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社论

“三结合”是技术革命的利器
李富春副总理在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从无数的历史事实中看到,专家和技术人员可以改革旧技术和创造新技术,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普通劳动者也可以甚至更可以改革旧技术和创造新技术。领导人员、工人群众、技术人员三者密切结合,同心协力,千方百计,就一定能在技术上创造出奇迹。”
当前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表明,许多重大的项目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成功,都不是单单依靠哪一个人的琢磨,而是依靠集体的力量,经过集体的研究;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取得的。广泛推行“三结合”,是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化,是把这个运动引向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结合”是1958年大跃进中总结出来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治和技术相结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的工作对企业生产的好坏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如果领导干部不同广大群众结合起来,不管这些领导干部的才能多大,也不能把事情办好。技术人员有比较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如果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就很难切合实际地指导生产的发展,技术人员不仅政治上很难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也很难提高。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政治觉悟高,对于生产过程了解得最深刻,对于生产潜力认识得最清楚,对于改革生产中的各项重大问题也最能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但是,如果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改革生产的创造性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领导,如果工人的生产经验和改革生产的建议没有技术人员的帮助,不能从科学上、理论上加以鉴定和概括,那么,工人群众在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也会受到限制。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把领导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把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工人群众的实践经验,也即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就能够把企业中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组织起来,更大地作用于生产的发展。
实行“三结合”的过程,也是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企业全体职工进行自我教育,正确地解决政治和技术的关系,实行政治挂帅、政治和技术相结合的过程。正确地认识政治和技术的关系,是企业工作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实行“三结合”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说来,就是把党的政策方针贯彻到群众中去和把群众的经验集中起来的过程,是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更好地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实现具体领导的过程;对于技术人员说来,就是锻炼自己又红又专的过程,是使自己首先当工人的学生、而后又当工人的先生的过程;对于工人群众说来,是一个更加激发主人翁自觉,更加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觉悟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总之,不论是对领导干部,对技术人员,还是对工人群众说来,实行“三结合”都不只是一个工作方法上的变革,而首先是一个思想上的变革,是把政治和技术结合起来,由政治统率技术,使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企业职工走向又红又专的道路。
正由于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对于改变企业的思想面貌和生产面貌,有着巨大的深刻的作用。两年来,“三结合”已经成为普遍执行的组织工业生产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开展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中,实行“三结合”的巨大的深刻的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技术革命是生产力的革命。这个革命的迅速发展,要求生产关系有同它相适应的改革。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就是对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的调整。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企业里,由于各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特别是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还有不少出身于资产阶级,或者深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造;不少干部还受旧社会的思想习惯的影响,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也还存在着彼此矛盾的现象。这种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是一种束缚。例如,领导干部不支持工人技术革新的建议,技术人员对工人的发明创造采取泼凉水的态度,这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实行“三结合”,把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关系,端正成互助合作的同志式的关系,进一步协调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关系,就能更大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这种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目前,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发展极其迅速,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已经成为一个更加突出的问题。这个运动是一个全民的运动,它的矛头不是指向个别工种、个别工序的技术改革,而是指向全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落后的薄弱的环节;它不仅包括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而且包括发展新产品,不断革新工艺和工具,合理地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原料、材料,以及积极改进企业管理、改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等等,使我们整个国家生产面貌日新月异。这样巨大的任务,不是仅仅依靠一部分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领导干部要制订一个能够改变整个企业生产面貌的规划,使它迅速付诸实现,必须更好地同群众相结合,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改革生产的面貌。工人和技术人员要在改变整个企业生产技术面貌的巨大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必须更好地同领导相结合,了解生产全貌,取得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运动中,攻尖端、攀高峰,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成就也愈来愈成为迫切任务。这个巨大的任务,也不是仅仅依靠一部分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必须更好地把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组织起来,发挥集体的智慧。可见,随着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实行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更加成为迫切需要。
大跃进以来,我国人民的精神更加振奋,意气更加风发,人们在征服落后技术和发明创造的共同斗争中,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我们相信:每一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我国国民经济一定能够实现更好更全面的继续跃进!


第4版()
专栏:

厂内厂外、学校工厂、各行各业紧密结合
太原全市技术力量大协作
两月解决一千七百多个技术问题,攻破不少高级尖端项目
本报太原8日电 太原组织全市技术力量协作,共同解决技术革新中碰到的重大问题;研究、制造高级、精密、尖端产品和新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太原市组织大协作是从1958年开始的。当时组织协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原料材料和一些物资供应不足问题,互通有无、互相调剂,把有限的物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在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太原市开展的技术力量大协作,使共产主义大协作有了更丰富的内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60年,太原市面临着持续大跃进的大好形势。新产品试制任务成倍增长,其中许多是高级、精密、尖端和新的项目;随着全民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展开,也出现了不是一个工厂可以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今年年初,就有不少担负高级、精密、尖端和新的产品试制任务的企业,以及一些在技术革新中遇到技术难关的企业,向中共太原市委提出了困难。与此同时,市委又发现一些单位提出的困难,恰恰在另一些单位中早已得到解决。根据这种情况,市委决定组织全市性的技术力量大协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攻克技术关。协作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工厂、专业技术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协作,人们称它为厂外“三结合”;这种厂外“三结合”,再同厂内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的“三结合”结合起来,就成了促进全市技术水平高速度提高的强大动力。两个月来,全市通过这种技术协作,解决了一千七百多个技术问题。仅3月份,就解决了八个高级、精密、尖端和新的技术项目。
这种协作关系虽然刚开始建立,却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首先是解决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例如太原矿山机器厂工具车间为建立自动生产线制造的机床已经试制成功,但是联不到一起。太原工学院为支援他们,一面提供技术资料,一面派学生到厂里帮忙,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山西省第二建筑公司试验矽酸盐大型砌块成功以后,要普遍推广,需要大量球磨机。经过技术协作,太原锅炉厂等单位,把正在生产的球磨机拿出支援他们,使这项先进经验得到推广。由于组织技术大协作,不仅保证了技术革新成果的巩固、普及和提高,还促使运动沿着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健康地向前发展。
其次,为全党、全民向尖端技术进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太原市有些企业在试制高级、精密、尖端产品和新产品的过程中,曾经由于某一个技术环节跟不上而停顿过。组织技术大协作以后,集中了广大职工的智慧,发挥了各个企业的长处,碰到尖端技术问题就组织不同规模的技术“会诊”,结果各厂任务完成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组织技术大协作的最大优越性还表现在:它是高速度提高全市技术水平,迅速改变技术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通过全市技术大协作,可以使所有的技术力量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并集中统一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一个地区技术水平的全面迅速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
目前,太原市的技术力量大协作正在全市进一步发展。中共太原市委已组织全市的主要工程师研究制定技术协作规划,并积极建立全市性的技术情报工作和技术图书馆,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技术经验交流和推广会议,以便把技术协作推向更完善的发展阶段。


第4版()
专栏:

困难时首先想到别人 空车皮首先调给外局
西安铁路局风格高
本报西安8日电 西安铁路局职工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提出“在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的豪迈口号。越是货运任务增加、车辆不足,他们越是把全国和邻局的需要摆在头里,宁可自己欠缺,不让别人不足。他们这种精神连续受到了铁道部的表扬和奖励。
大跃进以来,陕西省的货运量大大增加,和陕西省为邻的山西和甘肃情况也是如此。担负着向全国供应煤炭任务的山西需要大量的空车,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需要由西安局来供应;而卸车量大的兰州局又是西安局取得空车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三省货运量同时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太原局需要的空车增多,兰州局来的空车减少,西安局自己的空车也不够用。西安铁路局职工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扬了共产主义精神,解决了这个矛盾。他们把全国和邻局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编制计划时先安排排空计划,在保证太原铁路局所需空车的前提下,来考虑本局管区内的空车使用问题,把排空列车作为核心列车,定时、定线、定车次,重点掌握运行。在空车十分欠缺的时候,局调度部门都是通过电话向各车站搜集空车来完成当天的排空计划。铁路局并特别作了“当天排空计划不能完成时,必须于次日补足”的规定。
西安铁路局向太原局输送空车,不仅作到了要多少给多少,而且多方面为太原局设想,作到均衡排空,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需要什么车给什么车。编组排空列车的西安西站,在遇到车流不正常时,都是零时以前自己不装车,有空车先北排,以牺牲自己装卸上的均衡作业,来换得兄弟局的均衡使用空车。
西安局的职工不仅在送空车时处处考虑到邻局的困难和需要,并且主动去帮助兄弟局解决接车当中的困难。潼关车站的党组织和行政负责干部曾四次访问太原局的临汾、风陵渡等兄弟站,联系协作,征求意见。当了解到风陵渡站由于挂车机会少,车辆停留时间的指标完不成时,就多次用本站的调车机车过段牵引,把排空列车送过去,并把那里的重车拉过来。
西安铁路局的这种共产主义风格,在今年全国铁路分界口协作竞赛中,获得了铁道部颁发的优胜奖状,潼关站被命名为全国红旗口。
西安铁路局坚持政治挂帅,提倡先人后己的风格的结果,不仅完成了排空任务,支援了邻局,同时也在局内造成了政治空气浓厚、生产热情高涨的新局面。为了解决空车少的问题,这个局的职工就大抓捎脚运输和提高净载重。潼关车站1、2月份虽然比计划少装了七十七个车,但由于大搞捎脚运输和提高净载重,仍然超额6%完成了本站货运计划。西安铁路局全局的货运任务也完成得相当好。


第4版()
专栏:

北京被服厂热情主动地传播革新成果
让先进经验变成全行业财富
本报讯 国营北京被服厂职工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先进经验尽快地变成全国同行业的共同财富。
这个工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已连续掀起了九次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高潮,全厂基本上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全厂从领导干部到每个工人,都把技术革新的每一项成就看做全社会的财富。一旦有了新的发明创造,就想尽一切办法向同行业的兄弟工厂传播;对登门拜访者,他们选择最优秀的工人给讲解、表演,有时还把着手教,直到访问者学会为止。从去年8月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他们把生产中的剪裁、缝纫、弹花以及先进工具的制造和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一百多项先进经验,向本市和远离首都的乌鲁木齐、佳木斯、云南、青海等地两百多个被服工厂作了传播,使这些工厂的生产效率也有很大增长,节约了大量棉布。同时,他们还为数以百计的兄弟工厂培训了许多技术人材,制作了一千五百多件先进机具设备。很多兄弟工厂对他们这种关心别人,使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跃进的高尚风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兄弟厂对他们热情帮助的事实,曾使这个工厂的职工受到了极大的教育。成都、汉口、石家庄等地被服工厂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就亲自拿着先进工具的图样或模型,到这个工厂来传授经验。在已经革新成功的绝大部分半自动化机械和工具中,都吸取了兄弟厂的先进经验或得到兄弟工厂的直接帮助。职工们深刻地体会到,每一项技术革新成就,都是很多企业职工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的共同财富。使这种财富很快为兄弟工厂的职工所掌握,成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愿望。他们说:“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新发明,新创造,是全民财富,不是私有财产。把它全部告诉给兄弟工厂,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这个工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向兄弟工厂传授自己所已经取得的全部经验。首先,党委经常向全厂职工进行“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教育,在厂内树立协作好、风格高的标兵,并且形成学标兵、赶标兵的群众运动。第二,热情接待兄弟工厂代表,在不影响生产的原则下,抽出专人给讲解、表演,并尽可能绘制先进技术图纸,制造先进工具,在折收成本费后让兄弟工厂代表带走。第三,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经过对生产的妥善安排,抽调优秀工人和技术员组成先进经验推广队,到同行业厂、社登门传“经”送“宝”,讲解技术,修理机器,帮助解决生产关键问题。先进裁剪经验推广队去冬就跑遍北京十三个主要被服厂、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关键一百四十多项,使这些厂社的裁剪效率也普遍提高一、两倍,并节约了大量棉布。第四,根据学习单位多、内容广的情况,把各种形式的协作项目,订入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逐级落实到车间、小组和个人。第五,在有关部门组织领导下,主动和兄弟厂签订包教包学合同。在执行合同中,定人、定时、定质、保量,做到了教得快,学得好。现在已有五十九项先进机具和经验,通过各种合同在北京市六十多个厂、社开花结果。
这个工厂在积极向别人传授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全厂职工不骄傲,不自满,又传又学,因此,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原来的各种先进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全厂生产蒸蒸日上。去年提前三十四天全面完成全年生产计划。今年来又以更大的步伐向前跃进,提前六天全面完成产量、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首季计划,主要产品的一级品率达到99%以上。
(附图片)
正当上海缝纫机零件七厂技术革新碰到困难的时候,上海自行车锁厂和永康机器厂派出了最有经验的老师傅季惠辉(中)杨根发(左)赶来支援,帮助赶装缝纫机摇杆装配自动流水线
 新华社记者 张萍摄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湖北省大抓煤炭和木材生产
湖北省大抓煤炭和木材生产,争取尽快突破这两个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更好地跃进。在煤炭生产方面,要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要大搞基地,鄂南、金牛、保安、碧石渡、松木坪、松滋等煤炭产区,都成立煤炭矿务局。木材生产也要搞基地,要作到既搞采伐,又搞更新。中共湖北省委要求各地加强煤炭和木材生产队伍,同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援。
重庆节余劳力加强薄弱部门
重庆市及时、合理地使用和安排技术革新运动中节约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到3月底止,全市节约出来并已安排到新的生产岗位上去的劳动力已达八万多人。
重庆市节约出来的劳动力,首先安排在钢铁、煤焦等增产任务特大、扩建和新建重点工程多的部门,以及化工、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的薄弱环节。其次,把七千多人组织成许多技术革新突击队,专攻技术革新中的关键问题。第三,把五千人安排在各种技术训练班里培训、提高。另外,抽出了七千多人支援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造。
环形供水 环形电话网
在“环形供电”经验的启示下,黑龙江省又出现了“环形供水”和“环形电话网”。
“环形供水”是哈尔滨市自来水公司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共同协作,在哈尔滨学府路地区试验成功的。具体作法是:将各单位备用和自用的深井统一调动起来,挖掘供水潜力,在满足本单位用水的情况下,把多余的水量压入城市管网,使城市的水源、管网和各单位的水源、管网联通一起,互相调剂,形成一个多水源的给水系统。结果,水量比过去增加了41.7%,解决了全区供水不足的问题。
“环形电话网”是哈尔滨香坊人民公社邮电局职工的大胆革新。这个办法就是开放专用电话总机为公用,把周围许多没有总机的单位的电话,接续到还没有达到容量的总机上。以省结核防治院为中心的十个单位实行这一办法后,不仅挖掘了总机的潜力,增装了电话,提高了通话质量,而且简化了许多线路,拆除了二十二点五公里长的电话线。
西安召开技术革新巡回现场会
中共西安市委最近召开了十万职工参加的流动巡回现场会议,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进行了群众性的大检查。参加大检查的有各级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通过群众性的大检查、大参观、大学习、大交流,职工们吸取了兄弟单位的技术革新经验,同时将自己的好经验及时传播给别人,作到既取经,又送宝。很多技术革新成果得到及时地总结、鉴定、提高和推广,并有五万多项先进经验配成了套。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技术革新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把技术革新运动迅速推向更深入、更扎实的新阶段。


第4版()
专栏:

土洋并举省县公社一起建厂 不断革命抓紧提高技术水平
青海省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本报西宁8日电 青海省采取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办化学工业。目前,全省已建起钾肥、硫酸、纯碱、无水芒硝、工业氯化钾等化学工业厂矿一百零一个,化学工业产品由1949年的一种增加到五十二种。这些产品除有力地支援了青海省工、农、牧业和基本建设的持续跃进以外,还有一部分支援外地和出口。
青海省的化学工业资源特别丰富。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原盐、钾盐、镁盐、滷水、硫铁矿、天然气、天然碱等矿产,几乎全省到处可见,而且储量大,品位高,有不少在全国范围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刚解放时仅有一个年产七吨硫酸的小厂。许多轻重工业需要的化学工业产品都得从外省运来,成本高,运输也不方便。特别是1958年以来,各项建设飞跃发展,需要化学工业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针对上述情况,中共青海省委决定积极发展化学工业,要求有原料的地方都积极兴建小型简易的化工厂,有条件的地区办一些半土半洋和洋法生产的工厂。全省积极行动起来。在1958年便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办起了几十个小化工厂。许多工厂开始时都是用铁锨、十字镐、陶瓷缸、陶瓷管等极其简单的生产设备,只生产一些简单的产品。察尔汗钾肥厂开始只是一个有几顶帐篷和几十个人的生产组。现在,这个厂子的年产量已经由几吨几十吨提高到八、九万吨。生产的钾肥除供应本省以外,还供应了福建,贵州等地。大柴旦综合化工厂开始建厂时,一无设备,二无工人,只是由几个高初中学生在业余时间用茶杯、酒瓶、洗脸盆作实验搞起来的。现在他们已用土法成批生产硫酸、盐酸等多种产品,供应工业和基本建设的需要。
由于采取土法上马的办法,花钱少,设备简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便破除了一些人对办化学工业的神秘观点和自卑感,一个群众性的大办化学工业的热潮很快在青海高原形成。全省现有的一百零一个化学工业工厂中,县和公社办的就有六十多个。现在青海省正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千方百计地对这些土厂子逐步进行改进提高。各个工厂的党组织,广泛发动职工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充分挖掘潜力,积极试制各种土机器土设备,使土法上马的厂子逐步变成土洋结合的厂子。过去完全是手工操作的厂子,现在已开始增加了一些电动的机械和半机械化的设备。有些工厂的职工把一些土机械还装配成套,有的把人力畜力带动的改为水力或电力带动,使生产工效提高数倍至数十倍。青海省察尔汗钾肥厂职工就自制了十二台分解机、八台粉碎机,开始代替人工操作。新增的电力水泵、离心机、高位水槽、轻便铁轨、发电设备等,使这个土法上马的工厂开始向洋法过渡。还有许多半土半洋的化工厂自1959年下半年以来建立了洋法生产的车间。青海人民化工厂正在兴建年产一千吨的烧碱车间、一千吨的六六六粉和漂白粉车间。青海肥料厂还新建了无水芒硝、纯碱、合成氨等洋法生产的车间。今年计划在西宁、大柴旦、德令哈等地建立的三座洋法生产的化学工业工厂也正在积极施工。
青海省由于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不仅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及时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而且从无到有地培养出了一支化学工业的职工队伍。现在,全省已有化学工业职工一万一千三百多人。过去只会拦羊放牛的少数民族牧民,现在成了能掌握生产几种化学工业产品的技术工人;许多过去只会种地的农民,现在已能进行一些化学工业产品的配料工作。这些都为青海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附图片)
柴达木盆地察尔汉钾肥厂工人用自己制造的电动粉碎机砸矿石,比用人工提高工效6—8倍
新华社记者 李景瑞摄
青海省大柴旦综合化工厂工人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和设备生产出硫酸、盐酸等多种产品
新华社记者 李治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