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中共青海省委召开州县委第一书记会议决定
把群众运动推向新的阶段
本报讯 中共青海省委最近召开了州、县委第一书记会议,对青海省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1958年以来大搞群众运动的丰富经验,讨论了1960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具体布置了以防旱抗旱、突击春耕、抢墒早播为中心的春季各项工作;要求各级党委继续以社会主义教育为纲,鼓足更大革命干劲,把群众运动推向更深入、更细致的新阶段,实现今年工农牧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的继续全面跃进。
中共青海省委召开的这一会议是在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会议认为,青海省当前政治、经济形势极为良好。在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工农牧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比去年同期更大的成绩,出现了一个空前良好的新的跃进局面。农业战线,去冬今春已开荒三百八十三万多亩,等于1959年播种面积的一半;扩大灌溉面积二百多万亩,等于原有水地面积的总和;春耕准备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抓得好、抓得快、抓得细,全省已经积造有机肥料一千四百多亿斤,土化肥三十一亿斤,平均每亩可施有机肥料一万三千多斤,土化肥二百多斤。畜牧业战线,去冬今春以来,牲畜普遍膘肥体壮,产羔多,成活多,羊羔成活率达91%以上,出现了大量的高产畜群,畜牧业生产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工业战线,1月份工业总产值共超额15%完成了国家计划,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5%,夺得了“开门红”,彻底打破了过去年初、季初松的“常规”。文教卫生、财贸、政法等各个战线,也都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会议在分析了青海省当前形势以后指出:青海省1960年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大量增产粮食。针对去冬今春雨雪稀少,部分地区已经呈现旱象的情况,会议号召各地要全党全民立即动员起来,开展一个大规模的防旱抗旱、突击春耕、抢墒播种的群众运动,保证新老耕地及时下种,做到苗全苗旺,确保今年农业大丰收。畜牧业生产战线上,牧业区要大力作好当前的接羔育幼工作,争取生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创造更多的高产畜群。工业方面,要以钢为纲大抓钢铁、原煤、焦炭、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和基本建设,实现日日红、月月红、红到底,全面均衡地完成全年计划。
为了确保上述任务的完成,实现今年各项生产和建设事业的继续全面跃进,会议着重讨论和总结了两年来群众运动的丰富经验,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是我们党的一贯的、坚定不移的根本路线,也是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会议要求各地要继续以社会主义教育为纲,大抓狠抓群众工作,大力加强第一线的领导,同时要广树标兵,大插红旗,大力开展“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和共产主义协作,并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作为群众运动的中心内容,将群众运动推向一个更深入、更细致的新阶段。
目前,中共青海省委召开的这一会议的号召已经成为青海省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级以上机关为了加强对第一线的领导,抽调到基层去的干部就有六千多人。各个战线上的群众运动都出现了波涛澎湃、万马奔腾的新局面。春耕生产进行得又快又好,连同冬播,全省已播种了早田作物一百三十多万亩。畜牧业生产方面,据2月下旬的统计,全省已产羔一百五十多万只。工业生产方面,全省已超额9.4%完成了2月份的工业总产值计划。


第4版()
专栏:

共产主义母爱赛过妈妈
北京南苑人民公社西罗园托儿所办的人人满意
本报讯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人民公社西罗园托儿所,经过两年的努力,作到了卫生好,教育好,孩子生活安排好,保育人员学习好,团结好,民主管理好,孩子家长很满意。
西罗园托儿工作是在1956年初成立高级社的时候开始的。最初是农忙办、农闲散的季节性托儿小组。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社员的要求才转为常年托儿所。现在五个保教人员收有五十四个孩子,在宽敞向阳的房子里,有桌、凳、茶杯、暖壶、流动水等必要的设备,和各种各样的玩具。寄托在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发生过摔着、碰着的事故,也没有发生过大的疾病,个个活泼健壮。托儿所不但保证了孩子身体健康和安全,同时使三十个妈妈安心地参加了生产。
托儿所刚开办时,因为公社刚成立,家底薄,只有两间破房,几块床板,设备很不齐全。在这种情况下,托儿所所长张玉兰首先带头把自己住的宽敞房子、用的桌子、凳子以及水缸、木盆拿出来暂借给托儿所,并发动大家用旧布洗净当手帕,用竹筒安装了流动水。1958年托儿所扩大了,房子不够用,找房又困难,她们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发动妈妈和全体保育员利用休息时间去拣城砖,自己动手盖了九间新房。1958年深翻种麦时,托儿所搞全日托,孩子睡觉被子不够,就动员妈妈们拿出了棉花和旧被,队里补了一些里子,给孩子们每人做了一套被褥。保育员和妈妈们还挤时间做了不少玩具,就这样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社、队没花上几个钱,孩子铺的、盖的、使的、用的、玩的都有了。为了节省队里开支,使孩子吃得好,保育员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喂养了两口猪,两只兔,四只鸡,种了一块菜园。
她们除了为孩子安排舒适的生活环境外,对于孩子们的吃、喝、穿、睡每个生活细节,都细心、耐心照料,处处体贴。1958年冬季,所里有的孩子出了麻疹,为了避免传染,不让孩子回家去治疗,请医生、拿药的事,都由保育员担下来。社员李淑玉三个孩子都出了麻疹,两个病重需要住院,但是她一个人顾东顾不了西,所长张玉兰就连夜赶到医院替她挂号,办手续,陪送他们去医院,又把留在家里没人照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里,叫儿媳给喂奶。她还每天走几里路到医院给李淑玉送饭。平常孩子的衣服脏了、破了,她们就主动给缝补、洗涤,白天做不过来,晚上就打夜班,天气冷了,孩子多的妈妈来不及做棉衣,她们就代替妈妈把棉衣做好。为了使孩子健壮不闹病,她们还认真地执行各项卫生制度,每天孩子入所后,都要检查身体,饭前、便后一定用流动水给孩子洗手,用过的手帕、脸巾都用开水煮沸消毒,每周给孩子洗头、剪指甲。夏天天热,每天都给孩子洗澡。另外还有一个人负责环境卫生,一天三遍打扫屋院,每半月给孩子拆洗被褥一次,每周洗一次枕头,经常擦炕席,擦玻璃。因此,屋内、院内,孩子都能经常保持干净。同时所内还成立了幼儿食堂,根据孩子口味做容易消化又有营养的饭菜。不但做的好吃,还做的好看,孩子一见就想吃。每次吃饭时都仔细观察孩子进食情况,那个吃的多,那个吃的少,谁吃饭不香都记下来,及时检查原因。孩子大便后也进行检查,如发现消化不良就换饮食,多给开水喝。为了防止孩子生病,她们还主动和附近的卫生所联系,定期给孩子作健康检查,打预防针等,由于卫生工作经常,又注意了孩子的营养,所以孩子个个健壮,去年基本上消灭了眼病和痢疾。
她们把孩子按年龄分成班,会爬、会坐的孩子就在炕上玩,墙上吊些彩色纸和小玩具逗引他们。会走的孩子就教他们做游戏,领他们出去散步,教他们唱小歌谣等,使孩子从小就受到好的教育。保教人员根据每人的特长,明确的分了工。有一人专管全面领导工作,并兼带一班孩子。一人负责卫生工作,其他三人各带一班孩子,由于分工明确,不但便于妥善地安排孩子生活,发展孩子的智慧,也提高了看孩子的效率,现在每个人平均可以看十几个小孩,孩子们都干净利落,不哭也不闹,并且养成了按时吃饭、睡觉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带好孩子,她们还经常深入田间或到社员家中去征求妈妈的意见,改进工作。
日常她们一切都从有利生产、便利妈妈出发,安排所内工作,如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妈妈们起早贪晚地参加生产,有时还搞夜战,托儿所就建立了夜间值班制度,什么时候送,什么时候有人看。去年抢种大白菜时,社里搞生产大协作,妈妈们都到几里地以外去劳动,孩子吃奶不方便,托儿所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帮助下,搞了工地托儿站,把所内所外没人看管的孩子全部由工地托儿站管,使全队三百零三个应出勤的妇女都参加了劳动,超额完成了种菜任务,妈妈们很满意。她们说:“有了这样的托儿所,还有什么不放心。”


第4版()
专栏:

通过电视进行业余高等教育
北京电视大学开学
据新华社8日讯 北京电视大学8日正式开学。十三点北京电视台播送室里挂上了黑板,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徐美丽像在学校讲台上一样,开始了高等化学第一课的讲授。
北京电视大学是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由北京市教育局和广播事业局北京电视台共同创办的业余性质的大学。学习方式以函授自学为主,电视讲授为辅,并由学员所在单位协助组织学员学习。
全校设本科和预科,现已招生六千多名。本科学生大都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同等学力的厂矿、企业、机关、部队、团体和学校的在职人员。预科的学员,须经过一段复习才升入本科。本科现在设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各系科的教学基本上是单科独进,每周学习八小时,其中四小时自学,四小时在电视机旁上课。上课分两次,每次上二节,每次课都在次日重播一次。教学过程中,还放映有关科学教育影片,组织辅导、测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课程需要,组织学员实验,完成作业。
这个大学各系科的教师,都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学院协助解决的。这三个院校派出办学有经验的教授和行政领导干部分别兼任各系科的主任。三个院校派来的兼职教师都决心要把电视大学的课教好,很早就热情地备课,编写了教材。
这个学校在筹备期间曾进行过四次电视教学试播,有重点地组织了厂矿、企业和学校收播,情况良好。
(附图片)
电视大学的学生在听课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第4版()
专栏:编后

母爱
五十四个孩子生活在北京丰台区南苑人民公社西罗园托儿所里,个个活泼健壮,妈妈们都很满意。
谁家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爱,西罗园托儿所的保育员们对孩子的爱赛同妈妈。她们对孩子从铺的、盖的、穿的、吃的、玩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伟大母爱。
在任何社会里,都有母爱,但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出身的人对子女的母爱含义是不同的。在阶级社会里,因为经济基础是私人所有制,孩子也被当着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母亲爱自己的孩子,是从望子成龙,显耀门庭,养儿防老等个人愿望出发。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私有经济被公有经济所代替,不仅生产集体化了,生活也正逐渐走向集体化。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广大妇女摆脱了家务的束缚,参加了生产劳动,成千上万的儿童进了托儿所,这就使孩子们能够受到更多的社会的母爱。这种母爱就可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更好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西罗园托儿所的保育工作者,认识到这种不同社会的母爱意义,在保育工作中发挥了高度共产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从事保育工作的同志们学习的。


第4版()
专栏:编后

知心朋友
知心朋友,是以深厚的友谊为基础的。中国人自古就崇尚所谓莫逆之交。但是,真正的知心朋友,是出在今天。
社会不同,朋友的内容也各有差异。“桃园三结义”,可称得起朋友,但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传统的封建统治。资产阶级也讲究“金兰之交”,但它的基础是建立在金钱之上,不能避免为私利而勾心斗角,因而这种“友谊”也极不巩固。要说真正的知心朋友,还得算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交朋友,一不为金钱,二不为私利,而是大公无私。为了共同的美好的事业,不管风雪如何狂暴,不管对自己如何不方便,只要对共同事业有利,克服一千个困难、一万个困难,也要去做。本溪煤矿业余学校的丁玉清,就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有了这种风格,才能缩短自己和群众的距离,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
这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互助合作的关系,在解放了的中国土地上,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它的基础越来越巩固,它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把这种关系又推到了新的高度。工人和农民,干部和群众,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大夫和病人,老师和学生……,都是知心朋友。矿山女教师丁玉清和工人的朋友关系,只不过是这种伟大友谊交响乐中的一个乐章和插曲。但,这是美丽的乐章,动人的插曲!为了教好学生,丁玉清访问过工人住宅,下过矿井,当过“护士”,教书也教人,编教材也管工人生活。她,和矿工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帮助八百多矿工摘掉了文盲帽子,成为本溪煤矿的文化播种者。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成千上万丁玉清式的人物。今后,祖国还需要更多的丁玉清式的人物!我们要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和工人交朋友,和农民交朋友,学习工农群众的高贵品质,向他们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使我国的文化革命更加蓬勃发展,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


第4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非洲独立党第二书记
新华社9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下午接见了正在我国访问的塞内加尔客人、非洲独立党第二书记巴巴卡·尼昂。
接见时,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代秘书长王明远在座。


第4版()
专栏:

黄镇大使在雅加达访问候船归国华侨
据新华社雅加达8日电 集中在雅加达候船归国的来自西爪哇的一千多名流离失所的华侨,今天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黄镇和夫人、驻雅加达总领事李兰生、中国大使馆的参赞和武官,今天再次到他们的临时住处访问他们。晚上,驻雅加达总领事馆还为他们举行了电影招待晚会。
来自井里汶的三百多名华侨住在雅加达中华高级中学校里。这个地区已经有一百多名华侨搭第一批轮船回到祖国。这是从井里汶聚集到这里的第二批华侨。
黄镇大使等在访问这些华侨时,侨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第五代老华侨欧清烈流着泪对大使说:“只有祖国才是我的亲人。我将把祖先的骨灰带回去,把它们撒在中国的海洋中。”
黄镇大使等还访问了来自茂物、现在住在另一个收容所里的三百多名华侨。他们探望了躺在病房里的六十一岁的陈保昌。这个老人在二十岁时就来到印度尼西亚,由于经济困难,他从来没有回过家。他现在有八个孩子,自己又长年卧病不起。但是他在最近被逼得无法谋生,也遭到了流离失所的命运。当黄镇大使去看他的时候,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因为身患重病,他用手指着心,喃喃而语,表示感谢。
黄镇大使等还探望了从勿加泗集中到雅加达的华侨。他们共有一百二十八人,但是只有一百零七件行李。有一个五口之家只有一只箱子。但是,他们的精神都很好,准备回国后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4版()
专栏:

澳门同胞水荒之中得甘露
广东中山县竹仙洞水库提前向澳门输送淡水
据新华社香港9日电 广东省中山县竹仙洞水库,3月8日起正式输送淡水给澳门同胞饮用。
广东中山县境内毗邻澳门的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是前年应澳门同胞的请求,为帮助澳门同胞解决长期食水不足的困难而修筑的。竹仙洞水库工程在今年春节期间全部完工,并作好输水的准备。银坑水库的主体工程也已经完成,目前正赶建输水道。3月7日,澳门各界代表何贤、马万祺等前往中山县,请求提前供水。中山县党和政府接受了澳门同胞的要求,决定在3月8日输水给澳门同胞饮用。
最近澳门地区久旱不雨,居民正在遭受水荒的威胁。竹仙洞水库提前供应澳门食用淡水,澳门各界都表示非常感激。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崔德祺说:在澳门食水发生困难的时候,祖国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祖国这种深重的恩情,使我们深受感动。澳门工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葵说:祖国输水来澳门,使澳门同胞解除了水荒的威胁。饮水思源,澳门同胞应更加热爱祖国。


第4版()
专栏:

矿山女教师
本报记者 姚桂兰
深夜三点钟,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刚刚下班的矿工,正在整洁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到上课的时间只剩几分钟了,有人提议说:雪这么大,天这么冷,老师的家离得又远,怕不能来了,咱们自学吧!
话还没有落音,只见门外走进一个“雪人”来。这个“雪人”就是他们的老师,就是屡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的矿山女教师丁玉清。她五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帮助八百多名矿工摘掉了文盲帽子,掌握了文化武器。本溪煤矿的工人,一提起她,都说:丁玉清是矿山的文化播种者。
听党的话
1954年秋天的一个晴朗的日子,丁玉清第一次来到了本溪煤矿业余学校。铃响了,她兴奋地拿着书本走进了教室。领导上曾告诉她,这个班有五十多名学生。可是她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来了六名。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她再也忍耐不住了,就去找领导同志要求回去教小学。党的领导同志的谈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丁玉清回忆的大门。她想起,自己十岁那年,看见别的孩子去上学,自己多么羡慕。可是每次她一说上学,爸爸就伤心地说:“傻孩子,你看看,哪个矿工的孩子能上得起学呀!”倒是妈妈主张想办法让她上学,她说:孩子想上学,就让她念两年,你看咱们一家子,都是“瞪眼瞎”。
刚刚上了两年学,因为爸爸被解雇,她也就失学了。后来她的两个哥哥也都去下煤洞卖命,好不容易才又供她念了几年书。她常常想:要不是解放了,不用说成年的煤矿工人,就是他们的孩子,也念不上书啊!可是今天,不但矿工的孩子,就连成年的矿工,党都安排好让他们学习。她回想起这些,一连好几宿都睡不着。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帮助矿工学好文化。
可是为什么学生们不来上课呢?每天下课后,她就和学生们交谈,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原来是过去有的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充分照顾成年人的特点,进度太快,字写的又草,工人们记不下来,慢慢地就没有信心来上课了。丁玉清认为,这都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保证想办法让工人们都来上学。
一个星期日,工人们都在家休息。丁玉清很早就来到矿山,同她的几个学生在矿山的工人住宅区里挨户访问。到星期一上课时,她访问过的十三个学生,有十一个都来上课了。她接受学生们的意见,一笔一画,把字写得大大的,仔细地把课文讲清楚。她看到学生们有的字不会写,便把着手去教他们。把过去拉下的课,写在黑板上帮助大家复习和补课。学生们说:“老师这样热心,我们再有天大困难,也能克服得了。”一个月之后,学生的出席率达到了90%以上,而且过去没参加学习的人,也都来听课了。
是教师也是学生
有一天在矿井里,采煤工李仁山正在哒哒哒轰鸣着的风镐附近,挥舞着斧头棚棚子,突然发现有一个人,正向着他们的掌子面慢慢地爬来,看爬的那股笨劲,就知道是头一次下井。这个人是谁呢?等爬到跟前,李仁山端详好半天,才看清是丁玉清。他惊讶地问:“丁老师,你下井做什么来了?”丁玉清喘着气说:“我是向你们学习来了。”在井下,她仔细观察每件事物,并不断地发问:这个叫什么?那是干什么呢?她的学生们,热情地告诉她:这就是刮板溜子;那就叫穿梁子。她借着矿灯的光,把这些都记在小本子上。一个班的工夫,她就记了几十种煤井下的术语。
原来是这样,自从学生越来越多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教学同生产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又快,记得又扎实呢?为了这个问题,她召开过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过话。很多人都反映:认生字容易,可要记住就难了。也曾有人建议:认识了生字之后,如果能在生产上用得着,经常用,就不会忘了。她一想,学生们的意见有道理。从那以后,一有时间,她就下矿井,把矿井当成课堂,把工人的劳动当成教材,研究如何把课文同工人的生产结合起来。
工具的名称,生产上常用的术语,成了她讲解生字或课文的最好的材料。这样做,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效果很好。有一次讲到“巷”字,她就告诉学生:这个“巷”字,是大街小巷的巷,也就是工人常说的“巷道”的巷字。有的工人听了之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大街小巷的巷,原来就是我们矿工说的‘巷道’的巷,老师这么一讲,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啦。”最后,丁玉清结合着井下的各种劳动,编写出一张适合于煤矿工人需要的约一千五百字的识字图表。每当一讲课,她便把这些结合到课文里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加快了扫盲速度。
矿工的知心朋友
有一次,丁玉清正在上课,突然进来一个人,连工作服都没脱,带着满脸“煤面子”,忙着找个位子坐下,便细心地听课。丁玉清一下子就认出来,是采煤工张玉新,可是他为什么来的这么晚呢?而且这几天都是来得很晚?
下课后,她叫住了张玉新,就亲切地问他这几天为什么老是来得晚,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张玉新腼腆地告诉她:前些日子,领导上让他当班长,一当班长事就多啦,要早下坑、晚离开坑,所以这几天常常来的晚。跟着便一五一十地把他在工作上碰到的困难说了出来。说他当了班长,就要做计划,布置任务,汇报生产情况。他不会写,就只凭着脑子记,有时记住了前边,又忘掉了后边。当了班长,首先一项工作,就是在下坑前点名。可是他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外,谁的名字也认不全,没有办法,每天只好请别人代点名。
丁玉清就告诉他:“从明天起,你就把全班人的名单拿来,我帮助你在业余时间学习。”从那以后,一有时间,张玉新就到丁老师那里去学。不到半个月,张玉新就把全班四十多个人名学会了。二十天后,张玉新就能自己在坑口上点名了。
有一次,矿工蒋殿生一连两三天没来上课,丁玉清问别人,别人都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天下课后,她便来到蒋殿生家里。原来蒋殿生的爱人腰痛的起不来炕,孩子得了白喉,因为治病,把工资花完了,蒋殿生正在发愁。丁玉清回来后,便把情况汇报给领导,工会马上补助了蒋殿生五十元钱。第二天,蒋殿生正要领着妻子到医院看病,丁玉清见了就对蒋殿生说:“你赶快去睡觉,我领你爱人去看病。”当蒋殿生执意不肯时,丁玉清便像大姐一样地说:“晚上还有班,下班后还要学习,快去睡吧!”蒋殿生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几年来,矿山女教师丁玉清,就是这样热情地关怀着她的学生们。为了让工人快一些掌握文化,就在业余休息时间,她常常爬坡过岭到学生家里去给补课。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到过四百多家了。矿工们都热情地说:丁玉清不仅是老师,而且是最知心的朋友。
五年如一日
从她家到学校,要下一个大盘山道,翻过一个小山头,穿越一条大隧道,得走五里多路。夏天,她经常是撑着一把伞,顶着瓢泼大雨往返在山路上;冬天,经常是鞋上绑着草绳,手拿着一根木棍,战斗在刺骨的风雪里。可是她没有叫过一声苦,说过一个难。有一次,夜里两点多钟,她刚要往外走,发现外面风雪刮得很紧。她拄了一根木棍,还是走了出去。凛冽的北风在山前山后呼啸着,不时吹开她一再压着的衣襟,斜飘着的小雪粒,像刀子样扑打在脸上。路上滑得难走。在过一个山坡时,她忽然摔倒了。这一跤摔得很重。当她清醒一些,才发现自己的头撞在木桩上,鼻子也跌破了,血直往下流。可是她这时所想到的,是等着她上课的工人,她毅然拄起棍子,背好书包,小心地往前走去。
有一次,她的小女儿病了,不吃饭,发高烧,昏迷不醒。这可把她急坏了。她当时下了狠心,准备第二天请一天假,带着孩子去看病。可是刚刚躺在床上,原来的打算又被自己推翻了。她想:如果第二天带孩子去看病,那么一百多名工人不要耽误一堂课么?有心不带孩子去,又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这时,她的心一半放在孩子身上,一半放在学生身上。她想:工人在矿井里,坚持了八个小时生产,采出成百吨的煤炭,已经够累的了,他们还按时来坚持学习,自己也要克服困难。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鼓舞着她:每一分钟的时间,对于工人们来说,都是宝贵的,决不能浪费工人一分钟。终于,她背起孩子,连夜去看了急诊。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又出现在课堂上。
我们的党时刻在教导着每个党员,应该怎样去战胜困难;应该怎样去热爱集体的每一项工作。丁玉清是一个共产党员,她按照党的指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她应做的工作。
(附图片)
郝之辉插图


第4版()
专栏: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部分女同志,在3月7日出席首都各界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大会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 塔吉古勒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