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等柬埔寨贵宾 参观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
新华社16日讯 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先后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陈毅、乌兰夫陪同,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全国农业展览馆。
同西哈努克亲王一起参观军事博物馆和农业展览馆的还有:柬埔寨王位最高委员会副主席宾努,首相福·波伦,第一副首相?·刁隆和其他柬埔寨贵宾。
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陈毅元帅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及其他贵宾们在傍晚参观了军事博物馆。贵宾们到达博物馆的门前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国防部副部长刘亚楼空军上将,和许多官兵们的热烈欢迎。贵宾们在这里仔细地观看了各种文物、图片、武器等展品。
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和其他贵宾们,在上午由乌兰夫副总理陪同参观了全国农业展览馆,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农业部副部长、全国农业展览馆总馆长魏震五和副总馆长吴文华在大门口热情地迎接贵宾,展览馆的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在门口夹道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在这里参观了综合馆、水利馆、农作物馆和特产馆以后,热情地题词留念。他的题词是:“我们在这座富丽堂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展览馆中所见到的一切,使我们惊羡不已。新中国的人民和政府在提高农作技术、多种经营、农田水利、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人民公社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十分令人感动,甚至可以说是奇妙无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以巨人般的步伐迈向世界顶峰。我们对此表示无限敬佩。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万岁!”
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参观的还有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幼平和夫人,柬埔寨驻中国大使兰·?特。
在今天下午,柬埔寨皇家空军参谋长、国家元首技术顾问努呼将军曾由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萧向荣中将陪同,参观了军事博物馆。
西哈努克亲王的女儿伦赛公主和王子纳拉迪波、克马努拉克今天下午游览了北京动物园。(附图片)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其他贵宾,十二月十六日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元帅的陪同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第4版()
专栏:

苏联文化艺术成就图片展览会在上海开幕
新华社上海15日电 苏联文化艺术成就图片展览会今天上午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开幕。
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金仲华和苏联驻上海总领事柯立朝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会展出的四百三十多幅图片,介绍了苏联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进行的巨大工作,并且表现了中苏两国人民和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亲密友谊。
展览会是根据中苏文化合作协定1960年执行计划在我国展出的,预定在上海展出两周。


第4版()
专栏:

远藤三郎去我国南方访问
新华社16日讯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本前军人远藤三郎,结束了在我国东北和北京的访问,今天乘火车离开北京去我国南方继续参观,然后将取道广州回国。
到车站送行的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吴茂荪和萧向前、谢南光、王晓云等。
在京的日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也前往送行。


第4版()
专栏:

瑞典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回国
据新华社15日讯 瑞典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一行五十一人,在团长海洛通、艺术指导史吉平的率领下访问了北京、杭州、上海、南京、天津等城市后,于今日上午乘飞机离京返国。
前往机场欢送的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丁西林等。
瑞典驻中国大使馆代办沃尔威欧斯也到机场欢送。
14日中午,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设便宴欢送瑞典皇家歌剧院芭蕾舞团艺术家。


第4版()
专栏:

中国妇女代表团回京
新华社16日讯 赴波兰出席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扩大会议的中国妇女代表团,在团长杨蕴玉率领下今天乘飞机回到北京。


第4版()
专栏:

第一批柬埔寨女工
新华社记者 张瑶
一进柬中友谊纺织厂宽敞而整洁的车间,人们就可以看到全部机器都在运转,生产在紧张地进行。穿着各种颜色的紧身衬衣和沙笼(柬埔寨妇女着的裙)或长裤的柬埔寨女工们在机器旁边熟练地操作着。现在她们每天生产二千公斤棉纱和一万米棉布,供应柬埔寨人民的需要。用中国经济援助建设起来的这座纺织厂是中柬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在这里成长着的柬埔寨第一批女工是这种真诚的友谊的直接的见证。
一个初次到磅湛参观柬中友谊纺织厂的人,很难猜想得出,这座拥有一万一千多个纱锭和二百一十台自动布机的现代化工厂,才正式投入生产两、三个月,工人的普遍工龄是三个月,最长的也不过半年。今年5月初,周恩来总理第二次访问柬埔寨时,应邀为这座工厂主持了象征性的开幕典礼。那时车间里只有几部机器在开动,进行试验性生产。以后,一批批的工人来到了工厂,在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下,掌握了操作技术。9月份,这个工厂就分两班开始了正式生产。目前厂里的生产已全部由柬埔寨工人自己掌握,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只在关键性或少数困难问题上给予帮助。柬埔寨工人充满信心地说,“现在,我们也可以独立生产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实!正像周恩来总理为这个工厂剪彩时所说的那样:“磅湛纺织厂的建成,不仅说明柬埔寨人民在西哈努克亲王的领导下,有发展自己民族工业的决心,而且也说明了柬埔寨人民有发展自己民族工业的能力。”
在柬埔寨备受帝国主义剥削和掠夺的八十多年殖民统治期间,柬埔寨人不仅不可能建立任何民族工业,而且也被剥夺了做技术工人的权利。在仅有的几家法国殖民当局或私人工业企业里,都只雇用外国人。西方殖民主义者诬蔑柬埔寨人“愚蠢”、“懒惰”,只配当“苦力”。但是历史多么无情地揭穿了这些无耻诬蔑。在友好国家的帮助下,柬埔寨不仅迅速地建成了一些现代化工厂,也造就了第一批现代工业的技术力量,证明了柬埔寨人是勤劳而智慧的。在克服困难、掌握技术的过程中,柬埔寨工人表现了很大的决心和努力。我们在访问这个工厂时,深深地为一些动人的事实所感动。
今年5月初,工厂由学校和农村招来了第一批女工。习惯于家务劳动的柬埔寨妇女,不仅对机器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对于站在机器面前工作也不习惯。有的女工回忆当时的情形告诉我们:“那时多想坐在车间里光滑的地板上休息啊!”但是绝大多数工人坚持下来了,有的腿肿了也照样干。就这样,她们打破了第一个适应工业生产的难关。现在,她们个个胜任愉快地站在机器面前,挡着车。
中国派到工厂去帮助工作的两位女工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在第一批招来的女工中,有一个娴静而漂亮的姑娘,纤细的双手上留着长长尖尖的指甲。她名叫木豆茵,原是中学生。在刚学接棉纱断头时,她要在一分钟内接十个头都觉得很困难,在几次测验中都落在别人的后面。每次,她感到很难过。后来她要求中国女工帮助她寻找原因,中国女工诚恳地告诉她,她的指甲太长,每次纱绕在指头上就滑脱了,因此影响效率的提高。木豆茵一声不响地马上找来剪刀,把十个指甲剪短了。对于这位姑娘来说,这样作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的。下工后,她还拿一些棉纱利用休息时间练习接头,她的工作效率很快地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久,她被派去学做技术要求较高的帮接工。但是在测验拆除不合质量的坏布中,她又落在一些同伴的后面了。她曾经好几次一个人站在机器旁边苦苦地思索着。她下决心勤学苦练。于是,每天在开工之前,她就悄悄溜进车间,把一只手表放在旁边,开始了紧张的自我测验练习。就这样,她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提高了拆坏布的效率,赶上了别人。她拆六寸长坏布的效率由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最后只要二十秒钟左右。当我们走到织布车间时,她正在拆坏布,动作是那样敏捷、熟练而准确。现在,她一个人能看四十八台技术要求较高的织花纹布的机器;而拆六寸长坏布的速度又早已突破了二十秒。她看到我们后,以柬埔寨少女特有的羞怯和温柔的表情向我们合十敬礼。她告诉我们,昨天一个帮接工请假了,她自动代替了她的工作,一个人看了九十台机器。虽然很辛苦,但是她心里很高兴。她说,她以自己能成为柬埔寨第一批纺织工人而骄傲;因为自己工厂的产品能供应本国人民而兴奋。她向我们说:“我们技术的提高是中国男女专家耐心和无保留地帮助的结果。”就是这样,她顽强地掌握了技术,表现了柬埔寨人民要求发展民族工业的决心和能力。
在同一个车间里,我们遇见了半年前我们曾经见过面的挡车女工叶采尼。当时,她和几个刚进厂的女工正围着一台空布机在学开车。曾几何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叶采尼已经是管理十八台布机的熟练工人了。我们相互地微笑合十为礼。她告诉我们,她在那次学习开车后,十多天能看一台布机,二十天后看四台,一个半月以后,看八台。到9月底正式生产时,她已经能看十八台了。
陪同我们参观的中国女工张秀英不止一次地向我们称赞柬埔寨女工的聪明和努力。她说,开始时,一般女工一分钟还接不上三、四个纱头,她那时曾设想把初步要求定为每分钟接十五个纱头。但是两周后,柬埔寨女工就普遍达到一分钟接十八个头了。现有的十二个帮接工的技术水平也可以称得上是熟练工人了。
我们来到了细纱车间。这里秩序井然,挡车工轻巧地穿行在机器之间,打扫着机器上的飞絮和接着断头;清洁工在一遍又一遍地打扫着地板。我们遇见了哥慕朗,一个活泼的柬埔寨姑娘。我们早就互相认识了。在5月间访问这个车间时,我们看见她手忙脚乱地在学挡车;棉纱好像故意和她开玩笑似的,一个劲地断头,接上这个顾不上那个。而现在,哥慕朗已经成为机器的主人了,她能看一台半机器共六百三十六个纱锭,并且还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例如,她采取了由她自己起名的“宝塔形换纱法”,可以有条不紊地依次更换粗纱,避免需要换的粗纱挤在一起,以致影响接头。哥慕朗告诉我们,她不但自己这样做,还把这种作法介绍给新来的同伴。
就在这时,陪同我们的另一个中国女工王秀珍指着一位纤小的柬埔寨姑娘向我们介绍:她做中班,下午两点才该上班,可是她在早上七点钟就来做清洁工作了。我们和她交谈起来。原来她们中班在昨天的产量低于早班,她急得睡不着觉。为了赶上早班,她决定先到车间作好清洁工作,使大家工作好做,可以减少断头,提高质量。她告诉我们,她的名字叫索高母,原是中学三年级学生,今年才十七岁。她因为喜欢当技术工人,才决定放弃学习而进了工厂。和她一样自愿当工人的中学生在这个车间里还有几个。
半年来,在这个工厂里已经培养出六百多名生产工人,包括纺织工、织布工、保全工、电工等。新的工人还在继续被培训出来。她们自豪地在工作着,特别是当她们知道她们的产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那种高兴更是难以形容的。
和她们接触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她们和中国技术人员之间的那种亲切的友谊,不是用对友谊的一般的理解可以测度的。还在5月间,我们访问这个尚未正式开工的工厂时,她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那样,盼望着中国纺织女工早日到达好教给她们技术。当中国的两位女工到磅湛时,正是馥郁的白兰花盛开的季节。每天下班时,中国女工所穿围腰的口袋都装满了这种香花。这就是柬埔寨女工们悄悄地放在他们口袋里的。中国女工多次表示婉谢,但都不成功。柬埔寨女工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们,只有用这些自己家里生长的鲜花来表示我们对中国的深切感谢。活泼的索高母曾把她的心情告诉我们说,她一遇到学不好技术时,就睡不好觉了。因为她感到要不努力学习,怎么报答中国对柬埔寨的帮助呢?她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愿中柬两国友谊不断向前发展,要像姊妹一样地亲密。”电工工长翁车恩也对我们表示对中国专家的感激心情,他说:“中国专家教会了我们这些开始连接电线都不会的人掌握了复杂的电工技术。这对柬埔寨自己的工业建设太有意义了。”
告别这个工厂后,我们的心情仍然十分激动,不禁想起周恩来总理在这个工厂开幕式上所讲的话:“只要我们有决心,依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依靠友好国家的互助合作,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起来,西方国家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亚非国家也一定能够做到。”事实不正是这样吗?望着汽车外一望无边的稻田,想起刚才访问过的勤劳而智慧的柬埔寨工人,我们相信一个现代化的柬埔寨国家不久将出现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第4版()
专栏:

刘少奇主席12月16日晚举行盛大宴会,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其他贵宾。图为刘少奇主席在宴会上讲话。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4版()
专栏:

十二月十五日,西哈努克亲王公主索丽娅·伦赛(左二)、诺罗敦·纳拉迪波王子(左一)和诺罗敦·克马努拉克王子参观全国农业展览馆。 新华社记者 刘长忠摄


第4版()
专栏:

刘少奇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步入宴会大厅。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4版()
专栏:

宴会前,周恩来总理和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亲切地握手。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4版()
专栏:

在宴会上,中央歌舞团的演员们表演的柬埔寨舞蹈,受到宾主热烈欢迎。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