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浙江省省长周建人举行宴会
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
贵宾们在杭州游览西湖参观丝织厂
新华社杭州22日电 浙江省省长周建人今晚举行宴会,热烈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柬埔寨其他贵宾。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柬埔寨王位最高委员会副主席宾努、首相福·波伦、第一副首相涅·刁龙、柬埔寨驻华大使兰·涅特等全体贵宾,由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夫人、我国驻柬埔寨大使王幼平和夫人等陪同出席了宴会。
周建人省长在宴会上祝酒,表示热烈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随同亲王殿下前来杭州访问的柬埔寨全体贵宾。他谈到中柬两国人民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他说:“这次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殿下在我国签订了中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使中柬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柬两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和友好合作关系,实际上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一个良好榜样。”
周建人说:“当我们两国人民正在致力于建设自己的祖国、努力铲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所造成的贫困和落后状态的时候,当帝国主义不择手段地在亚洲各国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和制造分裂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团结合作,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旗帜,并肩前进。”
西哈努克亲王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对杭州市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省长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西哈努克亲王说,他们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来到了以它的美丽和和谐著称的杭州,这里优美的风景被用来造福人民,别有风味的历史古迹得到了修建,这一切证明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同时仍然保持和发展着她世界闻名的艺术。
西哈努克亲王说:“我们在你们美丽伟大国家的访问,标志着我们的友谊和合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天前,我们高兴地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个条约具体地把柬埔寨和中国永久团结在一起的联系固定了下来。”
西哈努克亲王说:“我们现在更加坚决地相信,我们在保卫我们共同理想的斗争中的团结,是使我们两国的前途和亚洲和平的维护有了新的希望的一个因素。”
他接着说:“这种以如此动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团结,是亲如家人的不可分开的团结,因为在我们这一家人中没有任何利害对立或冲突,而是恰恰相反,我们经常关心的是相互支持和帮助。”
西哈努克亲王说,中国大跃进的成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由于社会主义政权和中国人民的勇气、干劲、信心,现在的中国,正在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成长起来,它受到了并且应该受到全世界一切真正客观的国家的钦佩。”
西哈努克亲王说,柬中合作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将来还将结出更为美丽更为丰硕的果实。为此,他特别向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表示衷心的敬意,感谢他们亲自促进了这种合作的和谐发展。
西哈努克亲王最后建议以友谊的名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尊敬的奠基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为尊敬的刘少奇主席的健康,为杭州人民的幸福和繁荣,为柬中两国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干杯。
在周建人省长和西哈努克亲王讲话的时候,不断受到热烈的鼓掌,宴会上洋溢着热烈、亲切和友好的气氛。
出席今晚宴会作陪的还有:浙江省副省长、杭州市市长吴宪,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余纪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浙江部队首长钱钧中将,浙江省和杭州市各机关、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中柬友好协会在杭州的理事等。在杭州的柬埔寨实习生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宴会结束以后,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柬埔寨其他贵宾观看了越剧、舞蹈和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演出的京剧《拿谢虎》。
新华社杭州22日电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等贵宾今天在杭州泛舟西子湖,游览了名胜,参观了丝织厂。他们到处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夫人、浙江省省长周建人和夫人、杭州市市长吴宪和夫人等陪同贵宾们参观游览。杭州今天风和日暖。贵宾们在上午到达以后不久,即乘船游览西湖。湖上微风习习,水波漪涟,远望环湖群山,仍是一片苍翠。西哈努克亲王向周建人省长赞扬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并且感谢周建人省长陪同他游览。
贵宾们怀着很大的兴趣游览了三潭印月和花港观鱼公园。在公园里,西哈努克亲王同周恩来总理等受到了一群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他们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丝绒般的草坪上,西哈努克亲王和其他贵宾们欣赏了这群孩子们演出的歌唱、舞蹈和管弦乐。西哈努克亲王的两位王子戴上了孩子们表演大头娃娃舞所用的娃娃头,引得中国小朋友们大声欢笑起来。
贵宾们在下午游览了灵隐寺和黄龙洞,并登上湖边的孤山,眺望湖上晚景。
贵宾们下午还参观了都锦生丝织厂。这个著名的以织造工艺美术品为主的织锦工厂的职工们,今天举着西哈努克亲王的肖像和中柬两国的国旗,敲锣打鼓,热烈地夹道欢迎贵宾。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宾努副主席、福·波伦首相、涅·刁龙第一副首相等贵宾,仔细地观看了这个工厂的各个车间。他们在织造车间和成品车间里,看到了职工们精心织造的各种丝织品。色彩鲜艳而又调和的各种巨幅风景和人物织锦,特别引起了贵宾们的兴趣。现在,这个工厂已能生产三十种颜色的高级产品,产品种类也从解放前夕的一百种左右增加到一千多种。西哈努克亲王说:“看到各种丝织品,花样既多,质量又高,使我感到非常新奇。”他向工厂的负责人表示谢意,感谢职工们对他的欢迎,并且希望把他感激的心情转达给全体职工们。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科学技术人员下乡总结生产经验
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农业厅、省农学会共同组织的工作队,最近到全省二十四个重点县、市的五十二个公社,同当地干部、公社社员一道,总结今年晚造作物和几年来粮食增产经验。
到目前为止,各工作队已经编写出综合报告、专题总结等一百三十多篇。
派出技术人员支援农业生产
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派出六百五十二名师生带了十二台拖拉机到茌平等十一个县去支援当地人民公社冬耕生产。自今年以来这个学校为山东各地培训了一批拖拉机手和拖拉机站管理干部。
从十一月上旬开始,这个学校派出六百一十八名学生、三十四名教师到茌平、范县、齐河、巨野、乐陵、即墨等十一个县,支援当地的冬耕生产。与此同时,该校还调出教学用的十二台拖拉机帮助德州、平原等市县的公社秋耕和冬耕。
南京农学院总结秋菜生产技术
南京农学院最近派出了蔬菜栽培和昆虫教研组部分教师,参加江苏省秋季蔬菜生产技术考察工作。他们调查了淮阴、徐州、宿迁、新沂、淮安等五个县市,总结了江苏地区白菜丰产栽培技术经验,发掘了群众在治虫技术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对当前蔬菜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为明年蔬菜生产提供了许多资料。
积极帮助下放干部做好工作
贵州省黔南各地党组织,采取“下去前组织学习,下去后交流经验,工作中进行评比”的办法,热情帮助下放到农村的干部做好工作。
由于各级党组织的不断教育,不断帮助,黔南各地下放到农村工作的两千多名干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下放到望谟县麻山公社的一些干部,与当地群众一道,战胜了各种困难,使这个公社的一些生产队,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由缺粮队跃为余粮队。
培养干部加强公社财务工作
内蒙古宁城县为了加强公社财务工作,在层层办好公社财务人员训练班的同时,以会计辅导员为骨干,在全县各个公社、管理区,建立了三十七个会计互助网。两年来由于不断巩固提高,会计互助网已成为多快好省地培养公社财务人员的重要组织。现在全县公社财务人员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做到了社社、区区、队队和社办企业事业单位、公共食堂都有财务人员,绝大多数财务人员都能胜任工作。


第4版()
专栏:

以大地为科学研究场所 农场做培养学生园地
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生产中扎根
本报讯 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为贯彻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于1958年从广州迁到热带作物生产的中心——海南岛儋县。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热带作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建立了试验基地和一些中间试验工厂,正在兴建一个现代化示范农场,使研究、教育、生产劳动三者密切结合,彼此促进,获得了很大发展。
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在的海南岛儋县宝岛新村,周围是以种植热带作物为主的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研究所本身也拥有可以大量发展热带作物的土地。在这样的生产中心扎根,就为科学研究工作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为生产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研究所过去在广州时,只能把温室当作主要试验场所,把盆播苗作为主要试验材料,加上不少研究人员漠视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追求所谓高深的科学理论,极少深入现场,以致研究工作开展缓慢,能够在生产上应用的更少。扎根在生产中心以后,建立了试验基地和示范农场,研究人员担任生产队长,经常和工人同劳动,和热带作物相接触,不仅增长了在文献上学不到的生产知识,提高了领导生产、组织生产的能力,而且随时能够发现生产的需要,加强了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研究所迁所前的1956年,全所完成的三十七个研究项目,可以用于生产上的仅占16.2%;迁所后的1958年,完成了五十个项目,可以推广到生产上的跃为92%;去年完成的九十四个项目,可以推广到生产上去的比例提高到93.6%;今年上半年,提前完成了全年研究项目的60%,绝大部分也都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
这个研究所在迁到海南的同时创办的热带作物学院,也由于处于热带作物的生产中心,具有比在城市办农业大学更多的优越性,学院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国营农场、试验基地参加体力劳动、专业劳动、生产实习和试验研究,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前,就获得丰富的生产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后,又可以把所学的马上在生产中检验和应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学生在学院时就已经熟悉了今后服务的生产对象和工作条件,毕业以后就能更快更好地负担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同时研究所的研究员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教学工作,能够最快地把研究和生产上最新成果传授给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院还经常就近组织现场教学和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工人和生产领导干部讲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深刻和生动。因此,学生的成绩很好。1959年度第一学期成绩优良的学生占65%,有些班级占到80%以上。学生的生产知识更是丰富,许多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学到热带作物栽培方面的课程,通过生产实践,就掌握了多种热带作物从播种、育苗、定植、管理等一系列的技术和知识。
研究所、学院在生产基地上扎根,对促进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工人相结合,进行思想改造,加速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也大有好处。现在,这里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普遍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少人都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管是采集种子,育苗,在野地上开荒,经常都可以见到他们和工人一样在辛勤劳动。一位研究人员用这样的话描述自己的转变:“过去我们是人在海南,心在广州;现在无论到哪里,惦记着的是海南,是我们亲手栽培的作物!”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生物研究所新繁基点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从1958年就到新繁县新民公社落户扎根。图为基点工作组工作人员和新民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罗世发(右二)等在田间进行水稻高产总结。
               新华社记者 黄陆衡摄


第4版()
专栏:

到最好的“用武之地”去
萧柏
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及其创办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从广州迁到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产中心的海南岛儋县,并在那里扎下根来。经过两年来的实践,它们已经可以用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有些专业性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设在生产基地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对于搞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这段话特别显得重要。过去有些机构设在远离生产基地的大城市里,无疑的,使他们在联系实际上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师生们,在搬到和自己专业相结合的生产中心以后,就获得了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好处。比如,过去研究所还在广州时,他们只能把温室当作主要试验场所,科学研究的项目,多半是依赖文献上的知识进行研究。因此,能够在生产上应用的很少。可是,研究所迁到农村以后,他们建立了试验基地和示范农场,研究人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和研究的热带植物直接接触,他们从生产实践、群众经验中取得了丰富的知识。他们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立即在生产中受到检验和获得推广。而热带作物学院,也由于处于热带作物的生产中心,师生不但可以在生产实践中直接获得丰富的热带植物生长的实际知识,而且由于参加了生产劳动,贯彻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习的效果很好。科学研究机关和学校办在生产基地,就便于进行现场研究、现场教学;这不仅克服了闭门研究、关门办学的脱离实际的毛病,同时,使科学研究单位和学校得到了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条件。
在生产基地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好处是如此之多。为了提高科学水平,为了加速培养人才,希望一切已经或将要在生产基地工作的同志们,坚定地到这个最好的“用武之地”显示自己的身手吧!


第4版()
专栏:

深入基层熟悉生产 帮助工作推动生产
武昌五里界公社干部轮流当社员
本报讯 为了适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要求,湖北武昌县五里界人民公社,把全社各部门的干部,分批分期轮流下放到生产小队当社员,一部分领导骨干下放到落后小队(或穷队)担任小队长或副队长。下放当社员的时间,一般每年是六十天,每季是半个月;下放当小队干部的时间,以改变落后面貌为限。
干部下放小队后,由于深入基层,坚持贯彻“四同”,更加熟悉生产,了解情况,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并直接帮助了基层干部,推动了生产,推动了工作。如公社下放的老长工出身的银行干部钱辉照到红旗生产队鄂家边小队担任副队长,他刚到小队就放下行李出工劳动,并认真贯彻“四同”,很快地发现这个小队工作做得不够好的原因:是小队干部缺少办法,生活安排较差等。他结合具体工作,不断地帮助小队干部改进领导方法。今年秋播时,钱辉照在地里和社员一起生产,发现播种定额过高,社员反映达不到。根据这一情况,钱辉照立即同小队长研究出修改定额的理由和办法。经过社员会民主讨论,合理修改了定额。以后,钱辉照又帮助小队合理安排劳动力、耕牛的使用,和社员共同商量全队生产、生活大事,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结果,开荒、秋播事事主动,社员的生活也安排得很好,在全队评比时被列为第二名。前段秋播生产中,民主生产队“三包”计划没有落实,公社干部王才汉到这个队的七小队担任小队长,就发动群众反复讨论,制订出落实的生产规划,激发了小队干部和社员超产积极性,迅速组织耕牛、劳动力投入抢耕抢种,加快了秋播进度,扩大了秋播面积。公社党委及时介绍了这个队的经验,又大大推动了当时全社的秋播生产。
干部普遍下放基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生产领导中的主观主义。今年秋播开始时,公社党委原提出大麦一律条播。这次公社党委副书记郭成邦在黎明生产队三小队当社员时,和大家在劳动中发现水田条播不匀、工效低等问题,依靠群众总结出适合不同水田特性的五种播种方法,改变了水田一律条播的硬性规定,这样不仅使播种速度加快,提高了播种质量,水田种麦面积还比去年扩大了将近两倍。
此外,干部普遍下放基层,对一般青年干部劳动锻炼、改造思想和各行各业熟悉农业生产,了解生产需要,树立以农业为基础、全面为农业服务的思想也有显著效果。公社团委副书记张绍全,过去很少参加劳动,不了解工具改革的迫切意义,现在和社员一道送肥后,体会到工具不改革,人受累、工效低,便积极和小队干部一起添修起五辆牛车、十辆手推车,不仅减轻了社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送肥工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公社中心商店生产资料门市部主任秦正保,今年麦收时下放到群力队当社员,和群众一起割麦,发现捆麦没有?子,群众焦急。秦正保就动员机关干部腾出床铺草打?子七百多把,同时从外地采购回五万多斤绳子,及时解决了困难。


第4版()
专栏:

刘长胜接见马里共和国两位客人
新华社22日讯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刘长胜今天上午接见了正在我国访问的马里共和国公共工程部研究实验室主任、建筑工程师西拉·福迪和农业技师迪亚拉·蒂迪亚,并且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刘长胜会长还代表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送给客人《漫步北京》彩色影片一部。接见时,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总干事吴青也在座。


第4版()
专栏:

尼亚萨兰工会大会总书记到京
新华社22日讯 尼亚萨兰工会大会总书记契西萨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他是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康永和到机场欢迎客人。


第4版()
专栏:

古巴妇女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22日讯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邀请来我国参观访问的古巴妇女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团长埃伦娜·希尔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到机场欢迎的有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胡耐秋和中国轻工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淑英等。
古巴驻华大使奥斯卡·皮诺·桑托斯的夫人也到机场欢迎。


第4版()
专栏:

古巴两位客人离京回国
新华社22日讯 古巴“七·二六”运动全国组织书记马里奥·普恩特·费罗和古巴农民联合会哈瓦那省组织书记艾拉第欧·恩利盖·马尔第内斯,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今天离开北京回国。他们是应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邀请在11月24日来我国访问的。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曾在21日设宴欢送客人。中拉友协副会长周而复和古巴驻华大使奥斯卡·皮诺·桑托斯等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深入教学过程具体帮助教师
平度一中教学工作步步提高
据新华社济南22日电 山东省平度县第一中学党支部,在经常抓紧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生活的同时,大力改进领导作风,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工作步步提高。
近来,学校党支部领导教师从多方面着手,改进教学。同时,组织学校领导干部具体分工,除和教师一起备课、听课、检查作业外,并亲自讲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党支部在深入了解各科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各种形式来帮助他们提高政治、业务。对于教课有困难的教师,除组织他们系统学习业务外,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带徒弟”,从业务学习、备课到讲课、检查教学效果,作一系列辅导。对一般教师,则领导他们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学观摩、检查每个教学环节。
学校党支部深入抓教学的结果,使各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很大改进。


第4版()
专栏:北京通讯

二十年的老模范
——记山区党支部书记李堂的事迹
本报记者 孙世恺 陈彤
汽车在公路上迎风奔驰,群山由远而近。我们随意向坐在身旁的一个中年人请问:“到马安公社西关上生产队,还有多远?”“你们去找李堂吧!”当我们笑着点点头证实他猜对了的时候,这个中年人又兴致勃勃地讲下去:“他是我们这里的老模范,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干了二十年党支部书记……”
同路的好多人,谈起李堂来都很熟悉。这更引起我们对他的敬重和迫切访问他的心情。我们沿着汹涌的拒马河穿过五渡桥,才到达崇山峻岭环抱的山村——房山西关上。当我们走进村北头一所房里,从烟火缭绕的灶前站起一位老年人。他的脸上堆满了辛勤劳动留下的皱纹,戴着旧毡帽头,穿一身黑棉衣。他就是李堂同志。他曾经十四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得过八枚奖章。
样样事从实际出发,无往不胜
西关上生产队,位于拒马河畔的群山环抱中。这里山高坡陡,石厚土薄,耕地大部分是傍山打埝用石头码起来的小块梯田,十年九旱。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如何领导好生产?二十年来,李堂积累了一条重要经验: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他常说,掌握好了这一条,过去打鬼子闹革命百战百胜,现在领导生产也能连年增产。有一次,他到乡里开会,有人提议开河滩种水稻。他想这是件大好事;但要从实际出发,仔细研究一下。散会后,他迎着西北风,沿着拒马河独自往回走,在乱石成堆的河滩上转圈查看,细细一算:要开出这乱石丛生的河滩,最少得三千多个工。可是全村只有六十多个劳动力,别的活茬不干,也得三个冬季才能完成。这样不仅当年得不到利益,还要影响其他农活。怎么办?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他向四周一望,看到了周围的群山,他猛然想到许多山洼有土,假若开成坡地,既省工又收益快。他赶回村里,立即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随后,又召开社员大会讨论。大家的认识统一后,便组成了三个组上山开荒。大干一冬一春,开出了五十多亩梯田,种上了谷子和杂粮。收获了上万斤粮食。从这以后,西关上生产队每年秋后都开荒,扩大耕地面积。邻村的社员看到西关上的粮食连年增产,都称赞说:“人家有个好支书!”
深知李堂的人,对他善于掌握天时地利种庄稼的本领,都表示钦佩。今年入春就大旱,平原地区在清明节前,都点种上玉米,唯独他们还没动手。有的干部着了急,再三催促李堂说:“今年种玉米可居下游啦,赶快抢种吧!”李堂却胸有成竹地说:“种庄稼要抓节气,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节气。咱们山区是埝托着的地,不像平川那样一块玉似的土,种早了不爱出苗。”到了小满节气,他便亲自带头下地排水点种。有些青年担水点种累了,他就坐在地头上,给他们讲抗日战争时期对敌艰苦斗争的事迹,鼓舞大家的情绪。就这样,半个月便抢种上二百八十多亩玉米。玉米刚出苗,李堂提议及时施肥。这时有人反对说:“施肥太早,天旱要烧死苗。”他又耐心地说服大家:“咱施的粗肥,既抗旱又抗涝。”过些日子,社员们看见庄稼长得绿油油的,都高兴地说:咱们的书记真是领导生产的能手。
把政策交给群众,一推百动
在二十年的基层工作锻炼中,李堂深深体会到,党的干部要善于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变成群众自觉的行动。远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时,他总是把党的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使群众领会到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自愿地执行。现在,他领导生产也是如此。
今年初,李堂到北京参加农业群英会时,听到上级指示山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办农业,还要多养牲畜,迅速改变山区面貌。他当时心里非常高兴。回村后,便和队干部商量,决定实行“三包一奖”,自繁自养扩大放牧群。接着,他又在社员大会上,报告了多养牲畜的好处,把发展畜牧生产的办法交给群众。李堂还亲自召开羊倌座谈会,向羊倌详细说明放羊实行包增重、包接羔成活率、包羊粪积肥和超产奖励的意义,并对他们提出了具体要求。羊倌们个个鼓足了劲,表示要等秋后
“看齐”!从这以后,羊群由三群扩大到六群,羊倌们放牧得更加精心,冬占棚、夏占场,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竞赛。羊倌穆秀庭去年放羊受到表扬,今年更加积极,二八月放阴坡,十冬腊月放阳坡,两三天一垫圈,羊粪积满了场。四十六岁的老羊倌隗有金,在母羊下羔时,还亲手接胎包。头九个月,他一连接了四对羔,超产十一只。李堂听说以后,立即在社员大会上表扬他,并且把奖励兑现,发给他双奖。12月上旬,生产队总结一年生产成绩时,全年母羊共产羔一百三十七只,二百九十八头包产羊共增重二千零八十五斤,羊倌积肥共超产五万九千多斤。加上猪牛牲畜的发展,畜牧收入已占全队总收入的60%以上。
勤勤恳恳一切为公
李堂经常对西关上生产队的党员说:“干革命就要准备吃苦,我们今天吃点苦,是为了将来子孙后代不吃苦。”这位久经锻炼的老支部书记,二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党的艰苦朴素的作风。
初次到他家中访问的人,知道他全家老少九口人,却看不到他的老伴和孩子。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原来还住在山上。合作化以后,一些过去长期住在山上的社员都下山了,别人也劝他全家搬下来。可是他看到村里房子太挤,就尽先让其他社员住。他的老伴带着几个孩子,至今还住在十六年前在山腰搭起的几间茅草屋里。他还说,这有好处啊!叫咱后代儿女也知道老一辈经受过的困苦生活,好更热爱今天的好日子。
李堂一贯克己奉公。在高级社以前,因为他家中人口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不论工作多累,他从来不要补助。高级社成立以后,按规定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和会计等干部,每人每年可补助八百个工分,李堂坚决不要。有一年,他因身体多病,加上工作忙碌,全年才作了五百个工分,比别人少五分之四。到年终决算时,社员们提出按照规定给他补工分,他却要求把工分补助给孩子多、劳力少的会计。在队干部和社员再三地劝说下,他才勉强接受补助三百个工分。这些年来,他不论到北京或去房山县开会,从不肯领生活补助费。有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劳模会,大会发给他十元零花钱,他想:“这钱是毛主席给的,不能瞎用。”当时,就拿这笔钱置了日用品和文具。回村后,他把这些东西都发给队干部和学生,并鼓励大家说:“这是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搞好生产,报答毛主席的恩情。”
李堂在生产队的工作中,时刻注意勤俭办社。在一次队干部会上,有人提议买个收音机。李堂不同意。他说,人民公社大了,可是用钱的地方也多啦,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现在有些钱,应该先给小学校盖几间房子,让孩子和成年人,都有个学习的地方。大家一听觉得有道理,都同意李堂的意见。当校舍盖起来了,队干部都说:“书记坚持勤俭办社太对啦,当初要是买了收音机,可就没有今天这个学习地方了。”
关心社员胜自己
在西关上生产队,和社员们谈起李堂同志的事迹时,总是听到这样的赞扬:“老书记不仅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首先想到群众,一直到现在还是那样,关心社员胜过关心自己。”
天冷了,李堂同副支部书记李高、生产队长李文一起,挨门沿户到社员家中去访问,了解大家准备好过冬没有。他们发现常年患病的隗福印家中的棉衣还没有做好。李堂说,这样家户百不挑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和队干部研究后,报请公社从公益金中拨出五十元钱,补助了隗福印。有一次,贫农李山外出做工,他的妻子生孩子一时没人照顾。李堂知道后,就和村妇联主任商量,派人去伺候。事后,社员们和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个支部书记,连生孩子都管。”
他关心社员,社员们也十分敬爱这位支部书记,李堂有病时,大家连夜到外村去请医生;他工作太忙时,社员总是劝他多休息。一天夜晚,他要到管理区去开会,当时河水很大,有些青年要求送他过拒马河。他怕推辞不掉,就悄悄地溜走了。可是等他到了河边一看,青年们早在等着他了。
× × × ×
李堂从小给地主扛活,受尽了苦难。1937年,八路军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他受到党的教育,第二年就参加了革命活动。1940年光荣入党,不久担任了支部书记,领导群众对敌斗争,昼夜掩护革命干部,传送情报,又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打击敌人。同时,他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发展山区生产,抗灾度荒。1958年在联村高级社的基础上,他又发动全村社员参加了人民公社。在生产劳动中,他事事都作榜样,遇到困难时,又首先想到群众。就这样,二十年来,他一直受到群众的爱戴,成为房山县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附图片)
西关上村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李堂同志的领导下,把一切生产准备工作提前作好。这是社员们在打埝,整修梯田地边,准备明春耕种。
本报记者 纳一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