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温暖的大家庭鼓舞了集体生产、丰富了集体生活、培养了集体主义的新精神
贵州农村公共食堂成为社会主义坚强阵地
十一万九千多个食堂越办越好,基层干部和党团员一律参加食堂,社员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
许多食堂成为社员集会、学习和文娱活动中心,吸引居民集中到食堂周围,为建设新村创造了条件
本报贵阳15日电 贵州省十一万九千多个农村公共食堂越办越好,全省农村人民公社94%的社员家庭都参加了公共食堂。现在,食堂已经巩固,实行集体做饭、集体做菜、大家都在食堂吃饭的,已占食堂总数的90%以上。
公共食堂是巩固人民公社制度的主要阵地,是社员温暖的大家庭
农村公共食堂,已成为农村中坚实的社会主义阵地。广大群众热情地歌颂食堂说,“人民公社真正好,办好食堂有依靠,饭热菜香吃得饱,生产劲头高又高”。由于食堂越办越好,首先是保证了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这就使各族社员毫无牵挂地投入生产,促使生产高潮步步高涨。办得好的食堂,往往又是生产小队开会讨论生产,进行学习、文化娱乐的场所,有的已成为生产小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形成一个大家庭。这些地方,人民公社得到巩固,生产也搞得很好,充分显示了食堂的优越性和重要性,使食堂成为巩固人民公社制度的主要阵地。有些地方由于办好了食堂,大家有了依靠,有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社员们纷纷集中到食堂周围,出现了居民集中的趋势,即由若干很小的居民点,形成一个较大的居民点,这就为建设新村创造了前提条件。现在全省广大农村,以食堂为家的思想正在各族人民中巩固地树立起来。
把全部食堂都巩固起来使全部食堂都办得更好
中共贵州省委十分重视农村公共食堂的工作。今年2月中旬,省委召开了一次地(州、市)委第一书记会议,着重地讨论了进一步办好全省农村公共食堂的问题。会议指出,贵州农村公共食堂在当时已有80%左右是巩固的或基本上是巩固的;全省已经出现了一批办得很好的食堂。这些食堂的特点是:一、巩固地树立了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基层干部和党团员一律参加了食堂,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千方百计地办好食堂;完全集体做饭、集体做菜,大家都在食堂里吃饭。二、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管理;按月公布账目,群众熟悉食堂家底,人心安定。三、建立了必要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口粮管理制度;执行了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以人定量,节约归己的原则。四、食堂有了自己的生产,有了家底。食堂种菜、养猪、加工副食品;有的食堂还有一定的粮食储备、相当数量的野生植物淀粉和干菜;并有简易饭厅,备置了桌凳、炊具、食具,便于集中吃饭。五、炊具改革很有成绩,因而减轻了炊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饭菜质量。另外,会议也指出,全省还有20%左右的食堂办得较差,不够巩固,要求各地迅速地把不够巩固的食堂全部巩固起来;所有食堂都要向办得很好的食堂看齐,全部提高一步。各地各级党组织根据省委的指示,从2月下旬开始,就结合春播准备工作,领导社员展开了大规模的进一步办好公共食堂的活动,特别是抓紧了整顿和巩固原先办得较差的食堂的工作。在短短的时间内,使全省办得巩固的食堂,很快增加到食堂总数的90%以上。
书记挂帅,大办公共食堂“试验田”抽调干部,深入公共食堂帮助工作
各地在整顿、巩固公共食堂的工作中,都由书记挂帅,抽调干部,协助公社办好食堂。仅遵义专区就抽调三万多名干部,分别到全区二万六千多个食堂中协助工作。许多干部在食堂中当炊事员、服务员或管理人员。各地所有下乡工作的干部,也都关心食堂,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在“抓得紧、抓得实、抓到底”的口号下,各级党委书记还亲自动手,在食堂中种“试验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省已有食堂“试验田”一万九千多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78%的县委书记、70%的公社党委书记、80%的管理区总支书记和生产队支部书记,办了食堂“试验田”。铜仁、遵义两专区,平均每五个食堂中就有一个食堂“试验田”。这些食堂都办得很好,成为一面面鲜艳的红旗,插遍各个角落。同时,各地还采取哪里有经验就到那里去总结,哪里有创造就到那里去参观的办法,树立标兵,广泛开展办好公共食堂的“比、学、赶、帮”运动,有些地方还采取集训或派“标兵食堂”的工作人员前往辅导等办法,积极把一些办得较差的食堂办好。
巩固地树立贫农和下中农的领导优势增派和选举大批党团员参加食堂工作
巩固地树立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选派党员、团员和觉悟高、又能干的人到食堂工作,是办好公共食堂的关键。贵州各地在这次进一步办好公共食堂的工作中,同过去一样,继续坚决地贯彻了这一原则,增派和选举了大批优秀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成份的社员到公共食堂工作。各地对于原先办得较差的食堂,更加注意充实领导骨干。瓮安县各公社派到领导力量薄弱的食堂去充当管理人员和炊事员的党员、团员就有四千一百多名,贫农和下中农成份的积极分子三千九百多名。经过这次调整,全省绝大多数农村公共食堂都树立了贫农和下中农的领导优势。据黔东南、黔南、毕节、铜仁、遵义等地区统计,在四十八万多名食堂工作人员中,贫农和下中农占95%左右。铜仁县城关公社桐梓巷食堂,领导权原先掌握在不纯分子手中,食堂办得很不好;最近经过改选,成立了由七个贫农和下中农参加的管理委员会,全面安排了社员生活,改善了伙食,使社员吃得又好又饱,人人满意。
建立民主管理、口粮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开会、定期公布账目、倾听群众意见
在这次进一步办好食堂的工作中,各地都根据“标兵食堂”的经验,普遍地建立和健全了各种制度。现在,全省90%以上的食堂建立了民主管理、口粮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大部分食堂成立了社员代表会、管理委员会,作到了定期开会,定期公布账目,听取群众意见。绥阳县募阳公社温泉管理区二十二个食堂,原来管理制度不健全,节约粮食制度执行得不好,经过贯彻民主办食堂的精神,普遍订立了管理条例,七至十天一清理账目,一月一公布,使社员熟悉食堂家底,便于对食堂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全管理区社员先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一千多条,迅速改变了这些食堂的落后面貌。贵阳市花溪公社大寨食堂实行计划用粮,采取以人定量,计算到户,集中保管,凭票吃饭的办法,不仅保证了社员吃饱,而且节约了粮食,仅八天时间就节约粮食二百多斤。
种菜、养猪、养家禽,建立食堂家底大搞炊具改革,提高工效提高饭菜质量
建立食堂自己的家底,积极种菜、养猪、养家禽,是巩固农村食堂的重要条件。因此,各地都领导食堂大搞建立家底的生产。目前全省90%的食堂已划出菜地,共种菜一百七十三万多亩;70%以上的食堂养了猪、鸡、鸭、鱼。据六个专区(州、市)统计,食堂养猪已达六十九万多头。有些食堂还做到了肉、菜自给有余。纳雍县乐治公社义中管理区二十八个食堂共种蔬菜四百二十亩,现在社员每天都有足够的新鲜蔬菜吃,还用吃不完的蔬菜制干菜十二万多斤;这些食堂共养猪九百八十头,养鸡二万八千多只,不仅改善了社员们的生活,还卖给国家一百头猪、五千多只鸡和十五万个鸡蛋,支援了国家建设,增加了收入一万二千二百多元。
大搞炊具革新,是适应生活集体化,巩固、提高食堂的又一重要环节。贵州山区河流溪水多、竹木材料充足,过去挑水、舂米等劳动十分繁重,具备大搞技术革新的主客观条件。因此,这次当各级党委号召改革炊事工具时,广大食堂服务人员立即热烈响应。他们自己动手,安装土自来水、制造切菜机、改单灶为连灶、改人力舂米为水力舂米,很快就形成了席卷全省的炊具革新热潮。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毕节、安顺两专区统计,有五万四千多个食堂已经实现了土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各种土机具代替了挑水、舂米、切菜、送饭菜等手工劳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食堂,在革新炊事工具以前,炊事人员和用饭人员的比例是一比三十到四十,实现土机械化后,比例变成了一比六十到八十以上。由于炊事人员使用改良炊具,提高了工效,他们已有时间研究改进做饭、做菜方法,提高了饭菜的质量。安顺专区改革了炊具的食堂,都做到了饭菜多样化,社员们普遍感到满意,全区在食堂吃饭的人数,很快由过去占农村总人口80%增加到95%以上。
现在,贵州各地还在继续抓紧公共食堂的整顿、巩固工作,争取尽快地把全省的食堂都巩固起来,并且把它办得更好。


第1版()
专栏:

发展友好关系 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成立
新华社16日讯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16日在北京成立。协会的宗旨是发展中国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人民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会长是楚图南,副会长有胡愈之、冀朝鼎、吴冷西、姚溱、董纯才、周而复。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是由中国十五个人民团体联合发起组织的。这些人民团体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
这十五个发起团体的负责人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筹备会议上,一致同意成立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推选出友好协会的理事一百一十六人,其中包括中国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的团体会员,团体会员中除了十五个发起团体以外,还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当选的理事在筹备会议以后,举行了第一次理事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章程,推选了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总干事、副总干事,讨论了友好协会今年的工作。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的常务理事、理事、总干事和副总干事的名单如下:
常务理事共三十人:
王力、申健、朱伯深、伍云甫、张致祥、张联华、邵公文、陈公琪、陈宇、吴冷西、吴晓达、林之原、金子明、金仲华、周而复、罗叔章、范长江、洪藏、胡愈之、姚溱、徐平羽、徐淡庐、梅益、黄家驷、曾涛、董纯才、楚图南、赵沨、钱李仁、冀朝鼎。
理事共一百一十六人:
丁雪松、王力、王再天、王亚凡、王明远、王锦川、白华、孔迈、安波、安尼瓦尔汉巴巴·约夫、古元、邓岗、叶克、田汉、申健、朱明、朱伯深、伍云甫、亚马、张北晨、张仃、张致祥、张东川、张联华、张维、张春桥、张帆、张锋伯、张锡俦、邵公文、李炳泉、李伍、李少春、李进、李超、李茂斋、李萍、刘淑芳、刘寿祺、刘胥吉、陈公琪、陈明、陈宇、陈忠经、陈金、陈舜瑶、吴克力、吴冷西、吴作人、吴英恺、吴偕平、吴济生、吴楚、吴晓达、何成湘、肖三、杜近芳、辛毅、苏克勤、林之原、林平、林采、金子明、金仲华、周而复、周震中、罗叔章、罗静宜、马烽、孙乐宜、欧阳山尊、范长江、范栋申、胡启立、胡愈之、胡传揆、胡锡奎、洪藏、勇龙桂、姚溱、马少波、马思聪、倪斐君、徐平羽、徐淡庐、秦怡、郭淑珍、席凤洲、梁华新、华君武、唐明照、曹禺、梅益、梅兰芳、喻宜萱、黄家驷、曾涛、陆平、冯定、黑伯理、雷行、杨朔、董纯才、楚图南、廖家岷、裴东篱、赵沨、赵华、赵继武、郑依平、钱李仁、冀朝鼎、谢冰心、谢邦治、戴爱莲、魏启贤
总干事:陈金
副总干事:刘胥吉、王家宾


第1版()
专栏:

尼泊尔贵宾到郑州参观访问
新华社16日讯 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和夫人以及随行的尼泊尔贵宾,由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潘自力陪同,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郑州等地参观访问。尼泊尔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也随同前往参观访问。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到机场为贵宾们送行。
据新华社郑州16日电 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和夫人以及随行的尼泊尔贵宾,在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潘自力及夫人,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俞沛文陪同下,今天下午一时乘专机由北京到达郑州。贵宾们在郑州机场上,受到河南省副省长赵文甫及夫人,河南省副省长李庆伟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下午四时,柯伊拉腊首相和尼泊尔贵宾,在赵文甫副省长、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等人的陪同下,参观访问了郑州市东郊人民公社、郑州市管城区红旗人民公社和地方国营郑州第二钢铁厂。贵宾们对东郊人民公社在建立一年半的时间内就买了八部拖拉机,使十七万亩土地实现机耕化,表示赞扬。贵宾们对1958年大跃进中建立的由土炉群发展成为每天产钢和钢材一百吨,生产过程全部机械化的郑州第二钢铁厂感到很大兴趣。晚间,赵文甫副省长等陪同柯伊拉腊首相等贵宾共进晚餐。


第1版()
专栏:

力争三年内把黄河灌区改造成稻香千里的“塞上江南”
宁夏全面根治盐渍地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灌区的宁夏平原百万回、汉族人民,开始全面彻底根治土壤盐渍化,在“以防为主、防治并重、以水为纲、综合治理”方针下,全面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基本防止和根治土地盐渍化,把这个灌区变成为稻香千里的“塞上江南”。
防止和彻底根治土壤盐渍化,是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使农业生产稳定增产的关键之一。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在过去改良盐碱地获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根治土壤盐渍化的三年规划。规划实现后,全灌区现有的三百二十多万亩耕地可以摆脱盐渍化的威胁,整个宁夏平原将形成一个渠道纵横排灌两利完整的排灌系统。
目前,全面、彻底根治盐渍化土壤的群众运动,正在宁夏平原蓬勃发展。从自治区到县到人民公社的党政机关,都把这一工作列为当前的中心工作。自治区成立了工程委员会,各县、公社也都成立工程指挥部。广大的回、汉族人民首先大力改造黄河西岸的盐渍地,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修成了一条长达九十多公里的青铜峡西干渠,还新挖了大小排水沟六百四十三条,共修排水沟八百八十条,完成了小畦园田化四十万亩。在整个灌区内,县与县、公社与公社之间开展协作,互相支援,保证工程迅速进展。
宁夏黄河灌区是个古老的灌区。但是由于解放前渠道长期失修,没有排水设备,土壤盐渍化日益严重,形成一个大面积的盐渍化地区。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防治盐渍化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区兴修排水干沟和支干沟四十七条,挖修支、斗、农沟二千八百七十三条,共长达三千九百多公里,排水面积达二百二十三万亩,初步形成了灌溉网。但是全灌区还存在着许多盐碱地和湖泊没有得到改造,现有的耕地中还有不少田地受着盐渍化的威胁,产量不能迅速提高。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根治盐碱地的三年规划,使改造土壤盐渍化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局部的、小面积的治理发展到全面的治理。灌区内各个人民公社几年来在改造盐渍化土壤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系统地总结了这些经验,提出一方面要大搞沟网化,实现干、支、斗、农沟依次沟通,达到排灌两利,排除地面水和降低地下水;另一方面要实行大系小畦园田化。全灌区在今年春季就要整修和疏浚的排水干沟十一条,支干沟十三条,新的排水干沟四条,支沟两条,支毛沟七百三十八条。同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沿贺兰山主要沟口修建五座蓄水库。(附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改造盐渍地正在大修水利,这是修建西干渠的情形


第1版()
专栏:社论

人民公社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为了农业的持续的全面的跃进,许多人民公社正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这是人民公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件大事。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就是根据各个人民公社所在地的土壤、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考虑到国家和人民对各种农产品的需要和农林牧副渔相互依存的关系,适应水利化、园田化、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趋势,参照原有的耕作基础,提出因地种植和因地利用的方案,以求最合理地最节约地使用土地,最妥善地配置各项基本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从而促进各种农作物普遍增产,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土地的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人民公社的产物。土地,这个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旧社会,大部分为少数地主富农所垄断;残酷的剥削制度,束缚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那样的时代,根本说不上合理利用土地,农村破产,农业受到严重摧残,地力不断地遭受着破坏。土地制度的改革,把生产力从封建制度下解放了出来,土地的利用比过去合理了。但是,分散的细小的小农经济,无论就土地占有情况来说,还是就各家各户的生产能力来说,都仍然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进一步合理利用。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土地利用率逐步提高;特别是抛弃了土地私有制度的高级农业社普遍建立之后,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突破了分散的狭小的地块的界限,初步实现了一定范围之内的因地种植。但是,由于高级农业社的规模仍然比较小,经营范围一般限于农业,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旧有的小农经济的耕作习惯,以及人力物力的薄弱等等因素,仍然使土地的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受到许多限制。人民公社建立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公社组织规模大,活动范围广,人力物力强,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的人为的限制就最后地被打破了。人们开始能够在大片的土地上,按照统一计划和实际需要,最合理地支配土地,最有效地使用土地。怎样才能把这样的可能性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呢,最重要的一个作法就是全面地、认真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1958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土壤普查工作,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过去几年,在规模越来越大的集体生产中,也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调整耕作区划、合理利用土地的经验。特别是近两年大搞丰产方、大搞园田化,初步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这些都是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利条件。
人民公社有了土地利用规划,就可以使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多种经营同当地的土地的基本特点相适应,既能够提高各种作物的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又能够正确安排多种经营,使之密切配合,互相促进。有些人民公社作了初步的土地规划,虽然还不够完备、精确,但已经对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如黑龙江桦川县新兴人民公社,在建社以后立即根据国家计划和各管理区的特点,对全部土地作了统一安排。丘陵地区,以种植大豆、甜菜为主,辅以玉米、谷子;多山多林地区,以发展畜牧业、林业、养蚕业为主;低洼多水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辅以玉米、高粱;沼泽地带以养鱼和打羊草为主;平原地区以种植小麦、高粱为主,辅以发展运输、编织等副业。这样,土地和劳力的潜在力量都进一步发挥出来了。在农业方面,1959年全社五万亩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比大丰收的1958年还提高了23%,总产量提高将近两倍。二万多亩甜菜全部安排到了最适宜的土地上,产量也提高了。林业、牧业也都迅速发展,社员收入大大超过往年。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又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加速改造旧有的零乱的土地利用面貌,使它适应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的要求,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湖北省动员三百万公社社员,大规模地开展了土地规划和改造土地的工作,现在已有一千四百多万亩耕地实现了初级园田化,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个省的枣阳县,共有耕地二百一十八万亩,一半以上都起伏不平,道路错综,田块分散,耕作不便。去冬今春,在县委领导下,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群众运动,把一百二十万亩不平的土地变成了平整的土地,把十三万多块分散的土地变成了七千多块大片的耕地;填挖了不必要的沟渠、地埂,平整了未利用的荒场、空地,共扩大耕地十万亩;同时,按照新的规划,兴修了三千多处水利工程,修筑了公路、大路、田间道路。这样,就为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把国家利益和公社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结合起来。人民公社既要服从国家的计划,又要按照当地的自然情况,参照历来的经营情况,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积极性。不但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农业要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农业内部,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农作物和林、牧、副、渔,也都要按比例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合乎“以粮为纲,全面多种经营”的方针,要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原则下,使粮食、棉花、油料、麻类、茶叶、烟叶、糖料、蚕丝、果品、蔬菜、药材等等的生产,都安排在最适宜的土地上,并且因地制宜确定各社的生产经营重点。同时,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在需要使用土地的时候,例如在修筑道路和从事其它各项基本建设的时候,也必须尽量利用荒地、坏地,尽可能地少占用耕地、良田,以免使农业生产受到不利的影响。计划建筑而还没有开工的工程占用的土地,即使是下半年要开工而上半年还闲着,也应该仍然交给人民公社种植一季早熟作物。这样做,才是真正有全局的观点。在公社范围内,为了发展公社直接经营的某些企业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时候,以及为了土地的更合理的利用而不得不在队与队之间调整一部分土地的时候,都应该按照有利于全社生产发展和按照互助互利的原则,统筹安排,按照目前的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本着协作互利的精神,使社与队之间和队与队之间都能在调整后得到有利于生产的效果。在调整的时候还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使各队干部和群众都能自愿地这样来做。
要把长远的利益同目前的利益结合起来,既要适应若干年内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远大目标,也要坚持以当前受益为主的原则。在各项基本建设之间要分别先后缓急,并且尽量少占用耕地,利用一切非耕地安排基本建设及其他用途。例如道路、渠道规划出来了,并不一定一下子都扩展得很宽,不妨先根据当前的需要修窄一点,新居民点不是一两年之内都能修建起来的。住宅基地在新村没有建筑以前,仍然要妥善利用。总之,既要有方向明确的、鼓舞人心的若干年之内一定要达到的目标,也要有达到这目标的切实的步骤。土地利用得合理不合理,标准就看对发展生产是不是有利。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也就是最合理的。条件变了,措施不随之而变,就会不合理。条件还没有变到需要完全改变措施的程度,就过早地完全改变措施,那也不合理。
只有正确地处理国家利益和公社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最合理地最节约地使用土地。
要适应土地的客观情况,也要注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查研究土地的自然情况,如土壤、地形、水源等等,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它,更主要的是为了改造它。对于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必须力求掌握;但是,决不是说要屈服于客观条件,而是要运用客观规律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它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更加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各种作物对不同土地的适应性,也要看到各种土地的地形、土质都是用人力可以改造的。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人民公社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工作量也很大。但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充分运用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利用土地的经验;并且做好干部培训工作,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关于土地利用的科学知识,这项工作一定能够做好。为了树立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榜样,也为了适应当前机械化和水利化的需要,可以首先有重点地做好机耕区、灌溉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山区、洼地、旱作地区、水稻地区,各类不同的地区,也都要树立起来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先进旗帜。
春耕生产很快就要普遍展开了。今年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大搞丰产方为中心的大面积高额丰产运动和扩大耕地面积、争取全面增产相结合;要正确地划定丰产方,就要对土地利用作出全面规划。各级党委和农业部门要认真领导和切实帮助各个人民公社,把高速度地全面地发展农业生产和逐步改变农村生活面貌的雄心壮志,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生动地具体地表现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