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河南三十三万个食堂坚如磐石
全部农村人口都参加了公共食堂,人们吃得饱、吃得好、干劲足
所有食堂都是常年的、固定的,绝大部分都有完整的管理制度
本报讯 河南省三十三万个农村公共食堂坚如磐石,风吹不垮,雷打不散。公共食堂不仅改善了广大社员的生活,而且成为巩固人民公社制度的重要保证;又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广大农民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大课堂。
河南省的农村人口全部都参加了公共食堂,而且所有食堂都是常年的、固定的。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提高,现在绝大部分食堂都有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达到了饭菜多样化和“一堂多灶”,用粮用柴有节约。各地还普遍开展了炊具改革,全省已有45%的食堂实现了炊具半机械化,半数以上的食堂在大力发展食堂家底生产以后,做到蔬菜肉类等副食品自给,40%的食堂做到了半自给。
一年多来,河南省农村的公共食堂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公社化以前,全省约有一千万妇女长年围着锅台转。建立了公共食堂后,全省占用的炊事和管理人员不到二百万人,妇女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公共食堂保证了社员上工快,出工齐,一般每个劳力每天可多做工一两小时,进一步发挥了劳动潜力。去年河南在持续一百多天的严重干旱情况下,能够取得农业大丰收,是和全省食堂办得好,办得巩固,充分发挥了社员的劳动潜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次,能够更好地保证社员吃饱,吃好,吃省。据调查,全省有80%以上的社员的生活水平比入公共食堂以前有显著提高。许多办得好的先进食堂里,饭菜已经大大超过了过去当地“拔尖”的富裕中农。广大农村的疾病大大减少,农民的体质大大增强。公共食堂不仅改善和提高了社员生活,而且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全省绝大多数食堂都有简易餐厅,既是集体的饭堂,又是讨论生产和各项工作的会堂,也是向社员们进行政治、文化教育的课堂。不少食堂还在餐厅里附设了图书馆、阅报栏。公共食堂已经成为广大社员的生活和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使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加深透了。随着公共食堂的更进一步巩固,家长制的残余进一步消除,民主和睦家庭大兴,人人心情舒畅。
河南省的农村公共食堂所以办得好,是由于各级党委认真加强了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从省委到公社党委,逐级建立了福利办公室或福利部,第一书记挂帅,有一位书记专管。中共河南省委不只一次地强调指出:公共食堂是巩固人民公社的主要阵地,从而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委都认真贯彻了生产、生活一齐抓的方针,在安排、布置和检查生产的同时,也安排、布置和检查生活。各级党委书记还亲自动手,带头在食堂工作中大搞干部“试验田”,还抽调了大批干部参加食堂工作,单是新乡专区就放了两万多名脱产干部和生产队支部书记到食堂担任炊事员和管理员。各地都特别注意了加强对后进食堂的领导,各级党委经常抽调大批干部下乡,由书记带领,分片包干,逐队、逐食堂检查,帮助后进食堂具体地计划和安排生活。
与此同时,各级党委还十分注意纯洁炊事员和管理人员队伍,选拔优秀党员、团员和有高度政治觉悟、为人公正的贫农、下中农出身的积极分子到公共食堂里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炊事员和管理人员中,贫农、下中农占90.7%,党、团员占34%,巩固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成为迅速巩固和提高公共食堂的重要保证。在领导开展办好公共食堂的群众运动中,各地都充分发挥了就餐社员代表会和伙食管理委员会等一整套的民主管理机构的作用。全省相当多的食堂现在都已经形成了定期召开就餐社员代表会的制度。有关生活安排、家底生产、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都经过社员代表会或就餐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伙食管理委员会是由社员代表会或就餐社员大会民主选举的,他们根据社员代表会决定,安排制定小段生活计划,调剂日常生活,并且轮流值日帮厨,帮助研究改进工作。此外,各地公共食堂还普遍实行了吃粮标准、生活计划、饭谱、财务收支、粮食节余月终结算等“五上墙”的方法,建立鸣放栏、意见箱、意见簿,发动社员民主管理与监督财务,对于促进食堂的巩固和提高,都起了极大作用。为了保证广大社员吃饱、吃好,各地普遍实行了计划用粮,按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食堂、凭证吃饭、节约归己的政策。同时还建立粮食、蔬菜保管制度,普遍实行了口粮、种子、饲料、储备粮的专仓、专管、专用。食堂大抓蔬菜生产和采集代食品。去年秋季全省展开了每人千斤鲜菜、百斤干菜运动。公共食堂还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和野生植物大制淀粉,仅据四个专区统计,去秋以来共制成淀粉九亿多斤。
去年秋季以来,全省便普遍开展了大搞食堂家底生产的运动。目前全省绝大部分食堂不仅有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喂养了一定数量的猪、羊、鸡、鸭,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粉坊、豆腐坊和酱菜园等各种小型作坊。全省有半数以上的食堂由于大力发展了食堂的家底生产,已经做到了“五味俱全”和蔬菜、肉类、蛋品等自给或有余。
河南省各地还认真开展了大规模的炊具改革运动。目前全省共已推广各种改良磨和动力磨九万三千二百盘,改良锅灶二十七万多个,修建吃水自流井十八万眼,创制和推广万能切菜机、洗菜机、自动联合压面条机、剁馅机、包饺机、洗碗机等一整套的先进炊具共一百三十多万件。根据初步计算,全省因为进行了炊具改革,共节省劳力一百多万个,畜力五十多万头。


第4版()
专栏:安徽通讯

阮楼食堂办得好
新华社记者 李祥仁
安徽省最早办起的农村公共食堂之一——太和县原墙公社阮楼食堂,由于食堂的领导权一开始就牢固地掌握在贫农、下中农手中,而且坚决贯彻了“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的原则,食堂不断巩固提高,越办越好,成为全省农村公共食堂的一面红旗,最近又荣获了全国“三八”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这个食堂开办两年来,切实做好了生活安排,对群众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已成为阮楼生产队社员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记者访问了许多社员,他们都说食堂人员待自己有如亲人。女社员傅新芝要给儿子娶媳妇,她丈夫又不在家,正愁着一个人办喜事忙不开。这个困难由食堂人员帮助她圆满地解决了。她儿子结婚的那一天,食堂用自己养的鱼、喂的鸡鸭和自种的蔬菜,给她家办了一桌相当丰富的酒席。傅新芝只花了几块钱,就使婆媳两家的二十多名亲朋故旧高高兴兴地喝了“喜酒”。晚上又在食堂举行了婚礼,生产队的业余剧团还演出了精采文娱节目,热闹非凡。这使傅新芝和她的儿子阮德楼、媳妇刘春英激动得一起在婚礼会上表示了决心,保证积极参加生产以报答食堂和社员们对自己的关怀。婚后第二天,全家出勤投入了春耕生产。
记者在社员阮敬宣家作客。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长期患慢性病卧床不起,家又没人照顾,食堂的炊事员每天给他送饭送水,还经常给他请医生、洗衣服和打扫卫生。他对记者说:“我是个贫农,在解放前生病就没得吃,如今生病,食堂这样照顾我,亲娘也没有食堂好!”遇到妇女生孩子,食堂还特别供应细面、鸡蛋。在当前春耕大生产运动中,为使社员能在地里吃饭,食堂专做了保温送饭车。由于食堂无微不至地照顾社员,社员们热情歌颂食堂道:“公社食堂一枝花,男女老少喜爱它;合伙做饭样样好,食堂饱暖万人家。”
由于食堂全面安排好了社员生活,使社员们无牵无挂的安心生产,大大鼓舞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据统计,全队劳动出勤率由未办食堂前的74%提高到98%。同时由于集体吃饭,出工做到一致,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投入生产的社员增多,使全队生产获得了飞跃发展。这个队去年获得平均亩产一千三百二十四斤的大丰收。今年全队各项生产又呈现了比去年更好更全面的跃进形势。全队一百六十五亩小麦都是一类苗。全队今年春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50%。社员们唱道:“公社办食堂,老少喜洋洋,不愁吃喝干劲大,年年粮堆往上长”。
食堂不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带动了公社其他事业的发展,成为生产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记者在这个食堂参加了一整天的活动,只见社员们利用一天三餐饭的饭前饭后的半小时的空隙,把饭桌变成课桌,学习文化,阅读报纸图书;有的在聚精会神地听有线广播里播送的当天国内外新闻,一直到生产队吹哨子集合去生产才离开食堂。当夜幕降临时,食堂里灯火辉煌,全队四十七名青壮年全部到食堂上文化课。
这个生产队的食堂所以办的好,是因为食堂的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食堂主任、会计和两个炊事员都是贫农出身,他们大公无私,对自己再亲再近的人都同等看待,而且积极苦干,会安排生活。他们每天都是天不明就起,到深夜才睡,辛辛苦苦地为社员做饭。他们说:“看到社员在食堂里吃的高高兴兴,我们就忘记了疲劳,满身是劲。”
这个食堂事事依靠群众,很好地实行了民主管理的原则。食堂主任桑朝兰还经常挨户登门访问,征求社员意见。食堂的墙壁上贴满了字条。有的是公布的伙食账,有的是社员对食堂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阮楼食堂自己搞副食品生产,既改善了社员生活,又增加了收入。这个食堂现种菜二十四亩,除保证了全队一百四十一个社员一年四季顿顿有蔬菜吃以外,去年还售出蔬菜三万多斤。食堂还养了鱼二十万尾、猪九十四头、鸡五百四十只、鸭三百七十四只、羊七十四头、兔一百七十三只。去年除超额四倍以上完成国家规定这个队家禽家畜出售任务外,平均每个社员每月还吃到了一斤猪肉、半斤鱼。


第4版()
专栏:

马家湖党组织深入抓食堂
社员生活安排得好出勤率达95%以上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金积县双闸人民公社马家湖生产大队的十三个食堂都作到了“八好”:社员吃喝好、民主管理好、节约计划用粮好、生活用品计划安排好、照顾老年病人好、炊事管理人员服务态度好、清洁卫生好、食堂设置好。
马家湖大队的党组织很关心食堂,经常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有一次大队党总支书记鲁成同志听到社员说:“只要把生活安排得更好,生产干劲就更大”。鲁成同志很重视这句话,立即召开党总支会议,并且和委员们分别深入到各个食堂征求社员的意见。有的人说食堂没有饭厅,冬天吃饭太冷;有些社员反映炊事员不讲卫生,有少数管理人员有私心,打饭不公平等等。总支针对这些意见,认真进行了研究,订出改进办法。同时在各个生产队成立了生活管理小组,规定每个生产队三天到五天由支部书记领导研究讨论一次社员生活和食堂问题。食堂每七天向社员公布一次每人的吃粮账目,同时每天有一个社员轮流值日当炊事员,对食堂进行民主监督。
大队党总支为了有计划的安排社员生活,在去年秋天就发动各食堂和社员储存蔬菜二十二万多斤,冬天社员们每人每天都吃到半斤到一斤蔬菜。春天,各食堂自己生豆芽做豆腐,解决了春季吃菜问题。各生产队为了避免在农忙季节运输燃料影响生产,早在春耕送肥前,就乘空给食堂运回煤炭三十五万多斤。现在连夏收需用的燃料都已准备好了。
全大队的十三个食堂都作到了饭菜花样多。对老年和病人特别加以照顾。社员们白天远出劳动,炊事员有时还把开水送到田里,晚上学习或开会时,为社员们准备好开水。
由于生活安排得好,食堂办的好,社员们生产情绪普遍高涨,人们一走进这个大队的村庄、田野,到处可以看到一片繁忙生产的景象。
从去年冬季到现在,全大队出勤率经常达到95%以上。


第4版()
专栏:

江苏平原大量营造用材林
他们取得的经验是: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正确处理粮食、经济作物和造林用地的矛盾;以种苗为中心,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丰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造林规模大中小相结合,实行就地生产,就地供应。
本报讯 江苏省在去冬今春绿化造林运动中,大力发展用材林,为平原地区多快好省地解决木材自给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江苏省基本上是个平原地区,历史上林业生产基础很差,所需木材绝大部分依靠外省供应。
为了迅速地从根本上解决木材自给的问题,中共江苏省委早在1958年就提出了发展林业特产的远景规划,要求到1962年全省用材林面积达到八百万亩。这个规划大大鼓舞了全省人民,他们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树雄心、立大志,高举总路线红旗,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大力发展用材林,取得了很大成绩。仅去冬今春全省就营造了用材林一百六十三万亩,占十年来营造用材林总面积的40%。现在全省用材林总面积已达五百九十万亩。这些用材林按栽后十年到十五年成材,每年能采伐四十万到六十万亩,平均每亩(包括以往一部分稀植的在内)以生产木材十个立方米计算,每年就可生产木材四百万到六百万立方米,比全省现在全年木材消费量还增加三倍左右。加上竹子、灌木、纤维板等代用木料,这样,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有可能基本上达到用材自给。如果能够如期实现省委规划的话,江苏省的木材自给问题就可以根本解决。
江苏各地在大力发展用材林中,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合理安排了粮食、经济作物和林业的布局,正确处理了发展用材林与发展粮食生产、经济作物争地的问题。江苏省虽然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仅有二亩左右耕地,但还有一千四百多万亩宜于植林的荒山、荒地、荒滩,潜力很大。于是,各地就把荒山、荒地、荒滩、作为发展用材林的主要阵地。这样,不仅保证了不缩小耕地面积,而且由于开荒造林,实行林农间作,还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发展。
为了高速度地发展用材林,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省委提出的“以种苗为中心,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丰产”的林业生产方针,大抓种苗、大抓发展,加强了林园的抚育管理,促使林木迅速成材。
怎样发展用材林的林场和人民公社,减少造林投资,和解决林木成材以前的经济收益,是高速度、大规模地发展用材林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除了贯彻自采自育的原则解决种苗,大大减少国家和公社投资以外,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法。各地在发展用材林中,大搞多种经营,使当年就有收益的多种经营与多年才有收益的用材林生产结合起来,以多种经营之“短”,养用材林之“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一千七百多个国营和社、队营的林业特产场圃,由于采取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法,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场圃在一两年内就做到了粮食、资金、肥料、饲料等自给。
在营造用材林的规模上,各地根据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需要和本地区的具体条件,本着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原则,实行了以大为主导、大中小相结合。各地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兴建了几万、几十万亩面积的大型基地。各地在搞大型用材林基地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四旁”零星土地搞中、小型用材林,以解决公社用材和人民生活用材的需要。目前,各地正抓紧春播前的大好时机,开展了以营造用材林为中心的绿化“三荒”突击运动。(附图片)
江苏海门县德胜公社青年绿化突击队的社员们,正在通海公路两旁植树。 任克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内蒙古通讯

“我们一家在食堂团聚”
才仪春
前几天,我趁工作方便,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长胜人民公社长青管理区刘臣生产队食堂。一进屋就看见一个年青妇女,腰上扎着条蓝市布围裙,卷着袄袖,正在熟练地切着白菜。切几棵后,放下菜刀又去添灶膛里的柴禾,然后揭开锅用饭铲子把开锅的包米饭翻了翻个,盖上锅又跑回来切菜。从她干活的洒脱、干净俐落,一看就知道她是个又红又专的能手。一打听,原来这就是公社有名的公共食堂模范炊事员王彩霞。
在1958年9月公社公共食堂一成立,她就自告奋勇的担任了炊事员。她说:“我给大伙做饭起点早、贪点黑算不了什么,有了食堂,咱们生产队的妇女就都不用起早、摸黑做饭了。”她是多么热爱食堂工作啊!可是,谁知道王彩霞就因为在家烧火做饭的事,还和婆婆分了家,影响了夫妻感情呢!
王彩霞今年二十一岁,1957年和本队王学宽结了婚。小两口在劳动上比赛着干,生活上互相体贴。王彩霞身板好,干起活来不用说姑娘们,青年小伙子们也休想拉下她一步。去年秋天深翻地时,小伙子们翻两条垅,她就翻三条垅。事情传开了,就连管理区妇女主任纪玉兰也不信,她特意跑了五里地去现场参观,一看可不是,小伙子们累的满头大汗,两条垅还没到头,人家王彩霞挖完三条垅站在地头上高喊:“小伙子们加油哩!”
王彩霞是个很要强的人,无论干啥都要走在别人前头。有时她正在吃饭,下地干活的哨子一响,她把饭碗一撂,就向婆婆说:“妈,吃完饭你拾掇桌子洗洗碗吧,吹下地哨子了,我该走了。”说完拿起农具就跑了。往往就因为这些事,引起了婆婆的不满,时常和外人说:“我们那媳妇是顾外不顾家,有些零活来不来就往我身上推了。”有一回她婆婆向王彩霞说:“把家里的活计拾掇俐索再走,别都等着我做,我不能给你们做一辈子。”王彩霞一听也很生气,心里想:你不是走不动爬不动的,干点零活还说三道四的。就和婆婆顶起嘴来了。王彩霞说:“我白天干一天活,回家还得起大早贪大黑的做饭,有时你老人家拾掇拾掇桌子洗一洗碗就不愿意了,还和外人说我顾外不顾家。”娘两个经常因为做饭、洗碗顶嘴吵架。娘两个终于因为烧火做饭的事过不到一起,把家分开了。王学宽虽然知道分家不怨王彩霞,可是老埋怨她对婆婆不好,小两口的感情也不如过去好了。
1958年成立了公社,在各生产队建立了食堂。这下子王彩霞可乐坏了,她第一个报名当炊事员。管理区妇女主任纪玉兰和她开玩笑说:“你这个媳妇,因为烧火做饭和婆婆分了家,这回怎么又要求当炊事员呢?”她说:“我不是不愿意做饭,我是怕做饭影响咱们妇女下地干活。”接着,生产队长刘臣问她:“王彩霞,你愿和婆婆合在一起吗?”她红着脸说:“我同意和婆婆在一起过,就怕我婆婆不愿意。”婆婆呢,早就愿意再在一块过了,她说:“这回再也不因为烧火做饭的事顶嘴了。谁还不愿意和儿子、媳妇在一起过呢?”
现在,婆媳两个可好了,有一次,王彩霞睡到半夜,看见月亮地很亮,寻思天明了呢,一骨碌爬起来就要到食堂做饭去。她婆婆一把拉住她说:“傻孩子,这是月亮地,天还没到半夜呢,好好睡吧。到起来的时候妈召唤你。”婆媳感情是这样好,人家小两口的感情还用说吗。她婆婆和别人一谈起食堂来就说:“食堂可真好,使我们一家人团聚了。”


第4版()
专栏:

炊具改革见奇功
挑水切菜做饭忙,
多少年来是这样。
公共食堂诞生后,
炊具革新大变样:
机器一动菜切好,
清水引到锅灶旁,
边做饭来边学习,
饭熟菜香人欢畅。
炊具改革好处大,
做饭都用机械化,
节省人力搞生产,
增产更比去年多。
动力磨,好处多,
一人能干九人活,
从前推磨人十个,
如今一人还嫌多。
小小马达凶又凶,
带动五磨跑如风,
一日能磨千斤面,
创造发明见奇功。


第4版()
专栏:短评

平原造林大有可为
今天本报发表的江苏省大力发展用材林,争取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木材基本自给的消息,读了令人心境开阔,浮想联翩。
发展用材林,生产大量木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一个重要的物资条件。大家知道,不论重工业、轻工业和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木材。不论制造农业机具、盖房子、建猪舍或做燃料,都需要大量木材。但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不多,而又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和丘陵山区,很多省、区尤其是平原地区的木材都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高速度发展的需要。以江苏省为例,1959年用于建设事业的木材约为一百多万立米,而本省出产的木材只有几万立米,不及十分之一;而且用材的需要量还在逐年增长。这样大量的木材,如果依靠国家从迢迢千里以外调拨供应,即使来源没有问题,也会大大增加铁路运输负担和提高木材成本。因此,迅速解决缺材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的木材自给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平原地区能不能迅速解决木材自给问题呢?会不会由于大规模造林挤占耕地,影响粮食生产呢?江苏省的事实解答了这些问题。众所周知,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仅有耕地二亩左右。看来,要大规模地发展用材林,首先林地就没办法解决。其实并不如此,在江苏省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现在还有一千四百多万亩荒山、荒地、荒滩,可以利用来发展用材林,不仅不需要去挤占耕地,而且由于实行了林农间作,还相应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从全国各个缺林地区的土地情况来看,荒山、沙荒、盐碱地、江河堤岸和海湖荒滩都是有的,面积上有的比江苏少一些,有的甚至比江苏还要多。即使是荒山、荒地、荒滩比较少的地区,发展用材林,迅速解决木材自给问题,是不是可能做到呢?回答仍然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来算一笔细账:以一个二万人口的人民公社为例,平均每人利用“四旁”植树十棵(实际上何止此数),全社就是二十万棵。十年成材以后,每年可采伐二万棵,以每十五棵一立米计算、全社每年可生产木材一千三百多立米。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决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和充分利用“四旁”,发展用材林所需的土地,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问题非常清楚,平原地区能不能迅速做到木材自给,根本关键在于要有雄心大志。没有雄心大志,就不可能制订出迅速解决木材自给的规划,就不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发展用材林。当然,光有雄心大志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革命性措施,来保证规划的如期实现。就这方面来说,江苏省同志们的冲天干劲,和正确处理林农关系、大抓种苗、“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大为主导,大中小相结合”等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都是值得大大提倡和推广的。目前,全国各个缺材省区人民的干劲都很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积极推广这些经验,认真的学习这些经验,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木材生产的发展。


第4版()
专栏:

黑龙江人人种植油料作物
山东扩大花生播种面积,大部地区种植计划落实到田
四川忠县再鼓干劲大追花期肥加强油菜后期管理
据新华社哈尔滨29日电 黑龙江省从城市到农村,全民动手大种向日葵等小油料作物,播种时间较历年提早二十多天。进度最快的汤原县已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91%,肇州县到3月24日已播种向日葵五万七千亩。中共阿城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的干部,也在机关院内种了许多蓖麻和向日葵。
为了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今年黑龙江省种植小油料作物面积扩大到二百七十万亩,比1959年增长三分之一。各地由于采取了大面积经营和零星种植相结合的措施,全省形成全民动手种植小油料作物的高潮,克东、拜泉等县采取套种的办法,有些林区在幼林地混种小油料作物。阿城县各地,已在房前、房后、地边、路边、河边、沟边、荒地、荒山岗等空隙地,挖出可以种植小油料作物的土地九万七千多亩,占全县今年计划播种面积的10%多。
各地在播种小油料作物当中,热烈地响应了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要求城镇每人种五十株、农村每人种一百株油料作物的口号。阿城县已掀起了种植油料作物高潮,望奎县的九万七千多名青少年,也在十天时间内,种了一千六百多万棵油料作物。各地的共青团组织,还在青年中开展了种植油料作物的竞赛运动。
据新华社济南29日电 山东各地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踏踏实实地进行花生播种准备,保证今年油料作物大丰收。
今年山东花生播种面积,计划比去年扩大。大部地区花生种植计划已经落实到队到田。为了力争今年花生产量继续跃进,各地早在去冬就总结了过去两年大丰收的经验,加以推广。同时各级党委都采取有效措施对花生生产加强领导。在花生集中产区都由第一书记挂帅,层层确定花生生产基地,建立试验田和指挥田,并普遍建立了大面积丰产方。蓬莱、莒南、牟平等三个县已建立起四十七万亩大面积高额丰产田,每亩施肥达一万斤以上。为了抗旱保墒,保证适时播种一次全苗,烟台、临沂两个专区的春花生田在深耕深翻的基础上普遍耙实耢平。蓬莱县并对八万多亩山岭薄地进行了压土压沙,改薄地为良田,还采取与地瓜轮作换茬的方法改治重茬地,争取花生多增产。
今年各地对花生播种技术也有很大改革。各地正在学习和推广蓬莱县的温水浸种催芽和回龙火炕培沙催芽的先进种植方法。这两个办法既可节省15%左右的种子,又可以保证出苗快、出苗齐、苗子壮。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组织传授技术,据蓬莱、海阳、莒南、五莲、冠县等十个县的统计,已训练出技术员近两万名,各地并建立了大批专业队伍。莒南县已经改制两千多件花生播种器,训练出播种技术员三千多名。
现在花生产区各人民公社正在紧张地进行选种和做发芽试验。
本报讯 全国著名油菜高产县——四川省忠县各人民公社,破自满松劲情绪和丰收定局思想,一条心、一股劲、一个样狠抓油菜后期管理,猛施油菜苔蕾花期肥。
忠县今年四万亩油菜由于前期管理精细,苗稼生长普遍良好。根据检查排队:一类苗株高五至六尺,仅第一第二分枝即达五六十个的占48.1%;二类苗株高四至五尺,大小分枝三十至五十个占41%;三类苗仅占10.9%,最大的“油菜王”株高六尺以上,大小分枝四百五十多个。部分干部和群众因而产生了自满松劲情绪和丰收定局思想,一度放松了田间管理。
针对这些思想情况,许多公社都举行誓师大会,大讲有利形势和加强油菜后期管理的重大意义,开展了突击运动。到3月上旬,全县三万二千多亩油菜施了一次花期肥。全县四万亩油菜普遍治虫六、七次。
为加强油菜后期田间管理的领导,县委书记都分别深入到田间具体帮助群众总结经验;全县组织了万人检查团到各地检查,及时表扬先进,推广先进经验。区与区、社与社、队与队还普遍开展相互检查评比,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后期管理工作。(附图片)
山东荣成县成山公社城厢第四生产队的社员们在精选花生种,迎接春种。
孙启发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