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印度人民欢迎周总理访问
殷切希望中印总理会谈获得圆满结果
“德里时代”周报强烈谴责印度反动分子反华勾当
新华社新德里19日电 印度一些报刊继续发表社论,欢迎周恩来访问印度,并且殷切希望中印两国总理的会晤获得积极的成果。
最近一期的泰米尔文“人民力量”周报发表社论说,千百万印度人民欢迎友好的中国人民的领导人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社论说,印度人民“热切地希望尼赫鲁和周恩来之间的会谈获得圆满结果”。
这家周报在以“会谈必须成功”为题的社论中指出,这次会谈“不仅对我们和对中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继续保持世界和平也有重要意义”。
这家周报说,中国人民政府始终认为,印度政府和人民是它的最好的朋友之一。周恩来总理已经重申了这种友谊,并且重申了关于中印之间暂时的阴云即将驱散和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终将放出灿烂的光芒的坚定信念。它指出,中印两国的团结,是对付帝国主义者企图重新征服亚洲和非洲的强大的屏障。
最近一期的“德里时代”周报在第一版以显著地位刊载的一条报道说,现在人们殷切地希望中印两国总理会解决两国之间的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而且找到一个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圆满解决办法。
这条报道衷心地欢迎周恩来总理最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特别是他说的他希望他和尼赫鲁总理的会谈将会“取得积极的结果”这句话。它指出,“这是希望友好合作和互相谅解的可喜的感情”。
这条报道最后说,“人们普遍知道,现在的争端大部分是外国帝国主义统治的历史事件中遗留下来的,外国统治者有它自己的满足它的帝国利益的阴谋和计划。随着印度和中国获得独立,在某种意义上,问题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着,而目前的会谈是要在永久的基础上,在两国领袖互相同意作必要调整的情况下建立新的关系。”
这一期“德里时代”周报还发表了一篇评论,强烈谴责印度反动分子利用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反华的勾当。
评论说,印度国内的反动分子利用中印边界争端攻击中国,制造中印两个邻国之间的不和和敌意,这肯定不会有益于印度的根本利益。
评论说,“中国正在国家建设方面大步前进。印度人对于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所取得的这样惊人的成就应该感到骄傲和高兴。中国不应该是我们嫉妒的对象,而应该是我们仿效的对象,不应该是仇恨的对象,而应该是友好的对象。”评论说,印中两国以及亚非所有怀着好心的人都一致希望能消除中印两国目前的误解,并且可喜的、友好的和永久的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
印度共产党旁遮普组织的机关报旁遮普文“新世纪报”今天发表社论,欢迎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并希望中印两国总理的会晤将取得成果。
社论说:“印度的反动势力不想解决边界争端,但是民主势力和劳动群众迫切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一旦得到解决,这两个大国就可以互相帮助执行他们的建设计划。”


第5版()
专栏:

缅甸报纸评周总理缅印之行
中国坚持友好睦邻政策 西方恶意宣传彻底破产
新华社仰光20日电 “缅甸新时代报”今天发表社论,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到新德里同尼赫鲁总理举行会晤,并且表示希望尽早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社论说,亚洲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应当感激中国对中印边界问题会谈所抱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社论说,缅甸、中国和印度是紧紧相连的亲密邻国。中国——缅甸和中国——印度的边境争执无疑已被西方国家利用为误解和不相信中国的离间手段。社论指出,西方国家的唯一目标是分裂亚洲的团结从而统治它们。
社论说,中缅边界协定的签订,证明中国“既不是殖民主义者,也不是扩张主义者或侵略者”。随着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矛头针对中国的一切恶意宣传,西方宣传机器对中国的一切狡猾的伎俩和新闻就宣告寿终正寝了。
社论又说,“既然中国总理在同尼赫鲁会晤,以离间印度和中国、在它们中间制造不信任和猜疑为目的的所有西方国家必将以惊恐的心情注视目前的进程。”
“曼岱日报”昨天就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发表社论说:由于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缅甸,“中缅两国之间的友谊及和睦关系已经得到加强和更加巩固。”社论说:“事实上,这种密切友好的关系今后将比现在还要巩固”。
这家报纸在谈到中缅边界问题协定时说,它“一定会从原则上大大有助于最后解决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
这家报纸最后说,“人们相信在谅解、宽宏和和解的基础上,胜利地解决边界问题协定的最后实施是可能的。”


第5版()
专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光辉成就 中缅两国友好合作更加巩固发展
仰光“人民报”热烈欢迎中缅两国联合公报
新华社仰光20日电 仰光“人民报”今天发表社论,热烈欢迎中缅联合公报。社论说,“这标志着中缅友谊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且在中缅关系的历史中加入了光辉的一页。我们热烈地欢迎并真诚地支持它。”
社论指出,“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有了显著的发展。今年1月,中国和缅甸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两国的友好关系已经以条约的形式巩固了下来,并且使一世纪以来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光辉的成就,也是中国和缅甸人民的成就。”
社论强调指出,“如联合公报中所提到的,双方决心继续采取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贸易和促进文化和友好的联系,并尽早使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得到全面和最后的解决,这预示着中缅友谊的光辉前途,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两千公里以上的边界线将成为友谊的边界。”
这家报纸说,“联合公报重申了万隆会议的伟大意义,并指出‘万隆精神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伟大的生命力’。中缅友谊的日益的发展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帝国主义者叫嚷说五项原则已经‘死亡’,万隆精神已经‘过时’。实际上已经死亡和过时的是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
社论最后说,“联合公报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缅甸总理吴努接受了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将在最近的将来访问中国。过去几年间,吴努总理曾经三次访问中国,这些访问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拜访亲戚的次数愈多,像‘胞波’这样的亲戚关系就会愈加深厚和巩固。我们深信,通过两国领袖和人民之间的相互访问,中缅的友好合作将得到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5版()
专栏:

度佳节迎亲人
——周恩来总理访缅随行记
新华社记者 解力夫 于民生
盛夏已经来到缅甸,但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满怀友谊的心情远远超过大自然的炎热;芳邻佛国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然而,中缅友谊之花比它更加鲜丽。四天以来,在仰光金碧辉煌的大金塔旁,在商店林立的大街上,在风景如画的郊区各农村,在生产忙碌的工厂里,到处洋溢着中缅两国人民“胞波”情谊。
1960年才过去三个多月,但在中缅关系史上已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诗篇。在1月底,正当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缅甸前任总理奈温将军访问我国,并签订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使中缅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亚洲国家的友好提供了新的范例。两个多月后的今天,正当缅甸人民举国欢度泼水节迎接新年的时候,我国周恩来总理应吴努总理的邀请,提前一天赶到缅甸,和缅甸朋友们欢度佳节,向友好邻居祝贺新年。缅甸朋友们说,这是中缅友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吉祥征兆。
仰光沸腾在度佳节迎亲人的欢乐中。4月15日,当周总理到达仰光机场的时候,仰光市人民热烈地欢迎满载友谊的贵宾来缅甸访问。这一天仰光机场上飘扬着中缅两国国旗。和平的礼炮,友谊的鲜花,雪片似的花瓣同三千多欢迎群众的热情,交织成了一幅动人的友谊的图景。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吴努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友谊情景,深深地留在仰光人民的记忆中。这一天下午,周总理和中国贵宾们,身穿缅甸装,头带缅甸帽,脚穿缅甸凉鞋,真是分不清谁是缅甸人,谁是中国人,大家都是亲戚,都是“胞波”。周总理走到哪里,哪里就立刻掀起泼水的热潮,哪里就变成欢乐的海洋,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缅友好”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有些人还用刚学会的中国话喊“祝周恩来总理健康”。15日那一天,不仅大街上拥挤着水泄不通的人群,而且在沿街的塔顶上,楼顶上,窗子上和高树上到处都站满了欢迎的群众。在这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里,有几十万人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欢度了他们一年一度的最大的传统的节日。多少人把友谊的水泼到中国贵宾的身上,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全身湿透,但是人们还泼个不停,周总理拿起银钵向市民们回泼,用友谊回敬友谊。友谊的清水泼到头上,脸上,身上,也流到人们的心坎里,缅甸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友谊的时刻。
要如实地描写泼水时的盛况是困难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穿着各种华丽服装的缅甸妇女,热情奔放地为中国客人们表演了各种优美的缅甸民间舞蹈。参加舞蹈的有八、九岁的小孩,有年轻的姑娘,还有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有许多过去不喜欢歌舞的老年人也情不自禁的加入到歌舞的行列里了。有一位缅甸妇女不断地纵情歌唱,她对人说:我的嗓子哑了,已经几年没有唱歌了,但是为了欢迎亲戚我要尽情的歌唱!若开族人民还特意表演了为欢迎周总理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编写的“中缅友好之歌”。他们热情地唱着:“欢迎客人千里迢迢光临访问,祝颂周总理万寿无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闪金光。共同利益切时维护,保卫世界和平大家承当,中缅友好万古长青,两国人民喜气洋洋。”
缅甸人民对中国贵宾的热烈欢迎是写不尽说不完的。几天以来,从仰光的飞机场到繁华的市区,从普通的市民住宅到总统府,随处都可以看到中缅两国的国旗并排招展。中国客人所经过的地方,市民们都自发地站在两旁,有的热情招手向客人致意,有的喊“中缅友好”。我们的友谊就是这样的深入人心。在一次欢迎晚会上,缅甸的艺术家们表演了他们新编的舞蹈“友谊之花”。帷幕启开以后,舞台中央首先出现了一位中国妇女和一位缅甸妇女。接着一行缅甸妇女跳着蹦着出来,她们高歌颂友谊,她们把鲜花送给两国妇女,祝中缅友谊像鲜花般的灿烂。这是缅甸人民纯洁心灵的写照!
在周总理访问缅甸期间,两国的领导人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和倾心的畅谈,缅甸联邦总统吴温貌,总理吴努和国防军总参谋长、前任总理奈温将军,都为周总理举行了欢迎宴会。周总理也设午宴招待了缅甸领导人和各界朋友们。宾主每一次聚会都像一家人那样融洽。在宴会上周总理频频举杯祝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倡议者吴努总理健康,祝在北京同中国签订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边界协定的前总理奈温将军健康。周总理说:“中缅两国负责人的相互访问将有助于两国友好的巩固和发展,有助于相互了解,有助于相互学习,有助于相互交流经验和意见,有助于我们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永远友好。”在这热情洋溢的午宴上,吴努总理为了向中国贵宾表示敬意,他激动地用流利的中国话欢呼:“中缅友好万岁!”“周恩来总理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刘少奇主席万岁!”全场的人怎能不为这友谊的话语而热烈鼓掌呢!
缅甸的舆论界,对周总理这次访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仰光所有的报纸都以通栏标题和极为显著的地位刊载了周总理访问缅甸的消息和图片,各报还纷纷发表社论欢迎周总理访问缅甸。它们一致认为,中缅两国是亲戚,是“胞波”,自古以来就是友好相处的国家。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体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坚持团结的友好愿望,而且为亚洲各国的团结友好创造了新的范例。它们相信,周总理的访问,不仅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且为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将作出新贡献。“罕礁越利报”以中缅友好为题的评论强调说,中缅两国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根据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精神,中缅两国百多年来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获得了顺利的解决。它们说,中印边界问题没有理由不通过和平协商的方法获得解决。
然而,这些欢迎的盛况和坚决维护和平友好的话语,却使那些一向仇视中国的西方专家们感到不安。不久以前美国的造谣机器还在叫嚣:“五项原则已经死了”,“世界上只有中国不要和平”。但是,真理毕竟是真理,造谣中伤动不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一根毫毛。缅甸人民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的事实,给那些可耻的诽谤者当头一棒。就在泼水节那一天,一位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记者还在感叹地说:“这样盛大的欢迎实在出乎意料。”但是,站在他旁边的一位青年说:“在节日里能和我们伟大的和平邻邦的领导人在一起欢度泼水节,我们感到格外的愉快和幸福。”这位青年道出了千百万缅甸人民心里的话。
中缅两国友好的生动事实说明:五项原则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却有了更积极的内容和更丰富的生命力。帝国主义的谰言,在缅甸广大人民面前已经变得一钱不值。正如缅甸劳工协会总书记艺波谬敏所说的,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帝国主义分子赶快收起他们罪恶的行径吧!他们企图在亚洲制造不和,蓄意破坏中缅两国人民友谊的阴谋是永远也不能得逞的!
现在周恩来总理已经结束了他在缅甸的四天友好访问。我们相信随着周总理的访问,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中缅两国亲如手足的“胞波”关系将万古长青!


第5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在缅甸
4月18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其他随行人员参观了仰光北郊达棉国营纺织厂。这家纺织厂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在1958年建成的。图为周总理在吴努总理(右前第一人)陪同下参观工厂。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于4月18日在仰光接见了二百二十名华侨代表。图为周恩来总理和华侨代表们进行热情谈话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周恩来总理在缅甸访问时,与仰光居民欢度泼水节的情形
(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各国隆重纪念万隆会议五周年
苏联各地人民集会支持亚非人民反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
范文同总理指出万隆精神和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大大发展
阿富汗代理首相发表谈话表示赞同和支持万隆会议原则
据新华社莫斯科19日电 莫斯科各界人士两千多人18日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举行集会,纪念万隆会议五周年。亚非各国驻苏联的外交使节和留学生应邀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苏联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加弗罗夫主持。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印度尼西亚友协主席古别尔在会上作了报告。
古别尔说,万隆原则已经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谊的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万隆精神和万隆原则正日益获得国际上的确认。
大会最后通过决议,表示热烈支持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并坚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获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
在同一天,巴库、塔什干、第比利斯、伏龙芝、斯大林纳巴德和埃里温等地也分别举行集会和晚会,纪念万隆会议五周年。
据新华社河内19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民主共和国出席1955年万隆会议代表团团长范文同总理18日在万隆会议五周年之际接见越南通讯社记者时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越南人民始终奉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及对亚非和其他洲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
范文同总理说,在过去五年中,万隆精神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运动一起有很大的发扬和发展。他指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斗争是争取民族独立、世界和平与社会进步的斗争,它一直得到社会主义阵营始终不渝的支持。
范文同总理说,越南人民决心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以便为加强亚非团结作出贡献,支持争取民族解放和保卫和平的斗争。
他说,越南人民欢迎每个亚非国家为加强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和友好合作所作的努力。根据这个精神,他们坚信,周恩来总理这次对几个东南亚国家的访问将获得良好的成绩。
据新华社河内18日电 越南首都各界人民今天晚上在河内大剧院举行大会,隆重纪念万隆会议五周年。大会是由越南亚非人民团结委员会召开的。
参加大会的有范文同总理,潘继遂副总理,国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孙德胜,越南民主共和国出席1955年万隆会议代表团副团长、越南文化部长黄明鉴,各人民团体领导人和河内各界人民以及各国驻越南外交使节等数百人。
黄明鉴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据新华社20日讯 喀布尔消息:阿富汗代理首相阿里·穆罕默德汗就万隆会议五周年对东方通讯社发表谈话说,一向希望国际友好以及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的阿富汗政府和人民,赞同并将继续支持万隆会议和它的十项原则。
他说,“在我国也曾经出席的历史性的万隆会议上通过的决议中具有重要的内容。我们希望,这些决议永远不会被与会国所遗忘,以便在一切国际争端中,特别是在保卫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显示它们的作用”。
据新华社雅加达19日电 印度尼西亚“万隆新闻”在16日发表文章庆祝万隆会议五周年,欢迎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以及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所表示的态度。
报纸说,“无论在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上,还是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问题上,中国所表示的态度都体现了万隆精神。的确,只有遵循万隆精神,亚非各国之间的问题才能在友好和团结的气氛中得到解决”。
文章说,“中缅两国之间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和边界协定充分证明了万隆精神是真正能够进一步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的道路”。
文章指出,中国同尼泊尔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也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获得解决。“这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忠实地执行了万隆(会议)的决议”。
据新华社金边19日电 柬埔寨“人民报”今天发表纪念万隆会议五周年的社论说,万隆精神帮助了亚非人民连续获得胜利,并且使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一切方面遭到重大失败。
这家报纸指出,万隆会议对于亚非人民共同反对奴役的斗争,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这家报纸还说,万隆精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起,向受到帝国主义剥削的各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社论指出,帝国主义不断地企图破坏万隆精神。它说,自从万隆会议以来,柬埔寨人民在西哈努克亲王的领导下,同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特别是经常威胁柬埔寨的东南亚条约组织进行了坚决的、英勇的斗争。柬埔寨人民始终支持万隆精神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5版()
专栏:

中非人民友谊的声音
——访在北京的非洲留学生
本报记者 汪波清 虞锡珪
中国和非洲人民的友谊是一支唱不完的歌。4月15日——“非洲日”的前夕,记者在北京访问了几位非洲留学生。这些年青的非洲人民的子弟,来自非洲各个地区,操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都用亲身经历,同声称颂中、非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结成的亲密友谊。他们说: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他们是朋友,他们是兄弟。
“我爱中国”
在花红柳绿的北京大学校园,我们在留学生宿舍访问了喀麦隆留学生尼奥伯。一走进他的寝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壁上的中国风景画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彩色画,桌上摆设着中国手工艺人精心制作的纸绢花和一些装饰品。这一切,多么富有中国的风味。尼奥伯热情地用中国话对我们说:“我是多么热爱新中国啊!”
虽然,尼奥伯在中国居住还只有半年,可是这个饱受殖民主义者残暴蹂躏的非洲青年,就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他不仅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布置得具有中国风味,同时积极学习中文。尼奥伯愉快地告诉我们,他已经掌握一千多个中文单字,可以做简单的会话和阅读一些中文书籍。他顺手拿起一本中文课本,翻开“刘胡兰”一课,激动地说:“我们国家里也有许多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她们为争取民族独立战斗着,有的姑娘和刘胡兰一样,为了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沉默了一会儿说:“现在,中国人民是站起来了,喀麦隆人民也一定会获得完全的独立。”谈话中间,尼奥伯拿出一份他写的文章:“对中国的感想”。这里记载着他在去年10月1日刚到中国时,旅行了上海、南京等地后,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些印象鼓舞了他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念。
在南京、上海等地,尼奥伯参观了工厂和农村人民公社,接触了上百名工人和农民,中国工农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冲天干劲和对喀麦隆朋友的友爱、坦率的感情,使他很激动。特别当他知道解放前,帝国主义在上海的公园门前,竖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而他现在亲眼看到的中国人民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的时候,他更是心情激动。尼奥伯在他的“对中国的感想”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他在文章的最后热情地写道:“谁爱和平、爱正义、爱自由,谁就不能不同情中国。中国就是自由,就是劳动,就是快乐,就是友谊,就是坦率,就是……。”
难忘的记忆
“我要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他们的关怀使我恢复了健康!”在北京大学的会客室里,乍得留学生阿布达拉用手贴着胸口,激动地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激心情。
二十六岁的阿布达拉结实得像个举重运动员,他是在4月5日才来到北京大学学习中文的。谁能知道,他在几天以前还是亚非学生疗养院的疗养员呢。他告诉我们,他是在1959年10月间来到中国疗养的,那时他害着肺病,体重只有六十二公斤,现在已经是七十四公斤了。他指着房间的暖气片说:“现在我的身体就和那铁块一样。”阿布达拉谈话时,一会儿伸出胳膊,一会儿拍打着膝盖,显得那么活跃,那么高兴。
阿布达拉说,他一到北京的亚非学生疗养院,就像回了家,完全生活在友谊和快乐之中。疗养院举办晚会欢迎他们,发了疗养用的衬衣、外衣和大衣,不论是院长、医生或是护士,人人和蔼可亲,向他问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不习惯多穿衣服,护士就说:“你们非洲天气热,我们这里天冷,可要注意!”劝他穿好衣服。晚上,护士轻轻来到病房,打亮手电筒,帮他把被子盖好。医生日日夜夜悉心治疗,就连疗养院的院长也经常穿上白色的隔离衣,到病房和他们谈话。在友谊的气氛中,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4月5日是阿布达拉出院到北京大学学习的一天,临离开的时候,人们又是叮嘱,又是握手,他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谈话中间,阿布达拉从贴身的口袋内掏出一张照片,这是阿布达拉出院时一个女护士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送给亲爱的非洲朋友——阿布达拉,祝你永远健康!”下署“中国护士顾文华”。阿布达拉说:“疗养院的中国护士和中国朋友,都像我的亲兄弟、亲姐妹一样!”我们在结束访问的时候,阿布达拉说:“帝国主义希望我们非洲人死掉,而中国的朋友却使我恢复了健康,我一生也忘不了中国人民!”他还表示一定要学好中文,在今后的岁月里为增进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
喀麦隆——中国
在北京大学,我们还访问了喀麦隆留学生茂松。
茂松在介绍喀麦隆人民的斗争的时候,他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说:“在喀麦隆,人们一谈到独立,就想到中国,因为中国过去和我们现在的命运一样。现在,中国人民已经做了自己国家的主人。”
谈到殖民主义者在喀麦隆的暴行时,茂松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
在喀麦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军队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甚至残酷地挖掉喀麦隆人的眼珠,把人们赶在一起活活地烧死。人们安闲地走在路上,就有可能被怀疑有政治问题,逮捕起来严刑审讯,找不到任何证据,也要遭到秘密枪决;在市场买东西的人,往往被法国飞机投扔下来的炸弹炸死;正在熟睡的人们,也会突然被穿进墙壁的子弹打死。真是“寸步难行、祸在旦夕”,喀麦隆人民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茂松说:“面对着这些残酷的现实,我们清楚地看到,法国殖民者在今年1月被迫宣布喀麦隆独立的背后,隐藏着卑鄙可耻的欺骗阴谋。”
说到这里,茂松的一双深沉而清澈的眼睛遥望着远方。他自信地说:“我们的兄弟姐妹们,不甘心被人奴役的命运。在喀麦隆人民联盟的领导下,人民投入了解放的战斗,坚决要求驱逐法国殖民军,争取自己国家的完全独立。”他说:“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对我们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意志,就是坚决把自己从奴役中解放出来,我们即将生活在自由幸福的天地里。”
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势如烈火燎原,这一斗争同样激动着每一个在中国的非洲留学生。“非洲日”前夕,北京大学的喀麦隆、乌干达、尼亚萨兰等国的留学生,都写了纪念“非洲日”的文章,表达了他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意志。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成立的消息,使他们感到无限的兴奋。他们特别提到,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支持非洲人民的斗争,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信心:黎明的曙光正在非洲升起,非洲人民定将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