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定期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改进食堂工作
半月山食堂管理民主越办越好
建立家底,用粮节约,饭菜多样,社员满意
本报讯 贵州瓮安县雍阳公社河西生产队半月山小队食堂,定期召开社员大会、社员代表会议,研究社员生活问题,检查改进食堂工作,做到大家的食堂大家办,使食堂越办越好。
半月山食堂有两百多人吃饭,虽然只有一个会计两个炊事员,但由于认真实行民主管理,坚持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听取广大群众意见改进食堂工作,建立了雄厚的食堂家底,做到了计划用粮、节约用粮,饭菜花样多,社员满意。
半月山小队食堂一月召开一次社员大会。社员大会的职权,首先是民主选举食堂管理委员会,半年改选一次。社员大会的另一个职权是讨论有关食堂方面的重大问题,形成决议,交给食堂管理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食堂管理委员会五天开一次会,按照社员大会的决议,集体讨论贯彻执行的措施,然后在下一次社员大会上向全体社员报告。
选出可靠的“当家”人
经过社员大会民主选举,那些品质好、作风好、成分好、办事公平、为大多数社员所信任的人被选到食堂管理委员会中去“当家”。现在的七个委员,都是贫农、下中农,其中党员四人、团员一人。食堂管理委员会受到社员群众的信赖,也能认真地为全体社员办事。这七个委员中,为社员津津乐道的有“四把手”。这就是号称“计划能手”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小队长杨福兴(党员),“保险会计”商秀章(团员),“贴心委员”、妇女副队长商琴章,“带头队长”、炊事员李碧中(党员)。
“计划能手”杨福兴,掌握着全小队的生产生活大计,在完成生产队的包产任务的前提下,他紧紧地抓住了发展食堂家底生产这个重要环节。食堂种的蔬菜,除部分供日常生活必需外,还有节余。有“保险会计”称号的商秀章管的账,账款相符,出账有单据、入账有凭证,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社员说她公布的账目是“报得出点点,指得出眼眼”。商琴章是小队的妇女副小队长,她对女社员体贴入微,谁的月经期到了,她就主动通知休假,谁怀孕了想吃点酸的,她就从食堂里端点糟辣子、泡黄瓜送去。
社员意见得到充分反映
由于坚持召开社员大会讨论食堂工作问题,社员的意见得到充分、广泛的反映;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贯彻执行社员大会的决议,使生活上的许多问题得到及时的、很好的解决,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今年3月,社员大会讨论如何实行计划用粮,保证既把食堂办好,又节约粮食。负责碾米的社员戴丙全,提出改水碾碾米为?子碾米,这个建议实现以后,每百斤稻谷的出米率比原来要求的提高5%左右。在这次社员大会上,大家还根据社员意见作出了“饭菜多样化”的决议。照此实行以后,社员们不仅吃到了多样的饭菜,而用粮也有了节余。食堂根据节约归己的精神,把节余的粮食交给社员自行支配,社员们都很满意。食堂家底发展以后,社员大会讨论决定要坚持勤俭办食堂,对开支控制要严。食堂管理委员会据此规定了开支批准权限,对于较大的开支,分别由管理委员会和社员大会批准。由于开支民主、控制严格,这个食堂没有乱花过钱。
接受社员监督及时改正缺点
除了一月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对有关食堂问题作出决定外,半月山食堂还半月召开一次社员代表会议,以便及时地、更好地反映社员的意见,改进食堂工作。这个食堂的社员代表会议,由十一个人组成,除食堂管理委员会委员是当然代表外,另外由四个作业组各选一名代表参加。此外,这个食堂还经常向社员个别征求意见和发动社员直接提意见,随时随地吸收社员的正确意见,接受社员的监督。今年春季,食堂搞技术革新,管理委员会对是否开支一笔一百元左右的器材费有争论,就拿到代表会议上来讨论。社员代表何光先一听要花百把元钱,就不同意。他说:“技术革新要自己动手。”何光先提出建议,并和木匠王国民一起,实现了革新计划,省掉了这笔器材费。社员代表吕德开,是个卫生工作模范,很强调食堂讲卫生。全小队四十多户,家家都有开水瓶,但是食堂开始不大注意烧开水,社员有意见。吕德开根据社员的意见,在社员代表会议上提出食堂要重视烧开水的工作。代表会议作出决定后,社员家家开水瓶都灌上了开水。由于食堂管理人员作风民主,社员们参加食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够及时指出食堂工作中的缺点,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半月山食堂实行民主管理的结果,不仅对提高食堂的工作、改善社员的生活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对社员的生产情绪鼓舞很大,促进了生产。


第2版()
专栏:

朝歌公社四个生产队建立“食堂网”
充分交流炊事经验提高食堂管理水平
据新华社讯 河南省汤阴县朝歌人民公社乔联和赵沟等四个相邻的生产大队,为了进一步把社员群众的生活搞好,建立了“食堂网”,加强对食堂的领导,总结和交流办好食堂的先进经验,培养提高管理员和炊事员的水平,使食堂越办越好。目前,这个“食堂网”中的十五个食堂,有九个是一类食堂,六个是二类食堂。
这四个相邻的生产大队,共同组织了一个食堂网委员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是各大队管生活的党支部副书记、有经验的伙食管理员和炊事员。各个食堂又以管生活的副队长、炊事组长、思想好的社员代表参加,组织了生活管理委员会。这样自上而下加强了对食堂的管理工作。“食堂网”经常总结、传授食堂管理和炊事方面的先进经验。如乔盟大队各食堂对主副食品加工、巧吃巧做的经验很好,管理委员会就通过食堂网在各个食堂推广。食堂网还帮助各食堂培养训练又红又专的管理员和炊事员。“食堂网”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炊事和管理人员会议,集体学习有关食堂、生活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乔盟大队一食堂事务长业务水平低,过去开支账目不能日清月结。他在“食堂网”的帮助下,现在建立了逐日、逐周、逐月粮食蔬菜用量表,加强了计划核算,做到了开支有据,账目及时公布。在“食堂网”的领导下,各食堂之间还开展了十好食堂竞赛,比执行政策好、民主管理好、生活调剂好、计划用粮好、饭菜多样好、食品加工好、清洁卫生好、推广经验好、炊事人员思想好等。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在深冬季节继续扩大冬种
四川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气温较高、无霜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继续扩大冬种面积。
各地的扩种工作是紧密结合当前小春作物田间管理进行的。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在加强现有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都组织专业人员,查河滩、查田坎、查作物幅里行间,随查随种,能种一窝种一窝,能栽一苗栽一苗,见缝插针地扩种小麦、春洋芋、豌豆、胡豆等粮食作物。
冬种中选用种子、作物安排、播种技术等,都充分注意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都选用春性强、抗寒力强,并能早熟高产的作物品种。在离水位较近的河滩地,一般都播种早熟早收的大麦、胡豆等作物;在漕田、下湿田上,一般都选种了抗涝力强和成熟期短的作物。
采取有效办法抗预冬旱
贵州黔西县城关公社各生产队,在冬旱刚一露头就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和冬旱进行斗争。目前,全社已有三千多亩受旱的夏收作物,得到及时灌溉,生长转为正常。为了发挥灌溉效益,全社五十四个生产小队,都组织了追淋作业组,根据苗架大小、受旱程度,分清先后进行追灌。一般是先追油菜,后追小麦,再追大麦等其他作物。为了节约用水,大家还采取先用河水、后用沟水,先用塘水、后用粪坑水的办法。作物很快得到灌溉。
生产建设兵团建立拖拉机修配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级建立拖拉机修配网,大搞拖拉机、农机具修配和配件生产,保证了各农场拖拉机出勤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大大提高了拖拉机耕作效能。
在一九五八年以前,只有各垦区一级建立了拖拉机修配厂。目前,从兵团到农场,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四级拖拉机修配网,基本上作到了拖拉机大修不出垦区和管理处,小修不出农场。
整枝施肥加强果园冬季管理
闻名全国的苹果产地烟台市黄务公社绍瑞口生产队,为争取明年更大丰收,总结历年经验,加强果园冬季管理。在果园冬管中,首先施足基肥;第二整刨园地;第三清理果园,彻底消灭病虫害;第四因地因树修剪,以保持果树枝干的养分。为保证以上措施的实现,党支部委员深入第一线,分片包干、一抓到底。同时还组织了有技术的社员参加修剪队和一定的劳力进行冬刨、整地。
奈曼旗大量繁殖毛驴
内蒙古奈曼旗根据毛驴用途广、好饲养、省草料的优点,大量发展毛驴,今年一年内全旗毛驴增加了一千二百多头。毛驴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据初步统计,这个旗在春耕、夏锄、三秋、打场、送粮等畜力劳动中,毛驴大约完成整个工作量的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四十左右。目前各生产队都为毛驴安全过冬准备了大量的草料和暖棚暖圈。
在打猎比武会上交流经验
山西繁峙县各公社的武装部长、打山害的先进管理区、先进小组代表和先进猎手等五十一人在岩头公社举行打猎比武会。经过比武会的评比,交流经验,现场比武等形式,评选出先进公社一个,先进管理区二个,先进小组和比武优胜小组三个,并评出先进猎手十三名。


第2版()
专栏:

七年如一日坚持勤俭办社方针
土城子管理区改变了穷山沟面貌
管理费用连年降低多种经营全面增产
本报讯 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人民公社土城子管理区,全体干部和社员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从办初级社起,七年如一日地坚持勤俭办社方针,使穷山沟变成了“粮食囤子”。
凭着这个“法宝”
土城子管理区是从1946年才开始开荒建村的一个山区。从1954年建立初级社起,就认真地贯彻了党提出的勤俭办社方针。这里的干部和社员凭着这个“法宝”,更大地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使生产年年跃进。1959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比大丰收的1958年提高11%,除超额完成了国家一百零七万六千三百斤征购粮任务和留足种子、口粮、饲料以外,还有余粮。今年虽然遭受春涝、夏旱和秋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但由于贯彻执行了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方针与农业“八字宪法”,粮食产量仍然有增加。
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以畜牧业为中心的多种经营也有了很大发展。集体养猪比1958年增加两倍多,蜜蜂增长了三倍半,羊翻了一番。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大大增加。1959年全管理区农副业总产值比1958年提高34.5%。非生产开支和经营管理费用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几年来管理费一直控制在千分之四以下。1958年总支出(包括农业税、管理费、生产费)占34.9%,1959年降到28.4%,这样,就使每年提出的公共积累都有适当增加,并且还保证了社员90%以上都增加了收入。
土城子管理区过去很穷,因为穷得有志,生产迅速发展。在生产发展,生活逐步改善之后,他们没有忘本,仍然坚持事事勤俭、时时勤俭。比如在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个别干部和社员看到公社生产规模大,经济力量雄厚,就认为“现在家业大了,不必再精打细算了”,主张盖俱乐部,牲口都换上新绳套、新家什。但是大多数干部和社员认为:家业是勤俭治起来的,虽然比过去强了,但是还要它更强,什么时候都应勤俭。他们说:“兴家难如针挑土,败业易如浪淘沙,只有勤恳搞生产,精打细算过日子,才能保证生产不断发展,生活步步提高。”党支部支持了这种意见,并组织干部和社员讨论了要保持和发扬初级社时那种勤俭办社的精神,迅速打消了一部分干部和社员讲排场的错误想法,巩固了永远坚持勤俭办社方针的思想。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土城子管理区不但在思想上坚持了勤俭办社的方针,而且还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具体切实地贯彻了克勤克俭的精神,建立和健全了必要的制度,使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全管理区在执行“四固定”和“三包一奖”的基础上,各生产队都根据人有强弱,活有主次,因人制宜地安排劳动力。他们不但农忙季节把男女强壮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就是常年也保持有75%以上的劳动力参加粮食生产;搞多种经营的是有技术特长的社员和一般的劳动力;生活福利和杂活等,则由一些老弱劳动力和不能下地的妇女去做。同时,每个生产阶段都做到了巧用兵力,保证中心,照顾全面。今年夏锄时期,七个生产队都集中了90%以上的劳动力,猛攻铲趟。到了山区土特产生产旺季,便及时组织了40%的劳动力,开展了“小秋收”运动。在劳动管理上,由于在坚持政治挂帅前提下,实行了评工记分按劳分配,大大鼓舞了社员勤劳生产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有80%以上的社员达到了月月满勤。
为适应生产不断发展,收支日益繁多,需要保管的物资逐渐增加的情况,土城子管理区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健全了财务、会计、现金管理和物资管理制度。几年来,所有款项和实物的支付,都有手续,有凭据,做到了账物相符、账据相符、账账相符。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广泛采取了以旧代新和自己制作的办法,从各方面节约开支。全管理区一百多条麻袋,坏了又补,补了继续使用。对于现金管理,除严格执行开支审批制度外,钱账分管,做到账目日清月结;劳动工分账以生产队为单位,月月张榜公布。管理区的财务收支、社员经济往来,也都按季在食堂公布,便于群众检查、监督,人人胸中有数。
这个管理区的公共财产,管理的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农具有库,粮食有仓,保管有专人,出入库有手续制度,样样有记载,件件有着落。全管理区共有三十二个粮仓,分别保管着种子、饲料、口粮。每个仓库都贴有一个登记表格,记载着出入库粮食日期、数量、种类和单位。从成立初级社以来,没有发生一笔差错。由于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还实现了粮仓无虫、无雀、无鼠、无霉烂。工具的使用,因为实行定人、定件、定修理手续、定使用年限的制度,社员更加爱护。使役员周清宝,一个套包子就使了三年。
好当家的
干部艰苦朴素、兢兢业业,是土城子管理区能够长期坚持勤俭办社方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管理区二十五名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有十八名是贫农和下中农;全体干部都踏踏实实地进行工作,勤勤恳恳地参加生产,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因为地多畜力少,今年春季雨水多,有的社员担心扔地,主张抢进度,不顾质量。这时,支部书记、主任以及支部委员、管理委员等都分别深入生产队,一方面帮助生产队干部出主意想办法,一方面和社员一起顶着大雨抢种,结果在小满前就种完了全部熟地,还开荒播种了二百二十多亩荒地。党支部书记英立志除了坚持“四同”,对管理区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非常珍惜。他到公社开会一去三十多里,来回不坐汽车,不住旅社。因为他勤劳、勤俭、勤学习,社员称他为“三勤”支书。保管员李才茂,也是社员尊敬的人物之一。七年来,他保管的粮食,从没发生过一次霉烂,地不撒粮,仓无虫鼠;他保管的农具有条有理,无一丢损。全管理区的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不欠管理区的钱,不占用公款。这批忠心耿耿的管家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社员说:“外面有搂钱耙子,家里有装钱匣子,我们有一百二十个心,也能放得下。”


第2版()
专栏:

蒸甘薯的水能熬饴糖
四川江津县柏林区各公共食堂和集体伙食单位,普遍利用蒸红苕(甘薯)的甑脚水熬制饴糖。这种饴糖,味道很甜,制作方法也简单,凡蒸吃红苕的食堂都能推广。这个区的复兴公社各公共食堂全部推行这个办法后,自秋季食用红苕以来,已熬制饴糖二万五千多斤,除食堂和社员自用以外,还出售了部分给供销部门。
这个不用粮食熬制饴糖的办法,是中共柏林区委根据群众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的。根据柏林区的经验,熬制红苕饴糖的办法是:把食堂每顿吃用的红苕放入置有甑篾的甑内,红苕蒸熟取出后,甑脚水仍留在锅内,连续蒸五至六次,使甑脚水内糖分加浓,然后滤去杂质,再放进锅里熬,火势先大后小。在熬前如果放入一些谷芽或麦芽水,使之发酵糖化,糖质就更好。


第2版()
专栏:河北通讯

三类食堂升级了
——记种西生产队党支部副书记窦学凤办好食堂的事迹
宝坻县委通讯组 河北日报记者
窦学凤,原是河北宝坻县大口屯公社种田营管理区的妇联主任,公社党委会委员。今年9月下放到种西生产队当支部副书记。临到种西生产队的时候,公社和管理区书记对她说:“种西是生产上的落后队,食堂也是三类食堂。改变三类食堂的面貌,是改变生产面貌的关键。你应当依靠支部和群众,首先把食堂搞好。”她牢牢记住这些话,下去以后就一心办好食堂,亲自当食堂管理员,事事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深入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时间不长,食堂大有起色,全队的生产面貌也改观了。前些天,公社进行生产评比,种西生产队第一次以最好的成绩赶过了辛开口管理区的红旗队卷子生产队。
深入群众了解要求
种西村共有五个生产小队,9月份以前只办着三个食堂,最大的一个一百多户,将近六百口人吃饭。社员居住比较分散,食堂大了来去耽误生产,也很不方便。窦学凤一面在支部会上反映以小队为单位办食堂的意见,一面到群众中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工作。
学凤到第三食堂同炊事员一起去做饭。这个食堂的炊事员们和在这个食堂吃饭的社员也认为食堂范围适当缩小比较方便。小队干部们也说:以小队为单位建立食堂,既方便社员,又有利生产,对搞好食堂家底、执行超产奖励等政策好处很多。学凤向支部汇报了这些情况,介绍了按小队办食堂的好处,经过讨论,支部委员都同意这个意见。支部又把这事提出来和小队干部、社员商量,都同意这样做。并且讨论确定了小队办食堂的几项办法。
大家的生活大家管
食堂按小队范围开伙以后,窦学凤经过支部批准,到第三小队食堂当管理员,并搬到食堂里去住。
到食堂以后,她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以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政策贯彻得不深不透。虽然食堂也有用粮计划,也订了消费指标,只是由小队干部和食堂管理人员掌握着,社员不知道个人的定量。学凤为这事曾问过小队干部和食堂管理员。他们说是怕群众自己掌握不好,容易浪费,影响节约用粮。学凤向他们做了耐心的解释,告诉他们要想过好日子,只有依靠和发动群众才行。经过和小队干部商量,召开了社员大会,把小队的粮食家底交给群众,组织群众讨论,制订了全年和分段用粮计划。并且按照定量发给社员粮票,明确了节约归己的办法。社员们非常满意,都说:“大家的生活大家管,保准日子过得更好”。
群众发动起来了,当前干部的责任是如何依靠群众把食堂办好。学凤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研究吃好甘薯的问题上。今年这个队收获甘薯很多,群众过去习惯是煮着吃,这种吃法常吃就不受欢迎。支部决定推广鲜薯制淀粉的经验。鲜薯制淀粉,需要水磨和畜力。种西生产队只有两盘水磨,当时农活又忙,抽不出牲口来。学凤为了突破吃好甘薯这个关键,跑到家里和父亲边研究边做,把一块铁片用钉子钉了眼,做成擦子,用来擦甘薯,很快就搞出了淀粉。但是淀粉出得少,学凤又找社员商量。社员们说毛病是擦的粗,钉眼再小点,把甘薯擦成粉末,出淀粉量一定会增加。她按照社员的意见再次试验,效果良好。党支部书记李永圣、副支书李德海同她一齐动手,制成了十六把人工擦薯器。第二天就投入了生产,掀起群众性的用鲜薯制淀粉的活动。把甘薯做成淀粉,能做多种食品,社员非常满意。
一定让群众满意
从这件事,学凤摸出了一条道理:饭是做给群众吃的,群众满意是搞好食堂的标准;也只有依靠群众,才能真正办好食堂。从此,学凤更深入细致地征求社员的意见。有的社员说:“过去是炊事员做啥社员吃啥,以后是不是也可以按照社员想吃啥炊事员就做啥呢?”学凤觉得这是应该做到,也多半是可能做到的事情。她一面根据群众提出的办法,食堂做出了懒豆腐、千层糕等十几种主副食,并且订出饭单,搭配成套;一面和炊事员研究做饭方法,怎样才能做到吃省吃好,还讲究营养。她想起了一句老话:“吃饭先喝汤,老来无有伤。”就和炊事员商量,做到每顿饭都有干有稀,并研究出十多种汤,经常变样。社员李德松说:“顿顿有汤,吃得又饱又舒服,我的胃病不再犯啦。”
帮助不会过日子的人
食堂办好了,由三类变成了一类,社员们吃得又省又好,80%多的户有了储备粮。喜得老社员吴长山给闺女捎信,说食堂变了样,叫闺女回娘家来看看。郝福元家老太太指着自己节省下来的粮食,对学凤说:“咱村的食堂可办好了,社员们都夸你是个好支书呢!”
一天傍黑,杨老太太告诉学凤:她的孙媳王桂芬不会过日子,吃上顿不顾下顿。这时,学凤想起了管理区党总支书记的话:“管生活绝不能满足于大多数,即使99%的人满意了,有一个人的生活有问题,也要认真解决。”她赶忙到几个有问题的户去访问,晚上把情况向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要做好“百分之一”的人的工作。支部会上把全村的情况逐户进行了分析排队,由党员干部分包各户。学凤包了两户,其中有不会过日子的王桂芬。她到王桂芬家里,耐心地讲了很多道理,还帮助她订了节约用粮的计划。王桂芬听学凤的话句句在理,又见她对自己这么关心,很受感动,从此精打细算过日子。
件件事情都有“底”
学凤还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问题。一天,学凤发现灰堆里冒出缕缕细烟,她想:“怎么回事?”她赶快蹲在灶旁烧火,边烧边看,原来是柴火没有烧透。她算了算:照这样烧法,一天要烧一百捆玉米秸,今后烧柴岂不发生困难?老贫农社员关长友也对学凤说:“粮柴菜缺一样也不行,过大日子可得心里有底啊!”学凤听了这话,心想:“柴禾、菜和粮食一样,也得算了烧。”于是学凤组织各小队各食堂清底算账,把旧式灶改为梅花灶、吸风灶,还向炊事员进行节约烧柴的教育。这样,三小队食堂烧柴比原来节省了一半多。各小队还做出先烧碎柴后烧整柴、烧大火用啥柴、烧细火用啥柴的计划。
窦学凤摸清了家底,天天秤杆不离手,粮柴菜一月一清底,天天有计划,月月有余,食堂越办越好。


第2版()
专栏:

严格财务管理 核实生产费用
上星大队开支省 增产大 收入多
本报广州25日电 广东宝安县沙井公社上星大队,加强生产计划性,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今年的生产成本开支比去年降低15.8%,行政管理费的开支仅占总收入的0.36%,保证获得增产增收的同时,把占总收入的68.5%分配给社员,做到了98%的社员增加收入。
上星大队公社化以来连年增产增收,但由于部分干部没有树立勤俭办社的观点,致使前两年增产不少,但社员收入增加不多。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今年春天,大队按照勤俭的原则,认真制定了全年的收支计划;同时本着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尽量少花的精神,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大队制定的开支计划(每季、每月还订收支小计划),向群众公布。在“三包”“四固定”的前提下,规定小队生产水稻成本不超过15%,经济作物不超过20%;管理费用则不超过总收入的0.4%。农业生产按各小队的包产面积计算成本,包给小队,年终结算:超过部分归小队负责;节余部分归小队用于扩大再生产。全队农具全面进行清理,分别大、中、小三种,造册登记,一般固定给小队使用,小件农具由社员私人保管使用。大队按各小队面积,规定每亩耕地的农具修理费为五角,包给小队自行掌握。上述规定,由大队和小队签订合同,切实执行,每月总结一次,向群众公布。同时还规定十元以上的开支权经财经队长批准,二十元以上经党总支书记批准,五十元以上经大队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一百元以上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去年,上星大队的农具添置、修配费用达六千多元,今年将原来的农具厂加以整顿,指定十个有经验、有技术的社员专门负责,到深山野岭伐木、采藤、刈麻,自制和修理牛车、手推车、粪箕、水桶、犁耙等。今年秋收时,谷箩临时不够用,附近又无竹子,市场货源又少,农具厂就派出五个人到十多里路以外的大山砍竹,各小队也找出一批烂箩加以修理,就解决了秋收的工具不足问题。今年,上星大队自制和修理农具一千七百多件,除了添置一些必要的原料花了五百五十元外,其余原料全部自给,比去年减少开支五千多元,农具供应也比往年应时充足。肥料和种子是历年来成本开支最大的项目,今年各小队都根据自己土地特点自行解决。第二小队有一片沙质浅脚瘦田,过去一向依赖商品肥,今年及早种了绿肥,在插秧前就施下大部分作基肥,插秧后又混和垃圾泥和猪牛粪施下,结果没有开支现款买肥料。过去除水稻以外,经济作物的种苗全部由外地购入,今年各队一开始就把各种经济作物的留种田都规划好,不但全部自给,而且有余。
由于有了严格的开支计划,大笔开支经过群众审查批准,使很多费用都能够节省下来。例如第一小队原来没有饭厅,要求大队拨款买木料、买水泥。这个计划提交给社员代表大会讨论时,大家决定将一座堆放农具和杂物的公房腾出来,买少量旧木料和石灰,将这座房子改建成饭厅,加上另建一个厨房,共花了一百四十四元,比原计划节省了八百多元。


第2版()
专栏:编后

开源节流不可偏废
勤和俭是发展生产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有了勤,生产才能不断提高,有了俭,产品才能用之得当、成本才能不断降低。广东宝安县沙井公社上星大队,过去两年虽然连年增产,但是由于忽视节约工作,社员收入反而增加不多;今年这个大队注意了勤、俭一齐抓,就保证了98%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从而大大地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热情,为争取明年更大丰收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勤和俭必须同时抓好——这是我们从上星大队所得到的有益启示。


第2版()
专栏:

(上图)山西武乡县涌泉公社义门管理区义门食堂事务长任长大(左),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粮食保管员。在他的管理下,粮食日清月结,账目定期公布。图为炊事员正在向他领粮。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下图)河北河间县诗经公社东诗经生产队第一小队食堂收下了大批蔬菜,除保证社员日常食用外,还制成了大量干菜咸菜储备。图为炊事员夏仙女
(左)、王荷花正在晾干白菜。
新华社记者 盛 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