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贵州以食堂为阵地建立业余学校
贵州省以食堂为阵地,建立了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业余学校,使农村青壮年入学人数达到四百二十七万多人,占农村青壮年总数的95%,在春耕大忙中坚持学习人数达78.75%以上。
贵州省通过整顿食堂,把食堂、会堂、课堂“三堂合一”,成为对群众进行政治、技术、文化教育的场所。目前,全省有许多食堂已经成为生产队开会讨论生产,进行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使食堂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现在,贵州各地正在深入地研究、总结和推广食堂办学的经验,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民业余教育的发展。
湖南开展除害灭病突击战
湖南省大张旗鼓,开展大搞卫生、大除四害、大灭疾病的突击战。目前,全省已有一千多万人投入运动。仅四天时间,全省就捕鼠二百零五万多只,灭蛹三万多斤。
在大除四害、大搞卫生的同时,全省二十一万医疗人员、二万二千八百一十五个医疗队深入了生产第一线,开展预防治疗和卫生宣传工作。由于各地加强了灭病工作,最近全省的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94%,出现了二十个基本无传染病县,大批公社社员出工率达99%以上。吉安专区干部搬到穷队穷社办公
江西吉安专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工作作风大改变。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三千多名机关工作人员,走出机关下到农村,搬到了穷社穷队或重点社、队办公。全区二百六十多个人民公社也都做到了办事开会在田间,屁股坐穷队,脚踏低产田。从地委、县委书记、委员到每个干部都配备了三件宝:斗笠、蓑衣、锄头。
由于工作作风大改变,有力地推动了当前春耕生产。
天津大学支援农业技术改造
天津大学师生员工积极利用一切可能条件,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到目前为止,已设计和制造了一批人民公社适用的农具和公社工业用的机器。
无机化工系正在天津郊区王顶堤兴建一座年产八百吨氨的氮肥厂,提供了一种适合农村人民公社需要的小型氮肥厂和生产技术资料。这种工厂的特点是建厂快,省材料,使各个人民公社都有可能按照这个设计标准和建厂经验多快好省地普遍建立小型氮肥厂。
天津大学还为农村人民公社培训了一批技术工人。在培训技术工人中,本着包教包学,保质保量的原则,既注意了培训时间要短,又保证了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回公社后能独立操作,其中仅给安国县培训的车工、铣工、钳工等就有五十多人。


第4版()
专栏:

首都街道工业星罗棋布万紫千红
给城市人民公社奠定重要基础
办起的街道工厂近八百座,产品多种多样总计在一千种左右
第一季度产值和加工费相当于1949年全市全年工业总产值
本报讯 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光辉照耀下,首都新兴的街道工业以特大的跃进速度向前飞奔。它已经成为北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和城市人民公社的重要基础。
现在,北京市的街道工业星罗棋布,万紫千红,分布在大街小巷。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中,全市已先后办起七百九十六座街道工厂,三千五百十一个生产组。全市十六岁到六十岁没有职业的街道居民原来共有三十三万人,现在75%已经组织起来,其中参加工业生产的就有二十一万人。街道工业的产品品种多样,好像百花盛开,总计在一千种左右。产品中不仅有发卡、鞋帽、特种工艺等,而且有仪器仪表、电器设备、玻璃制品等相当高级的产品。街道工业的产值和加工费,今年第一季度就有一亿七千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五千多万元,相当于1949年北京全市全年工业总产值。
街道工业日益显示出它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它通过为大厂加工,为大厂生产某些材料和工具设备等,有力地支援了大厂,成为大厂的有力助手。西城区二龙路人民公社十五个工厂、一百零五个生产组,据去年1至9月的统计,在一百八十五种产品中,为国营工业加工的就有焊条、弹簧等一百三十三种。今年以来,街道工厂还接受了国营工业下放的一批产品的生产任务,使大工业能够腾出手来生产更高级的产品。宣武区椿树人民公社化工厂承制了原来兴华染料厂生产的全部爱耳染色,兴华染料厂就转而生产高级染料,产值可以比生产染色的时候增加十倍半。第二,街道工业生产不少日用品,为全市轻工业增加了产量和品种。在北新桥人民公社,有十一个街道工厂生产着服装、鞋袜、毛衣、手套、头巾等五十四种生活日用品,年产值达一百多万元。其中一家制鞋厂加工的鞋一年就有十六万双,一家化工厂生产的洗衣粉、擦皂行销全国三十七个市、县。第三,全市许多街道工业利用大厂的下脚料和废旧物资进行生产,使许多“无用”之物变成了“有用”的材料。新街口五金熔炼厂就是从大工厂的废料堆里挑选原料,去年一年为国家生产了三万五千多公斤铜和九千八百多公斤铝。安定针织厂把大厂织的尼龙袜子废品拿来,拆了重织,质量很好。街道工业的发展,加快了整个工业发展的速度。
随着生产的发展,几十万家庭妇女从小家庭中解放出来,迅速地改变着原来的精神面貌。过去缠身于生活琐事、关心一家一户柴米油盐的人,现在生活中出现了崭新的天地,眼界开阔了,她们也关心生产、关心政治、关心集体了,要求进步的心情如饥如渴。劳动光荣,团结互助成为新的社会风尚。西长安街皮鞋厂的赵淑珍就是这种新风尚的一个代表。她在生产上从来不怕脏,不嫌累。冬天刮大风,她怕厂子发生意外,就主动在厂内值班;夏天下大雨,她怕贮存在地下室的皮子被水浸湿,就冒着倾盆大雨,去打水沟眼。厂子里同伴们病了,她总要抽出休息时间去探望。别人碰到难做的活,她就去帮助克服困难。家庭妇女在参加了生产以后,迫切地要求提高政治、技术、文化水平。椿树人民公社现在参加党课学习的有二百多人,有一千一百多名青壮年妇女参加了文化学习班。在这个巨大的变革中,大批家庭妇女迅速地成长起来。据北新桥人民公社的统计,去年有三百零三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有三百二十四个妇女当了厂长、车间主任和生产组长。今年2月举行的全市工业等四个战线群英会中,街道工业的代表就有三百多人。
北京的街道工业是在1958年5、6月以后,依靠广大群众白手起家,穷干苦干、自力更生办起来的。没有房子、参加生产的群众自动让住房;没有工具,就你一把钳子、我一把锤子往一起集,而且许多人是几个月自动少拿、不拿工资,以便扩大积累。二龙路综合加工厂开办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两间半房子、一张桌子、两个板凳和借来的一百多块钱;但是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现在已经有了车床、龙门刨、立铣、夹板锤、套丝机等十四种简易机床和设备,成为五百零五人的较大的工厂了。大工业也在技术指导、技工培训、设备供应等方面,给予了它们很多帮助。
北京的街道工业在飞速地向前发展中,不断地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许多街道工业与大工业一样,一年来持续不断地开展着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使得工厂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东城区建国门金漆镶嵌厂原先只有一些简陋手工工具,经过妇女们破除迷信、刻苦钻研,创造了七种十四台机器设备,武装了自己,使全厂五项笨重体力劳动有四项实现了机械化。这个厂一年来不仅产量月月上升,并且从开始只能做三道简单工序七种产品,提高到能做七道工序八十四种产品。朝外大街开关厂,得到市开关厂的大力支持,三个老师傅前来指导,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就学会了四种辅助开关的生产和一个接线端子的组装技术。二龙路喷漆工厂从建立以后,逐步建立了质量检查等制度,促使生产人员更加关心生产的发展,人民大会堂里的许多椅子的喷漆任务,就是他们做的,使制品既美观,又牢固。


第4版()
专栏:

满足工业遍地开花和农业技术改造的需要
河南县县社社大办技工学校
据新华社郑州13日电 河南省大办技工学校,多快好省地培养技术工人。全省县县社社大办技工学校和劳动后备学校(也是技工学校性质),到今年2月底止,技工学校已有一百六十四所,学生四万六千八百多人;人民公社举办的劳动后备学校五百八十五所,学生七万七千四百多人。现在全民办技工学校的浪潮还在继续向前发展。
河南省技工学校的大发展是在过去两年社会主义建设连续大跃进的高潮中出现的。1958年以前,河南全省只有技工学校九所,学生五千多人,而在1958和1959年两年里,就发展新学校五十九所,新增学生二万五千一百人。自从县、社工业遍地开花,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历史任务提出后,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日益深入地开展,各方面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去年冬季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全省很快掀起了一个县县社社大办技工学校和劳动后备学校的热潮。
河南省在技工学校大发展中认真坚持了勤俭办学、自力更生的方针。新建学校所需的资金和机器设备主要都是依靠自己动手解决的。他们提出了“劳动建校,白手起家”的口号,边建校、边教学、边生产,使学校很快地建立起来。没有资金,学校就大搞生产劳动活动,组织学生包工揽活,发展副业生产,挣回钱来建筑房屋,购置设备。没有机器,教师学生们在老工人的指导下破除迷信,敢想敢干,自己制造,以土代洋,土洋结合。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困难,就用开办师范学校、短期训练班和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自己培养;同时大力争取外援,请工厂的技术员讲课,请退休老工人作技术指导。用以上这些办法,河南省在1958年和1959年新建的五十九所学校中,有70%以上的机器设备和44%以上的教师都是自力更生解决的。过去开办一所学校,一般要二、三百万元投资,现在五十九所学校平均每所不到十万元。学校建成后,一般一年左右有的只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实现经费自给。河南省劳动厅第七技工学校建立一年多,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支援了地方工农业的大跃进,生产总值达一百二十万元,自给有余。
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这是河南省在大办技工学校中的基本经验。河南从上到下,各级党委都很重视技工学校,不少地委、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兼任技工学校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他们批判了少数人认为没有大厂房、洋机器、高楼大厦就不能办技工学校的错误观点,以及单纯依赖上级拨款调人、坐等外援等懒汉思想,坚决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自始至终坚持依靠群众自己想办法,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由土到洋,逐步提高的方针,因而使学校发展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从建校工作一开始,就注意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是河南省在大办技工学校中的又一条重要经验。这样做的好处,不单是生产了产品,支援了工农业的需要,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而且学校很快实现了经费自给自足,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在生产劳动中,学生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好的锻炼,热爱劳动,刻苦学习,在文化课、操作技能和技术理论知识方面都提高的很快,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提高,技工学校被人们誉为党委、群众和学生满意的“三满意”学校。
劳动部于今年3月间在郑州召开了全国技工培养训练工作现场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一致认为河南县社大办技工学校和劳动后备学校是一个成功的办学经验,它既可以不要国家花多少钱培养训练大量的技术工人,满足工业高速度发展和农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又能生产大量产品,支援国家建设。技工学校的普遍大发展,将会源源不断地有计划地向工业企业输送劳动力。


第4版()
专栏:

侨委侨联在京联合会议决定
继续做好安置归侨工作
农垦部大力协助新建和扩建二十个华侨农场
新华社13日讯 华侨事务委员会在京委员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务委员会12日在北京联合举行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报告了今年第一季度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情况。
出席会议的有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方方、庄希泉、黄长水、庄明理,全国侨联副主席尤扬祖、王源兴以及在京的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常务委员蔡廷锴、陈其瑗、邵力子等四十九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垦部部长王震也出席了会议。
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报告说,今年第一季度回到祖国的一万多名归侨,都已得到妥善安置。中央和地方的各个部门都热情地支持接待和安置归侨的工作,仅第一季度为接待安置归侨调拨的各项物资即达四百多吨。归侨们绝大部分安置在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的国营华侨农场,还有一部分在工矿企业或农村人民公社中安家落户。他们到达安置地点以后,就迅速地、愉快地投入了劳动生产,归国华侨学生也入校学习。
华侨事务委员会的委员和全国侨联的常务委员们在发言中对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工作表示满意。他们指出,由于印度尼西亚的反华、排华活动并没有停止,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将日益增多,因此,必须继续大力做好接待安置归侨的准备工作。
农垦部部长王震就发展国营农场、做好接待和安置归侨工作问题作了发言。他说,农垦部门热烈欢迎海外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并将大力协助侨务部门做好在今年内新建和扩建二十个国营华侨农场的工作,以便迎接更多的归侨回到祖国来参加建设。
会议还决定要在最近组织包括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委员和侨务干部的工作组,到各接待归侨的口岸和国营华侨农场,检查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工作。


第4版()
专栏:

又有两千多名华侨归国
归侨高呼:“毛主席万岁!”决心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华社广州13日电 今天有一千四百四十八名印度尼西亚归侨乘“俄罗斯号”轮船回到湛江港。他们在湛江港码头受到湛江各界一千多人的热烈欢迎。
下午二时多,“俄罗斯号”徐徐靠岸。归侨们在船上唱着国歌,两条红布横额挂在船前两旁,上面写着:“祖国!亲爱的妈妈,您的海外儿女终于回来了,我们决心为祖国的社会主义贡献出一切力量。”归侨们涌在甲板上高呼:“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并和欢迎群众齐声歌唱“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歌曲。船一靠岸,彩旗缤纷的码头上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热烈欢迎在印度尼西亚受到迫害的侨胞回到祖国怀抱。许多在印度尼西亚出卖劳动力达二、三十年以上的贫苦工人,被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关怀感动得热泪盈眶。
五时多,归侨们乘坐专车到华侨招待所休息,他们在湛江市期间,将参观湛江专区的各项建设。
新华社广州13日电 六百多名在印度尼西亚邦戛地方遭到火灾的侨胞,今天上午乘我国第三批接侨轮船“大宝康号”回到汕头。他们受到了汕头专区党和政府负责人以及汕头市各界人民五百多人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慰问。
这是在邦戛遭到火灾后回到祖国的第二批难侨,他们在船上受到了接侨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许多归侨写了大字报感谢祖国对华侨的关怀,并表示要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4版()
专栏:

共青团中央委员仝云去丹麦
新华社12日讯 应丹麦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邀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委员仝云等二人今天离开北京前往哥本哈根,参加将在14日举行的丹麦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


第4版()
专栏: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真野昭一到京
新华社12日讯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会长真野昭一等二人,在今天下午乘火车到达北京。他们是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
到车站欢迎的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李梦华等。


第4版()
专栏:

巴西工会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13日讯 以巴西全国公务员工会副主席卡洛斯·泰勒·达·库尼亚·埃·梅洛为首的巴西全国公务员工会和巴西全国银行职员联合会代表团一行六人,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他们是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邀请,前来我国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和访问的。


第4版()
专栏:

英女作家宾德到京
新华社12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英国女作家宾德,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第4版()
专栏:

友谊激动万颗心
空军战士慰问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新华社记者 王毓琛
艳红的桃花和皑白的梨花像云霞一般环绕在山西平陆周围的土石山上,碧绿的麦田像给整个山峦镶上了一块块翡翠。在这大地充满了生机的日子里,曾经穿云破雾救亲人的人民解放军北京空军某部官兵,组成一个慰问团,带着战士们关怀阶级弟兄的赤诚的心来到了平陆。
“首都千里送药的英雄来了!”平陆县十二万人民立刻沸腾起来。老妈妈把窑洞打扫的更加干净舒适,老爷爷把最好的土产食品一盘盘摆在桌上。他们把来慰问的空军官兵接到家里。获救的六十一个中毒民工更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紧紧握住战士的手,像见了久别的亲人。劳动模范张代胜,只叫了一声“毛主席派来的救命恩人!”喉咙就哽住了。性格坚强的“女状元”雷兰英,在中毒后命在旦夕的痛苦关头,没有流一滴眼泪,但是现在她禁不住落泪了。老民工牛成娃举起铁一般的拳头大声说:“是党把咱们阶级弟兄结成一家,是党的阳光和甘露使我们死而复生,我没有别的可以报答党,只有这一身的干劲!”这个五十七岁的老民工,在中毒获救恢复健康后,拉大车运土,一趟就运两千斤。
六十一个获得新生命的民工这些天开山挖土采取了新的方法,由原来每人每天挖五方,一下子突破了十五方。
阶级友情传遍了平陆周围的每一个山谷。圣人涧公社西延村人称“老来红”的劳动模范黑司娃,连夜赶来会见“夜行千里送仙丹,赛过当年活神仙”的空军战士,并且编歌唱道:“天上降下来救命王,救命王就是共产党,人民空军是英雄,赛过当年孙大圣。”从抗日战争中就给八路军扛弹药、运军粮的老民工王文彬,在儿子王孝先获得新生命以后,就组织了家属报恩突击队,那里困难就在那里突击。听说空军慰问团来了,他领着突击队通宵防霜,天不亮又从几十里地外赶来,当着慰问团同志的面嘱咐儿子说:“党救活了你,也救活了咱一家人,今后,咱父子俩要干出个样子来,报答党的恩情。”
空军战士们为了学习民工们忘我的共产主义精神,赶到风南公路工地和阶级弟兄并肩劳动。他们脱掉了军上衣,卷起裤脚,举起铁锹大镐,和民工们一起站在半山腰上开山挖土,展开友谊竞赛。在“平陆事件”中亲手把药品从飞机上投下来的机械师刘万敏,劳动起来像个小老虎,他一会儿爬到半山腰上抡着大镐开山,一会儿又挑土。飞行员张品元,一到工地,就挑起沉重的土筐,像飞一般地挑起土来。
当慰问团告别亲人返京的时候,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和平陆人民个个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夹道相送。姑娘们连夜在手帕上绣上了“友谊感动万颗心”的大字,绣上了全县人民的深情,送给空军战士作纪念。从平陆到运城的公路上,到处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到处沸腾着战士和民工的深厚的阶级友情。(附图片)
这是张店人民公社的社员们热烈欢迎送“神药”的英雄们
高礼双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动态

为新事物的成长大声疾呼
——介绍贵州日报关于公共食堂的报道
农村公共食堂不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的经济生活场所,而且已发展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已经成了向群众进行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应当给予极大的注意,作突出的宣传。
贵州日报对于农村公共食堂的报道,是做得比较好的。从1958年夏天农村公共食堂诞生的日子起,贵州日报就作了突出的报道。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一季度,随着农村公共食堂的巩固和发展,贵州日报的食堂报道,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今年第一季度,贵州日报就对食堂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宣传,积极地促进了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成长。
抓住典型,插红旗,树标兵,对新生事物大张旗鼓地宣传,是贵州日报在食堂报道上的一个特点。他们不断地抓住办好食堂的几个基本环节上的典型事例,在版面上突出宣传,大声疾呼。同时,辅以专页、专栏,从各方面把同一个问题宣传得深透。为了加强食堂报道的思想性,宣传办好食堂的重大意义,在作典型报道的同时,还几次发表了中共地方党委的批语,这对推动食堂工作有重大作用。在抓住典型,树立标兵以后,他们又报道各地学、赶、超“标兵食堂”的运动,扩大影响,把巩固食堂的工作引向深入。对食堂办得最好的纳雍县乐至公社义中管理区的报道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管理区二十八个食堂个个插红旗。贵州日报曾在一版头条地位作了报道,这个报道比较全面系统地接触到了办好食堂的一些基本问题。配合这条新闻,发表了“办好食堂,迎接春播高潮”的社论,肯定了义中管理区办食堂的经验,号召全省学习,并阐述了办好食堂对夺取春播胜利的重要意义。接着,又报道了毕节专区两万个食堂赶义中管理区食堂的消息。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新城公社的壅引食堂,也作了突出的报道。壅引食堂在加强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养猪种菜、建立家底等方面都作得很出色,贵州日报1月19日以一版头条刊登了消息和中共黔南州委的批语;后来又以一个整版报道全州掀起赶壅引食堂的热潮。在食堂的民主管理方面,3月6日以一个专页报道了贵阳市花溪公社的大寨食堂,作为全省的范例,发表评论,号召全省都要像大寨食堂一样抓民主管理。为了使这个食堂的管理经验在全省更好地推广,3月22日,贵州日报全文发表了大寨食堂的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各地食堂的借鉴。关于加强领导、贯彻阶级路线的问题,贵州日报3月12日在全面介绍绥阳县募阳公社办好食堂经验的时候,加以突出,同时发表了中共遵义地委的批语和地委秘书长的专文“要关心生产,首先关心人”,强调了必须加强党对食堂的具体领导和认真贯彻阶级路线。食堂的技术革新,对于办好食堂有重大的意义。贵州日报陆续报道了各专区、自治州和一些县、社广泛开展群众性炊具革新运动的情况,介绍了一些可以普遍推广的新炊具,还发表了“大力改革炊具”的社论。在树立各方面的标兵以后,3月18日,贵州日报把已经报道过的标兵食堂,集中在一个整版上,用诗画配的通俗易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各个食堂的不同特点。这种做法既有声势地表彰了标兵食堂,加深了人们对标兵食堂的印象,也全面地介绍了办好食堂的基本经验,等于对全省标兵食堂作了一次总检阅。这段时期,贵州日报共组织食堂专版七个,发表头条消息十三条。
深入重点,进行调查研究,发表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也是一种使食堂报道走向深入的方法。贵州日报2月10日发表的“食堂十好”就是一个例子。“食堂十好”是对两个县四个食堂的调查报告。这种有事实有分析的调查文章,对食堂的优越性作了充分有力的说明,使人们系统地理解公共食堂的优越性和办好食堂的重大意义,对于提高人们对食堂的认识,是有重大作用的。
抓典型、抓重点,不能忽视一般。配合典型报道,贵州日报还注意运用小镜头、小专栏、小通讯、小文章及图片专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报道地区和报道面,大量地反映了各级领导深入领导食堂的情况,介绍了多种多样的新炊具,报道了办好食堂后出现的新风气、新气象,表扬了勤勤恳恳的食堂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使食堂报道既能红花夺目,又有绿叶扶衬;使食堂报道既反映了丰富多采的现实,又切实地指导了工作。


第4版()
专栏:

摆脱家务琐事 走向新的生活  程勉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