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争分秒,多出煤
江苏贾汪煤矿机电工 张国威
我们的掌子面,从落煤到运输,都是机械化了。每当康拜因、电溜子、煤眼电钻施展出它们的威力,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采下闪光“乌金”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着骄傲和幸福:我们是机器的主人了啊!
掌子面里,各工种间挺像溜子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机电工就像那连接链条的小轴。所以,一个机电工工作的好坏,决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是直接和整体任务相关连的。
“预防胜于治疗”,要当好机器的主人,必须处处争得主动,争分夺秒地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那一次,上班前,我照例对各部机器作了详细检查。检查到最后一部时,发现开关的一根电源线头松动了。经验告诉我,这是事故的祸根!它像定时炸弹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大乱子。事不宜迟,决定迅速抢修!我一面嘱咐助手跑去停电,一面作准备。这时班长赶到了,一把抓住我的手,急促地问:“几分钟能修好?”
“七分钟!”我回答。
“呀,只剩下五分钟了!”他看着表焦急地说:“任务,要受影响了!”
我了解班长的心情。矿工最懂得任务的严肃性。完不成任务,小至全矿,大至国家,都要受影响的啊!
这忽儿,一个一个镜头闪过我的脑际:炼钢的高炉、火车的奔驰、轮船的行驶……都仿佛在伸手叫喊:“要煤,要煤!”
我火速地动起手来,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开始了!班长抢到前面给我帮忙。我卸下开关盖,忍着一股扑面呛人的难闻气味,伸过头,弯过身子,触到了又硬又刺手的接线铜条。我飞快而沉着地接好了线头,拧紧了螺丝……送电了!——到底争得了时间!
“开车!”班长下了命令。机器的轰鸣、爽朗的笑声、豪壮的誓言、晃动的灯光……掌子面沸腾了!看哪,支柱工挥着粗壮的手臂,打眼工熟练的技巧;司机灵敏的动作;康拜因吼叫着,张着大嘴,贪婪地吞着煤壁,然后再把嚼碎的煤块儿吐进电溜子里;运输溜子驮着那拥拥挤挤闪着亮光的煤块儿,像一条黑色的小河,永不停息地流去……。我松了一口长气,心里的高兴劲儿,咳,真不知怎么说出!


第8版()
专栏:

油漆未干
山西大同市建筑业职工 汪光瑢
1954年夏天,闽江里的小火轮响起了汽笛声,我们面对着码头上省里送行的人群,心情感到十分激动。我们这一批人就这样由地方转业来工业前线了。这一批人中有福建老苏区的游击战士,有接收国民党机关的军事代表……。一路上,经过杭州、上海、南京又加上去一节节的车厢,看上去足有一里路长了。这是华东区向工业输送的一大批干部力量,奔向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基地。火车跨过山海关,一节一节车厢又减少了,有人留在鞍山,有人留在抚顺,有人去大连了。只剩下原来我们这一批人,都来到了化学工业区的吉林市。我们参加了建设祖国的建筑业大军。
当我们还住在日本人留下的仅避风雨的洗澡塘里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投入工地的战斗了。虽然我们还是工业的外行,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很快地团结了工人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的施工,我国第一个近代化的化学工业基地——吉林化工区诞生了。从那里运出来了氮肥、染料和其它化工产品。就在我们建筑者的代表在化工区百货大楼交工典礼大会上致词的时候,我们接到了建设新区的任务,因而我们敢于在大会上作出豪言壮语:我们愿意建设祖国的每一块土地,就像建设吉林化工区一样。要让荒凉的原野变成烟囱林立,楼房幢幢;在新起的十字街口上布置起街心花园,在它的四周让工人文化宫、百货大楼……高耸入云。
1957年,我们就怀着这种心情,又从东北转移到关内,来到了山西的省会太原市。
在吕梁山下我们开始碰到的是酸枣林、野兔、古墓。在两年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学到了初步的施工知识,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还得要学些考古知识呢。地下的古文化宝藏被我们挖出土来了。现在,我们很快便能分辨出墓中的壁画、陶器、塑像是五代的,或是唐宋时代的。
经过多少次的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高速施工,快速结尾,……在党的大力领导下,在各方的支援下,太原氮肥厂又于最近投入生产了。
但是,建设者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上百幢楼房的住宅区没有交工,水上公园没有修起,俱乐部大厦还没有开工呢。是的,任务很多,我们也不想松气,但更大的任务又在等待着我们了。我们又接到了建设另一个地区的新任务。
我是多么幸福呵!我又参加了一个建厂的先遣部队。1960年的春天,我们一批人出了雁门关,来到大同市,开始我们新的战斗生活。当我站在一望无边的田地上,望着一车一车的农家肥料撒在平整的土地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在想:老乡们,你们耕作的那儿不久将是工厂区、这边是住宅区、中间是防护绿化区。这是我们的建筑基地,我们的帐篷就要扎在这里了。
我仿佛又听到闽江里的小火轮的汽笛声,我回顾转业到工业战线上的短短的几年中,我们祖国的工业建设迈着多么快速的步伐呀!我们亲自参加了这种近代的大工业的建设,它的那种异乎寻常的高速度,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使我们感到那么鼓舞,那么亲切。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能够参加这种战斗的生活,我们感到自豪,幸福!我愿意就这样走遍我们的国家!我愿意在每一幢刚交工的楼房前写下我们的留言:“搬进新居来的同志们请注意:油漆未干,小心污沾!”


第8版()
专栏:

港口的耳目
广东湛江航务无线电台收发报员 郑二星
湛江港,这个海滨城市,是祖国南方的门户。这里到处一片葱绿,气候温暖。当祖国北方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人穿短袖衫,是游泳的季节了。鸟瞰市区和港口,简直是树的海洋。矗立着的一幢幢崭新的建筑物的周围,布满了棕榈、凤凰树、椰子树。小花圃遍地都是,到处是香花果木。海滨公园更是人们喜爱的地方。在港区巨大的仓库前的码头旁,经常有国内外的巨轮靠泊。样子像长颈鹿的高约十层楼的龙门式吊机,排列在码头上,火车在它的跨下。“长颈鹿”和其他许多机械终日不停地把船上的货物吊下来送到火车、拖车、汽车上,皮带输送机、电扳车等日夜拖拉运送着矿砂、木材、大米、机器。
在这绿树成荫、花果满园、忙碌热闹的港区附近,有一座航务无线电台。它是港口的耳目,担任着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和各港间的联系以及国内外船舶的通讯工作。无论是白天黑夜、假日、星期天,我们坐在收报机旁,时刻守着来自海上电台的呼叫。船舶的调度、装卸,载货航行安全,工作的指示,都通过无线电来传达。
我们曾为四十余个国家的数百条船只作过工作。其中有苏联、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船只,也有黎巴嫩、意大利、芬兰、英国、希腊、挪威等国家的船只。
海上的通讯是繁忙而紧张的。经常有这样的事:处于遇险、紧急情况下的船只,由于我们的及时通讯联系而得救,保障了海上生命财产的安全。
除了指导船只,保障航行安全外,我们还为港口做许多服务工作。每日抄收数次来自广州、香港等地的气象报告,供有关方面参考。南方沿海一带的台风是闻名的。每年台风季节,来自菲律宾等地的台风一个接着一个的侵入我国南海。电台每天十余次抄收台风警告,使港口船只及时地了解台风的动态,做好预防工作。我们每天对标准时间,全市的钟都以我们的钟为准。此外,我们还抄收各国港口流行疾病情况的报告,供检疫机关检查来往轮船时作参考。
在电台工作的全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大部分来自千里之外的大连、青岛、武汉、上海等地。有的在建立电台前就来到湛江,有的刚从学校毕业不久。但大家的干劲同样是十足的。到这个海岸电台工作有些人原先认为高不可攀,必须是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胜任,不仅要具备较复杂的国际船舶通讯业务知识,还要懂得天文地理、外文、航海、无线电等知识,还要会打字、懂电码等熟练的操作。但我们年轻人听党的话,经过勤学苦练,很快地掌握了它。每年还有一批批来电台实习的青年,学好了再到其他各港或海轮上去独立工作。
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敢想敢干,动手搞自动化。原来电台有三十多个人,现在只要十个人就包下了全部工作。我们实现了全国第一个无人值班的发讯台,在航运系统首先推广了汉语拚音电报,日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很大提高。我们还制造了各种“土”“洋”的通讯器材。同志们的干劲十足,有时一天值了两个班,还去参加码头装卸、修路、绿化等劳动。
我们初来湛江时,湛江四郊是荒山秃岭,草木稀少;沿海里白茫茫的一片沙滩,刮风时沙尘蔽天。连那唯一较高的教堂建筑物,也被台风吹断了顶。就在这样的地方,现在建成了现代化的港口。高大的建筑物一幢又一幢平地矗起,连成一片工业区。走过自己劳动过的路和修过的水利工程,见到初来湛江时种下的树长得又高又大,心里的高兴是难以形容的。
我们电台经常保持光荣称号,年年是先进单位。有的同志出席了市、省的群英会,有的是专区技术表演赛冠军,也有广东省体育运动的选手。目前我们又正在大搞“四化”运动,动手试验无线电导航,制作快速通讯工具等。大家正朝着又红又专的道路迈进,为航运事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而战斗着!


第8版()
专栏:

把农贷送进山区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市新城区银行农贷员 文奎
有人说山区苦,山区真的苦吗?不,谁如果在山区住上些时候,谁就一定会爱上它的。山坡上的泥土气息,幼树林里的清香,布谷鸟的啼鸣,劳动中的歌声,都会使你感到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有意义,祖国河山是多么美好!
我们是山区的农贷员,工作地点分散,联系面广。有时为了一笔贷款,要翻过几座山头,跑上百里的山路。腿跑酸了,肚子跑饿了,身子跑乏了,可是只要一看到这里的灌溉渠又长了一段,那边新栽的树林也吐出了新芽,看到麦苗是那么绿油油的壮实,果树的花开的那么白、那么红,就会把一身疲累全忘了,就会感到混身是劲,又蹦又跳,向前面跑去了。
到了一个山坡,一个村子,真比到家还亲切呀!一张张欢乐、真诚、朴实的脸庞,一阵阵嘻笑和歌声,一句句玩笑和趣语,一群群活泼健康满坡跑的孩子,都会使你感到说不出的亲切和欣慰。山区变化得那么急,那么快!如果三天不去,它就有些使你认不得了。
通过农贷,使我们和山民成了一家人。我们不只是通过农贷去参与生产,成为好参谋,还和山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我们看到农贷能够帮助社里多搞些生产,多搞些副业;看到社里在农贷金帮助下的食堂更像样了,财会工作更健全了;看到通过农贷金帮助社里建立起来的猪场、鸡场、兔场里的家禽家畜吃肥了,长大了;看到在我们的建议下召开了工、农、商、银、财的协作会议,使生产速度加快了,质量提高了,治虫、防害工作顺利地完成了;……我们是感到多么愉快啊!
和山民一起背水、浇麦、抗旱,一起在炎日下收割丰硕的庄稼,一起打着劳动号子夯实渠边的土,一起在劳动憩息中谈笑歌唱,一起渡过暂时困难的日子,一起渡过欢乐的季节,一起向社会主义大道上跑,这使我们的心在山区里扎下了根,安下了家。
奔波了一天以后,在回家的路上也许由于天黑看不见路滑倒了,也许在途中遇上大雨把混身淋得湿透,也许在傍晚的时候碰上狼,也许起了大风沙睁不开眼而寸步难行,……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比起在更加艰苦的环境中豪迈地工作着的同志们,我们真是算不上什么。我们一想到农村的宏伟壮丽的发展前途,一想到大家都在为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尽自己的全副力量,就觉得力量倍增,更加勇往直前了。
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已像春雷一样给山区带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春天。看吧,孩子们正用惊奇的眼光出神地注视着电灯;老人们用掌了几十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山犁的手,抚摸着拖拉机;姑娘们围成一团看着、议论着配电盘是怎样使神奇的电跑到田间去的。是呀,山区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飞跃前进,它的步伐那么健壮,快速!“这多亏党和毛主席呀!”山民们朴实、诚恳地说出了人们幸福的泉源。
我们随着山区人民前进,跟着祖国一起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飞奔!


第8版()
专栏:编后小语

从一滴水中看时代的光彩
编完这个专页,不由我们不激动地感到:我们这时代的脉搏是最强烈的,随处可以触到。不是吗?这几篇文章就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大跃进的车轮在飞奔,带动着各个岗位上的同志们勇往直前,人人意气风发,个个斗志昂扬,各自用各种出色的劳动,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绚丽闪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图景。祖国各行各业各个战线上的同志们是多么可敬可佩可爱啊!
本报第八版从今年起开辟了“在我这岗位上”这个专栏以后,投来的稿件非常踊跃。人们不仅报道出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而且反映出了各行各业的特色,字里行间充满了兴奋自豪的感情。谁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谁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谁都勤勤恳恳、而且创造性地出色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这时代的人民的精神面貌。我们同读者一样,热烈地欢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种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都来支持这一专栏,能使人们从这些四面八方汇集起来的水滴中,看到我们伟大时代的光彩!


第8版()
专栏:

闯入大地之门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203地质队队员 徐夫得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野外,多半是在人烟稀少,兽禽成群,深山幽谷,沙漠草原上。但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尖兵的尖兵,是寻找工业原料的侦探者。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高山、深谷、草原、沙漠,处处有我们的足迹,处处有我们的汗流!“要大自然献宝!”这是我们豪迈的口号。我们到处叩开大地门户,叫那千年沉睡的宝藏出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
我们是地质工作者,也是游览家、欣赏家……赏不尽四时奇花异草,尝不完四季山珍美果。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登上山峰俯望,城乡一片好风光。城市房屋鳞次栉比,烟囱林立,只见青烟直上。农村良田绿油油,一望无垠。星罗棋布的水库,活像阳光下的镜子,闪闪发光。银带般的河道水渠、公路、铁路交织成网。……
一年四季我们也饱经风雨霜雪,饥渴寒暑,但,这些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一回事,工作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壮的体格。
去年我们在中蒙边境茫茫的半草原半沙漠上工作。小吉普卡行驶一天,也没见到一户人家、半个人影。只有成群黄羊,时现时隐。入夜,我们找到一座破旧无人的喇嘛庙,走进去阴森森地,但我们就在里面安下了家。以后最大的威胁是水。离庙二里多路有一口水井,水量极少,水味苦。我们节约用水,几天刷一次牙,脸就干脆不洗了。
沙漠气候变化异常剧烈,“早穿皮衣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明明是蓝蓝的晴天,刹那间乌云密布,风沙四起,混混沌沌,像海上生浓雾似的,看不远三、五米以外。飞沙扑打着脸,挣不开眼,辨不清方向。我记得很清楚,去年5月15日下午,原本天气晴朗,我正在野外工作得起劲,突然刮来一阵大风,顷刻间黑云蜂涌,大滴大滴的雨悬空射下,随即转变成鹅毛大雪,纷纷飞来,冻得我直打哆嗦,但我没有退却!
我们的工作流动性非常大,到处是“家”。每到一个农村,无论是老伯伯、大嫂、青年、孩童,只要见到测量标杆,就都会聚拢来:“嗬,测量队来啦!”“找宝的人来啦!”有的老伯伯摸着他的灰白胡须激动地对我们说:“找宝的人到我们这里来,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事!同志,我们这里有什么宝贝吗?”村干部忙着给我们找房子、做饭,……我们到处受到亲人一般的信任和安慰!
有时候“家”是在城市里,礼拜天就可以看看电影、蹓蹓马路。但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娱乐:有的在理发,有的包饺子,有的出去打黄羊,有的听收音机、打扑克、下棋等等。收音机广播哪个厂矿又超额完成月生产计划的时候,我们就互相祝贺,自豪地说:“也有我们的一点血汗哩!”
真的,眼看到工作过的地方,修筑了公路、铁路、盖起了选矿厂、开矿场,人迹稀少的原野变为繁闹的城镇,我们的心是多么兴奋、激动、留恋啊!然而,为了未来,为了给祖国多找财富,我们毫不犹豫地背起行装,重新奔向新的、陌生的、荒凉而又有无尽宝藏的土地上……


第8版()
专栏:

喂猪机械化(木刻)
天津食品二厂工人 李秉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