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
专栏:

天山南北农牧双丰收
司马益·亚生诺夫代表介绍新疆农牧业生产持续大跃进的情况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震林副总理关于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为贯彻执行报告中提出的方针、任务而努力奋斗。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牧业生产,和各兄弟省区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获得了持续大跃进。农业总产值达到十三亿三千六百万元,比1958年增加22.5%。粮食总产量达到七十亿斤,比1958年增加16.7%。棉花总产量达到一百六十一万担,比1958年增加39.3%。油料总产量达到二百四十万担,比1958年增长34.7%。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成绩更加显著。1959年共扩大灌溉面积三百六十七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三百八十一万亩。农业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绩。现在全区已基本实现了新式畜力农具化,并拥有拖拉机四千零二十五个标准台,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7%(主要在国营农场)。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这些都是今后更进一步实现农业生产更大跃进的有利条件。
畜牧业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1959年牲畜总头数达到二千零九十三万多头,比1958年净增12.38%。品种改良工作的成绩很大,1959年杂交改良绵羊五百万只,基本上实现了全部绵羊改良,大大提高了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牧区贯彻执行了农牧结合的方针,大力扩大了耕地面积,基本上实现了粮食、饲料自给,并改变了游牧状态,基本上实现了定居,为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9年,国营农牧业经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耕地面积达到九百九十五万亩,约占全区总耕面积的25%。国营农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对改变自治区的经济面貌和促进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绿化造林事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全年造林二百零七万亩,治沙面积达二百五十二万亩。
随着生产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959年人民公社的总收入比1958年增加了18%,90%以上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社员购买力比1958年增长了25.2%,储蓄额上升了186%。同时,全区近三万个公共食堂、一万九千多个托儿所、六千五百多个幼儿园以及其他生活福利、文教卫生事业都办得很好,并且越来越巩固和发展。
几年来,特别是两年以来的大跃进的经验证明,为了高速度地发展新疆的农业经济,必须采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采取了以土为纲、以水肥为重点,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提高单产;同时大力开垦荒地,增加播种面积。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自治区农业生产的潜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新疆现有耕地面积很少,而可耕的肥沃土地却很多,水利资源丰富,劳动力逐年增加,机械化程度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形下,必须把提高单产和扩大耕地面积结合起来,才能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1956年以来,尤其是在1958年和1959年,我们在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大规模的开垦了荒地,扩大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39%,粮食、棉花的单位产量也分别提高了36.8%和14.3%。实行农牧业同时并举的具体实践也证明,在牧区由于开荒造田的结果,不但没有丝毫影响畜牧业的发展,相反地,解决了牧区的粮食需要,和为高速度发展畜牧业最需要的饲草饲料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自治区的地面和地下水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我们还远没有能够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还没有利用地下水利资源,目前在用水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如果我们克服了这种浪费现象,实行合理用水,再加上不断开发和利用地面和地下水利资源,保证再扩大一亿多亩耕地的用水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我们根据自治区现有耕地中有部分盐渍地的情况,大力开展了以排碱洗碱为主的土壤改良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自治区根据总路线精神和新疆具体情况所采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而新疆却有一些同志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对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并举的方针则是完全错误的,是同总路线的精神和新疆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
1960年自治区的农牧业生产要有一个比1959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为此,我们继续坚持以粮为纲的方针,在优先增产粮食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棉花、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我们计划今年生产粮食八十二亿斤,棉花二百万担,油料二百五十万担。继续贯彻执行发展农业和发展畜牧业相结合的方针,实行发展大畜和发展小畜同时并举,发展养羊和发展养猪同时并举,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今年各种牲畜头数要比1959年净增三百万头,并积极普遍进行品种改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牲畜质量。林业生产也要加速发展,今年计划造林二百万亩,治沙四百三十万亩,林木采伐七十六万立方米,以保证工业建设的需要。
为了完成农业增产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同时并举的方针。完成和超额完成开垦荒地八百万亩和多种作物的播种计划。必须全面地、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要力争提前五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单产指标。
积极开展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改造,是加速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为此,必须全面规划,具体安排,加强领导,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既要改革工具,也要改进栽培技术。目前必须实行土洋结合、由土到洋、由低到高,积极为机械化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农业技术人员,以适应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
继续巩固和加强人民公社。必须经常加强对社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不断提高社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认真贯彻“三包一奖”,建立和健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公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进一步办好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生活福利事业,组织和安排社员的生活,以保证农业生产实现大跃进。
上述农牧业生产任务,我们是有信心有条件能够完成的。经过反右倾斗争和整社运动,大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政治觉悟,“三个万岁”已深入人心,人民公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去年的秋播作物种得多、种得好;去冬今春开展的以水利、积肥为中心的备耕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区一百余万劳动力战斗在水利战线上,截至2月底,完成的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可蓄水十四亿公方;已积肥三千零七十七亿斤,平均每亩春播地可施肥近万斤。今年的春耕播种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又早又快又好的新形势;接羔育幼和大畜配种也搞得很好。同时,支援新疆建设的青壮年已陆续进疆,缺乏劳力的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特别是兰新铁路的继续西进,自治区的交通运输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商业及其他方面支援农业的运动已经形成高潮。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走群众路线,一定能够取得今年农业生产的全面大跃进大丰收!


第15版()
专栏:

甘肃畜牧业实现了连续跃进
杨复兴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在,我就甘肃的畜牧业讲一点意见。畜牧业在甘肃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随着国民经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实现,畜牧业也实现了连续跃进,取得了巨大成就。
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首
先,它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料和动力。甘肃农业上需要的肥料,有40%以上是畜牧业供给的。同时,每年平均给农业上增加五万头左右的耕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其次,它给国家提供了工业原料和外贸物资,增加了国家积累。从1953年到1959年,全省畜牧业供应的羊毛、羊绒、猪鬃共有六十多万担,皮张七百多万张,还有大量的其他畜产品。第三、它给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肉食和乳品,进一步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第四、它促进了人民公社多种经济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既增加了公社的公共积累,又增加了社员的收入。第五、大大地繁荣了牧区经济和文化,增强了民族团结,提高了牧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点,我们藏族人民是体会得特别深刻的。
大跃进以来,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畜牧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央提出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号召,更进一步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的认识。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的新形势,高速度地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是完全可以办到的。甘肃有着发展畜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天然草原有十三万多平方公里,畜牧业又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广大群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党的总路线和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照亮了畜牧业高速度发展的道路;两年来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对畜牧业的支援也大大加强了;农区和牧区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发展,为畜牧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这样空前有利的形势下,只要我们坚决依靠党的领导,贯彻执行“以猪为首,猪牛并重,全面地高速度地发展畜牧业,多养猪、多积肥、多打粮,支援农业高速度发展”的方针,在牧区以发展马牛羊为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搞群众运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畜牧业的大跃进。
事实上,两年来,甘肃不少地方的畜牧业已经获得了高速度发展。1959年,全省有九个县、市的畜牧业获得全面丰产。从1959年8月到12月的四个月内,全省生猪就增加了六十九万头,大家畜增加了二十九万头。全国养猪模范樊秀才领导的西礼县盐官公社套边生产队,1956年只有两头猪,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就猛增到一千三百多头,平均每户有十八头以上。环县的羊,从1958年的四十多万只,1959年增加到五十五万多只,增长率达到36%,全县平均每人有四只羊。山丹民乐公社常乐大队适龄母牛一百一十六头,1959年生了小牛一百一十七头,有一头生了两头小牛。在牧区,由于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一步登天,生产力大解放,畜牧业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甘南藏族自治州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产羔二十六万多只,比去年同期增长将近一倍,成活率达到96%,比去年提高20%以上。百母超百羔的有三个生产队、一个牧场。目前全州大牲畜的适龄母畜,已经有90%怀了胎,保胎率达到95%。德乌鲁公社六十岁的藏族女饲养员刀吉姐饲养的二十二头母猪,从1958年9月到1959年9月,全部生了三胎,共产仔猪三百九十二头,增长了十七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9年牲畜净增27%以上,其中猪增长85%,大牲畜增长15%。有了这些局部的大丰产,就能够发展成为全面的大跃进。据此,我们计划1960年全省牲畜总数要比1959年净增53%以上,其中猪净增两倍以上,大家畜净增12%以上。
根据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要高速度发展畜牧业,就要解决好繁殖、饲料、防疫、工具改革、饲养管理等关键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榆中县贡井公社中连川生产队已经创造了一套先进经验。这个队的养猪场贯彻勤俭办场的方针,自繁自养,选种育种,精心饲养,把母猪、孕猪、小猪、克郎猪、育肥猪分群管理,又按大小、强弱和吃食快慢,分槽喂养;实行定人、定时、定量、定地方、定位置,使猪的生活很有规律,很守秩序。在饲料方面,精粗适当搭配,采集野生饲料,利用农副产品和种植饲料作物相结合。同时,大搞工具改革,实现了饲料切碎机械化,饮水自流化,每人平均饲养一百五十到二百头猪。防疫卫生工作也很突出,做到了水净、槽净、料净、猪体净,并且定期注射,加强检疫。全场还建立了包仔猪繁殖成活、包膘分、包肥料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度。这个队在1956年六十头猪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发展到五千二百四十三头,增长了八十六倍。特别是由于养猪业的大发展,肥料大增加,农业获得了大增产。1958年这个队的猪增长了一点四倍,粮食增产了90%;1959年猪增长了将近两倍,粮食增产了两倍以上。中连川生产队不仅为养猪事业而且为整个畜牧业树立了一面多快好省的红旗。它的经验,正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
牧区的草原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根本性措施。在甘南牧区,过去由于封建反动势力的统治和迷信思想的束缚,使不少牧场缺水衰败,有的甚至变为荒滩,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1958年反封建斗争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伟大胜利,一举而永远结束了这种局面,揭开草原建设的历史新页。去年冬季以来,开展了大兴草原水利的群众运动,修了一百一十五条渠道,有一百五十多万亩草原浇了水,预计可以增产牧草一倍以上。同时,进行了草原规划,试行了分区轮牧,使草原的使用更加合理。初步估计,载畜量至少可以增加十倍以上。广大牧民基本上定居下来,新的居民点正在开始修建。草原建设,不但促进畜牧业的大发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广大牧民几千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促进牧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跃进。这一切使我们深深感到,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藏族人民翻了身,我们的牛羊发展了,我们的草原也茂盛了。
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的大好形势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各民族人民多年来向往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让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荣旗帜,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最后,预祝大会胜利,祝全体代表健康。


第15版()
专栏:

我们的社办工业和科学研究工作
徐建春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一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的光辉照耀下,取得了继续大跃进的伟大胜利。
我们山东掖县西由人民公社也是这样,1959年,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都是史无前例的全面大跃进。今年的形势更好,必将取得更大更好更全面的大跃进。现仅就我社的工业发展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农村办工业,解放前不要说办就是工厂机器是个啥样子,大多数人都没见过。解放后,我们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由低到高,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因为发展生产上的需要,开始零零星星的发展了一些工业,但直到公社化前,也只有几处铁匠炉和木匠铺,仅能制造一些锄、镰、锨、镢等简单工具。
人民公社化后,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情况就大大的不同了。1958年我们开始大办公社工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白手起家建成了机械、化工、化肥、石灰、造纸、榨油、粉丝、木业、食品、水产、缝纫、针织、编制等二十九处社办工厂。在公社工业的带动下,生产队的修配、加工、编织等小型工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产品达三百余种,在农业机械方面,不仅修配作到了小修不出队,大修不出社,而且还能自制发电机、脱谷机等大型复杂的机器。1959年公社工业总产值达到一百七十万元,比1958年增长二十五倍。社办工业的大发展,不仅大大支援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也满足供应了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扩大和加速了社有经济的发展。
我社工业所以发展这样快,主要的是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依靠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发挥了群众的智慧和革命干劲,执行了党的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和“四为”、“三就”、“二主”、“一自”方针的结果。
人民公社化后,我们西由公社的规模是大大扩大了,全社共九千八百一十三户,三万五千五百零九人。这对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大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当我们在全社范围内,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搞水利建设,发展多种经济,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的生产运动中,遇到了劳力不足、工具落后与跃进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我社的耕地是六万三千亩,劳力九千个,平均每人负担耕地七亩。如果按每亩耕地全年用工十八个计算,这些劳力不仅足用,并且大有剩余。但是,全社在发展多种经济和福利事业方面,就占去了三千六百个劳力,加上常年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大搞水利,实际投入农业的劳力只有四千五百个左右,特别是我社复种面积占210%以上,收种时间性强烈,各队干部和社员普遍反映和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即发动广大干群进行鸣放争辩,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大办公社工业,大搞工具改革,实现机械化,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但有的人看不到公社的力量和广大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潜力。有的主张等国家的机械化来装备,他们认为“办工业是城市工人的事,咱们农民怎么能搞这个,还是多卖点力气,莫误了生产。”“就是能搞,工具原料也不好解决。”有的则说:“劳力本来不足,再搞工业就得扔地。”有些存有资本主义思想的人,就主张“要搞就搞点费事少、能赚钱的东西。”经过鸣放辩论和学习了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批判和克服了上述不正确的思想,全体干部、社员提高了觉悟,认识到社办工业对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大跃进的重大作用。在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即采取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和掌握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精神,在全社范围内迅速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众群性的大办工业高潮。
在发展公社工业过程中,在技术和材料方面,又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就紧紧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开展了人人学技术,个个搞创造的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我社现有的四百五十名工人,除二十几名老工人外,其余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为了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围绕生产的关键问题。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同时,并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及师傅带徒弟,召开现场会议参观和互教互学的办法,解决了技术困难。技术革新立竿见影,一年来,改革工具七十二种,改进操作方法十七种,并试制成功了六瓩和二十五瓩的土发电机和弹簧锤。这些农民出身的新工人,已成了工业战线上的生力军。在原材料方面,没有的就自制自造或利用代用品,比如我们制造发电机的时候,缺乏釸钢片和铜丝,当时我们通过发动群众,收购了旧火油桶二千五百个,和废钢一千七百斤,经过加工后,制成了发电机。
一年多以来,社办工业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
首先是大大支援了农业生产,一年来公社工业紧紧围绕生产的需要,大搞农具制造和修配,全年共制成了脱谷机、粉碎机、花生脱皮机、深耕犁、跃进钻、风力水车、喷雾器等大型农具一千三百多件,中小型农具二万多件,大大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去年夏季,公社工业制造的二百部新式耘锄,一百六十二部三齿划土器,提高工效五至七倍,迅速完成了锄草灭荒任务,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为秋种的需要制造了各种深耕犁二百七十七部,保证了五万一千六百亩小麦深耕规格;秋收秋种前制成了机器磨三十七盘,全社各生产队都安上了机器磨,实现了磨面机械化,相等于一百个劳动力和一百个畜力的效率。仅秋收秋种期间,全社就节省人力、畜力各七千多个,大大地加快了秋收秋种的进度。还制成了风力水车九十二部,改制旧水车五百五十多部,这些水具在去冬小麦浇水和大战小麦返青关当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节省了很多人力,畜力,而且提高工效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百,保证所有麦田浇上了丰产水。另外,公社工业还生产了各种土化肥三千五百余万斤,菌肥六点五万斤,为农作物增加了肥料。同时还开展了农具的修配业务,在农忙季节组织巡回修配组,深入田间,进行修配,一年来共修配了农具四万多件。总之这一切不仅推动了当前生产的发展,而且为农业实现四化打下了基础。
其次,也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为国营工业加工了轴承、汽车挂钩等一万五千余件。烧砖十八万块,石灰一百五十多吨,超额完成了国家分配的任务,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另外加工了粉丝三万四千二百八十斤,草鞋七千五百多双,草帽编八万块的任务,支持了国家出口的需要。
再次,在为社员生活服务方面,为了巩固提高农村公共食堂,社办机械厂创造了切菜机九十部,擦菜机八十五部,土自来水八十五处,窝窝头机九十八个,抽匣笼屉二十个,现在各生产队的公共食堂已实行了半机械化,就这一项,全社就节省了三百八十五个妇女劳力,而且提高了作饭质量。
另外,一年来还生产了鞋袜、衣帽、儿童玩具九万多种,为社员加工了成衣三万多件。不仅满足了本社社员的生活需要,并外调了一万六千多件供应市场的需要。
第四、工业的发展为大闹技术革命和实现农业四化提供了条件,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破除了对技术的神秘观点,纷纷反映:“世上无难事,就怕心不专”。事实确是这样:机械厂工人李志亭原来是个缝纫工人,根本不懂电学,当机械工人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却立下雄心壮志,决心制造发电机,当时虽然一无图纸,二无设备,但经过二十多天的苦心钻研和反复研究,终于造出了发电机,现已发电照明,目前,李志亭正在进一步的研究技术,决心制造电动马达、变压器、电焊机等比较复杂的机器,在农业上制造了许多新式农具和重要的农业机械。特别是通过社办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培养了干部和工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训练了农业机械手二百多名,同时还为农业制造了小麦锈病予测器等科学研究仪器,这一切为大闹技术革命,实现农业四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我社工业的发展是很快的,形势是很好的,1960年的形势更好,随着农业生产高速度的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越来越加迫切需要,但目前我社工业的发展,仍不能适应当前新的形势,工业生产的发展更须加快步伐,因此我社1960年的计划总产值要求三百一十八万元。比1959年增长87%,在产品方面根据农业实现四化的要求,除完成小铁牛一百一十二部,中型脱谷机二十部,玉米脱粒机二十部,玉米播种机一百五十部,锄草机二十部,花生脱皮机十部,发电机十部,地瓜切片机十部,水轮机六十部,水磨二十一部,铁道三百米,风力磨五十部,增加大型农具的生产,及时满足耘锄,喷雾器,深耕犁和锄、镰、锨、镢等小农具的供应,并继续扩大缝纫、针织、烟酒、水泥、石灰、糖果、食油、粉丝、编织、制革、菌肥和油饼等生活品生产,以满足广大社员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继续深入贯彻以手工操作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为确保这个运动的胜利,我们首先作到坚持政治挂帅,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掌握不断革命论的武器,善于发现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萌芽和先进人物,满腔热情的去培养它、支持它,使它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高度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以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勇气,积极不断的进行革命性的试验研究,扩大技术队伍和骨干力量,成立业余技术革新小组和红专学校,开展群众性的献计献策运动,以大干巧干的精神改进工具,改善设备来武装自己的工厂,继续深入地贯彻“四为、三就、二主、一自”的方针,紧紧围绕当前农业生产,大搞提水、深耕、密植、炊事等工具改革和土化肥、菌肥、土造发电机等生产,争取提前实现“四化”,在生产中坚决采取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当地资源,面向群众,变死物为活物的方法,大大发挥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互相支援,以保证生产和技术革新的全面发展,经常不断的组织劳动竞赛,掀起一个插红旗,树标兵,学先进,赶先进,帮助后进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促进社办工业更好更全面的持续跃进。
最后,我再简单谈一下我社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情况:
在党的领导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社科学研究工作也有了迅速发展。从农业社时的技术小组发展到全民办科学,从简单的试验,发展到比较复杂的研究。目前,公社一级有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技术站、红专学校以及拖拉机站、气象站、畜牧兽医站等,各大队都有技术队、农业机械队、老农顾问委员会,各小队都有技术员或技术小组。现在全社具有初级农校以上程度的技术员五百五十四人,科协会员八百多人,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技术队伍。几年来,根据科学研究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方针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科学研究试验的项目已经达到二百五十多个,有二千多个处理。对农业“八字宪法”每一个字,都作了几十个处理,科学研究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耕作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改二年三作为一年两作,亩产量增加二百五十斤;改单种单作为间种套作。现在,除小麦外,其他作物全部实行了间种,连白菜、萝卜地都套种了小麦,如地豆间作玉米,比单种地豆每亩增产五百多斤,玉米间作大豆比单种玉米增产10%左右。改稀植为合理密植,小麦播种量由过去的每亩七斤到八斤,提高到二十五斤到三十斤,玉米由每亩二千株增加到四千到六千株,地瓜由过去的二千五百株增加到五千株以上。改劣种为良种,几年来,进行品种试验、培育、淘汰、更新的结果,使全社普遍实现了良种化,优种一般比过去用的种子可增产20%。改过去浇“救命水”为根据作物在不同发育期对水分的需要浇丰产水;改过去单一肥素和不合理的施肥方法为根据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不同需要分次分类和不同肥素适当配合进行施肥。此外,在耕作整地、中耕除草、田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经过科学研究试验,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解放前,我社粮食亩产量不过二百斤左右,到公社化前一年——1957年,亩产量达到四百四十斤,大跃进的1958年,亩产量跃增到六百二十一斤,1959年,亩产量又比1958年增长了36.3%。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是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特别是人民公社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与科学研究的成果分不开的。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但增加了生产,而且,开始使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一代能劳动、有知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的新人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个队队搞试验、人人学科学的局面,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已经成了风气。
我社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证明了党的领导和总路线完全正确,证明了人民公社具有无比优越性,证明了工农劳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完全能够掌握科学,而且能够掌握的更好。当然,我社科学研究工作还做得不够,还仅是开始,为了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我们一定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把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请各位代表指正。(附图片)
在大会休息时,人大代表(左起)刘长胜、钟民、郝健秀、吕鸿宾在一起交谈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15版()
专栏:

“草地”的新生
苏新代表介绍阿坝自治州若尔盖县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所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并在今后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现在我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情况汇报一下:
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
若尔盖是在阿坝藏族自治州草原上、海拔三千多公尺的一个县,基本上是牧业地区。这个过去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困苦草原,今天完全变了样。1958年民主改革胜利以后,紧接着对畜牧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全县共建立了初级牧(农)业生产合作社七十七个,高级社十一个,入社牧(农)户达到总牧(农)户的83.4%,入社牲畜占入社牧(农)户牲畜总头数的90.2%。同时对占全县总牧户6.6%的七十四户牧主和一百六十户富牧的经济(他们共拥有十三万头牲畜,占全县牲畜总头数38%)采取公私合营和社私合营两种形式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由于彻底摧毁了封建奴隶制度,解放了生产力,组织起来的牧民劳动群众干劲冲天,因而牧业和农业生产很快就大大发展起来了。
1959年(即民主改革胜利和合作化后的第一年),全县牧(农)民在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遵照中共四川省委确定的
“以牧为主,牧副并举,逐步实现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阿坝州委的直接领导下,发动广大群众,战胜了各种灾害,实现牧、副、农业生产的全面大丰收。全县牲畜(包括牛、羊、猪、马)总头数发展到三十七万五千头(除去宰杀、淘汰和死亡数)净增三万六千四百一十五头,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了百分之十点多。畜产品的产量也有很大增加,每百斤牛奶提炼酥油的数量由五斤增加为六斤至六斤半,增长了20%至30%,酥油总产量由大跃进的1958年的一百二十万斤增加到一百五十万斤,增长20%;羊毛总产量增加到三十七万五千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25%。
开始实行精耕细作
全县半农半牧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基本上改变了过去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习惯,开始实行精耕细作、多种高产多收。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一千三百四十五万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总产量六百五十万斤,翻了一番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拔海三千五百公尺的纯牧区的达扎高级社,过去从没有种过庄稼的,去年改变了这种情况,试种成功了四十三亩粮食作物,其中有三十二亩青稞平均亩产达到二百二十斤,产量最高的十亩,平均亩产达三百七十斤。在高山的牧区种粮食成功并且获得高产,这个事实具有很大的意义。它不仅驳倒了那种所谓“草原无霜期短,气候恶劣,根本不能生长粮食”的错误论点,而且为逐步实行定居放牧和农牧相结合的办法,开辟了生产广阔发展的前途。
去年全县的副业和多种经营也有很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群众的收入也增加了。去年冬天决算分配的结果,全县有八十八个合作社大大地增了产、95%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如阿西乡1959年牧、副、农业总收入为十一万二千六百三十五元,较特大跃进的1958年(总收入七万一千多元)增长了57%,其中贫苦牧民的收入比1958年增长71%,中等牧民的收入增长了58%,上等牧民的收入增长了29%。又如达扎高级社九十二户社员,民主改革和建社以前,80%以上的贫苦牧民无法维持生活,冬季大多数人要出去乞讨度日。去年每户社员平均收入四百五十元,冬天80%的社员添置了棉衣棉被等生活日用品,90%以上的社员在银行存了款。如社员八母一家四口,去年她家有两个人参加了劳动,收入达五百多元,除开支外,还存入银行一百三十多元。她很感动地说:“过去帮人,一年到头,莫说穿的,就是一家人要想喝稀汤汤?粑都不行;现在不但有吃的、穿的、住的,还有钱存银行。这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合作社带来的好处。”
经过去冬决算分配和社会主义教育,广大社员进一步认识了合作社的优越性,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出现新的生产高潮。去年羊羔成活率达到96.1%,有九万一千多头(过去成活率最高是50%至60%);有的地方成活率达到99%。全县较普遍的实行了公、母、老、弱、幼、孕六畜分群,病畜隔离,壮畜远牧,三类畜、幼畜及种畜都住棚圈,加喂夜饲料和盐巴。在配种方面,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全配满怀,牛达到90%,马达到85%,羊达到95%。不少的社打破常规,为藏系绵羊一年生双胎而努力。他们提出了“鼓干劲、战三关、牧副农业齐加番”,为实现1960年的生产大跃进而奋斗。
实现了乡乡有小学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员收入的增加,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文化。全县在改革以前没有一所小学。1959年实现了“乡乡有小学”,入学儿童达到学龄儿童总数的60%以上,还重点试办了青壮年业余夜校、读报小组。他们为了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更快地提高文化知识,不论小学和夜校,他们都首先要求从学汉语和学唱歌作起。仅半年的时间,多数学生已经学会了一般通用的汉语,许多人都可以唱“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的歌曲。1959年全县有半数以上的乡办起了保健站,社社成立起兽疫防治小组,共组织当地的藏医和土兽医二百零五人,为人畜治病,有的技术水平相当高,治好的畜病在90%以上。现在讲卫生、防疾病的风气已经开始在群众中树立起来。
去年大跃进的事实,使广大牧(农)民从他们亲身体验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大跃进、大丰收。因此,他们衷心地把党和毛主席比作“金色太阳”、“引路恩人”,歌颂“社会主义是幸福”,把党派去的干部比作“毛主席派来的兄弟”并且踊跃交纳农业税。很多地方在三四天,有的甚至在一天之内即全部超额完成任务。在合作化的大家庭里,群众互相协作,如在迁移帐房、收割冬草和保畜配种中,都出现了许多互相帮助,彼此协作的动人的事例。这说明就是在牧业地区,在党的领导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人与人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起了新的变化。
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党对少数民族地区方针政策的胜利。
当然,我们还不能以此为满足。如果说:全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那么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更穷更白的面貌就更需要加以改变。草原地区的土地肥沃、还有大片的处女地和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财富需待开发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急起直追,进一步发动群众,坚决继续贯彻执行中共四川省委“以牧为主、牧副并举,逐步实现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尽快地改变牧区一穷二白落后面貌而奋斗。为此,我们必须在前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今年全县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各种牲畜;力争今年粮食实现基本自给;继续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扫除文盲,消除病害。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的继续大跃进,取得牧、副、农业全面大丰收的更大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