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8版

第18版()
专栏:

大炮轰不垮、台风刮不散的三岛战地人民公社
洪顺利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两个报告,报告中所提出的今年继续大跃进的伟大任务,我保证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决贯彻执行。
我是来自福建前线的三岛战地人民公社。我们公社的大嶝、小嶝、角屿三岛,处在对敌斗争的前沿,离敌人盘踞的金门岛,最近的地方只有两千五百米,对敌斗争十分尖锐。但是,依靠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和“全民皆兵”的战斗组织,我们不但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狠狠打击了敌人,而且始终都在猛烈的炮火下,坚持“边打边建”,发展生产建设。我们的办法是:“大打小干、小打大干、不打猛干”,“白天分散生产,晚上集中突击”,“白天耕种后沿,晚上突击前沿”。有了这一套战斗式的生产经验,我们前线的人民公社就能够跟全国各地一样,在连续大跃进中不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在我们那里,不但要坚持对敌斗争,而且要用同样的战斗精神,来抗击严重的自然灾害。1958年8月23日,我军为了惩罚敌人的军事挑衅,对金门炮击之时,正是我们人民公社诞生的时候;而从1958年8月23日起,我们的公社又在战胜连续三次的狂风暴雨中得到了成长、壮大。我们深深感到:如果没有人民公社的强大无比的生命力,我们是挡不住受不了四十三年来所未有的强台风袭击。去年十二级以上的狂风带来了暴雨和大潮的灾害。它把百年大树连根拔起,捣毁大片房屋,冲垮海堤,淹没庄稼,数十吨的大船被吹翻,连金门敌人的吉普车、邮局招牌也被刮到我们这边来。在我们的岛上,一个小时之内,海堤被冲垮三千九百多米,盐坎冲毁三千八百四十五坎(占总数56%)海蛎苗刮倒90%,九十五条船毁坏了五十一条。
像这样的风灾,如果发生在解放前,一定会给岛上的人民造成田园荒废,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大灾难。但是,现在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解放军的保卫与有力援助,有强大的人民公社,有久经斗争锻炼的群众,我们就有足够的力量,克服困难,战胜灾害。我们实行全岛动员,在台风到来之前,作好抗灾准备,台风到来时部队派舰艇进行紧急抢救,又在部队支援下,采取大兵团作战,集中了民兵一千二百多人,冒风抢修海堤,七天的时间,就做了一万三千多土方,二千五百多石方,做到“潮涨一尺,堤高两尺”。紧接着又进行排水,修盐坎和船只,不但全部船只修好,而且旧船变新船,小船变大船,总吨数还增加三十吨,海蛎苗也都很快扶植起来。不过一个多月,生产上又蓬蓬勃勃。灾后群众自动提出暂时不领工资,有少数人产生悲观思想,认为遭受这样严重的破坏,要经过第一年修整,第二年恢复生产,第三年才会有收益。可是我们第二个月就发半薪,第三个月就发了全薪,到年终结算,全年公社收入达到一百五十八万元,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增加40%,平均每个劳动力收入三百八十八元,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也有一百三十元。群众说得好:“人民自有回天力,不见灾痕见新村”。在困难时,有个富裕中农曾经说:“在这样的灾荒下,还是各顾各的罢”。但等到一个多月以后,我再问他怎么样,把他问得说不出话来。
就这样,我们战胜了敌人的炮火,也战胜了台风。我们各项生产都获得了特大丰收。特别是解放前我们岛上生产的粮食只够吃两个月,去年那样的灾害下,我们生产的粮食够吃八个多月,今年我们就要做到粮食自给还有余。我们不但要发展农业、渔业和运输业,而且要和全国各地一样大搞工业建设,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我们今年要实现运输拖驳化、渔业机航化、农业半机械化。今年要扩建农具厂,造船厂,并大搞盐业生产的综合利用,兴办五十三个氯化钙厂和钾镁肥厂。明年要建发电厂和化工厂。敌人打炮不要紧,打炮有打炮的搞法。而且我们总有使敌人打不了炮的时候。
总之,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三岛人民在胜利中前进。敌人造谣污蔑共产党不好、人民公社不好,大陆人民吃不饱等等真是叫我们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妇女黄艺花说:“可惜我们离金门还远了一点,不然我就带着孩子到前线去吃饭,让蒋介石看看我们吃的是什么!”去年6月间蒋军中士班长贺业臣,泅水过来向我投诚,说那边兵士都吃不饱,一天吃两顿,每顿只有八颗花生米当菜。他说金门有很多蒋军士兵都想过来。这很好,我们欢迎。
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国人民的连续大跃进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人民解放军的支援和帮助,又给我们增添了力量。因此,敌人疯狂的炮火打不垮我们的公社,严重的台风灾害阻挡不住我们跃进的步伐,相反的我们在敌人的炮火下成长起来,在抗击自然灾害中得到壮大。但是,这还只是开始,我们决不麻痹不自满,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不但要把三岛建成守卫祖国大门的一座钢铁堡垒,而且要把三岛建成一座幸福的乐园。


第18版()
专栏:

一大二公 灾害低头
张泗洲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和谭震林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三个报告。这三个报告,是继续跃进的报告,是鼓干劲的报告,在总的精神上,简直跟我们农民弟兄想的说的完全一样。
在1958年、1959年连续大跃进的基础上,我们四川省简阳县棉丰人民公社早已经计划好,今年要播种大春粮食作物一万零三百七十一亩,确保总产量达到一千三百二十多万斤,力争达到一千五百万斤,比1959年增产50%到70%;播种棉花七千四百二十九亩,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前提下,确保总产量达到皮棉九十六万多斤,力争达到一百一十万斤,比1959年增产30%到50%。同时,大搞指挥田、试验田、丰产路、丰产片、棉花王,攀登大面积高产的高峰。今年已计划种植一百亩亩产一千斤皮棉到双千斤皮棉的高产试验田。其他各种作物和毛猪家禽,也要大大提高产量,同时还要把社办工业搞好,来一个全面跃进。
我们这个生产计划,我相信是完全办得到的,还有可能超额完成任务。因为在夺取1959年粮食、棉花大丰收中,全部事实已经证明,人民公社这个法宝,是经得起考验的。我指的是去年的旱灾。去年的旱灾,是几十年没有过的,从1月到6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棉花叶子晒得起“狗耳朵”,大部分稻田都断水了。棉丰耕区有个李么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一天只顾叹气,说:“完全跟壬寅年一个样,今年庄稼又没事了”。过去旧社会出过的灾荒景象,使得老太婆很害怕,担心又会要饿死多少人。
好在我们那里只有一个李么奶奶这样的人,其余绝大多数社员,不但有了公共食堂心里就不慌了,而且信心照样是很强的,他们完全相信人民公社无穷无尽的威力。全社工农商学兵坚决响应了省委“抗旱保苗”的号召,使用了一切抗旱工具,大至抽水机,小到盆盆罐罐,在烈日下抽水打水,加紧灌溉,一齐向旱祸进行斗争。经过一百多天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基本上做到了一块不干,一窝不缺,一苗不死,战胜了旱灾,叫粮食产量比1958年的特大跃进增产49%;棉花比1958年的特大跃进增产20%,实现了平均亩产一百斤皮棉的生产指标。
1959年我们不止遭过几十年没有过的旱灾,同时,还遭过一场洪水。因为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区,土质又坏,每每不旱就涝,或者又旱又涝。去年的情形就是这样。旱灾刚被战胜,一到7月暴雨又扑爬筋斗来了,又快又猛,短短的一两天,就爆发了山洪。看到这个情形,公社党委即时发出了“变水害水利”的号召,一支防洪蓄水大军就又立刻冲锋陷阵起来,守堤护埂,堵漏抢险,开沟行水,能蓄就蓄。结果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被蓄起来的水,对去年农作物的灌溉,对今年的大、小春用水,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用不上说,光靠干劲是不够的,可是,很多事实证明,人民公社化后,广大干部、社员,不止干劲比1958年更大了,而且在改造技术、钻研科学的精神,也更足了。对夺取1959年粮棉大丰收,同样起过重大作用。我们社太平、共和、大石三个耕区,有五百亩水灾地,往往雨水一多就没了,种了等于白种。1959年1月根据社里气象站预报的降雨资料,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我们计算到7月下旬的雨量,会达到二、三百公厘左右。也就是说,这五百亩地的大春,就是种上了收成也不保险。不过,这是就过去旧社会的情况说的。现在,我们既然已经认识了自然规律,也就有办法利用自然规律。我们很快就组织社员进行讨论,如何使这五百亩水灾地也要收好庄稼?讨论结果,大家提出种早玉米,在时间上把雨季抛在后面,跟着我们就动员广大群众在几天之内全部抢种了早玉米,等到暴雨到来,对不起,我们的玉米已经收了。暴雨一过,我们接着又种了两百多亩地的冬玉米和两百多亩地的蔬菜,结果这五百亩水灾地获得了大丰收,亩产量折合原粮一千五百斤,很多老年人都认为这是奇迹,只有人民公社时代才办得到。
在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的跃进中,我们在技术革新、科学研究方面,当然还不止上面说到的一些东西。这里我只想补充一点,在棉花生产上,我们大走群众路线,大搞技术革新,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棉花的生理特性,经过不断试验,已经摸到了一条提高棉花产量的经验。这就是:遵照省委指示,一开始就抓紧,自始至终都抓紧的精神,发动全社群众“一条心、一股劲、一个样”地大搞“地火笼”育苗,尽量做到早播种、早移栽,迟拔秆,延长棉花的生长期和开花期,实行大水大肥,叫棉花多结桃,结大桃。过去只收伏桃,现在要收夏桃、伏桃、秋桃三种桃。过去棉桃只有三、四瓣,现在有六、七、八瓣,大的达十二瓣,就像广柑那么大。过去要四百个棉桃才有一斤皮棉,现在只要二百四十个,大的一百八十个棉桃就有一斤。今年已经普遍推广了这种良种。这个经验,有80%的棉花都实行了“地火笼”育苗,并且又比去年提前下了种,育的棉花1月份就开始移栽了。现在一般已长了七、八片真叶,很快就要开花了。估计开花期能够由过去的九十天延长到一百八十多天。我们完全有把握叫棉花比去年得到更大的丰收。
以上的话,我只想简单讲明,为什么我敢拍胸口,说我们有把握完成1960年的生产跃进计划。并且有可能超额完成计划。如果要讲有利条件,应该讲的还多得很。比如,公社化前,我们用的化肥完全是靠国家供应的,现在用的化肥比过去多一倍,可是主要是自己化肥厂供应了,又节省了资金,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去年冬天,我们已经修整了全部的埝塘,最近又完工了一座水库,可以灌溉八、九千亩土地,如果再碰到去年那样大的旱灾,也就更容易对付了。此外,我们已全部实现了良种化;土地也普遍深耕到一尺以上,有不少的还加了工,又对每块土地做了鉴定。我觉得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年完成生产任务的有利条件。
要讲有利条件,最有利的条件当然还是要数广大干部和社员,因为,正像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说的,人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去年冬天,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结合当前生产,对全体干部,全体社员进行了一次共产主义教育。通过这次教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普遍有所提高,在大家思想上,人民公社的根子扎得更加深了。有首民歌曾经唱道:“党和我们心连心,公社是我们命根根”。这就是我们广大社员的真实心意,同时也是我们今年在生产上争取全面跃进的最有利的条件。
以上发言,是不是对,请代表们批评指正。


第18版()
专栏:

军队代表在小组会后亲切交谈。左起:崔建功少将、赵毛臣大尉、周文江少校。崔建功少将和赵毛臣大尉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周文江少校参加过淮海战役。他们在战斗中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赵毛臣大尉还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 (新华社记者 吴化学摄)


第18版()
专栏:

为“千粒穗”“万粒斤”开道
杨匡保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所作的工作报告,并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现在,我把自己从事种子研究工作的一些体会,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我生长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解放前,父亲给地主种田,母亲在地主家当佣人,父亲东拼西凑,勉强地给我读了二年书,常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悲惨生活。解放后,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翻了身。党提高了我的政治觉悟,使我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党支持我大胆试验改良水稻品种,把我从一个半文盲的青年农民培养成为选种专家,帮助我著书立说,浙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还聘我为特约研究员。我深深体会到党是多么的伟大,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是多么的幸福!有了共产党,才有我杨匡保。
选育良种是农业生产八字宪法中的重要内容。历年来的事实证明,它是一项工本省、收效大的增产措施。“千算万算,选用良种最合算”,“良种出高产”,“种子年年选,产量节节高,种子大革命,生产猛飞跃”。这些,都是群众经过实践后所得出来的结论。比如,早稻良种“陆财号”,平均每穗一百二十五粒,而劣种“小暑白”平均每穗三十五粒。1958年引种的晚粳“红芒晚”,平均每穗都在二百粒左右,最大的穗头有五百六十二粒,而劣种晚籼“中秆叶下坑”平均每穗只有五十五粒。据几年来的平均产量统计:“503”比“早白”每亩增产五十斤;“有芒沙粳”比“503”每亩增产八十五斤;后来选用“南特号”又比“503”每亩增产九十四斤;“大荆白”比“中秆”每亩增产三十斤;“矮脚芒咀”比“大荆白”每亩增产四十五斤;“乌咀糯”又比“大荆白”每亩增产六十二斤。1959年早晚稻由于全部选用“乌咀糯”、“三百粒”、“新太湖青”等良种,获得了大面积的增产,平均每亩产量跃到一千八百斤。大丰收的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良种出高产的真理。
八年来,我社由于选种育种,不断扩大良种面积和更换优良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1952年为七百三十六斤,1957年为一千零八十一斤,1958年跃为一千三百九十斤,1959年又跃到一千八百一十四斤。再拿种子的质量来说,经过选种的种子,子粒饱满,千粒重高,出苗快,生长好,抽穗整齐,成熟一致,稗草杂粒少,对提高产量的作用也很大。
良种增产虽然为广大群众所公认,但是,从不选种到选种,从选种到育种,也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新旧思想斗争过程。
1952年,我们黄岩县路桥合作社早稻全部是“早白”,晚稻大部是“细秆京仁”等土种,那时候,我从外地买来几斤早稻“503”、晚稻“粗秆白”等良种,却遭到少数人的讽刺打击,他们对我细心粒选种子,说是“念佛珠”、“吃饭不消化,消磨功夫”。种子下田以后,我一日三次到田头去观察,他们又说我是“猢狲种生姜,一日三次张”(看的意思)。但是,党教育我,鼓励我坚持试验下去,结果“503”和“粗秆白”分别比土种每亩多收九十五斤和六十六斤。在增产的事实面前,许多人开始认识选种的好处了,但是仍有人认为增产是偶然现象。第二年,我又继续试验,当时,有一个老农也搞了“试验”要与我比高低,结果,每亩产量我比他多收一百八十斤,他认输了,主动向我调去良种一百多斤。使广大群众对培育良种更加信服了。他们编了一首顺口溜:“先进落后大家封,事实面前分雌雄;老经验敌不过新办法,良种必定胜劣种”。
良种增产的事实引起了群众对选种的重视,但是,坚持年年选种,不少人的思想还有抵触。有的人怕麻烦,说选种太费功夫。我就自己带头穗选了二百二十斤。第二年把穗选与不穗选的进行对比,穗选的结果,一季连作晚稻亩产四百八十六斤,比不穗选的多收了五十一斤,当时立即组织了社员去现场参观,抓住这个事实开展田头整风,辩论“要不要选种?”“功夫用在选种上到底合不合算?”大家看了田,又算了账:一天能选二亩田的种子,二亩田就可增产五十至一百斤,花一个工,就能多收三、五十斤。经过看、比、算、辩等办法,群众深刻地体会到选种是增产的大法宝,良种增产在人们思想上扎了根。从此群众就越来越重视选种了。
公社化后,为了高速度繁育良种,满足生产不断大跃进的需要,公社决定把路桥社改为公社良种场,良种繁育任务加重,质量要求更高,有些社员存在选种“吃亏论”,主张自选自繁,不愿支援外地。有的说:全部做种子,口粮怎么办?也有人认为,自己繁育质量好,全部调出去,调回来的稻谷质量差,白米饭不吃,何苦?这时,农场党支部进行了爱国爱社的教育,动员群众发扬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同时宣传国家对于良种加成调换和出售的政策,从而消除了种种顾虑。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鼓舞下,为了不断创造培育更好的品种,党支部向广大群众提出“向千粒穗、万粒斤进军”的雄伟口号,经过半年多来的努力,万粒斤被我们创造出来了,现在进一步试验和小面积推广。
在向种子科学进军的道路上,是有许多困难的。在党的领导和不断教育下,深苦钻研,我们并没有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而是鼓起更大的干劲,去战胜困难。如我在培育“大乌咀糯”新品种时,由于成熟季节迟,其他稻已经抽穗了,“大乌咀糯”还是瘪秆,一些思想保守的就风言风语起来。我始终不动摇,最后终于培育成功。又如女共产党员方月娥开始学习种子杂交时,因操作不熟练,前后二十多次都失败了,但她仍坚持着试验,不断改进操作技术,终于攻破了技术关。再如蔡仁俊同志,在1958年从新太湖青稻种中选出一个大稻穗,1959年进行单本繁育,平均每穗在二百八十粒以上,最高一穗达六百三十二粒,抵抗病虫害和倒伏的能力特别强。在水稻杂交方面,一般只知道二种方法:一种是用四十度的温水泡死雄花,另一种是套黑纸袋,但是我们试验成功了人工授精杂交和远缘杂交,稻盲变异种杂交,效果很好。
搞种子技术革命,光靠少数人干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并把已得的试验成果,迅速推广出去。如1957年社员陈金保在“红毛”稻田中发现大稻头,我们立即组织干部、社员技术员去田头参观,经过认真培育,成为“路桥一号”新品种。又如社员李赞卿在粒选稻种时,创造了先穗选,再粒选的先进方法,党支部立即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使选种效率提高数倍。从1952年至1959年我们共创造了十三个新品种,繁育了各种高产良种五百万斤,其中有四百多万斤售给国家和兄弟社。1952年选出的“大乌咀糯”晚稻良种,已经推广到七个省,五十二个县。我们大量繁育的早稻“陆财号”“铁路稻”“元丰”等良种,也已在温州地区各县普遍推广。我和科学研究组还培育出“万粒斤”“路桥一号”“路桥九号”等新品种,为将来实现亩产万斤稻开辟了道路。
我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要继续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再接再厉,为1960年向双千粒穗、六千粒斤奋勇前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代表批评指正。最后,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第18版()
专栏:

真金不怕火炼
刘洪达代表谈革命十月人民公社是怎样战胜特大灾害的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并衷心拥护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三位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除表示回去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外,现在把我们公社在1959年的特大洪水面前搏斗和灾后生产自救情况向大会作一简单汇报。
我们革命十月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农业大跃进中诞生的,全社拥有一万三千八百一十六户,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九口人,二十六万九千三百四十亩土地。南北七十华里,东西四十华里;南靠渤海,地平土肥,盛产粮食和各种鱼虾,北靠群山,有大量的梨果和森林,矿藏资源极为丰富。
人民公社一成立,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发出了灿烂的光芒。特别是在战胜自然灾害方面显示了比高级社更大的威力。革命十月人民公社建立之后不到一年,就连续碰到了两次旱灾,两次虫灾,一次大水灾,真是五灾俱全。其中规模最大、危害最烈的要算去年春天的五十三天无雨的旱灾和7月份的三百年一遇的大水灾。要是没有人民公社,这些灾害,就会出现“赤地百里”的局面,然而,有了组织规模大、活动范围广的人民公社,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就先后一个一个地战胜了这些灾害。
经受了特大灾害的考验
去年春天是人民公社第一个春天。社员们在1958年大修水利,深翻土地,改种小麦等高产作物的基础上,正准备进行第一个丰盛的春种夏收。可是“天公不作美”,从4月19日到6月11日,先后五十三天没有下雨,造成了“地冒烟,塘裂嘴,禾苗卷叶,井底朝天”的大旱灾。
5月初,大田播种的紧张季节来到时,天老爷仍然不下一滴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抗旱播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于是公社党委统一领导全社干部群众,辩论了还是坐等下雨、还是抗旱抢种的问题。社员一致同意抗旱播种,和自然灾害作战。于是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抗旱运动就开展起来了。全社每天参加抗旱人数达二万多人,占总劳力的92%。当时我们的口号是:“挡河蓄水,挖掘地下泉,一春无雨保全苗,一年无雨保丰收,宁肯肩磨烂,不做等雨汉”。
人民公社从事抗旱斗争的力量如此之大,面积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全社抗旱播种的面积十万四千四百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3%。坐水播种的小苗普遍出的齐,长的快。这是千军万马抗灾的结晶,特别是今年全社的小麦,经过抗旱,普遍作到三肥五水,获得了空前的丰收。据最后统计,全社小麦播种面积共二千七百一十九市亩,比上年增加二点二四倍,比前年更增加十七倍之多。
正当人们欢庆公社化后的第一个夏季大丰收,期望着秋季更大丰收的时候,降来了一场三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从6月12日开始下雨以后,一连下了四十多天雨,特别是7月21日至22日,在公社北部的三山山头上,大风口、共青二水库上游,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连续降雨三百九十——四百二十毫米,相当于往年全年的降雨量三分之二。由于雨量过分集中,引起了巨大的山洪暴发,在三山背后一百多里的山沟内水流湍急,连碾盘都冲走了,据大风口水库上的记载:21日八点后,水位迅速上涨,最快速度每分钟达零点二米,每秒进水量达五千七百零五公方,至22日晨,水位大大超过了百年一遇的设计水平——三千六百万方水。最后达到五千四百万方,终于迫使大风口于22日晨四时五十分漫堤决口。另一座中型水库——共青水库也因同样的原因,于22日晨六时二十分决口。洪水以一丈高的水头,由北向南,像一堵墙似的席卷过来。三个小时之内,洪水所经之处,都出现空前未有过的大灾难。许多房屋被冲毁了,土地被淹了。
人民公社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集体、大家庭,在严重的灾害面前,充分表现了党的统一领导的坚强。在受灾之前,公社的党、政领导同志都分赴沿河险区、水库工地,发动群众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许多生产队的队长、支部书记都通夜在村里和沿河来回巡察,在水情恶化的前几分钟,公社除通过广播和电话通知沿河群众逃险以外,又抽调了十几名干部组成四个组,分别到沿河各队帮助群众抢险脱险。
洪水到来之后,中断了县、社和社内各队之间的电讯交通联系,各级干部和先进的社员在党的长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公社大家庭的现实情况下,高度表现了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洪水进行了顽强的搏斗,全社共涌现出一百一十七名抗洪积极分子,得到全社群众的赞扬和奖励,还有五十七名积极分子,受到县里的表扬和物质奖励。
许多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和公社的集体财富。有的干部为此而牺牲了自己家里的一切财物,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例如二道管理区曹屯生产队队长何景阳(共产党员),当洪水到曹屯的时候,他已经组织了群众脱离险境,可是当他想到队里的账册和一部分现金还在他家里,他又毫不犹豫地冲进洪水中的家屋,发现现金和账册还锁在桌子里,他连忙扛起办公桌向高坡冲去,可是一个急流把他连人带桌都冲走了。事后人们找到了这张完整无损的办公桌,而何景阳却为抢救公物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钓鱼管理区主任张志恒和钓鱼生产队支部书记董玉文也有同样的表现,他们连夜督促和指挥三百多群众事先跑上了山头,可是在查点人数时又发现少了五户,于是他们又分头冲进洪水,救出了这五户的老小。正在这时,洪水猛涨,把张志恒冲到几丈之外,他依靠一棵大树才转危为安。
小胡生产队支部书记王会阳在领导群众撤到山头上之后,听到村里群众还有呼救之声。他激动地高喊:“那个胆大的跟我去。”他的亲兄弟、生产组长王会礼就赶忙跟上,他们一起冲进了洪水包围的村屯,肩驮一个,手夹两个,先后在没脖子洪水中往返六次救出了四户社员的全家老少共二十三口,使全村八十多个社员无一伤亡。
除公社内积极进行的抢救工作而外,党和国家还数次派飞机到各重灾村屯,空投了大量的饼干和窝窝头。在洪水过程中,以共产党员、公社干部为首的紧张激烈的抢险斗争,充分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的人民,才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只有人民公社的优越制度,才能培育出这样数以百计的大公无私的英雄人物。许多干部在灾情过后,自己只剩下一身衣裤,却抢救了全村的人命和公社的财产,给社员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群众一致称颂说:
“没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哪能培养出这么多好人来!”
迅速消灭了灾痕
我们革命十月人民公社的社员都说:“幸亏有了毛主席,共产党和人民公社,不然真是要饭也摸不着大门”,“我们从心底里感谢国家,感谢人民公社对灾民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照顾。”人民公社在党和国家领导下,确实运用了它广大的活动范围和雄厚的经济力量,“东方不亮西方亮,丢了南方有北方”的冲天干劲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重灾变成轻灾,轻灾变无灾,从而使人民公社显示了比环境顺利的条件下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都是任何别的力量所不能做到的。
我们革命十月人民公社运用它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经济力量,迅速进行着灾区生产、生活的妥善安排。从7月22日灾情发生后,公社党委当晚就召开了全社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对灾区工作做出了五条决议:(1)迅速动员非灾区、轻灾区的社员主动让房让炕,供冲倒房屋的社员居住,房租由社付给;(2)灾民的吃饭问题,首先由管理区调剂,解决不了的由社调剂;(3)动员干部、职工和非灾区社员捐献衣服、被褥,救济灾民;(4)公社从公益金中立即拨出一万三千元,支援灾民;(5)迅速组织灾民和非灾区的大协作,排水抚苗,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公社党委的决议发出之后,不到十天,灾区就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全社修复的房屋共达一千六百八十八间,一千一百多户无家可归的社员,全部找到了适当的住所,穿上了衣服,九千多失去口粮的人吃饱了肚子,从来没有一个受灾社员在灾后挨饿,连灾民吃饭用的碗筷,也有不少是公社给他们预备。因此,许多受灾社员说:“公社是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比小家庭还照顾得周到”,“我没有家,没有了亲人,可是,公社就是我的家,干部就是我的亲人,他们这样关心我们,我没有别的说的,只有一个干字,重建家园!”。灾区劳动力出勤普遍超过平时,生产生活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呢?
首先从灾民安置工作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人民公社大家庭内兄弟般的友爱精神的成长,这种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大大促进了灾民思想情绪的稳定。许多受灾较轻的干部群众热情地为灾民修炕补灶,有的把热炕头倒给灾民睡,自己睡在板床上。东潘管理区平房队还组织了糊窗组、磨米组、打扫屋子组、齐柴禾组,并套起大车去东潘生产队接灾民,他们为回答公社的照顾和关怀,第二天就参加了生产。
其次,共产主义大协作,不仅是平时组织生产的有效措施,也是战胜灾害的有效措施之一。俗语说:“一人担一担,百担堆成山”。水过后灾区有许多事要火速作好,如修房子、扒东西,抢抚庄稼,种晚田,这些活计,如果全部由灾民自己来做是有很多困难的。公社为了迅速帮助灾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大兴协作之风,组织非灾地区各生产队帮助灾区。东潘管理区黄家生产队在水退后的第二天,就组织了四十多个人带着干粮,到东潘生产队整房子、挖粮食和其它物资,一连干了五、六天。凉水、前卫、三山管理区,两条输水大干渠被洪水淤平了,六千亩水田断了水,水稻受着枯死的威胁。这两条干渠很大,要完全修复得用五、六千个工,这么大的工程,只靠几个受益队(过去的高级社)在短时期内完成是有困难的。公社和这三个管理区组织发动了受益队和非受益队共同修复,结果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就修复了几十华里长的干渠,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了稻田。广大社员都深深地感到:要没有人民公社和大协作,就得眼瞅着水稻被干死。
再次,公社的工业、商业部门、学校,在公社统一领导和调动下,也都充满热情地支援灾区。铁工厂、木器厂根据灾民的需要,立即由其它生产转入生活用品生产。工人们都昼夜不停地为灾民加工剪刀、饭桌、锅盖等生活用具,商业部门也立即派人前往灾区调查灾后的物资需要情况,组织进货。学校学生在水灾期间,正逢假期。为了发挥那怕是微小的力量抗击灾害,学校教师也带领着学生参加了抚苗拔大草等。这又是公社工农兵学商的大协作。
最后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领导人民公社前进的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公社拨款、拨粮和社员之间互助互济以外,党和国家、全省人民都非常关怀这个地区的灾情和灾后的恢复工作,以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为首的慰问团前来慰问,同时,还以大量的物资和现款支援了灾区群众。国家拨给的救济款达六万元之多,衣服五万多件。被水灾冲的一贫如洗的重灾民,几天以后家里就变了样。全社二千多户灾民平均每人得到四件衣服,重灾户在十件左右。钓鱼生产队社员马树成,原先全家平均每人只有一套旧棉衣和随身穿的单衣,水灾过后,他家衣服倒比过去多了,平均每人三、四套单衣,每人还得了两套棉衣。他说:“共产党真没有比的,就是自己买布做也没有这么快呀!”
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了正常,灾区干部、群众通过抗灾斗争,社会主义觉悟普遍地得到提高,结果坏事变成了好事,出现了干部和群众、人与人之间空前的团结,人人心情舒畅,人人精神饱满的新局面。灾民们说:“公社干部这样舍死忘生的,我们只有搞好生产,才能对得起他们”。背阴章生产队的群众对干部说:“你们大胆的想吧,只要你们想得周到,你们说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许多从旧社会中艰苦岁月中爬过来的老年社员对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有深刻的体会。这个地区百年以来共发过三次大水。许多老社员拿去年灾情和光绪二十年、民国十九年的水旱灾害情况对比之后说,要没有人民公社,天王老子也抗不住这样的大灾。据本乡老农回忆,光绪二十年、民国十九年灾后,本乡都曾普遍出现“七多”:逃荒多、欠债多、扛活多、讨饭多、童养媳多、卖儿卖女多、寻死上吊多。根据他们的回忆所进行的不完全统计:仅光绪二十年,本乡上吊寻死共七十多人,卖儿女的十七户,讨饭的二百六十六户,童养媳二百六十七人,逃荒的三百三十多户,扛活的二千七百多户,除少数地主富农外,本乡群众普遍挨饿受冻,负债累累,出卖土地的约有一千三百三十多人。而那两次大水都还没有这次洪水灾害大呢。
当时的政府眼看着许多贫苦农民冻死、饿死、上吊也毫不关心。他们感动的说:这样的社会,真是从前打灯笼也找不到的啊!
灾后,公社党委和社管理委员会在各生产队普遍拟定的重建家园计划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全社的重建家园、生产自救的规划。我们提出“灾年变丰年,减产不减收,搞好生产自救,重建幸福家园”的口号。
为了实现这个跃进的规划,全社开展了“四丢四找”的增产节约运动。决心要把灾年变丰年,减产不减收。“四丢四找”即农业丢副业找;早秋丢晚秋找;旱田丢水田找;粮食丢果上找。根据这一方针,全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高潮,秋收工作进展很快。除秋收工作之外,副业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全社的副业产值到年底已超过两倍。在播种晚秋作物方面,基本消灭了秋闲地。
去年全社的粮食生产虽因遭遇特大灾害,但是由于社员对晚秋田的精心管理,我们公社还出现了水稻丰收景象。当地群众唱道:公社人人夸,大搞水利化;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丘陵地区的梨果,更普告丰收,全社平均比1958年增产一倍半,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产纪录。
正因为人民公社有无比优越性,去年虽然大片农田减收,部分农田颗粒无收,到年底全社农副业总收入还达五百二十八万元。由于公社普遍地开展了厉行节约运动,精打细算的结果,不算家庭副业收入平均每户社员分二百三十元,每人平均五十元左右。这个收入水平,既超过丰收的1957年,也超过了大跃进的1958年。
公社党委和社管理委员会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精神鼓舞下,拟定了长远的建设规划,两三年内,全社要大量发展稻麦两熟的耕作制度,以逐渐改变主粮品种;北部山区将遍种果树和防护林带,改变山河旧貌;中部沙土地区,将大量种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支援国家工业化;南部沿海渔业也将有很大发展。社员形容今后的远景将是:昔日秃山变绿顶,拦住洪水泻清泉,万垧良田园田化,到处水力电力站,微风吹动稻浪滚,棉花吐絮银光闪,俯首山脚开宝矿,到处梯田百果园,工厂、商店、影剧院、大学、医院样样全,人民公社好得很,幸福生活万万年。
我们为了夺得1960年更大丰收,根据公社党委决议精神,从去年入冬以来,在全社范围内广泛的开展起规模壮阔、轰轰烈烈的、以水肥土为中心的建设高潮。水利战线上就投放了60%的劳动力,除进行复建两座中型水利工程(二年内竣工)外,大兴水库,挖泉打井和挖明水,作到滴水不流失。截至目前为止,共完成大小水利工程一千零九个,可灌溉土地八千垧,占总耕地面积50%强。施肥的数量和质量也都高于往年。并且还改革农具一千四百四十二件,其他工具六百七十四件。从而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给实现今年的继续大跃进奠定了基础。虽然如此,我们还要以不断革命的精神,高举毛主席的思想红旗,在胜利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