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为加速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
李范五、任仲夷、李延禄、梁军代表就黑龙江情况谈农业机械化问题各位代表:
我们完全同意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三位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并要在今后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现仅就黑龙江省的情况,对加速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说:“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的重要内容之一。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证明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和党所规定的工农并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黑龙江省是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又是国家的重要农业地区之一。几年来,我们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在加强对工业建设领导的同时,也毫不放松地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在迅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农业。到1959年,全省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八千五百多万亩,扩大到一亿一千多万亩,增加了30%;粮食和大豆的总产量由1949年的一百一十五亿四千万斤(其中大豆为二十一亿六千万斤),增加到二百二十五亿斤(其中大豆为四十亿斤),增长将近一倍;大牲畜由1949年的一百六十七万五千头,增加到二百万头,增长20%。其他畜产品和经济作物等,也都有巨大的增长。由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量也有了迅速提高。每年的商品率已达40%到50%。十年来我省农村共提供商品粮七百四十多亿斤(其中大豆为三百四十多亿斤)、肉蛋蔬菜等副食品八十多亿斤。并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支援了工业建设。1949年平均三个农村人口供应一个城市人口,而1959年则平均为一个半人口供应一个城市人口。完全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大力支援,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几年来,虽然我省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保证了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完成了农产品的外调任务。但由于我省工业的发展特别迅速,十年增长了十二倍,同时作为一个土地辽阔的重要农业地区,需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农产品,所以我们还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中央所指示的以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的方针,更加迅速地发展我省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目前还较薄弱的多种经营,以充分满足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支援国家建设的需要。而为此就必须以机械化为中心,加速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以解决在我省特别突出的地多人少、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黑龙江省推行农业机械化,从试点时期算起,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现在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全省共有拖拉机一万二千多标准台,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20%以上。还有新式畜力农具二十四万台,耕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两者合计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在非田间作业方面,如粮米加工、饲料粉碎、脱谷、铡草等项作业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也已达50%以上。十多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还是小规模的在部分地区推行的,但它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第一,它有力地促进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和人民公社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的强大威力,深刻地教育了农民,他们说:“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有了机械化土地才能翻身,但不组织起来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成为吸引农民走合作化和公社化道路的一个巨大力量。同时有了农业机械化以后,合作社和公社也就更容易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化后,机械化更有力地促进了公社一级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全民所有制因素的不断扩大。以拜泉县兴农人民公社为例,这个社1957年公共积累占纯收入的7.2%,1958年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6%,公共积累上升到占纯收入的14.9%,到1959年机耕面积达到50%,公共积累占纯收入的比重已增长到22.2%。目前该社生产资料总值为三百一十二万元,其中属于公社一级所有部分已达二百五十七万元,占82.5%。第二,扩大了耕地面积。十年来全省共开荒二千五百多万亩,其中用拖拉机开垦的即占80%。第三,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如1959年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的国营赵光农场,平均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四万多斤,商品率达74%;萝北农场九分场平均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已达十万零七百斤;部分使用机器生产的拜泉县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一万八千八百斤,商品率占50%以上;而使用旧式农具的地方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则仅为九千斤,商品率只占40%左右。第四,有力地促进了农、工、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如上述拜泉兴农公社1959年由于机耕面积已占50%,因而腾出了一千多名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5%)、四十七台马车、三百一十二匹役马,从事基本建设、发展社办工业和多种经营,共建立起修配厂、铁木厂、发电厂、制米厂、编织厂等一百三十多处,还办起许多规模较大的畜牧场等,有力地促进了公社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五,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现在全省农村已建立起社办技术夜校一千余处,大部分青壮年都参加了学习;社办和县办技术训练班三百七十多处,学员达一万二千余人。经过学习和实际锻炼,过去的许多“老板子”、“小猪官”、家庭妇女,现在已经成为拖拉机驾驶员、康拜因手和机器修理工。许多被人称为“白帽子”的基层干部,也已成为精通业务的内行了。随着农业机械化运动的发展,农村的技术力量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面貌正在迅速改观。第六,把农民和近代化大机器联系起来,也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广大农民中的工人阶级意识正在不断的增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更加提高,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总之,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也就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并且正在逐步缩小着工农、城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距离,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
经过十多年来的摸索,我们在推行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是:第一,必须坚持反对资本主义思想和右倾保守思想。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村中的一个伟大的革命。经验证明,在这个技术革命运动中,也和其他革命运动一样,存在着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只有首先扫除各种思想阻力,才能使农业机械化得以顺利地进行。黑龙江省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初期,曾有人说:“农业机械化破坏了农业传统的耕作制度”,“摧毁了农民的固有经验”,“几千年来没有机械化也一样增产”。我们对于这些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批判,从而不断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坚定了走机械化道路的信心,为顺利推行机械化奠定了可靠的思想基础。第二,必须大搞群众运动。我省在推行机械化过程中,曾有一部分干部存在着一种单纯依靠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农民“一穷二白”,对机械化事业插不上手,有拖拉机也“买不起,使不了,管不好”。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事实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他们为了脱摆笨重的体力劳动,高速度发展生产,在筹集资金、学习技术等方面的积极性是极高的。如拜泉县到1959年底,机械化投资共四百五十万元,其中就有三百二十万元即占70%是由群众自己筹集的(包括公社的公共积累),他们的八百多名正式驾驶员,也基本上是本地培养的。事实证明,对农业机械,群众不仅买得起,而且完全能够使得了,管得好。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事业中,如果我们不充分地发动和依靠群众的伟大力量,那就绝不可能做到多快好省。当然,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援是不行的。事实上国家已经给了很大的帮助,今后还将给予更多的帮助。但是国家的帮助必须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必须全面规划,组织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一齐动手。推行农业机械化,是在经济上、技术上、思想上和文化上对农村进行全面改造的伟大的革命,因此,绝不能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把它仅仅看作是农业部门的事情,并且也绝非任何一个部门所能独力完成,而必须全党全民共同努力。几年来,我们按照毛泽东同志“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指示,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工业、农业、交通、财贸、科学文教等一切部门分工合作,一齐动手,采取了工农协作、工商协作、厂社挂钩、分片包干等办法,广泛开展了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运动,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如依安县采取了这些办法,仅一年多的时间,全县十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就已经建立起农具机械修造厂十一处,小型发电厂十九处,装备了各种机床六十七台(每社平均六台),发电机二十三台,柴油机、锅驼机、汽油机、电动机等一百一十三台(平均每社十点二台),还有翻砂炉、轮子锯、鼓风机以及木工机械化等成套设备。现在各公社都可以做到大型农具自修,小型农具自造,并能够进行拖拉机和动力机械的中修和小修。过去农民说:“拖拉机好是好,就是爬窝治不了,缺个螺丝钉也得往县跑”。现在农民说:“开工厂,办工业,拖拉机坏了不受憋”。这正是各方面大协作的结果。第四,田间作业机械化与非田间作业机械化同时并举。农业的特点是以种植为主体,因此,农业技术改造当然必须以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为主。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忽视了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非田间作业所需要的劳动量很大,从我省情况看来,一般约占农村总劳动量的40%左右。如果这一部分笨重的体力劳动不得到解放,不仅不能用更多的劳动力增加田间作业用工量,而且必然影响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另外,非田间作业需要的机器一般比较简单,县、社工业即可以制造,因此完全可以更快地实现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方面,那就势必要延缓整个机械化的进程。黑龙江省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某些国营农场曾孤立地进行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其他作业仍然用手工操作,因而使各项生产不能密切衔接,机器效率也得不到充分发挥。1959年,我们强调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积极推行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同时,大力发动群众推行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收到很大的效果。目前全省粮米加工、饲料粉碎、铡草等项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已达50%以上,有五分之二的县已基本上实现了这些作业项目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全年共节省二十二万个劳动力投到其他生产中去。事实说明,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第五,推行农业机械化必须同原有的优良耕作经验相结合,以提高贯彻“八字宪法”的水平,确保农业的增产。农业机械化的推行,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对于农民在几千年来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必须加以运用和发扬,绝不可一概否定。黑龙江省在推行机械化的过程中,曾有的人不顾当地的经验、技术和自然条件,机械搬用外地经验,结果影响了生产。事实证明,只有使现代化技术与农民固有的优良生产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器的效率,使“八字宪法”得到更好的贯彻,收到迅速增产的效果;而为此就必须适应不同的条件来改革和创制农业机具。经过几年来的摸索,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绩,如制成了适合我省条件的随播随起垅的播种机、垅作中耕机、高秆作物收割机等。但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第六,“机马牛”相结合、机械化与改良农具相结合、大中小机器相结。机械化和一切事物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推行机械化的时候,绝不可以忽视耕畜和改良农具的作用。如果这样,那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我省的经验证明:凡是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的地方都使生产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另外,由于农业的各种生产包含着多种复杂的作业,所以光注意大机器也是不行的,必须把大中小机器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实现机械化,真正达到提高劳动效率,迅速增产的目的。第七,关于农业机械的经营形式问题。黑龙江省在初级社时期,普遍采用了国家办拖拉机站为农民代耕,即国有国营的形式。这在当时合作社经济力量较弱、经验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适当的。但是因为农民没有直接参加对机器的管理,影响了机器效率的发挥、耕作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其后,随着高级合作化的发展,我们采取了由高级社自购自用,即社有社营的形式,使机器的管理使用和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这种形式基本上解决了上述矛盾,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因而很快就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人民公社化后,曾出现过社有社营和区(原高级社)有区营两种形式,后来普遍实行了社有区营。我们的经验说明,实行社有社营,为基层单位代耕,可以加强公社所有制,但责任制不明确。实行区有区营的方式,不利于公社所有制的扩大和全民所有制因素的增长,同时也不便于公社的统一领导和机械化的迅速发展。而实行社有区营的方式,公社为机器的所有者,管理区是机器的包用包修包成本的单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前述两种方式的缺陷,基本上做到了加速壮大公社经济,责任明确,发挥群众办机械化的积极性和有利于生产。因此看来,在目前条件下,这一种经营方式是比较适当的。
为了高速度发展我省农业,以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加速推行农业技术改造的指示,已制定了在今后五年内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并已于去冬开始,在全省掀起了一个以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全民运动。现在,这个运动已经由生产部门扩展到食堂、洗衣等生活服务部门;由单项的、零星的改革发展到全面的、系统的、成套的改革;由一般手工工具的改革发展到新式机器的发明创造;由作业工具的改革发展到动力机械的创制。在养猪、养鸡、脱谷、食堂等项作业中,还出现了五十余条自动线与联动线,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绥棱县阁山水库工地还创造了一炮炸成一条长四百六十米、宽四十米、深十一米大渠的纪录,等于三十六万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这个广大群众性的群众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发展的声势和效果,进一步证明了,大搞群众运动是加快实现技术改造的最正确、最有效的途径。依靠这个群众运动的伟大力量,我们计划今年除了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脱谷、粮米加工、饲料粉碎、水利排灌等工作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以外,在畜牧业、水利施工、田间运输以及食堂等方面,也要力争作出“配套成线”的典型来,为加速全面实现机械化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我们正抓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全面规划,层层落实规划。通过规划把工业和农业以及各方面的力量统一组织起来,统一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目标分期分批实现。第二,建立农机具的制造和修配体系。除省和专区新建和扩建一批骨干工厂,负责大型机器的制造以外,县和公社今年要各建一处制造、修配厂,管理区建一处修配所,争取作到小修在区,大修在社,精密部件的修理不出县。第三,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本着“一主二从三结合”的方针,实行专业院校与附属学校同时并举,正规学校与业余学校并举,省、专、市、县、社(场)五级动手,教育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三路进军的办法,大量培养技术人材。同时,建立与健全科学研究机构,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第四,广泛开辟农业机具制造的原材料来源。除国家调拨的部分以外,发动县、社大办原材料工业,并推行旧件翻新,一物多用等办法充分利用代用品和边废材料。第五,增加动力。本着由低级到高级、土洋结合的原则,把能够利用的水、火、风、气、电等各种能源全部利用起来。第六,加强经营管理。健全已有的管理机构,力争在今年内做到机械作业正常化,创造出经营管理合理化的经验。第七,总结经验。今年拟着重总结解决动力问题、田间机械耕作系列化、非田间作业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等经验,并加以推广。第八,大搞协作。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组织工业、农业、交通、财贸、科学文教等一切部门分工合作,为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发挥更大的力量。
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虽然已经有了初步基础,但距离全面实现机械化的目标还远。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但是,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公社健全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任务是一定能够加速实现的。让我们和全国各地一道,为加速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


第9版()
专栏:

工业农业相互支援城市农村共同跃进
郑依牳代表谈福州古山公社实现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情形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向大会作的报告。这两个报告把我们农民心里要讲的话都讲出来了;特别是听到李富春副总理讲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互相支援、共同跃进的问题,我心里特别高兴。我们福州古山人民公社就是因为得到工业和城市的大力支援,迅速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
我们公社是紧靠省会福州市的一个公社,也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公社之一。全社有六千九百多户、二万六千多人。公社化以前,用机械搞生产还有很多限制,公社化以后,可以统一计划,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可以更合理地使用土地,所以给实现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加上工人老大哥各方面的支援,使我们很快就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现在我们公社有了汽车、拖拉机、抽水机、水轮机、电力水泵、喷雾器、人工降雨器等等,其中除了汽车和拖拉机是国家供应的,四百多部板车和木质插秧机、打谷机等半机械化机具是公社农械厂自己制造的以外,水轮机、电力水泵等机械都是工人老大哥支援的。现在耕种有拖拉机,灌溉有水轮机、抽水机和人工降雨器,运输有车子,消灭了车水、肩挑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使社员们跟水车、扁担“离婚”了,耕牛也改行去搞运输了。就连养猪也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用机器切好的饲料自动倒进大锅炉,用蒸气煮好以后,可以自动装上车,顺着小轨道运进猪栏给猪吃。养猪场的饲料粉碎机、大锅炉、小钢轨都是福州市的工厂给我们制造的。
讲起工人老大哥支援我们的好处,真是讲也讲不完。比方说在公社化以前,我们最怕碰到干旱,要日日夜夜踏水车抗旱,受苦受累且不说,收成还没有保证。就是在高级社的时候,也因为小乡小社,力量有限,无法彻底消灭旱灾。公社一成立,我们就把二十三个生产队的劳力统一进行安排,组织了一万人的治水大军,兴建一个大型的水轮泵工程,引闽江的水来灌溉;资金不够,就由公社抽出一部分公共积累和发动社员投资,筹集了十五万元。我们修建土石方工程的时候,福建省农具试验场和福州机床厂的工人同志替我们赶制了六台水轮机。现在它们每一秒钟可以抽上三立方米闽江江水,总共可灌溉八千亩田园;再加上福州电机厂供给的电力水泵装上人工降雨器和二十三部抽水机,全社再也听不到咿咿呀呀的水车声了。去冬今春,我们碰到一百多天的大旱,但是水轮机、抽水机发挥了威力,战胜了干旱。社员们说:“要不是工人老大哥的支援,今年挑水浇菜要累得半死”,“过去挑一担水浇不了几棵菜,现在机器抽水浇菜真爽快!”在开荒、修水利、积肥、修路等方面,解放军和机关干部、学生、居民等城市人民,也经常给我们支援。今年春天开发“万宝山”的时候,他们就来了一万人跟社员一起突击十天,开荒一万五千多亩,种上了花生、蓖麻、大豆、果树等经济作物,还建立了畜牧场(养乳牛等家畜)。福州市的工厂还支援我们迅速发展社办工业,除了抽调十六名技术工人来我们公社农械厂以外,还帮我们成批地培养训练技术力量。现在全社有农械、造船、砖瓦、线面等十七个工厂,工人一千一百人;其中农械厂还建立了机械、翻砂、金工等五个车间,有工人一百四十多人,大小机器五十五台,能生产五马力的柴油机和其他半机械化农具。今年全社工业总产值将达到四千万元。
公社化以后,因为使用机械、半机械越来越多,劳动生产率也越来越高。去年还是一人种一亩菜,今年提高到一人种五亩菜。运输方面节省的劳力就更多了,比方现在每天平均要挑送一千四百担蔬菜进城,要是过去每人挑一担就要一千四百人。我们有了汽车运输以后,每天只要二十多人送菜就够了。还有就是进城运粪便,过去每天需要近两千人,现在用拖拉机拖运,只要八个人。这样不但使我们的农业生产搞得更多更好,还可以挑选出大批劳力去支援工业生产大跃进。这一年多来,我们公社送了两千个以上的男女青年去工厂当工人,福州市比较大的八一钢厂、福建机器厂、福州第二化工厂等工厂都有我们公社的社员。
我们公社全体社员都非常感谢工人老大哥和城市人民对我们的支援,都说要多种菜、多养猪、多种经济作物来支援他们,并且要种好养好,让他们吃得又饱又好,鼓足干劲继续不断地大跃进。现在全社种的蔬菜已经从六百多亩扩大到九千多亩(计划今年种一万四千亩),品种有三十多种,养生猪一万九千多头(集体饲养的占80%以上,每户平均二点七头)计划今年养到十万头。乳牛一千零四十五头,淡水鱼八十多万尾,鸡鸭鹅兔等小家禽、家畜三万九千多头,现在每天供应城市的蔬菜平均有一千四百多担,还有一千多斤牛奶和大量的蛋和鸡鸭兔等;同时我们还保证今年供应生猪两万头以上,比去年增加十倍;甘蔗、花生、蓖麻等经济作物的供应,比去年也将有大量的增加。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们把十多万亩的整个古山都开发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比现在多得多的蔬菜、水果、生猪、鸡鸭、牛奶和各种经济作物来支援轻工业更大规模的发展,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的需要。


第9版()
专栏:

大力支援农业技术改造
焦国鼐代表谈山西工业支援农业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为了加速农业技术改造,我们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在工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科学、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上,正在开展着一个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在中共山西省委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之下,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制订出长期的或短期的支援农业的计划,尽最大的力量,从多方面进行支援,以加快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提前实现。这种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支援和广大群众高度的自觉性相结合,就使支援农业形成一个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以下我主要谈一谈我省工业支援农业的情况。厂县挂钩,厂社挂钩,技术下乡山西省工业战线有计划、大规模地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主要特点之一,是采取厂县挂钩厂社挂钩的形式,大型的工厂一厂对两个县,中型的工厂一厂对一个县,小型的厂矿两个或三个对一个县,使每个县都有一个中型机械厂或机械修理力量较大的工厂进行支援。大、中型工厂和县对口之后,它们又通过县和两个或者三个人民公社直接联系,进行重点支援,协助公社发展工业、发展多种经济等;另一方面,又通过武装县营工业,支援整个农业技术改造。这样,全省一千七百多个县营以上厂矿,和六十六个县、九百多个人民公社挂了钩,平均每个公社都有两个工厂进行支援。这是推进农业技术改造的一支极为巨大的力量。采取全面安排厂县挂钩、厂社挂钩的方法,大规模地支援农业技术改造,是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工业支援农业的一个新特点。在过去,我省一向重视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供应的农业生产资料逐年都在增长,1958年,全省以六个城市为中心,分片包干,由一部分大、中型工厂帮助各县发展工业,大大促进了县营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和人民公社也建立了协作关系,支援了农业生产和社办工业。事实证明,建立厂县、厂社的协作关系,是挖掘大工厂潜力,推进县、社工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在过去我们还没有做到使所有的大、中型工厂都和县建立联系,就是和县、公社建立了协作关系的工厂,由于缺乏长期支援县、社的规划,对县、社工业和农业的支援,也不够经常、系统和全面。适应农业技术改造的要求,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有计划地全面组织厂县挂钩、厂社挂钩,促进所有工厂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坚定了长期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各厂矿都制订出支援农业和县、社工业的规划。因而在支援农业的规模上,由过去一部分厂矿,发展到所有的厂矿。在支援的内容上,是既支援当前农业生产,又积极武装县、社工业;既从物质方面支援,又为县、社工业和农业培养技术力量,这就由过去的零星突击的支援,发展到有计划、有目的、既全面又系统的支援。例如,榆次市经纬纺织机械厂和榆次市曙光人民公社两个单位,以党委书记为首,共同组织了一个“厂社农业技术改造协作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的领导下,公社成立了农业技术改造领导组,制订出农业技术改造三年规划和1960年计划。经纬纺织机械厂也相应地成立了支援农业技术改造领导组,制订出支援这个公社进行农业技术改造三年规划和1960年计划。这就把公社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规划,变成工厂职工和公社社员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曙光人民公社今年要建立一座农业机械制造修配厂,来担负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修配,和半机械化的农具制造任务,经纬纺织机械厂职工,就根据规划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把这个工厂装备起来,并为这个工厂培养技术工人。公社要很快实现服务工作和饲养工作机械化,经纬纺织机械厂职工就生产了一批切菜机和铡草机、饲料粉碎机,经纬纺织机械厂各部门也都根据自己业务的特点,采取“条条对口”的办法,全面支援曙光人民公社。如医院除了负责治疗公社送来的患重病的社员外,还为公社培养医务人才;工厂财务科帮助公社财务股健全财务制度;工厂的中学为社员子弟学习开班次,许多社员的子弟在经纬纺织机械厂的中学学习……这种厂社挂钩,有计划地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和社办工业,与在必要的时候,由各地党委组织战役性的突击支援结合起来,就进一步增强了工业支援农业的力量。原来只能迟办的事情,就可以早办了;原来只能小干的事情,就能够大干特干了;原来只能慢慢来的事情,就能够快速实现了。这在当前的抗旱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许多地区以厂社挂钩的形式为基础,把几个厂或几十个厂联合起来,组织突击性的战役,建设高灌工程,以最快的速度把河水逼上高山,使成千成万亩的高垣旱地,几天之内变成了水地。以介休县为例,3月中旬,全县三十多个厂矿和十八个公社协作,向高垣旱地进军,短短的几天之内,就抽调出电动机、柴油机、锅驼机、水泵、变压器等共三百多台,和大批架电线的器材,动工兴建四十七项高灌工程,可使二十八万七千亩高垣旱地变成水地。到3月27日,十七天就建成了高灌站二十一座,使十一万亩高垣旱地变成了水地,许多社员看到河水流入田间,兴奋得心情激动,热泪盈眶,他们说:“过去高垣吃水难,如今引水来灌田,因为有了党领导,有了工人来支援”。
要大力支援基础薄弱的县和“穷社”
我们在全面安排厂县挂钩、厂社挂钩的时候,特别注意到对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和穷社的支援,运用工业支援的力量,使穷社稳赶富社。这对迅速改变穷社的面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高涨和平衡发展,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和加快从队基本所有过渡到社基本所有,再从社基本所有过渡到全民所有,都有重大作用。例如,大同市西南七十里的鸦儿崖人民公社,地处深山僻野,解放前,粮食亩产仅达三十斤左右。最近几年,全体社员决心“拔掉穷根”,努力改变自然条件,1957年,全社粮食亩产平均达到七十六斤半,公社化以后,社员们在“挖穷根”的斗争中,得到公社周围四老沟煤矿等单位的主动支援。公社由于山高坡多,运送肥料、搬运庄稼占用的人力畜力很多,各煤矿除帮助公社推广了高线运输外,还支援了小平车二十五辆,手推车二百五十多辆。四老沟煤矿帮助公社安装了一盘电动磨,全年节省人工一千四百多个,畜工两千八百多个。挖金湾煤矿帮助公社建立了一个高灌站,使一百二十亩旱地变成水地。由于公社社员鼓足干劲,实干、苦干、巧干,加上各煤矿的支援,公社面貌正在迅速变化着:现在基本上实现了运输车子化,碾磨动力化;公社已有砖瓦厂、小煤窑、农具修配厂、车辆修配厂等许多小型工厂;九百多户人家,有七百五十多户用电照明;粮食亩产量,连续两年都达到百斤以上。去年,每个社员纯收入平均达到八十八元,赶上一般富社社员的收入水平。工厂职工大力支援低产区和穷社改变落后面貌,充分体现了职工群众“见落后就帮、见困难就上”的共产主义风格。现在,在全省统一安排和各级党委的组织领导之下,面向穷社、重点支援的工作,正在继续深入地展开。有的煤矿职工发出“煤矿周围无旱田”的豪言壮语,他们决心使附近公社的高垣旱地变成水地。有的工厂提出“穷貌一日不改变,支援一日不松劲”的口号。职工们这种共产主义的雄伟气概,大大地鼓舞着广大社员向自然斗争的积极性。
厂县、厂社挂钩之后,工厂制订的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规划,是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来实现的。为了加快农业技术改造,一个气势磅礴、规模空前的人人为支援农业办几件好事的群众运动,正在全省工业战线上展开。广大职工热情奔放,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在业余时间从事义务劳动,为支援农业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有代表性的是长治钢铁厂机械动力室牛三龙等十五名老工人的活动。这十五名老工人自动组成“巡回检修突击组”,在“啥时叫,啥时到,星期日不叫自己找”的口号下,利用业余时间,采取上门(到农村)找活和随叫随到相结合,单独活动和协作活动相结合,固定支援对象和广泛支援相结合,在厂活动和下乡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为农民修理机器。他们经常在星期天带着工具、机器配件、资料(技术资料和宣传鼓动资料)和干粮,下乡找活干,并且坚持下乡工作不吃社员的饭、不收礼、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仅从去年年初到今年3月份,他们就为工厂附近三个公社修配和安装了各种机器一百六十三台(次),配制了各种零件两千五百多件,还为农村培养了三十名技术工人。他们这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就是当前广大工人在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中所具备的优良品质。最近,全省职工响应长治钢铁厂这十五名工人提出的人人为支援农业办几件好事的竞赛倡议,纷纷制订出支援农业的活动计划,并立即行动起来。有的利用星期天,到公社工厂传授技术;有的和公社排灌站建立关系,帮助社员修理机器;有的利用业余时间拜访社员,揽活干;有的利用废料、边料为社员制造小农具……。这个人人为支援农业办好事的群众运动,和厂县、厂社挂钩有计划的支援结合起来,就使各厂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实现支援公社的规划更有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下乡大大加快了农业技术改造
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直接促进了农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同时又加快了县社工业的大发展;而县社工业的大发展,又在推进着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由低到高的发展。这个反映着新的工农关系的群众运动,是共产主义思想高涨的产物,运动的深入发展,又使工农群众精神面貌在飞跃变化。经纬纺织机械厂职工,为了实现支援曙光人民公社的规划,每周义务劳动两小时,已形成制度。曙光公社为了支援经纬纺织机械厂,每个管理区要扩大耕地五亩,义务劳动种菜,支援工厂。见困难就帮、见方便就让、团结互助、主动支援,在厂社协作中已成风气。大同市平旺人民公社周围的十几个工业企业,支援了平旺人民公社大搞水利化和电气化,公社为了让来自祖国各地的工人能吃到自己家乡的菜,在工人中作了调查之后,派出几十个社员到上海、北京、南京、哈尔滨、郑州等地采集菜籽,学习种菜技术,1959年的蔬菜品种由七、八种增加到八十五种。来自祖国各地的工人,因为能在“塞外吃到家乡菜”而深受感动。工厂和公社在相互支援中所表现的这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是广大职工和社员——特别是工人群众,把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明天的共产主义理想联系起来的表现,是他们用共产主义思想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表现,他们这种高尚的思想和风格,在相互支援中将放射出越来越灿烂的光彩。
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也在促进着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的进一步结合。在厂社对口协作中,大工厂成为训练社员的学校,为公社不断地培养工业和其它方面的人材。许多公社还建立了亦工亦农的劳动组织,在大工厂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这就使更多的社员有机会受到工人阶级的思想教育和技术训练。在厂社协作中,人民公社由于得到大工业全面、系统的支援,大办公社工业;大工厂在人民公社的支援下,大搞副食品生产。公社建立的小型工厂,有一些又是直接为对口的大工厂服务的,它们供应大工厂原材料,为大工厂加工产品零件。大工厂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又是和公社的多种经营紧密联系着。这样,工业内部发展着农业,农业内部发展着工业。工业、农业相互交错,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这对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在,山西省工业和其它各条战线上有计划、大规模地支援农业,仅仅是开始。这个运动发展下去,将会使我们提早完成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历史任务。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红旗,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使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实现国民经济更好更全面地持续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