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
专栏:

公共食堂万岁
刘文树代表谈河南农村公共食堂的成就和经验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现在,我就河南农村办公共食堂的情况向大会汇报一下。
三十三万多个公共食堂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坚强的社会主义阵地
河南省现在总共有农村公共食堂三十三万多个。农村人口99%都参加了公共食堂,所有的食堂都是常年的、固定的。这些公共食堂经过一年多到两年多的考验,真是风吹不垮,雷打不散,个个都巩固下来了,而且办得越来越好,成为广大农村的坚强的社会主义阵地。
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对于人民公社的大规模的集体生产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给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巨大的力量。这力量是从几个方面来的:最明显的是,把一千多万妇女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中大约八百万人投入农业生产和其他工作,而且绝大部分走上了第一线同男社员并肩作战,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中大约三百万人投入了集体生活福利事业,把家务琐事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大经济,劳动的性质也和家务劳动大不相同,成为生产大军的后勤部队。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公共食堂保证了社员上工下工时间整齐一致,节约了不少时间。此外还有一个虽然是无形的但是更为重要的变化:公共食堂把社员们的心更紧密地吸引在集体事业上面了,并且使社员可以不再为一些烦人的家务事操心了。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一般地说,办了公共食堂以后,劳动效率都提高了10%至20%,甚至更多。办了公共食堂以后,社员们有了较多的时间学习文化、技术。南阳县的社员歌颂公共食堂说:“食堂就是我的家,天天不愿离开它;吃饱吃好还不算,开会讨论学文化”。这就把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公共食堂使社员生活的改善有了集体力量的保证,有了最稳妥最可靠的基础。
据初步调查,全省有80%的社员的生活水平比参加公共食堂以前有显著的提高。许多办得好的食堂,饭菜好,花样多,已经超过过去当地生活最好的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特别重要的是,全省99.6%的生产大队的公共食堂实行了伙食供给制或者半伙食供给制,这就使全体劳动人民的生活都有了可靠的保证,都能够逐步改善,这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共产主义因素。这在社员的思想意识上也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过去我省群众在拨给自留地的时候就经过讨论,把自留地的一半划给食堂作为菜地;现在,大部分社员们看到食堂办得越来越好,又自觉自愿地把自留地全部交给食堂,一心一意要把集体生产、集体事业办得更好。公共食堂在改善社员生活方面还有两个很大的好处:一个好处是生活的安排更有计划了,即节约粮食,又节约开支。再一个好处是饮食的调配更科学化了,既合乎卫生,又增加营养。据林县合涧人民公社第九生产队三十九个成年人的调查,参加食堂后,体重增加七、八斤的有三十四人。我省办了公共食堂以后,农村中的疾病大大减少,农民的体质逐渐增强。
公共食堂培养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共产主义思想,成为对社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大课堂。除了集体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以外,不少生产队还以食堂为中心,建立起了图书馆、俱乐部、阅报栏、黑板报等等,大大丰富了社员的精神生活的内容。办了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起了很大变化。街坊邻居之间,婆媳、妯娌、姑嫂、夫妻之间,再也不为家务事你争我吵了。商丘县李口人民公社白衣阁生产大队女社员侯汉英,在加入公共食堂以前,经常为家务琐事同妯娌吵架;加入食堂以后,她们不但不再吵架,而且互助友爱,在生产上开展了对手赛,都被评为模范社员。这样的事情在全省各地处处都有,三十三万多个公共食堂,已经成为三十三万多个新的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些大家庭充满了阶级友爱和温暖,使一千多万个小家庭变得更加和睦、更加幸福。
总之,公共食堂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思想、生产、生活的提高都起了重大的作用。群众热情地歌颂:“入了食堂如上天,食堂饭菜香又鲜;天天饭菜不重样,几天生活一改善,食堂家底生产大发展,吃油吃菜不花钱;油盐菜米再不愁,一心一意搞生产。”公共食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广大群众对于公共食堂坚决拥护
我省的公共食堂,是跟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建立起来的。全省迅速地实现了公共食堂化,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公共食堂同整个人民公社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远在1951年,我省农民开始走上互助合作道路的时候,就有部分地区组织了农忙食堂,对于发展生产起了良好的作用。以后,随着初级合作化和高级合作化的实现,农忙食堂逐渐发展和提高。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在全省范围内同时实现了公共食堂化。随着公共食堂的建立,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俱乐部、业余剧团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使广大农民的生活福利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当时有些人却认为“食堂是一种生活方式,搞不搞并不影响生产。”甚至认为“公共食堂浪费劳动力”;“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饭”等等。公共食堂普遍巩固和健全发展的事实,已经有力地反驳了这些十分错误的论点。正因为公共食堂对于人民公社的巩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关系,广大群众坚决拥护公共食堂。在整顿和提高公共食堂的过程中,群众的觉悟越来越高,食堂越来越巩固。有些富裕中农企图在食堂外边同食堂较量。没多久,他们就比输了。孟津县横水公社富裕中农韩金殿反对食堂,他用过去存的一些粮食作成干面条,故意串门子吃饭,夸耀自己家里做的饭好。可是,公共食堂越办越好,比韩金殿家里的饭好得多,他终于也申请加入食堂了。公共食堂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在两条道路斗争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也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
广大农村公共食堂办得越来越好 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有可靠保证
河南省的农村公共食堂是怎样办好的呢?经过这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有这样一些体会:
办好公共食堂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挂帅。从省到人民公社,各级党委都十分关心群众生活,把办好公共食堂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专管生活福利的组织机构,实行了第一书记挂帅,有一个书记专管,普遍做到了生产和生活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评比、统一检查、统一总结,并动员和组织各有关部门面向公社,支援食堂。在乡工作的干部都不再单独起伙,都自愿地到公共食堂与社员同桌共餐,同社员的联系更加密切;还有不少干部下放到食堂当炊事员、管理员,同社员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办好食堂。在不少县和公社,由书记带头大办“食堂试验田”,树立了好食堂的榜样。新乡专区有两万多名脱产干部和生产队支部书记到食堂担任炊事员、管理员;信阳、新乡两个专区和郑州市搞“食堂试验田”的干部达四万一千多人。
要办好公共食堂,必须有明确的阶级观点。最积极最热情地要求办公共食堂的是贫农和下中农;要把食堂办好也必须依靠他们。我省的公共食堂,已经在管理机构中巩固地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绝对优势,选拔了大批优秀的党员、团员和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做食堂管理员、炊事员。目前全省农村食堂的炊事员和管理人员中,贫农、下中农占90%以上;党员、团员占34%。同时,各地都加强了对炊事员、管理员的培养训练工作,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炊事技术水平和卫生知识水平。全省各地不断地召开食堂管理、发展食堂家底生产、炊具改革、烹调技术等先进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广泛地开展了“红、勤、巧、俭”炊事员和“红旗食堂”竞赛运动,大插红旗,大树标兵,培养了大批又红又专的炊事员、管理员。凡是炊事员、管理员成份好、思想红、技术高、能力强的公共食堂,深得人心,人人满意。社员们说得好:“食堂饭菜香喷喷,花样新鲜趁人心;搞好伙食并不难,关键在于做饭人。”
要办好公共食堂,还必须坚决地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管理。公共食堂普遍建立和坚持了生活代表会议制度。凡有关食堂生活安排、家底生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都经过生活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有90%以上的食堂经过民主选举建立了食堂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根据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的决议,发展食堂家底生产,分段制定生活计划,并轮流值日,帮助炊事员、管理员改进工作。有的食堂还建立了“社员轮流帮厨制”,大部分食堂设有意见箱、意见簿、墙报、鸣放栏,充分发挥了广大社员办好食堂的积极性。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建立了账目日清月结、定期公布制度,实行了吃粮标准、生活计划、饭谱、财务收支、粮食节余月终结算
“五上墙”,使社员对于食堂的家底一目了然,完全放心。陕县的人民公社实行了口粮、种子、饲料、储备粮“四分开”(专仓保管、专立账目、专粮专用、专人负责)的管理办法,社员都很满意。这办法现在正在全省普遍推行。所有的食堂都执行了“统一用粮,指标到户,实物到堂,依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办法;并按照口粮标准和农事季节订出了长年吃粮计划和分月、分旬的具体安排。这样做,既节约了粮食,又保证了社员吃的饱、吃的好。
食堂在物质上技术上也不断进步既是消费单位也是集体生产单位
以上几条是办好公共食堂的政治上、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此外,还要有物质上、技术上的保证。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搞好食堂的“家底生产”。在这方面,我省的最早的一项措施是抓食堂的菜地。公共食堂把菜地经管好了,不仅夏秋两季有足够的菜吃,而且贮了干菜,腌了咸菜,制了酸菜,保证冬、春季节也可以吃到蔬菜。蔬菜增加了之后,公共食堂又大抓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鱼等饲养业,农副产品加工、磨豆腐、磨粉、做酱油、做醋等小作坊也发展了起来,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家底生产”。目前,全省公共食堂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到三百多万亩,公共食堂养猪三百多万头、羊二百多万只、家禽一千八百多万只、兔二百多万只、鱼约五亿尾,建立了粉坊、豆腐坊、酱菜园等各种小作坊十八万多座。半数以上的食堂已经实现了副食品、调料自给或有余,40%的食堂实现了半自给。食堂“家底生产”的发展,不仅增加了饭菜花样,保证社员吃的饱、吃的好,而且可以出售一部分,扩大了食堂的公共积累,购置了一部分炊具,进一步扩大了“家底生产”。这一部分生产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供给制的补充和扩大,是带有共产主义因素的。这一部分生产搞好了,可以使供给制部分逐步扩大。
搞好食堂的“家底生产”,又不能妨碍生产队的集体生产,既要用较少的人力,又要把公共食堂办得人人满意,唯一的出路就是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炊具改革在河南已经成为全民性的群众运动。公共食堂化以后,原来一家一户使用的旧式炊具,大部分不能适应生活集体化的需要了,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地广泛地开展了以改良磨为中心的炊具改革的群众运动,对于用量大、占用劳力多、笨重费力的炊具和粮食加工工具先进行了改革;然后,进一步发展为全面改革。一年多来,全省创造和推广万能切菜机、自动联合轧面条机、洗碗机、洗菜机等先进炊具一百三十多万件,改良磨九万三千多盘,改良锅灶二十七万多个,修建吃水自流井十八万多眼。将近半数的食堂实现了炊具半机械化,禹县郭连公社改革的三扇水打磨,比旧式磨提高工效二百倍。上蔡县创造的木制切菜机,比手切菜工效提高九十倍。许多公共食堂采用了蒸气做饭法,做一顿饭一般由一个多小时减少为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节省劳力25%到30%,烧煤由每人每天平均一斤减少到三、四两。郸城县创造的小口回风灶,一个人平均一天烧二两煤就够了。据初步估算,全省各地实行锅灶改良和做饭蒸汽化的结果,仅2月份一个月就节约煤炭十五万多吨。全省因炊具改革而节省劳动力一百多万个,节省畜力五十多万头;炊事员的劳动时间一般每天减少三、四个小时。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才真正做到了:吃水不用挑,切菜不用刀,磨面不用推,做饭不用烧。”
不断改进 不断提高
我省公共食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是,我们决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还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省还有极少数的食堂需要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有的食堂的“家底生产”还没有很好的发展;有的食堂炊具改革运动开展得不够好。今后,我们全省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使公共食堂这个极其重要的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强大。对办得不很好的食堂,要帮助它尽快地改变面貌。各个公共食堂都要大搞“家底生产”,力争使所有食堂在今年内达到油、盐、酱、醋、菜自足有余。这样,就能够逐步地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还要继续大搞炊具改革,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餐厅,添置餐桌和各种食堂用具,争取在今年内全省公共食堂基本上实现磨面动力化,炉灶改良化、蒸气化,炊具半机械化、机械化。总之,要从政治到技术,从思想到制度,不断革命,把我省公共食堂步步提高,保证工农业生产继续全面的更好的跃进。
这个发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指正。


第12版()
专栏:

坚持政治挂帅 办好公共食堂
普贵忠代表说:楚雄彝族自治州公共食堂稳如大山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和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坚决贯彻执行。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公社的一万一千三百四十四个公共食堂,同全省各地一样,在去年的连续大跃进中经受了考验,没有一个垮掉,全部巩固下来,稳如云贵高原的大山,风吹不动,雷打不散,日益发挥了它的优越作用。公共食堂已不仅仅是改善各族人民物质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且成了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成了培养和提高共产主义思想的大课堂。因此,大力办好公共食堂,是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和促进生产不断跃进的重要关键。全州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从切身体验中深刻认识到公共食堂的好处,几乎百分之百地参加了食堂,而且全部是常年固定的。这些食堂,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办得较好,大体达到十好五化标准的,占30%;第二类,办得也好,基本上快达到上述标准的,占55%;第三类,办得较差的,约占15%左右,正努力改善、提高,向第一、二类看齐。
所有的食堂都坚持了以人定量,指标到户,集体保管,凭票吃饭,节余归己的粮食分配政策;并普遍实行了油、盐、柴、菜供给制和对五保户困难户的粮食照顾,保证大家吃得饱,吃得好。每个食堂都建立了蔬菜基地和集体的养猪场。全州一百四十五万农村人口,共有食堂菜地约十三万亩,平均每人约一分地。绝大多数食堂蔬菜基本上作到四季长青,每人一天吃一至二斤菜,少数好的并有干菜储备,农忙时吃六样菜,农闲时吃三样菜。全州现有七十七万头猪,其中集体饲养的占90%以上。办得好的食堂,平均一月可杀两头肥猪,每人一年有十五斤的肉食。对于产妇,除猪肉外,还特别供应一只鸡,一斤猪油,二十个鸡蛋和新鲜蔬菜,对于敬老院的老年人和托儿所的儿童也作了特殊照顾,基本上做到男女老少,人人满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广大社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自动地交出了自留地、私人养猪的比重也逐步下降。这种变化,显然有利于人民公社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食堂都有简易、卫生、适用的饭厅,有的还美化了食堂,充实了设备,正如社员们所歌唱的:“地面三合土,周围玻璃窗,上面沙灰条,石灰抿满墙;高挂主席像,红旗两边插;桌凳都齐全,整齐又发亮;楼上音乐响,楼下菜饭香;客厅客人坐,逢人感谢党。”所有的基层干部都参加了食堂,90%以上的社员都在食堂集体开饭;早晚有热水洗脸洗脚,到田地里做活有开水喝。大大提高了广大社员的劳动热情,出工齐,上阵快,每人每天可挤出一、二小时多干活还学文化,达到吃好,睡好,劳动好,学习好。所有的食堂都开展了技术革新,改革粮食加工工具和各种炊具数万件。每一种改革都节约了时间,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食堂工作真正符合了多、快、好、省的原则。因而获得广大社员的赞美:“喝水不用挑,切菜不用刀,洗菜机器摇,省工省粮省燃料。”由于改用蒸气箱蒸饭,既提高了出饭率,又保存了营养成分,群众称之为“聚宝盆”。许多食堂,根据各种人的不同要求,把饭分别蒸成干的,稀的,半干的,半稀的,使大家都满意。由于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疾病大大减少,保证了广大社员的健康,个个身强力壮,干劲冲天,工效猛增20%—50%。特别是大办公共食堂后,使全州四十多万个家庭妇女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了生产战线上的生力军,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她们回想过去的痛苦日子,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热情地歌颂:“糠箩跳进米箩头(里),豆腐潺进油锅头,生产步步高,生活节节甜。”
去年,全州遭受了数十年未有的严重旱灾;但由于依靠了人民公社的威力,依靠了公共食堂的优越作用,不仅保障了广大社员的生活,而且战胜了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实现了连续跃进。永?公社白马河管理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个管理区,旱得很严重,群众生活也有很多困难,党支部硬着腰杆,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一面坚决地领导群众,鼓足干劲,同干旱进行持续的斗争,前后播种五次,一面依靠公共食堂,安排群众生活,由干部带头,组成专业队,种蔬菜,找野菜,胜利地度过了困难的日子,战胜了干旱,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比1958年增加了150%。这样,经过1959年的严重考验,公共食堂不仅没有垮掉,而且得到了巩固,愈办愈好,它在广大社员中的威信和吸引力日益增长。群众称公共食堂是“铁饭碗”,“万年桩”,是千千万万社员的“贤慧之家”“过去十个儿子养一个老人养得叫,今天公共食堂养许多老人养得笑”。连过去对公共食堂不满说“人多无好饭,猪多无好汤”的部分富裕中农,也只好在事实面前低头认输了。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到:大力办好公共食堂,对于巩固人民公社,实现大跃进,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而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公共食堂的根本保证。全州各级党政组织,都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办好公共食堂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实行全党动手,专人负责,一手抓政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巩固食堂,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并抽调了一万多积极分子,加强了生活福利工作。实行了“哪里有困难,干部就到哪里去”,哪里困难大,哪里就坚决实行“政治进食堂,书记下伙房”。而且经过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绝大多数食堂都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正确地执行了各项具体政策,不断改善管理制度,这就保证了公共食堂健康地巩固地向前发展。
由于公共食堂是关系到千百万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办好公共食堂,更需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随时随事,坚持群众路线。做到食堂家底,家喻户晓,人人知道。一切账目,定期公布,月清月结。杜绝贪污浪费现象。全用民主方式选举管理人员,健全管理机构,表扬先进,树立标兵,开展比、学、赶、帮运动,随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在关键性的问题上,要有领导地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提高广大社员的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使公共食堂的巩固获得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粮食问题是大家所最关心的问题,也往往是农村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因此,管好粮食,是办好公共食堂的核心。为了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不断地加强对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密切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提倡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善于把不很富裕的日子当穷日子过。必须坚决地正确地执行中央所规定的粮食分配政策,经验证明,凡是这样做
的,粮食问题就解决得很好。同时,应当建立和健全粮食管理机构和严格管理制度。一切粮食都应入库,按政策凭证使用,动支有手续。口粮、籽种、饲料、储备粮,分仓保管,专粮专用。除国家粮食外,各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粮,因而有相当的应付困难机动力量,如有少数食堂缺粮,即用自己的储备粮来解决,不要动用国家粮食,也不作富队与穷队的调剂。为了管好粮食,全州各级粮食部门,曾抽调了大批优秀干部参加公社的粮食管理,定期上报公社粮食使用库存情况,做到既管好国家粮食,又管好公社粮食;既负责安排城市工矿用粮,又负责安排农村食堂用粮,全面周到地安排好全州城乡人民的生活。并为公社训练了三万多个食堂管理、种植蔬菜和搞财会工作的人员。这些措施,对于巩固公共食堂起了重要的作用。
公共食堂是新生的事物,是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它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必然是相当复杂的斗争过程。不仅有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斗争,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斗争,而且往往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一年多以来,全州公共食堂,就是经过了这种斗争的反复考验,而日益走向巩固,证明公共食堂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得住任何风吹雨打。当然,极少数企图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分子,一有机会,还可能兴风作浪,但是,“殷鉴不远”,这些人的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
我们坚信,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亿万人民,将会更高地举起三大法宝,举起公共食堂这面红旗,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第12版()
专栏:

公共食堂有十大好处
吕鸿宾代表谈爱国人民公社办公共食堂的经验主席、各位代表:
我热烈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的工作报告。
我是山东莒县爱国人民公社的。我社同全国各地兄弟社一样,在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各项生产都获得了继续大跃进。现将我社的公共食堂问题向大会作一汇报。
全公社九十三个自然村,一万零一百零三户,四万三千五百零九人,土地十万亩。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胜利,和工农业大跃进,在广大社员的迫切要求下,于1958年秋,村村、队队普遍建立了食堂。共九十七个食堂,入食堂社员九千零三十八户,占总户数89.4%,社员三万九千一百五十八人,占总人口90%。办起食堂后,公社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积极办好,自愿参加,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原则,使公共食堂由初办没有经验到有经验,由不巩固到巩固,逐步发展起来。总的说来,全公社的食堂是好的,常年固定的七十三处,占75%,基本巩固的二十四处,占25%。公共食堂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常年固定的特点是:一、适合群众要求,达到饭菜多样化。根据社员习惯,每天都有煎饼、稀饭、豆沫子、椒子、咸菜等五样饭菜,经常还有几种青菜,每月吃几次肉、鱼;二、一般的都建立了简易餐厅,集体吃饭;三、食堂有了自己的生产,有了家底,食堂种菜、养猪、副食品加工,都有储备粮,还制造野生淀粉和采集干菜,平均每人占有干菜百余斤。
十大好处
建立食堂以来的事实证明,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的组织者,又是生活的组织者。办起公共食堂后,既便利于领导,又便利于生产。具体说来有十大好处:
第一、办起公共食堂,更加巩固和提高了人民公社的组织,贫农下中农及广大社员满意。如周马庄贫农社员周庆之、张伦等人歌颂:“人民公社是靠山,公共食堂不简单,煎饼糊涂小豆腐,椒子咸菜样样全,一日三餐吃饱饭,社员个个劲冲天,男女老少齐欢笑,幸福生活乐无边,多亏毛主席领导好,办起食堂是铁饭碗。”
第二、节省劳力,把大批的妇女从推碾、推磨、烧火、办饭等繁碎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过去是五口一家,一人办饭;现在是一个人办给五十个人吃,提高十倍。过去万多人办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投入生产;而如今只有一千二百人办饭,腾出六千名妇女劳力参加了生产,成了生产上的主力军。如张家当门生产队一百六十二户,未办食堂前因忙于做饭经常不能参加劳动的妇女五十五人,能有一半时间参加劳动的九十人,现在除在食堂服务的九人外,其余一百三十六人全部时间参加劳动。妇女们歌颂道:“公社食堂实在好,妇女从今直起腰,男女同心搞生产,彻底解放达到了。”
第三、保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加快生产建设。过去干活时因各户吃饭早晚不一,集合时间长,七松八紧,特别是妇女由晚出早归,不定时间,变成早出晚归,人齐、工效高。
第四、有计划地安排生活,省粮省柴。食堂一般都推广了烧煤,比单家独户用柴草作饭可省出50%至70%的柴草做饲草用。社员说:过去是锅多费米,灶多费柴;如今建立了食堂,省粮又省柴。公共食堂普遍推行烧煤,既卫生又节约,改变了过去烧柴的习惯,这样腾出草来,大大解决了牲口饲料的困难,促进了畜牧的大发展。
第五、加强社员的集体观念,促进社员家庭和睦团结,养成了尊老爱幼的新的风尚。
第六、办起食堂后,为炊事技术革命和工具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原来吃水用肩挑,现在有50%以上的食堂,就地打井和用自来水、半自来水;由几人一磨和一畜一磨变成一畜多磨;原来切菜用刀板,淘菜用双手,现在用切菜机、淘菜机;由过去一人一锅一?一灶,改变成为一人看三盘?子,还改成了跃进锅、回龙灶和转盘?。朱家庄子贫农社员朱勤高兴的唱道:共产党领导好,食堂工具大改造,跃进锅、转盘?,多快好省回龙灶,切菜不用刀,吃水不用挑,一畜多磨效率高。
第七、五保户、单身汉有了靠山。他们反映:人民公社真正好,老有养,少有教,办了公共食堂有依靠。如,张家当门六十九岁的张法老大爷喜的说:我年老一人日子难,有米有柴愁做饭。如今一日三时进食堂,饭菜办的有多样,如意吃饭美味香,解除了三十年的老愁肠,感谢恩人共产党。
第八、以办好公共食堂为中心,促进了各种集体福利事业大发展。全社幼儿园七十八个,托儿所(组)一百五十处,并办了三处幼儿食堂,敬老院七十处,使三百五十名无依靠的老人过着幸福的晚年。并建立妇产院十二处。
第九、办好公共食堂,促进了文化娱乐生活的大发展。妇女们在扔掉磨棍拿起锄头的同时,也拿起了书本,现在全社已有五千三百九十人投入了学习,三千五百人摘掉了文盲帽子,还有二千七百三十人上了业余中学。
第十、办起公共食堂后,在领导上来说,便于了解群众思想,便于领导,便于指导生产运动。上级一有指示,就能及时作到家喻户晓;上坡下湖出工齐全,没有七松八紧的现象了。社员没有找干部要柴要粮的了。过去社干部有一半的精力处理社员的生活问题,成立食堂以后,摆脱了不少的繁琐事务,能够集中精力领导生产,搞好生产。也就是说办好食堂直接推动了生产,证明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是完全一致的。
五条经验
在办好公共食堂工作中,主要掌握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公社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的原则,始终坚持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党员、干部、团员一律参加了食堂。公社党委对干部、党员、团员提出的五项要求是:(1)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2)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食堂的各项制度;(3)积极宣传党对办好食堂的政策和好处;(4)监督与参加食堂管理,倾听群众意见,依靠群众办好食堂;(5)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同群众一起,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改革食堂工具。在办好公共食堂工作中,公社由第一书记挂帅,并确定了书记、社长各一人具体分管食堂工作,大队、生产队都有一书记和队长专管这一工作,和生产同样抓。同时,从上到下建立定期召开会议(一般七天一次),检查评比,交流经验,树立标兵,开展学、赶、超运动。去年公社召开办好食堂现场会议九次,展开了大检查、大评比、大促进,在全社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爱国村(尤喜)、周马庄(周溪)、朱家庄子(铁溪)办好食堂的高潮。
二、巩固地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加强了公共食堂的领导,想尽千方百计办好了公共食堂,推动了生产。
三、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民主制定各项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第一,公社和各个食堂都建立了福利委员会,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决定重大问题,改进食堂管理。还准备以食堂为单位,定期召开食堂代表会。第二,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民主选举干劲足,热情高,又肯干,办事公道,作风民主,群众所信任的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充任食堂的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第三,定期公布账目,作到日清月结,账目公开,制度上墙,账目上账,使群众了解自己的家底,安定人心。第四,建立周密的粮食管理制度,实行按人定量,计划用粮,凭票吃饭,节约用粮,节约归己。并严格执行了勤俭节约的原则,达到了办好与巩固提高公共食堂的目的。
四、食堂用自己的生产,建立家底。全社九十七处食堂,集体种菜五百余亩(每人一点二厘);食堂养猪一千五百头,平均每个食堂十五头左右;每个食堂还养了一部分家禽和家兔,改革了一些炊事工具,建立了简易餐厅和个别较好的餐厅,这样便于改善生活。
五、大搞工具改革,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批劳力。有50%以上的公共食堂用上了自来水和半自来水;一畜多磨队队普遍,全部用上了回龙灶;转盘?子,其他是使用的三盘?子;并改制切菜机、淘菜工具。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广大社员反映:“工具改革真正好,节省劳力多,社员干劲高又高。”
为了把公共食堂进一步提高和办得更好,以便促进生产的新高潮。除充分地发扬已有的经验外,打谱今年收获粮食时,将社员的基本口粮统一留到核算单位,按月供应到食堂,社员凭票吃饭,节约归己。普遍建立饭厅,集体吃饭。并进一步建立食堂管理制度,使群众真正了解自己的家底,以便民主管理好食堂。同时,进一步发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普遍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以上发言,请各位代表指正。


第12版()
专栏:

公共食堂是温暖的大家庭
孙香云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衷心地拥护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和人大常委所作的报告。现在我把河南省封丘县荆隆宫人民公社杨楼生产大队公共食堂的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杨楼生产大队的公共食堂是在1958年实现公社化的时候建立的,原来共分四个食堂,根据居住集中的有利条件和社员的要求,于去年秋季合并成了一个拥有一千零五十八人吃饭的大食堂。
公共食堂建立以来,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了上级党委对办好公共食堂的有关指示,在整顿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的同时,对公共食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巩固和提高工作。现在,这个食堂坚如磐石,已经成为这个大队坚强的社会主义阵地,成为社员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不断改善社员生活和巩固人民公社制度,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无限的生命力。
杨楼大队地多人少,常年劳力不足。全队虽有一千多口人,但经常能出勤的整、半劳力,才只有三百多个,妇女大部分被家务纠缠,不能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中,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组织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福利事业,使全队二百二十多个青壮年妇女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愉快地投入了工农业生产,全队出勤劳力一跃增加到五百多人,全年可多作五万多个劳动日。加上食堂吃饭齐、上工早,每天能多做二至三小时的活,全年共可多做八至十万个劳动日。再加上食堂做到了生产大军战斗到哪里,饭菜、茶水就送到哪里,服务热情,保证社员吃的饱,吃的好,这就大大鼓舞了群众的干劲,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一年多来,共挖干、支、斗、农、毛渠十七条,高岸车水透河井五眼,使全队二千二百四十七亩耕地实现了水利化,获得了农业生产连续大丰收。
公共食堂不仅能够保证生产跃进,而且是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随着生产的不断提高和公共食堂的巩固,社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目前粮库里麦子、五谷杂粮各样品种都有,每人每天按一斤吃,到麦收还能余粮六千多斤。食堂种植了大量蔬菜,保证每人每天有三斤菜吃,粉坊、豆腐坊、酱油、咸菜、油、盐五味调料俱全,并有猪圈、羊群、鱼塘,社员们每天都能吃到很好的饭菜,顿顿有馍有汤,饭热菜香。食堂实现了餐厅化、餐桌化,每逢吃饭,炊事员都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社员面前,对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妇产院除给以适当细粮照顾外,还能给幼儿每天两顿羊奶吃。这样幸福的生活在旧社会里群众连想也没敢想过。七十八岁的老社员赵金宝说:“我在旧社会过年还得去要饭,现在过着这样幸福的生活,一辈子也忘不了毛主席和公社的恩情。”围绕食堂设立了图书馆、俱乐部、游艺室和红专学校,社员们在饭前饭后利用空隙时间,读报纸、学习毛主席著作,游戏娱乐,上红专课,大队、小队开会研究布置生产,也都在食堂里进行。炊事员、管理员的“红、勤、巧、俭”运动,以及社员各种学习生产的评比竞赛,也多在食堂里公布表扬。社员们的共产主义劳动热情日益高涨,人与人的关系大大改变,历史上久不和睦的杨、刘两姓,现在和睦了。现在人人心连心,户户亲如一家人,公共食堂不仅冲破了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也克服了宗派情绪,使每颗心都紧密地连在一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
这个大队的公共食堂是怎样办好的呢?
一、实行政治挂帅、坚决树立贫农和下中农在食堂中的绝对领导优势。除全大队三十三个干部,一律在大食堂与社员群众一起吃饭,不断地听取群众意见外,大队副支书和一位委员专管食堂工作。同时,经常对社员进行爱食堂如家和公共食堂优越性的教育。并且清除了隐藏在炊管人员中的五个地富分子,调换了不称职的炊管人员,充实了党团骨干和贫农、下中农的积极分子。另外,还及时地打击地、富、反、坏分子对于食堂的破坏言行。
二、认真贯彻执行了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瞻前顾后、勤俭办食堂和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的原则。根据农活忙闲制定了吃粮计划,使食堂顿顿有干有稀,生活调剂的很好,细粮长年不断,麦后还能吃粗粮。对社员实行“依人定量,指标到户,集体保管,凭票就餐,节约归己”的办法,达到了吃饱、吃好、吃省、吃的干净卫生。
三、大搞食堂家底生产,大量种植蔬菜。除食堂种了六十亩菜以外,大队还种南瓜、东瓜、笋瓜等四百六十亩(队种菜除保证食堂每人每天三斤菜外,多余部分支援城市,收入归队);开荒种菜二千亩。预计可收一百二十万斤,自足还可支援城市六万余斤。食堂养猪三十八头,奶羊七十二头,鱼三万多尾(大的有六、七斤重),还有粉坊、豆腐坊、酱菜园等小型作坊。基本上达到了肉食、燃料、油、盐、酱、醋自给自足,实现了主副食并举,改善了社员生活。由于食堂有了雄厚的家底,社员们更加热爱食堂。社员歌唱着:“公共食堂好的很,家底生产真喜人,蔬菜满园吃不尽,猪、羊、鲤鱼群连群;柴、米、油、盐样样有,幸福生活扎下根。”
四、实行管理民主化。食堂成立了社员代表会、食堂管理委员会(由大队和小队主要干部、妇女队长、管理员、炊事员代表、社员代表组成)。社员代表会,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讨论食堂的用粮计划、家庭生产、财务收支、饭单等问题。并设有意见箱、鸣放栏、账目公布栏、表扬批评栏等,广泛吸收社员对食堂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改进食堂工作。食堂账目每半月向社员公布一次,一月向社员大会汇报一次本月收支情况和下月生活安排。使每个社员了解食堂的家底。
五、大搞炊具改革。这个食堂已经实现了切菜、做馍、和面、轧面条半机械化,吃水自流化,磨面动力化,锅灶吹风化。使用这些改良炊具比过去提高工效十倍以上。过去十二个人切菜一晌,还赶不上吃一顿包子,现在切菜机一个人操作够吃有余。吹风灶,不仅省煤(全年可节省三十六万余斤),而且做饭快、干净卫生。炊具改革前,一个炊事员平均只能做三十多个人的饭,现在能作六十多人的饭,还有休息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六、开展“红、勤、巧、俭”运动。在炊事管理人员中,采取了上课加强教育和工作中评比竞赛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红、勤、巧、俭”运动。炊事管理人员隔一天上一次课,学习政治、业务和文化,并且定期进行评比表扬。这就大大鼓舞了炊事、管理人员的干劲。他们提出保证做到使社员人人满意,做到两不见,即听不见社员说伙食不好,看不见炊管人员态度不好。
杨楼大队在办食堂工作方面,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鼓足更大的干劲,把食堂办得更好。
以上发言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