜。华爱卿在丈夫的帮助下,脱了盲,进了高小,也是公社五金厂的革新能手。
在这个公社里,盛传着一位叫刘荣花的家属的故事。这个妇女出身相当贫困,受过许多罪。解放以后她对“一不愁吃,二不愁喝”的小家庭很自满。她百般侍奉丈夫,保持这个“和睦”的家,但又生怕什么人破坏她的家,和一切邻人断绝来往。社会生活的大风暴,几次都没有吹进她的门槛。人民公社一成立,使她不自觉的卷了进来。当她第一次在公社办公室领到十四元工资时(现在二十五元),感动的两腿发软立在门口走不动了,而且想了许多……。从此丈夫对她更好,是她结婚以来不曾感到过的,因为这是平等的关系,她感到人民公社使她第一次在别人面前是个独立的人。从此她变了,她现在在公社奶牛场工作,代替了一个小伙子。她有时半夜突然醒来,朝牛奶场就跑,丈夫说她“发疯糊涂了”。她说:“啥时候我也没有现在聪明,我怕半夜别人喂不好,影响早晨出奶”。早晨四点钟又起来了,挑着消过毒的牛奶桶送到各个食堂。她的丈夫怕她这样不分昼夜影响身体的健康,买了一个钟,叫她按时上班,她说:“管他钟点不钟点,奶场是我的,我的心就拴在那上头!”


第8版()
专栏: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刘丰
在城市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中,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了。被解放出来的大批妇女劳动力,发扬共产主义的风格和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就在大办街道工业中做出了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奇迹。上海虹口区虹镇第二里弄委员会淘铜加工生产组,从铜的下脚中淘出铜。十一个月淘出净铜二十六万三千九百多斤,价值六十七万元;闸北区青云路办事处三八化工加工生产组,利用染料厂乙萘粉废水,试验三十余次,一年来生产硫酸钠二百三十吨,节约芒硝七十七吨,供应全市八十多个单位,支援了工业建设。……这样的例子多得很!
这个新情况,决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它也和任何刚萌芽的新生事物一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宽广的前程。
妇女,这是几千年来一直被压抑、禁锢着的一种力量,她们的一切聪明才智没有办法显露出来。现在,这个伟大人力资源终于被发掘出来了,这就如同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石一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源泉。这支生力军正为我们祖国增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拥有极其丰富的生产力,只要合理地组织起来,妥善地加以调配,就可以给一切人带来最大的利益。”今天,在我们的国家里就找到了合理组织生产力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城乡的人民公社。妇女参加工农战线生产的生动事实和她们的威力的显露,也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这一英明预见的正确性。“男男女女有事做,家家户户无闲人”,我们这个社会的巨大优越性,就使得所有的人都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尽所能,这是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人能尽其材,物也就能尽其用。其实,废物也不是真废。废料不但能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你舍我取,变无用为有用,充分发挥物力的作用,并且还能小用变大用,一用变多用。发动妇女投入生产,利用废料生产,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决不是一件小事。家家无闲人,物物都有用,这就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财富。
“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不是没有联系的。人,是一个决定的因素。有了人,也就有了一切。这个道理是十分明显的。在社会生产中,物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能不能尽其所用,主要是取决于人对物是否有正确的认识,是否有正确的态度。人们只要能够发挥冲天的革命干劲,能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物的效用也就能够充分发挥,从无用到有用,从一用到多用。只有在人民公社时代的今天,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第8版()
专栏:春城新歌

一切都换了崭新模样依然是踩熟了的街道,依然是看惯了的楼房,依然是满眼繁华满耳歌呵,但,一切都换了崭新模样!春风叩开了万千座门扉,叩开了万千火热的心房。人民公社似繁花万朵,全市汹涌着欢腾的热浪。母亲们穿上了崭新的工装,千百双小手随阿姨拍舞挥扬。带着劳动后特有的满心喜悦,多少人欢笑着迈进公社食堂。红色的波浪冲刷着街道,彻底滌荡着古旧的习俗风光。在党的指点下千万人勤挥巧手,将整个生活编织成一幅金网。城市敞亮得霎时高大几十倍,人心敞亮得万里晴空也比不上。透过弥漫全城的欢声笑语呵,我看见共产主义幼芽在阳光下茁长!
天津 薛雪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谁最早提炼出铝?
言火
铝是金属中比较活泼的元素,所以不易提炼。它为人们熟悉的历史还不到一百年。一八八六年法国化学家赫罗尔特和美国科学家豪尔同时发明了用电解法从钠、铝的氯化物中提炼铝,才给工业上大量生产铝与广泛应用铝打开了大门。
谁是最早炼出铝的人呢?过去一般人认为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丹麦人和德国人。可是近几年从地下发掘的物品表明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提炼铝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三世纪左右,而这个功绩应当归功于晋代的中国劳动人民。
一九五六年考古工作者从陶都——江苏宜兴的古墓葬中发掘到一围衣带。这围衣带的主人是晋朝将军周处(二九七年战死)。周处是民间传说中有名的人物,也就是京剧“除三害”中的主角。人们从这位周将军的衣带上发现有很多块金属做的带饰,经过化验发现其中有些块是银做的,而有些块却是铝铜的合金,其中含铝百分之八十五。当时有些科学工作者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可是经过这几年来的多次化验却无可怀疑地说明了这个事实是正确的。它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在冶金方面的杰出成就。


第8版()
专栏:

街道新景
纺石棉
龙辅民


第8版()
专栏:春城新歌

满街人流满街浪
红旗在春风里招展,
白鸽在蓝空中回旋,
满街的人流满街的浪呵!
万里春风,倾城狂欢。
“奋斗人民公社成立了!”
鼓点儿敲打着人们的心弦;
千万年的理想今天一旦实现,
欢喜的泪花模住了多少双眼。
巍巍青山举起手臂欢呼,
滔滔松花江高唱起激情的礼赞。
历史的足音走进了新的时代,
产品围绕着机器更快地飞转。
千万条自动线擂响了进军鼓,
千万颗心凝成一个铁的信念: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持续大跃进。”
五万双手举起来撑住了蓝天。
哈尔滨 陈国屏


第8版()
专栏:春城新歌

喜鹊小巷叫不停春风吹、百花红,喜鹊喳喳叫不停,大街小巷传喜报,北京城里歌声涌。千年凤凰飞出笼,妇女走出小家庭,江河入海海水长,建设战线增新兵。大院盖起新工厂,机器一开隆隆响,开机器的人儿心花放。崭新的产品闪金光。众人捧柴火焰旺,组织起来力量强,生产生活步步高,人民公社万年长!
北京 高长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