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有党坚强领导 有公社巨大力量 有各方面支援
临县人民坚持抗旱到底与天争粮
春播期间百日无滴雨,又遭受风冻虫雹等自然灾害
秋收虽然减产,生活安排落实,群众积极生产救灾
本报讯 山西临县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公社的组织下,挺起胸膛与六十年不遇的旱灾斗争,终于大大缩小了灾情。目前,全县干部和群众,在各方面的有力支援下,正团结一致,满怀信心地大搞生产救灾,节约度荒,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今年临县的旱魔来势异常凶猛。据年老的人记忆,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临县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旱灾。对这次旱灾县志上作了如下记载:“村村乞丐沿门,道路死尸遍地。入冬后,树皮剥尽,草根吃光,刁抢流行,盗贼四起,弄得小道无人行,村落断烟火,父子不相顾,夫妻各西东,孩子无人收留,爬行于街头号哭而死……。”可是光绪二十六年的旱灾与今年比较起来,却要小得多。光绪二十六年是春夏两旱,秋来雨足,小日月庄稼长得很好。今年是全年无饱雨,特别在春播期间滴雨不下有一百天。除旱灾以外,风、冻、虫、雹等灾害也不时发生。正在抗旱抢种的时刻,一场“五月雪”,冻死了十二万亩麦子,许多地区连麦种也没有收回来。两次风灾是7月10日和9月12日,特别是后一次,刮得天昏地暗,光克虎寨一个公社,就连根拔倒树木四百余株。许多地方的庄稼,也被刮得遍地倒伏,最严重的倒伏到90%。在这样严重的灾害面前,临县的人民毫不畏缩,而是挺起胸膛,与之战斗。
早在初春,中共临县县委就根据气象台的旱象预报,号召群众“种早田、种秷田”,乘墒抢种。到4月间,正当播种最适时的时候,旱象就一日比一日严重,播种越来越困难。这时,县委又提出“见缝插针,适时抢种,天不下雨保全苗”的号召。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旱斗争展开了。可是,墒土很赖,怎么也种不上;种上了,又出不了苗。任务是艰巨的,然而临县人民是坚强的,他们终于想出了一套抗旱种植的办法:起初是用干种镇压法,就是在地里下种后,多加脚踩或辘砘镇压。这样土层紧连,经过早晚潮润,仍可出苗。全县的数十万亩糜谷、高粱,大都是这样捉苗的。随后,旱象愈来愈严重,这样播种也不济事了。他们就采取了“借墒种”的办法,即掏开圪凹,把干土挖出,又从别处找出湿土放进去,然后下籽掩埋,如此又下种了三十余万亩。直到地里再挖不见湿土,人们又开始了担水点种。这时,县委发出了“万水归田”的号召,于是在群众中开展了找水源、开水渠、挖泉水运动。“自古水往低处流,咱偏叫它上山头!”“天旱地旱心不旱,挖泉担水战困难!”这些响亮的战斗口号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争信心,终于在严重春旱面前胜利完成了播种任务。
播种一关被攻克了。入夏以后,旱魔变本加厉。庄稼一到中午就被晒得卷叶,整天不放,愈卷愈紧,直到枯干。尽管人们还在浇灌,但土地面积大,照顾不过来,被晒死的禾苗达二十余万亩之多;晒得缺苗断垅的更难计算。这时,有人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说什么“天不下雨浇上油也不行!”然而,每到紧急关头,党总是及时地指出方向。县委一面鼓励大家提高信心,一面提出“大秋丢了小秋补”的战斗口号,发动群众大种小秋作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此时又有万余精壮劳力回到农村,两千多名干部下放与群众同甘共苦,更加鼓舞了人民的干劲,大家说:“一不做,二不休,抗旱抗到天低头!”于是,人们补了再补,种了再种。当晚秋作物再不能补种的时候,县委又号召:结合中耕锄草大种蔬菜。这就把晒死的二十余万亩秋禾地和一切缺苗断垅的地都补种上了菜。
经过全县人民这样顽强奋战,全县一百五十八万亩土地,基本上都保全了苗。不过它成长得很奇特,每块地里都是几种作物,有的甚至多到八九种:糜、谷、高粱、山药、黑豆、荞麦、蔓菁……,应有尽有。因为作物七高八低,人们把它叫作“五世同堂”或“六层楼”。这些作物,虽然头穗很乱,收成不如大秋作物大,比去年减产约一亿斤(每亩平均产量仅四十斤),但总产量仍比光绪二十六年多收近两倍。人们自豪地说:我们赢得了抗灾的胜利。秋后,县委为了弥补作物减产的损失,又提出“家生丢了野生补”的战斗口号,全县掀起了大采大集的运动,并猎获了许多野兽、野禽。
受灾年为使群众生活好,保证生产好,中共临县县委以第一书记为首的二十七名委员,都分别深入第一线,同时下放两千四百多名干部,深入细致地安排群众生产,领导群众开展生产救灾运动。11月份,县委又派出一批干部,加强三类管理区的领导。现在,全县人民过冬燃料已有了安排,口粮已经落实,每人每天还可以有一、二斤蔬菜。由于生活安排得好,群众干劲十足,积极进行冬季生产,大搞副业,力争增加收入。
临县人民能够战胜灾荒,除自己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全党全民的支援和鼓舞。中共山西省委对临县的抗灾斗争关怀备至,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同志曾具体对临县县委的生产救灾、节约度荒工作作过指示。秋收以后,晋东南专区、太原、晋中等地人民还调运大批物资支援临县人民。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双凤公社开展“好队长”运动
四川西充县双凤公社党委为了提高生产队的领导水平,在全社干部中开展了一个“好队长”运动。他们把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坚持“四同”、关心群众生活和起模范带头作用等条件,作为评比的主要内容。同时采取分期分批轮训、派好队长到落后队传授经验、组织落后队的干部到先进队留学等方式,广泛交流当好生产队长的经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好队长”运动推动下,队干部的政策思想水平和领导水平都有了提高。
改革土碾土磨节约大量人畜力
黑龙江望奎县改革土碾土磨,变人力牵引为畜力牵引或绞关变速等半机械化的碾磨,节省出大量的劳动力。原来每盘土碾土磨每天只能加工四百斤粮食,改成半机械化的碾磨后,每台每天可加工两千四百斤,效率提高五倍。现在全县有40%左右的管理区实现制米半机械化,有45%左右的管理区实现磨玉米面半机械化。从3月到10月,共节省出人工十三万三千多个,畜工二十三万四千多个,充实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新城公社机械化试点搞得好
宁夏银川市新城人民公社芦花和同庄两个大队的农业机具机械化、系列化试点,建立半年多来,从占用劳动力多、工作量大、工效低、生产较普遍、而且季节性强的农活着手,共创制、仿制、改制各种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农具三十多种。初步实现机械化田间作业(耕、耙、播、开沟)、半机械化田间作业(耕、耙、播、收)、电动绳索牵引、农副产品加工和炊事工具半机械化一条龙。这个试点在生产实践中,对两个大队原有的农具进行排队比较,以边改进造型、边定型推广的方法,改一件,试一件,用一件,支援了当前的生产。
武乡全县推广义门食堂经验
山西武乡县委决定在全县一千零六十二个农村食堂中,开展一个学义门、赶义门,办好公共食堂的群众运动,使义门食堂经验在全县开花结果。
义门食堂在武乡涌泉公社义门管理区,由于计划好、管理好、制度好、家底厚,虽然今年灾情严重,仍保证社员吃得满意,还有储备粮。(见本报11月20日二版)
江东公社冬植甘蔗
以甘蔗高产著名的广东潮安县江东人民公社各生产大队,认真总结了三年来试验成功的甘蔗冬植经验,全面推行甘蔗冬植法。
冬植蔗比春植蔗分蘖力强,生长快,成熟早,茎粗蔗脚大,抗灾力强,耐旱、耐寒、耐风雨。冬植蔗每亩一般要比春植蔗多产四千至五千斤,多榨糖二百至三百斤。而且,由于冬植蔗早种早熟,还有利于扩大夏种面积以及调节冬春劳力忙闲不均的现象。


第3版()
专栏:

帮助小队因地制宜确定技术措施安排农活
尚寨生产队冬麦灌水追肥细致及时
本报西安17日电 陕西省临潼县雨金人民公社尚寨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很好调动了小队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把小麦越冬管理工作做得又细致又及时。
中共尚寨生产队支部最近组织生产队和小队的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了有关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对秋收秋播工作进行了群众性的检查总结。经过总结,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社员力争小麦丰收的信心,开展了搞好小麦越冬管理运动。
尚寨生产队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放手让小队因地制宜确定技术措施和安排活路。这个生产队在协同小队制定了包产计划之后,就同各小队研究生产队的技术措施。在有了队的总规划和要求之后,队干部又进一步深入小队帮助小队干部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严格按照各个小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生产队干部并根据各小队的计划经常督促检查。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小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小队实现包产计划的责任心,合理调动人力和物力,提高作务质量,加快了生产进度。北尚寨小队队长张世贤根据生产队的技术规划,协同作业组长和老农逐片检查了麦田,具体研究了每块地的播种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劳力、畜力、肥料和水源的情况,逐片安排了冬季管理措施和日进度计划。如他们考虑到水源不足,就决定底墒不足的先浇,浇两次,同时把春灌提前。这样合理分配,水就够用了。他们根据生产队要求推行了耱麦,把二百多亩苗壮的小麦耱一遍;但另一方面又根据本小队麦田具体情况决定苗弱的不耱,避免苗子被土压住发黄。在施肥上也根据肥质肥量分别对待,三类麦田多施肥、施好肥,特别把人粪和壮土集中施到底肥不足的六十四亩麦田上,以提高地温,增加有效分蘖。他们还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选用肥料,把凉性肥料用在春性强的品种上,防止冬旺;把人尿用在抗锈力弱的“碧玛一号”麦上,可以起防治锈病的作用。因为用水施肥适当,发挥了水、肥的最大效用,三类苗块块升了级。
对新技术的推行,尚寨生产队更坚持贯彻了“一切经过试验”和通过具体实践示范说服的方针。中共尚寨生产队党支部书记、陕西省小麦丰产模范周济广试验成功了用移苗方法来补断行缺垅。这个方法的好处可以使一块地里的小麦成熟期一致,而且挖稠补稀也节省种子。生产队在推广这个新技术时,请各个小队的麦田管理专业组负责人和老农实地观察,他们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当时就加以解答。这就使经验很快在各个小队推广开了。尚寨生产队为了更好地推广先进经验,还确定了一个小队作为试验推广农业“八字宪法”的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点。
因此,今年尚寨队的麦田越冬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北尚寨和南尚寨,北聚合和南聚合等小队展开了竞赛;浇地队员们正把水引到地里;运肥的架子车一辆接着一辆把粪肥运到地边,接着麦田专业组就把粪肥均匀地铺撒开了。在社员普遍用家肥支援下,已保证每亩施肥四车到六车(每车一千六百斤),大大超过去年。整个管理工作真正作到了效率高,作务细,现在他们全队五千九百多亩麦田,已经灌过近两千亩,施肥一千多亩,其中浇过尿的达六百亩,预计到“冬至”前可以全部冬灌一遍并普施一次追肥。(附图片)
湖北枣阳县吴店公社高峰生产队六小队社员,正往水田麦地送肥,加强管理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3版()
专栏:

历史的对比
杨弃
历史的事实,的确是生活的最好的教科书。人们要深刻地认识现在的事物,要正确地决定生活的态度,有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过去的历史和我们正在创造的现时代的新历史加以对比。善于从过去的历史认识现在的时代的人,在任何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满怀信心地脚踏实地地前进,开辟通向光辉灿烂的未来的道路。
我国纪年的“天干地支”六十年轮一圈。今年是“庚子”年。六十年前的上一个“庚子”年(1900年)如何?人们很容易想起来“庚子赔款”。那是中国在封建统治下日益屈辱于帝国主义的年代。那时候人民生活如何?“村村乞丐沿门,道路死尸遍地。入冬后,树皮剥尽,草根吃光,刁抢流行,盗贼四起,弄得小道无人行,村落断烟火,父子不相顾,夫妻各东西;孩子无人收留,爬行于街头号哭而死。……”这不过是山西的一个县份——临县的县志上的记载。当然,决不是只有临县一地如此,也不是只有1900年是如此;翻翻随便哪个县份的旧县志,都少不了这样一些现在看来令人心惊肉跳的记载。
有这样百无聊赖的帝国主义分子,竟然用瞎子算命的方法来宽慰他们自己因新中国的大跃进而惶惑不安的心,说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和六十年前的“庚子”都是中国倒霉的年份,今年又是“庚子”,又该中国人倒霉了。他们或者是根本不懂得时代的变迁是怎么一回事,或者是故意闭上眼睛不愿看、不敢看一百多年间、几十年间,特别是近几年间,在地球东部的大地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今年,我们的确碰上了历史少有的大灾,而且受灾的程度要比1900年严重得多。以临县来说,1900年是春夏两旱、秋来雨足,晚秋作物长得还很好;今年是从去年秋后就不下雨,全年没下一次透雨,春播期间百日滴雨未降,以后偶而落雨也是星星点点。1900年只是旱灾较重;今年是旱、风、冻、虫、雹等灾害交错发生。结果呢?今年临县的粮食虽然比去年减产约一亿斤,可是比1900年仍然多收将近两倍。全县人民不但春、夏、秋三季同常年一样安居乐业,入冬后依然满怀信心地大搞生产救灾,争取明年丰收。从小就在解放区生长起来的临县的年轻人,听七八十岁的老人们讲光绪年间事情,简直很难想像那是怎么一回事。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人民公社的强大力量,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谋,又有各方面的支援,临县人民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有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困难能挡住我们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前进?谁能说,到下一个“庚子”年,在我们这里不能建成地上的天堂?
想想过去,望望将来,就可以认识,现在天灾给我们造成的暂时的困难究竟是什么样的困难,也就可以了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困难。毛泽东同志说:“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不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不容易深切了解我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而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因此,需要在群众中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并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作真实的说明,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的办法。”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历史的对比,正是一种最生动、最切实的政治教育。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历史材料和老年人的回忆,充分发挥群众中间那些“善于把旧中国和新中国加以比较”的人们的长处;这不但能够教育人们正确地认识困难,而且能够加强人们征服困难的信心,找到许多征服困难的方法。


第3版()
专栏:

为争取明年好收成多准备生产资金
小城公社以生产队为主开展副业生产
东山园小队有计划指导社员发展家庭副业
本报长春17日电 吉林舒兰县小城人民公社以管理区(即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为主,分别组织了公社、管理区、生产小队、公共食堂和社员家庭,开展冬季副业生产,增加了社员收入,并为争取明年丰收准备了更多的资金。
小城公社处在半山区,副业资源非常丰富。入冬以来,这个公社层层作出副业生产计划,开展了狩猎、割野生纤维、编织、烧木炭、采药材、熬松根油、搞木制品和野生植物加工等项副业生产。到11月25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社副业收入达二十五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加上前三个季度的副业收入,超额13%提前完成全年副业生产计划。
在副业生产中,小城人民公社本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以集体为主兼顾个人的原则,合理地划分了经营范围。除了原有的管理区无力经营的大型采伐和一个大型饲养场由公社经营外,大部分副业生产项目和品种都由管理区经营。其中有少部分是常年固定、收入多、收益慢的饲养场、人参场、间伐陈材、木材加工等大宗生产由管理区直接经营;其余为数最多的、季节性的、适合分散经营、便于同农业生产结合的狩猎、采药材、割山黄草、编织等中小型副业生产由管理区包给生产小队经营。生产小队在保证完成管理区交给的包产任务的前提下,还单独经营了一部分小宗副业。对于不便集体经营而适合社员利用工余时间经营的编草鞋、采药材等细小零星的副业,在不占用集体劳动时间和不影响集体生产的原则下,鼓励社员个人经营。据调查,这个公社各路经营的副业收入在全社副业生产产值中的比例是:公社占5%,管理区占70%,生产小队占15%(对管理区承包的副业不在内),社员家庭副业占10%左右。
本报广州17日电 广东省雷州县遂城公社附城大队东山园小队,在保证搞好集体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目前,全队社员家畜家禽养得很多,自留地生产也搞得好。
东山园小队社员的自留地,一般以种植番薯为主。在薯坑套种木薯,畦头畦尾间种大豆、眉豆、萝卜、白菜等,在园边也种植木瓜、香蕉、菠萝等,做到寸土不荒,一年几熟。因为自留地经营得好,又促进了家禽家畜等家庭副业生产。目前全队社员共养猪七十一头,鸡鸭鹅九百多只,已为国家提供了十八头商品猪和一批水果,既活跃了市场,又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东山园小队为了指导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生产,规定了社员集体生产出勤和出售家庭肥料等制度。小队规定男社员每月出勤二十八天,女社员每月出勤二十六天,并实行定额管理。社员在完成定勤和定额以后,可以利用假日和工余时间,经营家庭副业。这样,社员既积极搞好集体生产,又搞好家庭副业。11月份,全队一百六十五个劳动力除一户社员没有完成定额外,其余都完成了定额。其次,小队根据各户人口规定每月交售家庭肥料的任务,按质论价,现金收购。社员在完成交售肥料任务以后,剩余肥料可以用于自留地生产。因此,社员都积极积肥,做到猪有圈,鸡鸭有栏。


第3版()
专栏:河北通讯

既是好指挥,又是好社员
——介绍河北交河县东光公社北店生产队队长李俊常的领导方法
焦合文
河北省交河县东光公社北店生产队队长李俊常,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作风民主,遇事与群众商量,指挥生产有条不紊,干部和社员们全夸他是个“好指挥”。因为他领导有方,全队的生产、生活都搞得很好。
政策问题半点也不能含糊
李俊常从去年春天开始当生产队长。怎样指挥好全队的生产?李俊常从自己多年当小队长的经验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他说:“这是一把万能钥匙。家有千把锁,钥匙一手握,离开这把‘钥匙’,全队的工作便无法领导好。”因此,他经常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9月是农事大忙的季节,各项农活格外紧张。一天晚上,生产队的干部们冒雨开会,研究第二天的农活。谈来谈去,最紧要的任务是:千方百计消灭草荒。有人主张抽调小队的强壮劳动力和畜力、工具,集中起来,由生产队长带领,进行突击。这时,李俊常立即站起来说:“这样作,不把小队的农活安排、劳力支配搞乱了吗?”
“组织大协作嘛!”
“办法是很好!但是,小队之间搞协作要在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基础上,互不影响生产,……”
“还那么麻烦啊?咱们是基本队有制呀,年终一块算账吧!”
“可是,我们对小队还有‘四固定’和‘三包一奖’的政策哩!”
“集中劳力搞突击,工效可高哩!”
“不执行‘四固定’和‘三包一奖’的政策,到时赏罚不明,就会影响社员的增产积极性。”
经这么一说,个别主张打乱小队农活安排的人受到了启发。接着把小队的干部们找来,共同研究安排了当前农活和组织协作的具体问题,结果,事情办得符合政策,人人满意。
“尊重小队的权力”
李俊常在工作中,善于听取下面意见,从不自作主张,包办代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遇事要尊重人家小队的权力。”这话是事实。他在二小队,是一个有名的干活听支配、事事按制度办的“社员”,每逢开会、出外全向小队长请假,从不擅离岗位。今年秋天,他在庄西和社员们一起刨玉米,社员李俊池说:“队长,西北碱地的麦子,今年队上是怎么安排的?”
“我先听听你的呢!老‘顾问’!”李俊常笑着说。
“我的意见是先耕,晒垡以后再耩,这样对改造碱地有好处。”
“对呀,生产队上是这样研究的!”
“可是,你看……”这时有个社员正往地里送耧,看样子是准备播种。李俊池接着说:“小队长说,今天下午就去耩那块麦子去。要这样不是越闹越碱吗?刚耕过的地,一天也没有晒……你赶快叫那个社员把耧运回去吧!”
李俊常听了,沉思了一下,摇摇头说:“不行,我得找小队长李松林说说去!”
“唉!谁不是在你的领导下呀,你说了行啦!”
“各有各的职权,各有各的范围呀,不能乱来!”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他找了小队长李松林。“松林,你们西北碱地的麦子是怎么安排的?”
李松林说:“今天下午便开种,随收、随耕、随种嘛!”
“最好你还是再和社员们商量商量!”
李松林接受了队长的建议,又和社员们去商量,最后改变了作法。
“要带兵先领将”
李俊常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培养提高小队干部的工作能力。这就叫“要带兵,先领将”。
李俊常说,要领好“将”,先摸“将”的脾气。他对小队长们的脾气很熟悉。一小队长李松林,积极肯干,认真负责;但是,工作中不善于依靠组织力量,有一点点事情,他自己就跑完全队的二十三户。因此,每逢布置工作的时候,李俊常常常再三告诉他要注意集体领导,依靠组织力量。一天全队计划突击收甘薯,以防霜冻,头一晚上李松林自己到各户去叫人,说明原因。第二天自己起早就下了地;但是两个副队长对这件事却不很摸底。他埋怨副队长工作责任心不强,两个副队长又埋怨他“把工作任务自己独吞了”。李俊常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晚上他把李松林叫到自己家里来谈,开始李松林未想通,后来,李俊常问他:“人是嘴多了好呢,还是腿多了好?”李松林不解地说:“一个人不就是一张嘴、两条腿吗,再怎么个多法呢?”
“要是两个人呢?”
“多一倍。”
“三个人呢?”
“多两倍。”
“对呀,像你今天这件事情,办得就不妙。说了家里,说不了地里;跑到这里,跑不到那里。你在家催人下地,可是早下地的人到了地里不知道怎么干,白闲着。”
“你说怎么办呢?我又不会分身法!”
“对呀,要是两个人来办这件事情呢?”李松林恍然大悟,找来了两个副队长,虚心地检查了个人的缺点。最后,李俊常又帮助他们建立了小队队委会的制度,加强集体领导,根据各人的特长,又作了分工,各守专责,到时有督促有检查。这一来,全队的生产搞得更好了。
最要紧的是从实际出发
春天,李俊常作过这么一桩事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称赞他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月的一天,他听到外地有这么一个经验:玉米和谷子实行间作能增产。他想推广这个办法,便找到他的“顾问”李培金、王希和、李万福共同商量。这几个人都是老贫农,有丰富的种地经验,思想也比较进步。“玉米、谷子实行间作,这个办法怎么样啊?”李俊常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觉得这是个新办法,认真地讨论起来。李培金说:“这个办法不行,要遇见害虫怎么办?先吃谷子后吃棒子,无法补救,尤其是这两样庄稼都是爱生虫子的。”王希和说:“玉米高、谷子矮,玉米根大、谷子根小,谷子受玉米的欺负,长不起来。”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在这地方推行不开。最后,李万福提出来:“谷子地和玉米地都可以间种小豆,它们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互不影响,这倒是增产的好办法。”李俊常一听,心里想:“上级号召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经验,这就是实事求是!”结果,改变了原来的打算,按照群众的意见,推行在玉米、谷子地里间种小豆的办法,增产了粮食。
今秋种麦子,全队四百亩的任务,计划搞50%的丰产方。当时,队上有的干部主张联片经营,在西南一下圈出二百亩地来。李俊常熟悉全队的地块,他不同意这种搞法,原因是:有八十亩玉米未熟,腾不出茬来;有的因地势低洼,不适合种麦。但是有的干部仍然坚持这种意见。晚上,他就召开老农座谈会,叫队上的干部一同参加,社员们尖锐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放着腾出的瓜地不种小麦,偏要收青,糟蹋将要到嘴的粮食呢?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终于依照群众意见定好了种植地块,划好了丰产方。关于联片经营丰产方的问题,李俊常又去找小队长商量。小队长王安荣提出质问:要搞联营,不就破坏了“四固定”吗?权力到底属于谁呢?就这样,从干部到群众,从群众到干部,干部教育群众,群众也教育干部,结果,按照党的政策,以小队为单位划了丰产方,改变了大片联营的做法,人人满意,干部也提高了政策水平。
身先“士卒”搞样板
社员们称赞李俊常是“放心队长”。李俊常却说:“放心先有心”。这句话是李俊常当生产队长后得出来的经验。
几年以来,不论做任何工作,他都率先搞出样板,从来未离开生产第一线。以今年为例,从1月到现在,他除去开会和到外地出差以外,下余时间都是在田野里,一共作了一千六百个工分。为了指导好生产,他除聘请老农当顾问,还搞了各种作物的试验田。各项新的技术措施的推行,他都到自己的试验田里先行试验,用事实教育人们。
将近立秋的日子,公社党委提出号召:玉米地要偏管三类苗,促三类苗升级,多打粮食。这个号召刚下来,遇到了一些思想阻力。有人说:“主意好,晚了。”“往后雨水稀少,追肥不管用了。”李俊常便利用起早恋晚的工夫,在一块三类玉米地里追施了房框子土。几天的工夫,玉米便由黄变绿,由弱变强。这时,他就召集了生产小队队长和一部分社员到地头开会,人们受到事实的启发,转变了认识,都积极行动起来。
“牵牛要牵鼻子”
“牵牛要牵鼻子”。到第一线上抓关键,像一条红线一样地贯穿在李俊常的整个工作当中。每一项工作任务到来,他都细致地考虑当中的主要问题,主动地抓住它,认真解决。
一天,他起早下地,看见一小队的社员们未干活就先抽烟。李俊常一看,就知道其中一定有了问题。他就凑了过去,一拉家常,原来是他们的工分订得不合理,社员有意见。他立即找了小队长,帮助他们修订了劳动定额。抓住这一件事情,他就检查了全队的劳动定额。发现第二小队有的农活定额也有这类问题。接着,他又顺蔓找瓜往下追,终于找出了各小队不能经常坚持劳动定额制度的原因,是小队长不熟悉每个劳动力的特长,不善于因人派活,因活用人。因此,他便帮助小队长们对全队劳动力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排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农活,进行派工,解决了劳动力支配不合理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