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
专栏:

人民公社和共产主义风格
林一心代表谈福建农村人民公社的伟大成就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听了报告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它们生动地概括了我国人民在过去一年继续大跃进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理论上高度地总结了我们高速度按比例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我们伟大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报告中又以毛主席的不断革命思想为指导,向我国六亿人民提出了1960年继续跃进的宏伟壮丽的计划。今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年,实现今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对于整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有着巨大的意义。我们福建人民要和全国人民一道,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再接再厉地为完成今年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而坚决奋斗。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更加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旗帜,坚持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我们就一定能够多快好省实现1960年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
现在我就福建农村人民公社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福建去年农业生产是特大跃进
福建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在连续实现1958年和1959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大跃进的同时,福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沿着巩固的、健全发展的道路向前迈进。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跃进中,人民公社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已日益显著地发挥出来。它不但改变着福建的经济面貌,而且也在改变着福建一千五百万人民的精神面貌。它为我省继续贯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各方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省人民公社由于正确地贯彻了中央关于人民公社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等原则,由于正确贯彻了关于人民公社必须执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和林业(渔业)同时并举,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因而它的一大二公、工农商学兵一体、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优越性,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去年福建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虽然连续三次遭受数十年来罕有的特大风、洪灾害的袭击,农业生产仍然取得了全面大丰收,粮食比1958年增长21.6%(单位产量增长37.74%);林业产值比1958年增长60%,全年造林面积九百七十九万多亩,比1958年增长47.46%,木材到材三百七十万立方米,比1958年增长132%;畜牧业产值增长45%,到去年底为止,全省养猪四百四十八万多头,特别是在10月间贯彻了毛主席关于“大养其猪”、“种植业与饲养业并重”的指示以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生猪头数增加了一百四十多万头。渔业产值增长44%;副业产值增长37%。社办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9年社办工业总产值达二亿零五百万元。全省的公社,社社办有农具制造厂、队队办有农具修配站,还根据自己的条件,积极地兴办了大量的小型水力、水电站(到3月上半月的统计,全省农村已办起六百四十九个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一万三千多瓩;水力站共有一万三千六百多处,动力达八万四千多马力)、肥料厂、小型煤、铁矿、炼铁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以生产纤维板和栲胶为主的小型林产化工厂和砖瓦厂、水泥厂等社办工厂企业,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的发展。由于人民公社的迅速发展,去年商品产值比1958年增长了17%。今年三个月来,在工业战线实现“开门红”的同时,广大农村也出现了继续大跃进的局面。全省各地都以更高的标准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水、肥、土为中心的春耕工作做得比过去任何一年都要好;广大社员在“抗旱保春收、抗旱保春种”的口号下,战胜了一百六十多天的大旱,夺得了五百二十三万多亩大小麦的大丰收,打破了“大小麦不能高产”的定论,到处出现了亩产五百斤、八百斤以至一千斤的高产纪录,和大面积的高额丰产片。莆田县涵江公社的三万多亩春麦中,已收割的五千一百多亩早熟小麦平均亩产四百二十二斤,比去年增产了八成。并且不违农时地进行春种;同时还在春耕大忙到来之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围垦。这就为我省今年农业的继续大跃进奠定了牢靠的基础。这样的大好形势,说明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整个国民经济得以高速度按比例地向前飞跃。农业大跃进,有力地促进了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1959年轻工业比1958年增长41%,重工业增长76%);同时工业生产的巨大增长,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的迅速发展;而工农业的大跃进,又促使科学文教事业进一步繁荣起来。
大兵团作战开发“万宝山”
有了人民公社这样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因此在进一步征服自然,大规模地发展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中,能够像打仗一样,集中兵力,组织大兵团作战。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大生产方式,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有效办法;在过去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不能办到的。去年我省诏安县太平公社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在贯彻农、林业并举,大规模发展林业生产中,运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大兵团突击作战的方法,抓住农闲时机,先后组织了三次开发“万宝山”的大战役,一举开荒造林种果六万三千八百亩,把全社90%的荒山都开发起来。这种速度比高级社时期快十倍,比初级社时期快四十倍,比互助组时期快了足足一百倍。中共福建省委总结了太平公社的成功经验,认为这是人民公社无比威力的体现,是给全省人民公社指出了一个高速度开发山区经济和发展其他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省委号召全省人民认真学习太平公社的崇高风格,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掀起“学太平、比太平、赶太平”的开发“万宝山”的热潮。各地人民公社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验,制订了开发荒山的统一规划,实行农、林、牧等综合经营,并采取“以短养长”的方针(林地、果园套种杂粮等),使多年以后的收益与当年的收益紧密结合起来,因而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开发山区经济的积极性。全省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发动了三百多万人上山,开荒修梯田四百多万亩,造林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亩。安溪县官桥公社又创造了短穗扦插、快速育苗的好办法,解决了由于高速度的大量开荒而带来的种苗不足的困难,使新开发的山地得以及时种上果木和多种多样的亚热带作物、杂粮等。这一巨大成就也充分体现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要求迅速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迫切愿望,反映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新生活的远大理想和冲天的革命干劲。当太平公社党委提出开发万亩果、万亩竹、万亩林、万亩油茶的“四个万”规划时,广大社员普遍反映“党委真正抓到了我们的心”。随即全社出现了“千军万马战荒山、大地昼夜换新装”的壮丽图景。福清县渔溪公社社员描绘开发“万宝山”后即将实现的前景是“花果四季开,林涛似大海,六畜皆兴旺,造福亿万代”。在大事开荒的同时,沿海地区也以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掀起了向海进军,与海争地的浪潮,进行海滩围垦,夺得了二十四万多亩新的耕地,使少地的沿海人民公社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由于高速度开荒围垦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我省农业生产将能更好地贯彻“以粮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在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为人民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产品,为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并将迅速扩大社有经济和增加社员收入,为逐步向更高的集体经济过渡创造条件。
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普遍发扬
我省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和大兵团作战这一社会主义的大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是共产主义大协作的广泛开展,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普遍得到了发扬。去年我省沿海遭到几十年来罕有的特大台风和暴雨袭击时(十二级以上的台风在厦门登陆时,用花岗岩修建的海堤和建筑物,以及钢筋水泥结构的码头被刮毁,大树连根拔,房屋成片倒塌,一时市内交通、电话、电力线路全部断绝。),到处出现了一家受灾万家支援,一队受灾全社支援,一社受灾全县支援的动人局面。例如在九龙江入海处的玉枕洲上的海澄县莲花公社玉枕大队,十五公里围堤大部被冲毁,即使全队劳力全部出动,也要六十天的时间才能修复;而围堤如不及早修好,即将到来的8月大潮会把整个玉枕洲淹没。在这紧急关头,公社立即从十八个未受灾和受灾较轻的大队,抽调八千七百多个劳力,自带粮菜、工具,赶到灾区,当天就把围堤决口全部堵住,保住了晚稻田。灾后又经过加工加肥,这个大队终于创造了遇到特大灾害获得特大丰收的奇迹,全队晚稻平均亩产超过了千斤。在今春大规模的抗旱斗争中,更是出现了许多想像不到的事迹。如晋江地区普遍打破队界、社界、县界,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强大威力,抗击严重的旱灾,仅晋江、南安、安溪、泉州等四县市就由公社抽调了十五万多人,组成抗旱大军,封溪堵河,层层修建拦河坝,处处开辟引水渠,把滚滚东流入海的江水引上两岸,一下增加了灌溉面积三十多万亩。在抗旱中,各地人民公社普遍地实行统一领导,按灌溉系统统一规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统一调配人力、物力,终于战胜了一百六十多天的大旱,做到了“春种一亩不少,春收一颗不丢。”
我省广大群众和干部还从各方面表现出雄心壮志,敢想敢做和不畏困难的共产主义的崇高风格。如制订规划时,一提就是几个万、几十个万,正如太平公社社员所说:“公社开荒力量大,就要万字来当头”,并且说干就干,以战斗般的行动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人们勇于打破常规,大胆进行试验,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使许多低产地区创造了大面积的高额丰产纪录。历史上素来低产的山区,普遍出现了成片的千斤稻、万斤薯。山区社员说得好:“往年千斤难得见,如今千斤不稀罕!”宁德县焦城公社福山大队,九百多亩土地中有四百多亩原是低产田,年年都得依靠国家贷款、拨粮。公社化后他们集中力量添土加肥、兴修水利,改造了低产田,去年平均亩产跃到八百六十六斤,社员每人平均收入达到一百零九元,一举抛掉了穷队帽子,赶上了富队。福安地区结合备耕工作在今年2月初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改造低产田运动,只二十多天时间就改造了烂泥田、冷水田、瘦瘠田等各类低产田五十三万多亩。这些低产田经过综合治理,全面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烂泥不烂、冷水不冷、瘦田变肥田、旱田变水田,单季稻田可以改种双季稻。大力改造低产田已成为山区穷队赶富队的一条重要措施,也是多快好省地增产粮食的道路。人们的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还表现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方面,公社化以后,各地改革和创造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工具,使耕作收刈、兴修水利、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几倍几十倍地提高了工效。最近工具改革运动已推向食堂炊事、畜牧饲养等方面。如闽侯县城门公社上洋大队食堂,实现了整套的炊具半机械化,管三千七百人吃饭的炊事员从八十四人减少到十八人,而且饭菜越办越好。这就更好地组织了集体生活,使公共食堂这一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巩固,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由于普遍兴办了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农村人民集体福利事业,家务劳动日益社会化,使几百万妇女走出了家庭锅灶间,摆脱了繁琐的家务牵累,心情舒畅地投入了生产建设。闻名全省的惠女大水库(蓄水量一亿公方,可灌溉农田二十四万亩)就是以一万三千多名惠安妇女为主兴建起来的。
我省广大社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日益提高,在“一代辛苦,万代幸福”的口号下,到处出现着“抢困难、让方便”、不讲条件的忘我劳动。在大兵团作战中,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还表现得那么有组织有纪律,确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农业产业大军。他们的这种共产主义风格,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不断地发扬光大的。人民公社广大社员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公社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共产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穷队与富队的差别逐步缩小,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文化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福利事业的越办越好等等,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人民公社光辉灿烂的前景。
各位代表,我省地处海防前线,在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着光荣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我省部队,在执行繁重的海防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我省的工农业生产建设。在大办工业、大兴水利、抗击自然灾害和生产大忙中,都给予了人力、物力上的有力支持。那里有困难他们就到那里去;他们那种排除万难、忘我劳动、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和战斗精神,对我省人民具有深刻的教育和莫大的鼓舞作用。他们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卫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我省人民公社由于实行劳武结合、全民皆兵,一年多来在支援人民解放军打击美蒋军事挑衅和骚扰破坏,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今后我们要继续充分发挥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优越性,继续认真贯彻毛主席伟大的人民军队军事思想,加强民兵建设工作,更好地动员全省人民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战争挑衅和战争阴谋,为保卫世界和平,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第11版()
专栏:

高速度在三门峡
汪胡桢代表谈三门峡即将到来的两大变革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所作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所作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建议大会予以通过。
我国1958年和1959年国民经济建设连续大跃进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在代表们小组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应当总结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个法宝的胜利,为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胜利,为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个总结是完全正确的。我国既然存在着这许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因素,1960年国民经济建设无疑地仍然是继续大跃进的一年。两位副总理所报告的1960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和国家预算一定可以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获得辉煌的成就。
我所服务的黄河三门峡工程的高速度建设就是我国经济建设阵线上无数大跃进成绩的一个实在的例子。本来像三门峡那样规模的工程在非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完成期限总不很短,超过十年的也是常有的。我们原来打算用六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工程,已经是一个快速的施工计划。不料在开工后的第二年就进入全国轰轰烈烈、万马奔腾的大跃进时期。工地上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新纪录层出不穷,月进度一翻再翻,结果把原定六年完工的期限缩短为三年半。如果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深入人心,和三大法宝的伟大作用,而要求三门峡工程能发生这样伟大跃进是不可想像的。
在1959年里,三门峡工程在党委领导下就接连取得两个阶段的胜利。第一阶段为在这一年的7月,拦住了黄河汛期中四次超过一万秒立方米的洪水,使下游数千万人民安全地渡过了汛期。第二阶段为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鼓舞下,我们提前二十二天全面地完成了1959年各项任务,提前跨入了1960年。
在上述物质的基础上,就飘扬着1960年更好的继续跃进的红旗。
1960年将是三门峡大坝工程胜利完成的一年。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庄严地举手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中最重要的三门峡工程就要成为现实,要永远树立在我中华民族的疆土上。
就在今年,我国历史上多灾多难的黄河将要发生两大变革。
第一个大变革是从今年7月起人们就可以自己的意志来控制黄河三门峡上游发生的洪水了。在6月下旬,我们准备在泄水口里安起闸门,使下泄水量都由闸门来控制,勿使超过下游河床所能容许的安全度。如果黄河上游发生洪水,只要关闭一部分闸门,便可使下泄流量减少到六千秒立方米以下。如有必要还可多关闭一些闸门,使七天之内,下泄流量不超过一千秒立方米。因为关闭闸门而不能下泄的水量将全部收容在水库里。今后,再修建若干干支流水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下游人民疾首痛心的历史性的黄河水灾就可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个大变革为今年之内三门峡大坝可以完成全部工程,在陕西、山西、河南间建造一个比太湖还要大的人造湖。三门峡大坝全部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今后只要每月浇筑八、九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大坝就可如期完成。三门峡工地上有着党委的坚强领导,许多苏联专家的无私帮助,全体工人干部干劲冲天,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指战员身临前线,负责指挥,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风起云涌,加之专门为三门峡施工而设计和制造的机械化、自动化连续生产化等设备都已运用纯熟,发挥极大的威力。因此如期完成三门峡大坝工程我们是有充分信心的。
以上发言是否有当,请代表们指正。


第11版()
专栏:

淮北平原变了样,大地织成银河网
过去一片砂矼地,如今处处稻花香
纪明选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
我是从淮北平原安徽省涡阳县纪伦寨人民公社来的。在这里,我向各位代表们汇报一下我们那里的情况。大家知道,解放以前,淮北是个“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地方,不是淹就是旱,人民生活苦得像黄连。解放以后,我们全心全意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生产搞得一年比一年好,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甜。前年,毛主席给我们找到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大法宝,为我们铺出了通向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真是“三星当头照,万年幸福来”。去年一年,我们那里虽然遇到了百年未有的特大干旱,但是,在三大法宝的指引下,仍然取得了农、林、牧、副、渔、工六业继续大跃进,开始实现了“变淮北为江南”的伟大理想。现在全社河网纵横,稻田成片,绿水盈盈,鹅鸭成群,果树成林,到处是一派江南的旺盛景象。全社粮食亩产量达到七百一十八斤,提前八年实现并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社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兴办了一百零二个工厂。多种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公共积累和社员收入都有显著增加。全社公共积累共有二百四十五万元,比1958年增长40%,公社动用公共积累购买了三部拖拉机、六部大抽水机、四千八百多件新式农具和四百一十头耕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社员每人平均收入达到一百零二元,比1958年增加了30%,社员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据纪伦寨庄八十四户社员调查,与1958年相比,棉被由三百七十二条增加到四百七十八条,被单由六十四床增加到一百二十八床,卫生衣裤由七十二件增加到一百五十四件,毛线衣由五十一件增加到九十三件,热水瓶由五十八只增加到一百零五只,胶鞋由一百零一双增加到二百一十二双,钢笔由一百二十五支增加到二百一十九支。社员们形容今天的幸福生活说:“粮满仓,鱼满塘,牛马驴骡拴成行。一年四季有花果,走路树荫遮太阳。耕地使用拖拉机,抽水灌溉有河网。吃的是大米白面,穿的是细布衣裳”。
一年来,我们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由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发挥了广大社员的冲天干劲,大搞河网化、水稻化的结果。
早在1957年冬天,中共安徽省委就向我们提出了“河网化、水稻化,变淮北为江南”的号召,我们农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彻底改变淮北多灾面貌,化水害为水利,变贫困为富裕的光荣任务,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那时,我们就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但是,由于高级社规模小,力量小,很难在短期内完成这样巨大的任务。就拿劳力来说,当时二十多个农业社,全年只能抽出六千多个劳动力投入兴修,按当时工效计算,要全面实现河网化就需要花十年的时期。所以,河网工程进度不快。公社化以后,规模大了,力量大了,人力、物力、财力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同时又办了公共食堂和托儿所,解放了大批妇女劳动力。因此,在1958年冬和1959年春夏季,我们就抽出一万七千多人,大搞河网化,共做了三百二十五万土方,新开了十二条四十米宽的大河道,一年工夫,就在全社初步实现了河网化。
在兴修河网工程中,广大社员个个干劲冲天,人人斗志昂扬,以“几年辛苦,万代幸福”的英雄气概,为加速河网化而奋勇苦战。年近六十岁的老社员郑殿友,也积极地参加兴修,别人劝他回去,他说:“我人老心不老,河网化早一天实现,幸福就早一天来到”。广大社员还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创造发明了十七种先进治水工具,推广了一万二千多件,使平均日工效由三立方米增加到十五立方米。在改革工具中,资金、原料不足,社员就自动献出资金二万二千元,木料五百五十多立方米,这就大大加快了河网化的建设速度。
现在,河网化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说不尽的好处。首先是制服了旱灾,保证了农业生产大丰收。去年夏季,正当禾苗要水的时候,就遇到久旱不雨,由于河网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仍然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这里不妨与没有实现河网化的1953年作对比,那一年只有五十多天未下透雨,受旱面积只有六万亩,虽然抽出70%的劳动力引水抗旱,终因水源不足,六万亩庄稼全部受旱减产;而1959年有九十多天未下透雨,受旱面积有十二万亩,由于河网里的水与地下水已经连接起来,在抗旱中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社只抽出40%的劳动力提水灌溉,就把90%以上的受旱作物浇了三遍到五遍水。不但没有因旱减产,而且获得了全面丰收。河网化不仅制服了旱灾,对抗御其他自然灾害,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去年春天小麦遭受霜冻,我们利用河网里的水及时灌溉,没有发生冻害;后来小麦发生锈病,因为有了河网能及时排水,大大减轻了锈病的危害程度,保证了小麦丰收。
河网化还有力地保证了水稻化的实现。过去因为没有水源,要想大量地改种水稻是不可能的。实现了河网化以后,就为改种水稻创造了良好条件。去年全公社水稻面积由原来的七千亩发展到一万五千亩,平均亩产达到六百一十三斤,比旱粮作物增产了一倍多,仅这一项就增产粮食七百万斤。
河网化不但使农业生产改变了样子,而且促进了多种经济全面发展。以前,我们虽然也想发展多种经济,但因条件限制,发展不快。例如,想养鱼,没有水面;要发展林业,群众怕旱死淹死,不愿意多栽树。河网化建成后,河渠纵横相连,我们在河网里养鱼、养鸭、养鹅,还大量地养殖了水生饲料,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我们还利用河堤、河滩,栽种果树、桑树和蓖麻,因而多种经济就很快地发展起来。去年一年,全公社养鱼一千零五十万尾,比公社化前增加一点五倍,养猪一万五千多头,增加42.2%,养家禽十五万七千多只,增加一点七倍,培植果树二千七百多亩,增加二点一倍,养蚕二百二十七合,增加78.7%,养蜂一百六十七箱,增加二点七倍。
由于河网化、水稻化的发展,使穷队改变了经济上落后面貌。一年中,全公社的六个穷队都赶上了富队。以永光大队为例,这个队原来水利差,产量很低,去年,他们树雄心,立大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战,在前冬去春做了七十六万土方,基本上实现了河网化。全队改种水稻八百二十亩,平均亩产五百八十多斤,比旱粮作物增产二倍多。同时,由于有了水源,旱粮也普遍丰收,仅早秋作物就收了一百多万斤,等于1958年的收成。一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富队。社员们歌颂说:“淮北平原变了样,大地织成银河网,过去一片砂矼地,如今处处稻花香。”
一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并不满足,我们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更高地举起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红旗,乘胜前进,全面实现河网化,决心在1960年实现亩产粮食千斤、皮棉一百五十斤,一亩地一头猪,并大力发展社办工业和多种经济,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第11版()
专栏:

业余教育是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张国藩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书面报告。
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在发展全日制、半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1960年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各人民公社还要大力发展业余教育。”这是完全正确的。我现在想就业余教育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
天津市的职工业余教育情况
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河北省天津市的职工业余教育情况。
几年以来,天津市的职工业余教育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大搞群众运动,由于发挥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由于贯彻了“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方针,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现在天津市区青壮年职工中,非文盲人数已达到96.6%;应参加学习并有条件参加学习的职工有90.4%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余学校。扫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一些扫尾工作。现在市区有各类职工学校,如小学、初中、高中、初技、中技、专科、大学、半工半读、广播、函授等类学校一千零二所,学员五十八万人,其中高中班四万五千人,大专班一万四千人。学生的平均出勤率在88%以上。
市的各县已经村村有业校,参加学习的农民、职工、干部达到一百四十二万三千人。1959年各县扫除文盲四十八万人,相当于1957年的五点七倍。现在各县非文盲的比例已达到81.5%。
从天津全市来看(包括市区和县),参加业余教育学习的有两百万人。这实在是一支庞大的学习队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些工人、农民学习了政治、文化和技术后,就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去。这一方面生动的例子是不少的。例如食品二厂电工李增仁,从1953年参加业余学习,当时只有小学五年级水平,由于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艰苦学习,七年如一日,他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他不断运用所学得的文化和技术知识大闹技术革新,先后提出了“半导体测温计”、“电子水位警报器”、“光电计数器”等二十六项,其中已有四、五项在全国有关工厂推广使用。这个例子有力地说明,当劳动人民一旦成为文化和技术的主人,他们就将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所以解放了的劳动人民,迫切要求学习文化、学习技术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学习愿望也是应当得到满足的。为了满足这种愿望,我们就要更大力地发展业余教育,要作更多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还是赶不上形势需要的。我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要尽快地把祖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列宁说:不识字的人不能实现电气化,而且,仅仅识字还不够,还应该懂得怎样在技术上把电气应用到工农业上去,应用到工农业的各个部门中去。……只有受了现代教育,他们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样的教育,共产主义仍然是一种愿望而已。所以现代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更是为建立共产主义所必需的。目前的情况是距这种需要还很远。
拿天津市来说,天津市是全国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建设正在飞跃地发展,生产方面正在向“高级、精密、尖端、大型”进军。而我们的技术干部队伍却是相当薄弱的,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农村中,农业技术改造运动开展以后,农村也感到技术人员的缺乏。我们必须迅速地培养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技术人材,以满足工农业建设的需要。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当社会主义建设越发展,工农群众要求学习文化、技术的心情就越加迫切。特别是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开展以后,职工们要求掌握技术的心情更是如饥如渴。他们苦学苦钻,查书查报,寻师访友,急迫要求解决很多疑难问题。这正是我们展开业余教育工作的大好时机,应当设法把文化技术送上门,帮助职工们解决他们的问题。目前这个革命运动,不但是技术革命的浪潮,也是文化革命的浪潮;它也必将产生一个经济向前飞跃的浪潮。这个运动的伟大意义将是十分深刻的。从事业余教育事业的同志应当看到这种形势,应当尽力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满足技术干部培养的需要也好,或是满足职工对文化技术学习的要求也好,光是靠全日制、半日制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据天津市培养技术干部的规划,全日制学校只能担负30%左右的任务,而70%左右的任务必须通过业余教育的方式培养。至于工农群众的扫盲和初级教育的学习就更非通过业余教育不可。所以业余教育的任务是很重的。
把前面的情况分析归纳起来看,我们天津市的业余教育的情况是: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任务还很重,还赶不上形势的需要。这就是目前业余教育的特点。
业余教育还要继续不断改进
为了赶上形势的需要,我们还要作很多工作。还应当作一些新的打算和新的安排。在下面我想谈两点我个人的体会:
(一)业余教育的地位和前景问题
目前摆在业余教育前面的,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扫除文盲,使工农知识化,进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人材。这方面的工作一般都得到了重视,工作正在积极地开展,成绩也很大。前面介绍的天津市的业余教育正说明了这方面的情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就不多谈了。下面只着重谈一谈业余教育的地位和前景问题。
是不是等到目前这一部分职工扫除了文盲,上了初中、高中以至大学毕了业,我们业余教育的任务就完了呢?有一些人似乎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他们把业余教育只看作是一个临时的任务,是不得已的任务,认为将来的正规教育路线是小学、中学、大学。大学以后就进行工作,就用不着业余教育了。有这种想法的人,思想上就把业余教育看成是教育的附带作法,不大看得起业余教育。例如要从全日制学校调到业余教育方面工作,他们就不愿意去,或大惊小怪,以为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才这样调动的。在业校学习的学员也有的感到不如在全日制学校学习好,不正规,不那末光彩。
我们认为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业余教育不只目前在过渡时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到这一批工农学员学完了中学,甚至大学毕业以后,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业余教育是人民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个道理很明显,因为劳动人民的需要,建设事业的需要。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所有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劳动人民为了作好工作,就要掌握客观规律,就要不断学习。在学习方面,一劳永逸的事是没有的。中国俗语说“做到老,学到老”,这是劳动人民的切身体验。在反动统治时期,劳动人民的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的愿望当然是无法实现的。现在劳动人民获得了解放,他们将要永远作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主人,他们将永远自强不息地进行学习。他们除了个人自修外,还一定会需要有教育机关的协助。那就是业余教育。
另外一个因素值得考虑的就是生产越发达,技术越进步,自动化的程度越高,人们一天劳动的时间就会越少,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和文体活动。但这种学习仍然不可能是脱产的,仍然是业余教育。
这样的业余教育的需要,并不是遥远将来的事。在苏联,文盲已经老早扫除了,初中教育已经得到普及,但是它的业余教育的任务不是越来越轻了,而是越来越重了。我在工作当中,就常常接到有大学和专科的毕业生的信,他们由于要担负起新的任务,感到过去学的不够,就要求有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机会。这样新的业余教育的前景,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方针也应当不折不扣地应用于业余教育。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还要参加生产劳动;从业余教育方面来看,职工从事生产以外,也要参加学习。这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方针就明确地指出了业余教育的前景。所以我们应当把业余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从一个人来讲,受教育是一项终身的事情。我们可以设想作这样的安排:六岁以前受学龄前教育;六岁到十六岁受初等和中等学校教育;十六岁后,有了工作的能力,就应该参加工作,同时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十六岁以后,继续入大学或研究院学习的只是少数。就是大学和研究院毕业了以后,也还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我们可以说没有学校教育以前,就有业余教育。因为科学文化最初是发源于劳动人民的实践。劳动人民本来就是一方面生产、一方面学习,同时又发明创造的。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这种劳动人民业余教育的本色应当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扬。所以无论从历史的发展看,或从人数的多少看,或从学习年限的长短看,业余教育的重要性,决不在学校教育以下。这就是业余教育的前景。
(二)业余教育的体制问题
业余教育既然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应当考虑研究它的体制以及有关的一些作法问题。我们认为业余教育应当有它自己的体系和相应的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目前的业余教育主要是从扫盲开始。由于时间短,发展快,任务大,来不及编写新的教材和训练新的师资,我们就基本上沿用了学龄儿童学习程序的一套作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为了及时解决问题,恐怕也是必要的。
但是应该认识到这样的作法也带来了一些缺点。因为它沿用了旧的学校三级制的循环作法,就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它采用了中小学的课程,虽然作了一些压缩和删减,但原有课程中一些重复的缺点,也随之移植到业余教育的课程里来了,至若教材内容不完全结合成年人特点,同学员的生产专业联系不够,则更是很普遍的现象。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而且也不能不改变。
前面说过,业余教育的性质本身是在迅速发生变化的。它的重心逐渐从扫盲移到业余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它的最后的重心将移到“大学”和“研究院”的水平。那末,我们怎么能够长期沿用现在的一套学制呢?为目前着想和为将来着想,我们应当把现在的教学体制作必要的变革,使它既照顾到目前实际情况,也适应向今后长远的体制顺利过渡的要求。为达到这种目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把现在的业余教育分为初、高两级。从扫盲(任务很少了)到初中水平称为初级,初中水平以后的称为高级。除了政治学习外,初级班以学习文化为主,另外学习一些技术知识;高级班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为主,再学习一些有关的文化知识。将来初级班基本上不需要了,高级班就成为中学毕业生以后的业余教育体制。它的特点是结合学员的工作特点,因材施教,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员研究生产上所碰到的问题。这样就把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了。
以上这些意见只不过是一些设想,在实践中究竟应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更符合总路线多快好省的原则,只有我们紧密依靠党的领导,群策群力,从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发言,有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