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关于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若干问题
谭震林

1959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争取在十年左右时间内,基本上完成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伟大号召。这个号召立即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一个农业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高潮正在兴起。
全国各地许多工厂、矿区、部队、机关、学校,都把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作为一项光荣任务,积极地投入了这个运动。许多工厂、矿区,纷纷和人民公社挂钩,千方百计地进行支援:有的直接帮助人民公社建立农具制造修配工业;有的抽出闲置的机械设备,收集下脚废料,帮助公社;有的派出成百成千的技术工人,组成服务队深入农村,为人民公社检修机械,向农民传授操作技术;不少工厂、矿区固定了支援对象,订出规划,建立制度,一包到底。农业机械部门更是日夜筹划和赶制各种农业机械。人民解放军发扬了一贯积极支援地方群众运动的光荣传统,提出了“千忙万忙,也要为农业机械化忙”的响亮口号,抽出大批人力物力,帮助公社生产农业机械和培养技术人材。商业部门想尽各种办法,清理仓库,大挖潜力,交换情报,沟通有无,日益起着工业支援农业的后勤部的作用。许多机关、学校也利用自己一切可能的条件,在文化上、技术上给农民以热情帮助。在全党全民的支援下,广大农民群众眼看“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这一年多来的愿望很快就要变成现实,更是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他们为争取提前实现机械化,积极积累基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社办农具修配制造工业,训练技术人员,从各方面为使用农业机械准备条件。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工具改革运动,迅速地形成了新的高潮,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工具改革从单件的改,发展到成套的改;从对耕作工具的改,发展到对农、林、牧、副、渔以及集体生活工具的全面的改;从在原有工具基础上的改良,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的新工具的创造。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提前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伟大任务,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全国农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高潮,决不是偶然的。全国解放以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面貌,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巨的斗争和充分的准备。
首先,在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为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们党内曾经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没有机械化,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照他们的逻辑,必然是放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消极等待机械化的到来。这显然是错误的。这种观点违反了一个客观真理,即生产力的发展总是有赖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它开辟道路,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发展都是如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批判了这种错误观点,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一条完整的实现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具体道路,坚决地领导我国农民经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快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直发展到人民公社这个最好的组织形式,比较彻底地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打破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规模狭小的限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生产关系的每一步变革,都必然会促进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党的领导,正确地反映和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客观规律,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同时,就领导农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的技术改革,如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改进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和新式农具等等。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解放以来到1957年底,全国已扩大了灌溉面积近三亿亩,推广双轮带铧犁一百六十五万部,新式水车一百七十一万部。在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党又立即制定和公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八字宪法”。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更有力地加速了农田基本建设和深耕土地运动,正在向耕作园田化迅速前进。工具改革运动也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许多农民已成为能工巧匠。所有这些,不但保证了我国农业生产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得到不断增长,使我国的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二千一百六十二亿斤,增加到1959年的五千四百零一亿斤;而且在生产条件和群众条件方面,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顺利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大跃进,使我国的钢产量在1959年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吨以上,因而有可能在1960年拨出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农业方面的钢材的总和还要多的钢材,来装备农业。同时,我国不仅开始有了完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制造工业,而且从省到县一直到大多数人民公社,都有了农业机械制造或修配工业。这就是说,我们在工业方面已经开始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加速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号召,是十分及时和完全正确的。

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对根本改变我国农业的面貌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跃进,有极端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并不是每个同志都认识清楚了。为了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加速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指示贯彻执行到底,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反复加以阐明的必要。
关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又说:“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即农业由使用畜力农具的小规模的经营跃进到使用机器的大规模的经营,……我们就不能解决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同时,就向全党发出了改变五亿人口搞饭吃的局面的号召;以后,并为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的具体要求。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阐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理论,并提出了成立农业机械部的建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来是十分重视我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是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一个根本问题来看待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连续跃进的新阶段以后,农业的发展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要求的问题,又突出起来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指示,正是抓住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步骤。目前新的形势是:工业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商品粮食、工业原料和劳动力;国民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文化革命高潮,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展开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这也需要从生产战线上抽出必要的人力和使广大农民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从农业方面来看,要继续全面跃进,就必须系统地贯彻“八字宪法”和全面地开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多种经营,这同样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总之,无论从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来说,无论从农业本身的发展来说,或者从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来说,都和劳动力不足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就是农业基本上还是手工操作的状态同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的发展不相适应。这里,只要把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分配和使用状况算一笔账,这种不适应的情况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我国农村男女全半劳动力共二亿三千多万个,折合成全劳动力是两亿多一点,全国耕地十六亿亩,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八亩。仅从这个数字看,似乎劳动力还有余,但事实上,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全面贯彻“八字宪法”,需要的劳动力比这多得多。仅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及常年的基本建设用工,就经常占用了农村劳动力的20%左右,如果加上带有季节性的基本建设用工,那就更多了。例如去冬今春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就曾经达到七千多万人。同时,林、牧、副、渔各业还占用了近三千万个劳动力,社办工业占用了五百多万人,集体福利事业也占用了将近一千五百万人。所以,目前担负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际上只有50%多一点,即一亿多人,平均每人负担耕地约十五亩左右。如果按每个劳动力每年能做劳动工日三百个计算(这已经打得很足了),每亩耕地平均只有二十个左右劳动日,如果按播种面积计算,每亩只有十四、五个劳动日。依靠现有工具,要全面贯彻“八字宪法”,真正做到精耕细作,一亩地十五个劳动日是不够的。可是,林、牧、副、渔事业和社办工业还必须有更大的发展。仅是实现一人一头猪的养猪计划,在实现饲养工作机械化以前,即使按每人养五十头计算,也需要一千多万个劳动力。而且,还必须继续逐步抽调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可见,只有解决了继续跃进和劳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前进。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固然可以从进一步改进劳动组织、改善耕作方法等方面打一些主意,但是根本的出路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根据我国国营农场和某些已经实现机械化的人民公社的情况来看,在保证精耕细作的条件下,在一季作物地区,一般一个劳动力平均可以管理好五十亩耕地。应该说,这些单位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管理的经验还不足,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大大提高。在全国普遍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后,即使以每个劳动力负担五十亩耕地计算,十六亿亩耕地也只要占去三千二百万个到五千万个劳动力就够了,另外的五千多万到七千多万人就可以从事其他经济建设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由此可见,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不但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跃进,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要求,把五亿多人搞饭吃的落后局面,从根本上改变过来。

为了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是重要的,但是不能简单地照抄,必须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充分的估计。
首先,农业机械化必须适合于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制度。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历来就采用着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解放以来,经过我们党的系统的总结提高,归纳成为农业“八字宪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耕细作的耕作制度。我国农业增产的经验证明,精耕细作的耕作制度,是既能保证单位面积产量的稳定增长、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的一种制度,是最科学、最经济、最有前途的一种制度。毛泽东同志所总结出来的农业增产“八字宪法”、耕作园田化,就是精耕细作制度的集中表现,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完整的、有效的好方法、好制度。这种制度的普遍推行,保证了两年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并为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理想,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很明显,既然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贯彻“八字宪法”、实行耕作园田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那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就必须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八字宪法”和实现园田化的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地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过程。耕作机械必须适应深耕的要求,播种、中耕机械必须适应密植的要求,灌溉机械必须适应一整套科学给水的要求,施肥机械必须适应大量施用圈肥的要求,如此等等。因此,我们的农业机械,一般说来应该是精致的,而不是粗笨的。它的效能,不只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质量,使耕作质量比手工操作更好,而不是更坏。当然,在某些地广人稀的地区,需要有适应这些地区耕作特点的机械,但这种地区也终究会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这是在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特点。
其次,农业机械化必须适应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我国幅员广阔,有高寒地区,有亚热带地区;有山区、丘陵,有平原、洼地;有的地区四季如春,有的地区无霜期很短;有的地区一年种一季,有的地区一年两熟、三熟。正因为如此,农作物的品种也就异常丰富、繁多,有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十二大项,只粮食一项,除了稻、麦以外,还有各种大小杂粮。因此,我们的农业机械必须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包括各种型号、各种性能。这是在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任务时不能不考虑到的另一个特点。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普遍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人民公社不仅要求实现农业机械化,而且要求各行各业都实现机械化。人民公社已经不是单纯经营农业,而是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并且大量地兴办了项目繁多的小型工业,包括农具、农械的修理制造、农副产品的加工等等。此外,人民公社还担负了组织集体生活的巨大任务。因此,对于人民公社来说,虽然主要是需要农业机械,但是还需要有和上述多种经营相适应的其他机械。以农业机械化为重点,又考虑到逐步实现其他各业的机械化,才能把我们的人民公社全部用机械装备起来,解放出大量劳动力,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人民公社经营的规模大、范围广,农村中各项生产的季节性又很大,不能设想一种农业机械只能干一样活,一年只干一个短时间,必须尽可能使一种机械能够用于多项作业,能够常年使用。我们的农业机械部门必须适应人民公社经营范围的要求,既要制造出多种多样的机械,又要注意到各种机械的综合利用。这是在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时必须考虑到的又一个特点。
第四,既然我国的自然条件很复杂,农作物的品种又很多。那末我们的农业机械就不能只是大型的,还必须是大中小相结合,有中型的和小型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需要农业机械的数量很大,品种又十分复杂,现有的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制造能力还很有限,在这种条件下,要加速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除了依靠现代化大工厂外,还必须依靠成千上万的地方和社办的中小型工厂。中、小型的农业机械制造厂和修配厂,更便于从当地的生产需要出发,更便于利用各种原料材料,更能和群众性的创造密切结合,采取一些土洋结合的办法,制造出适合当地情况的更有效的机械。这些工厂虽然设备还比较简陋,但数量极大,分布很广,而且正在蓬勃地发展,这是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农业机械的制造工业也必须是大中小相结合、土洋并举。这也是在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以上情况看来,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所需要的农业机械,是既要质量高、又要品种多,既要有大中小各种类型、又要尽可能综合利用的机械,这样的机械,不仅我国暂时还没有,就是在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也难找到完全现成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从我们现有条件出发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群众都迫切要求缩短这个过程。因此,在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依靠全党全民动手,经过艰苦的斗争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四
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关键在于坚决贯彻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首先,必须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什么情况最需要什么样的机械,只有通过千百万群众的生产实践,才能得到正确的回答和解决。如何用最少的财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机械,并使这些机械发挥更大的效能,更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农业机械化这样一个伟大的技术革命运动,这样一场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斗争,离开放手发动群众,像某些同志所说的不必兴师动众,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去搞,是不可能成功的。相反,必须兴师动众,大搞群众运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创造热情,进一步打破迷信,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冲破右倾保守和墨守陈规的思想、习惯的束缚和抵抗,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个伟大任务。不搞群众运动,只依靠少数人,依靠少数国营工厂,或许也可以搞出个机械化来,但其结果必然是少慢差费。大搞群众运动、放手发动群众,必然能多快好省地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
我们强调大搞群众运动,丝毫也不否认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科学技术队伍在技术革命中是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没有他们参加是不行的。但是,科学技术人员只有投入群众运动、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才能作出应有的贡献。归根到底,任何革命都是千百万群众自己的事,都必须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我们的农业机械化运动,也决不能例外。
其次,必须两条腿走路,实行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目前我们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完全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机械,还有待于通过生产实践来发明创造、改进提高。所谓生产实践,当前主要的是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工具改革运动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改良农具是农业机械之母。土中出洋,土中一定能够出洋,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也是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真理。这几年来,我们通过改良农具,已经创造了一些适合我国需要的各种大、中、小型的新式农业机械,如适应我国水田需要的水稻插秧机和电动绳索牵引机等,它们就是在简易木制插秧器和风力耕田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的产物。毫无疑问,现在当我们向农业机械化大举进军、大规模地创造发明和改进农业机械的时候,只有走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的道路,才是唯一的捷径。我们说工具改革运动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并不是否认现有农业机械的作用。我们的目的,是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农业机械制造工业,已经开始成批生产经过试验定型的农业机械,这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力军。但是,它的继续发展还必须依靠工具改革运动的创造发明和改进提高。土离开了洋不能提高,而洋离开了土也就失去了当前的基础,因此必须是土洋并举,把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农业机械化运动才能在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反复过程中顺利发展。还必须看到,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需要一个过程。在实现机械化之前,主要还是依靠改良农具,依靠土洋并举来发展生产。
第三,必须用最少的财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说,要“把钢使在刀刃上”。只要方针对头,抓得妥当,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吨钢材顶两吨、三吨钢材使用,一部机械顶两部、三部机械使用,并不是不可能的。这就必须切切实实从需要和可能出发,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哪些对增加生产的作用最大,节省的劳动力最多,就先搞那些;什么型号用材最少,效率最高,费时最短,就积极制造什么型号。我国自然条件很复杂,农业机械生产能力暂时还很有限,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分个先后缓急。在一年种两季的地区,首先解决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两个大忙季节所需要的机械,就可以保证不误农时,大大减轻劳动力紧张的状况,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有的地区首先要求排灌机械化,有的地区首先要求运输车辆化,有的地区首先要求耕、播机械化。总之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抓住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前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大大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速度。
第四,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机械,为将来实现农业的全盘机械化准备条件。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机械化的地方,首先是机械化的国营农场,应当有意识地创造一整套从耕种到收打、加工的全盘机械化的经验。同时,还应当切实研究这样一些问题,例如实现机械化以后,耕作制度会有些什么变化?经营管理会出现些什么新问题?哪些工序还没有现成的机械和需要什么样的机械?等等。这种实行机械化的大面积的试点,必须和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密切注意群众的发明创造,加以试用、改进、提高,同时又及时给工具改革运动以必要的技术指导。通过这样大面积的试点,我们就一定会摸索出一条多快好省地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具体道路来。
已有的经验证明,紧紧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实行土洋并举,由土到洋,大中小结合,以工具改革运动为基础,边普及,边提高,是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正确方针。五
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最近这三年内只是“小解决”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十分重要。目前蓬勃发展着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不仅可以通过工具改革和半机械化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而且也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必须认真地领导好这个运动,并且胜利地完成“小解决”阶段的任务,从而为以后的“中解决”和“大解决”创造条件。通过这个运动,应当把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农业机械型号大体定下来;比较广泛地总结出一套大面积的全面实行机械化的经验;培养训练出一支能够制造修配和管理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大军。把这些工作做好,就可以争取提前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任务。
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高涨的大好形势下,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依靠全党全民的雄心壮志和冲天干劲,我们一定能够像取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一样,继续取得农业技术革命的伟大胜利。 (原载“红旗”第六期)
①“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一版,第33页。
②“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一版,第22页。


第2版()
专栏:

湖南木帆船革新开红花
船旁绑扎浮水板 行船快稳运量大
据新湖南报消息在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黔阳专区洪江运输人民公社水上党支部书记滕树友同志,创造了一种“桅杆绑扎浮力装载法”,可使木帆船的载货量增加20%左右。它的操作过程很简单:当船只卸载以后,利用旧索缆(或铅丝)将两根桅杆系在船的两旁(桅尖和船头方向一致)、距离水面约2分米处,使船身受载下沉后,桅杆的绝大部分浸在水里,一部分浮在水面上。这样,很少增加水的阻力,却增加了水的浮力,因此就扩大了船只载量。后来,麻阳运输公社的职工又进一步改进两只船的桅杆只能扎一只船的办法,利用废船旧料做成浮水板(和船身一样长,一般用宽4—5寸、厚1寸左右的两块板子)绑在船只两旁,也同样可起桅杆绑扎的作用。这种先进的装载法,经过黔阳专署交通局的提倡,已在沅水流域二万九千多吨木帆船中全面推广。
这种装载法的优点是:吃水浅、航速快、装载多。经过在大、小不同的帆船上扎绑试验,一般均提高载量20%左右。由于它吃水比一般船只浅,航速就比一般船快,在过浅滩时可不提驳,或减少提驳,加快行船速度;其次是扎绑以后的船,增加了船身和水的接触面,可使船只行驶更为平稳、安全;碰撞上岩石和障碍物时,能起保护船身的作用。这种装载法不需好多材料,很容易推广,而且适用范围广,可在山区小河中推广,也可在平湖大河中使用,还适用于大、小不同的木帆船。


第2版()
专栏:

在提前完成首季生产计划竞赛的鼓舞下
石钢钢铁日产量显著增长 各地小钢铁企业生产高涨
据新华社讯 石景山钢铁公司职工向全国钢铁企业提出提前完成首季生产计划的倡议以后,个个赶先进,人人争上游,促进了生产水平的大幅度上升。在倡议以来的半个月之内,全公司高炉的平均利用系数已由2月份的一点四九九,一跃而为一点八九一,超过了倡议提出的一点八的水平。炼钢工人争分夺秒,在3月4日提前二十七天完成了第一季度国家钢产量计划,提前三天实现了倡议的保证条件。据统计,3月上旬全公司钢、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超过计划18.36%、18.1%和4.22%,生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钢和钢材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同2月份的平均日产量比较,钢和生铁分别提高了4.43%和15.35%,创造了大跃进以来的最高纪录。
近日来,全公司各个生产现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搞得热火朝天。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倡议条件,钢铁工人冒着早春的大风沙,挥汗如雨地奋战在炼钢和炼铁炉旁。二号高炉刚刚创造了利用系数二点零六五的新纪录,第二天和第三天就被一号高炉以二点一和二点二三四的纪录赶了过去。
原料、动力、运输和修理部门的职工,用“服务上门”来保证钢铁的增产。他们主动向炼钢、炼铁工人征求意见,千方百计地满足生产需要。送风机的工人了解到二号高炉需要增加风量,而风机已经达到铭牌规定的能力时,立即召开技术研究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了风机的转速,使送风机每分钟鼓入高炉的风量增加了一百五十立方米,保证了高炉足够的风量。运输工人根据钢铁生产的需要,班班组组算了细账,改进了操作,使运输量提高了5%。
本报讯 石景山钢铁公司提出的倡议,促进了全国各地小型钢铁企业生产的进一步高涨。河南、山东、安徽、江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小型钢铁企业的广大职工,热烈响应这一倡议,保证提前完成首季生产计划,实现优质、高产、多品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的全面跃进,同时做好第二季度的生产准备工作。
响应倡议的各地小型钢铁企业,都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具体措施,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推广先进经验,以保证生产的迅速增长。首创转炉热风吹炼新技术的青岛钢铁工业职工,准备进一步加强热风吹炼,使钢水温度稳定在一千六百度左右,保证转炉钢的合格率达到99%以上,并且做到基本上消灭二、三级钢。河南新乡第二钢铁厂要在月内把全厂五座小高炉改造完毕,使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三,保证提前十天完成第一季度生产计划。云南省昆明第一钢铁厂职工力争在3月份内实现原料运输、碎矿、洗矿、焙烧、烧结等工序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保证炼铁需要。在轧钢方面,他们要实现围盘化、土辊化,提高钢材产量。
一些小型钢铁企业在响应倡议以后,立即行动起来,并且迅速地取得了成就。山西省小型钢铁企业1日到5日的生铁平均日产量,比2月份提高5.09%。长治钢铁厂一吨半转炉的日产量,3月份以来平均由十几吨提高到五十五吨,钢的合格率达到99%。安徽省当涂铁厂高炉利用系数很快由二点一六一提高到二点六二八,焦比由一点零零九降低到零点九八。江西省还正抓紧建设一批容积为十三立方米以上的小高炉,以便为第二季度钢铁生产的继续跃进做好准备。


第2版()
专栏:

北京大、中饭馆职工深入街道参加组织人民经济生活
作居民食堂的好参谋
分片挂钩 传授技术 帮助改进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
本报讯 北京市饮食服务行业全面协助街道居民食堂改进经营管理,大大促进了家务劳动社会化、生活集体化,支持了生产。
随着生产的继续跃进和广大街道妇女参加生产,最近北京市兴办了二千多个居民食堂。为了促进这个集体福利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五、六百个大、中型饭馆的职工按区分片,分头同附近的居民食堂挂了钩,进行全面的帮助。
不少饭馆采取了编写简易教材;给居民食堂的人员定期集体讲课的办法传授烹调技术。同春园饭庄的职工们编写了选料开生、煎炒烹炸、操作技术和营养知识、粗粮细作、成本核算简易常识等教材,由厨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对附近食堂的一百二十名职工讲课。他们还当场作饭作菜。通过这种办法传授技术,居民食堂的炊事员们很快就懂得了饭菜制做的道理,学会了操作。
有的饭馆派厨师和会计到居民食堂去作具体指导。都一处饭馆厨师侯世英帮助玄帝庙街道居民食堂的炊事员学会用一棵白菜做出四、五种不同味道的菜。这个食堂的炊事员过去炒油菜色黑味苦,群众不愿吃,侯世英就教给他们炒油菜的方法,炒出的油菜又好吃又美观。西城区二龙路饮食中心店的会计人员,负责帮助附近十六个食堂改善了经营管理工作。他们针对许多食堂手续不清,成本计算不精确等情况,协助这些食堂建立了账簿,和进货验收、保管领料等制度以及简易成本核算,并帮助这十六个食堂的二十六名会计学会了成本核算,合理掌握毛利率。这样使食堂做到了心中有数,收支平衡。许多饭馆还派生产技术人员到食堂介绍了节粮、节煤的经验,帮助推广使用炊事机械。西城区长安街居民食堂、福绥境居民食堂在同春园等饭馆的帮助下,已安装了切菜机、合面机、压馅机等六、七种新的炊事用具,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的饭馆还把居民食堂的人请进饭馆来实习,短期培训。
北京市许多街道居民食堂,在饮食业的大力帮助下,经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深受居民欢迎。不少居民食堂还获得了市、区红旗单位的称号。(附图片)
北京兴升饭馆的厨师马德明(左二)正在教宣武区协资庙街道食堂的炊事员切菜、配菜      本报记者 顾德华摄


第2版()
专栏:

平凡而重大的创举
湖南黔阳专区洪江、麻阳两个运输人民公社的职工,创造了在木帆船两旁绑扎桅杆或浮水板来增加浮力的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但是能使木帆船载运量提高20%左右,而且船走起来更快更稳。这是一个平凡而重大的创举!说它平凡,是因为它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改革,还不是像机械化、自动化那样根本的改革。但是,如果算一笔普遍推广起来的大账,那就可以看出它的伟大之处了。仅是湖南省的四十万吨专业木帆船推广这一经验以后,每年就可以增加将近八万吨的运量,相当于湖南全省今年造船任务的80%;如果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河流中行驶的木帆船都推广了这个办法,那将会增加多大的运量!更重要的是,这一创造可以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发。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浮水板改用轻质木料或塑料做成,不是可以进一步增加浮力,增大船的载运量吗?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驳轮、大船也研究采用类似作法,岂不可以增加更大的运输力量吗?
在全国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浪潮里,既有大创造,又有小革新。我们绝不能忽视“小改革”。许多
“小改革”往往引不起人的注意,但是它可能开辟出某个行业发展生产的一条新途径,可能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那些有远大前途的新生事物,爱护它,培育它,让它迅速发展壮大。


第2版()
专栏:编后

习惯和改变习惯
沈阳衬衣厂在技术革新中发现新设备没有完全使用起来以后,就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工人对新设备感到不顺手便不愿意使用。
不顺手,就是不习惯。过去长期使用着一种工具,人们就养成了一定的生产习惯。这种习惯,对于生产来说并不是坏事。可是,目前生产条件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今天的手工操作,明天可能是半机械化、机械化,再过一个时期,可能是自动化。
生产条件变化了,使用的工具更高级更复杂了。那末,我们的习惯就得改,改得适应新情况的需要。事实,有许多工人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改变习惯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习惯是多年养成的,要改变它,也要有一股革命干劲。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这样的信念:在我们的时代,许多高大精密的机器设备,都把它改造了,一个人的习惯,有什么改不了的呢?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改变了旧习惯,对发展生产有着很大的好处。其次,是要加强技术教育。职工们学会了新技术,就能迅速掌握新设备,旧习惯也就容易改变了。


第2版()
专栏:

煤炭系统广泛开展标兵选拔赛
各地先进经验大总结、大交流、大配套、大推广
据新华社15日讯 煤炭工业系统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各工种的标兵选拔赛,组织先进经验大总结、大交流、大配套和大推广。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全国煤矿中支柱、回柱、维护电溜子和移电溜子四个工种的标兵,已经逐级选拔完毕。被选拔出来的五十七名全国标兵,正带着不久前总结出来的这四方面的成套经验,组成六个推广队,分赴各地传播推广。煤矿基本建设有关井筒、巷道掘进和设计方面的二十三个工种的各级标兵,也已经全部选拔出来,正在进一步总结和交流这些标兵的先进经验,使它们配组成套。其他各工种的标兵选拔赛正在广泛进行。据抚顺、阜新、开滦、大同等矿务局的统计,参加各级标兵选拔赛的人数,一般都占到职工总数的90%以上。
煤炭工业部和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专门研究了这一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后,认为标兵选拔赛是煤炭工业战线上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新形式,是大跃进以来广大煤矿职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新发展。经过不断地选拔标兵和总结推广标兵的先进经验,可以使原来只有少数标兵达到的生产水平,迅速变成广大群众的生产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煤矿生产建设的大发展。从各矿正在开展的标兵选拔赛情况来看,这一运动已经显示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首先,它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使人人参加到技术革新的行列里来。全国煤矿系统各工种的标兵,是从小组、坑口、矿、矿务局、管理局一直到全国,用现场比武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逐级选拔出来的。选拔赛大大激发了职工们赶先进、争上游的热情。为了在比武中取得优胜,各矿职工平时就加紧“练武”,千方百计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在比武期间,更是到处出现新成绩、新经验。据大同矿务局统计,这个局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举行的两次选拔赛中,就攻破了十一个重大的生产关键,创造了二百七十七次新纪录,并有85%的工人在“练武”中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它把全国最好的先进经验及时集中起来,经过层层总结提高,最后达到配套定型。煤炭工业部门已经初步配套定型的支柱、回柱、移电溜子和维护电溜子四个工种的经验,就是集中了各级标兵的先进操作经验总结起来的。这些经验可以适应目前我国煤矿各种不同的地质和设备条件。
第三,它用最快的速度,把成套的先进经验推广到生产中去。经过现场比武,座谈交流和成套地总结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就同时为参加比武的各级标兵所掌握。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标兵的作用,目前煤炭工业部已在本溪、萍乡、重庆、铜川、徐州、辽源六个矿区设立了先进经验推广站,每项先进经验配套以后,就由选拔出来的全国标兵们组成推广队,分别到各站用现场表演的办法成套地传授。每套先进经验估计只要一两个月就能迅速推广到全国各个矿山。
现在,煤炭工业部已经进一步订出开展标兵选拔赛的规划。计划今年在全国煤矿系统的一百多个工种中,选拔出十万个各级标兵,同时把生产、基本建设、地质勘探、矿山机械制造和改造小煤矿等二十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全部配套定型,并在全国普遍推广。各省煤矿管理局和矿务局,也已经把标兵选拔赛作为领导职工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的还订出了定期比赛的制度,使选拔标兵成为经常性的活动。


第2版()
专栏:

教育干部支持新事物 帮助工人掌握新技术
沈阳市衬衣厂革新创造的设备大显威风
新华社沈阳15日电 沈阳市衬衣厂组织职工掌握、运用在技术革新运动中新出现的机械化、半机械化设备,使全厂衬衣日产量由过去的一千二百件增长到二千件。
沈阳衬衣厂原来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只有20.6%。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除缝纫使用脚蹬机器以外,其它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在大闹技术革命运动中,全厂职工创造和改制浆布机、双针缝纫机、压领机、钉扣机等机械化、半机械化设备和工具六十多种、一百六十件,分别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到数倍。但是,这些新设备刚一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完全被工人群众掌握和运用。为此,这个厂的领导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人从手工操作一下子跳到用机械操作,技术不熟练,掌握不了;或是因为感到不顺手不愿使用;一些中层领导干部看到工人使用机器效率不高,害怕影响产量,也不积极支持。
针对上述情况,工厂党支部及时召开了中层领导干部会议,使每个干部认识到新设备的出现,必然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为工人所掌握,领导干部必须大力支持。同时,在工人中开展了技术表演赛,以实际事例教育工人认识到新设备的优越性。工人闵淑霞在表演赛中使用双针缝纫机,一天加工出四百件衬衣,比厂内缝纫技术最高明的工人还多三分之一,给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使工人迅速提高技术水平,能熟练地使用各项新设备,这个厂还组织工具车间人员举办技术讲座,向生产衬衣各车间工人讲解机械原理,教给工人操作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表演、机旁指导等形式,组织工人展开互学。经过这些措施后,工人们对掌握革新设备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从而迅速地提高了生产水平。


第2版()
专栏:

帮助居民食堂的好办法
张澍
现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都在蓬蓬勃勃地开展着组织群众经济生活的工作。办街道居民食堂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居民食堂是为广大居民所欢迎的,但是要把居民食堂办好,比方说,饭菜的花样更多一些,烹调得更可口一些,营养价值和饮食卫生都比一家一户的小锅小灶办得更好一些,是需要经过一番努力的。最近北京市饮食服务业几百个饭馆采取了按区分片,分头同附近居民食堂挂钩,从技术、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上给居民食堂以全面帮助,使许多居民食堂的烹调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居民食堂的巩固和发展。
大的帮助小的,先进帮助后进,技术条件好的帮助技术条件差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这种帮助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特征,成为全面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帮助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表现。本来,一个饭馆的厨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把本企业的饭菜烹调好,让顾客吃得满意;然而,现在有些厨师考虑的问题,不仅要把本企业的饭菜做得可口,让顾客吃得满意;而且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别人,让更多的人学会烹调技术,让更多的顾客吃得满意。甚至让居民食堂,也能学到一套烹调技艺。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又是什么?
群众的经济生活是多方面的。既然饮食业的大师傅可以到居民食堂传授技术,其他行业,如理发、缝纫、洗染等和人民经济生活关系密切的服务行业,当然也可以像北京市饮食业那样,在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给群众以帮助,给群众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是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表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既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另一个革命,即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而实行的生产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这一革命斗争中,看看毛泽东同志战争时期的指示依然是照耀我们前进的灯塔,我们共产党人不仅是生产的领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生产和生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不断地改善,同时,要真正的把生产搞好,又必须注意抓生活。
饮食业的人员帮助居民办好食堂,其他一切服务行业的人员帮助居民办好一切服务事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帮助问题,而是一项重要的组织工作和政治工作,使商业和服务行业在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上,成为党的一个有力的助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