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
专栏:

支援边疆就是支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
李明灏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并衷心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充分地显示了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心壮志;生动地反映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巨大生命力;闪耀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光辉。完全应当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传达与贯彻,我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定会更加鼓足冲天干劲,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把正在开展着的波澜壮阔的以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生产运动,推向更高的水平,为胜利地实现1960年的跃进计划,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继续跃进而奋勇前进。
有人说:“没到过祖国的大西北,就不知道祖国的伟大。”这话一点也不错。“百闻不如一见。”1959年10月至12月间,我随着湖北省慰问支援边疆社会主义建设青壮年代表团,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了约两个月的慰问活动。在慰问过程中,参观了当地人民公社和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国营农场。不仅看到了内地前往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开发和建设事业的优秀儿女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地建设,白手起家,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且还看到了全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十三个民族亲密无间的团结,携手并肩,同声跃进,在辽阔无边的荒野上,在矿藏丰富的群山中,建立起祖国富饶的粮棉基地,创办了大批的工矿企业。看到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这张更穷更白的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写下了最新最好的诗篇,使我对这块富饶的疆土,刻下了永不忘怀的深情。那些英雄事迹,鼓舞着我以万分激动的心情向这次大会提出大力支援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动议。
新疆确实是祖国的一片大好山河,物产丰富,地利人和。面积之大相当于两个东北,十六个江苏,比欧洲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还要大二倍多。新疆还可以增垦许多耕地。水源充沛,日照很长,开发建设起来,将是我国最好最大的棉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瓜果和畜牧业基地之一。那里的农作物是依靠河水、雪水灌溉,并不“靠天吃饭”,所以年年可以保证丰产。那里的大草原生长着驰名世界的肥羊草等数百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牧草,可以繁育无数的牛、马、羊群。尤其是我国南水北调的宏伟规划实现之后,把长江的水引进新疆,那时不但是可耕地,即使塔克拉玛干等大沙漠也都可以变成绿洲。这种过去只能被认为幻想的神话,将在这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新疆的矿藏更为丰富。克拉玛依的油田已全国闻名,煤的蕴藏量也极为惊人,还有铁矿和稀有金属等矿藏。新疆确实是个聚宝盆。若是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并全部转移到现代化大生产的轨道上去,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对繁荣祖国的边疆,都具有重大意义。
古语说“人杰地灵”,十年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特别是在党的总路线和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内地一样,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着解放前的荒凉景象。据了解,解放前全疆不生产一寸钢材,一斤生铁,只有十四个设备陈旧的小型工厂,现在已建成一千五百多个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出一些钢铁和各种机械。若加上县办和人民公社办的中小型工业,全区已达一万八千多个工矿企业单位。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前增加二点四倍,人民群众的平均收入已相当于解放前的三倍以上。全区各族人民正在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愉快地高歌猛进。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洋溢着响亮的赞歌:“祖国好,共产党好,毛主席好,社会主义好,人民公社好”!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疆的无数英雄奇迹当中,有一支值得大加赞扬的劳动大军,这就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这支部队曾经是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创立了无数战功的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它是在1952年,在王震将军的领导下,模范地执行了党中央开发和建设新新疆的指示,集体转业到农业战线上的。转业之后,为了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号,贯彻劳武结合,进行屯垦的方针,在生产建设战线上充分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化的光荣传统,迄今仍保留着部队的组织形式。在这次慰问活动中,我亲眼看到了兵团农一师为繁荣新疆而创建的丰功伟绩。他们在进疆之后,连续征战的汗渍未干,立即拿起了锄头,投入了生产建设。劈荆斩棘,开荒造田,从简单的“砍土曼”过渡到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大农业生产。为了解决兵团和当地兄弟民族的水利问题,修建的干、支渠道长达一千三百多公里。全师已有二十四个大型机械化农场和四个牧场,播种面积达九十七万亩。棉产达到一千七百万斤,粮食达到五千九百万斤。发展各种牲畜二十一万四千多头。大跃进以来,工、副业生产的发展更加振奋人心。从无到有地建立起钢铁厂、电力站、化肥厂、机械厂、拖拉机修配厂、水泥厂等。在总路线的鼓舞下,经过农一师第二总场和第三总场全体官兵的辛勤劳动,在塔里木的塔里木盆地内,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即建立了两个名副其实的“幸福城”,在历来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树立起向共产主义大进军的里程碑和灯塔。目前的塔里木,真是良田万顷,工厂林立,那里已建立了农业大学、农业技术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新华书店、剧院、工厂、商店等等。谁又能想到这里过去是一片原始森林,荒无人烟呢?在这里使我再次学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的马列主义的真理,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正确轨道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的胜利红旗。
十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的劳动中,模范地执行着党的民族政策,他们与当地人民真诚合作,互相学习,团结互助,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化耕作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的成就,在当地农牧民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玛纳斯垦区大面积棉花连年丰产,为各族农民改革植棉技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各农场除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农民前来参观,交流经验外,仅在1953—1957年中间,兵团就派出二千五百多名干部,分散去自治区二十五个县内帮助各族人民建立起五百四十九个农业社,发展了生产,并为各农业社培养了技术人员十万多名。每当农忙季节,各农场都派出大批的拖拉机、康拜因、人力和畜力,帮助农业社耕地、播种和收割庄稼。此外,还无偿地为群众开垦荒地六十余万亩,疏浚大小水渠九百五十多公里,建房一千三百多间,医疗疾病三十九万多人次,赠送各种农具四万二千多件,粮食二百九十余万斤。群众反映说:“生产兵团是毛主席教养出来的好部队,处处为我们着想,兵团是我们心上永远忘不了的亲人。”生产兵团同时也获得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群众都把兵团的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例如,农四师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劳力万分紧张,在温泉有四千多只羊赶不回来,当地的人民公社就自动派了三十多人,骑着马翻过崎岖的天山,往返三十多天,把羊群赶回来了。十团的庄稼在地里收不回来,公社也派出很多劳力帮助抢收,这些劳动都不要一点报酬。像这样的事迹可以说是罄竹难书的。这种亲密无间的团结,是兵团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成果。现在,新疆各族人民用鱼和水、血和肉的关系来形容同他们的深厚的友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年来所创建的光辉业绩,不只是当地各族人民有口皆碑,而且,凡是前去参观过的外地人都是赞叹不绝。我们知道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朝鲜人民军代表团都曾到过那里。朱德委员长也曾于1958年视察过,朱委员长赞扬兵团是“最大最好的人民公社。”这是党的评价,也是给予他们的最大荣誉。
在这个庄严的讲台上,我所以要向各位代表大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情况,一是为了抒发我参观后几个月来念念不忘的情感,二是要
借新疆生产兵团十年来的光辉事迹说明开发和建设边疆是大有可为的。新疆土地广阔,物产富饶,蕴藏着应有尽有的丰富资源,工业和农牧业都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是祖国一块宝地。解放十年来,虽然已开发了不少富源,但比之新疆尚待开发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说还只是一个开端。新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虽然已经较过去是有了特大的跃进,但是仍未彻底消除与内地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如果说,我们国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那么新疆可以说还是处在更穷更白的局面。新疆地区人口稀少,技术基础薄弱,交通不发展,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依靠本地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乘胜前进,另方面也迫切需要国家和内地各兄弟省区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继续给以大力的支援。
第一,劳力不足是当前开发和建设新疆地区最大的困难,非常需要内地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的劳力支援。过去十年来,特别是在大跃进的两年中,有些内地省份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支援边疆就是支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观点出发,高度地发扬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抽调了大批青壮年去开发和建设祖国的大西北和其他边疆地区,这个革命的举动,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国防建设上都具有深远意义。现在,所有到新疆去的青壮年,在当地党政领导和兄弟民族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下,根据当地生产的需要,积极地参加了边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他们经过劳动实践,很快地学会了生产技术,很多人成了拖拉机手和先进生产者,他们的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和兄弟民族的政治觉悟都有更大提高。支援新疆建设的青壮年纷纷反映“农场比家好,党比父母亲”,“北疆到处花果香,南疆富饶赛江南”,决心在那里长期安家立业,扎根开花结果。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央曾经指出,一方面要继续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方面要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我国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准备开垦四亿到五亿亩土地,这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而开垦大片荒地的主要阵地是在新疆、青海等边疆地区。因此,动员内地青壮年开发和建设边疆是一个长远大计,它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速度的快慢对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会有极大影响。同时,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就需要根据国民经济按比划发展的规律,来合理的配置生产力。而社会主义生产力配置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尽量使生产接近于原料产地,接近于燃料和动力资源以及产品消费地区和有计划的分配劳动力,由此可见,动员内地青壮年到新疆地区去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开发那里的丰富资源,是实现全面的配置生产力,高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部署。因此,我深深希望各内地省份都能及时抽调一批最好的劳力支援祖国边疆建设当成一项光荣任务。实行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力搞好协作,尽早尽快地调动大批青壮年参加新疆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事业,使新疆与内地齐头并进,把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成为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交通不便是开发和建设新疆地区的第二大困难,需要国家大力支援。大家同样知道,铁路、公路和航线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输血管。过去十年来,各边疆地区的交通事业有了
飞跃的发展。这次大会李富春副总理又提出了迅速发展铁路、公路和航运的宏伟计划。听说兰新铁路于今年第二季度即可通车到乌鲁木齐,从西宁通往柴达木等地的铁路也在积极修建,这是值得我们鼓掌欢呼的。但我希望铁道交通部门的领导和广大职工同志们,能更加一把劲,不但把这条中苏友谊之路及早修通,同时要很快的把由乌鲁木齐通到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再到和田、于田直通青海的铁路修通,并以铁路为干线,修建起蛛网式的公路和马车路。修通这些交通线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不说别的,塔里木内野麻遍地,代代自生自灭,厚达数尺,如能大量运出,即成织造高级衣料的最好原料,伊犁素称粮仓,每年出产的小麦、玉米等堆积如山,但目前运不出来,而新疆各地的矿藏更是应有尽有,急待大力开采外调。所以,提早修通铁路和广泛地建设公路是开发和建设新疆的当务之急。听说中央与自治区党委已经有了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计划。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起个“催生婆”的作用。铁路修通了,交通运输事业发达了,就会在人们的心理上缩短内地到边疆的距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亲密联系。到那时,我希望各位代表都能到大西北去,到新疆去进行参观访问,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那勤劳勇敢的各族兄弟,是怎样执行党的总路线,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
第三,技术基础薄弱,是边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第三个困难。上面已经谈过,解放前边疆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是极端落后的,如新疆在过去就没有自己生产的一寸钢材,一斤生铁,农业生产有的地区还处在跑马撒种的阶段,完全靠天吃饭,根本谈不上田间管理。解放十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技术也有了许多惊人的革新,但因为土地太多,人口太少,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仍然是赶不上形势的发展。今后应随着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生产高潮也在新疆地区进一步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这就需要国家和内地各兄弟省、区多多给予先进技术的援助。如近代化的采矿、炼钢、炼油设备,重型机床、拖拉机、康拜因和各种改良农具等。实际有效地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不断高涨,迅速地把新疆地区的丰富资源开发利用起来,又可以支援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之,大西北民族地区是祖国十分可爱的大好河山,幅员广大,蕴藏丰富,地利人和。迅速地开发和建设边疆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了是大有可为的。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鼓舞下,边疆兄弟民族的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同样出现了连续的跃进局面,高速度地改变着边疆地区的经济面貌。那种把新疆和
“不茅之地”联系起来看问题的人,事实雄辩地说明这是一种早已过了时的,完全不符合事实的片面观点。今后,还需要我们继续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本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从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上给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以更大的支援,为早日建设起繁荣富强的新新疆而共同奋斗。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第14版()
专栏:

“农业八字宪法”带来了水稻丰收
刘盛田代表谈营口水源人民公社的丰产经验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春富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并保证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我仅就我们营口县水源人民公社坚决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战胜水灾碱害,取得大面积的丰收的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我们公社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二户,都居住在辽河下游的左岸,土地大部分是盐碱洼地,在旧社会年年遭受洪水灾害,群众说是“九河下梢,十年九涝”。就是碰上好年头,穷人家种的盐碱地也没有好收成,再加上反动统治和地主的盘剥,真是天灾人祸,十家有九家年年挨饿。在过去流传着这样两段歌谣:
破草房露着天,破炕席露着砖,屋外刮风屋里寒,一件衣服三辈穿。有钱鬼,生的怪,年荒存粮他不卖,逼的穷人没法活,卖儿卖女上边外。
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把碱地变成良田,粮食越打越多,生活越过越好。特别是人民公社建立以后,这些变化更加突出了。1959年我社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还能取得水稻大面积丰产,平均亩产达到五百八十斤,比大跃进1958年还增长了57%,并在九万四千五百三十四亩中有一万多亩是亩产千斤,县委和公社党委的试验田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二千零一十七斤。水稻的大面积丰产是怎样取得的呢?最根本的是我们坚决地贯彻了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
1959年我们遇到了少有的大旱六十多天没有下雨,辽河水位急骤下降,抽水站抽不出水来,海潮咸水倒灌,严重的影响了水稻的生产,要是“靠天吃饭”,秋后就会颗粒不收。1942年海水倒灌十二天,一个屯子就饿死了六十多人,这次海水倒灌从3月末起一直到6月25日,将近三个来月扬水场停车一个月没抽水,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依靠了人民公社的优越制度,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提出男女老少齐出动“有一滴水保一棵苗”的口号,从全公社抽调三千人突击五昼夜,挖了四华里长的晴天河,旱象最严重时,又组织了一千四百人挖了一条四华里长的奇李河,解决了三万亩水田和六个生产队插秧时的用水。还清除六十八条渠道的淤泥,开挖各种水沟八十四条、泉坑八十二处,以后又与邻近公社共同兴修了引太子河水工程,共花费了七十二万个工日,加上前几年兴修的水利工程,终于使我们全公社实现了河网化。在抗旱斗争中县委和公社党委的负责同志和社员们一起,吃在地里、住在地里,参加战斗,指挥战斗。在抗旱斗争中,不仅有青年,也有妇女,日夜突击挖泉找水,抢救水稻,还有轰动全社的十八名六十岁以上的老英雄也同时参加战斗。群众的豪言壮语是:
千军万马齐出征,
抗旱英雄气死龙;
尽管到秋不下雨,
保证卫星上天空。
在施肥方面,我们那里过去是不习惯施底粪的,外地给我们送了一段顺口溜:“人无厕所猪无圈,牛马没棚满街串,地不上粪是老习惯”。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认识到增施底肥对改良土壤、对增加产量的重要性,但是要改变群众多年的习惯,并不是没有思想斗争的。少数人还说什么“大柳树不施肥,长的又高又大;驴尾巴长到粪门上也还是那么粗那么长”。经过党的不断教育和几年来的实践,才改变了过去不施底肥的老习惯,积肥越来越被重视。1959年国家统一平衡化肥,硫铵供应量比往年减少了一半,由过去每亩施硫铵七十斤,降到三十斤左右。有些人又产生了化肥减少产量不能提高的悲观情绪。党委及时发现并批判了这种思想倾向,开展了突击农家肥的群众运动,大搞高温积肥、稻草还田、烧田土、起大坑、扒炕、换锅台、扫烟筒、清猪圈、堆青肥、压绿肥等等,使水田每亩地施肥一万二千斤到一万四千斤。这样,化肥减少了不仅没有减少产量,还使水稻增强抗倒伏的能力,稻粒饱满。过去一麻袋稻子重一百三十斤,1959年超过了一百六十斤;每斤稻子由过去二万二千粒减少到二万粒左右。
由于施农家肥的好处多,群众的干劲越来越大了,有些老年人也起早贪黑的到处去拣粪。大力积肥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1958年全公社养猪三千七百头,1959年增加到九千多头,这也为今年更大的丰收积攒了大量的粪肥。
合理密植也是一年来两种思想斗争最尖锐的一个问题,从干部到群众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坚决推广1958年已经成功的适合当地情况的每亩四万垵的经验,另一种人主张不密植,要把每亩垵数降低到1957年以前每亩二万垵的水平,其理由是:化肥减少,人力不足,密了费工,插不完秧长不好苗。还有的说:“稀不扔、稀不扔,稀了秋后不能扔;密不了、密不了,密了秋后就抱瓢(讨饭)”。我们针对这两种不同认识开展了全公社范围内全党全民大辩论,用各生产队插秧四万垵,秋后丰产的事例和插两万垵产量不高的事实进行了对比,统一了认识。这样全公社1959年水稻每亩插七万垵以上的有一万亩,五至六万垵的有二万亩,三至四万垵的有六万亩,只有极少数是二万垵左右的,秋后实际明确凡是插二万垵的亩产都没超过四百斤,亩产千斤左右的,绝大部分是密植程度达到五万垵的,用事实给右倾保守思想或别有用心的人一个严厉的打击。
深翻地是改良盐碱地不可缺少的措施,不论是泡田洗碱或沟河渗碱都必须是深翻的土地。我们公社1958年深翻土地六万余亩,群众总结深翻土地好处是:“深翻好、深翻好,深翻地里无杂草,盐碱危害大减少,害虫病菌冻死了,庄稼生长旺,秋后产量高,今年真得利,明年定大搞”。
大力推广良种,对1959年增产也起了很大作用。1959年全公社水田95%以上种植“卫国”品种。这个品种是1952年从熊岳城引进二斤种子,在我们地区逐渐普及的。现在这种优良品种每年都大量供应外地,我们现在还在试验几种早熟的品种,在选种方面,我们采用群众选、单穗传,专业人员和广大社员相结合的办法,以培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供应各方面的需要。
在田间管理上根据几年丰产的经验,我们总结了四句话:“步步抢先,一早百早,不插七月秧,不拔八月草”。1959年插秧比往年提早二十五天,插秧后期又开展一次怎样管好苗的大辩论,群众说,“七月不拔草,水稻长不好,产量不能高,质量不能好”。根据群众的呼声和当时活忙、活多的特点,我们组织了突击锄草,并及时进行了大评比、大检查,这时恰好传达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对于反右倾、鼓干劲进一步掀起新的生产高潮,起了巨大的作用。
秋季又认真贯彻了省、市、县委提出的“九成割,十成收,保证颗粒还家中”的指示。我们对三类不同的稻苗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响亮的提出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对三类苗采取“四优先”的办法,即锄草优先、追肥优先、灌水优先、防治病虫害优先,消灭了三类苗、三类地。对发生的稻瘟病和卷叶虫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消灭,保证了稻苗正常生长。
正是由于我们认真的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依靠了人民公社的优越制度,我们才有可能战胜了严重的旱灾,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比1958年更大的跃进,提前实现了水网化。1959年的跃进也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凡是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按照毛主席所指引的方向前进,依靠广大群众,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今后,我们决心更加深入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以保证今后取得越来越大的胜利。


第14版()
专栏:

视察青岛的见闻
王洵才、刘同诰、张公制、张玺代表朱树屏委员的联合发言
我们热情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向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这两个报告正确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和全面持续跃进的英雄姿态,正确地指出了本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针,大大地鼓舞了我们争取1960年更大跃进和更大胜利的信心和干劲。
在这次大会以前,我们在山东省青岛市视察,青岛第三钢铁厂、纺织机械厂、青岛自行车厂、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青岛印染厂、惜福镇人民公社的付家埠生产大队、夏庄人民公社的沙沟大队、仙家寨人民公社的赵村生产队、中朝人民公社的石老人生产队、山东海洋学院、青岛二中、江苏路小学和汉口路街道办事处。在视察中我们到处看到各项事业高速度发展中的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例和跃进更跃进的壮丽景象,处处表现出青岛市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1959年又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好的继续大跃进,在今年的开门红的各个战线上也同样表现出了一个大跃进。这次视察工作对我们说来是上了一堂实际的社会主义教育课,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总路线和大跃进深入人心,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三大法宝为人民群众掌握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伟大的物质力量。
一、在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发展钢铁工业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群众性炼钢运动已遍地开花结果。1958年秋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和全党全民大办钢铁的伟大号召,青岛市全体市民立即投入轰轰烈烈的炼钢运动。我们视察过的青岛第三钢铁厂就是这次大炼钢铁运动的产物。它和青岛市其它钢铁厂一样是从无到有,在一片荒地上平地建炉、白手起家,穷干苦干加巧干,从小到大,从土到洋,边生产边建设地发展起来的,工人都是1958年从农村来的,从不知怎样炼钢铁,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已经变为炼钢的能手,实现了“炼钢也炼了人”的口号。目前全厂职工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决心超额完成1960年的任务。青岛自行车厂从1958年土法炼钢开始,现在已有了设备齐全的炼钢车间,每月生产好钢二千多吨,全国知名的零点五小转炉能炼出一级钢保持在95%以上,这个厂生产自行车所需的钢材除了能自给外,还支援辽宁、青海、甘肃、贵州等十个省份的四十七个单位。同时,青岛也和全国其它各地一样,在工业建设中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工业的大发展。青岛的情况和小组座谈中各位代表和委员所反映的许多事例也都雄辩地说明了1958年全民炼钢的种子已在全国各地发芽生枝,鲜花怒放,硕果累累。正如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有了钢铁企业,在1958年开始建设起来的小土群,特别是炼铁、炼钢和采煤的企业,经过整顿、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了,技术水平提高了,发展成为洋法生产或者洋土结合的企业,在生产建设事业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我们视察的青岛三钢和青岛自行车厂就是这方面极现实的例子。我们深信,1958年由“小土群”开始的这些钢铁企业在完成今年的和以后的钢铁生产任务中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也深信1960年生产一千八百四十万吨好钢的计划指标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由此可见,党中央提出的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以及两年来行之有效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等一整套“同时并举”的方针是英明的、正确的,它能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地、按比例地向前发展。
二、人民公社的确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在我们视察四个人民公社的过程中,到处使我们感觉到农村和田野的面貌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组成惜福镇人民公社付家埠生产大队的两个村庄,和夏庄人民公社的沙沟村,从前是穷山和沟壑,洪水常发,耕田瘠薄,村中居民生活极为艰苦,劳动人民终年得不到一饱,常外出逃荒要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逐步改变了山区的贫困面貌,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社员干劲冲天,掀起了一个治山治水的高潮,到去年春天已基本上达到了较高标准的水土保持的要求,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发展。付家埠生产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十化,即:一、山区园林化,二、坡地梯田水平化,三、农田水利化,四、灌溉自流化,五、耕地园田化,六、四旁绿化,七、沟壑谷坊水库化,八、水产多样化,九、山路交通化,十、工程系统化。大大地改变了山区的面貌。社员们赞美说“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山上山下果树连成片,桃红柳绿,百花争艳;昔日穷山恶水的付家埠,现在是富饶美丽的大花园”。1959年每人平均收入为八十五元。居民百分之百的在公共食堂吃饭。有托儿所、幼儿园、产妇院、敬老院的人民生活已有了显著的提高。沙沟生产队的福利事业和用回龙火坑使地瓜多生芽方法更为出色。
同样赵村生产队,1958年公社成立后,也是跃进再跃进,在另一种环境条件下大干一年已改变了自然的面貌,基本上实现了这个河口平原地区另一个类型的十化:一、水利机井化,二、灌溉机械化、电气化,三、排灌机械管理专业化,四、土地深翻整平化,五、耕作园田化,六、土地划片成方化,七、灌溉渠道系统化,八、道路规格整齐化,九、四旁绿化、美化、香化,十、水产多样化。粮食蔬菜双丰收,社员生活大改善。
中朝人民公社的石老人生产队,又是另一个类型:以渔为主农为副,公社成立后大增船网工具,今年5月就可争取起网滑车化、后方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他们并且创造出一套不增船只不增人力使生产力增加一倍的作业方法。
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正确地再次指出人民公社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1959年在全国播种面积30%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生产继续得到大跃进的发展,证明了人民公社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诚然像我们所视察的山区的,平地的和以海上捕捞为主的几个公社生产队,都是在贫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去年陆上海上都有严重的灾害,但两年来大自然的面貌改变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仍是这样大这样快!若非既大且公能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的人民公社,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现在,正和李副总理在报告中说的那样,全国城市人民正在热情积极地大办人民公社,大办街道工业、郊区农业、公共食堂及各项福利服务事业,进一步组织居民的经济及文化生活和改造城市的社会面貌,这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大事、好事!毫无疑问,城市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新的巨大发展,将对实现两位副总理的报告中所提的1960年的继续跃进的宏伟计划和以后的持续跃进起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除了自己及家属热情积极地参加城市人民公社外,还要动员我们所联系的人士踊跃参加。把城市的经济和它的居民生活依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组织起来,进一步集体化,就可彻底改变旧城市的组织面貌,就可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业、运输、商业、金融、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更能有效地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同时这对加速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对根本改变城市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必有积极的意义和极为有利的重要的影响。
三、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及思想水平。
青岛各高等院校、中校及小学为了保证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除依青岛市工作需要由市统一分配到工农业方面进行生产劳动外,都大办工厂作为师生的生产劳动基地,以青岛二中为例,在我们视察时已有十个工厂十六个车间实际进行生产,产品二十多种质量都相当高,新建的有木粉胶化板、人造大理石、电镀等六个车间,已基本达到劳动基地化,并逐步使生产正常化、管理制度化、操作机械化。目前正以机械厂为纲,以海带场、坩埚厂、电镀厂为重点带动其他各厂的发展和提高。并在“七一”以前要逐步作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和生产劳动有关的一些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习成绩都大为提高和巩固,教师因为对在生产劳动中不断发生的问题必须与学生一起钻研解决,钻研能力及业务水平都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提高,同时许多具体事例证明生产劳动的实践确实使教师和学生都加速地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系学生全级全班参加了一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他们一方面协助了国家海洋综合调查任务的完成,一方面也在工作中真正学会了并熟练地掌握了海洋调查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因克服了怕海浪和晕船的困难而热爱海洋,加强了征服利用海洋和献身于祖国伟大的海洋事业的决心。参加调查时期的集体的组织纪律生活,对他们也确实是一课共产主义教育。回校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作风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此次大学、中学和小学教育的视察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在课业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劳动中锻炼了体格;在集体生活方面,在发挥创造性、革命性以及其他许多共产主义品质的培养方面都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正确地指出“在发展教育事业中,必须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我们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
四、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必须全国全民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青岛市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广大职工群众已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全民运动中。我们所视察的重工业、轻工业企业是这样,人民公社大中小学教育单位、街道工作也是这样,到处都是这样。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技术革命运动的结果,从基本上是一锛、一斧、一锉、一刨的手工操作改变为全部生产过程的85%以上达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并逐步向成龙、成套发展,产品质量及品种日益增加,因而使1958及1959年的总产值各比前一年增加二点六八倍及三点一倍。近来“徐呈龙突击队”已经超过了本厂的范围,青岛市各行各业哪里技术革新遇到了困难,这个突击队就奔向哪里。这种共产主义的风格是多么豪壮!青岛自行车厂1960年开门红即响应市委的号召把技术革新矛头指向机械化和半机械化。1、2月份职工的革新建设即达二千三百一十二件,并已实现了一千一百二十四件。2月份第一个战役即实现了一件自动流水作业线;七件流水作业线,四条单机自动化机床,三十五项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半机械化。其中电镀流水作业线,用两三人即可代替原六十八人的操作。年内要基本消灭全厂的手工操作。青岛纺织机械厂过去是一个修配厂、现在大量生产高级马达和梳棉机,铸造车间的一个工段已经机械化,全厂正向十化进军。青岛印染厂实行了生产、学习、科学研究的一主二副三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技术革新。1959年职工提出革新项目二千四百五十件,实现了四百三十一件,其中有重大革新项目三十三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学习及研究工作中写出论文三十八篇,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水平。因此1959年提前五十七天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今年1至3月内又实现了革新项目一百七十五件,其中有的革新项目可使十一道工序达到机械化、连续化;缩短工时37.9%,减少人员37.5%,并为实现产品高级化、多样化,工艺机械化和自动化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全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青岛市各个企业里、人民公社里、大中学校里、研究机构里、街道里,无不天天搞技术革新,处处搞技术革命!在小组讨论中反映的无穷事例,充分表明全国各地也是如此,我们觉得这就是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说的“我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正在以破竹之势,开展着波澜壮阔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在运动中,新人新事层出不穷,革新创举到处开花,共产主义风格更加发扬”!这个波澜壮阔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将保证我国1960年跃进计划的实现,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的持续加速,也保证能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次大会和两位副总理的报告进一步鼓舞了我们的干劲,激发了我们对党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我们坚决的听党的话,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各个方面致力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坚决响应党的一切号召,同时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服务加强改造!一息犹存,必为党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懈!
祝大会成功,各位身体健康!(附图片)
华侨代表尤扬祖(右一)在小组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