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关心师生生活妥善安排教学
河北大学党委在积极搞好学校食堂工作的基础上,最近又对课程和学时进行了调整。不少课程经过精选,删掉一些次要内容。同时在保证重点课程的情况下,克服了多头并进的现象。学生每周学习时间由原来五十四学时,紧缩为四十八学时,每天学习八学时。这样就做到了保证学生的休息和自习时间。经过调整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既能学深,又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质量也提高了。
西北民族学院生活管理好
西北民族学院党委领导干部下厨房,亲自动手抓生活管理工作;班主任深入宿舍,向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进一步鼓舞了师生们的情绪,推动了教学工作。
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为了确实办好食堂,使来自西北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各族师生吃好、吃热、吃的卫生,首先加强对食堂的具体领导。许多学生写大字报歌颂道:“政治到食堂,伙食大变样,干部下伙房,饭菜热又香!”
提前安排明年科学研究工作
为了适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需要,争取明年农业生产大丰收,沈阳农学院以增产粮食为中心,集中人力物力,大搞冬季科学研究,使一九六一年科学研究工作提前上马。
入冬后,沈阳农学院党委,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组织广大师生,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确定了一九六一年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的主攻任务。农业机电系师生为了尽快完成大田作物中耕除草机械、高秆作物收获机械、蔬菜栽培机械的设计与试制任务,已分别组成四个有教师、学生、工人参加的三结合小组,采取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方法积极进行设计和试制。
科学工作者送技术上门
江西宜春专区各级科学部门,派出和下放了大批科学技术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围绕生产需要,帮助基层生产单位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干部到生产第一线后,以普通劳动者的身分,参加技术设计、参加试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清江县科学院的科学技术人员,为帮助公社开辟新肥源,在大搞野生植物综合利用中,用黄花子榨油试验成功。他们还帮助公社培养了人工降雨技术员二十多名,受到社员们的欢迎。
小医院干出大事情
四川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大破“小医院不能干大事”的迷信思想,最近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手术。病员杨碧玉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刀口已经愈合,饮食正常;过去上下楼梯都感心跳难受的症状,已完全消失。


第7版()
专栏:

发扬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
上海甘肃吉林各级党团组织向青年广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新华社上海29日电 上海各级党、团组织通过举办展览会、请老干部或老工人作报告等办法,经常向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正在青年宫展出的“延安时代革命生活展览会”,从11月18日开幕以来,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断。为了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现在又复制展品,分别在沪东、沪西工人文化宫等十一处展出。据最近统计,全市参观这个展览会的已有五十多万人次。另有一百多万人观看了反映革命斗争史迹的影片。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工人、烈士家属或复员军人作报告时,广大青年更是闻讯而至。
各级党、团组织都把革命传统教育同形势教育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前途教育、集体主义和劳动观点的教育同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并针对青年的思想实际,使教育有的放矢,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有些青年学生到交通大学瞻仰穆汉祥烈士墓,在读了烈士生前的一句座右铭“我愿做地下的泥土,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彼方”以后,思想进一步开朗,认识到自己过去的思想领域太渺小。有些青年在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以后,想到李白烈士所受的酷刑,在讨论时说:“烈士为我们子孙万代的幸福,抛头颅、洒鲜血,当他们遭到严刑拷打时,脑子里只想到革命二字,我们应该继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铁道学院的学生在参观了“延安时代革命生活展览会”以后,又请党委书记报告当年抗日军政大学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各生产战线的青年在受了革命传统教育以后,革命干劲进一步提高。上钢一厂第三转炉车间房忠良青年炼钢班,曾接到一批含硫量很高的生铁。他们为了攻破这一关,全班七个青年工人向党提出“那怕硫再高,有我就有钢”的战斗决心。经过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攻下了高硫关,使钢的合格率达到99.73%以上。
现在,各级党、团组织正同有关部门一起,进一步整理革命史料,成立由老工人、红军老战士、革命烈士家属等参加的报告队伍,准备更加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广大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本报讯 最近以来,甘肃省许多地区的共青团组织向广大青年深入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共青团兰州市委在最近邀请二十多名老红军,组成“老红军报告团”,分别向全市一百五十多个单位的十万多名青少年作了报告,并举行了全市青少年和老红军会见大会,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许多青年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更多的力量。共青团玉门市委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等六十五人,组成十三个“革命传统教育巡回讲演队”,向广大青年进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教育;还举办了今昔对比展览会、革命传统教育电影周,并组织参观玉门油矿旧址,学习玉门油矿矿史等。全市广大青年听了讲演队的报告后,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共青团酒泉市委在青年当中开展“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展望将来”的教育活动,组织青年学习革命斗争故事,革命领袖故事,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还举行了翻身座谈会,家乡变化座谈会和远景座谈会。
据新华社讯 吉林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广泛组织青年向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许多工矿企业组织了“老工人报告团”,举办了“老工人报告月”。到目前为止,全市已邀请四百一十名老干部、老工人、贫雇农做报告四百八十多次,有十数万城乡青年受到教育。
各单位团组织在青年们听过报告后,还组织青年们就“当前形势和任务”、“青年人应立什么大志”、“怎样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问题展开讨论。磐石县明城公社下桃山生产队团支部,在青年中开展了“想想前两代,算算近十年,展望几年后,比比苦和甜”的教育活动以后,有三十六名青年立即报名参加第一线生产。吉林肥料厂开展学习本单位老工人“红色管家人”王道修的活动以后,在青年工人中形成积极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国家财产的新风尚,全厂出现了一百一十八名“红色管家人”和十一个红色管理小组。(附图片)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人民公社老党员阎志林(右)正在给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青年学生讲述当年革命斗争的故事,鼓励他们发愤图强,大办农业,建设山区,红在农村,专在农村。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第7版()
专栏:

组织师生参加技术革命 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哈尔滨工大教学科学研究并茂
本报讯 哈尔滨工业大学坚持不断地组织师生参加技术革命运动,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科学研究工作。
一年来,这所学校经常有计划地派有关专业师生到各工厂中去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同劳动,共研究,解决技术革命运动中的生产关键问题。仅在今年春天机械化自动化运动的高潮中,学校就组织了四千多名师生同哈尔滨市二百多个工厂合作,完成了六百一十二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其中包括参加设计和制造了一百一十八条自动线、四百四十四个自动化车间,显著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师生帮助金城五金厂在实现了手工操作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遥控”,使一个原来有四十多名工人的车间,减少到两名工人就能进行操作。从今年春季起,广大师生下厂参加技术革命运动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本学期以来,学校师生结合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分批分期地投入了技术革命运动,有关专业还参加了农业机具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师生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曾改进和设计了联合脱谷机、收割机、打豆机、扬场机等农业机械。他们帮助双城县农具厂设计制造的一台自动万能综合脱谷机,只要将农作物放到传送带上,不论是苞米、高粱、大豆还是谷子,都可直接脱粒。
这个学校的师生参加技术革命运动的研究成果,有不少是从点到面,配套成龙,甚至促进了某些学科的整个技术领域的革命。从1958年冬哈尔滨机械厂的工人创造出“以小干大”的积木式机床开始,学校就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的指示,派出机床专业的大批师生对各种积木式机床进行了总结分析,完成了积木式机床的结构定型设计。两年来,他们和工厂合作,先后设计出了“三化”(用途多能化、运动自动化、部件通用化)“四度”(高钢度、高精度、合理刀具角度、合理切削速度)大型积木式机床、用于中小型工厂的中型积木式机床、用于农村机械厂和修配站的小型积木式机床以及可以随处搬动、就地修理相当于一个“活动修配站”的“小小型”积木式机床。现在他们正在设计和制造代替一般机床和精密特种机床的积木式机床。
学校在组织师生参加技术革命的运动时,十分注意按照教学需求来安排研究工作。他们以技术革命运动中的技术关键为题目,安排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由于学生们参加了从资源勘测、方案选择、产品设计到制造、安装、运行甚至到进一步改进设计的一系列完整的过程,不仅根本改变了过去设计时的“纸上谈兵”状况,而且使学生受到了全面锻炼,从而提高了设计质量。机床及自动化专业四年级学生在技术革命运动中所作出的课程设计,有40%左右已达到或超过了以往五年级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从今年的毕业设计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学生在大学毕业两三年后才能做到的。电器五十五班在学生同工厂合作设计和制造的三十三万伏电流互感器、压缩空气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等一系列的超高压电器,都有重大价值。机床专业毕业生与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合作设计出的一整套农村用简式机床,已被列入国家机床型谱,其中部分产品并且参加了十六届卡萨布兰卡国际博览会的展出。
这个学校还破除了“没学专业课不能参加技术革命”的迷信,广泛组织低年级学生一同下厂。在下厂之前和工作过程中,有计划地讲课、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开讲座,不断地进行技术交底。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电机系三年级的学生,在教师、工人的帮助下,边干边学,很快就掌握了过去五年级学生才能学到的生产自动线电气控制线路,遥控线路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今年以来,师生们参加技术革命运动后,共写出了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中心的科学论文、专著三百四十多万字,比去年多了四倍。许多论文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欢迎。


第7版()
专栏:

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结合 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结合
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山西太原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在建筑工地建立三结合基地取得很大成绩
本报讯 太原工学院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山西省建筑五公司三工区工地,建立长期固定的“三结合”基地,把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教师、学生和工人,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紧密结合起来,既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使师生学到真才实学,改造了思想;又支援了工地生产建设,帮助工人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
太原工学院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从1958年12月开始,同山西省建筑五公司三工区工地建立了“三结合”关系。两年来,“三结合”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日臻完善。过去是一个年级、一个施工教研组和工区的一个工作队之间时断时续的结合,现在已发展成为全专业五个年级、三个教研组(施工、结构、建筑)和全工区工人的长期固定的结合;过去只进行一门施工课程的现场教学和一般性的生产劳动,现在已发展为施工、结构、建筑等三门课程的综合教学、技术革命、科学研究和劳动锻炼的全面结合;过去师生们帮助工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是无计划的,现在他们协助工区创办了一所建筑工人业余学校,有计划地系统地培养一批具有专科知识水平的工人。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在工地上建立了一套与此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党员教师、学生组成的党支部,吸收工区党组织负责同志和一部分工人党员参加,全面领导师生的思想、教学、劳动、技术革命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由教师、学生代表和指定的工人、工程技术员组成“三结合”教研组,负责全面领导师生的教学工作;此外,还由工区负责同志、工人和师生代表组成“三结合”校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工人业余学校的教学工作。
在实行了上述“三结合”的措施以后,促进了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党支部发动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鸣放辩论,检查了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删除了教材中重复割裂、陈旧落后的部分,增加了党的建筑方针、最新的科学成就等新内容,特别是吸收了1958年以来我国工人技术革命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对于建立我国建筑施工学和工程结构学的新体系有很大帮助。他们所编的课程正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试验。其中“建筑施工学”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三结合”中同时也改革了教学方法。“三结合”教研组集体备课后,根据教材内容和各人的特长,采取教师、工人或学生单独或联合讲授的方法。例如,当学生们学到砌砖和油漆等技术操作的章节时,便由工人在现场边讲、边表演,讲完后由学生进行实地练习。一般的理论性问题由教师讲授。对于课程中既有操作技术又有理论的章节,便由工人和教师采取“二人转”式的联合讲法,如讲到电焊技术,工人讲电焊的操作方法,教师讲电焊原理;讲到工程结构,工人讲吊车的高空作业,教师讲吊车的结构和运行原理。有时也由学生讲课,如参加过预应力芯棒生产和革新的同学讲授预应力芯棒的制作工艺、结构和原理,讲得生动、具体、深刻,师生们都称赞他们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年以来,这个专业在一门课程现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课程的界限和体系,实行了几门课程的综合性现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从一个建筑物的整体出发,集中各门课程中有关部分进行专题报告式的讲授。重点试验的结果证明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既减少了一半以上的学时,又使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观察问题和综合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用新教材和运用新教法之后,适当地缩短了学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得多,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
这个专业的师生在劳动和教学中,还紧密结合工地生产的关键问题,同工人一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工地的生产建设。
在“三结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工地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经常受到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忘我劳动、热爱党和忠于社会主义的高贵品质的影响和教育,普遍加强了阶级观点、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提高了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在师生们帮助下,全工区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工人的文化知识、科学理论、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并在生产上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附图片)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冶金炉教研室与厂外劳动队挂钩,根据实际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为使高炉高产,青年教师冯世修(左)与崔之开(右)正在实验室作高炉模型试验。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第7版()
专栏:安徽通讯

山村园丁
——记青年教师方德维艰苦奋斗办好山区小学的事迹
桑子
青年教师方德维,在一所新办的四复式单班山村小学——班肩坞小学里,创造了出色的教学成绩。
班肩坞小学是安徽绩溪县伏岭公社绿景生产队办的一个小学。绿景生产队共有二十六户人家,散居在方圆三十多里的山丛中,多数是一户人家就算一个村,从这个村到那个村最近也有三、四里路,而且都要翻山涉水。住在深山密林里的人们,解放后,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学校教育。但是,山里没有学校,有几家山下有亲戚的社员,就把孩子寄居在亲戚家里上学,而大多数社员的孩子,一直得不到求学的机会。1958年,在生产队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全队的中心地点班肩坞办起了一座小学。学校办起来了,可是,谁来当这个学校的教师呢?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邵观甫同志东奔西走到处去找教师,结果找到了方德维。方德维心想,自己只念过五年书,怎能当教师呢?但是,从邵书记的谈话里,山里儿童渴求文化的心情深深地激动了他,使他想起自己幼年失学时的痛苦心情。他想,自己是个共青团员,有困难可以克服嘛!方德维终于答应了邵书记的要求,第二天就挑着铺盖,翻山过岭来到了班肩坞。
第一学期,全校一共是十七个学生,其中,大部分是才上学的,一部分是从山下学校转来的。方德维根据这些学生的文化程度,编成了一个从初小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四复式大单班。开始,因为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缺乏复式单班的教学经验,所以课堂纪律不大好。当老师在给其中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其余三个年级的学生就做小动作,唧唧嚓嚓地讲话。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学生都感到吃力,教学效果还不好。
方德维心想,教师要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他把学生们叫到身边,诚恳地告诉他们,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今后要边学边教,想尽方法把课教好。在谈话中,他还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老师的话,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从此,课堂纪律开始有了好转。学生听话了,方德维就集中精力来搞好教学工作。新办的山区小学,基础差,没有什么教学参考书籍,方德维就反复阅读课文,掌握住课文的主要精神,需要着重讲解的地方,都写在备课笔记上。三、四年级的算术习题,他自己在课前都先演算一遍。备课中,遇有疑难问题,他毫不含糊,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利用星期天翻山涉水去到十里路外的逍遥小学,请教那里有经验的教师。方德维边教边学,边备课,不到两个月,就备好了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术全部课程。方德维重视备课,也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听别的教师说,讲课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他就从山上砍了些毛竹,从供销点要了些厚纸板,自己动手做了计算器、数数棒等二十多种教具。由于课前作了充分准备,教学方法上又有了很大改进,学生们也能聚精会神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了,因此,教学效果大大加强,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班肩坞这样一个山坳里,要把一座学校办好,除了克服教学上的种种困难外,还需要克服自然条件带来的许多困难。班肩坞这个地方,出门是山,起步是岭,山路崎岖难行,尤其是逢到梅雨季节,山洪暴发的时候,或是数九寒天,冰雪封路的时候,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家长们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让去上学,这对教学工作很有影响。方德维决心突破这一障碍,他除了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还根据山区气候变化的规律,灵活地安排了教学时间,让孩子们在雨雪天能早一点回家,并且设法保护学生路上的安全。结果,到课率大大提高。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方德维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参加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体力劳动。
两年来,方德维艰苦奋斗,终于使这所新办小学迅速成长起来。从1958年到现在,学生们在教师的辛勤教育下,德智体育有了全面的发展,从这个学校转到逍遥小学高小班学习的邵之树、邵善达等五个学生,现在都是“三好”学生。
(原载安徽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第7版()
专栏:

讲授政治教育课程参加校内外生产劳动
果子市街小学教育儿童热爱农村
据新华社讯 陕西省咸阳市果子市街小学党支部,为了培养儿童热爱农业劳动、热爱农民、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向儿童进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教育,今年以来,帮助教师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的社会主义教育课、周会课都以“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为中心编写了新的教材,并把自然、农业常识课合并为常识课,增添了“土化肥”、“土农药”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许多改革。例如,把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有关的课文,尽可能地搬到现场去教学。讲养猪就到附近公社饲养室,请饲养员讲课;讲“冬天的苹果园”就到附近的果园请工人讲课。这样,儿童不仅学习了生产知识,而且看到了农民伯伯如何为增产粮食增产苹果进行着辛勤的劳动。此外,学校还利用校会、班会、晨会等各种机会,通俗地给儿童讲解“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意义,介绍农业战线上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组织儿童到公社参观、访问,请公社干部介绍一些典型事例使儿童们了解到解放前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为了取得家长协助,学校教师在开学后还有计划地进行家庭访问,结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向家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组织儿童参加校内外生产劳动,是果子市街小学向儿童进行热爱农业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学校除了按教学计划组织师生在校内外零星空地种植一些农作物,进行农业知识教育以外,还特别注意通过劳动实践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次劳动前,教师都给儿童进行一些教育,并尽量增加儿童与农民接触的机会。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这个学校的少年儿童的思想面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孩子比以前更热爱农业热爱劳动了,学生的劳动观点也加强了,他们常在课余自动地给自己的小园地的农作物浇水、施肥,认真管理。通过劳动实践,还使儿童们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高年级部分儿童已学会嫁接、育种、改良土壤等农业技术。


第7版()
专栏:上海通讯

学工农兵 演工农兵
新华社记者 何其烈 陆左华
上海影坛,鲜花盛开。老演员和初上银幕的新手,正忙着拍摄和排练各种题材、各种样式的新片十多部。他们演工农兵,学工农兵,生气勃勃,干劲十足地迎接着六十年代的第二个春天。
他们都是第一次
拍摄大型艺术纪录片“向阳花开朵朵红”的演员和导演,在这部片子里碰到了那么多的“第一次”。——摄制组担任主要角色的六个演员:张鸿眉、王丹凤、程之、朱莎、张鸿鑫和钟静文,他们的银幕生活有长有短,长的如王丹凤有近二十年之久,短的如钟静文还是刚上银幕,可是大家对演产业工人都还是第一次。经常担任“反派角色”的程之,这是第一次演正面人物老工人。卫禹平独立担任导演工作,这也是第一次。
“向阳花开朵朵红”是根据全国先进生产者、上海缝纫机针制造厂女工曹慧菊的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经过艺术加工摄制的。
正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演产业工人,大家都感到光荣,也就更加虚心地向工人们学习。去年12月摄制组成立后,演员们和编辑赵清阁、导演卫禹平,先后到了上海缝纫机针制造厂,同工人们一道劳动,一道生活,甚至跟着工人一起到厂校去参加文化学习。这一段日子,对帮助他们塑造工人的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这部影片描写的一个小组六个工人,具有各种不同的思想、性格。他们在党的教育下,在曹慧菊式的先进生产者周玉珍的影响下,“不光自己好,还要集体好”,全组成了满堂红。扮演周玉珍的演员张鸿眉说,这一段日子,曹慧菊的谦虚、朴实,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影片拍到谢金芳转变原有的小康思想,向周玉珍表示“都是得到你的帮助!”的时候,周随口回答:“我有什么呢,都是你自己的努力。”张鸿眉说,这句话是周玉珍的回答,也是曹慧菊平常的口头禅,也是我受了曹慧菊的感染,很自然念出来的词儿。
演员们都参加了磨针的生产劳动。磨针,这是一件多么平凡的工作,但又是多么艰巨的工作呀。它需要你集中全副精力,稍有疏忽,就会出废品。工人们这样天天一丝不苟地劳动着,使演员们深深感到工人热爱劳动,爱护国家财产的高尚品质。因此在演出批评谢金芳出了废品的一场戏时,他们就在表演中注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农民说:“像了!”
田野里,老导演郑君里说一声“注意”,只见一条腿半跪在地上的拖拉机手方冬哥(徐志骅饰),一边兴奋地对前来检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江院长(高博饰)和血防站罗站长(刘鸿声饰)说:“以前我们拖拉机在这里翻过土,把钉螺埋在土底下。今天一看,全死啦!”一边用筷子随意拣起一只钉螺,看了看,丢进瓶里道:“喏!”……
反映防治血吸虫病伟大斗争的影片“枯木逢春”,外景拍摄得很顺利。站在旁边仔细观察的上官云珠
(演冬哥妈妈)和仲星火(片中的李大爷)一脸喜悦之色,他们对初上银幕的青年学生徐志骅的动作、语气、神态表示满意。前来协助拍摄的人群中,有几个本地的农民,他们望着方冬哥都乐得合不拢嘴说:“演得像!”他们是公社拖拉机站的拖拉机手。徐志骅曾同他们相处一个时期,除了学会开拖拉机,还从他们身上吸取了不少冬哥的精神气质。《枯木逢春》片里像徐志骅这样的新手就有好几个。在片子开拍之前,他们来到了上海附近过去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青浦县任屯村参加农业劳动,向农民学习。初进影坛并扮演苦妹子这个重要角色的女青年尤嘉,解放初还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十一年来她一直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环境里,对苦妹子的痛苦身世,本来是难以想像的。现在,他们同任屯村的社员们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天,都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诅咒血吸虫病,憎恨造成“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旧社会,强烈要求歌颂解放后“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生活。多少个农民向演员们攀谈自己解放前后的遭遇。生产队大队长吴海泉说:“要是毛主席迟来一步,我们这里就将成为茅草三尺长的野坟堆了。”解放前夕,他已是血吸虫病的晚期病人,奄奄一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吴海泉和广大社员一样恢复了健康,身材长高长结实了,新娶了妻子。在这些人物的教育和启示下,尤嘉扮演的苦妹子形象就逐步丰满扎实起来。
连队里的“新兵”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反映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片“红日”快要开拍了。前些日子,摄制组在一个小岛上与驻岛部队一起举行了一次战斗演习。
演习结束不久,排长突然又命令战士们集合,向小河边进发。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得到情报,战士们换下的脏衣服和脏袜子全部不翼而飞,被演员们以巧妙的突袭拿去洗和缝补去了。排长要求把所有的衣服和袜子从演员们手里收回来。可是战士们碰到了坚决、勇猛的对手。最后,排长不得不宣布:“大家一同洗吧”,这才结束了小河边的一场“争夺战”。
演员们为了熟悉部队生活,在这里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经常参加战斗演习。早上,他们和战士一起练操,晚上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讨论“三八”作风。有时还请部队的一些曾经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同志讲解当年的战斗故事。演员们也把“红日”电影剧本读给战士们听,征求意见。
在部队指战员的帮助下,演员们不仅学到许多战斗技术知识,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有一次战斗演习,演员们跟着战士一同急行军去阻击“敌人”。当进行到一片菜地的时候,战士们都绕道跑过去,后来跑到一条水沟面前,尽管天寒水冷、水深齐腰,战士们都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战士们那种像对待真的战斗一样严肃、认真的态度,那种爱护人民庄稼的品质,使演员们很受感动。后来又碰到水沟、小河的时候,演员们都毫不迟疑,跟着战士们一跃而过。他们认为这不仅是表演技巧所要求的“有信念”,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民的电影演员必需具备的品质。
目前,“红日”已经进入排戏阶段。摄影棚里分成了“我军”与“敌军”两个大组,都搭上了布景。演员们从海岛回来以后,经常穿着军装,像在小岛上一样练操和练习射击等各种军事动作。到现在,他们已把室内拍摄的场面,全部排练了一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