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美国的干涉使得老挝局势日益严重
范文同要求日内瓦会议主席制止美国干涉行为
老挝爱国战线党副主席谴责美国迫害老挝僧侣
新华社河内5日电 这里今天公布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部长范文同3月3日就老挝当前严重局势写给日内瓦会议两主席的一封信。
范文同外交部长在信中说,直到目前,美帝国主义仍然千方百计地破坏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和万象协议,继续阴谋把老挝变成美国的军事基地,威胁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安全,威胁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的和平。
信中说,美帝国主义继续把大量的武器弹药以及军事顾问和军事人员运进老挝,并且加强老挝军队的装备和训练工作。老挝当局在美帝国主义唆使下在1959年5月挑起的内战直到目前仍然继续着。原有的军用机场已经扩建,新的军用机场正在继续修建。正如众所周知,万象的瓦代机场、马亚布里的根滔、洪沙的格龙机场和巴色的芒空机场等最近已经建成。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总司令怀特在2月19日前往南越之前视察了老挝的军事基地。
信中说,老挝当局为了实现美帝国主义的阴谋,还同南越当局勾结,利用老挝作为向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间谍活动和破坏活动的基地。更加严重的是,目前,正当遭到非法监禁的老挝爱国战线党领导人没有恢复自由、不能参加大选的时候,老挝当局却在美帝国主义的唆使下大肆进行有关大选的阴谋活动。显然,它们蓄意要把老挝爱国战线党排斥于大选之外,并且阻挠这个党的合法的政治活动。这种行为粗暴地违反了万象协议和日内瓦协议。
信中指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作为签订关于老挝的日内瓦协议的一方和老挝王国的邻邦,不得不关心老挝当前的严重局势。
信中又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始终不渝的立场是:一贯奉行和平共处政策,坚持同老挝王国的睦邻关系,尊重日内瓦协议,发展两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封信最后说,为了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的和平,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要求两位主席本着自己的地位和责任,及时采取应有的措施,以制止美帝国主义侵犯老挝的行为,恢复老挝国际委员会的活动,保证关于老挝的日内瓦协议和万象协议获得尊重和严格的履行。而在目前,首先是恢复苏发努冯亲王和正被监禁的老挝爱国战线党其他领导人的自由,让他们能够按照日内瓦协议的精神和万象协议的规定参加大选。
新华社河内4日电 据“老挝爱国新闻”报道: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费当写信给世界各国佛教组织和佛教徒,谴责美国干涉者和老挝当局镇压老挝僧侣、亵渎佛教的行为。
费当在2月25日发出的信中,揭露美国干涉者和它在老挝的走狗几年来迫害老挝僧侣的罪行,并指出它们的目的是企图把佛教和僧侣变成它们的工具。
信中指出,最近老挝当局粗暴地解除了在老挝享有声望的阿占马哈布坎方丈的巴里高等佛教学院院长兼教育总监的职务,无理逮捕僧侣,在万象市和万象县设立僧侣法庭,加强镇压活动,阴谋篡改佛经,欺骗和收买僧侣,破坏僧侣的团结。
信中指出,美国干涉者和老挝当局的上述行为,蹂躏了老挝的宪法和佛教,同时也是对全世界佛教徒的挑衅。
费当在信中要求老挝当局停止迫害僧侣的行为;立即恢复正被监禁的僧侣的自由;恢复阿占马哈布坎的职位;撤消僧侣法庭;尊重佛教组织和僧侣的自由权;保证人民的信仰自由权利和僧侣的传教自由权。


第5版()
专栏:

印度一些政界人士和印度缅甸马来亚一些报刊
欢迎周恩来总理同尼赫鲁总理会晤
新华社新德里5日电 印度国防部长梅农4日在巴特那举行的一次公众集会上表示,他欢迎中国总理周恩来到新德里同尼赫鲁总理会晤。他说,这表明了和平解决两国纠纷问题的愿望。他说,印度将不放弃它的不结盟政策,它愿意同一切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且希望所有国家繁荣。但梅农又说,“印度不允许任何人占领它的领土。”
印度执政党国大党主席雷迪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希望尼赫鲁和周恩来即将举行的会谈成功。雷迪说,“当发生战斗的问题时,那是另一回事。可是对会谈,对和平解决,我们是欢迎的。”他指出,印度国大党班加罗尔年会的决议“并不碍事。我们希望会谈完全成功。”
国大党班加罗尔年会1月17日通过的关于边界问题的决议说:“国大党支持政府所采取的立场及它的和平和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的政策。正像政府所表明的,这个政策并不意味着、并且不可能意味着对侵略或对向印度的完整和荣誉挑战的任何东西屈服。”
新华社新德里5日电 印度“闪电”周报今天发表社论,欢迎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决定举行友好会谈来解决中印纠纷。社论说,全体印度人民赞同周恩来总理关于两国必须而且完全可能解决边界问题时所抱有的信念。社论号召全国人民为两国总理的会谈成功创造健康的气氛。
这家周报在另一篇评论中说,“周恩来的复信中所表示的感情将在印度人民的心中获得迅速的共鸣。他所表示的希望正是我们一直怀有的希望。”评论要求那些不喜欢周恩来这次访问的人“不要做出任何事来破坏印度政府和喜欢他访问的人们将给予他的欢迎。”
“箴言报”2日发表社论说,周恩来的复信中友好语气和内容,以及他对印度人民的良好感情将在印度受到普遍欢迎。“印度大多数人一定不会辜负中国总理在他信中所表示的希望。”这家报纸认为,两国总理的会晤是不错的,因为“现在已经肯定到了迫切需要打破僵局的时候了。”但是,这家报纸又重复所谓“中国侵略”的谬论。
新华社仰光5日电 缅甸报纸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即将访问印度同尼赫鲁总理会晤。
3月1日的“缅甸新光报”说,我们热烈欢迎这个消息,并且衷心祝会谈成功。这家报纸说,“我们认为,(中印)两国的关系肯定会改善。因此,我们支持两国政府领袖尼赫鲁和周恩来会晤并进行直接会谈”。
同一天的“公正报”说,这个消息是令人鼓舞的。这家报纸认为,“不论是什么问题,直接讨论总比通信来得有效”。
新华社5日讯 吉隆坡消息:马来亚“马来使者报”2日发表社论欢迎中印两国总理即将举行会谈。
社论说,亚非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欢迎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解决他们两国之间的问题。
社论指出,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将会恢复中、印两个大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社论指责那些企图破坏亚洲国家团结的大国阴谋分子有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进行挑拨。
社论强调说,亚洲国家应该团结一致。


第5版()
专栏:

印度报刊抗议所谓“亚非西藏会议”
谴责纳拉扬的反华新阴谋
新华社新德里4日电 印度报刊对臭名远扬的前社会党领袖纳拉扬在美国支持下于4月间在这里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亚非西藏会议”表示抗议。
最近一期的“人民世纪”周刊在长篇的社论中揭露说,这个会议的目的是要“以散布反对中国的欺骗宣传来煽动亚非人民,干涉中国的内政”。
它说,“制造这些谎言的人是得到帝国主义者,特别是美国人的完全支持的。这些人在美国人的保护之下破坏印度和中国这样两个邻国之间的关系。纳拉扬搞的这个会议就是这些反人民的集团和叛徒的一个阴谋”。这家报纸号召印度的民主进步力量“揭露这一反动集团”,并“鼓动人民起来反对他们的阴谋”。
最近一期的“联系”周刊说,“尽管守护神纳拉扬说他要纠集各国的政府代表团来参加这次演出,但是他只能从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休息室里找到一批杂牌小人物”。它说,“金钱看来不成什么大问题,使组织者感到为难的是缺乏大众的响应”。
据“印度快报”报道,策划中的所谓“亚非西藏会议”打算在4月8日到10日在新德里召开。


第5版()
专栏:

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
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
苏联菜园里 机器栽秧苗
工效高百倍 菜农皆欢喜
蔬菜里,有一半以上要栽秧苗。栽秧苗的劳动非常繁重,效率很低。秧苗要一株一株地栽,每一公顷都要栽上万株!例如晚白菜每公顷要栽一万六千株,西红柿要栽三万二千到四万八千株。此外,每公顷地还要浇十吨到二十五吨水!因此,每一公顷地就需用二三十个栽苗工,而且他们得整天弯着腰劳动。
现在栽植机已经在苏联的菜园里工作了。下图就是“斯尔诺姆—4”悬挂式栽植机;它在地里一面开沟,一面把秧苗栽到地里。机器后部的两个大箱子是用来装水或液体肥料的。秧苗一栽好机器就浇上一些水,撒上一层土并且把土压紧。“斯尔诺姆—4”能把秧苗栽成方形小行,还可以在营养钵内和一般的地里栽植秧苗,以及栽已经春化处理的或未经春化处理的土豆。更妙的是在方形栽植时,不需要用钢丝绳测量,工人只要用划行器按照上一次的行距,就可栽植新的一行。“斯尔诺姆—4”栽植机一天可以栽秧苗四点二公顷。这种机器效率比用人工提高百倍,使菜园劳动者皆大欢喜。
机器包食盐 简单又灵便
三人一台机 代替几十人
这是一台普通装货机,前面装有带斗的输送装置,斗是用来取散粒状货物的,旁边是一个带两个漏斗的货箱。每个漏斗装有两个门,一个门打开的时候,另一个门就自动关上。漏斗可装五十公斤盐。
苏联专家和工人设计、制造的这台简单而操作灵便的食盐打包机差不多使盐的打包工作完全机械化了。
三个人在这台机器上一班可以打包一百六十吨盐。如果用手工来打包这么多盐,那就需要一个几十个装卸工人的工作队。
新式洗衣机 轻便又便宜
不到五分钟 洗衣两公斤
苏联里加电机厂设计室最近设计了一种新洗衣机,这种洗衣机叫做“里加—60”。新洗衣机上许多金属零件都改用塑料。这将大大减轻机器的总重量和生产成本。新洗衣机洗涤两公斤内衣最多只要五分钟。(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刘宁一电加纳工会大会总书记
祝贺加纳独立三周年
新华社5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4日打电报给加纳工会大会总书记迈耶,祝贺加纳独立三周年。
电报说:“值此加纳独立三周年纪念日之际,谨代表中国工人,向加纳工人兄弟致热烈的祝贺。”
电报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加两国工会和工人间的友谊,在不断发展,衷心祝加纳工人阶级在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民族经济和改善工人阶级处境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祝非洲工人阶级的团结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达乌德签署联合公报
双方对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友好关系深为满意
苏联尊重阿富汗奉行中立和不参加集团的政策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喀布尔消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4日在喀布尔同阿富汗首相达乌德签署了苏联和阿富汗联合公报以及两国关于文化合作的协定。
联合公报说,“在访问阿富汗期间,赫鲁晓夫同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陛下、首相穆罕默德·达乌德殿下和阿富汗政府的其他成员进行了会晤和会谈。在这些诚恳和完全谅解的会晤和会谈中,就苏联同阿富汗的关系问题、包括中东和东南亚局势问题在内的极重要的国际问题友好地交换了意见。”
联合公报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阿富汗首相达乌德对苏联同阿富汗之间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和友好合作的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的发展深为满意。双方肯定,目前这种经过了足够的时间考验的睦邻友好关系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以有利于两国人民。”
联合公报重申,“苏联同阿富汗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中东和东南亚和平事业的积极和有益的因素。”
联合公报说,“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阿富汗首相达乌德重申阿富汗奉行中立和不参加军事集团的政策。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表示,阿富汗这一政策是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重要贡献,这一政策深为苏联尊重。”
联合公报说,“双方认为,军事集团决不会有助于加强和平,只有通过大小国家的共同努力和友好合作才能达到这个伟大的目的。”
联合公报说,双方表示肯定的希望:尚未获得自由的各国人民将能够很快达到这个理想。
联合公报说,双方确认,“各个国家领导人建立直接接触和友好地交换意见,有助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双方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分歧,都应当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而不诉诸武力。”
联合公报说,“双方一致认为,将要举行的大国首脑会议,将是在解决国际重要争端以及制造信任和互相谅解气氛这一事业中的又一个重要步骤。”
联合公报说,“苏联政府和阿富汗政府认为,全面彻底裁军的问题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各国人民都关心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目前条件下,由于各国拥有破坏力很大的武器,继续扩充军备会导致增加爆发毁灭性的战争的危险,而空前的人力物力牺牲将是这种战争的危险后果。”
双方一致认为,现在用于生产破坏武器的资金和精力应当用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用来援助不发达国家。
联合公报说,“阿富汗首相支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面彻底裁军的建议。他表示,阿富汗政府对苏联政府这一建议的估价很高,并表示希望,它将受到所有国家极其认真的讨论和接受,以便永远结束战争。”
联合公报说,“双方确认,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的关于永远禁止核武器试验的谈判,是一个必要和有益的措施,双方表示希望,这些谈判终于能达成协定,使毒化大气的核爆炸永远停止。”
联合公报说,“阿富汗首相对苏联给予阿富汗发展民族经济的经济援助表示感谢。”“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对两国间顺利发展的经济合作,对苏联给予友好的阿富汗的经济援助的目标和原则受到正确理解表示满意。”
联合公报说,“赫鲁晓夫声明,苏联今后仍将以应有的注意对待阿富汗国家的经济需要,并且将援助它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经济。”
联合公报说,“双方同意,两国经济合作的有成效的发展,是目前两国间睦邻关系和友谊的表现。”
联合公报说,“双方声明,它们不会允许它们目前的友好睦邻关系遭到任何损害。”
联合公报说,双方表示深信,赫鲁晓夫这次访问以及他同阿富汗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和会谈,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传统的友好睦邻关系。
联合公报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已经邀请了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和首相达乌德在有便的时候访问苏联。这一邀请已经被他们接受。访问日期另行商定。
为期五年的苏联和阿富汗文化合作协定规定,双方将鼓励两国的科学、文学和艺术团体之间进行合作。例如,互派文化、科学和体育等方面的代表团进行访问,互派艺术团体进行访问和组织演奏会,举办讲座,组织科学和艺术展览会,鼓励旅行,互相交流各种书籍、刊物和各种影片,编排和交换广播节目以及交换文献手稿的微型照片等。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离喀布尔回国
行前设宴招待达乌德首相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喀布尔消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随行人员5日满载阿富汗人民的兄弟盛意离开友好的阿富汗,乘飞机回莫斯科。
5日一清早,赫鲁晓夫在达乌德首相的陪同下和随行人员到巴格拉姆机场。机场上装饰着苏阿两国国旗,仪仗队列队欢送贵宾。
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沙阿·华利元帅、第一副首相阿里·穆罕默德、外交大臣纳伊姆、国民议会议长努鲁塞、阿富汗政府人员、国家机关高级官员等人前来为赫鲁晓夫送行。
赫鲁晓夫检阅了仪仗队,然后走近扩音器发表热情的告别谈话。
赫鲁晓夫说,在喀布尔访问期间,我们同阿富汗国王、首相以及阿富汗政府其他成员就极重要的国际问题和苏阿关系问题坦率友好地交换了意见。在这些诚恳会谈的过程中,双方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充分的互相谅解,并且指出,我们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接触对进一步加强互相信任有很大好处。
赫鲁晓夫说,今天发表的苏阿联合公报有助于苏联同阿富汗之间关系的发展。这是进一步扩大我们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良好基础。“我们在临行时表示深信,喀布尔的会晤和会谈将有助于加强苏联同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巩固中近东和平。”
阿富汗国王向赫鲁晓夫致告别词说:“请向苏联人民转达我们对和睦和友谊的保证。还请转达:我们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临行以前,赫鲁晓夫在4日举行宴会招待达乌德首相。
赫鲁晓夫在宴会上发表讲话说,阿富汗政府始终不渝地奉行着中立和不参加军事联盟的政策,这种政策有助于动员阿富汗全国的力量来完成最重要的国内任务和提高阿富汗的国际威望。这种政策符合阿富汗人民的民族利益和阿富汗政府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独立的愿望。赫鲁晓夫表示相信,想使阿富汗离开中立道路并把它推向军事联盟的一切企图必将遭到失败。
赫鲁晓夫说,苏联人完全理解阿富汗人民和政府对消除长期落后状况、保证民族进步的强烈愿望。苏联随时准备向阿富汗提供经验,并且愿意给阿富汗没有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赫鲁晓夫又说,苏联政府对阿富汗的政策始终是诚挚的、兄弟般的。苏联的伟大创始人列宁曾经对苏联和阿富汗的关系非常注意和感到兴趣。列宁曾经在直接参加起草的给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驻阿富汗的全权代表的指示中要求把发展苏联同阿富汗的友谊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这一指示所阐明的各点现在已经成了苏联政府对阿富汗的政策的基础。
赫鲁晓夫说,阿富汗—苏联的友谊一年比一年地加强和发展。我们认为,阿富汗—苏联合作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具有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苏联和阿富汗作出了和平共处和无私合作的榜样。
阿富汗首相达乌德在宴会上讲话时说,阿富汗和苏联之间的多年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他说,阿富汗人民在会见苏联朋友时所表达的感情再次表明,两国人民的友谊是进一步发展睦邻关系的基础。
达乌德谈到阿富汗政府外交政策时指出,阿富汗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是中立和独立的原则。他说,阿富汗从来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它的内政。阿富汗同所有国家的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原则的基础上的。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消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访问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和阿富汗之后,在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莫斯科。
在伏努科夫机场上,赫鲁晓夫受到了莫斯科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前来这里欢迎他的苏联党政领导人有:阿里斯托夫、勃列日涅夫、伏罗希洛夫、伊格纳托夫、科兹洛夫、库西宁、米高扬、穆希金诺夫、苏斯洛夫、福尔采娃、什维尔尼克、波斯别洛夫等人。
赫鲁晓夫同欢迎者见面后,乘车离开机场前往莫斯科列宁中央运动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群众欢迎大会。


第5版()
专栏:

美国一参议员访苏后承认
苏联建设规模超过美国
新华社讯 据塔斯社华盛顿2月27日讯:美国参议院研究苏联水电站建设经验代表团成员摩斯在美国农业电气合作社全国协会会议上讲话时,对苏联水电方面的建设表示赞叹。
摩斯和他的同伴们在去年秋天访问了苏联。摩斯指出,苏联不仅在如此短促的期间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古比雪夫水电站,而且现在正在建设着其能量大大超过古比雪夫水电站的安加拉、布拉次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及其他一些巨大的水电站。他特别提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几乎要超过美国田纳西州河谷上所有三十一个水电站的一倍。
摩斯说,他还看到苏联最近两年在长距离架设输电线方面取得的巨大的进步。他着重指出,参议院代表团成员得出了下列的一致结论:“俄国人经营水利动力工程总共才有三十年左右,他们就以水利动力建设工程的技术方面赶上了其他国家,而且在许多具体的方面超过了它们。他们有巨大的毅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并且比美国以大得多的速度建立水利动力工程”。
摩斯还谈到苏联在住宅建设方面的巨大规模。
摩斯承认,他没有找到任何理由怀疑苏联“现存制度的潜力能够顺利地继续工业的发展”。他说,他参观过列宁格勒的电力电工器材工厂,这个工厂生产着世界上半数的电动发电机和输电设备;而在二十年以前,这种设备大多数是来自美国和西欧的。他强调说:“这一事实本身表明,在东西方的工业状况中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此外,摩斯还介绍了苏联的教育和文化生活状况。他说苏联现在人人都在阅读,那里“书籍很便宜,印刷得也很好。大批的出版物——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书籍(而不是像美国那些有形形色色的封面的侦探小说),售价比我们这里便宜四分之三。”


第5版()
专栏:随笔

美国颤抖在冬天里
子悦
当东风吹拂,万象回春的时候,美国却仍然“颤抖在不满情绪的冬天里”。这是英国保守党报纸“每日邮报”驻纽约首席记者唐·伊顿的报道。
这篇报道说,在美国,“趾高气扬和摇头摆尾的气焰已经消失了”,“自我批评的风暴愈来愈猛烈”;而这种所谓“自我批评”的内容是:“美国变弱了吗”?“这个国家是不是在衰微下去了?”引起“风暴”的,“主要是苏联在火箭导弹和月球火箭方面的成就”。显然,作者在这里所报道的,是最近美国围绕导弹方面落后于苏联的“差距”问题而展开的“大辩论”。的确,在这一场“大辩论”中,美国统治阶级内部对美国政策、地位和前途表现出的不满、沮丧和悲观情绪,压倒了一切,说它是一阵“风暴”,并不为过。
“东风压倒西风”的科学论断,已经日益为事实所证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尽管坚决不愿加以承认,然而,这种形势已经成为美国“自怨自艾”的主题了。
最近李普曼在连续发表的文章中,就不仅从军事力量的对比,而且从整个国家力量的对比方面作出了美国落后于苏联的结论。他说,“从国家力量方面来说,在总的军事能力方面,在开辟外层空间的竞赛方面,在经济增长率对比方面,在教育方面,我们(美国)都落在(苏联)后面,而没有能保持我们的地位”。他不禁哀叹道,美国已经成了二等国家了。
2月15日一期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还进一步从两个制度的竞赛作出自己的结论。文章写道:美国一些人“看到六亿五千四百万中国人致力于征服自然的艰巨任务,他们也注意到使俄国在技术、外交和经济方面获得进展的异乎寻常的努力和决心,他们于是感到惊慌。同这种残酷的目的展开竞赛,美国的形象在世界人士面前显得如何呢?……美国的活力、它的蓬勃的朝气、它的‘坚韧的弹性’是否足够坚韧?这是极其费解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承认:在两个制度的竞赛中,“美国确实渐渐不行了”。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美国议员、前美国驻印度大使鲍尔斯,在展望六十年代的美国时,根据“过去十二年内使世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四种革命性的力量(即指亚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苏联的强大发展、人民中国的兴起和武器技术方面的空前的革命)”,忧心忡忡地说:“如果说,我们(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所作所为将决定这一代美国人或者甚至今后世世代代美国人的命运的话,我认为这样说并不过份。我们即将经受一次极重要的考验”。这就是说,短短五十年代的革命变化,已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将在六十年代经受决定性考验。
照鲍尔斯的说法,这个考验,或美国面临的“挑战”,不止是军事的、也不止是“狭隘的经济竞赛”,而是“直接接触到我们(美国)的民主社会的心脏。它是对我们的社会性质的最后的考验”。这样,鲍尔斯就比李普曼和“新闻周刊”的上述言论大大进了一步。美国变为二等国家,渐渐不行的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过程。
上面所摘引的言论,是有代表性的。在美国,凡是不能不承认美国的世界地位急剧下降、对于两个制度的竞赛感到沮丧悲观的人,不管他们口头上怎样说,对世界形势的真实情况进行怎样的歪曲,但都不能不感觉到:美国面临的前景,是世界资本主义的末日越来越临近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哈希就说,在美国,“谈到将来,……连下面这一点也不能肯定:就是最近称做‘美国世纪’的东西将变得比‘美国的十年’长一些的东西”。一直怀抱着统治世界野心、狂妄地宣布“美国世纪”的美国资产阶级,现在连今后十年的时间会使美国发生怎么样的变化,都感到前途茫茫了。这又怎能不使美国资产阶级感到惊慌呢!
正是因为这样,美国统治集团像猫头鹰害怕见太阳一样竭力回避接触这样的问题。艾森豪威尔对那些“对美国的制度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悲观情绪”和“吵吵嚷嚷”者一律加以痛斥,听到有人谈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大骂这种看法是“狂妄”的。自然,艾森豪威尔所代表的统治集团是决不会认输的。患了所谓“自我批评狂”的资本主义卫士们,如鲍尔斯那样的人,也表示“衷心欢迎”艾森豪威尔在国情咨文中所提出的“各种说法”,认为“这些说法似乎反映出政府内的人正在日益了解我们(美国)必须加以对付的世界力量的幅度和深度”。而国情咨文正是美国统治集团对付这个声势浩大的“世界力量”的“战表”,它企图一边继续坚持“战争战略”,一边又采取所谓“和平战略”,来腐蚀、分化和麻痹争取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玩弄美元、大棒和挑拨的手段,镇压民族民主运动,争取时间,加紧备战,挽回军事颓势。从来的反动派都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困兽犹斗”正是他们的本色。
但是,“威慑”“美元外交”和臭名远扬的“解放”政策,早已不是“妙手回春”之术,因为,它既然不能挽救美国陷于今天的没落局面,它也就不能阻止这个局面的日益恶化。美国统治集团不免“又急又烦恼”的原因正在于此。英国保守党的“每日邮报”驻纽约记者看到了美国的这个“病态”,但是对它的病根,他却只能摸到皮毛。他说,美国“习惯于在力量和能力方面居于第一位,所以那怕是一听到自己处于第二位也会气急起来”。实际上,这样的“习惯”和“气急”,决不是美国资产阶级所独有的怪僻。当“共产主义的怪影”在“欧洲游荡着”的时候,习惯于把压迫和剥削制度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旧欧洲所有一切反动势力,就已气急起来了,都为驱除这个“怪影”而联合起来了。在当时,资产阶级的统治才真正是“居于第一位”的,但他们已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了。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球六分之一土地上兴起,资本主义“稳固”的纪元告终的时候,习惯于进行帝国主义大屠杀、瓜分殖民地和扼杀革命的旧欧洲一切反动势力和新兴的美国现代奴隶主,也气急起来了,都为武装干涉和封锁包围苏联而联合起来了。在当时,比起年青的社会主义苏联来,这一切反动势力也算得起是“居于第一位”的,但结果落得了更加可悲的局面。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地按照自己的规律演变的。
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不再有信心而气急败坏了呢?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显然是不能对这个问题提出真正的答案。大概是由于同病相怜吧,他以同情的口吻作出这样的结论:“至少病人自己知道生了病——这是恢复健康的第一步”。但是,英国保守党人多少年来就一直知道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生了什么病,却无法使它恢复健康,相反地是气息奄奄,日薄西山;那末,今天对他们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的盟主的安慰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华尔街的垄断资本集团早已失掉了自己的春天,美国现在也只能颤抖在冬天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