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
专栏:

彝族人民飞跃前进
彝族人民跨过两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这里的公社社员歌唱:
金河边上的山最高,没有公社的粮堆高;天上的星星最多,没有公社的牲畜多;金银珠宝再好,还是没有公社好。
毛主席啊共产党,你的恩情金河长;彝家永远跟着你,幸福日子万万年。
瓦渣木基代表谈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巨大变化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大会所作的各项报告,并在今后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现在我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公社的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凉山彝族自治州1958年春耕前完成了民主改革之后,广大奴隶群众和全体劳动人民,从野蛮残暴的奴隶制度的枷锁下解放了出来,并且遵照党“必须把解放奴隶,实行民主改革和组织合作社三者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准备连接进行”的直接过渡的指示精神,随着民主改革的完成,逐步开展了合作化运动。在同年秋季即基本实现了农业高级合作化,与此同时又试办了一批人民公社。目前,加入公社和农业社的农户达到全州总农户的92.5%,其中,加入公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40%以上。在农业社和公社内,实现了公共食堂化。彝族人民跨过两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时代。两年来,经过不断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业社已经走上了巩固和健全发展的道路;人民公社在组织生产和生活等方面,都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吸引我州人民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光辉的榜样。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两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连年大跃进的群众运动中,凉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都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71%。1959年虽然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仍比1958年增长了33%,全州每人平均可有粮食一千斤。畜牧业增长幅度更大,以生猪为例,1959年比1958年增长88%,每户平均有猪两头多。由于粮食作物、畜牧业生产和经济作物等都夺得了大丰收,现在全州实现了粮、油、肉、菜四自给。
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大大的促进了财贸工作、交通运输和文教卫生等事业的大发展,群众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彝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形成和发展。彝族人民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展望将来,都异口同声地歌颂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歌颂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和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前景;感激汉族老大哥的无私援助。他们歌唱:“毛主席啊共产党,你的恩情金河长,彝家永远跟着你,幸福日子万万年。”他们说彝汉民族是:“两个民族,一个心肝。”“学汉族,赶汉族”的口号,响彻了各个战线。
我州人民两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个法宝”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和在大跃进中,不断反右倾、鼓干劲,克服保守思想分不开的。
凉山彝族人民所以能够在民主改革后,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紧接着实现合作化,高速度发展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一、毛主席不断革命论的指导思想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指引着更穷更白、“穷则思变”的彝族人民不断前进的方向。祖国各族人民实现公社化和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大大地鼓舞了彝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认真学习汉族老大哥的经验,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彝族人民的共同语言。解放了的奴隶群众,从奴隶主家中走了出来,两手空空,孤单一身,力量薄弱,困难重重,迫切要求组织起来,依靠集体力量进行生产,建设自己的新生活。这就是广大奴隶群众毫不犹豫地积极实现高级合作化,发展人民公社,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因。早在合作化初期,当我们对群众进行总路线教育,宣传高级社,初级社的优越性和区别性的时候,他们就果断地选择了高级社的形式,要求“两步当一步走”。当汉族老大哥实现公社化和我州试办人民公社的时候,他们更是说“再登一山,一步上天。”而且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发展和生产大跃进,到1959年春耕时,就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原来的小社范围生产大协作。他们把农业社比作“星星”,把公社比作“太阳”。说农业社是“心肝大,力气小,想大干,办不到”,积极要求并大社,办公社。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和满足群众的要求,我们除了积极试办公社外,普遍成立了农业社的乡联社,并且在联社内实行了政治思想工作,生产计划,分配原则,劳力协作等“八统一”。联社有了积累,开始建立了小社无法经营的联社经济,乡联社已经成为人民公社的雏型,特别是经过去冬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群众要求办公社的心情更为迫切。普格县黎安乡的群众多次询问“为什么还不办公社?”昭觉县南坪公社相邻的群众自动搬到公社入户,普格莫什洛和吉俄拉达乡的群众听说相邻的胜利公社要兴修“幸福大渠”便自动组织了一千一百余人,自带干粮参加劳动,他们说:“再不要我们入社就不行。”最近听到继续发展公社的消息后,广大群众干劲更足。该县湾洛、甲铁两乡的群众经过苦战突击,提前三十五天修通了一条长达四十华里的大水渠,并且突击小春田间管理和水稻、玉米的播种工作,以迎接公社的成立。以上事实充分证明,我州在高级合作化的基础上,很快地并且办好了一批人民公社,是生产大跃进和群众社会主义觉悟不断高涨的结果,是坚决贯彻党的不断革命精神,执行直接过渡指示的必然趋势。
二、人民公社在生产上显示的优越性是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的物质基础,也是办好人民公社的重要标志。我州试办的人民公社是1959年大跃进运动中的尖兵,公社的增产幅度最大。根据自然条件大体相同的十二个公社和十二个乡联社的调查对比,1959年农副业总产值,公社较1958年增长64%;农业社较1958年增长48%;公社增长幅度比农业社大16%。粮食总产量,公社增长50.5%;农业社增长40%;公社比农业社增长幅度大10.5%。牲畜头数,公社增长42%;农业社增长29.5%,公社比农业社增长幅度大12.5%。多种经营总产值,公社增长96%,农业社增长67%,公社增长幅度比农业社大29%。1959年社员平均收入,公社比农业社多二十五点一元,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公社比农业社有了较多的公共积累。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农业社虽也获得了大跃进,但公社在大跃进中的成绩更为显著,名列前茅。
人民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所以比农业社更快,是因为人民公社本身就具有“一大二公”的无比优越性。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认真贯彻先进技术措施,就会发挥出它的巨大力量。普格县跃进人民公社在建立后,立即抽调了五千多劳动力,兴修了一条长达六十华里的“北干渠”,并结合治理了河道,彻底改变了过去“雨来到处流,雨后旱到头,十年九不收”的情况,获得了粮食总产比1958年增长47.5%的大丰收。越西县大瑞人民公社去年6月底,遭受到几十年来未有的特大洪灾,平地水深三尺,受灾面积达60%以上,一万余亩庄稼地变成一片汪洋。但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不仅依靠集体力量战胜了灾害,而且获得了特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较1958年增长131%,出现了一千零六亩平均亩产一千零七斤的高产片,刷新了我州水稻大面积高产纪录。生产的发展对人民公社的巩固提高起了重大的作用,无怪乎社员歌唱:“金河边上的山最高,没有公社的粮堆高,天上的星星最多,没有公社的牲畜多,金银珠宝再好,还是没有公社好”。这充分表明了广大群众对人民公社的拥护和爱戴,事实证明人民公社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
三、认真作好收益分配,妥善安排群众生活,积极办好公共食堂,是巩固提高人民公社、推动生产不断大跃进的重要保证。1959年我州人民公社都改变了原农业社的分配办法,分配结果,不仅保证90%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而且超额完成了国家征购任务,适当增加了公共积累,更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我们在部分公社试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试行的结果,不仅使社员的吃饭问题有了保障,而且每月可以领到工资,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说:“这下可给我们丢下了几千年愁吃愁喝的重担。”一年多来公共食堂在安排群众生活,培养群众集体主义精神和促进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公共食堂本身也得到巩固和提高。事实证明,公共食堂是组织人民生活和组织人民生产的坚强堡垒,也是群众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的活动场所。办好公共食堂,对巩固人民公社、促进生产的更大跃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四、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是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的重要条件。从民主改革运动后期开始,我们在农村中先后开展了五次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断地与以富裕农民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行了斗争,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取得了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重大胜利,尤其是1958年下半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农村中开展了轰轰烈烈而又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实现农业合作化、举办人民公社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民公社的建立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受到广大奴隶群众的热烈拥护;但是以部分富裕农民为代表的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却极力反对,革命队伍中一小撮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富裕农民内外呼应,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公社的建立和发展。他们说“总路线不适合于凉山;少数民族落后,社会生产力极低,不能大跃进;合作社已经搞得太早了,办人民公社违背了客观发展的规律。”等等问题很明显,我们和他们的分歧是要不要与全国一道进行不断革命、要不要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问题,是两条道路的斗争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具体反映。1959年秋我们根据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彻底粉碎了他们对人民公社的进攻,开展了反右倾、鼓干劲,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进一步揭发和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和农村资本主义倾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地提高,进一步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界限,明确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保证了农业社的巩固和发展,积累了办好人民公社的经验,实现了1959年的连续大跃进。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州连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成功,为实现人民公社化和今后持续大跃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公社化的高潮已经到来,我们计划采取又积极又稳妥的办法,逐步实现人民公社化。为了实现1960年继续全面的更好的跃进,我们进一步确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在农业生产上以粮为纲,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增长30%左右,在畜牧业生产中把养猪放在首要地位,力争生猪头数翻一番,实现每人一头猪以上,其它各项事业也都要有相应的发展。为了更快地发展农业、在进一步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的同时,积极地推进农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搞农具改良化,半机械化运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我们认为实现上述任务是完全可能的,最根本的保证就是有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耀,只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毛主席思想,并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上述任务就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16版()
专栏:

大跃进中云南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
徐嘉瑞代表的发言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我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我现在把解放十年来云南文艺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尤其是大跃进中的云南群众创作的发展,向大会汇报,请予指教。
十年来,我省的文学艺术工作,在省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党的领导,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改变和生产力的解放,是文艺高潮出现的基础。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和群众性创作,是鼓动文艺发展的巨大力量。
新民歌是群众创作的新产物,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风
在经济高潮到来之后,文化高潮和群众创作高潮就跟着到来。第一个浪头,就是新民歌。新民歌是在毛主席倡导下,在大跃进中,群众创作的新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掌握文化武器后,所开放出来的烂灿的花朵;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在解放前,永远是被压迫的、被摧残的。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反动统治阶级对兄弟民族的文化,更加歧视。到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光辉照耀之下,各族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不但掌握了生产资料,还掌握了文化武器。当文化武器回到劳动人民手中,就发挥出无比强大的力量。生产关系改变了,生产力解放了,文艺创作上的生产力也解放了。各族劳动人民以各族特有的形式,特具的风格,在大跃进中,像炼钢炉中的火花一样,开出绚烂的花来,形成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大跃进中,在毛主席的倡导下,云南各族人民,创作出数以百万计的新民歌来,不只数量惊人,而在质量和内容方面,也是旧时代的民歌所不能比拟的。它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风,是新制度下的新思想、新风格,是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有的已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省委发出即时收集的指示,各专县印出了一百多本民歌选,省里也出版了两集,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已被选入“红旗歌谣”。从来没有见过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海洋似的民歌中,表现出在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百倍信心,表现出对更远大的目标——共产主义的追求,表现出排山倒海改造自然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国文学史中所绝无的事。如以礼河水电站电线工人的诗:
山比云高,电线杆比天高;
我们爬上电杆,伸手把星星摘到;
捉住月亮还有太阳,和地球一道,
用电线穿起来,叫它为人类效劳。
丽江纳西族民歌:
玉龙山上红花开,花中一群红姑娘,
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铁钩是工人,
月亮团圆在十五,姊妹团圆在今天,
做个工人来相见,玉龙山上大炼钢,
老汉今年五十六,玉龙山上建钢炉,
家中子孙不挂他,炼钢为他造幸福。
民歌表现出大跃进改变了自然面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如开远永光社民歌:
晚稻苗青早稻黄,打谷?秧两头忙,
迎着黎明收早稻,顶着彩霞?晚秧,
一面收获一面?秧,在云南是很少见的事情。
大理白族民歌:
总路线,传到乡,欢欣鼓舞喜洋洋。
苍山飞跃洱海笑,人改思想地改装。
新民歌反映工人阶级忘我的劳动,大胆的创造,在大炼钢中,同时也炼了人的思想意识,改变了自然的面貌。“人改思想地改装”是白族民歌中的佳句。新民歌反映了中国妇女的巨大变化。过去被称为“锅边转”的妇女,在大跃进中,已经变成了既是农民又是工人的红色姑娘。“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铁钩是工人”,是纳西族民歌中的佳句。在苗族妇女中出现了第一代女炼钢工人,炼出了金屏县苗族的第一炉钢。这一些新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反映在民歌中的优秀诗句,是难以计数的。新民歌以天真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歌颂总路线,歌颂大跃进,歌颂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声音。是无产阶级创造世界时代的新颂歌,是反映伟大时代的壮丽宏伟的诗篇,是生产大跃进中的产物,转而推动生产跃进。这一些新民歌粉碎了那一些轻视劳动人民,轻视群众创作的谬论。群众创作,是在不断斗争中发展的。
工厂史、公社史随着新民歌的发展而产生了
随着新民歌的发展,工厂史、公社史也产生了。工厂史、公社史更是广大群众创作运动中的产物。工人作了国家的主人,需要写自己的历史。工人们回忆过去,看见未来,总结现在的经验,指导未来的跃进,成千上万的老工人新工人,写出了数十万张的回忆录、民歌、壁画等。在群众与专业结合之下写出了崭新的工厂史。在农村中,初生的太阳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升了起来。社员们也需要写自己的历史。在云南掀起了工厂史、矿山史、公社史、铁路史、牧场史、茶园史等的群众创作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这一些历史是在广大的群众与专业相结合之下,创作出来的。以昆明、个旧、东川为重点的“云南工厂史选”和“云南各族人民公社史选”即将出版。同时许多老干部中的业余作者,曾写出许多革命回忆录,出现了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如我省老干部所写的“抗日战争回忆录”“抗美援朝日记片断”等,都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一些工厂史、回忆录的出现,使我省文艺刊物“边疆文艺”面目为之一新。
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收集和整理是群众创作运动的另一方面
云南群众创作运动,表现在另一方面的是,民族民间文学发掘、收集和整理的工作。云南兄弟民族文学是很丰富的、美丽的,风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解放以前,就有人收集整理,但是只是手工业似的生产,脱离群众,发掘量更少,在反击右派以前,又出现了一批以“猎奇”“获利”为目的的右派分子,如公刘、周良沛等,把收集民族文学当做“金饭碗”,任意篡改,以达到个人名利为目的。反右斗争中,彻底批判了右派的思想作风。1958年,在党领导下,组织了一批调查队,包括云南大学及师范学院中文系一部分师生,和文艺机关的干部,一百多人到各民族地区进行收集,由于坚持了依靠各级党委的领导,坚决依靠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民生产,学习,以至于写信,补衣,取得群众的信任,群众把调查队当做毛主席派来收集民族文学的人。年老的从百里外跑来找调查队献宝,年轻的来找调查队说唱。各级党委大力支援,在昆明出发只百多人,到专区又派干部和翻译已加一倍,到县到乡又加一倍,形成了群众收集群众发掘的运动。因此在短短的三、四月期间,已收集了几十万件作品,和几十部长诗。解放后,在党的重视下,依靠各级党委,走群众路线已发掘和整理出撒尼族的长诗“阿诗玛”和“逃到甜蜜的地方”,苗族长诗“红昭与饶觉席那”,傣族的“松帕敏与戛西娜”,傈僳族的“逃婚调”、“生产调”和根据原传说创作的“玉龙第三国”(纳西族)、“望夫云”(白族)等。1958年大跃进中又整理出傣族长诗“娥并与桑洛”、“葫芦信”,彝族史诗“梅葛”、“阿细的先鸡”和纳西族史诗“创世纪”等,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云南群众文艺创作,表现在“民族文学史”的编写上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1958年的群众性的收集发掘,为写各民族文学史,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在短短的时期中,写出了七个民族九种文学史(其中傣族二种,彝族二种),每一种都在十万言到三十五万言左右,已经整理出“白族文学史”和“纳西族文学史”作为国庆献礼,出版后,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这是解放以前专家们所不能梦想和做到的事。这一些成绩,是在各级党委具体指导帮助下所取得的,是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所取得的。由于群众关心,调动了在编写文学史方面的一切积极因素,坚持政治挂帅,坚持用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编写方法,也贯彻了群众与专家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期间完成这样的工作。
过去的中国文学史中,是没有兄弟民族文学的位置的。兄弟民族有自己的文学史,只有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才有可能。各民族文学史还在整理中。它的出现,是群众力量的集中表现。无疑的会把各民族群众创作,推向更新的阶段。
在继承民族文学遗产方面,我们是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遵循这一指示,对遗产加以批判的接受,继承的目的不是为了因袭守旧,而是为了革新创造。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要“出新”必须“推陈”,“出新”是“推陈”的目的;“推陈”是“出新”的基础。十年来兄弟民族受到党不断的教育培养,受到汉民族先进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传统,有了革新和发展。这是各民族中不断生长出新的歌手、诗人、作家的重要因素。
各民族中涌现出不少诗人,创作出反映现实斗争的诗篇
在各民族中,涌现出不少的诗人,创作出反映现实斗争的诗篇是和群众的创作的影响分不开的。如傣族的康朗甩,背着行李在水库工地和群众一起劳动,一起歌唱,受到群众的欢迎鼓舞,受到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英雄气魄的影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创作出“傣家人之歌”。康朗英的“流沙河之歌”也是在群众创作高潮下产生的。白族、纳西族、彝族、苗族的歌手也是如此。康朗甩、康朗英、波玉温等同志在继承传统、革新创造方面,也是突出的例子。他们用民族形式,歌颂社会主义,在创作中,把民族形式风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云南的专业作家如刘树德同志写出了“桥”和“老牛筋”等。彝族作家李乔同志写出了“欢笑的金沙江”,农民作家李茂荣同志写出了“人望幸福树望春”,郭国甫同志的“在昂美纳部落里”以及和彝族农民作家普飞同志和白族杨苏同志,工人作家王云飞(汽车驾驶员)同志等的短篇小说,都受到读者的欢迎。他们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的,也是在群众中在公社中长期参加劳动壮大成长的。李茂荣同志,在1952年,开始学写快板,现在能写出优秀的长篇。在解放前这是不能想像的。他长期在农村参加劳动,参加斗争,这是在党的教育下,劳动人民知识化的一个突出的例子。而群众性的文艺创作,也给他们以很大的鼓舞。在电影剧本中“五朵金花”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对生产热情鼓舞,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大跃进中多快好省的产物,是在各级党委具体领导下专业与群众结合的产物。至于云南“京剧”“滇戏”“花灯”先后到北京上演,都获得了极大的好评。这一些剧种,无例外的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在广大群众的支持爱护下,不断壮大的。各民族当中也发现了许多新的剧种,如白族的大本曲剧,“吹吹腔”剧,“傣戏”“彝戏”“僮戏”等,都是在生产大跃进中,在群众文艺创作运动中,所产生的新的剧种。还有黄虹同志所唱的云南民歌,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都是群众创作的优秀民歌。
群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发挥出无比强大的力量,在生产斗争中是如此,在群众文艺创作上也是如此。这些胜利,是总路线的胜利,是党的文艺政策的胜利,是毛泽东文艺思想辉煌的胜利。云南各民族的文艺工作者,在最近召开的云南省第二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一致表示要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高潮,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加强思想改造,在大会上互相挑战应战,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向伟大的党的四十周年献礼。


第16版()
专栏:

满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载涛代表的发言
我听了李富春副总理的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的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使我衷心拥护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学习,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现在已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意气轩昂,干劲冲天,经过1958年1959年特大跃进,获得了巨大的建设成绩,由于人民公社的成立,迅速的改变着农村贫穷和落后的面貌,正在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并向着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飞跃前进。这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大跃进的胜利,人民公社的胜利!
目前国际上是东风继续压倒西风,我们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坚强地站起来,过着美好的幸福生活,在今后十年内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一定可以超过英国,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这完全应当归功于伟大的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这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紧密团结更是分不开的。
我现在谈谈散居在各省市的满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领导下,由于人民公社的成立,人人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光荣地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劳动。特别是在都市中居住的满族妇女,在旧社会中更是很久的受着封建束缚,现在由于食堂和托儿所的成立,她们可以好好地参加生产劳动,彻底地从家庭琐务中解放出来。满族的少年和青年,也不再有失学的人了。
党还给予满民许多参观学习的机会,使得在政治觉悟上都得到提高。在党的关怀教育和培养下,满民中也涌现了不少的先进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满民和各兄弟民族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我们满民生长在这伟大的毛泽东时期,感到无限的幸福和骄傲,我们满民的生活都在日益提高,改变了过去那种好闲贫困的面貌,我们衷心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毛主席!
我虽是七十多岁的人,但我感觉自己日益年青起来,因为新的时代使每个老年人都感到自己还处在壮年时代,得到更多的生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更多地为社会主义工作几十年。
我这里代表满民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决心是:今后一定要坚决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为社会主义社会贡献出一切力量!


第16版()
专栏:

“穷苏吉”变成了富苏吉
苏吉滩人民公社,1958年牲畜净增17%,1959年又比1958年净增20.2%;建社的第一年,粮食平均单产就达到四百二十斤;目前,公社、大队、小队都建立了卫生医疗机构;1959年全社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三十四元多,比1958年又增加17.64%。
札喜旺徐代表的发言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谭震林副总理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和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现在,我就苏吉滩人民公社两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一发言。苏吉滩人民公社是多民族联合组成的牧业公社。全社有藏、蒙、汉、回、土等五个民族,四百一十七户,二千零五十四人,其中以藏族和蒙古族社员最多,汉族和回族社员次之,土族只有几户。
解放前,苏吉滩人民在蒋马匪帮、牧主阶级和宗教寺院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的残酷统治下,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苏吉滩原有一百五十多户牧民,在解放前的年代里,有六十多户被迫逃亡他乡,四处飘泊。到解放时,只留下了八十九户,三百九十二人,六千九百多头牲畜,每人平均占有牲畜还不到十八只。在八十九户牧民中,贫苦牧民达90%以上,有20%是赤贫户,有十几户连破旧的帐篷也没有,露宿草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时候,苏吉滩被叫做“穷苏吉”。
解放后,在党的英明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下,“穷苏吉”才摘了帽子,翻了身。遵循着党的总路线,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消灭了封建压迫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苏吉滩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发展的新时期。各族社员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干劲极为高昂,生产日新月异。以原苏吉滩人民公社(1959年进行了并社,原苏吉滩公社改为该社的一个大队)来看,1959年牲畜较解放时增加了六点六倍,每人平均已有牲畜八十多头(只)。现在,全社共有大小牲畜十二万二千四百八十四头(只)。苏吉滩的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工农牧业生产全面跃进
苏吉滩人民公社在中共青海省委提出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加强领导,全面地贯彻执行了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八项基本措施,以壮为纲,加强了对牲畜的饲养管理,扩大了草原基本建设;大力进行了兽疫防治和牲畜杂交改良。1959年防治各种牲畜疫病二十五万头(次),杂交改良各类牧畜一万余只,广泛开展了牲畜“双满”(满膘、满胎)、“五全”(全配、全怀、全生、全活、全壮)的丰产竞赛,积极推行了热胎配种,获得了畜牧业生产连续大跃进。全社1958年牲畜净增17%,1959年又比1958年净增20.2%。今年将是更大跃进的一年,幼畜成活率达94%,牲畜头等膘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变历来牲畜“夏满、秋肥、冬瘦、春死亡”的规律,而为“夏满、秋肥、冬胖、春健壮”。
大力发展农业,实现农牧结合,是稳定、高速度发展畜牧业,加速公社建设的一条正确道路。苏吉滩人民公社建立后的第一年,就获得了粮食亩产平均四百二十斤的大丰收,实现了粮食自给,并且为牲畜提供了大量的饲草、饲料。今年,一个全民开荒、大量增产粮食的新高潮正在蓬勃发展。到3月初全社已新开荒地五千多亩,播种粮食作物一千七百多亩。到今年年底,苏吉滩人民公社将拥有耕地二万亩,预计每人将会有粮食千斤左右。
社办工业是公社成立后兴起的。它的发展对于改变牧业区经济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加速牧区建设已经并且正在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社办工业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为社员生活服务的方针,建立了农牧机具修配、化肥、皮毛加工、面粉饲料加工、缝纫、建筑材料和生物药品制造等八个小型工厂。这些工厂都正在健全地发展着。
二、实现了定居放牧,文化卫生事业欣欣向荣,技术革命蓬勃发展
实现定居放牧是劳动牧民千百年的理想和迫切愿望,也是促进各项建设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苏吉滩人民公社在实现定居时,采取了群众运动的办法,发动群众自己动手,能修房屋修房屋,不能修房屋就先以帐篷实行定居,再逐步建立房屋,而不是等待房屋建立以后,再去实行定居。所以,建社后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定居放牧。
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公社、大队、小队都建立了相应的卫生医疗机构。社员有病可以及时得到医疗。孕妇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和关照。出现了社员体质健康、人口兴旺的新景象。根据该社一大队牧业队一百四十一户的统计,解放后每年人口平均增长高达3%。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广大社员对于学习文化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积极地开展文化技术革命,是保证生产连续跃进的重要环节。解放前,劳动人民没有学习的权利,全社只有几个人粗识藏文。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建立后,社员得到了最便利的学习条件。公社建立了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已经全部入学。业余教育更迅速发展,全体社员积极地参加了业余文化学习,1958年扫除了壮年中的文盲。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公社建立了业余文化学校和畜牧兽医业余中学。有四百一十五人参加了业余文化学校学习;有三百九十二人参加了畜牧兽医业余中学。群众办学之初,牧主讽刺说:“羊把式还想当兽医,活见鬼”。但是,“羊把式”当了更好的兽医。现在,畜牧兽医业余中学的全部学员都达到了“四员”(放牧员、防疫员、配种员、接羔员)的要求,并且有一百八十人达到了初级兽医的技术水平。全社兽医已经由公社建立前的十六人,发展到二百三十九人。在公社建立了兽医院,大队建立了诊疗所,群群都有防疫员、保健箱。实现了牲畜“小病不出群、大病不出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求神念经,人财两空”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三、公共积累迅速扩大,社员收入大大增加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保证社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是扩大农牧业基本建设,发展社办工业,实现农牧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的物质基础。公社建立以后,随着生产的大跃进,公共积累也有了迅速的增长。在合作社时,公共积累每年只能达到总收入的5%左右,而在公社成立后的第一年,公共积累就增长到15%以上。社有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1959年比1958年增长77.7%。现在社有经济已经达到全社经济总值的29.37%。
同时,社员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1959年全社每人平均收入一百三十四元多,比1958年又增加了17.64%,社员购买力也比1958年提高了30%。社员生活大大提高,户户都有存款,社员存款总额达四万一千零七十五元。社会福利事业方面,社员普遍享受了粮食供给制这个最可靠的社会保险。根据积极领导,自愿参加的方针,全部社员都参加了公共食堂。公共食堂由于加强了领导、坚持了民主管理,吃的饱、吃的省、吃的卫生。既进一步解放了妇女,方便了社员,又节约了粮食,促进了生产。
四、巩固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8年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压迫,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也就消灭了危害民族团结的社会根源。人民公社的建立,把各民族人民的基本利益,完善地结合成为统一的整体。从而,以各民族大团结、大协作、平等互助、共同发展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人民公社内,通过各族社员共同生产,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社员们不分民族都是亲如一家。这种关系正是反映着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
为了更好的学习毛主席思想,领会党的政策,苏吉滩人民公社各族社员积极地、自觉地开展了学习汉文、汉语的热潮。全社已经用汉文扫除了文盲,不论老人、小孩都基本上懂得了汉语。同时,各族社员也积极地学习相互间的民族语言。许多人已经能说一般的汉、藏、蒙三种语言。也大为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增强民族团结。在生产上,各族社员互教互学。汉族社员热心帮助蒙、藏族社员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蒙、藏族社员则认真地教汉族和回族社员以放牧经验。事实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彻底消灭剥削阶级,民族问题才能获得根本解决,民族之间才能实现牢不可破的亲密团结。人民公社对于发展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和加强民族团结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组织形式。
苏吉滩从贫困落后迅速地走上繁荣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政治挂帅和群众路线。十年来,苏吉滩人民走的每一步,无一不是在党的领导下前进的。苏吉滩人民说的好:人穷志气大,团结力量强,有了党领导,天地神鬼都不怕。党和毛主席在各族人民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人民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同党联结在一起。几年来,公社干部严格地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大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提高了干部领导水平,鼓舞了群众干劲。在一切工作上都坚持了政治挂帅,不断地加强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所以,群众觉悟高,干劲大,热爱集体,热爱人民公社胜于自己的生命。女共产党员谈卓麻,在1958年公社迁移时,见到有公社的三十只羊掉进水流湍急的浩门河里,为了社的公共财产,她奋不顾身地下水抢救,在救出二十七只羊以后,这位英雄的共产党员却不幸牺牲了。但是,她的英雄事迹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成为鼓舞全体社员跃进的榜样。苏吉滩人民从切身的体验中,坚信有党的领导,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个法宝,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们的前进,就一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奔向伟大的目标——共产主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