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0-04-14

1960-04-14新闻联播 文字版

城市公社红旗飘(数来宝)

第8版()<br/>专栏:<br/><br/> 城市公社红旗飘(数来宝) 曲艺月刊编辑部 集体创作甲、乙:总路线,红旗飘,<br/> 大跃进的锣鼓震天敲,<br/> 城市里大力办公社,<br/> 社会主义步步高。<br/> 追乡村,赶乡村,<br/> 城市的面貌一片新,<br/> 乡村城市公社化,<br/> 万紫千红总是春!甲:打竹板,响连天,<br/> 我们特意来参观。乙:来参观,这边看,<br/> 街道工厂一大片:<br/> 五金厂、玻璃厂、<br/> 粉笔、文具、玩具厂,<br/> 喷漆厂、化工厂、<br/> 纺织、刺绣、挑花厂;<br/> 公社成立才一年多,<br/> 工厂办了二十个。甲:一边走,四面望,<br/> 这个地方不寻常,<br/> 五金厂牌子门上挂,<br/> 进大门是座四合房。乙:要参观,东屋里看,<br/> 社员们热火朝天把活干,<br/> 毛主席的像挂当中,<br/> 跃进指标贴了一大片。甲:大娘们,坐桌边,<br/> 土制机器摆面前,<br/> 手摇机器哗啦响,<br/> 头发卡子往外窜。乙:西屋里,姑娘多,<br/> 个个姑娘干巧活,<br/> 生产铁壶不费劲,<br/> 用几片碎铁一凑合。甲:南屋里,更紧张,<br/> 几台车床轰隆隆地响,<br/> 半成品一直往里倒,<br/> 书钉一排排地往下淌。乙:南屋好,北屋好,<br/> 北屋的社员是大嫂,<br/> 这些位大嫂是模范,<br/> 学开机器不到一年。甲:哎,稀奇稀奇真稀奇,<br/> 这不是李家她二姨,<br/> 先前我和她住隔壁,<br/> 那时她是个童养媳。乙:从前她是童养媳,<br/> 今天社里的大红旗。<br/> 刚来时,身在社里心在家,<br/> 光想回家看娃娃。<br/> 办起了食堂托儿站,<br/> 李二姨才一心搞生产。<br/> 党派她工厂去学习,<br/> 回到社里开机器。<br/> 现如今,她倒了一个个儿,<br/> 身在家里心在社。<br/> 钻技术,搞创造,<br/> 忘了吃饭和睡觉。<br/> 赶先进,帮落后,<br/> 去年当上了红旗手。<br/> 群英会上讲了话,<br/> 毛主席笑脸望着她。甲:看今天,模样儿变,<br/> 好像年轻了好几年,<br/> 工作服,身上穿,<br/> 红旗手奖章挂胸前。<br/> 又精神,又英雄,<br/> 真像当年穆桂英!乙:家庭妇女在厨房,<br/> 就是有热也发不出光。甲:家庭妇女进工厂,<br/> 好像明珠出土亮晃晃。乙:办工厂,不困难,<br/> 就是缺乏技术员;<br/> 找了个技术员不含糊,<br/> 光会修理洋铁壶。<br/> 越是困难越是钻,<br/> 技术改革搞得欢;<br/> 公社党委来支持,<br/> 大工厂一齐来支援,<br/> 半成品送来要加工,<br/> 群众干劲火样红。甲:听过去,看今天,<br/> 你们的成绩不简单。乙:说起来,差得远,<br/> 技术改革刚开展,<br/> 过两年,你再看,<br/> 自动化一定要实现。甲:打竹板,哗啦响,<br/> 一来来到大食堂;乙:办食堂,意义大,<br/> 妇女解放全靠它。甲:这食堂,真漂亮,<br/> 雪白的屋子玻璃窗,<br/> 墙上挂着五彩画,<br/> 桌椅板凳排成行。<br/> 炊事员,老大娘,<br/> 身上罩着白衣裳。乙:你抬头,看黑板,<br/> 食堂的菜样真叫全:<br/> 要吃好的东边找,<br/> 一盘好菜两三毛;<br/> 要吃贱的西边有,<br/> 放下一分钱就拿走;<br/> 买米饭,到这边,<br/> 一碗米饭二分钱;<br/> 大馒头,细花卷,<br/> 玉米发糕净是眼;<br/> 花样多,勤变换,<br/> 逢星期生活大改善;<br/> 牛肉包,炸酱面,<br/> 要吃水饺随时办。甲:人多了,吃水饺,<br/> 多少时间能包好?<br/> 炊事员,一定多,<br/> 起码得坐五汽车。乙:人再多,也来不及,<br/> 包饺子也得用机器。<br/> 你不信,这边看,<br/> 饺子机正在把活干。甲:见一位,炊事员,<br/> 稳当当操作机器前,<br/> 自来水,早顺好,<br/> 整袋白面往里倒,<br/> 又放姜,又放葱,<br/> 大块的猪肉往里扔。<br/> 唧唧唧,蹭蹭蹭,<br/> 饺子飞出似流星。<br/> 饺子包了一千整,<br/> 时间不到一分钟。乙:公共食堂最方便,<br/> 一切布置为生产,<br/> 从早晨,到夜间,<br/> 什么时候都卖饭。<br/> 要是工厂正紧张,<br/> 炊事员送饭到现场。<br/> 饭也热,菜也香,<br/> 社员们吃了更健康。甲:我耳朵听,眼睛看,<br/> 你们创造了好经验。乙:这点成绩不算啥,<br/> 要实现食堂机械化。甲:往前走,抬头望,<br/> 托儿站上有位王大娘,<br/> 老大娘站在正当中,<br/> 孩子围着她捉迷藏。乙:托儿站,刚兴办,<br/> 孩子们来到不习惯,<br/> 哭着嚷着要找妈,<br/> 闹得大娘没办法。<br/> 东边追,西边拦,<br/> 如像一群小羊不服管。<br/> 到今天,你再看,<br/> 孩子们围着大娘团团转。甲:孩子们的小脸红扑扑、<br/> 孩子们的小腿都够粗,<br/> 妈妈见了心喜欢,<br/> 生产的劲头往上添。乙:托儿所、小学校,<br/> 妈妈们不用把心操,<br/> 大小孩子有安点,<br/> 孩子的教育我们包。甲:出了院,往南走,<br/> 一走走到庙门口,<br/> 庙门上挂着一块匾,<br/> “有求必应”写上边。<br/> 哎,真是一件新鲜事,<br/> 这年头还有人求神仙?乙:别误会,你再看,<br/> 这古庙早改成服务站。<br/> 电话铃,响不断,<br/> 墙上钥匙一大串。甲:服务站,服务好,<br/> 给社员想得真周到,<br/> 洗衣裳,补衣裳,<br/> 生炉子、灌水、打扫房。<br/> 你出去,搞生产,<br/> 家里的事情有人管。乙:服务员的劳动好,<br/> 从明到晚到处跑;<br/> 服务员的风格高,<br/> 愿为社员累断腰。甲:千条丝,万条线,<br/> 根根都把妇女牵,<br/> 妇女们苦了几千年,<br/> 如今情况大改变。乙:解开丝,剪断线,<br/> 生产战线上来见面。甲:没儿没女的老年人,<br/> 服务站照顾更细心。<br/> 病了有人来照看,<br/> 煎汤送药到床前。乙:这就是阶级兄弟心连心,<br/> 公社里就是一家人。甲、乙:越参观,越感动,<br/> 这真是城市里的大革命!<br/> 共产主义是天堂,<br/> 人民公社是桥梁,<br/> 感谢领袖毛主席!<br/> 感谢英明的共产党!

换了人间

第8版()<br/>专栏:<br/><br/> 换了人间 张敏<br/> 一幅无限温暖的人间生活的图画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从乡村到城市,亿万人组织了人民公社,建立了公共食堂,在城市的街道上、邻里间出现了无数专门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服务所。在党的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人们一同工作,一同劳动,一同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孩子上了托儿所,大的上了学,夫妻两人一同去上班,家里的钥匙交给服务所;黄昏下班回来,服务员把家里收拾得清洁又整齐,暖瓶里灌满了开水,火炉里已经把火生着,食堂里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和菜。人们的思想,开阔而又丰富,时时刻刻萦绕在脑际的,是集体的利益,是共同的劳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小成果;再也无心去比较个人的得失,斤斤计算个人的利害了。他们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深切地体验了一条真理:为了大家共同的将来,为了别人尽量贡献个人的劳动和智慧,同时也就是为了自己。人们的思想,从过去的狭隘、卑微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抛弃了个人的狭小的窝巢,飞向了无限广阔的生活的碧空绿野。原来互不相关的人们变得那么亲近,那么不可分离。<br/> 一件普普通通的、我们许多人都会碰到的事情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一个晚上,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钟了,在一个公共汽车站上,从一辆末班车下车的人们当中,一个从外地来的人向人们打听去农业展览馆怎么走。原来他是从甘肃随着团体来参观农业展览会的,到北京才两三天,大伙住在农业展览馆的宿舍里,这一天因为在城里有事情耽搁,夜里赶不上去农业展览馆的末班公共汽车了。人们给他指点去农业展览馆的方向,可是从这里到东城外的农业展览馆还要走好长的路呵。于是,从人们当中走出一个人来,说了声“走,我陪你去。”那个外地来的人推辞了一下,两个人就一起走了。在深夜的街灯下,沿着那一条长长的马路,看着他们两个并肩走去的背影,就像两个异地重逢的兄弟。<br/> 从我们整个社会到每一个人,都正在经历着一次无比深刻的大变化,一次我们现在也许还不能那么深透地了解它的全部意义的伟大的变革。在这些日子里,很容易使人回想起旧社会的生活的情景。那时候,少数人养尊处优,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受压迫、被剥削。颠倒的生活压抑着人们的美好的追求,毁灭生命的意志。人们互相隔绝在各自求生的道路上,为了个人的生存变得那么狭隘和自私。整个社会到处是冷酷无情。人类的变态的意识产生了一个世代又一个世代的悲剧。<br/> 这样的时代早就应该结束了。一幅冷酷无情的人间生活的图画一旦成为过去,再回过头去看一看,想一想,真是难以令人理解:为什么人们不能共一个锅灶,同一张桌上吃饭,一起来安排大家的生活?房屋的墙壁本来是为了抵御风雨,为什么却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能相通的藩篱?这样的事,在过去的悠长的年代里,只能是无法实现的幻想,而到了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上,它就成为闪闪发光的事实了。

数学的用场

第8版()<br/>专栏:<br/><br/> 数学的用场 华罗庚<br/> 水库容积计算的补充<br/> 这是4月10日发表的“算水库容积”一文的补充,补充分为两个部分:(一)说明一下平面图形的面积的算法,这回答一位读者所提出的问题——不用求面积仪怎样计算面积;同时关于面积的计算也是前文所需要的。(二)介绍一个没有地形图的水库容积的计算方法。<br/> (一)求平面积<br/> (1)平行线法 作一批等距离的平行线,假定距离是d,这一批平行线被图形所截取的长度是l1,l2,……这些长度的总和乘以d就可以差不多用来作为这图形的面积,(一条的面积可以用1/2(l1+l2)d来计算)。<br/> 当然还可以用1/3(l1+4l2+l3)d来代表连续两条的面积。<br/> (2)打方格法 打以d为边的方格,格子点落在图内的点数乘以d2,就可以用来作为面积的近似值。我们当然也可以在图形上按等距离摆上一批棋子,然后计算棋子数便可以得出面积。<br/> 减少误差法 把平行线或方格按几种不同方向摆好算出结果,再把这些结果求平均,这样便能减少误差。<br/> (二)求体积<br/> 在水库水面上打方格,在每一格点,测出深度,深度总和乘以一个方格的面积,便是水库容积的近似值。<br/> 另法,可以先求深度的平均数,再乘上水平面的面积。这些方法与上次的方法比较是简易的,当然精密度有时要差一些。

公共食堂散记

第8版()<br/>专栏:<br/><br/> 公共食堂散记 叶庆农 分家四年又合居<br/> 吴二奶一家十三口人,家庭主要成员,除了二奶的老伴唐福祥,就是她大儿唐世套和儿媳妇李世英。世套整日下田生产,世英一肩挑着养猪、养鸡、种菜、煮饭、洗衣、带小孩的担子。一天仅这些事就够她劳累的了,何况还要抽空出工做活路呢?但是二奶偏要“豆腐里挑刺”,不是说家务料理不周到,就是嫌她工分挣少了。有一天,世英出工回来迟了一点,刚踏进厨房,就听见二奶说:“这个家想是没人管了,水缸里干得可以晒米,天黑了这一阵子,猪没有喂,鸡没有关,几个娃崽早就吵着要吃饭……。”世英听了,实在忍不住,便说道:“妈,这也不能怪我嘛!”二奶想不到媳妇今天同她顶起嘴来,火就冒起来了:“我还敢怪哪个,我只怪我自己;像这样过日子,我看不惯,过罢今晚,我们两个老的带几个小的另找住处安身,也免得拖累你们。”就这样,在1954年8月5日,二奶和儿媳妇分居了。<br/> 1958年8月中旬,这里实现公社化,也办起了食堂。二奶弄饭做菜的手艺,早在年青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食堂一建立,社员就选他当了食堂的炊事员。世英一家也在食堂吃饭,她有三个孩子,八岁的已送到管理区小学读书,三岁的进了生产队的幼儿班,不到一岁的由队里的托儿所照料,因此一些家务事都摆脱了,每月出工率由过去十来天,增加到二十五、六天。出勤率一增加,收入也增加了。办食堂后的头两个月,她和世套从领得的工资里拿出八块多钱扯了一丈四尺蓝布给二奶送去。二奶说:“还是留给几个孙娃崽做衣穿吧!”世英说:“他们穿的也买了,这是专为你老人家备办的。”二奶才笑着收下了。有一天晚上,婆媳两个正在饭厅里学文化。忽然外面下起倾盆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这就把二奶难住了。因为她住的地方离饭厅虽不很远,但中间这一段路,都是一些黄泥巴,碰上下雨很不好走,世英在一旁看出了二奶的心思,便提议道:“世套到公社去开会,要后天才回来,妈今晚就跟我歇好了!”二奶听了一惊:“怕挤不下吧!”<br/> “那样宽的床铺,还有个睡不下的!”世英边说边收拾课本,起身就拉着二奶离开了饭厅。世英住的地方,就在饭厅的侧边,一出饭厅的后门,只走丈把远就到了。<br/> 自分家后,二奶整整四年没有回过老屋一次。现在她进得门来,借着灯光的亮一看,只见堂屋和厢房,都打整得有条有理,干干净净,真使二奶有说不出的高兴。世英见时间不早,催二奶早睡,一会儿工夫婆媳上床抵足而眠。可是翻来复去,谁也合不拢眼。<br/> “妈,你这把年纪了,咋个也想起要学点文化。”还是世英先开了口。<br/> “我想,既然当个炊事员,要认得几个字,也好按人家在意见本子上指点的话来办好伙食。”<br/> “这两个月你老人家认会了好多字?”<br/> “眼力差火,记忆不好,来回跑路不方便,你想会有好大的效益;要是住得靠饭厅近一些,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br/> “妈,我们接你回老屋来住,学习文化不是就方便了吗?”<br/> 二奶万想不到世英会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叫她感到又羞愧又激动。羞愧的是悔不该当初对媳妇态度不好;激动的是:想不到分居四年又能和儿媳住在一起。但是怎样回答世英的话呢,于是顺口说了一句:“世英,等明天跟爹商量一下,选个空闲日子再搬过来,好不?”<br/> 食堂,不但把人们的生活联成一个整体,还把人们的思想,也联在一起了。正是这种集体生活的孕育,才使分居四年之久的二奶和世英,又言归于好了。 探 病<br/> 傍晚,生产队长唐芳正在食堂吃饭,不知怎的,他老是安定不下来,一双焦灼的眼睛,不时地到处张望。<br/> “放牛的人都回来了吗?”队长问同桌吃饭的社员。<br/> “都回来了,罗登荣、唐应光,不都在吃饭吗?”<br/> “那么,唐公哪里去了。”于是他放下碗筷,三步当两步跑到唐树成家。果然,老人正卧病在床上。唐队长亲身打电话到管理区,请来了医生,又帮老人生火煎药,还嘱咐炊事员替病人煮稀饭。<br/> 几天以后,老人的病还不见轻,唐队长又接连守了他三个夜晚,直到老人的病好转为止。老人非常感激食堂和队长对他的关心,他对唐芳说:“队长,你真不愧是个好党员。只是有一句话想问你一下,我生病的事是哪个告诉你的,要不然也不会害你增添这多麻烦。”<br/> “那还用得着别人告诉我,都在一个食堂吃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哪个吃饭来晚了,哪个吃饭没有到,哪个的胃口不大好,还有个不知道的。”<br/> 听了队长的话,老人呆呆地望着火炉上沸腾的药罐,望了床前摆的稀饭和素菜,不禁淌下了眼泪。他想:在单家独户起伙的时候,自己也经常生病,那时要想喝口水,也得自己动手烧,要不然就得等儿子、媳妇收工回来弄,哪有现在这样方便呵!

人工湖(诗二首)

第8版()<br/>专栏:<br/><br/> 人工湖<br/> (诗二首) 陈国屏<br/> 湖水明如镜,春风动绿萍,<br/> 鸟点白云乱,落叶散鱼影。<br/> 湖南泛金涛,湖西卷绿云,<br/> 社员荷锄过,满湖欢笑声。<br/> 电站立湖岸,轻烟拂流云,<br/> 耳边马达响,湖畔杜鹃鸣。<br/> 春夜景色好,电光照绿荫,<br/> 社员荡扁舟,湖底捞星星。<br/> 船头撒鱼网,船尾放鱼鹰,<br/> 舱内鱼儿跳,船上歌不停:<br/> “塞北水利化,处处江南春,<br/> 公社好年景,五谷齐丰登。”<br/> 挑水谣<br/> 往年挑水下南山,<br/> 一根扁担两头弯,<br/> 累得满脸汗珠滚,<br/> 两脚一滑腰折断。<br/> 公社装上电力井,<br/> 一摇辘轳溜溜转,<br/> 井水永远打不完,<br/> 幸福生活像井泉。

街道工厂的新女工(图片)

第8版()<br/>专栏:街道新景<br/><br/> 街道工厂的新女工 卢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