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
专栏:

青海省要大力开荒
袁任远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并且坚决贯彻执行。这两个报告是十分振奋人心的。对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伟大意义和丰富经验,运用毛泽东思想作了精辟的科学分析,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价值;对于今年建设的宏伟计划作了合理的安排。这些都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给了极大的启发。
两个报告都强调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明确地指出“农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更快地发展了,不但可以保证轻工业更快的发展,而且可以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青海对此感受尤深。因此,现在,我仅就青海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作一发言。不妥之处,请大会予以指正。
青海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比较稀少的地方。矿藏丰富、草原丰美、宜垦荒地多,对于发展工、农、牧业极为有利。仅在全省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内经过勘察,就已发现大批矿点,多种矿种,而且一般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完全有条件成为祖国的石油、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化学工业基地。但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要大量增加人口;要增加人口,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在青海来说,增产粮食的办法,就是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粮食总产量较1949年增长了二点四倍,播种面积扩大将近一倍,水地扩大六倍。但是,这些还都不能满足各项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省委决定大力开垦荒地,兴修农田水利,增产粮食,来加速青海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
青海的大量荒地在牧业区。而牧业区却系人口特别稀少,牧民又无经营农业的习惯和经验。根据这一具体情况,我们对于大量垦荒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大办国营农场,集中使用拖拉机,以国营农场为垦荒的主力。国营农场在垦荒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今年全省要垦荒八百八十万亩,国营农场就担负着垦荒五百万亩的任务,并且对牧民垦荒种地发挥示范作用。否则,要想把四千多万亩宜垦荒地开垦出来是不可能的。现在,全省已建立起五十六个国营农场,并已取得了相当成绩。它们拥有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包括去冬今春新垦荒地在内),1959年粮食产量为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3%,大部分农场都兴办了制糖、酿酒、榨油、农产品加工、机械修配等工业。经过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教育运动,广大干部和职工鼓足干劲,敢想、敢干,在拔海三千五百米,没有绝对无霜期的尕曲农场,也有六千五百亩新垦荒地,获得了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的大面积丰产,柴达木德令哈农场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千斤农场的光荣称号,1959年全场一万三千亩小麦平均亩产一千零五十七斤,一万六千亩豌豆,平均亩产六百二十一斤。此外,我们在不断扩大老场建设和培养干部的同时,又以母鸡下蛋的方法积极建设新场,陆续增加移民。这样既能保证老场不断地发展,又加速了新场建设。
二、坚持长年垦荒和突击垦荒相结合。垦荒也同其它工作一样,要使经常性的垦荒和突击性的垦荒结合起来。1959年,我们本着农业以粮为纲的方针,对于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在秋收后,及时组织几个战役,把国营农场、牧场,人民公社50%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开荒地、修水利。在仅仅两个多月内,就开垦荒地三百八十三万亩,等于解放时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扩大灌溉面积二百六十万亩,相当于解放时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扩大灌溉面积二百六十万亩,相当于解放十年来开荒总和的二点七倍,相当于解放前四百多年所有灌溉面积总和的二点五倍。
三、组织人民公社积极垦荒。就近有荒地的,就近开垦;就近没有荒地的,就组织远征队到地多人少的山区和牧业区去开。这样做的结果,在1959年人民公社垦荒二百四十多万亩,并在牧业区的三十五个县、一百二十二个人民公社中,有十个县、四十一个人民公社实现了粮食自给。这不仅是摆脱了他们从历史上对农业区粮食的依赖,而且对于他们更好的发展各种经济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机关、部队、学校和城市居民大搞开荒。要求他们实现粮、菜、肉食三自给,最低要实现菜、肉两自给。去年已有不少机关实现了两自给、三自给、五自给。今年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家属在内,平均每人要开荒一亩,交粮二百斤,菜七百二十斤,两人一头猪等,现在已经办起了不少农场,正在为实现省委的这一号召而奋斗着。
经过上述努力,今年全省的播种面积可以扩大到一千一百万亩。计划新垦荒地八百八十万亩,兴修农田水利三百五十万亩,使明年的播种面积扩大至两千万亩,以求很快的解决青海建设所需要的粮食问题。经过反右倾、鼓干劲,
“以两条道路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纲的整风运动”之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觉悟大大提高了一步,他们的干劲十足,抱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大志,提出把“碱地变秦川,草原变江南,戈壁变成米粮川”的口号。干部也都能亲赴前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因而,群众的干劲就愈大。发出了“全党全民总动员,书记带头上前线,手磨烂,汗流干,不完成任务不下山”的豪言壮语。到处是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抢困难、让方便,“学、比、赶、超”的社会主义竞赛风起云涌。
1960年是伟大的六十年代的第一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取得更大胜利的一年。为了保证1960年国民经济全面的、更好跃进,青海各族人民决心在这伟大的一年里,坚决贯彻执行此次大会的精神,以求获得更辉煌的胜利。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辉旗帜,青海省的1960年国民经济一定会获得高速度的跃进。


第12版()
专栏:

树雄心、立大志,制造更多更好的发电设备
孟庆元代表谈上海电机厂技术革新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在史无前例的1958年和1959年连续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六十年代第一年,提出了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国民经济计划,我坚信在新形势鼓舞下,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国人民努力下,一定能够胜利地超额完成这个宏伟的计划。
在技术革命运动的高潮中,我们上海电机厂全体职工的口号是:踏上新阶段,接受新任务,作出新贡献。这个以手工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大风暴,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席卷全厂,其声势之大,发展之快,动员之广,战斗目标之集中,创造革新之多,效果之显著,都大大超过了我厂前一阶段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使生产面貌“时新日异”,生产效率成倍、几十倍乃至成百倍地提高。全年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规划,经过全厂同志三十余天奋战,提前实现了。目前全厂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包括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程度,已从2月初的49%提高到92%以上,共建成了四十六条自动生产线和自动流水生产线,二百多个单机实现了自动化。到3月20日止,全厂共提出了革新建议七千三百五十二项,已实现的四千二百八十五项,全年可节省劳动力一千三百人以上。技术革命大风暴推动着生产更大的跃进,今年第一季度,全厂月月全面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汽轮发电机、交流电动机、直流电机和变压器等四大品种完成了相当于继续大跃进的1959年五个月左右的产量。
这场技术革命运动的燎原烈火,首先是从剪冲车间一个老工人搞简易自动化装置开始燃起星星之火的。党及时把这颗革命火种撒到整个车间,同时把它带到手工操作最多的线圈车间,和体力劳动最繁重的冷作车间里。这两个车间用高速度基本改变生产面貌的冲天干劲,又给剪冲车间和全厂以巨大影响,于是技术革命熊熊烈火就迅速地燃遍全厂。
剪冲车间是我厂先行车间之一,为全厂各成品车间加工电机和变压器上的铁心冲片和冲压、板金零件。加工虽有专用设备,但辅助工人多,劳动强度高,生产上易出事故。工人们在新阶段新形势的鼓舞下,对先行车间永远先行,增产不增人甚至减少人,抱着强烈的愿望,因此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生产面貌。老工人管金生第一个用实际行动来进行这种改变。他用四根旧铁元,一块烂铁板,四只旧滚轮,做成了一台矽钢片自动整料架,节省了一个整理冲片的劳动力,他们师徒二人本来共管一台六尺剪刀车床,一个立着剪料一个蹲着整料,从此两人可以分成两班干活了。很多同志从这个旧铁元、烂铁皮、拼成一个破框框的自动化装置中受到极大启发。但也有少数同志认为,按电钮、看仪表,材料进去、成品出来,这才是自动化。车间党支部紧接着召开了现场会议,开展对自动化的高级与低级之争,扶持新生萌芽,大破神秘观点,启发创造精神,确立了一条多快好省向机械化自动化进军的捷径,全车间人人动作起来。车间技术人员为板金工设计了一台一百二十吨压力的大冲床,想用冲压加工代替鎯头敲打制造板金单件。板金班工人是成天和鎯头打交道的,他们早就存在着改变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强烈愿望。但技术人员设计的这台冲床,需要十多吨钢材,还要做一整套大大小小的冲模,制造冲床要依靠别人,出世日期遥遥无期,安装地方也成问题。工人们就推翻了这个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方案,自力更生,在“三结合”的形式下,发挥集体智慧,用旧料东拼西凑,创造了一台土滚边机,生产效率猛增五倍,并从此掼掉了笨重的鎯头。自动化的低级与高级之争,土洋结合,以土为主与贪洋就大之争,实际上是技术革命要不要搞群众运动之争,是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之争。思想障碍冲破后,技术革命的烈火也就在剪冲车间迅速蔓延开来,一个“道道工序有改进,台台机床大革新”的生动革命局面出现了,一周之内,生产能力猛增一倍,95%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这里既是生产车间,又是技术革命展览会。我厂党委就抓住新事物苗头,及时在这个车间里召开现场会议,广泛传播他们的先进思想,革命精神。把剪冲车间的技术革命大火很快地引烧到手工操作占70%的线圈车间。这个车间长期以来强调“五多”,即:女工多(60%以上)、妈妈多、文盲多、艺徒多、病号多;“二少”,即:机器设备少、技术工人少,不能闹革命;并且认为线圈包扎手工,是古今中外的传统工艺,人家也是如此,要“革”困难很多。这次技术革命燎原大火烧掉了这种“唯条件论”、自卑感和不相信群众的思想。干部和群众都说,剪冲能干,线圈车间也能干,男的能干,女的也能干。什么是条件?干劲足就是重要的条件,比人家“穷”,穷则思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于是车间里提出了一个震动全厂的口号:“三天掀高潮,一周改面貌,十天攻克技术关,二周赶上四(剪冲)车间。”女工们人人成为穆桂英,自力更生,争取外援,大破手工操作关。他们虽然不会设计绘图,不会车、钳、刨、铣,但是,由于要求解放双手在技术上彻底翻身的强烈愿望,许多久已存在于她们周围的“老条件”,这时都发出新的巨大作用。许多妈妈请来了自己的丈夫帮忙;请兄弟车间协作支援,原来以为妈妈有孩子,受牵累,不能参加闹革命。李兰英是六个孩子的妈妈,把家里安排得很好,积极参加革新,成为大家学习的新榜样。在不到一星期时间内,他们制造了七种不同结构的二十二部线圈包扎机,全车间机械化程度从30%迅速地提高到86%。其中女工最多的旋绕工段,手工操作从80%降低到8%,把那多年相伴的包扎台全部扔出了车间。过去人群密集,现在已是群机齐鸣。
线圈车间的革命烈火又回烧到了剪冲车间,从手工机械化和单机自动化发展到整条生产线的革命,群众性的调整工艺路线,只用三天时间,基本上建立了十条流水生产线,使车间面貌又起了新的变化。其中两条自动流水线,就节省了劳动力七十人。
这场技术革命大风暴带动了本来处于中间状态的冷作车间,他们利用废旧材料,以几天时间完全出人意料地创造了一条变压器油管自动流水生产线,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七十一倍,固定生产工人(临时工除外)从四十七人减为三人。
技术革命燎原大火烧遍了全厂每个车间,烧到了全厂每个角落。工人们这样亲切地歌颂生产流水线:
自动生产流水线,劳动智慧胜神仙,
土法上马显威风,多快好省全实现;
我们热爱流水线,条条都是幸福线;
产品加工快如电,共产主义在眼前。
运动中涌现了无数个像“诸葛亮”和“牛顿”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是“革新迷”,为了实现雄心壮志,迷于创造,穷思苦想,废寝忘食,梦寐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吃饭想、走路想、上厕所想、睡在床上也想、做梦也梦到革新,把技术革命作为人生最大愉快的事情。他们从千万次出现在自己周围的普通现象中求得启发,以实现自己的设想。青年工人许定南为了一个革新难关,深夜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偶而发现在床上睡觉的同志翻身使铁垫条一伸一缩,他受到了启发,立刻起来画好草图;第二天到车间就搞成了一个自动中心校调器。老工人陈书金,为了搞整料自动化,多次试验失败,缺乏办法,途经子女小学,看见孩子们正在荡秋千,他立刻奔回厂中,根据惯性原理,用两条废铁皮做成了八尺剪刀车床的自动整料架,节省了一个劳动力。线圈车间有个女工叫朱淑德,平日别人叫她“四不来”:讲话讲不来、生活快不来、脑筋动不来、去市区回不来。这个所谓“笨人”,这次也变成了“诸葛亮”。她提出并实现了两项重大技术革新项目,给大家启发鼓舞极大。
“一人有困难,万人齐支援”,依靠集体力量攻克技术关键,已成为全厂普遍的风气了。当线圈车间大战手工操作关时,各车间共同喊出了“为线圈车间开绿灯”的动人口号,帮助女工们赶制零件。当剪冲车间奋战十条生产线时,工具车间三百多个工人,不分日夜,赶制了五千多个零件等等。这种共产主义集体精神,舍己为公、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的思想面貌的深刻变化,对这次技术革命运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厂党委及时发掘运动中的新人新事,广泛宣传推广,给运动不断注射新的血液。深夜,冷作车间搞变压器油管自动流水生产线到最紧张关头时,传动用的链条不够长,领也领不到,借也借不到,废料堆中也找不到。怎么办?三个老工人不约而同地把自己脚踏车上的链条拆下来装上去了。其中一个叫俞祥林,因脚受伤有点跛,回家不方便,别人劝他不要拆,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子孙万代的幸福,一根链条算得了什么?只要需要,我什么都可拿出来。”生产面貌的变化,带动了很多同志的进步。
在这次技术革命运动中,群众进一步发扬了不断革命精神。他们丝毫不满足于已有技术革命成就,而是多了还要多,快了还要快,好了还要好,省了还要省。剪冲车间板金班的档风板滚边机,经过了三十一次改进,从滚单边到滚双边,从手工压紧到自动压紧,从手工操作机械化到半自动化。线圈车间线圈包扎机,也经过了无数次改进,从每次包一圈云母带到每次包四圈,从单一方向包到来回都能包,并取消弧模等。新型汽轮发电机的转子接头,经过不同的三十四种结构,一百三十多次反复试验才成功的。由于不断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为每个同志所紧紧掌握,成为推动技术革命不断向前发展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工人们说得好:技术革命是愈革愈多的,人是愈革愈聪明的。
这次技术革命运动进一步实行了三结合的制度。运动一开始后,党委及时组织了全厂技术人员下车间,参加体力劳动,帮助工人实现设想,使自己也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技术革命运动中的许多生动事例,使我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为了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种革命自觉要求和坚决丢掉落后操作的切身体验,工人同志既具有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又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它是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次革命实践中自我改造的榜样。技术人员不但参与讨论而且把一张张工程草图绘制出来,一直同工人一起工作到实现为止;另一方面,生产上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又反映出产品结构,制造工艺和零部件标准化的要求,为技术人员的今后工作提出了方向。这一次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技术革命运动,不但改变了生产面貌,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工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感情,大家通过彼此之间日日夜夜并肩作战,边做边改,感情更加融洽了。工人亲密称呼一起工作的技术人员为老师傅,技术人员认为这是一个荣誉。下车间工作的同志日夜苦战,工人怕他们不肯好好地休息,不断关心,劝他们去睡觉。他们彼此之间心连着心,还有什么好的词句可以形容这种深厚的感情呢?
今年以来虽然我厂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现象。厂党委已及时指出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技术革命运动向巩固提高和广泛深入方面发展,既要大搞群众运动,又要与改进企业管理相结合;既要以当前生产关键为主,又要与长期技术改造规划相结合;既要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又要向高尖精产品进军。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毛泽东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与工人心连心,同生产共命运,不断改造自己,高举总路线红旗,树雄心大志,为持续大跃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今后制造更多更大的发电设备而奋斗。


第12版()
专栏:

人民公社给妇女带来许多好处
李桂英、张惠英代表谈云南各族妇女的新生活和新面貌
广大妇女这样歌唱:“过去妇女当小家,开门七事乱如麻。锅前磨后团团转,背上背个小娃娃;有心下田去生产,人在田里心在家。如今家务社会化,千家万户笑哈哈。公共食堂去吃饭,托儿所里送娃娃,一心生产无牵挂,收工不怕日西斜,劳动回来全家乐,不慌不忙学文化。学习劳动样样好,当了模范人人夸。”各位代表:
我们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在今后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我们云南各民族妇女也和全国妇女一样,在党的领导下,和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生产连续大跃进,人民公社愈来愈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给妇女们带来许多的好处。
云南各民族劳动妇女,素来是勤俭的,爱劳动的,在许多地区,劳动妇女不仅是持家的能手,而且是农业生产的能手。但在旧社会里,劳动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生活是悲惨的。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的革命运动,摆脱了旧社会的压迫和束缚,获得了翻身。而人民公社化的实现,更使妇女走上了彻底解放的道路。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进一步变革,随着大规模集体生产的全面发展,全面跃进,妇女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思想意识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妇女不仅普遍参加了集体劳动,而且大大发挥了智慧与力量,广泛开展了“红色女儿”,“巧姑娘”,“红旗嫂”,“万朵金花”,“万紫千红大开花”等各种各样的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创造了不少的先进经验,和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她们和广大的男女群众一起,促进了生产指标的超额完成,对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妇女参加了社会劳动和政治文化学习,思想开阔了,心情舒畅了,精神面貌改变了。
人民公社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建立大规模的集体生活。两年来,公共食堂,托儿所等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得到了全面巩固和发展,使大批妇女从分散的,个体的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了社会劳动,参加了政治,文化学习。儿童受到了集体的教育。妇女的思想开阔了,心情舒畅了,精神面貌改变了,集体主义思想大增长。特别是经过了以两条道路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大大提高。许多妇女从过去只关心小家庭,眼光短浅,心胸狭窄,变成为关心集体和国家,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人民公社,发扬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
经验证明:只有高举三大法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制度,我们妇女才能和男子一道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去年夏季的一段时期,有一小撮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曾大肆造谣说“人民公社办早了,办快了,办糟了”。不!他们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事实上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是说不完的,也是抹杀不了的。单从人民公社化后妇女在各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来看,也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无比优越作用。我们宜良县的蓬莱人民公社永新管理区的例子,就活生生地证明了这一点。管理区的妇女都异口同声地说:“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硬是大,这回妇女要彻底翻身了!”这是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真理。
我们管理区未成立人民公社时,由于合作社的规模较小,还不可能充分使用妇女的劳动力。再加上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大量举办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因此,许多妇女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锅边转和带孩子,不能经常参加生产,一些家务拖累重的妇女,参加生产的时间就更少。全管理区八百三十一户,一千七百八十九个妇女中,有七百二十八个劳动力,但只有五百五十多个参加生产,其余一百多个妇女根本不参加或很少参加生产。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一大二公,人多力量大,能够从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这就为妇女参加集体劳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根据活计的需要和妇女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妇女劳动力,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特别工具改革的开展,为妇女广泛参加集体劳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过去靠肩挑手拿的劳动,如运肥、运土方等,妇女参加有困难,工效不高。公社成立后,去年全管理区增加了一百二十多张牛车、小马车、鸡公车和独轮车以后,妇女用车子参加运肥,运土方等劳动,不仅没有困难,而且工效大大提高。现在妇女共参加了管理区的十九项农副业生产,除七百二十八个妇女劳动力百分之百的参加生产外,许多老的,小的,有一点劳动能力的,都纷纷参加了力所能任的轻微劳动。现在经常参加生产的,达九百多人,比公社化以前约增加了80%。大批妇女已经成了我们管理区生产战线上的生力军。去年妇女挖田七百多亩,改田二百多亩。妇女还担任犁田,整秧田等任务。其他如田间管理、养猪、积肥等工作,也大都由妇女担任。在兴修水利中,妇女也占了总劳动力的40%。
人民公社组织了集体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了妇女参加劳动和料理家务的矛盾。
人民公社不仅是集体生产的组织者,也是集体生活的组织者,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妇女参加劳动和料理家务的矛盾,使家庭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永新管理区八百三十一户人家,过去平均每户有一个妇女在家煮饭和带小孩,建立公共食堂后,六十二个炊事员就代替了八百三十多个人煮饭,解放了七百多个妇女的劳动力,使她们完全投入了农业生产。现在各公共食堂又实现了煮饭蒸气化,用水自流化,切菜机械化,蔬菜灌溉自流化,节省了二十多个劳动力。全管理区举办了四个托儿所,四个幼儿园,使四百三十多个儿童的母亲安心地积极投入了生产。社员李玉英一家五口人三个娃娃,过去每天早上李玉英要煮饭、喂猪、找猪菜、洗娃娃衣裳,她丈夫要去找烧柴,一个月有好几天不能参加生产。两人虽说是二十多岁的强劳动力,但在1957年只做了四千多个工分,生活很困难。因此经常吵嘴闹架,饭不熟要吵,娃娃哭要吵,猪把罐罐弄翻了也要吵,公社成立后,娃娃进了托儿所、幼儿园,吃饭有公共食堂。去年李玉英一人一年就做了三千一百多个工分(加上丈夫的共七千多分),两口子月月还领十六、七元工资,不愁油盐柴米和娃娃拖累,改善了生活,两口子很和睦。像这样的事很多,有的夫妻间还在生产上开展了竞赛。社员史凤珍夫妻两人劳动力不强,有个小娃娃,1957年是个老超支户,每年只做三千一百来个工分,去年娃娃进了托儿所,做了四千七百多个工分,还清了贷款。史凤珍高兴的说:“瞧瞧娃娃在托儿所长得白白胖胖,垫的一锤打个窝,吃的是三顿,穿的干干净净,比在家还养得好,硬是要好好搞生产才对得起党和毛主席”。
解放以来,虽说妇女同样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和科学文化、技术学习,但是由于家务事繁忙,实际参加的机会比男子要少。现在由于摆脱了琐碎的家务劳动,就使妇女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化技术学习。管理区成立了技术委员会。一年多来许多妇女学习了有关稻谷栽培和新式步犁、打谷机、喷雾器等新式农具,化学肥料的使用技术,并开展了文化学习。1957年全管理区妇女中只有30%的人懂得密植、勤锄、压肥等水稻栽培技术,现在增加到了70%,妇女学会犁田的有二十七人,学会做木工的有二十四人;全管理区有30%的人家成了“文化人家”,各队的记分员绝大部分是妇女担任。妇女们在参加了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后,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觉悟和劳动出勤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涌现了大批的积极分子。真是标兵成列红旗成林,1959年全管理区有三百六十一个妇女受到了奖励,四百七十五个妇女受到了表扬,三个受到了全国妇联给的三八红旗手的称号和奖励。大大地鼓舞了妇女的政治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广大妇女在回忆对比人民公社化前后的情况时,这样歌唱着:“过去妇女当小家,开门七事乱如麻。锅前磨后团团转,背上背个小娃娃;有心下田去生产,人在田里心在家。如今家务社会化,千家万户笑哈哈。公共食堂去吃饭,托儿所里送娃娃,一心生产无牵挂,收工不怕日西斜,劳动回来全家乐,不慌不忙学文化。学习劳动样样好,当了模范人人夸”。十分生动具体地说明了人民公社化以后广大妇女的崭新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随着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发展,随着大规模的集体农业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和电气化的逐步实现,逐渐减轻劳动强度,将更加有利于妇女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妇女在农业生产上将进一步发挥智慧与力量。
今后我们妇女要更加团结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三大法宝,为实现1960年继续大跃进而奋斗。


第12版()
专栏:

万能服务部
李冬青代表谈武昌户部巷的新面貌
这里有九百五十一户,办起三个食堂,十七所托儿所幼儿园,十八处生活服务站,四处开水站。人们把这里的服务场所称为街道“总务科”。各位代表:
我坚决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所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所作的“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书面工作报告,建议大会予以通过,并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现在,我就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户部巷“万能服务部”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情况向各位代表作个简要的汇报。
户部巷居民委员会是我省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街的“万能服务部”,该居民委员会共有九百五十一户,三千四百一十二人。它是由1958年8月组织起来的服务站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只有洗衣、缝衣、供应开水、代办储蓄等四个站,服务人员仅有十四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党的“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指示,在街道党总支的领导下,目前已经成立公共食堂三个,有五百多人搭伙;幼儿园、托儿所(包括简易园所)十七所,收托幼儿四百七十七个;生活服务专业站十八处,每天服务达到一千四百多人次;开水、热水站四处,每天供应六百人用水。另外还有商品代销店和小卖部十二处,家务劳动互助组三十个。服务内容应有尽有,仅生活服务站的服务项目就有洗衣、缝补、打扫房屋、代购东西、代办婚丧等事、粉刷裱糊房屋、护理病人和孕妇、代理搬家送货、帮助旅客寻亲访友、引路投宿等五十多项。它已经开始把人民经济生活全面地组织起来了,成为“万能服务部”,群众称之为街道的“总务科”,称赞“万能服务部”是支援生产的红色后勤部,支援生产的后勤兵。
经过学习了北京二龙路和天津大伙巷等地服务站的先进经验,通过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文件的学习和开展反右倾、鼓干劲的教育运动,在实现1959年红到底和1960年开门红的战斗中,又学习了重庆上清寺全面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经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不断地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四个服务站扩大到现在的十八个专业分站,服务范围由六十三种增为三百五十多个项
目,使服务工作登上了广泛地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新高峰。做到了“户户无闲人,人人有事做,服务普遍化,琐事全包下,事事不担忧,样样送到手,一切为生产,红色后勤部”。户部巷居民委员会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五化”,即家务劳动社会化,吃饭食堂化,孩子托儿化,代销店普遍化,服务全面多样化。“万能服务部”把群众的生活全部“包”下来了,真正做到了“衣食住行服务好,生老病死管周到”。
服务工作千条万条,服务生产是第一条,她们提出“一切为生产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只要有利于生产,服务员不论晴天雨天,白天黑夜,随叫随到,那里需要就到那里,下厂服务已经成了服务部的制度,附近的三十六个工厂、机关、餐馆等单位的职工,成了她们的服务对象,她们和职工建立了如同鱼水般的亲密关系,每天,服务员们带着针线、剪刀、碎布和洗衣工具,热情地走到工人身旁,见脏就洗,见破就补,她们不嫌脏,不怕麻烦,件件补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件件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还在洗好的衣服里附上一封慰问信,她们关心职工胜过亲人。如武昌棉织厂的职工杨淑英因棉袄过大,穿上不暖和,请服务站的陈玉清服务员代为翻改,陈玉清因为白天开会忙没改成,到了晚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天气转冷,这时候她想起了杨淑英脱下棉袄的时候,只换了一件单薄的棉袄,天这样冷,要是冻病了,不仅人吃亏,生产也受影响。于是连夜赶做到深夜四点钟改好了,天刚发白就把棉袄送去了。当杨淑英穿上这件合身的棉袄时,感动得好久说不出话来,激动地说:“服务站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啊!”
对于孩子多、家务重的双职工(夫妇均参加工作),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服务员分别与自己同屋住的或左邻右舍的双职工挂上钩,上门服务。如一纱厂工人王培芸有五个孩子,过去屋里常常弄得一团糟,生产时一心挂两头,自从服务站上门服务后,每天只要把钥匙交给服务员,就可以无牵无挂地去上班。她常对服务员说:“你们服务这样周到,真像有父母在家里一样。”
食堂和开水站做到工人战斗在那里,热茶热饭供应在那里,托儿所、幼儿园做到随送随收。如果妈妈们开会或生产忙,保教员就不离园,作到了早上门接,晚送回家,有时还帮助孩子穿衣裳、梳头,让妈妈们能安心上班生产。
对于孤老残废、烈军属、孕产妇等人,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并给以亲人般的体贴和安慰,对在行动上有困难的还作到天天为他们送饭、送热茶热水,打扫房屋,还代煎汤熬药。群众反映很好,有的说:“这比孝子还好些。”都说:“党对人民真关心,有了服务站,到处是亲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服务部为了方便群众,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还设立了四处服务箱,每天开两三次,群众有事,只要在附近的箱内丢个字条,服务员就会上门服务,真是“事事不担忧,样样送到手”,人人满意。
另外,服务部每天还要接待几百个来自四面八方和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人,有本市的、外地过路的,有工人、农民,有老年人、小孩,服务员都像接待亲人一样地去接待他们,尽量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处处为群众着想。如有一个路过武汉来北京的旅客,当时急需一顶合适的棉风帽,因为时间紧,缝纫店都不肯做,就请服务站代做这顶棉帽子,服务员立即答应了这个要求,当夜做成,按时把帽子送到旅客手里。服务部就是这样有求必应,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
户部巷自成立“万能服务部”以来,凡是有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的妇女,基本上都组织起来了,分别参加到社会各项生产。在普遍发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了二百二十五名妇女参加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家庭妇女的潜在力量。服务部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劳动力的强弱,分配她们参加各种不同的服务工作,比如会缝纫的到缝纫站,会理发的到理发站,有劳动力的到劳动服务站,家务活少的到站内工作,家务活多的把活带回家去做。这样,作到了各尽所能,灵活方便,既照顾了家务,也参加了社会活动,又增加了个人的收入(一般每人每月收入十至三十元),一举三得。同时,服务部还组织了家庭妇女大搞副业生产,比如撕麻、包药、打鞋底、粘纸袋等。还养了二十八头猪,鸡鸭五千五百二十五只,种菜二点五亩,进一步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这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在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地方,才有真正的妇女解放,才有真正的共产主义。”
户部巷“万能服务部”逐步发展到全面地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主要是由于党的领导和群众觉悟的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挂帅的结果。在各种服务工作中,都依靠了群众的力量,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因陋就简,从无到有办起来的。因此,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们能够在平凡的劳动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今年3月又光荣地获得了全国妇联“三八”红旗集体奖励和湖北省妇联“三八”奖章,也是我们武汉市妇联在广大妇女中树立的十四面红旗之一。
在开始建立服务站的时候,有的人有着错误的看法,认为“服务站尽是做些侍候人的事,没有出息”,“干这种事拿钱少,又麻烦,还不落好。”街道党的组织针对这些思想,组织群众学习辩论,划清光荣与不光荣,有出息与没出息的界限。党总支书记说得好:“什么叫丑不丑,为群众服务是最光荣的事。”他还亲自挑着担子上街喊叫“修焊白铁!”支部书记也在百忙中抽空参加服务工作,因而扭转了群众的错误看法,服务员都感动的说:“我们和支部书记一比,真要加油干才行!”在党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群众觉悟进一步提高,划清了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界限,提高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劳动光荣的观念,人人以争先参加服务工作为光荣,如过去有些宁愿在外边做临时工而不愿搞服务工作的人,也自动的参加了服务部的工作。作到了人人关心集体,以站为家。大家一致表示树雄心、立大志,要高速度飞步向全国先进水平看齐,把服务工作推向全面跃进的高峰。
目前,她们在党所提出的开展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运动中,掀起了大闹技术革新的高潮,迅速地革新了洗衣机、切菜机、量米机、万能灶等十一种工具、炊具。现在还正在继续革新创造,为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不断满足群众的要求而努力。
各位代表,户部巷“万能服务部”是我市千百个服务事业中的一个,通过这个服务部具体地说明了广泛地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使成千成万的家庭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有利于生产建设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彻底改造。这个服务部已经把群众的生活和国家的计划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并且正在把群众所向往的“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变成现实生活了。在这里,彻底解放了的妇女们,正在为全新的生活而忘我的劳动着;在这里,千百年来支配着人们的旧的传统习惯,正在被连根拔掉;全新的生活,正像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让我们大家欢呼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吧!
最后祝大会胜利成功,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