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炮火打不散 海风刮不倒
福建“铁民校”遍地开花
本报讯 长期坚持学习被群众誉为四季常青的“铁民校”,已在福建省各地农村遍地开花。
到目前止,从海防前哨岛屿、渔村,到广大山区、林区和基本建设工地,共计已出现铁民校六千一百六十二所,每个公社平均有十所以上。在铁民校带动下,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不断巩固提高。现在全省农村入学和坚持常年学习的青壮年达三百一十二万人,其中参加业余高小和初中学习的青壮年达二百五十七万人。
福建省的铁民校运动,是在各地人民公社的工农业生产获得连续大跃进、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广大农村青壮年在大跃进中都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科学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生产大发展和实行技术革命的需要。有的群众对那些不能常年教学的民校还贴出大字报,提出批评,对能常年教学的业余学校则进行表扬,称誉为“铁民校”。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根据广大群众的这种要求,都特别重视扫盲和业余教育的领导,从省到公社层层成立文化革命或技术革命委员会,深入总结各地“铁民校”长期坚持教学和不断提高的办学经验,深入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创办铁民校运动,从省到市、县、公社和生产大队,层层办起了一所到数所铁民校,作为推动农村业余教育的标兵和据点,使铁民校能在全省各地普遍开花。
铁民校的共同特点是:一、由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建立了既领导生产又领导学习的统一机构,统一安排生产和教学时间,把业余教育当作一项主要工作进行安排,经常进行检查评比,因为这些铁民校师生的热情都很高、干劲十足。二、广大基层干部在领导好业余教育同时,都能带头坚持学习,并发挥积极分子的骨干和带头作用。据统计全省各民校现在共拥有这种积极分子二十万人左右。三、这些铁民校都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铁民校步步提高,使广大学员学有所得、学能致用,能够长期坚持参加学习。四、各地铁民校在教学中,都能坚决贯彻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的教学方针,作到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教学组织形式、时间都能适应生产,灵活安排,因而学习能够经常持久,同时又使民校成为既是广大群众和干部学习文化、技术的场所,又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种群众性组织。例如海防前哨的晋江县围头半岛铁民校的三百九十多名教师和学员,从1953年办学以来的七年中,在当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根据前线对敌斗争和生产的特点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坚持进行常年教学。他们在不打炮时白天生产,晚上学习文化,炮战时,他们在作好支前工作的同时,即抓紧空隙时间,以防炮洞为课堂进行学习,作到在平时集中学,紧张生产和支前时机动学、分散学。在学习中还采取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四结合”,由党委委员教政治,请部队官兵教军事,老农、技术员教农业科学技术,并建立试验田,结合学习进行试验和田间实习,同时又把民校变成一种开展对敌斗争的组织,由学员结合文化学习,写标语、扎风筝、印宣传品向金门蒋军展开政治攻势。因此,既不断提高了学员的政治、军事、文化、技术水平,又推动了支援前线和生产建设,培养各方面技术人才。被广大群众称赞为“炮火打不散、海风刮不倒”的前线英雄“铁民校”,因而变成全省民校的标兵。
福建省农村在实现了铁民校遍地开花以后,为广大农村开展经常性的业余教育创造了丰富经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都把这些铁民校,作为领导农村文化技术革命的试验田和标兵,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因地制宜地总结出一套常年坚持学习和不断提高的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群众评比鉴定会等形式,推广它们的先进经验,带动了一般民校共同跃进,从而促进了全省农村业余教育都能不断巩固和提高。晋江专区在总结和推广了晋江县围头半岛和南安县英都公社等铁民校创造的多种多样坚持学习经验后,各地民校都普遍采用民校跟学生走、教师跟学生走、学生跟生产走,书本、黑板、教具跟人走等“四跟四走”的办法,在生产大忙中坚持教学,因而作到了民校组织常年不散、学习不断。
(杨英兰)(附图片)
福建南安英都人民公社妥善安排社员的工作、生产和学习时间,这是社员们在工休时学习文化。  新华社记者 侯民杰摄


第4版()
专栏:

浙江大学、哈尔滨工大、太原工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广大师生参加工厂技术革命
推动了当前生产,提高了教学和科学研究质量
本报讯 浙江大学师生三千多人最近掀起了厂校结合,大搞机械化、半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的热潮。
目前,已有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冶金、土木、数学、力学和物理等八个系二十几个专业的三百多名教师和三千多名学生,分别奔赴杭州制氧机厂、杭州汽车制造厂、肖山电机厂、半山钢铁厂、嘉兴矿冶机械厂、宁波变压器厂、衢州化工厂等工矿企业,结合生产劳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和工人一起,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由于师生和各地厂矿企业职工的共同努力,千百件技术革新项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完成。其中有很多是重大的技术革新,对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半机械化和现代企业的半自动化起了积极的作用。电机系师生,和工人合作,从1月份下厂以来,已完成技术革新项目八百多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项目有一百多项。工企专业四年级学生和浙江安装公司第二工程处工人一道制成了电动打眼机,提高工效三十倍,并使钻孔工作由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操作。
广大师生参加当前全民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工业生产,更重要的是使教师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地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丰富了实际知识,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广大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检验和巩固了专业知识,得到了实际经验,提高了学习质量和独立工作能力。例如,在杭州机床厂、杭州汽轮机厂参加技术革新的机金专业五年级学生,分别担任了厂中的积木式机床和六千瓩汽轮机制造工艺的设计任务,通过独立地钻研文献、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拟订方案,和厂内工人进行技术讨论和研究,以及测绘制图等,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因而保证了设计质量,提高了学习成绩。不少学生由于接触了生产实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操作经验,大大地扩大了知识领域。
在当前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发展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下厂师生看到工业战线上的飞跃发展形势,看到工人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和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人群众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知识分子只有和工农群众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许多师生反映,今后要更加努力改造思想,尽快做到知识分子劳动化,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
通过师生下厂参加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还密切了厂校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执行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建立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许多工厂都表示今后要和浙大保持经常联系,并在物资上支援学校;浙大师生也表示一定要轮流下厂,以更多的技术力量支援工厂。许多学生和工人已经成为亲密的朋友,他们决心今后更好地合作,为不断地推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而努力。
新华社哈尔滨13日电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协助哈尔滨市各工厂企业大搞机械化、自动化。从去年11月以来,他们共组织各系师生一千多人,深入市内各工厂企业、基本建设部门和服务性行业等一百多个单位,同工人群众密切协作,共同设计,已经研究成三十五条自动化生产线,其中十六条已建成投入生产,同时实现了一百二十多项单机自动化。哈尔滨金星机械厂原是一个由手工业合作社和区街工厂合并而成的小厂,经哈尔滨工业大学铸工专业师生协助,很快实现铸工生产全盘机械化和部分自动化,使生产效率提高十二倍,铸件合格率由40%提高到95%,劳动条件有了根本改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各种形式,同工厂企业协作搞机械化、自动化。
一种形式是把大搞机械化、自动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列为科学研究项目,同工厂一起攻克科学技术难关,并且帮助工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这个学校的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和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同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协作,设计制成了管子板牙刀片自动化生产线。在设计过程中,厂校共同进行了加工工艺、典型结构、电气自动控制、电磁元件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并在刀片槽加工中研究采用拉削的新工艺,代替过去的铣削,使这道工序加工时间由五分钟缩短到十五秒钟。
第二种形式是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参加部分自动化生产线的鉴定工作。他们深入调查了几十个工厂,系统地总结了群众在大搞机械化、自动化运动中的各种经验和创造,把它们提升到理论,写成了近百万字的科学论文。这就为推广、运用和发展这些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种形式是,把安排部分五年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某些班级的生产劳动,同协助工厂解决机械化、自动化运动中的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如压力加工专业九名五年级学生,同哈尔滨轴承厂合作,设计成功了精密锻造自动化生产线。这一设计成功,可使轴承环锻出后,不经过车加工就直接进行磨加工,使工人由一百五十人减少到一个人。现在全部设计已为工厂采用,并已开始制造。
在热情协助各工厂企业大搞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水平。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因为同工厂协作搞自动化生产线,就比原来计划提前几年开始了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参加机械化、自动化运动的有关专业,还编写了“自动化生产线科学研究报告集”、“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论文集”、“积木式科学研究报告选集”等四本科学论文集。有关专业也因为结合学生毕业设计和生产劳动参加机械化、自动化运动,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据新华社太原13日电 在当前工业战线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太原工学院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根据教学安排,派出四、五年级学生六百三十九名,在一百四十三名教师率领下,分别到四十一个厂矿去,充当技术革命的尖兵。
这批师生在1月中旬下厂以后,在各厂矿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协助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山西机床厂、晋西机器厂、山西机器厂的铸工车间手工操作还占50%以上,太原工学院铸工专业的师生就把协助实现铸工操作机械化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太原机车车辆厂各种型号的皮带车床占的比重很大,下到这个厂的师生们就把改造旧皮带车床为半自动车床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师生们不仅从各厂的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地提出各种革新设计,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同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密切合作,最后经过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全面审查,力求作到切实可行。为了避免下到各厂的小组重复研究一个主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太原工学院还组织校内外相互配合小组,把在各工厂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起来,交给在校师生研究。
到工厂里去同职工一起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仅大大支援了各厂矿,受到各方面的欢迎;而且对下厂师生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下厂师生同广大工人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劳动,现在已经打成一片,成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最亲密的朋友。无论教师、学生,经过这次锻炼,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过去四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是由教师出题在教室里作的,现在在生产中真刀真枪地干,密切地联系了实际。(附图片)
东北工学院轧钢研究小组的学生和鞍钢职工一起把各个轧钢厂的品种、规格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一年内就能给国家增产二十六万多吨钢材。这是学生夏宗纲(右)和轧钢技术员林尝非(左)等正在研究新的生产图表。           新华社记者 苗 明摄


第4版()
专栏:

祖国处处热情关怀归国侨胞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林一心等前往厦门慰问归侨
两批归国华侨分赴新的工作学习场所
新华社厦门12日电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福建省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主任林一心和福建省副省长陈绍宽,昨天下午到厦门集美归国华侨临时招待所,向归侨们进行了慰问。
林一心等到侨胞们住的每一个房间,了解侨胞回国后的起居饮食情况。在印度尼西亚侨居四十六年的老人许雄图,四个儿子都在印度尼西亚病死了。这次他和妻子黄求娘乘祖国派去的轮船回国,受到祖国亲人的殷勤接待。当林一心等到他住的房间慰问他时,他激动地说:“祖国是华侨的靠山啊!”他的老伴黄求娘穿着祖国发给她的新衣服,也笑迷迷地说:“回到祖国真高兴”。归侨何攸续一家十二口人全部回到祖国,他向林一心说:“多亏毛主席英明领导,不然我全家十二口人是回不来的。我一定叫我家人尽力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归国华侨学生宿舍,林一心见到每一个归侨学生时,都亲切地问他们生活习惯不习惯,并叮嘱他们要注意国内气候的变化,保护好身体,好好读书,学好本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祖国工作。
同林一心、陈绍宽一起前往慰问的,还有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王汉杰,厦门市市长李文陵,晋江专区副专员高剑峰,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林珠光和龙溪专区华侨事务局局长陈迪。
据新华社厦门12日电 最近从广州到福建省的一千八百多名印度尼西亚归侨,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其中一千一百多人安置到云霄常山华侨农场、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参加生产,他们今天分别从厦门、漳州出发。有一批归侨安置在工矿企业工作,不日也可动身。五百多名归国华侨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生活。
侨胞们愉快地接受了祖国的分配,并纷纷表示要以搞好生产和学习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对他们的关怀。侨胞麦寒冰在决心书上写道:“祖国到处是我家,祖国需要我到那里去,我就到那里去。”分配到云霄常山农场的归侨杨淼生表示,保证到农场以后好好向老场员学习本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据新华社南宁13日电 一千三百多名从印度尼西亚回国的华侨,最近到达广西僮族自治区武鸣华侨农场安家落户。
从自治区首府南宁到农场的归侨住地,七十多公里长的公路两旁,到处张贴着热烈欢迎侨胞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标语和横额。沿途居民、公社社员和农场职工们在路边设了茶水站、休息站,热情欢迎回国的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任仁和他的夫人,昨天到农场看望和慰问归侨。
归侨们到达之前,武鸣华侨农场领导干部和老职工们就已经给在印度尼西亚历尽艰辛的亲人们准备好了房子和家具。归侨们下车后,很快就搬进新居。


第4版()
专栏:

首都人士公祭唐洪澄
新华社13日讯 首都人士公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唐洪澄的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嘉兴寺殡仪馆举行。
在唐洪澄的遗像两旁,摆着彭真、李富春和习仲勋等献的花圈,院子四周放满了首都一些机关、团体和陕西省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唐洪澄的亲友送的花圈。
公祭仪式由习仲勋主祭,刘澜涛、谢觉哉、张苏、安子文、赵寿山、杨明轩、马文瑞、赵守一陪祭。参加公祭的共有一百多人。主祭人习仲勋在哀乐声中向唐洪澄遗像敬献花圈,全体肃立静默致哀。
中共陕西省委员会书记处候补书记赵守一致悼词,他在悼词中追述了唐洪澄生前坚苦奋斗的革命事迹。
公祭仪式结束后,起灵送八宝山革命公墓安灵。


第4版()
专栏: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
新华社13日讯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已于12日正式成立。
这个电影制片厂是由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科学教育制片室、北京师范学院首都教育电影制片厂、北京市卫生局所属卫生教育所摄影组合并组成。这三个单位在人员少、条件差、设备缺的情况下,已拍摄过“水力采煤”等一百本左右的科学、教育和普及卫生知识的影片。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将发扬穷干、苦干、巧干的革命精神,本着边生产、边建设、边培养干部的办法,采取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密切配合工农业生产以及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同各个有关部门和单位协作,大量创作富有思想性、科学性的科学普及片、技术推广片、科学研究片、教学片等,以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和广大人民迫切求知的需要。
12日晚,这个电影制片厂的全体人员举行了成立大会。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中共北京市委文化部副部长高戈、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司徒慧敏等都在会上讲了话。首都各电影事业和企业单位的负责人都去祝贺。


第4版()
专栏:

充当技术革命的尖兵
华仁
最近在我国工厂、农村和街道掀起的技术革新运动,其范围之广,深入人心之深,大有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之势。受了革命教育锻炼的广大师生,奔赴工厂,深入农村,和工农群众一块,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出主意想办法,敲开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大门。今天本报发表的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太原工学院的新闻,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件事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事情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我国教育革命以来高等学校所起的深刻变化。广大师生都能以主人的身份参加当前的实际斗争,贡献出他们的智慧来。他们一经和实际接触,很快就见成效。浙江大学电机系的师生,在和工人的合作下,从1月份下厂以来,已完成了八百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重大技术革新项目就有一百多项。哈尔滨工业大学铸工专业师生,和哈尔滨金星机械厂协作,使这个由手工业合作社和区街工厂合并而成的小工厂,很快实现铸工生产全盘机械化和部分自动化。太原工学院的师生,也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三个学校,所以能在短时期内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广大师生理解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无比的优越性。这条路不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越走越是光明灿烂。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因为同工厂协作,就比原来提前几年开始了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山西太原工学院下厂师生,和工人打成一片,成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最亲密的朋友。没有党的教育方针,哪有今天的大好形势呢?广大师生开始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但是,教育脱离政治、脱离生产,是几千年的旧传统。它的根是很深的,资产阶级的教育学就是少慢差费的教育学,我们要彻底反掉这种思想,还要经过长期的斗争。最主要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毫不动摇,毫不满足。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越来越发展,越来越深入,随着政治、思想革命的不断深入,教育革命也必须越来越深入。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太原工学院,根据生产的发展,积极投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洪流,充分体现了这种不断革命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经验。


第4版()
专栏:

问题在于坚持
  文举
业余学习能不能搞好,问题在于坚持。业余学习能不能坚持,首先要看如何认识和适当地安排生产和学习。今天本报发表了福建“铁民校”遍地开花的消息。这些“铁民校”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是认识了工农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并且适当地解决了生产和学习在时间上的矛盾。因此这个学校成了“风吹不散,雨打不烂,四季常青”的学校。
随着生产战线上持续跃进的形势,生产忙是事实。但是,根据生产的特点,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就是在生产忙的情况下,也还可以组织学习。福建铁民校的主要特点,就是生产到那里,教学到那里;坚决贯彻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的教学方针,而教学组织形式、时间也都和生产相适应,灵活安排,因而民校常年不散,学习不断。这充分证明了生产和学习的矛盾完全可以解决。如果我们把培养人材的任务要留待将来生产不忙的时候,那是不现实的。将来,不仅任务会更大,活会更多,而且新的生产技术措施也越来越复杂,因而迫切需要有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归根结底还要组织工人农民好好学文化。
学习是为了搞好生产,生产的不断跃进,又要求我们非学不可,它们之间是统一的,是互相促进的。英都公社的“铁民校”,就是由于学习、生产双双跃进,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还为公社培养了大量的管理干部和农业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跃进。英都公社能办“铁民校”,其他单位也是能办起“铁民校”的。只要树起雄心大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抓时间、挤时间,就一定能够做得到,学得好。


第4版()
专栏:

巴西著名音乐家在京举行音乐会
据新华社13日讯 巴西著名钢琴家阿纳耳多·埃斯特雷拉和他的夫人、小提琴家玛利芙霞·亚科维诺,今晚在北京举行首次音乐会。受到首都观众热烈欢迎。
两位艺术家在音乐会上表演了著名巴西现代作曲家维·洛勃斯、米格诺涅等和西班牙作曲家以及勃拉姆斯、萧邦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和首都音乐界著名人士马思聪、赵沨等都出席了音乐会,并在演出结束后上台向两位巴西音乐家握手祝贺。巴西音乐家接受了首都青年音乐家的献花。
演出结束后,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为客人们举行酒会,祝贺他们演出成功。楚图南会长对客人说:“中国和巴西人民的友谊是有基础的,这次访问将对增进两国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谊作出贡献”。


第4版()
专栏:

文化革命红花插秀峰
——访福建古田县大桥人民公社秀峰生产大队
潘荻
白云深处有人家
公路,像一条黄色的缎带,缠绕着一座座青色的山峦。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古田县秀峰乡驰去。
数不清爬了多少山岗,记不清跨了多少豁谷,刚才还是艳阳当空的晴朗天气,怎么忽然间就变得阴云蔽日,雨雾迷蒙?原来我们已经爬上了海拔一千五百米的秀峰,进入了云层。这里,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被云雾笼罩着。当平原的人们用神秘的眼光仰视着那白云缭绕的高峰时,殊不知白云深处也住着幸福的人家。
在这高耸入云的山顶上,也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我们看到了一片繁荣、忙碌的景象。这儿,人群在忙着建筑与山外沟通的第一条公路;那儿,人们在忙着修建大型的猪舍。刚学会安装电线的青年农民陈万妹,像一个老技术工人,在图书馆,在公共厕所,不停地忙着装修电灯、电线。数代山居的老农们,也在紧张地研究试制山区适用的改良农具。学龄儿童都进了小学,幼儿们在幼儿园里过着幸福的生活。秀峰山上的男女老少,没有闲人。1958年秀峰乡成为大桥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之后,社员们干劲更高了。他们个个壮志凌云,要在白云深处建设一个更幸福、更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家园。
大闹文化革命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秀峰山上的人们迫切要求学习文化知识。1952年11月,秀峰山上雪花飘飞。党支部书记卓孔柱冒雪来到青年农民周世栋的家里。脚刚跨进门,他就忙着说明来意:“世栋啊,我们乡里准备办一所民校,缺乏教师。支部研究只有你还念过几月书,就请你来当教师吧!”“……不行,我不会当。”周世栋楞了一会才答复。他想到自己才识几个大字,就去教别人,浑身都发起热来。支部书记看出他的心事,接着又说:“你识字不多,这个我们了解。但我们不能等待上级派教师来才办民校呀!我们一定要让大家都能早一点读书识字,早一点有文化。你现在认识几个字就教几个吧!我们还可以先学后教啊!”
99%的农民都是文盲的秀峰乡,从此有了第一所农民自己的学校。周世栋在党支部的鼓励下,勇敢地担任了民校教师。他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就决心先学后教,教什么就先学什么。每天深夜,当勤劳一天的人们已沉浸在解乏的甜睡中时,周世栋家仍然是一灯微映小窗红,他在辛勤地备课。课本上许多字不认识,他不厌其烦地请教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第二天便去请教小学教师。就这样,他教下来了。学员升了级,他也升了级。八年中,他由教扫盲班到教高小班,现在又是初二册班教师了。用这种“水涨船高”的办法,秀峰乡自力更生培养了二十一个民校教师,基本上适应了全乡开展扫盲业余教育的需要。
乡里创办民校的消息传出去后,秀峰这个寂静的山头立即沸腾起来。青年女农民王锦娇正在吃晚饭,听说乡里办了民校,立即放下碗筷,打着火把,朝学校跑。她回想起小时候曾要求妈妈送她上学,可是妈妈叹息着说:“孩子,饭都没吃的,哪来钱上学。”从此,她只得把上学的心愿深深埋起。现在,共产党领导穷人翻了身,又领导农民自己办民校,她兴奋得一口气跑了五里山路,去到学校报名入学。以后,每天晚饭后,王锦娇总是一手提火把,一手拿书包,背斗笠,去到五里外的民校上课。八年如一日,不论是呼啸的山风,严寒的霜雪或滂沱的大雨,都没能摧损她学文化的意志。有一个冬夜,山洪暴发,桥被冲走,她毫不犹豫地跳下冰冷的河水中,搬石搭桥,让民校学员们都不因桥断而缺课。企碓村的黄秋惠,虽然每日上学来回也要走十里山路,但她入学七年来从未旷过一次课。仅仅是为了学文化,她们两人所跑的路程,总计都有好几万里了。秀峰山上的男女青壮年,大都是这样顽强地坚持学习的。即使有孩子的妇女,也都坚持参加附近的小组学习。在每个妇女学习小组,我们都能看到怀抱婴儿的母亲们孜孜不倦、认真学习的动人景象。
学习也和生产一样,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勤学苦练的秀峰乡的青壮年农民,终于在1957年夺得了福建全省的扫盲冠军。他们在文化的梯级上,走了最初的一级,紧接着又跨向更高一级。去年7月,大部分学员学完了业余高小课本后,民校立即进行文化程度的测验和编班。现在,全大队二百十五个男女青壮年,除二十九人尚在读高小课本外,其余一百八十五人都已分别读业余初中一、二、三册语文课本了。算术也分别学到分数或小数。大队支部书记陈细灿原来一字不识,现在是初中三册班学员。他不但学会写工作总结,而且还写了一篇题为“只有下游人,没有下游田”的文章,发表在闽北日报上。贫农出身的原秀峰乡女乡长萧金香,经过几年顽强的业余学习,从文盲升入了业余初中班,去年夏季更考入了厦门大学理科预科班学习,成绩达到优良。
祖居秀峰山上、几代都不识字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儿女都进了小学、初中,个个笑在眼里,喜在心头。黄铮娇的名字登上初中班的红榜那天,她婆婆笑不合嘴地说:“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是铁树也开花,妇女也能念初中啦!”
文化促进了生产
秀峰山上只能种晚稻和地瓜,这是多少年承袭下来的一套老经验。每年秋收后,许多高山梯田就荒闲着,不知利用。自从山上闹起了文化革命,农民们掌握了文字工具后,认真学习和运用课本和报纸上介绍的知识和先进经验,山区的生产面貌就大不相同了。
1953年,民校课本上介绍了东北地区小麦丰产的情况,引起了学员们试种小麦的念头。但有的老农说:秀峰山高水冷,从来没种过小麦。秀峰要能长小麦,母鸡也会报晓了。学员们却提出了反问:秀峰再冷也不会有东北冷。东北小麦能丰产,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能种小麦?于是,他们坚决响应省委关于扩大种植小麦的号召,大胆打破了千百年来的陈规,利用秋收后的高山梯田,试种起小麦来。第一年试种五十斤种,就收获了四百多斤。以后,他们每年都扩大小麦面积,产量也逐年提高。去年冬天,全队种植的小麦已达六百亩。春节前,在这个云雾迷漫的山头,我们惊喜地看到一片预示丰产的茁壮麦苗。
1958年,学员林孝排在党支部支持下,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在一块山坡荒地上,种了两株地瓜,一株是学农业技术书上介绍的科学方法来培植——深耕、大畦、密植,多施肥;一株就用他们平常种地瓜的方法。结果,用科学方法培植的一株长了六十三斤,而另一株却只有三两。党支部用这一事实向群众宣传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有几十年生产经验的林孝排也逢人便说:“农业生产确有技术,要好好学习。”这以后,全大队二百七十亩地瓜普遍推广了科学培植方法,去年每亩平均产量由三千斤提高到八千斤。其中有六十多亩达到了一万斤以上。
人们有了文化,心手就巧了,接受新鲜事物也快了。几年来,秀峰民校成了革新技术、推动生产的基地。去年学员们动脑筋想办法,推行了八种、三百多件新农具。孝排仿制成功的水稻直播机,提高了劳动效率九倍。陈享糟设计仿制成功适用山区用的送肥车,提高劳动效率四倍。周邦远等利用山上破庙办起了土化肥厂,生产了颗粒肥料五万多斤,满足了全队生产需要。
文化革命促进了技术革命。几年来,秀峰民校不仅培养了六十七个大队干部、会计、记工员,而且培养了二十五个农业技术员,他们都成了山区技术革命的骨干。由于生产技术的革新,丰产经验的推广,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秀峰生产大队的年产量,由解放初期的三、四十万斤,一翻再翻,去年已达一百二十万斤左右。贫瘠、落后的山区,现在变成了富饶之乡,文化之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