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我们要生产更多更好的拖拉机支援农业
钱端有代表谈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伟大胜利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三位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并贯彻执行。
继去冬党的反右倾,鼓干劲的整风运动之后,今年入春以来,一个以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半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已经在全国各个战线上开展起来。我们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的这个“两革”“四化”运动,在党中央、毛主席、河南省委、洛阳市委和部局的领导下,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现将第一拖拉机厂这一运动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示。
运动的成果
首先介绍一下运动发展的概况和运动的成果: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从去年11月1日全面投入生产后,在深入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立即向全体职工提出了以年底基本上达到设计水平为目标,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号召。经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迅速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规模浩大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11月下旬,冲压车间职工三昼夜实现三十六台冲床进、退料自动化,是这次运动高潮的燃点。喜报张出,震动了全厂,激发了群众,同时受到了市委的重视与支持。厂党委立即召开了现场会议,向全厂职工发出了“学冲压、比冲压、赶冲压”,“全面提高机械化程度,向自动化进军”的号召,广泛不断的组织了参观表演,使运动迅速形成学、比、赶、帮的高潮。今年又提出“五一”全面突破设计定额,“十一”实现班产量翻一番的目标。2月下旬组织了全厂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表演大会赛。在四个月的运动中,广大职工的革新热情一直十分高涨,运动一直是一浪逐一浪,一潮高一潮地向前发展。
四个月来,运动发展是全面、广泛、迅猛、健康的。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人人有建议,台台有革新,科室无空白,面貌大改变的局面。在这个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厂提出革新建议达七万三千多项,实现二万五千八百多项。其中提高工效一倍以上的重大革新项目四千多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包括若干尖端项目即有三百五十六件。
四个月的运动,由于大量革新项目的实现,已经充分地显示了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巨大成效:
第一、是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继提前超额完成1959年年度计划之后,又实现了今年的开门红,提前超额完成了元、2月和3月份的计划。质量逐渐提高,废品率逐渐下降。同时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第二、是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很多的革新项目都成倍、数倍以至几十倍的提高了生产能力。据2月技术表演大会赛检阅的统计,全厂机械加工的零件中,已有42%达到或超过了翻一番的生产能力。据八个车间的统计,已有三十四个工部、工段达到了翻一番的能力,其中四个工段已达到翻五番的水平。发动机车间加工的零件中,已有94%达到了翻一番的生产能力。
第三、减少了体力劳动、手工操作,节省了人员。仅据十二个单位参加2月技术革新表演大会赛的四百一十九个项目的统计,即可节约三百三十人。冲压车间节约一百七十七人。
第四、克服了设备不全、不足的困难。我们的工厂虽然已经交工验收全面投入生产,但仍缺少很多台设备未到货,而且有些还是关键性的设备。经过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采取一机多用和工艺改革的方法,有些暂时代用了,有的则可永久的省掉了。例如:发动机车间轴瓦工部经工艺的全盘革新,机械加工工序由十九道改为十道,产量翻了一番,还节省了十台设备,如再将这十台设备投入生产,产量则可达到翻两番的水平。标准金属零件车间,多轴自动机现有数仅占需要数的三分之二,经过技术革新采取多刀多切的方法,已经接近原设计的生产能力。
第五、节省了材料,克服了一些材料不足的困难。热加工车间,由于采取水套炉盖(电炉)、炭素炉衬(冲天炉),大量地节省了耐火材料;由于推广了泥型,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工效,节省了造型面积,改善了工作条件,还大量地节省了型砂,仅据有色修铸车间的统计,每年即可节约耐火材料三百五十四吨,型砂一千三百零七吨;由于实现了以铸代锻冲,以铸钢代钢材的革新,仅据精密铸造车间的统计,每年即可节约钢材三百四十四点九吨(其中有些是贵重的合金钢),有色修铸车间,实现了快速气割法,全年可节省氧气三千瓶。
第六、是保证了安全生产,改变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由于大量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与自动化(半自动化),不但生产能力、工效提高,而且改变了劳动条件,减轻了体力劳动强度,因而保证了工人们的生产安全,使职工们对生产不再感到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而是被认为愉快的事业。据发动机与冲压车间的调查,从开展两革后的三个月中,他们已经消除了大大小小的事故。冲压车间有两个老工人,一个是过去曾经被冲压机床压断了三个手指头,一个是累成了驼背,这次他们车间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之后,他们高兴地说,从此在这个车间里从事生产的人,再不会成为残废了。铸铁车间由于实现了冲天炉加料自动化后,工人们在炉门上写了一副对联,来歌颂他们与自然斗争得到解放后的愉快心情。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笑昔日汗流满面”(写他们过去条件还不大好),下联是“喜今朝心情愉快”(写他们战胜自然条件后的心情)。木工车间会计员由于创造了新的计算方法,摆脱了繁重劳动,他写了一首诗来歌唱他现时的工作心情:“乘除法变加减,算账不用算盘算,加减法用尺量,百分比一查表,两秒钟就知道。”
第七、最大收获还在于:经过四个月的运动,全厂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干部到工人,从老工人到新工人,都进一步打破了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神秘观点,大大地增强了技术革命的信心和勇气,思想更加解放了,更加敢想、敢说、敢干了。正像有的工人所说的:“脑筋开了窍,革新有了瘾,愈革愈聪明,愈革愈有劲。”
四个月的运动所以广泛、全面、迅猛、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起来,首先是由于党中央和上级党、政领导的正确,经过1958、1959两年连续的大跃进,尤其是经过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学习,全党的深入整风,全体职工中“三面红旗”的系统教育,不断地反右倾鼓干劲,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不断革命论的观点,更为广大职工所掌握,广大职工就更加敢想敢干了。其次,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特别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及加速农业技术改造的指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迅速地成倍地以至数倍地提高我厂的生产能力。这种大好形势和光荣艰巨的任务,再加上全国各地大规模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的有力启示,激发了广大职工的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正是由于有了上述的政治思想和大跃进形势的鼓舞和继续大跃进的要求,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就汹涌澎湃地、一潮高一潮地发展起来。
我们的体会
其次再来介绍一下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的若干体会。
四个月来一拖两革运动发展迅速,成绩巨大、健康,除党的总路线的鼓舞之外,我们对这一运动有以下的体会。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四个来月,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一直是一拖各级党委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党委领导下组织了“三结合”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强有力的办公室,密切地掌握运动的情况,加强运动的指导。其次是加强运动的思想领导,放手深入地发动群众,不断地反右倾,鼓干劲,不断地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树立不断革命论的思想和大无畏的精神,及时结合广大群众的实践有力地批判形形色色的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运动开始,深入地学习了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系统地进行了“三面红旗”的教育,传达了中央、毛主席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及加速农业技术改造的指示,讨论了我厂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形势下光荣艰巨的任务,激发了广大职工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大跃进的自觉性。提出了为了迅速提高工厂的生产能力,人人提建议,处处搞革新及向两化进军的号召,批判了技术革新的神秘与条件论。运动开始有不少人认为我们是新厂,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先进的工艺装备,而工人大部却是从农村招来的新徒工,基本生产车间刚投入生产,主要是应当学习,辅助车间是单件生产,革新有困难甚至不可能。厂党委抓住这些苗头即时组织批判了“学”与
“革”截然分开和单件生产不能革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尤其是抓住冲压车间三昼夜三十六台压床进退料自动化,而且退料自动化装置是一个二级青工首创的事实,大破自卑感和条件论。之后又批判了喜洋厌土,喜大厌小,好高鹜远,一鸣惊人的思想,看不起小革新,不愿搞小革新,提出了小革新办大事,小改革破大关的口号。在运动起来实现了大批革新项目之后,又批判了革新到顶论和有限革命论,有些人认为小的革新已经提完再没有“油水”了,再搞就是大革新,而大革新又不容易。另有些人认为工人只能搞小革新,不能搞大革新,不能搞机械化、自动化,不能搞尖端。针对这种思想又提出“技术没有顶,革新无穷尽,只要动脑筋,永远可革新。”事实上很多设备、工艺装备在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进行了数次以至数十次的革新,冲压车间革新的一百三十三台设备中,两次革新以上的达一百零二台之多,十次革新以上的有七台。发动机车间轴瓦工部就是在台台有革新,产量翻一番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全盘的工艺革命,使产量又翻一番。在这次革命,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些车间的革新项目曾经经过二、三十次甚至四、五十次的失败,但是由于党和领导给他们不断支持与鼓舞,发挥了工人群众的顽强精神,因而终于最后成功。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具有不断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志愿,在劳动实践中就会使认识逐渐深化,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就能不断的革新。因此,在运动中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破除迷信,树立广大职工明确的不断革命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广大职工的智慧就能无穷无尽地发挥出来,就能使运动持续高涨的发展。
第二、是不但有明确目标,而且有全面规划。
这是对大规模群众运动实现集中领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全面规划就能把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集中到主要方面。第一拖拉机厂在运动一开始,去年11月就提出了年底基本达到设计水平,今年又提出“五一”全面突破设计定额,“十一”实现班产量翻一番的目标,根据运动的发展,最近又提出“五一”实现班产超过原设计产量的口号。每一个时期的目标,都是先进的而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既是集中的又是具体的,可以具体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位,每一个人,因此既可望而又可即,就能有力地调动广大职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更加广泛地动员群众和提高广大职工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厂里又提出了一增(增加产量),二保(保质量,保安全),三减少(减少体力劳动,手工操作,减少各种消耗,减少人员)的要求,作为衡量每一项革新的具体目标。我们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也拟定了全面规划。今年的规划是用八句话概括的,即:“政治挂帅树雄心,台台处处有革新,为了十一翻一番,达到一人顶数人,两化,个、十、百、千、万(注),实现革新十万件,掌握百项新技术,十项技术上尖端”(注:一个自动化车间,十个自动化工部或工段,一百条自动线或机组,一千台设备单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一万项手工操作机械化)。规划中既包括经济、技术指标,也包括关键的重点项目(百项新技术),也包括能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入运动的要求(台台处处有革新,实现革新十万件),这就使广大职工既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又不会受规划所束缚。为实现规划的目标,运动朝着什么方向走,革什么,怎么革?厂里还提出了“两化”“四革”、“加尖端”作为运动的总方向,“两化”即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包括半自动化),“四革”即加工方法、工艺装备、设备、产品的四大革新,“尖端”即先进与尖端技术的研究。这个方向是海阔天空,任何人都有用武之地。同时还提出了“五并”、“五边”和三个“三结合”一整套方针。
“五并”即:“土洋并举,大小并举,全面革新与围攻关键并举,生产部门的革新与辅助部门的革新并举,不断采用先进技术与不断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并举”。
“五边”即边试验,边采用,边完善,边推广,边提高。一项可行的新建议一经提出,就进行试验,在基本试成的条件下,就用于生产,在生产中边使用,边完善(修正补充),同时进行推广,在更多的人使用中,集中大家智慧,发展它,提高它。
三个“三结合”:一个是指导思想上的“三结合”,即冲天的革命干劲与科学分析相结合,首创与学习相结合,自力更生与互相协作相结合。另一个是革新内容上的“三结合”,即远近相结合,技术革命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设备、工艺装备、工艺方法的革新与产品结构的革新相结合。再一个就是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在这次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凡是较大的项目或复杂的革新都是经过三结合小组反复研究实现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有(1)固定的三结合小组。车间、工部层层组织,主要是指导本单位的技术革新,帮助工人,研究实现革新建议。(2)三结合攻坚组。针对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或是工人提出的实现较难的课题,组织专门的三结合小组,围攻突破。(3)三结合会议。这是一种不定型不定期的灵活形式,会议开法有专题的,有专业的,也有综合性的。以上三种三结合的形式就组成了全厂的三结合网,不但在技术革新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同时对三结合中三种人互相间也得到了很好的教益。
第三、交流推广学、比、赶、帮。
运动中厂里广泛运用了现场会、展览会、广播、报喜、出红榜、插红旗,以及广泛地组织参观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运动的过程就是广泛的交流推广,学、比、赶、帮的过程。各车间之间,各工部之间,三三两两的观摩学习,有拜师求艺的,有送宝上门的,有些好的创造不过夜就传遍了全厂。通过广泛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大量的革新建议由点到面成批成套地涌现出来。比如,全厂“小革新办大事”的经验就是从燃料系统车间开头的,压床的进退料自动化是从冲压车间学起的,工序自动化和机床自动化是从发动机车间传开的。同时也不断地组织了向外厂外地的参观学习与经验交流,对运动广泛深入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启发与推动作用。例如有色修铸车间的泥型铸铁就是从外地学来的。不但同工种、同行业、同系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就是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因此,工人群众把学、比、赶、帮的运动形式作了如下结论:“隔行不隔理,行行理相通,互学互帮,广泛交流,三人胜过诸葛亮,众人智慧汇巨流。”
第四、自力更生,互相协作与必要的物资供应相结合起来。
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与大量革新建议的提出,尤其是生产自动线的建立,带来了实现革新建议的设计、材料、协作配件、加工制造等大量的工作量,如不加以妥善及时的解决,就会影响运动的持续发展,或势必产生提出革新建议多而实现少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自力更生,互相协作,以前者为主的作法。运动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创议、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实现的口号,在材料上尽量利用废品、废料。因此,大量的革新项目是群众自力更生、自己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全厂才能实现了二万五千八百多项革新建议。实践告诉我们,群众不但有无穷的智慧,还有冲天的干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首创压床退料自动化的胡海亮,整个退料装置的二十多个零件完全是利用废料做成的,其中两根六百多厘米长、二百多个齿的齿条,也是他自己利用废料以“钢梁磨成针”的毅力用锉刀锉成的。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同时,还必须广泛的组织协作,大兴共产主义协作之风,尤其是对一些较大的革新项目的实现和自动生产线的建立,既需要较多的材料,又有很大的设计制造工作量,必须组织全工部全车间以至全厂的相互协作。如有色车间还采用了生动活泼的协作形式,车间成立了“支援两化(机械化、自动化)协作无限总公司”,下设若干“营业部”、“废料收购站”、“材料行”、“五金公司”、“搬运站”、“设计院”等,各工部根据自己的设备条件成立有限协作公司等非常活泼的协作组织。仅五天时间的统计,“废料收购站”就收入废品五千五百多公斤,售出六千二百多公斤,解决了六千多个零件的材料问题,各“营业部”有八百多人次参加了营业活动,解决了八千多个工时的机械加工任务,等于该车间机械、动力师两个工部一个月的生产量。此外,对革新当中所必须的一些材料和配件也必须本着节约的精神给予积极的供应。
第五、定期组织“表演大会赛”是推动运动一浪高一浪向前发展的有效形式。
厂党委决定全年于“三八”、“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组织五次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表演大会赛。首次大会赛已经于2月下旬举行,目前正准备“五一”献礼。厂准备通过这五次大会赛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一个新高潮。
我们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也是一个新建投入生产不久的厂,经验也不多,在完成今后的工作中,当然也会遇到不少困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的重要性,因为钢铁是我们最主要的材料和原料,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生产能力成倍乃至几十倍的提高之后,我们的厂就又像一个如饥如渴的青年小伙子,更需要天天大吃大喝。生产力与材料供应之间的矛盾,提到我们面前并需要迫切加以解决。最近谭副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关于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大跃进,使我国钢产量在1959年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吨以上,因而有可能在1960年拨出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农业方面的钢材的总和还要多的钢材,来装备农业。”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已决定分配用于农业机械和农具的钢材一百一十万吨,比1959年增长一倍左右。中央的这个指示给了我们以极大的鼓舞,我们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虽是刚刚开始,但已经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
我们相信,今后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央与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上级党、政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关怀下,只要继续鼓足更大的干劲,依靠群众,本着不断革命论的精神,继续努力使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一浪高一浪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我们相信,提前实现我们规划的目标,生产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拖拉机来支援农业是一定能够做得到的。
最后,祝大会成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第9版()
专栏:

办好技工学校,培养更多的新技术工人
刘亚雄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为了适应生产建设继续跃进的需要,必须加强新工人的培养训练工作。”现在,我也想就这个问题,主要是技工学校培养新工人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意见。
一种新型的职业技术学校
技工学校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技术学校,它和学徒制度同是我国培养新技术工人的重要形式。技工学校有工业的、建筑业的、运输业的、以及其他行业的;有地方办的,也有产业部门办的和企业附设的。技工学校的学制三年或二年,招收初中或高小毕业生,根据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培养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有专门技能和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新技术工人。在过去十年中,技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多万名新工人,这批新生力量已经成为企业中的一部分生产骨干。1958年大跃进以来,技工学校的发展既十分迅速,又更加健康。截至1959年底,全国的技工学校已经增加到七百四十四所,学生二十八万多人,设置的工种和专业达一百五十多个。前几年还没有这种学校的少数省和自治区,现在也办起来了。在有的省,例如河南省,县和人民公社也办起了技工学校。技工学校蓬勃发展的这种情况,正是反映了国民经济大跃进对于补充新技术工人的迫切要求。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生产建设事业的继续跃进,技工学校一定还要有更大的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技工学校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教育和劳动生产紧密地结合。技工学校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学生边读书,边做工。技工学校一方面有一定的学制,设置政治、语文、数、理、化和专业技术理论等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几种基础课程方面达到不低于高中或初中毕业生的水平
(入学时是初中毕业生的,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入学时是高小毕业生的,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并且具有所从事的工种、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技工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工厂或者实习车间,有必要的机器和设备,学生经常从事生产劳动,既学习操作技能,又为国家创造财富。技工学校的半工半读,一般采取“三三制”(三天上课,三天劳动),少数采取“四二制”,也有随年级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课时分配的。总的说来,不论上课时间或者劳动时间,都少不过占全部课时的40%,多不过占全部课时的60%。这样,技工学校更彻底地做到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既是培养技术人材,又是普及中等教育
由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因此,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新工人,质量就更高一些,更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从思想方面来说,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实在在地参加生产劳动,学生们懂得了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认识到劳动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情,养成了勤劳刻苦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思想意识比较健康,政治觉悟是比较高的。从操作技能方面来说,技工学校从简单的零件、工具到复杂的精密的机器、仪表,都能够生产,学生们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掌握了比较全面的熟练技术(而不是只限于某些工序的工作),一般可以达到中级技术工人的水平。从技术理论方面来说,如招收初中程度的学生,一般可以达到初级技术员的水平,他们结合生产实践来学理论,领会是更深刻的。从数理化等基础文化知识方面来说,他们所学到的也不亚于甚至还超过了普通中学的程度,因为技工学校精简了一部分中学课程,集中地学习几门课程,并且是结合实用来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是比较好的。这样,技工学校既培养了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有专门技能和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新技术工人,同时又是普及中等教育的一种办法,一个方面。历届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有许多人已经成为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还有不少人被提拔为干部。根据对三十一个企业中的一万四千一百八十六名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调查,其中有三千九百一十六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劳动模范,有一千九百九十四人被提拔为组长、工段长、技术员和车间主任。在风起云涌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技工学校也是一支十分活跃的力量,有些重要的革新和创造,是出自那些青年人之手。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试制成功的陀螺平衡仪,曾经在来比锡博览会上展览过。我国机床工业的新产品之一——S28型精密车床,是上海市劳动局第三技工学校制造的。随着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大量增加和生产技术的迅速提高,像技工学校毕业生这样的比较全面发展的新技术工人,需要是必然会越来越大的。
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经费自给
由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因此,技工学校不仅培养了人材,还为社会创造了许多产品,为国家创造了财富。技工学校的生产能力,一般不低于同一地区条件相同的工厂。1958年,根据有单独经济核算的一百四十四所技工学校的统计,生产总值达到一亿二千七百万元;1959年,根据有单独经济核算的三百八十八所学校的统计,生产总值达到二亿多元。技工学校的产品中,包括各种金属切削机床,冶金和电力设备,矿山机械,精密仪器、仪表,以及工夹量具等等。有些建校较早基础较好的技工学校,生产能力相当可观。去年,上海市劳动局所属的第二、第三两所技工学校,生产了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一千六百四十五台;南昌航空技工学校生产了车床五百三十五台,马达一千二百台;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生产了电动机三千台,车床二百台;天津市劳动局所属的第一、第二两所技工学校生产的各种机床,占全市全年机床生产总数的12%。这些学校的年产值都达到五、六百万元,有的近一千万元。许多新建的甚至是专县所属的技工学校,生产能力也不小,成为地方工业的重要生产单位。河南省南阳专区技工学校,是1958年冬办起来的,这个学校1959年的产值达一百二十万元,产品有二十多种,几千台(件),其中有五时水泵一百五十台,六尺塔轮车床十六台,CH—12A台钻八百六十一台,鄂式破碎机二十六台,各式虎钳六百二十三台,北京式钢磨、4K—8A水泵、立式车床、土搪床等十台,以及其他工具。这些机器、工具对于发展当地工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南阳地委把这个学校不仅当成是培养新技工的重要基地,还把它作为重点工厂之一,由一位地委书记兼任了校长。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技工学校实现经费自给。现在,1958年以前建立的老校,都已经实现了或者基本上实现了经费自给,不要国家补贴,有的学校并且还自给有余;1958年和1959年新建的有单独经济核算的几百所学校,也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经费自给(其中能够自给一半以上的占三分之二)。国家只须补贴一部分。那些自给有余的学校,或则扩大了学校的规模,或则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拨出设备、经费去支援建立新校,人们把这叫做“母鸡下蛋”。
技工学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经费自给,不要国家拿钱,而为国家培养人材,普及教育,又创造了财富,这当然是一桩非常好的事情。
劳动建校,勤俭办学,土洋并举,大办技校
技工学校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健康地发展的。在1958年以前,曾经走过一段弯路。那时,办校强调正规,贪大求新,重洋轻土。开办一所规模为五、六百人的技工学校,基本建设和机器设备的投资,一般就要用二、三百万元。学校不建成,就不开课,不生产。等到开课生产了,教学工作中有浓厚的教条主义,生产实习的许多时间不生产成品,而只消耗原料材料,作为一种单纯的技巧练习。培养一名新工人,国家要花一千到一千五百元。学校的发展也缓慢,到1957年底,全国才只有技工学校一百四十多所。当时,技工学校工作还是一种少慢差费、冷冷清清的情况。直到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到来,党中央又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我们才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推广了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坚持勤俭办学的先进经验,克服了技工学校工作中的种种缺点,真正地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倡劳动建校,土洋并举,进行改革教学,大抓生产,重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才使技工学校走上了多快好省、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在1958年和1959年两年中间,全国新建了技工学校六百七十多所,为1958年以前八年中所建的学校总数的四倍。这些新建的技工学校,一般开办费只要二、三十万元就够了,有的只用了几万元。老的和新的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生产也搞好了,普遍地实现了经费自给或者半自给。
这里,特别要介绍一下河南省的作法。
河南省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不迷信洋办法,看得起土办法,因陋就简,劳动建校,勤工俭学,大抓生产,在1958年和1959年两年内,省、专、县、社共新建了技工学校五十九所(1957年底只有九所),总投资才用了五百五十二万元,平均每所学校投资不到十万元。今年计划开办的二百三十二所学校,总投资一千六百八十万元,花费就更少了。他们采取了老校支援、包建新校的办法,边建校,边上课,边生产,逐步建成,逐步提高,土洋结合,由土到洋。新建学校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有的学校甚至只要五、六个月,就能够实现经费自给。洛阳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去年9、10月间才筹建,到今年2月底就已经做到经费自给有余。河南省的这种作法,是很值得推广的。
几点建议
技工学校这种既不要国家多花钱,而能够培养人材、普及教育、创造财富的学校,还必须继续大量发展,这是肯定无疑的。为了把技工学校办得更好,我想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第一,技工学校必须继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第二,技工学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做好建校、教学、生产等工作;第三,坚决贯彻执行勤俭办学的方针,提倡劳动建校,土洋结合,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第四,要举办技工师范学校和组织业余进修,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技工学校的师资;第五,选择现有的好的教材,整理编辑出各种成套的课本;第六,技工学校的生产计划,必须纳入当地的生产计划之内;第七,技工学校招生,应该同农业中学和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一起,纳入当地的统一招生计划;第八,适应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猛烈开展、企业中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的需要,今后应该更多地培养机电工人。


第9版()
专栏:

我国劳动人民正在做惊天动地的事业
马坚代表的发言
三位副总理的报告,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地证明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正确性。我国人民在两年内完成了原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我们对于这种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和无比的兴奋。
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在1959年内,差不多每天有两个大型企业投入生产,有一百五十个中小型企业投入生产。这对于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将起重大的作用。我们对于今后的持续跃进具有百倍的信心。我们一定能够在十年之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这是毫无疑义的。西方学者说我们有色人种是劣等民族,他们的徒子徒孙,直到现在还在说中国劳动人民的质量差,中国人不如英国人。这是荒谬绝伦的。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下,已经而且要继续发挥冲天的干劲,开动脑筋,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使生产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地增加,用最雄辩的事实来证明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的质量一点也不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上一切被压迫的民族,无论他们的肤色如何,只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思想获得解放,都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中国人民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不仅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权利,而且在经济上有了飞跃的发展,由于先进的汉族老大哥的大力帮助,有许多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就超越了几个世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有些少数民族从氏族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亚非各个多民族国家最好的参考。
自解放以来,我国就业人数每年都大量增加。自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我国的失业现象完全消灭。自1959年继续跃进以来,我国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上都感到劳动力的不足。现在我们在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就是为了在增产不增人的条件下,持续跃进,迅速发展生产。但是别有用心的人还在到处宣传新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妄言中国人口过剩,需要节制生育。这种反动的学说,在铁的事实面前,是不攻自破的。
李富春副总理在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说:“把畜牧业放在种植业同等的地位,而在畜牧业中又把养猪放在首要地位,这是促进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步骤。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的有机化肥工厂。抓住了养猪问题,就抓住了多快好省地增产肥料的关键。猪大量地增加起来,畜牧业大量发展起来,也就解决了肉食的供应,并且扩大了轻工业的原料来源。在1960年开展大规模养猪运动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牛、羊、驴、骡、马、鸡、鸭、鹅、兔等家畜和家禽,要注意发展养蜂。”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发展农业就需要大量的肥料,今年虽然要制造化肥二百八十万吨,主要的肥料还要靠自然肥料,大量地发展畜牧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各个回族自治州和回族自治县,都有不同比例的汉族人民,除了积极发展牛、羊、驴、骡、马、鸡、鸭、鹅、兔等家畜和家禽外,还应该奖励汉民同胞开展大规模养猪运动,以解决他们的肉食的供应。必须这样做才能加强民族团结,也才能实现196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
最后,我对于建立城市人民公社运动表示欢迎和支持,我们要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使这个伟大的社会改革运动顺利地早日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