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湖南发动群众护秧催秧
湖南各地正采取紧急措施,开展群众性的早稻护秧催秧战斗。
今年,湖南省早稻播种比往年适当提早了季节,近来由于寒潮和阴雨天持续很久,有些地方发生了烂秧现象。常德专区有十三万亩秧田发生棉腐病和鼓泥虫为害。全区八十多万社员投入护秧、催秧,现在全区七十九万多亩秧田普遍喷射了波尔多液防治病虫害,基本上制止了烂秧,可按原计划日期插秧。湘潭、衡阳、邵阳等专区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都积极护秧催秧。
内蒙古扩大春小麦九万亩
我国春小麦主要产区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春麦播种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到13日统计,全区已种春麦八百四十九万多亩,比去年春麦播种面积多九万多亩。
孟津大建中心食堂
河南孟津县大建中心食堂,以中心食堂带动周围的食堂,使全县食堂连结成为食堂网。
现在孟津县每四个食堂中,就有一个中心食堂,中心食堂的经验立即传授给周围的食堂,而其他食堂的经验又促进了中心食堂的进一步发展。全县还以中心食堂为中心建立了一百二十九座炊事夜校,提高炊事员做饭炒菜的质量。
安国各公社会计举行赛账大会
河北省安国县各公社、生产队的财务会计人员举行“赛账”大会,掀起公社财务工作的红旗竞赛运动。
赛账的主要内容是结旧账、建新账。具体的竞赛评比内容有“三有”(开支有审批、收支有计划、月度有表报)、“四符”(单据与账符、总账与明细账符、大队与小队账符、账表相符)。
赛账大会,有效地提高了全县社、队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各公社、生产队更合理地使用资金,及时作好分配工作,并且贯彻勤俭办社的精神。
张槎公社十天基本实现半机械化
广东佛山市职工积极支援农业。他们集中力量和郊区张槎公社社员并肩奋战十天,使张槎公社在排灌、运输、粮食饲料加工、养猪、食堂、照明等方面基本上实现半机械化和部分机械化、电气化。
这个公社现在拥有电动机、内燃机十九台,共一千一百二十五马力,电动排灌面积达到全部农田的90%;车船运输量已占总运输量的80%;粮食、饲料加工采用了电动机械。这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成果,一年就相当于增加了三千五百个劳动力,等于为全公社增添了45%的劳动力。
宣威东山公社大造“地下水库”
云南宣威县东山人民公社在今年抗旱斗争中,造起了“地下水库”二十七座,使全社灌溉面积增加了三千多亩。
东山公社今年干旱特别严重,河床干涸,根据老年人的经验,河底可能有水,于是决定截河取水,果然挖出了一股股的清泉,然后在河底打隔心墙把水拦住,使之成为地下水库。这些地下水库的水可以用水车、水龙提出浇灌田地。
嵊县收贮草子作猪饲料
浙江嵊县积极准备青贮草子,以满足养猪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五万斤草子的营养价值可抵一万斤米糠。为此,县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布置收贮草子的工作。今年全县要求贮藏草子八亿斤,使每头猪平均有二百二十斤草子作饲料。现在各公社正在安排劳力、收割地点和贮藏地窖。
从空气中取氮有发展
河南密县在推广邓县白牛公社化工厂用土法从空气中取氮的先进经验中,发扬了不断革命的精神,用陶瓷代替钢材,并改进了设备,作到了建炉不用钢材、原料不用碱面、水解不用高压,大大提高了硫酸铵(化肥)的产量和质量。目前,经过改进的设备由日产硫酸铵一吨提高到五吨,含氮量稳定在5%以上。


第3版()
专栏:

早字带头 采用良种 间作套种 狠抓积肥
盐城专区改革作物栽培技术
学习苏州专区经验力争春播质量赶上江南
本报讯 江苏省盐城专区广大农村大闹作物栽培技术革命,要使今年春播作物的质量赶上江南地区。
盐城专区人民在“跨出盐城赶江南”的战斗口号下,已经大干一百天,现在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春耕播种季节的来到,中共盐城地委又及时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个以各种农作物栽培管理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
在作物品种方面,根据盐城地区无霜期比苏州略短的情况,首先改晚熟品种为早熟品种。今年全区早稻面积比去年扩大了14%,适当缩小了晚稻面积;同时以籼改粳为中心改低产品种为高产品种。盐城专区一向种的是低产晚熟土种,品种混杂,多至一百多种,近几年中虽然引进不少良种,但由于未连片种植,良种不能保持纯度。今年除留少量高产土种作试验性栽培外,基本上淘汰了土种,实现以粳代 籼,从江南引进良种三千多万斤,粳稻面积比去年扩大了60%。棉花也全部选用良种岱字棉。
各种作物的播种季节,今年都做到了早字当头。各级党委分析研究了盐城地区水稻产量低于苏州的原因,除了施肥水平不同外,主要是苏州地区紧紧掌握了“早”字。苏州地区中稻“黄壳早”6月10日前全部栽完,每亩产量八百到一千斤,盐城地区“黄壳早”要栽到6月底,每亩只收三、四百斤,低的只有一、二百斤。今年狠抓“早”字,早稻在3月15日左右就开始浸种,比往年提前二十多天。为了解决气温低容易烂秧的矛盾,各地对秧池的位置和落谷方法进行了大改革。改变过去在一熟沤田(地温低)落谷的老习惯,大部分用冬闲田、绿肥田和场基做秧池;落谷方法改下水秧为下灰秧,并采取盖草帘、熏烟、砌田头加温灶等办法防寒防冻。
在耕作制度方面,从今年起逐步采用先进的套作制度代替过去的单一耕作制度。今年首先改变水包旱,旱包水的不合理的布局,改水旱作物混杂种植为连片种植,同时推行间作、套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了适应作物栽培管理方面一系列的改革,除了狠抓养猪积肥、多种绿肥等措施外,接受了苏州专区草泥塘沤肥的经验,全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共挖草泥塘三百七十多万个,平均三亩田一个塘,现在80%以上的塘已沤满肥料,并已开始第一次翻塘。这一革命性的措施将使全区施肥面积比往年扩大30%,达到亩亩有肥,每亩可施肥二百担左右。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各级党委普遍以“小江南”为基点,亲自动手做样子,项项技术搞现场参观。春播运动一开始,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组织广大群众讨论新订的技术操作规程以外,还召开了两万多个现场会。
除了通过“小江南”这一技术革新的课堂广泛地在群众中传播新技术以外,各地农业部门还专门培训了水稻、棉花、油料、杂谷以及其它特种经济作物技术骨干近三十万人。
以农作物栽培管理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使盐城地区赶江南的第一个春播具有行动早、技术新、质量高、气派大的特色。全区四百多万亩春田都是百亩、千亩以至数千亩连成一片,这些田耕得深、耙得细、畦平路直,一望无边。现在一百零三万亩早稻普遍落谷,落谷早的已出苗;中稻也已开始浸种。棉花在清明全面播种。


第3版()
专栏:

消灭低产田 全面大增产
河南掀起“五赶”“三超”运动保证小麦胜利渡过拔节关
据新华社讯 河南省广大农村在当前麦田管理运动中,以环环扣紧的精神,在全省掀起了一个以“五赶”(山区赶平原、远地赶近地、晚茬赶早茬、瘦田赶肥田、三类苗赶一类苗)、“三超”(干劲超措施、措施超指标、实产超计划)为内容的小麦超产竞赛运动,保证小麦胜利渡过拔节关。
河南省今年小麦生长非常好,全省虽由去年麦播开始到今年3月中旬为止,遭遇了继去秋百日大旱之后,又一个百日大旱,但是由于广大群众精心管理,小麦胜利渡过了越冬关和返青关。据最近全省麦苗站队的情况看,一类苗二千五百万亩,占麦田面积30%以上,平均每亩分蘖八十万株到一百万株左右;二类苗四千五百万亩,占54%左右,每亩分蘖六十万株;三类苗一千三百万亩,占15%,每亩分蘖三十万到四十万株。在麦苗生长良好的情况下,全省广大群众对争取小麦大丰收的信心十足。进一步开展了“五赶”、“三超”运动。信阳专区有85%的生产队都修订了超产计划,增加增产措施,力争全区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再增产一成。南阳专区各县在制定超产计划以后,全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消灭低产区、消灭三类苗,加强麦田中期管理的高潮。
为了狠抓、细抓薄弱环节,把低产田和三类苗消灭在拔节孕穗关,各个地区都加强对低产区、三类苗的领导。南阳、信阳、许昌三个专区,共抽调专区、县、社三万名干部和三百四十多万劳力专管麦田,从现在一直包管到麦收。南阳县为了消灭三类苗,县委提出:“一类苗永占第一,二类苗紧紧跟上,三类苗全部变样”的口号,全县实现四专(专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门的科学研究所、专业劳力管理)领导,使全县十七万多亩三类苗,很快下降到八万多亩。
全省结合长期抗旱,大打机井,大建机械排灌站的水利建设运动正向山区、丘陵区猛烈发展。南阳专区继在平原地区建立了第一个百万亩机井方后,现在又在岗地建立一个岗坡百万亩机井方,根本解决岗坡地区的水利灌溉问题。洛阳专区推广孟津县邙山地区打机井的经验以后,全区岗岭地区掀起了打机井热潮,现在已打成机井一千多眼,正在打的有四千八百多眼。南阳专区泌阳县在三类麦田地区,建成大、小渠道六千三百二十多条,长达一万五千零七十多华里,打机井一百四十七眼,建立机灌站三十四个,基本上实现了山岗灌溉自流化,井渠双保险。新乡专区孟县在丘陵地区还大搞肥料基地,在田头建了一百五十七个猪、羊场,二千七百个地头粪池,十三个化肥厂,使往年不施肥或很少施肥的八万亩丘陵薄地小麦,已施了二遍肥到三遍肥,南阳专区泌阳县在土质瘠薄的丘陵地区,大搞肥料基本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性肥料网,已积粗肥十七亿斤,各种化肥一百六十七万斤。
在“五赶”、“三超”运动中,广大农村公社社员,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学、比、赶、帮”的风气遍及全省,使得当前的麦田管理运动,无论是山区、平原,到处出现了一片蓬蓬勃勃、携手并肩、齐头跃进的大好形势。信阳专区全区各个公社开展先进队、富队对后进队、穷队的帮劳力、帮工具、帮物资的“三帮”活动,全区对三百一十二个后进大队,在等价交换、互助互利的原则下,组织附近二百一十八个大队帮助劳力一万六千三百六十个,工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件,化肥五千六百五十四斤。


第3版()
专栏:


峨眉
“赶”,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反映着全国人民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意味着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的开展。正是因为赶,去年全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穷队赶上了富队;许多低产区摘掉了“低产”帽子;后进区赶上了先进。
“赶”,在当前农业生产上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使那些落后的低产田、三类苗,迎头赶上高产田,赶上一类苗,力争实现全面增产。
要迎头“赶”上,关键在于人们要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形成低产田、三类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主观努力够不够。干劲足,工夫到,人能把坏地变好地、旱地变水田,更能把耕作粗放变为精耕细作。现在全国不是有很多偏僻的山区、沙荒地带、盐碱地已经创造了大面积高产的纪录吗?河南目前正在掀起一个千军万马横扫低产田、大战三类苗的群众运动,人们扎寨田头,在岗地上大打机井 要使那些长年枯旱的田地得到灌溉;土质瘠薄的地区正在大建肥料基地。消灭低产田、消灭三类苗,已经形成了一个改造自然、叫作物按照人的意志生长的伟大的动人的场面。河南人民的干劲是值得称赞的,有了这样的干劲,今年夏季作物全面大丰收就有了保证。
消灭低产田、三类苗,除了有冲天的干劲,还要有有效的措施。究竟采取什么措施?这需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每个公社、生产队都要摸摸底,查清楚低产的原因,找出作物生长不好的漏洞,对症下药地想办法,加措施。这样,低产田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
低产田赶上了高产田,高产田又必然走向更高产。你追我赶,相互促进,这就能使事物在发展中的不断前进,从而把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一浪又一浪地推向新的高峰。


第3版()
专栏:

战胜病虫害确保小麦丰收
农业、商业、交通部等单位联合发出指示
据新华社讯 为确保今年小麦大丰收,农业部、商业部、交通部、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和全国妇女联合会,12日向各地发出了做好护麦工作的联合指示。
指示说:目前小麦生长情况良好,各地正深入踏实地大抓麦田管理,饱施肥水,攻穗攻粒,夺取大丰收。但根据历年经验,在小麦拔节后,直到抽穗、灌浆结实阶段,往往病虫发生种类多,特别是小麦锈病、赤霉病和粘虫为害较重。因此,在今后两个月,能否战胜病虫为害,是争取今年小麦大丰收的重要关键之一。目前河南、山东、陕西、江苏等省小麦已有锈病发生,部分地区锈病已开始扩散蔓延。山东、江苏、安徽等省还发现粘虫开始孵化。因此,各地必须下最大决心,从坏处打算,向好处努力,抓紧扑灭已露头的病虫,打好前哨战;并充分做好一切准备,打好小麦整个抽穗结实时期的护麦战,坚决把病虫消灭在初发阶段,确保小麦大丰收。
指示要求各地:一、健全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指挥机构,加强护麦战役的领导。同时通过算账、对比、组织现场参观、评比检查等方式,充分发动群众,破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立战胜病虫害的雄心壮志,使护麦战役深入人心,形成广大的群众运动。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公社建立护麦队伍,进行现场练兵,学会防治技术。目前应即发动群众普查,边查边治,发现一点治一片,发现小片治大片。经常治、连续治,制止病虫害扩大蔓延。二、各地要突出地做好药械准备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突击制造土农药和土器械。三、各地专区、县预测预报站,要切实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四、各地农业、商业、交通运输部门,要通力合作配合灭病除虫行动,积极支援战斗。五、各地公社的青年、妇女,要积极参加战斗作骨干,带头学技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指示最后指出:各地在大力开展护麦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油菜等作物病虫的防治,以夺取夏季作物的全面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四月以来全国大部地区缺雨
各地抗旱抢种抗旱浇麦加紧进行
新华社14日讯 全国大部地区4月上旬低温少雨,最近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才下了雨或雪。各地抗旱抢种工作仍在加紧进行。
4月上旬,内蒙古、东北西部、河北省中部和北部全旬无雨,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雨量不及常年同期的一半,河北、山西、山东、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和河南省北部地区的旱象还在持续;云南、广西和南岭附近地区,4月上旬也没有下雨。
4月10日以来,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先后下了雨或雪,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和淮河流域等地下了雨。北方除甘肃东部、山西中部、山东西部、陕西北部、宁夏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在十毫米到二十毫米之间外,其它地区雨(雪)量较小。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较大。
今春黄河流域和广东、福建等地曾发生较重的春旱。自3月中下旬以来,各地陆续下雨(雪),大部地区旱象有所缓和。但是北方的河北、山东、山西、甘肃四省的大部地区和陕西、河南部分地区一直少雨。此外,内蒙古、贵州、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和东北西部地区也有旱象。现在,受旱的地区都在继续大力抗旱,抗旱播种,抗旱浇麦。山东、河北投入抗旱的劳力各在一千万人以上。这次雨后,各地都在突击抢种。


第3版()
专栏:

人人动手 见缝插针 大种南瓜
四川为即将下生的大批仔猪准备充足的饲料 江西六百多万人掀起种瓜热潮已种六亿多窝
本报讯 四川各地在“南瓜大跃进,才有猪的大跃进”的战斗口号下,抓紧当前关键季节,充分利用一切闲散土地,掀起人人动手,处处种瓜的全民大种南瓜的群众运动高潮。据绵阳等七个专区(市)的统计,已种南瓜十八亿多窝。
武胜县从2月份以来,全县经过连续开展六次抢种南瓜的突击运动,全县已种南瓜四千八百多万窝,平均每户达五百窝,早种的南瓜,已开始爬藤。岳池县已种的南瓜平均每头猪已有二百二十窝。部分地区早种的南瓜已经出土,瓜苗生长良好,茎壮叶肥,令人喜爱。
全民大种南瓜是四川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中解决猪饲料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各地经验证明,南瓜不仅可以人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猪饲料。第一,南瓜既是精饲料,南瓜藤叶又是很好的青饲料,而且是高产饲料。只要种得好、管得好,每窝南瓜就能产五、六十斤到一百斤,高的可达千斤以上。第二,南瓜多汁、味甜,猪爱吃,容易消化,生喂熟喂都可以;而且用南瓜喂猪,长肉快、长油多。第三,南瓜的适应性强,屋前屋后,田边、地角,到处都可种植,不占耕地,而且容易栽培,人人都会种。第四,南瓜含有猪只生长发育最需要的丰富的蛋白质和醣类等营养成分。第五,南瓜易于保管,可以贮存一、二年不坏。大种南瓜就成为猪只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年全省计划养猪头数要比去年增加50%,并力争翻一番。为了充分满足猪只高速度发展所需的饲料和解决猪饲料与粮食耕地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去冬以来,各地都狠抓了猪只配种工作,今年夏秋之间将有大量仔猪出生,目前种植南瓜,就正好赶上这批新生仔猪食用。因此,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委早在今年1月就联合发出通知,强调指出全民大种南瓜对发展养猪事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开展一个全民性的大种南瓜运动。各地、县委都先后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首先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说明要使猪只大跃进,南瓜必须大跃进;有了南瓜大跃进,就能促使猪只大跃进的深刻意义。各级领导层层作了规划,并将任务具体落实到人。
在全民大种南瓜运动中,各地加强了领导,并大力发动群众,认真解决了大种南瓜所需的土地、肥料、种子等具体问题。乐至县从县到社和管理区都确定一个党委副书记领导南瓜生产。全县各个公社都以生产队为单位成立了土地规划小组,逐山、逐坡、逐埂、逐弯进行规划。并采取南瓜上山、南瓜上房、南瓜上棚、南瓜上树等作法,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做到了“房上不见瓦,树上不见枝,河塘不见水,遍地满山青”。
为了促使南瓜多结瓜,结大瓜,达到高产多收的目的,在播种中各地都十分注意贯彻高产技术,严格讲求播种质量。一般都首先发动群众,经过讨论研究,因地制宜地制订了高标准的播种技术规格,并加强评比检查和验收,普遍做到窝大、土松,底肥足。
各地在播种以后,立即加强管理。许多地方都研究制订了适时追肥、灌水、治虫和压藤等管理制度,开展了评比竞赛。武胜县各人民公社普遍实行了专人管理和“三包”(包成活、包窝数、包产量),“一奖”(超额奖励)的办法,加强管理,保证苗全苗壮,株株成活。
本报讯 江西省各地有六百多万人掀起了大种南瓜运动。到现在为止,全省已种南瓜六亿多兜,平均每人有瓜三十四兜。
南瓜是一种高产作物,一般一兜能收五十斤到一百斤,一亩能收一万多斤。以一亩一万斤,每五斤南瓜折一斤稻谷计算,种一亩南瓜的收成就相当于二千斤稻谷。南瓜用途很广,除能代替粮食外,还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也是制糖、酿酒、榨油等轻工业的重要原料,特别是猪的好饲料。南瓜适应性很强,既耐旱,又耐涝,不择土壤,荒山、池旁、路边都可以栽种。
江西省全民大种南瓜运动开始于3月上旬。目前,这一运动已席卷全省。人民公社社员、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和街道居民,都在
“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见缝插针,见空就种,大种特种南瓜”的战斗口号下,一齐动员起来,在荒山野岭大种南瓜。在山区,人们在许多荒山、荒地、茶山上和树林里都种上了南瓜,形成了大片大片的南瓜山、南瓜岭、南瓜坡。在平原地区,人们利用田头地角、屋前屋后、池塘边、道路边大种特种南瓜。在城市里,人们也在零星土地上种了南瓜。
现在,全省人民在大种南瓜运动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抓住清明刚过的有利时机,一面突击抢种,一面加强管理工作。
各地在“兜兜有人管,兜兜管得好”的要求下,县、公社、大队、生产队都普遍成立了“南瓜管理委员会”,并指定了专人负责管理。(附图片)
瓜多猪多 瓜大猪肥  (原载四川日报)


第3版()
专栏:山东通讯

丰产方成了“五红基地”
山东历城东郊公社泉子洼,原来是一片古墓成群的老碱坡,现在建成了思想红、生产红、技术红、文化红、培养人材红的五红丰产方。人们在这里勤劳地生产,幸福地生活……。
本报记者 胡雷
出济南市,踏上通往历城的公路,引领北望,但见一方方大面积丰产麦田,被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和路旁的苹果行、葡萄行、青杨林交织起来,绘成一幅园田化的美丽图案。方田里葱绿茁壮的麦田,绿油油的复盖着大地,春风吹来,碧波荡漾,宛如一片绿海。这便是历城县有名的东郊人民公社泉子洼丰产方,面积约一千二百亩。
这里原是一片古墓成群的老碱坡,经过李桂兰“钢铁姑娘”队一年半的苦战,面貌已经焕然一新。现在,丰产方的中央新建的简易畜牧场,猪仔成群。场子北边,是田间临时居住点,有宿舍、食堂、办公室、学习室、俱乐部、储藏室、机电修理所、铁木瓦工修配厂等等。住在这里的英雄们,高高举起了思想红、生产红、技术红、文化红、培养人材红等五面红旗,把泉子洼老碱坡变成了“五红基地”。他们把丰产方所需要的一切配起套来,在农业耕作制度方面,来了个全面大革命。从耕地播种到中耕收获已经初步达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溉是自流化、电动化,八百亩小麦,把闸门一开,三天就透透地浇一遍;食堂里使用着鼓风机、电气炉;运输是汽车、马车、胶轮车;还有收音机、有线广播、电锯、电磨、电灯、电话。丰产方现在已经成了东郊公社培养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掌握先进技术文化知识的劳动者的教育中心了。
丰产方既是高产基地,又能锻炼和培养人材。赫赫闻名的钢铁姑娘队,便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当1958年秋天,泉子洼还是一片碱荒的时候,刚毅健壮的李桂兰,首先响应公社党委的号召,带领一支妇女翻地队,参加开荒改碱翻地种麦的战斗。队长李桂兰,还有戴付英、徐长英等三十名青年姑娘,在这里挖起地窑,搭起草棚,和大自然作战,不顾风霜冰雪,从前年冬天到现在,始终如一日。1959年,她们管理的二百一十亩小麦,平均亩产七百四十四斤,高额丰产田亩产一千三百斤,平均每人生产了八千斤粮食。
泉子洼随着丰产方运动的发展,已经有了五支专业生产队。钢铁姑娘队和青年队负责八百亩丰产麦、二百亩春地瓜和春玉米,老年队(最大是五十岁左右)负责二百亩蔬菜,还有一支畜牧生产队管理畜牧场,一支积肥运输队负责积肥运输和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加上食堂人员、机具修配人员共有一百六十人。青年队和老年队,早在去年3月间就搬来了。那时钢铁姑娘的名字,刚刚轰动历城东郊,周围村的小伙子就忍耐不住了。以青年队长刘得山为首,纷纷报名要到泉子洼和钢铁姑娘比高低。中年人和老头们听说泉子洼有一伙姑娘要闹高产,又惊又喜又不服气,也争着来这里显显本领。从此便开始了“三角竞赛”。青年队、老年队去年输给了钢铁姑娘队,今年老早就下定决心争一争。钢铁姑娘们当然不肯示弱,她们正在暗暗加劲。
丰产方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学校。他们建立了粮食、蔬菜、工具改革、植物保护等四个专业研究小组,还与省农业科学院挂上钩,办了一处技术夜校。历城县委书记的试验田也搬来了,领导干部、科学家、技术员、老农四结合,进行着一系列的试验。钢铁姑娘队长李桂兰和机电组长王玉文,已经成了“土专家”。
这里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文化学校。有党校、团校和技术、文化业余学校联结起来,叫做“四校合一”,每天晚上坚持学习。
生活在泉子洼丰产方的英雄们,干起活来是如狼似虎,休息时又像是一个田间演出队,尽情的歌唱。如果遇上假日或节日,泉子洼热闹欢腾。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生活园地,多么温暖的大家庭!


第3版()
专栏:

山东省莱阳县店埠人民公社店埠生产大队的社员,在用自制的双行条播玉米间种大豆播种机播种 柯良千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