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陈集人民公社前沙海生产队
成套改革甘薯耕作工具
甘薯生产面貌一新 工效提高四倍
据山东大众日报报道 山东省成武县陈集人民公社前沙海生产队,通过大闹技术革新,使甘薯从种到收到加工整个程序中的主要环节,全部实现了半机械化和农具改良化,并且基本上达到了配套成龙。
这个队是全社生产条件比较差的一个队,畜力不足,农具缺乏,产量较低。公社化后,在社的领导支持下,社员们树雄心立壮志,决心变低产为高产。为迅速提高产量,除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外,他们突出地抓住了适当增种甘薯这一关键。去年的甘薯种植面积由1958年的三百五十亩增加到九百五十六亩,占耕地面积的49%以上。种甘薯用工多,而他们的劳力畜力本来不足,这样劳力畜力更显得紧张。为解决这个问题,党支部号召全体社员围绕着甘薯的种、收、管,出主意,找窍门,改革工具,提高工效。开始有些人思想不通,认为:一没物资,二没技术,改革工具耽误了时间也办不成。针对上述思想,党支部领导社员进行了专门辩论。通过辩论,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大家贴出大字报三百四十多张,提合理化建议一千余条,全队很快掀起大搞工具改革运动,有的社员还自动献物献料,支援生产队解决物料困难。为了有领导地开展工具改革运动,队里还建立了工具改革研究小组,吸收木工、老农和富有钻研精神的青年参加,党支部书记沙连臣任组长。经过大搞工具改革,使这个队在甘薯种植、栽培方面,从耕地、封沟起垅、平垅、栽秧、追肥,直到收刨、切片等主要环节上的工具,都进行了改革和改良。这些工具计有:安上滚珠的双轮深耕犁、封沟起垅器、平垅器、打眼追肥器、甘薯收刨器、安装滚珠轴承的木轮地排车、“跃进号”四轮八刀双斗切片机、脚蹬甘薯粉碎机等九种,计一百四十四件。
在改革工具中,这个队认识到工具配成套是充分发挥工具效益更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关键。例如,有了双轮深耕犁,耕的虽深虽快,但是如果封沟起垅的工具不改革,还是要拿出大量的劳力搞封沟起垅。收刨工具改革了,加工的工具跟不上,眼看拿到手的甘薯仍然会因为切片不及时而造成浪费。因此,这个队在领导社员改革工具中十分重视配套、突出地抓住了甘薯种、收、管几个环节,成套地进行改革,改革了犁地、封沟起垅工具后,接着就发动社员改革追肥、收刨、运输、加工的工具。一经改制成功,就立即在全队推广。现在,全队各包产单位都拥有上面提到的九种工具,从种到收到加工,都达到了配套成龙。
甘薯耕作工具的成套改革和配套成龙,使工效大大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去年全队种了九百五十六亩甘薯,工具没改革以前,按一般的工效计算,从种到收后加工,共需用工四万三千六百余个,平均每亩需用四十五个工。而改革工具以后,从种到收后加工,只用了八千六百零四个工,每亩地只合九个工。全队共节省了三万五千个工,提高工效四倍。由于工效的提高,去年全队虽然甘薯面积扩大了六百多亩,但耕作质量却比往年更好,甘薯地普遍深翻一尺左右,全部扶沟起垅,浇水、追肥及时,在去年严重的干旱下,获得了平均亩产四千一百余斤的大丰收,比1958年增产35%以上。由于甘薯耕作工具的改革,节约了劳力,还使全队从甘薯管理中腾出更多的劳力加强其他粮、棉作物的管理,保证了其他作物也获得了大丰收。
甘薯耕作工具的改革,解放了全队干部、社员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这个队的工具改革小组已由原来的九人扩大到三十人。目前队的党支部正在发动群众围绕春耕生产,大搞春播及麦田管理工具改革,进一步改进甘薯耕作工具,要求全队所有农具在今年基本上实现半机械化和改良化,并作到配套成龙。


第3版()
专栏:

江西辽宁开展春耕大检查
据新华社南昌11日电 江西各地从2月份开始进行春耕大检查,使各项春播准备工作作得更好、更实在。
各地委、县委和公社党委都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指示,由第一书记挂帅,层层组织检查团和检查分团,吸收地委、县委、公社大队四级干部和社员代表一百多万人参加。它们既是检查团又是评比团,既是工作团又是促进团;把自上而下的生产检查同发动群众进一步大搞备耕运动密切结合起来。
层层抓思想,是各级检查团在检查工作中的主要特点。由于今年各项备耕工作抓得早,做得好,有少数干部开始产生“差不多”的自满情绪。检查团首先发动群众,批判这种自满情绪,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备耕生产。
各地检查团还根据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相结合的方针,检查了各项作物播种面积,发动社员千方百计扩大早稻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吉安专区检查团总结推广开垦改造丘陵红壤的经验后,全区各公社组织成千上万的社员利用红壤扩种苧麻、玉米、红薯、南瓜等作物,腾出了三十八万多亩旱地改种早稻。赣南行政区各县检查团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分别总结推广了旱地变水田、晚稻改早稻、零地变整地的方法,使全区早稻面积比原计划扩大五十三万多亩。
对于少数地区生产计划尚未落实的社、队,各地检查团立即组织社员充分讨论,做好了“三包”工作,使计划和面积迅速落实到田。
检查团都重点深入后进队、穷队、边远山区,帮助它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南昌县八一公社洗溪大队是个穷队,因为缺少资金,春耕工具准备不足,公社检查团发现后,从信用社拨出五千元贷款,帮助这个大队及时修理和添置了犁、耙等农具四千多件,使这队的春播生产能顺利进行。
据新华社沈阳11日电 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即将到来,辽宁省、市、县领导部门组织一万五千名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展开检查、评比,推动全省备耕工作进入新的高潮。
近一个月来,辽宁省各级党委的领导干部纷纷出马上阵,亲自领导检查工作。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王良,先后赴黑山、铁岭、营口等地主持召开了工具改革现场会议和小麦、水稻等生产技术座谈会,向全省推广了黑山县水利施工实现土机械化的高工效经验。各个市、县委书记也都分别挂帅,领导了备耕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各地广泛采取了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会议,插红旗、树标兵,全面推广的做法。营口市委发现盖平县委在当前备耕工作中,集中力量大抓丰产方带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跃进的经验后,立即在盖平县芦屯公社召开了有各县、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现场会议,指出大搞丰产方是耕作制度上的大革命,要求各公社推广。会后,各县和公社迅速掀起了以夺水增肥、大搞丰产方为中心的备耕生产新高潮。
各地备耕检查团还特别注意帮助备耕后进的地区,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备耕工作的全面发展。彰武县前一个时期积肥送粪进度比较迟缓,经过阜新市委检查团的帮助,现在全县每天积肥量比前一个时期增加了三倍多,每天的送粪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两倍半以上。


第3版()
专栏:

农业技术革新也要“配套成龙”
山东大众日报社论摘要
成武县陈集人民公社前沙海生产队,通过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使甘薯生产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和农具改良化,各种先进工具
“配套成龙”,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使甘薯生产全套农活的工效提高四倍。这一先进经验,很值得各地重视。由单项革新到成套革新,由单项推广先进经验到“综合配套成龙”,由改良农具到半机械化,这是农业生产战线上技术革命运动的一个新发展。
先进工具与先进经验的“配套成龙”,这是工业战线上在近年来大跃进中的一条成功经验。先进工具和先进经验的“配套成龙”和成套推广的过程,也是使群众的创造革新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和提高的过程。把群众中多种多样的创造集中起来,综合配套,进行一番比较研究,评选鉴定,达到去粗取精,互相补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就可以使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促进生产持续跃进。同时,“配套成龙”的结果,也必然会使各个生产环节互相适应,互相推动,全面地提高生产水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综合配套成龙”的经验,不只是一个具体工作方法问题,而是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的运用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虽然不同,但是,一项作物的耕、种、锄、割,也都是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统一的生产过程。一个环节上的工具改旧换新之后,就需要其他环节与之相适应。特别是实现人民公社化后,生产高度集中,耕作制度有了很大改革,千亩万亩的大面积丰产方普遍地建立起来,生产的计划性和操作的连续性大大加强,许多生产工序中的手工操作工具,已经为半机械化工具、现代工具和各种改良工具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以更快的速度,使一项操作的工具改革发展到整个工序的工具改革;从一个生产工序的工具改革,迅速发展为全面工具改革,实现生产的全面的高速度跃进。前沙海生产队从种植到收获甘薯的工效之所以提高了四倍,就是由于他们抓住了工具改革“配套成龙”、全面改革这个重要关键,使平垅与封沟起垅相适应,栽秧又与平垅相适应;使运输和收割相适应,切片又与运输相适应。
搞好先进工具和先进经验“配套成龙”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各级党组织必须把“综合配套成龙”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把现在群众中已有的创造,迅速地进行评比鉴定,做到成套的推广。这就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农民群众“三结合”,贯彻群众路线,既集中当地群众的创造,又广泛吸收外地的先进经验,这样才可达到多快好省。
当前,许多地区发生旱象,抗旱保麦、抗旱春播已成为这些地区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农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必须紧紧围绕抗旱春播、抗旱保麦工作,首先要把这方面的先进工具和先进经验配起套来;同时,在饲养工具、炊事工具和即将到来的麦收工具,也要迅速“配套成龙”,进一步提高工效,节约劳力,为农业大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第3版()
专栏:

湖南 广东 宁夏 内蒙古
千军万马忙春耕
湖南掀起春耕高潮
突出特点是早大巧
据新华社长沙讯 湖南省大规模的春耕生产和争取越冬作物大丰收的运动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据3月3日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的70%左右已经投入了春季生产高潮。各地积制的肥料平均每亩已有四百多担,比去年同期增加40%左右。全省春季开荒、造林、改良低产田的计划,都已超额完成。冬闲田已经翻耕了三千一百多万亩,旱地翻耕了九百二十万亩,耕深比往年加深一寸左右。旱地作物的播种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三百四十五万亩早稻秧田,已有二百六十五万亩整得一平如镜,只等落谷。
湖南今年春耕显著的特点是:早、大、巧。首先是早。今年春耕准备早、动手早,是由于各地人民公社都想得早、打算早,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耕作习惯和常规。例如旱地杂粮作物的播种,过去一向是在早稻播种之后才进行。今年,各地仔细研究了几年的经验和当地土壤、气候、劳动力等条件,都把杂粮作物提早在早稻播种之前播种。到3月3日统计,全省已种旱地杂粮作物三百八十八万亩,相当于去年5月上旬的播种面积。这不仅能够解决早稻、杂粮互争劳力的矛盾,还可促使杂粮作物早熟,为多种一季、力争多种多收创造了条件。
其次是大。今年湖南省春季生产的规模比往年大得多。全省人民公社发挥一大二公的威力,不仅越冬作物面积有所扩大,全省早稻播种面积将比去年扩大八百多万亩。
再次是巧。今年春耕,湖南省各地更加广泛地推广和使用新农具和改良农具。去年冬天,省级领导机关就对两年来创造和改良的新农具和改良农具作了鉴定、定型,决定今年大力推广。去年还是重点试验的插秧机,今年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目前全省已经制成插秧机二十一万部。各人民公社的农具厂还大造深耕犁,全省新制的深耕犁已有八十一万多部,改良八十七万部。
现在,湖南农村春暖花开,早稻的播种育秧工作已大规模展开。油菜已普遍开花,小麦正拔节孕穗,各地正在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广东大量种下杂粮花生
旱地春播任务基本完成
据新华社广州10日电 广东各地已经种下杂粮、甘蔗、花生等各种春播旱地作物两千多万亩,基本上完成了春播任务。播种时期比往年大大提早,面积也比往年扩大很多。
不仅要抓好粮食生产,而且要抓好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生产;在粮食生产上,不仅要抓好水稻,而且要抓好杂粮,这是广东省领导机关为了贯彻以粮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而提出的两项重要措施。广东省的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工业原料作物,主要在春季定植;同时,过去广东春种杂粮和饲料作物较少,今年为了保证养猪大发展,也必须扩大春种杂粮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因此,各地早在春节前后,在积极进行早稻播种准备工作的同时,就开始大抓春种工作。为了扩大春种作物面积,又不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各地都大量开荒扩种。从春节以来到2月底止,全省已开荒九百八十七万亩,超过原定开荒计划将近一倍,其中有四百九十六万亩已及时抢种下各种春种作物。
提早加强管理,是广东今年春种工作的另一个特点。特别是目前受到春旱威胁,各地在继续抗旱抢种的同时,正在大力加强灌溉保苗工作。
宁夏春播进展迅速
春小麦已播种90%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春播进入决战阶段。黄河平原灌溉区十二县(市)到3月4日已播种春小麦九十八万多亩,完成播种计划的90%。各人民公社正抓紧最后关头突击小麦播种任务。南部山区去冬以来雨雪稀少,连续一百多天不见雨雪,广大回汉族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防旱抗旱为中心的紧张的春播运动。现在从银川平原到六盘山麓,到处是一片春播大忙的景象。
今年宁夏地区的春小麦扩大10%,川区各地一般都在2月5日前后开始春小麦播种,比去年提早十多天。由于全区备耕工作动手早,九百多万亩土地进行了秋翻,八十多万亩土地实现了园田化。全区共修补和推广各种改良农具十万件,其中密植耧即达五万七千部。
各地人民公社在春播中充分发挥人民公社规模大、活动范围广的优越性,广泛开展大协作,使整个农村形成了“千军万马齐上阵,行行业业为春播”的一片繁忙景象。
内蒙古加强大牲畜饲养管理
让百万耕畜更好为春耕服务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各人民公社,大力加强耕畜饲养管理,使一百多万头牛、马、驴等大牲畜膘肥体壮,给春耕准备充足的畜力。
从河套平原到大兴安岭山区,各地都逐级建立了畜牧业生产委员会。旗(县)、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都有一名书记、主任和队长负责具体领导畜牧业生产,并特别重视解决耕畜使役、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由于领导深入具体,检查评比及时,内蒙古各地耕畜膘情不断提高。乌兰察布、巴彦淖尔、昭乌达等盟农业区,普遍出现了耕畜饲养管理“二改变”、“四勤”、“六净”的新气象。许多生产队过去给耕畜喂草是长草粗喂,多给少添,现在已改变为短草细喂,少给勤添。饲养员们在作好畜群防风防寒的同时,采取勤清槽、勤垫圈、勤检查畜体、勤照顾的办法,使得草、料、水、槽、畜体、水桶都经常保持洁净。
内蒙古各地农村公社还组织力量,大力给耕畜贮备饲草饲料和防治疾病。哲里木盟西辽河流域各民族社员,大搞铡草饲料,已给耕畜备好短草细料一亿斤。为防治当前易于传染的疫病,阿鲁科尔沁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各公社采取兽医、饲养员和干部三结合的办法,深入各生产队,逐群逐圈巡回检查,一面就地治疗病畜,一面帮助饲养员改进饲养保健技术。(附图片)
江西萍乡县安源公社的小麦普遍生长茁壮。社员正在加强麦田管理 新华社记者 原甦摄


第3版()
专栏:

种菜养猪 经营副业 搞好社员生活
汝阳县公共食堂建立家底
本报讯 河南省汝阳县公共食堂大搞家底生产,对巩固和办好公共食堂,改善社员生活,起了很好的作用。各食堂根据自己的条件,分别进行蔬菜生产,饲养鸡、鸭、兔、鱼,建立粉房、豆腐房等各种副业生产。截至目前统计,全县一千七百九十个食堂,共养猪六万三千多头,平均三个多人有一头,建立蔬菜基地一万八千八百多亩,除改善社员生活外,还有部分副食品出售,去年一年就收入一百六十六万多元。这些钱一般都用于食堂的基本建设。三屯公社北保大队黄庄食堂,去年用养猪种菜收入,新盖简易饭厅五间,社员因此更加热爱公共食堂。
汝阳县在大搞食堂家底生产中,特别注意帮助一些食堂解决具体问题。开始搞家底生产,有很多食堂资金不足,但是采用“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社员投资,合理报酬,定期偿还”的办法很快就得到解决。为了既搞好食堂工作,又搞好家底生产,全县各个食堂都大抓炊具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因此节省炊事人员一万四千一百六十名,这就有可能抽出六千七百九十三人搞食堂家底生产。也有的食堂炊事员合理安排时间,一员变成两员(炊事员、家底生产员),一手做饭,一手生产。
为了公共食堂家底生产进一步发展,汝阳县还定期开展大检查、大评比,以促进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第3版()
专栏:

群众迫切要求改革炊具
——河南炊具改革运动的几点经验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农具改革办公室
河南省炊具和农产品加工工具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改革运动,两年来有了蓬勃的开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大丰收,农产品加工任务大大增加;同时,在人民公社实现生活集体化之后,原来一家一户所使用的旧式炊具已不能适应公共食堂的需要。大搞炊事工具和加工工具的改革,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紧紧抓住了群众这一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炊具、加工工具的改革运动,现已取得巨大成绩。全省已创制、仿制、改制先进炊具、加工工具约二百三十万件,其中改良磨七万多盘,改良灶三万多个,自流水十二万多处。全省三十多万个食堂,有40%以上,在主要炊具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城市工矿的个别食堂已经初步实现了炊具机械化。)全省在粮(磨面)、棉
(轧花)、红薯(切片)等加工方面,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许多功效高、质量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先进炊具和加工工具。商丘县坞墙公社制造的豫东一号联合快速自动磨,日磨面粉三万余斤。有条件的地区普遍推广了水磨、风力磨、沼气磨,初步利用了自然能源。睢县普遍推广了手压万能抽水机,一人操作二十分钟,能满足一个二百人食堂用水的需要。在炉灶方面,普遍推广了单眼、双眼、多眼回风灶、小口吹风灶等,一般能节省一半燃料。在炊具方面还创制了万能切菜机、洗菜机、自动联合压面条机、打蛋机、剁馅机、包饺子机、洗碗机等。在红薯加工方面,有手摇的、脚踏的、动力的多种多样的加工工具。这些工具一旦有了动力,再稍加提高,便可成为机械化的工具。目前,全省的炊事工具和加工工具正向普遍化、系统成套化和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后,使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节省了劳畜力。据初步统计,仅炊具改革一项,全省节省出劳力一百多万人、畜力五十余万头,有力的加强了生产第一线。其次,减轻了炊事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食堂的面貌为之一新。炊具改革后,炊事员的劳动时间由十几个小时降低到八小时左右。炊事员不仅有了休息、娱乐和学习的时间,特别是能集中精力改进做饭技术,提高饭菜质量,达到饭菜多样化,使群众可以吃饱、吃好、又节省。炊具的改革还大大帮助食堂节省了各种开支,降低了成本。比较突出的是锅灶改革,一般由原来每人每日烧煤一斤左右降低到半斤左右。全省经过炉灶改良,一年可节省煤七十多亿斤。炊具改革后,食堂工作人员可拿出一部分时间,从事种菜、饲养业和小作坊,使食堂的家底一天天雄厚起来,增强了调剂和改善生活的物质基础。炊具和加工工具的改革,进一步显示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巩固提高了公共食堂,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们所以能够取得上述的成绩,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抓紧抓狠,反透右倾,鼓足干劲,贯彻了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土法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采用了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我们在领导这一运动中着重抓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迅速开展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运动的关键。自1958年4月到今年1月,省委、省人委先后召开了六次全省性的工具改革会议。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同志亲自抓这件事。通过这些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解决了前进中的问题,大大推动了运动的进展。各专、县、社都实行了第一书记挂帅,专业书记负责。商丘县除第一书记挂帅外,又以农业书记为首成立了石磨改良委员会,在炊具改革工作中,认真贯彻就地取材、土法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明确以效力大、节省劳力多、技术简便的工具为中心,层层作出改革规划。如在炊具改革中,我们抓住“四化”(磨面动力化、炊具半机械化、吃水自流化、炉灶改良化);在加工工具改革中,着重抓了粮食、棉花和红薯的加工。这几种工具的改革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动了整个运动的开展。
二、认真贯彻执行土法为主、土洋结合、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针,这是开展群众性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运动的中心环节。事实证明,当前改制和创造的炊具和加工工具大量是土的。以土为主是适合我们当前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它能发动全民大闹工具改革。以土为主不是不要洋的,在城市郊区和技术条件好的社也开始出现了洋的。炊具改革的发展规律同样是由土到洋,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工具的改革到系统成套,由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如我省石磨改良,是由原磨加滚珠轴承到一马拉多扇磨,再到木制面粉楼(杞县的木制面粉楼,动力带小钢磨);红薯切片由手摇、脚蹬到马拉,一直到动力带;从单纯的切片机发展到粉碎、打粉的系统成套化。炊具和加工工具的改革所需要的物料,贯彻了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方针。许昌专区在改良磨运动中,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筹了铁三十六万斤、木料一万多立方米。有的材料缺,尽量找代用品,如用布带代皮带,竹竿和陶瓷管代替钢铁管等。这样除国家只供应了少量的较高级的原材料外,绝大部分材料都依靠群众自筹解决了。
三、组织技术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多快好省地开展炊具和加工工具改革运动。大规模的工具改革运动,需要很多技术力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普遍地采取了专业队伍和群众性的发明创造相结合的办法。新乡地区在实现炊具“四化”运动中,除发动群众献策献计,个个发明创造,人人动手以外,还调集了能工巧匠九万多名,组成了一万多个专业队,深入现场帮助群众创造、仿制、研究鉴定和推广群众所创造的产品,这就大大的加速了运动的开展。地方工业在技术上大力帮助,指派技术人员深入食堂进行指导。组织社与社、队与队、食堂与食堂大协作,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解决技术上的困难。组织技术指导站和辅导团,以师带徒和办短期技术学校、训练班等方法,及时地培训了大批的新生技术力量。有的则以先进单位为学校,以先进炊具为教材,具体操作进行教学,以创造发明者为讲师来培训技术人员。由于采用了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因而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而且培养了大批的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技术人员。同时,群众性的发明创造,必须与科学研究和及时选样定型相结合,将群众的发明创造及时地集中起来,经过科学选样定型,因地制宜地推广下去。既要作到边发明、边鉴定、边生产、边推广、边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再改进、再提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使运动迅速地向前发展。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食堂一日
李德森 于竞祁
食堂的钟声,唤醒了社员,大家赶忙起床,迎着春天的微风,向食堂走去。当我们赶到食堂,社员们早已一桌桌的坐好了,大碗大碗的新鲜菜,热腾腾的米饭,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整个食堂充满笑语欢声。
这是四川江安县古兴公社春耕中普通的一天。头天夜里,生产队的干部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决定把插秧时间提早一个节令,因此要在第二天开展一个突击运动:把秧田全部平好,完成三分之一的早稻播种任务,并且要给每亩秧田补下肥料二万斤,达到每亩有底肥十五万斤的要求,同时还要把五十亩水田犁完第四次。会议结束时,食堂管理员站起来说:“食堂立志要在春耕生产光荣簿上留个名。”接着,食堂工作人员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大家表决心:一定要让每个社员在春耕中吃好、吃饱,身心舒畅,精力充沛。他们根据现有的粮食和蔬菜情况作了仔细安排,保证每天三餐,两干一稀,每餐三菜一汤,大忙季节改为三餐干饭,每餐五样菜,并且做到送饭下田。
这一天晚上,鸡叫二遍,炊事员就起了床。做饭的做饭、炒菜的炒菜,开饭前半小时就把一切准备齐全。社员们夸奖说,大米饭不软不硬;青笋片又脆又酥,莲花菜里还加放了干辣椒……。社员李昌福告诉我们,他过去从来没有享过这样的“福”。他家八口人、三个劳动力,过去没有食堂,生产生活乱成一团。他的妻子顾了生产就顾不了煮饭,只好早晨煮一顿饭吃一天,其中有两顿要吃冷饭。生产懒心懒肠,一天的活三天也做不完,早上总是不能按时出工;现在办了食堂,全家参加生产,按时吃饭,按时出工,一身轻松,全心全意搞好生产。
朝霞还未散尽,社员们就出工了。炊事员们开始刷锅洗碗、烧开水。我们随着生产队长在食堂巡礼一番,只见猪圈里四十多头猪长得肥头大耳,食堂经营的菜园一片碧绿。去年这里虽然遭受了干旱,但全社仍然获得丰收。为了帮助社员有计划地过日子,食堂实行了计划用粮制度,农忙多吃,农闲少吃,粗细搭配,饭菜搭配。对孕妇和老人,食堂也有专门照顾,供给他们较多的细粮、肉类和鲜菜。这个食堂还很清洁,碗筷都经过开水消毒,桌椅一尘不染,排列得整整齐齐。
离开饭还有三个小时,炊事员就洗好米、切好菜;然后把茶水送到地边去。迎面碰上了小组长陈英带着一些女社员给秧田送肥,这些平常爱唱爱跳的姑娘们,挑起百斤重担,个个健步如飞。休息钟声响了,炊事员高叫起来:“休息了,喝点开水再干吧!”社员们接过炊事员递来的开水,一饮而尽,大家连声道谢。
时间,分秒必争。社员们干活干得正起劲呢,夜幕降临了。这时,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炊事员们,又把烧好的热水一桶桶地提到食堂的屋檐下边,摆好盆子,等社员们回来洗脸、洗脚。大碗大碗的菜:烩青菜、醋溜白菜,拌萝卜丝和菠菜汤,热气腾腾地摆在桌上。开饭的钟声又在催促着社员们走进食堂。
现在,这里是灯火明亮、笑语喧哗的时刻了。收工后就忙着向各组统计数字的生产队长,这时来到食堂正中间。他高兴地拿着一张小纸条,向大家宣布胜利的消息:今天的生产任务样样都完成了。这样,全队播种任务、提前栽秧基本有了保证。不知哪一个人高声喊着:“要先给食堂送个大红喜报才对!”许多社员都附和着说:“辛苦了食堂的同志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