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扩大原料来源 大力增产纸张
广州重庆用甘蔗渣制成高级纸
本报讯 广州造纸厂在高速抄纸机和长网纸机上用蔗渣浆代替木浆制造新闻纸成功。
在此之前,广州人民造纸厂已在圆网纸机上掺用部分蔗渣浆造成新闻纸。而在长网纸机上,特别是在每分钟四百米左右的高速纸机上用蔗渣浆代替木浆造新闻纸,这是利用蔗渣浆造纸的一个新发展。
广州造纸厂一向是用原木制浆造纸的。大跃进以来,纸机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对原木的需用量大大增长。为了节约原木,全厂职工破除了高速纸机和长网纸机不用木浆不能造纸的迷信思想,大胆采用蔗渣浆造纸。他们首先在长网纸机上试用部分蔗渣浆掺木浆造纸,初步取得了经验,接着又在高速抄纸机上用95%的蔗渣浆和5%的草类浆造出了新闻纸。从此他们就开始大量采用蔗渣浆造纸。到1月22日止,已造出四千四百六十九吨新闻纸(大部分掺用一半左右蔗渣浆),共为国家节约木材一千四百多立方米,纸的质量除尘埃较多外,断裂强度和光滑度一般都达到了要求。目前这个厂正在进一步研究改进质量和提高产量。
本报讯 重庆601造纸厂全部用甘蔗渣制胶版印刷纸成功,质量达到规定标准,目前已开始成批生产。
甘蔗渣是糖厂的废料,纤维很短,过去只当作造纸的低级原料与竹、木原料掺合使用,大多数的蔗渣被当作燃料烧掉了。
(附图片)
广州人民造纸厂就地取材,利用甘蔗渣制成办公纸
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摄


第2版()
专栏:工业常识

造纸新原料
纸是纤维组成的。我国的资源丰富,野生纤维的种类多而产量大,用来造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许多野生植物和一些工农业生产的废料,在制糖、作酒以后,剩下来的纤维还可以造纸。
大跃进以来,各地造纸工厂在采用野生纤维和工农业废料造纸方面获得很大的成就。过去工业包装纸袋用纸,大部是用木材及部分竹子作主要原料,现在有了更多的原料可用。如棉秆、棉皮、马连草、牛麻、山槐。野生的龙须草(又名蓑草或山荒草),除用来作胶版印刷纸和薄型的复写纸原纸外,也试制成工业滤纸和绝缘纸。笋壳、玉米壳及玉米秆、豆秆、高粱秆、花生壳、瓜秧等许多农产品的废料,也可用于制造印刷纸、书写纸。红树皮还可以作青壳纸,代替钢纸作绝缘器材。稻草过去大部分是用来作纸板和一般的文化用纸,现在已试制成质量很好的胶版印刷纸,还可以掺用一部分做绝缘纸板。野生植物中的蒲草、红毛公、白尖草、芨芨草等,都是作一般包装、文化用纸的好原料。 (志辉)


第2版()
专栏:

革新技术 增产焦炭
武钢焦化厂大闹机械化自动化,日产量提高22%
本报武汉1日电 武钢焦化厂开展以全盘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积极提高产量,增产焦炭支援炼铁生产继续跃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按操作岗位计算,这个厂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操作岗位增加了13.1%,连续自动化操作岗位增加了43%,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操作岗位增加了19%。另外,试制了高级副产品十七项。这期间,全厂出现的各种革新项目达一千七百多件,有十三项大型设备能力翻了一番,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0.8%,焦炭日产量提高22%,成本下降25%。
武钢焦化厂根据现代化大型企业的特点,在技术革新运动中主要抓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变手工操作为半机械化、机械化。这个厂虽是个现代化大型企业,但是手工操作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例如,焦炉炉顶清扫工作,过去就是靠人力在高温中清扫;工人们最近试制成功一种电动扫炉机,完全代替了手工操作。炼焦大沟工段,过去送焦用手工操作,占用劳动力较多;现在送焦实现自动化以后,节省了将近一半的工人支援其他生产。(二)变机械化、半连续的自动化为连续性的自动化。配煤、回收、精苯等三个车间,经过改革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连续自动化。(三)充分发挥设备能力:一方面挖设备潜力,一方面改革设备不合理的地方。(四)改革原料、材料,试制新产品。
武钢焦化厂原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技术革新运动开始时,一部分人认为:像这种大、洋设备已经是“定型了”的,不需要来什么革新,生产能力翻番更是不可想像的事。事实恰恰相反,精苯车间的职工大搞革新一个星期,使所有的设备能力增加两倍,一个月的任务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回收车间吸收煤气的鼓风机设计能力是每小时抽七万二千立方米煤气,过去实际上只能抽五万立方米;工人们提出了许多技术措施,大胆地进行了鼓风机翻番的试验,结果每小时抽煤气达到十万立方米。
武钢焦化厂革新技术过程中,遵循了自力更生、以土为主、土洋并举、小而简单效能高的原则。一百四十三项革新中,基本上没有添置洋设备,由于简化生产过程,还节约了大量的设备。精苯车间的全部连续自动化,是工人们利用废铁桶、废钢管装配起来的。
现在,武钢焦化厂的全体职工正在向“产量翻一番,人员减一半、坏煤炼好焦、焦炭不花钱”的雄心壮志伟大目标前进。炼焦工人正在进行煤的分级破碎、煤的预加热等试验。


第2版()
专栏:

四川煤焦战线掀起保钢赛
全省原煤日产量提高3.7%,焦炭产量猛增18.61%
本报讯 四川省煤焦战线全体职工大搞竞赛运动,奋力保铁保钢。
中共四川省委在2月15日召开电话会议以后,天府煤矿就一马当先,倡议全省各煤矿展开友谊竞赛。接着,义大煤矿、嘉阳煤矿、华银煤矿、荣昌煤矿、曾家山煤矿、中梁山煤矿、綦江同兴煤矿立即响应。綦江同兴煤矿除向天府煤矿应战外,并向中梁山煤矿、威远煤矿挑战。义大煤矿也在向天府煤矿应战的同时,向江北煤矿、双河煤矿、广元煤矿、大石堡煤矿、天池煤矿挑战。这样,在全省范围内,很快就出现了小矿赶大矿,后进赶先进的热烈局面。为了促进这一保钢竞赛运动深入开展,省煤炭厅和省煤炭工会还联合召开了有各专区、市煤炭工业局局长参加的电话会议,推动各地区之间的竞赛很快形成热潮。
竞赛展开以后,全体职工干劲冲天,勇往直前;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指挥生产。乐山地委工业交通部部长深入沫江煤矿;发现了井下挖工少这一薄弱环节,立即增调挖工充实井下,同时加强了井下车辆调度工作,使全矿原煤日产量迅速由一千七百多吨增加到二千二百吨。这个专区的煤管局还采取了局保矿、矿保井、井保小组的办法,层层派干部加强领导,各矿又组织了80%以上的干部同工人并肩奋战,因而全区在竞赛开始的五天中,原煤产量和焦炭装窑量就比以前猛增26.29%和20 .81%。在重庆地区,为了更好地供应钢铁生产用煤,天府、南桐、鱼田堡、中梁山、青年等煤矿,派出职工代表,把保证条件分别送到三江钢铁厂、北碚钢铁厂、新街子铁厂,通过这种活动达到互相保证、互相促进的目的。
在竞赛运动中,各地煤矿职工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力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了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天府煤矿三井采煤十六组的工人,大胆革新采煤技术,推行了“单一直线长壁式”先进采煤法,与推行前相比,产量猛增80%,减少了五道工序,节约劳动力22%,节约坑木30%,同时保证了安全生产。鱼田堡煤矿万人齐上阵,开展技术大表演,实现了采煤生产联动线、钢锯割煤、宽面掘进、机电设备远距离集中控制等重大技术革新,全面推行四八交叉作业,有力地推动生产迅速提高。
通过竞赛,全省煤、焦产量迅速上升。2月17日至22日,原煤平均日产量较2月1日至16日提高了3 .7%,焦炭产量猛增18.61%。
(附图片)
炉前激战 武工


第2版()
专栏:

狠抓矿石 多产快运
白云鄂博铁矿革新技术产量大大超过计划
插花庙铁矿实行运输“三连环”矿石运得快
新华社包头30日电 包钢白云鄂博铁矿本着走第一步看第二步和赶早不赶晚的精神,到2月27日已经完成第一季度计划的84%。
这个铁矿今年一开始就根据当前大好形势,紧抓、狠抓,职工们决心当好钢铁生产的先行官。他们在实现了1月份生产满堂红以后,紧接着就提出了2月超1月的口号。2月份实际已经完成的铁矿石产量,比总公司下达的计划提高了23%,等于去年同期的十一倍。
今年年初,铁矿党委在向职工交代任务的同时,就发动职工围绕大块、穿孔效率、电铲装车效率、运输、机械维护检修等五个关键问题,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主矿车间的职工在“攻关”中,试验推广了在小穿孔机上使用大穿孔机钻具钻眼的新方法,使钻眼效率提高15%。接着,他们又试验成功电弧凿眼法,为攻下大块关创造了条件。东矿车间为了使矿石产量充分满足电铲装运需要,由党总支书记挂帅,干部参加劳动,加强穿孔机的维护工作,提高机械利用率,使2月份的穿孔计划在18日就提前完成。
本报讯 湖南涟源钢铁厂插花庙铁矿,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力更生,采取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办法,利用双线循环自动卸矿和索道运输机与土卷扬机、轻便铁轨三连环,组成了完整的矿内运输系统,加快了矿石运输速度,实现了减人增产、高工效、低成本。
这个矿原先架设有五十多条单线简易索道,在正常情况时,每班也只能溜运八吨左右矿砂,一天的运量不过一百五十吨左右。现在只使用少数双线循环自动卸矿索道,每日就可以运一千五百多吨,比单线简易索道提高工效二十五倍以上。单线简易索道每条要十到十六人操作,装矿卸矿全用人力。采用双线循环自动卸矿索道后,每条只要四人到六人操作,并能自动卸矿,有的还能自动装矿。
双线循环自动卸矿索道装置简单,能够大量节约制造设备的原料材料。全矿使用这种双线循环自动卸矿索道,每年可以节约原料材料损耗费用和工资等费用共四十多万元。


第2版()
专栏:

广西新建中型高炉出铁
河南水冶炼铁厂建成百立米高炉
新华社柳州电 柳州钢铁厂新建的一座二百五十五立方米的高炉在2月25日正式出铁。
当天下午五点钟,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贺希明剪断了系在高炉出铁场前的彩绸,红通通的铁水奔腾而出。这时,出铁场的周围立即迸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和掌声,热烈祝贺一号高炉正式投入生产。剪彩之前,柳州钢铁厂的职工和来自各地的六千二百多名各族代表,一起在高炉前举行了庆祝大会。
贺希明在会上讲了话。他代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建设柳州钢铁厂的全体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并且对热情支援柳钢建设的全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贺希明说,柳州钢铁厂的一号高炉投入生产,标志着广西的工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全体职工应该继续鼓足干劲,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争取尽快地全部建成柳州钢铁厂。
新华社郑州28日电 河南水冶炼铁厂新建的一百立方米的高炉在最近正式投入生产。它是河南目前小高炉群中容积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的小型高炉,整个生产过程都由机械或电气操作。
(附图片)
广西柳州钢铁厂一号高炉外景
新华社记者 谭志强摄


第2版()
专栏:

低级变高级
马骏
广州、重庆的造纸厂用甘蔗渣制造高级纸成功了。这是我国造纸工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一个新成就。
甘蔗渣,在造纸工业里,一向被视为低级原料,是不能跟木材、竹子、芦苇相比的。一向被认为只能造一般纸张,不能造高级纸张。而且采用甘蔗渣纸浆的比例不能太大,太大了纸张的质量就没法保证。这是长期以来支配着人们的一种看法。现在,这种传统的看法,却被广州、重庆纸厂全部或大部分使用甘蔗渣纸浆制造高级纸张成功的实践打破了。从此,甘蔗渣从低级原料一变而为高级原料。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从何而来?是甘蔗渣变了,还是人变了?甘蔗渣没有变,从前是什么样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现在也还是一样,既不会多些什么,也不会少些什么。而人却变了,人对甘蔗渣的认识改变了,利用甘蔗渣的本领提高了。甘蔗渣本来就具有作造纸高级原料的一切条件。只是在以前,人们对甘蔗渣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只看到它具有作低级造纸原料的条件,而看不到它具有作高级纸原料的条件,或者虽然看到了,也由于只有利用甘蔗渣作低级纸原料的本领,而没有利用它作高级纸原料的本领,所以人们就认为甘蔗渣是造纸的低级原料。经过广州、重庆纸厂职工的努力,不但认识了甘蔗渣有作造纸高级原料的条件,而且也掌握了利用它作造纸高级原料的本领,于是甘蔗渣就从低级原料一变而为高级原料。因此,可以说,甘蔗渣从造纸的低级原料变为高级原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进一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结果。
对客观事物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充分利用它来为我们服务,甘蔗渣造纸是这样,自然界的各种资源的利用也莫不是这样。许多所谓低级原料,所谓无用之物,甚至所谓有害之物,都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许多原来的低级原料会变成高级原料,而且许多“无用之物”、甚至“有害之物”,也将变为有用之物,变为高级原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资源必然越来越多,许多物质资源的用途也必然越来越大。用这个观点看问题,我们对不断扩大工业原料材料的来源,就会充满着信心,就会觉得路越走越宽。
人是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包括科学试验),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认识客观事物就越能够深化。甘蔗渣从仅仅作为燃火的柴草变为造纸工业的低级原料,是经过前人的反复实践才成功的;甘蔗渣从造纸的低级原料变为高级原料,也是经过广州、重庆纸厂的同志反复实践才成功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资源,从对人类没有用处到有用处,从只有一种用途到有多种用途,也都是经过人们的不断尝试、不断实践才成功的。我们要开辟新的原料材料来源,要把现在对我们还没有用或者用途还不大的东西,变成对我们有用或者用途很多很大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继续破除迷信,继续在原料材料的使用方面实行不断的技术革命,敢想敢说敢干,大胆地百折不挠地进行试验。


第2版()
专栏:

不用是害 用了是宝
中华油脂厂从废气中提出二十多种重要原料
本报讯 上海中华油脂厂职工从“氧化石蜡”的废气中提取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以及各种脂类香料等二十多种重要化工原料。
去年春天,这个厂的职工们为了给国家节约油脂,试制成功氧化石蜡代替油脂。但是在氧化石蜡大批投入生产时,从烟囱里散发出来一种有害气体,人接触到会刺痛皮肤,金属设备碰到就会被腐蚀。这个厂的职工分析了氧化石蜡废气中的成分,发现有甲酸、乙酸等宝贵化工原料。党支部号召大家坚决回收废气,大搞综合利用。于是全厂职工纷纷行动起来,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取得了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二十多种重要化工原料。其中甲、乙、丙、丁等酸类,可做贵重的药剂、溶剂及印刷等工业的原料。各种脂类香料,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这种香料过去国内生产不多,大部分靠进口,上海每月要用近十吨左右,而这家工厂每产一百吨氧化石蜡,可以从废气中回收九点五吨香料,大批生产后,完全能满足上海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兰州炼油厂大搞综合利用
瓦斯、废油等变成许多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
新华社兰州电 兰州炼油厂利用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生产出十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
这个厂的职工利用炼油时排出的大量有害废气——瓦斯,自烧砖瓦和石灰。同时,利用废旧器材建炉生产炭黑,又用炭黑和炼油时产生的废油做原料,制成了质量良好的油墨。职工们还把各车间地上和污水池里的废油收集起来,经过过滤和加工,去掉里面的泥矿和杂物,每月生产几吨大车油供应农村。处理润滑油后排出的废碱、废硫酸,也用土办法加工成肥皂粉和农业用的杀虫剂硫酸亚铁等。
由于职工们大搞综合利用,兰州炼油厂不但生产了大批产品供应了市场,还利用出售这些产品的收入装备了自己,进一步发展生产。


第2版()
专栏:

尿液里提激素
尿,一般人都认为除了作肥料之外,再没有别的用途了。其实,尿在医药上的用途很大。
上海市生物化学制品厂等单位的医药科学工作者,在大搞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活动中,从尿液中提取出十多种激素,有的可使牲畜、鱼类加速繁殖,使家禽多产卵;有的可治性神经衰弱、胃病及十二指溃疡、妇女病、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病症。看来用处不大的尿,已开始为人们的健康服务了。


第2版()
专栏:

回收高炉煤气焙烧矿石
河北邢台炼铁厂五十五立方米高炉车间动力部任永彬同志,看到高炉里的煤气,70%都白白跑掉了,觉得十分可惜。他想:“如果将这些煤气回收,用来烧锅炉、焙烧矿石够多好!”于是,他下定决心搞试验。不懂煤气回收的技术知识,就主动向别人请教,终于试验成功了。
回收高炉放出的煤气烧锅炉、焙烧矿石,每天每个锅炉可以节省两吨多好煤;烧锅炉的工人每班由三人减到一人。


第2版()
专栏:

阴沟水里出宝贝
上海苏州河的两边都是工厂。过去,这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液,经过下水道流入小河,便白白流走了。
现在,上海橡胶废品加工厂工人们把制药厂、化工厂、铜厂、轧钢厂、自行车厂等许多单位生产下来的大量下脚——废水、废液运到厂里来,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把废水、废液提炼成大量的国家迫切需要的工业原料,每月能为国家创造几十万元财富。例如,药厂下脚——硫酸钠,回收后,用于玻璃、造纸工业可代替烧碱,还可以从中提炼出高级试剂,作染料和药用。


第2版()
专栏:编后

没有废物
化学家认为,从发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废物。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你看,尿,一经综合利用,可以提取出十多种激素来;又污又臭的工厂废水废液,一经综合利用,可以制出大量国家迫切需要的工业原料;刺痛皮肤、腐蚀金属的“氧化石蜡”废气,一经综合利用,也可以制出二十几种重要化工原料来。连这些被人看不起的尿、废水、废液、废气,一经综合利用,都有这么大的用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经过综合利用,没有用场的呢?
把有碍卫生的尿变成有利于健康的药品,把各种各样的废物变为有用之物,把各种各样的有害之物变为有利之物,这是资源利用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得有革命的勇气和决心。树立雄心大志,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也是革“废物”、“害物”的命的勇气和精神。我们要用这种勇气和精神真正实现一个没有废物的世界。


第2版()
专栏:

港口装卸机械化的一个薄弱环节突破了
苏州制成船底起舱机
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苏州市航运公司第一营业站职工最近试制成功一种船底起舱机,突破了装卸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对全面实现港口装卸机械化、系列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船底起舱机,是把船舱中的散装物资,如煤、碎石、黄砂等自动起卸到岸上的一种机器。多少年来,在中小港口起卸散货物资,全靠肩扛人抬,不仅劳动强度高,还延长了船只停靠码头的时间,影响周转。例如,一只载重十八吨的船从这个市的煤站运煤到卸货点——东风焦化厂,车子装货的时间约四十多分钟,途中航行十五分钟;而人力把煤起卸到码头上,却需要六、七个工人工作三个多小时。有了起舱机,就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了。工人只要打开电门,机器便灵活地转动起来,船舱里的物资就通过活路盖板口漏到输送带上,被带到船头,卸到接连码头上的输送机里,直接送到岸上。一只载装十八吨煤的船,三十分钟就卸完了,比人力扛快了五倍,并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用这种起舱机和码头上用的其他运输机配成整套卸货机械,使散装物资卸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缩短了货船码头停靠时间,加速了船只的周转。过去一只载重十八吨的驳船,从煤站运到焦化厂,由于卸货时间长,一昼夜只能往返四到五次,而现在一昼夜能航行十二到十三次,一只船能抵上了原来三只船用。
这台起舱机主要是由一个二点八瓩的小马达和输送带构成,除马达和二十二只大小滚筒外,其余部件都是用木料做的。机器只有八米长、四十厘米高,固定安装在船舱的底部。载货时,先在起舱面两侧隔上木板,上面装一活动盖板,把散装货物堆放在盖板上,到达码头卸货时,只要开动马达,抽开活动盖板,散装货物即可自动漏到输送带上,被送到与起舱机衔接的码头上的输送机上。整个工作只需要两个人管理,比原来七个人力扛抬效率还高。
几年来,苏州运输系统的广大职工,在装卸技术上已经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是,散装物资的起卸工作仍是人力肩扛,一直是薄弱环节。为了突破这个薄弱环节,市交通部门党委在1月下旬发动运输系统的职工,解决起舱的技术问题。市航运公司第一营业站随即成立了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的技术革新组,进行专门研究。他们根据码头上较大型输送机构造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可以放入船舱的输送机。经过数次试验和改进,在市有关部门和兄弟厂的支持下,克服了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困难,先后仅七天时间,就把这台船底起舱机械试制成功了。现在,江苏省交通厅已经派人到营业站总结他们的经验,准备在其他航运地段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