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从“少管闲事”谈到“爱的天国”
林默涵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我国人民中一向流传的一种美德。但在旧社会里,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相反,生活的艰辛,使一些人只知道全力忙着自己的吃穿,再也无心去管别人的事情。而恶势力的跋扈横行,又使一些人往往因为扶危救难而自身受害,把祸事惹到自己头上。久而久之,人们就得到一个教训:只要事不干己,最好远远走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就是人们由于受了痛苦教训后得出的一条消极的经验。
“少管闲事!”这是旧社会许多人的处世哲学。而他们是把凡是不关自己的事情一律叫做“闲事”的。
今天的情形完全不同了。由于废除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与人之间就出现了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的关系。人们不是把别人的事情当作“闲事”,而是把为别人服务当作应尽的职责,当作无上的光荣。人们所考虑的,不是如何使自己舒服,而是如何使别人愉快。为了救急扶伤而奔走辛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到处可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在从前只有幻想小说里才能有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了。
在遍地是黑暗和不平的旧社会里,要为那些受欺凌的人们打抱不平,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这种个人的打抱不平,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唐吉呵德救了一个被雇主鞭挞的牧童,等吉呵德先生一走,那牧童却反而吃了更大的苦头,挨了更狠的一顿揍。只有在根本改变了人吃人的制度,根本消灭了“不平”的社会里,人们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互助友爱的关系,一种新的“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的高尚美德,才能成为广大人民所共同遵行的生活道德。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人人为自己,只有上帝为大家”,其实所谓的上帝也是护佑资产阶级的钱包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本来是剥削者的生活道德,但资产阶级和它所豢养的“牧师”们总是喜欢宣扬什么“人道”、“博爱”等等来实行欺骗。这些老奸巨滑的伪君子,喝饱了别人的血,却装出连苍蝇也不忍伤害的样子。但是,绅士的燕尾服和“牧师”的法衣都掩盖不住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狐狸尾巴。他们宣传什么“要爱你的邻人,像爱你自己一样”。这恰恰证明了“爱自己”才是他们的最高道德,才是他们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在阶级社会里,是没有什么超阶级的“爱”的。赵太爷不会爱阿Q,阿Q也不爱赵太爷。而资产阶级不但不爱工人阶级这个为他们提供利润的“邻人”,甚至也不爱他们本阶级里那些势力较小的“邻人”,他们除了榨取工人阶级的血汗之外,还在他们本阶级里面实行互相掠夺、互相吞噬,而谁的资本最雄厚,势力最强大,谁就是胜利者,谁就能把别人的财产吞并掉。他们只爱自己的钱柜子。资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凶残最贪婪最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恩格斯说过,人们讲“爱的天国”,讲了一千八百多年,始终没有把不合理的社会改变,“爱的天国”始终没有在人间出现。今天的资产阶级“牧师”们还在照样宣扬“爱的天国”,其目的正是为了巩固他们的摇摇欲坠的资本主义地狱。只有摧毁了这个黑暗的地狱,废除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然后才可能真正出现“爱的天国”。因此,一个真正热爱人民的人,一定同时是强烈地憎恨剥削、憎恨旧制度的人。“能憎始能爱”,只有当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以最大的仇恨彻底粉碎了不合理的旧制度之后,在劳动人民之间的长期受压抑受摧残的互助友爱的花朵才能光华焕发地盛开起来,就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样。


第8版()
专栏: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评介

“冬去春来”是一枝带着朝露的鲜花
孙维世
在这次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中,在戏曲舞台上涌现一大批新人,他们继承传统,保持了每个剧种的特色,然而又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造,推陈出新的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英雄人物的鲜明形象,给戏曲事业的发展描绘出辉煌的远景!看到戏曲园地上开放出带着朝露的万紫千红的花朵,怎能使人不兴奋,怎不使人为戏曲的跃进之花而欢呼!
在这美不胜收的现代题材戏曲会演中,我想介绍一下河南豫剧三团演出的“冬去春来”,这是一出好戏。内容是:九龙山区平时旱灾严重,一下起雨来又山洪爆发,冲房淹地势如猛虎,百姓深受其苦。解放后情况虽然好转,但是自然的灾害仍然在威胁着人们。1957年山区人民在党的号召下树雄心立大志要根本改变山区一穷二白的面貌,人们提出了“要洪水止步,向荒山要粮”的战斗口号,组织了治山队和自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结果战胜了风雪严寒、驯服了洪水,变荒山为粮仓,用生动的事实教育了那些有错误思想的人。青年的治山队在斗争中锻炼成一支坚强的队伍,他们为支援全县的治山治水运动而继续进行斗争。全剧的主题思想很明确:在党的领导下,发挥起群众的冲天干劲,那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剧中人物如:合作社的支部书记,原则性强而又平易近人;治山队长田桂莲听党的话,有雄心大志,是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桂莲的奶奶是个慈爱的老太太,在大跃进的时代里,她的思想也不落后于开山劈岭的青年人;合作社会计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富裕中农老满囤是个自私自利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等等;这些人物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又色彩鲜明。剧中的矛盾展开的非常自然,把对自然的斗争和对落后保守思想、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的斗争紧紧的交织在一起,没有人为虚构的痕迹。这个剧本是河南豫剧三团同志们深入生活,解放思想发挥了群众的智慧进行集体创作写出来的,演出过程中又不断的吸取意见进行了加工修改。
从这个演出中可以看到戏曲传统的技巧对表现今天的人物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作用。演员的唱、做、身段、舞蹈这些基本功夫如果掌握得好,演员在台上就能灵活自如,如这个戏里的挑水、担土、舞镢头表决心的几个动作,与暴风雨作斗争的几个场面都是运用了传统技巧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个戏里在运用传统的技巧上有许多革新创造的地方;戏里增加了许多合唱,如一人号召万人响应、富裕中农散布松劲情绪后大家向他质问、大家向党表决心、最后胜利的欢唱等,都是用简短有力的合唱表达出来的。动作上是传统的舞蹈动作,音乐上虽有革新仍保持了豫剧的风格,整个说是统一协调的。这种合唱表达出了党的思想被群众所接受后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剧本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有力。王善甫同志演的合作社支部书记,在斗争中立场鲜明,对待女儿、对待同志的关系上又亲切感人,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今天的坚定、朴素、亲切的党的领导人的形象。治山队长田桂莲是个年青的姑娘,她要开山,要劈岭,她有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有志大心雄的共产主义风格,如果运用传统的青衣花旦的传统表演方法是难于表达出她的性格的,用武旦的传统表演方法也不完全合适,在这个戏里演田桂莲的柳兰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了男孩子的动作,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当她在奶奶跟前或是和女友谈天时,她仍然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她把这些新的创造和传统的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整个演出中充满了喜剧的气氛,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这使得“冬去春来”在这次会演中别具一种风格。老奶奶送桂莲上山时,她跑出跑进,叮咛再叮咛,拿了这样又忙着给拿那样,她对孙女的慈爱、关怀,忙得团团转,充满了生活的喜气。老奶奶虽然六十三岁,她还是想在治山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后来她到了山上指挥部,管广播筒和替队员缝洗衣服的工作,她认真负责地在山上工作,每件工作都给她带来生活的喜悦,马琳同志的表演,把一个新时代乐观、健康、慈爱、体贴的老奶奶刻划得细致入微,给整个演出增加了色彩。合作社会计目光短浅,一听说买肥料就高兴,拿起算盘把二六打成一十三,可是他就舍不得给治山队员发工具,治山队员玉兰和他吵了一架,他气得两脚往上直蹦,陈新理同志扮演的会计无论是接个电话,打个算盘都使得观众笑声不绝。富裕中农老满囤到山上来散布松劲情绪,治山队的姑娘们要他开开眼界,拉着他看治山队挖的存水的鱼鳞坑,他说是坟堆,让他看挡水的大沟,他说是战壕,在一群豪迈的姑娘中他蹒跚地走来走去,成为一个鲜明的喜剧的对照,朱义同志演的老满囤,使人相信他就是个活生生的人,有他的生活逻辑,然而又这样使人感到可笑。整个演出和观众打成一片,充满了乐观的笑声,从这个戏的演出中,我深深感到我们充满了斗争乐趣的现实生活是多么需要喜剧呵!“冬去春来”这枝充满泥土气息带着朝露的鲜花,洋溢着大跃进的喜气,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了观众以鼓舞。我怀着话剧工作者向戏曲传统学习的心情来看了这个好戏,很受启发,看后的感想很多,写出一点自己学习的心得作为对它的介绍。如果要提点意见的话,就是那场和暴风雨作斗争的戏还稍感展示得不够,这场斗争如果把自然的威力与人定胜天不可阻挡的力量表达得更充分,把戏曲传统的舞蹈和雷电结合起来,甚至可加些有力的合唱把高潮的气氛造足,那后一场春天的到来就更可贵了。


第8版()
专栏:

我啊,我看到了列宁
〔阿尔巴尼亚〕 阿列克斯·恰奇
我啊,我看到了列宁,
第一次
当我还是一个雇工的时候……
地主老爷的末日快要来临。
我又看到了列宁,
是在阿尔巴尼亚,
当工人们抬起头来,
当农民们把地主的城堡
彻底摧毁的时候。
今天,我又看到了列宁,
在那建设着共产主义的地方,
在那些过去遭受过奴役的人们的眼光里,
现在这些人们勇敢地
把人造卫星送上月亮。
在中国,我到处都看到了列宁,
不久以前,我看到了列宁,
在山东省,(注)
在那使北京变得更加美丽的二龙路上。
沐浴着列宁的光辉,
毛泽东同志正坚强有力地前进。
因此,整个中国
都充满着巨大的光芒。
对帝国主义者来说,
当听到列宁的名字
他们就意识到自己的日暮途穷和死亡。
列宁啊,我们把你交给我们的旗帜
举得这样高!
在东方,在西方,
在北方,在南方,
到处都有着你……
我们大家彼此手拉着手,
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桥梁。
列宁啊,你的旗帜将在世界到处飘扬。
黑夜将会从此永远消亡……
一九六○年四月十九日于北京。
(注)最近作者曾访问过山东省。
〔李宁来译 戈宝权校〕


第8版()
专栏:支援古巴人民

飞吧,战斗的银燕,飞吧!
冰心
飞吧,战斗的银燕,飞吧,
飞向英雄美丽的古巴,
谁说中国和古巴重洋远隔,
古巴,它不是一个遥远的国家。
重洋洋水浪推浪,
中巴人民心连心!
我们是紧邻我们是血亲,
我们有共同的愿望,
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美帝国主义者真是笑话,
想用腥臭的美元买一个庄严的国家!
他们疯狂地丢下毁灭的炸弹
也只催开了更多的革命的鲜花!
飞吧,战斗的银燕,飞吧,
满载着热情洋溢诗篇——
天上的和煦煦东风越吹越紧,
地上历史的巨轮隆隆地前进!
全世界人民团结的呼声四周合拢,
帝国主义者正在溃散奔逃,
让我们高举起战斗的旗帜,
给他们唱一首送葬的挽歌!


第8版()
专栏:支援古巴人民

致古巴兄弟
石景山钢铁厂 曹洪森
战斗吧,拉丁美洲!
战斗吧,古巴兄弟!
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你在一起,
坚决保卫民族独立。
战斗吧,拉丁美洲!
战斗吧,古巴兄弟!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用鲜血筑起了铜墙铁壁。
战争贩子胆敢侵犯你,
我们就用鲜血来保卫正义。
战斗吧,拉丁美洲!
战斗吧,古巴兄弟!
革命的烈火已经熊熊燃起,
决不允许战争狂人把它熄。
美丽的蔗林已经高高长起,
决不允许炸弹再把它摧毁。
战斗吧,拉丁美洲!
战斗吧,古巴兄弟!
我们要用战斗的笔,
来保卫你们的胜利。
我们热烈响应拉斐尔·阿尔贝蒂和纪廉的倡议,
捐款购买诗歌号飞机。
战斗吧,拉丁美洲!
战斗吧,古巴兄弟!
我们要用诗歌号飞机,
保卫你每一寸土地。
我们要用诗歌号飞机,
保卫你的和平幸福和正义!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变穷县为富县
中共贵州剑河县委第一书记 赵林增
剑河是一个民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耕作技术落后,刀耕火种,烧山下种,用木质农具,历史上从未种过麦子、油菜,兽灾非常厉害。人们把地主、土匪和兽灾称为这里的三大祸根,所谓“走到剑河城,冷去半边心”。再说这里的田土东一丘、西一丘,有粪也送不上坡。
然而这里物产资源是丰富的,现在已出产水稻、小麦、苞谷、薯类、油菜、青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下宝藏有铁、铅、水晶石等十多种矿石;林木资源极为丰富,杉、松、桐、茶、青杠、麻栗等散布全县。
这里过去落后、贫困是事实,但这是剥削阶级和民族压迫造成的。少数民族“人穷志气高”,他们迫切要求高速度地改变落后、贫困的面貌;因而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出发,就是要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建设事业。
两年来,县委充分掌握了少数民族的这种“人穷志气高”的特点,估计到大跃进的可能性,提出了我们这里比中心区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山高水高,资源丰富,要水有水,要肥有肥,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肉有肉,条件很好,能否改变山区,决定于“事在人为”。于是掀起了群众性的思想解放高潮,丢掉了自卑感,树立了“赶汉区,赛平原”的雄心壮志,启发各族人民与穷山野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大群众提出了“山大没有我们决心大,山高没有我们志气高”的响亮口号,他们这样歌唱:“高山低山万宝山,满山宝贝拣不完;如今公社力量大,人穷志气比天高;鼓足干劲加油干,由穷变富并不难”。事实证明,党领导少数民族人民迅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主张,一旦和群众见面,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有党的号召,群众就会一呼百应,干劲冲天,势如烈火燎原。1959年初的积肥运动,县委提出亩肥四万斤的要求,尽管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但全县八万多人热烈响应了县委的号召,其中有五万多人上山扎营,普遍推行了人、耕牛、食堂、领导、医务、学习六上山。有位七十多岁的杨老九(苗族),年老不服老,一个人看管十三条牛,每天还割四百多斤草。妇女队也不甘示弱,决心和小伙子们见高低。人们豪迈地唱道:“大雪落来细雪飘,积肥干劲比天高,保证肥料升宝帐,粮食定破千斤关”。在生产紧迫的季节里,尽管我县存在着面积大、劳力少的矛盾,但有各族人民的群策群力,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在去年的插秧季节,夏收、栽插、运肥等活路挤在一块,全县有一万二千多个妇女投入了犁田,成了剑河第一代的犁耙能手;有二十多个妇女在清江河上架驶放排;台拱公社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一人赶着八头牛,一天运肥一万八千斤;苗族木工杨昌雨创造水力解板、打米机,提高工效十九倍,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无尽的。由于有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加工技术也革新了,在大秋生产工序上,都赶在季节的前面,栽插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月,收割提早了两个月,连秋耕秋种、秋粮同时完成。
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各族人民显示出了气势磅礴的威力,全县出动八万人上山取宝,走遍了丛山遍野,采得山货七亿斤,总值超过了全年的粮食总收入。在产品运输中,原来有人担心“开门不见天,山高路不平”,大量山货怎能运下山来,可是广大群众提出山高好搞索道化、梭槽化,平地就搞车子化,不仅运出了山货,而且壮大了运输力量。加工问题也是如此,要把七亿余斤山货利用起来,是一件十分繁重的任务,但是,在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缺乏加工用具,就发动群众捐献;没有技术,各级党委搞了三百八十多个书记厂,教会群众度过技术关,从而掀起了群众性的加工“万厂”运动,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山货变成了财富。我们出产的日用品除了满足全县需要外,还畅销外地,并有清江大曲酒、刺绣、栲胶、樟木箱、松香等名产闻名全省和全国。
一年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各族人民已经成为驯服大自然的工具,他们斗了田,斗出了水稻千斤县;斗了山,斗出了山货大丰收。人民群众歌唱这个伟大的变化时说:“山中木叶皮皮青,山中宝物数不清,过去宝在山中烂,如今剑河满地金,丰衣足食生活好,幸福歌儿唱不尽”。


第8版()
专栏:

“一次比一次丰收”(石膏版刻)
汤由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