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湖北苎麻产区培育老麻田扩大新麻田
贵州独山县打破常规冬栽苎麻
本报汉口13日电 湖北省各苎麻产地的人民公社,正在大力突击麻田的冬春季培育管理,并为扩大新麻田积极做好准备,争取今年苎麻生产的更大跃进。
近来,各苎麻产区的县、公社和生产队,正在讨论制订今年的苎麻生产规划,在1959年苎麻大旱大丰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今年增产三成到五成以上的跃进指标。这里的各麻区正在边规划、边行动,大搞麻田冬春季培育管理。阳新县现有麻田进行壅土培蔸,除虫除草的已达80%左右。在加强老麻田的培育管理的同时,各地还在积极通过采集苎麻种籽和分蔸移植老麻蔸等办法扩大新麻田。
各麻区都很重视麻田的水、肥、土等基本建设,正为实现麻田水利自流灌溉化,积肥造肥的“五有化”(即猪牛有栏、人有厕所、田头有粪窖、绿肥有基地、生产队有制肥厂),和麻田连片园田化进行具体准备。各生产单位还结合制订苎麻生产规划,发动群众总结先进生产经验,研究增产技术措施,大力革新技术。
本报讯 贵州省独山县各人民公社,打破只有春天才能栽麻的常规,开展了冬季栽麻的突击运动。从去年12月20日至31日,全县新栽苎麻四万六千三百多亩,为原有麻园面积的三倍多,提前超额完成1960年扩大麻园的任务。
独山县是贵州省苎麻主要产区,去年全县一万五千亩苎麻,获得亩产一百零五斤的大丰收。为了加速发展这项生产,独山县委决定将麻园面积扩大到六万亩,并于去年12月中旬,在望城、平塘、荔波三个公社召开了冬季移栽苎麻现场会议,总结和推广冬季栽麻的好处。在总结苎麻冬栽的好处的基础上,各公社纷纷提出“打破常规,冬季栽麻”的口号。全县十二个公社迅速成立了突击移栽苎麻指挥部,出动了六万多人,掀起了冬栽苎麻的突击运动。(黔南经济作物管理局)


第7版()
专栏:

六安提早种麻
本报合肥13日电 盛产大麻的安徽省六安专区各县,正在紧张地进行大麻播种工作,到2月上旬,全区已播种大麻九万一千多亩。
今年这个专区计划播种大麻十三万六千七百多亩,比去年同期扩大30%。动手早、干劲大、基肥足,是这个专区今年夺取大麻丰收的重要措施。全专区十三万多亩麻田已全部深翻一次,其中深翻二次到三次的有十万多亩;并为大麻备足基肥一亿多担。1月10日已开始播种,播种期比去年提早十二天。
(纪和德)


第7版()
专栏:

山西建立生产基地扩种大麻
浙江积极备耕争取黄麻高产丰收
本报太原13日电 山西省正在盛产大麻的晋东南、晋中和晋北专区的十二个县、市建立大麻生产基地。根据中共山西省委的要求,各个基地都已经统一规划了土地,采取“新麻田入伍、旧麻田归队”的办法,建立了四十万亩大麻生产基地,比去年种植面积扩大了57%。
山西省的大麻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潞麻”,更是久负盛名。这些麻类作物在最近几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为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对大麻的需要,中共山西省委不久以前作了关于扩大麻田生产的决定。要求全省大麻的亩产量比去年提高一倍,达到一百二十斤,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两倍。
晋东南专区对麻区干部、群众展开了广泛的宣传,使大麻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家喻户晓之后,又在长治市韩店公社南呈管理区召开了现场会议,总结了这个管理区获得新麻田亩产一百五十斤的增产经验,坚定了群众种麻的信心。全专区十八万一千亩麻田,亩产计划指标由一百五十斤提高到一百七十斤,亩产指标比1959年实际亩产量翻一番,总产量要增三倍。晋北专区在充分发动群众建立麻产生产基地以后,全区大麻播种面积将比去年扩大9.28%,亩产指标提高57%,总产指标提高二倍多。并且把这些指标都落实到生产队。
保证大麻大丰收的运动,已随着深入的思想发动开展起来。全省各大麻生产基地大搞万亩丰产方、千亩丰产方、百亩丰产方为中心的麻田备耕运动。晋东南专区已搞成大面积丰产方八万多亩,达到原计划的80%。晋北专区建立丰产方五万多亩,占麻田基地50%以上。“潞麻”产地长治市,在新建的麻田基地上,已搞成万亩丰产方两个,五千亩方四个,千亩方十九个。各个麻田丰产方又都实行了“五规划”的办法,进行基本建设。“五规划”是:规划土地、规划作物、规划水利、规划肥料、规划道路。
为了检查麻田的备耕情况,最近各麻区又开展了以查指标、查面积、查水利、查田面平整、查提水工具、查肥料、查种子、查投资、查技术力量为中心的备耕检查运动,大大促进了备耕工作。长治市通过备耕检查,掀起了备耕热潮。仅韩店、高河、苏店等三个公社,新扩大的麻地就有四万多亩。目前,全市已有两万七千多人投入麻田水利建设,已平整好土地四万七千多亩,全部实现园田化。这里,在备耕中还抓了肥料和种子,麻田需要的肥料,每亩已积一百八十担,准备好的种子,已经可以满足下种的需要。
为了加强党委对麻田的具体领导,各地党委主管农业的书记亲自挂帅,吸收有关部门或有种麻经验的老农成立麻田生产指导委员会和生产技术指导网,定期研究技术。不少基地还采取集中训练和带徒弟的办法,训练了一批大麻种植手,壮大了技术人员队伍。特别对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思想教育,宣传了大麻生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并批判了部分社员认为“新麻地产量低,收入不大”和“种麻不如种菜的收入大”的论调。在提高社员对扩大麻田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上,又广泛交流了大麻生产的先进经验。
本报杭州13日电 我国主要络麻产区浙江省,正在提前进行今年络麻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全省麻区普遍要求做到麻种良种化,麻田水利化和部分麻地实行电力机械排灌。1959年络麻种植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的萧山县,已订出今年的规划,不仅要求普遍实现麻田良种化、水利化,还号召实行耕作园田化,彻底消灭病虫害,以保证今年络麻高产丰收。
各地在总结1959年络麻丰产的经验和制定1960年络麻生产的技术纲要的基础上,选拔和培训大批农民技术员。络麻主要产区萧山县的培训工作做得最早,第一批二百六十名植麻技术骨干的训练已经结束。
为了增产络麻,全省将普遍推广生长快、植株高,上下匀、皮厚,适宜密植高产的“荚头麻”和广东“154良种”。目前全省已准备的良种,平均每亩有四斤。
浙江各麻区在大修水利、改良土壤的同时,各公社、生产队还抽出劳力进行深翻和平整土地,大搞园田化建设。萧山县已平整好棉、麻地十五万亩,海宁县有40%麻地已经平好。    (陈昭)
(附图片)
广东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的剑麻园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7版()
专栏:建议

赶快改造苎麻低产田
苎麻是纺织工业和若干重工业、轻工业的原料。渔业、民用需要苎麻的数量也很大。因此,大力增产苎麻,对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增加农民收益,改善人民生活,都有重大意义。增产苎麻途径有二,即积极发展新麻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老麻地单位面积产量。
现有老麻地中,有一部分或者由于宿根年代过久,或者由于栽得过稀和因排水不良以及病虫为害等原因使麻株生长不良,产量不高。这种低产麻田各地都有,据各地典型调查,低产麻田一般约占苎麻总面积的30%左右。个别地方甚至占麻田总面积50%,比正常麻田产量低三、四倍。因此,改造低产麻田,变低产麻田为高产麻田,是挖掘现有老麻田增产潜力最重要的一环。
怎样改造低产麻田呢?首先对老龄缺蔸很多,或栽植过稀以及“败蔸”严重的麻地,要进行补蔸。对老麻田的补蔸,最好在初春进行。补蔸后,每亩要求达到二千蔸左右为宜。湖南沅江县彝华公社每亩九百多蔸的,亩产一百二十斤,二千多蔸的,亩产四百二十斤。由此可见,蔸数增加,产量才能成倍增长。
其次,是加强老麻田的培育管理,通过深挖、多肥、勤耕、复草等措施,彻底改变它的低产面貌。湖南沅江三眼塘公社洞口生产队,有一块低产老龄麻地,由于采取行间深挖、窖冬粪、增厚土层,覆盖湖草等措施,得到复壮,常年亩产达到二、三百斤。
注意麻地排水,防治地下害虫,防止“败蔸”,大搞防风防旱设备和挖老更新等,也都是改造低产麻田的有效措施。
目前已近春初,正是改造低产麻田的大好时机。如果低产麻田都能大翻身,今年苎麻生产的跃进步子就会更大。
张培学


第7版()
专栏:

麻农一大喜事
动力剥苎麻机制成
湖北省主要苎麻产区阳新县第一机械厂和湖北省省、县剥麻机试验小组,经过不断试制改进,已制造成功我国第一架动力剥麻机——59—121型苎麻动力剥麻机。这种剥麻机在麻株高一百五十厘米左右的情况下,每天可打麻二百到三百市斤,比手工打效率高十倍以上。这种剥麻机还有剥麻质量好、操作方便、机器结构简单等优点。
这架剥麻机是党的领导和群众干劲相结合的产物。在试制过程中,中共阳新县委亲自领导试验小组的工作。
剥麻是一件最费工的农活。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麻类作物的生产发展。这种高效率的动力剥麻机制造成功,是剥麻技术上的一大革命。这种机器的制造和推广,将为我国实现剥麻机械化打下初步基础。


第7版()
专栏:

抓住大麻增产的主要环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大麻为我国主要麻类作物之一,栽培历史久,分布区域广。大麻纤维除了主要用做高级纸张原料以外,还用做渔网、绳索、缝鞋线和纺织品原料。大麻纤维,同时还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出口物资。这说明发展大麻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放以来,我国大麻生产发展很快,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总产量也年年增加。1949年总产量九十六万担,1958年就上升到二百九十二万担。1959年我国主要大麻产区,虽然都遭受了程度不同的旱灾和雹灾,但由于人民公社发挥了无比的优越性,胜利地战胜了自然灾害,麻区各人民公社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如河北省重点麻区的蔚县,全县七万多亩大麻,平均亩产一百一十一斤,比1958年增产7%。山西省浑源县去年的七千多亩大麻,单产一百一十斤,比1958年增产39.2%。山东省肥城县边院公社黄庄大队的四百五十亩大麻,平均亩产二百二十斤,比1958年增产29.4%。以上说明,1959年广大公社社员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继续鼓足干劲,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行了各项大麻先进栽培技术措施,从而又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深耕细耙,增施基肥
大麻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一种工业原料作物,麻区社员都选用靠近村庄附近上等田地种麻,施肥多,管理细致。因而麻地比一般大田肥沃,所以麻农多习惯在原麻地连作大麻。新麻地是不是也能获得高产呢?据山西省晋东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结果证明,新茬地种麻,只要注意精细整地,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也能获得丰产。如该所农场种在前茬水稻的大麻亩产二百零七斤。这样的单产是不低的。目前各麻区公社都已进行了土地规划,部分大麻地必将移往新茬,对新茬增施肥料,加强田间管理,就成为很重的事情。
各地丰产经验证明,大麻地适时早耕和深耕是获得丰收的基础。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效果更好。但目前各麻区在施肥习惯上,大多是春耕时施用基肥。北方麻区最近二、三年来丰产经验证明,基肥春施不如秋施好,秋施基肥能够使肥料充分腐熟分解,容易为大麻所吸收。但在秋季施肥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在春季补足。
栽培大麻地不仅要秋耕,而且要春耕。经验证明,细致的进行早春耕不但可以保墒,而且能提高土壤温度,便于精细整地,有利出苗。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大麻播种期,因地而异。安徽一般在2月下旬,山东在4月中旬,河北在5月上中旬,山西在4月下旬。大麻晚播,由于气温高,出苗快,麻苗陡长细弱,容易倒伏;适期早播的大麻生长期延长,麻苗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主茎伸长慢、根系发达,同时髓部空心节位提高,植株发育健壮整齐,抗倒伏力较强,细小麻株数少。基于以上原因,1958年以来,各地丰产田都采用了适期早播的措施,1959年大面积丰产田的播种期也比一般田提早五到二十天。据调查,大麻苗期是能忍受低温的。大麻的适宜播种期,安徽地区可提早至1月下旬,山东3月下旬,河北4月中下旬。
大麻栽培密度,由于环境条件或栽培习惯关系,各地不一。安徽地区由于生长期较长,雨水多,麻株长得高,因而栽培密度较小,每亩为四至五万株。山东地区大麻生长期较短,雨季前即行收获,麻株也较矮,同时又习惯于密植,因而栽培密度较大。河北、山西地区大麻收获较山东晚,生长后期又值雨季,麻株较山东高,因而它的栽培密度较小。根据1958年的调查,麻田内的麻株仍有分布不匀和高矮不一的现象;细小麻株数多,影响纤维产量的提高。这说明从栽培措施上控制或减少细小麻株的产生,确是合理密植的中心环节。据调查,去年大麻大面积丰产田的栽培密度,虽较前年增大,但由于采用了精细整地、精选种子、及时间苗定苗和分期均匀追肥等有效的技术措施,细小麻株不但没有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反有下降趋势,丰产田的细小麻株数,由1958年的20—25%下降到15%左右。这说明从整地、精选种子、间苗和施肥技术等措施上,能有效的减少细小麻株数,相应的增加有效麻株,增加纤维量。
及时追肥,合理排灌
1959年大麻丰产经验指出,根据麻株生长特性,进行分期追肥,是获得丰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据调查,大麻一尺高以前生长缓慢,一般不施追肥或施用少量,一尺高以后,麻株生长加快,开始追肥满足麻株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追肥次数,北方麻区由于麻株生育日数较短,一般追肥二次,个别丰产田三次。安徽地区由于麻株生育日数较长,一般追肥三次,个别丰产地四次。在施肥技术上,为了提高肥效还应采取看苗、看天、看地的施肥方法。看苗追肥是对健壮麻苗少追肥或分期多次追肥,以防止麻苗陡长倒伏。麻株三尺左右时,把过矮的地方追肥一次,使之生长整齐,这就是看苗追肥。看天追肥是为了防止肥份流失,连雨天不追,大风天不追。看地追肥是如果地肥沃,施迟效性肥料,以防止陡长倒伏;地瘠施速效性化肥或人粪尿,促进麻苗迅速生长。此外,应该根据需要,注意磷钾肥料的适当配合施用。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各个麻区对排灌的要求也不一样。安徽麻区由于春季多雨,大麻生长前期排水问题很重要,必须随时清沟,防止堵塞,以利排水,否则有碍麻苗生长。北方麻区,因常有春旱,必须重视灌溉问题,否则就不能保收。为了保证大麻生长良好,我国北方麻区的社员,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曾提出了一个合乎科学道理的“不怕头水晚,二水要来赶,三水、四水紧相连”的灌溉经验。它指出:大麻开始出苗后一个月内,土壤水分还能供应麻苗生长需要,可以不要过早灌水,以促进根系发育,有利麻株健壮生长;如灌水提早,由于麻株小,麻叶少,麻叶盖不住地面,灌水后土壤容易板结龟裂,有碍麻株生长;同时早灌水还容易使麻苗陡长,遇风容易倒伏。到出苗一个月以后,由于温度增高,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时期,麻株开始空心,生长速度增大,需水量多,必须继续进行灌溉,否则植株就会停止生长。北方麻区可以参照这个经验,因地制宜,灌溉麻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