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方向对 信心高 办法好
陆家院生产队重灾变轻灾
战胜严重干旱,适时种上水稻;连续三天暴雨,又被淹掉三分之二坚持生产救灾,抢种冬麦冬菜,开展副业生产,保证社员吃穿
从河北静海城关向南走五华里,有个陆家院生产队。三个多月以前,这里大部分农田还是一片汪洋,严重的沥水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然而,这个队的党员、干部和社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发愤图强,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救灾、节约度荒的道路。经过三个多月的顽强斗争,全队就由重灾变为轻灾,生产、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社员吃、穿都有保证,月月还能领工资;小麦块块苗全苗壮,冬菜普遍生长良好。社员们个个欢欣鼓舞,劳动热情高涨,心情愉快地投入了积肥、小麦管理、副业生产等冬季生产活动。
有困难,有办法
陆家院紧靠南运河右岸,地势低洼,常受河水、沥水的袭击,农作物收成很不稳定。但是连续遇到大旱,经过近三百天的抗旱斗争,适时种上了一千七百六十五亩水稻和八百零五亩大田,禾苗长的很出色,丰收在望。就在这个时候,遇上了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8月下旬连降三天暴雨,绝大部分庄稼被淹没了,经过大力排水抢救,全队只救出了八百三十亩,三分之二的农作物被淹。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干部、社员情绪低落下来。
这个队的党支部学习了上级党委的指示,研究了过去领导生产度荒的经验,确定发动群众,走生产救灾的道路。而后分别召开了有度荒经验的老农座谈会和贫农社员座谈会。在这些会上,先摆出了全队的家底:全队剩下的庄稼,预计能打五、六万斤粮,从6月初到明年麦收,全村人吃、马喂和籽种估计还缺六、七万斤粮食;秋种和春种投资也得几千元。亮出家底以后,就“能不能度过灾荒,怎样度过灾荒”的问题,发动大家进行讨论。老社员孙万福说:“解放前碰上这样的灾年,真是走头无路,借抄无门。现在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我们就能够度过灾荒。”贫农社员韩富春接着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抗灾的力量更大了。就拿排水来说吧,往年咱们这里下涝了,最早也得第二年春天才能脱干。今年,咱们公社的扬水站黑夜白日的排水,积水眼看着往下脱,准能按时种上麦子。”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度荒的有利条件越摆越多。有的说:“地上的粮食丢了,还有满洼的地下粮(指地梨)”;还有的说:“农业丢了,我们还能搞副业……”。越讨论,越有劲,使大家坚定了战胜灾荒的信心,原来存有悲观情绪的人,也鼓起了干劲。
大家议,大家干
战胜灾荒的信心坚定了,接着讨论了如何战胜灾荒的问题。从社员讨论的情况看,当时对度荒的道路有两种主张:少数人主张单纯依赖国家供应粮食;可是,多数社员主张抓紧时机,打涝残秋,把一切能吃能用的东西都收上来,还要多多抢种秋菜,尽量少向国家要粮要物,等进入冬季再抽出较多的力量,搞副业生产。
支部认为:这不只是一个思想问题,而是生产度荒的方向问题。为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自己动手,生产救灾,党支部继续发动群众讨论:咱们是伸手向国家要粮食呢?还是现在多抓物,减轻国家负担呢?经过讨论,社员们认识到:我们虽然受了灾,不能拿出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了,可是也不应该给国家增加太多的负担,要尽量自己想法克服困难。道理辩明了,社员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了,提出要抓紧时机,多搞农产品,是当务之急,冬季再大搞副业。方向一经明确,人们立刻行动起来了。经过反复补种,终于种上了二百多亩秋菜,还适时完成了七百亩小麦的播种任务。接着,又加工细管,全队共收了白菜、萝卜等二十多万斤,麦苗也长得很好。
群众被发动起来以后,度荒的办法越来越多,社员有什么好主意,都主动找干部去说,队干部也特别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有事和社员共同商量。社员孙万福对生产队长说:“好年头的时候,人们还讲究‘秋天弯弯腰,胜过冬天转三遭’。今年受了灾,更得这样办,应该把能吃能用的东西都收回来。”社员们的这些意见,和党支部的打算碰在一块了。种麦结束以后,各小队就把主要劳力划分了三条战线:一部分人进行“小秋收”;另一部分人负责多种越冬菜;两个小队各抽出八个壮劳力到火车站搞搬运,增加现金收入。这样安排的结果,适时种上了一百零五亩越冬菜,比去年扩大八十多亩;搞搬运,最近一个月就收入近四千元。
走一步,看两步
党支部在领导生产度荒的过程中,还认识到:农业生产和许多副业生产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必须走上步,准备下一步。早做准备,安排得巧,才能争取主动,以早促好。支部对每个阶段需要完成那些生产任务和作好那些准备工作,各项任务需要多少人去做,都是事先帮助小队安排好。在秋种、秋耕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以小队为单位组织社员讨论了冬季生产的安排问题。在农业方面:搞好小麦越冬管理和积肥,让小麦安全过冬,保证明年种地有肥料;把越冬菜管理好,把秋菜保管好;在副业生产上:除了治鱼、搬运、加工纸浆以外,大雪节令以后,再增加打草帘和织席两种生产,社员的家庭副业由社员个人安排。各小队根据冬季的生产任务,按照每个社员的技术专长,进行量人派活,做到了巧用劳动力。对冬季社员劳动的时间,作了严格规定,保证有劳有逸。
走一步,看两步,使全队的工作步步主动。冰上治鱼所需要的工具,在没有结冰前就修理好了,结冰后立即下洼治鱼。为了保证小麦安全过冬,负责管理小麦的社员,已经整好了一千多车肥料,进入大雪节令,马上就能送到田间,给小麦“盖被”。
深入下去抓政策
这个队的党员、干部都积极投入了生产救灾斗争,哪里有困难、有问题,哪里就有党员、干部。有困难,干部和社员共同克服;碰到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解决。
干部在生产第一线,特别注意通过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党支部原计划冬网治鱼从小队抽人,由生产队统一经营。这个意见和小队干部、社员商量以后,许多社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人们的理由,一个是:三十六个人的冬网班,在本村说来不算小,可是和贾口洼别的队比起来还是最小的,洼里水深面大,打大片比不过人家别的队,打小片三十多人又窝工,不如分成两班,由小队组织好。第二是由小队支配劳力,鱼多的时候可以多加人,鱼少的时候,可以腾出人来干别的。党支部认真考虑了小队和社员的这些意见,确定把治鱼生产改为小队经营。这样,调动了小队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刚刚结冰,两个治鱼组就活动起来了。
关心人,体贴人
遭受水灾以后,党支部就把搞好社员生活作为生产度荒头等重要的任务。
首先本着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农忙多吃、农闲少吃的精神,发动群众讨论了用粮计划。根据社员的意见和本队不同季节的生产任务,从9月初到明年6月分为四段,按段确定了吃粮指标,并认真执行了“以人定量,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政策,进一步健全了粮食管理制度。
最近,党支部书记刘少荣和公社驻队干部刘俊明到食堂担任管理员,和炊事员们共同研究改善社员的生活。为解决社员冬季取暖问题,队里一方面按户按人分配了烧柴;另一方面,规定一定时间让社员自己拾柴。11月23日清晨,天下着鹅毛大雪,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公社驻队干部和小队长,就分头挨门访问,检查过冬准备工作。检查中发现社员臧广瑞家的窗户还没有糊好,孩子的棉裤太薄,干部们就马上帮助解决问题。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加强越冬作物管理
广西农村各人民公社根据冬种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地条件和不同品种,进行追肥、中耕、防虫、防冻等田间管理。梧州专区各地组织干部、社员深入田间逐块检查,共同研究,对症下药,作物管理得较好。气温较低的桂林专区,发动群众总结了过去冬种作物的追肥护理经验后,普遍推广了盖牛栏粪的办法,既追了肥,又防冻保温。
在田间管理中,各地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责任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冬种作物的护理做得较前踏实。
多方设法提高肥料质量
宁夏中卫县灯塔公社永康管理区第七小队党支部通过对社员思想教育,干部深入一个畜圈搞“试验田”,对手竞赛和结合检查验收和交流经验等措施,提高肥料质量。
由于提高了肥料质量,不仅节省了积肥所占用的劳动力,还打破了历年来12月底积够第二年夏田肥料的“常规”,在11月中旬就全部积足了明年夏田用肥,并陆续运往田头。
以小队为单位建立丰产片
上海市松江县城北公社光星生产队,两年来一直坚持以小队为单位建立丰产片。这样做的结果,用工省、成本低、产量高、示范作用很大。去年,这个队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18%;今年又获得了增产。在丰产片的带动下,全队今年秋种的“三麦”、油菜,质量、进度和田间管理工作都在全公社各生产队的前列。
鄱阳湖冬季渔汛开始
江西鄱阳湖冬季渔汛生产已经开始。湖滨地区的十余县出动二万四千多人,驾驶一万多条渔船,活跃在辽阔的湖面上。目前,湖滨各渔场每天日产量约比去年同期日产量增加10%左右。
今年湖滨各县县委为了夺取冬季渔汛丰收,都及早作了准备。除组织专业渔民捕捞外,还安排部分副业船队和社员入湖捕鱼。
各地在捕捞中都贯彻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并在劳逸结合的原则下组织社员们开展竞赛。
全面规划牲畜过冬饲草
河南嵩县大章公社黄水庵生产队对冬季牲畜饲草进行了全面规划,什么牲畜吃什么草,每头各吃多少,都有了具体规定。这样就做到计划用草,节约用草,解决了猪、牛、羊三畜争草的矛盾。
做了饲草规划以后,分别不同品种过秤入仓或堆成专垛,由专人管理,实行专草专用。这个队对社员家庭燃料,也作了安排,烤火、做饭都不用饲草。
建立农村食堂辅导站
河北交河县西辛店公社以管理区为单位,普遍建立了食堂辅导站,提高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辅导站给他们定期上政治课,挑选业务熟练和有经验的老手进行业务辅导。
辅导站成立以后,很快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全公社已培养了一百二十多名“好管家”和一百一十多名“好厨师”。


第3版()
专栏:

有困难 有办法
娥眉
今年不少地区遭受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
但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呢?是树立雄心壮志,千方百计战胜困难;还是畏首畏尾,束手无策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能否战胜困难的关键。在这方面陆家院生产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我们读一读“陆家院生产队重灾变轻灾”这条令人振奋的新闻吧。这个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在严重的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勇敢地担起了困难的“重担”,仅只三个多月的抗灾斗争,就把重灾变成轻灾,社员生活有了着落,冬季生产日益活跃……。在这里,我们真正看到了革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威力!
敢于向困难作斗争的人,总是最有办法的。
陆家院生产队在党的生产救灾、节约度荒的方针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摸清灾情,做到胸中有数;他们善于依靠群众,把受灾以后的全部家底“亮”出去,发动大家来讨论;他们工作深入细致,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关心人,体贴人,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
掌握了党的政策,有了群众作靠山,就像群众说的那样“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且看“火焰山”真的被他们踏在脚下了:他们把能种的作物及时种下去,把有用的东西从田野里全部采收回来,又从多方面开展副业生产增加现金收入,不仅保证了社员当前的吃、穿,而且本着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精神,从9月初到明年6月的口粮也分段安排妥当。在三分之二农作物被淹的严重灾情下,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难道不是奇迹吗?
敢于斗争——在战略上蔑视困难;实事求是,一个个解决具体问题——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这是战无不胜的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陆家院生产队运用了这一伟大思想,困难便不再是障碍他们前进的暗礁,而是成了人们更加奋勇前进的动力,取得了生产救灾的初步但却是巨大的胜利。


第3版()
专栏:

新麦区如何实现小麦高产多收
乐平县委深入群众因地制宜找到增产措施
水田小麦适时开沟排水,保证生长时期土壤湿度适宜;旱地混种、套种、间种小麦实行套灌、单灌,增施肥料;山坳地区小麦加强防霜冻、兽害
本报南昌16日电 江西乐平县狠抓水田、套种田、山坳田小麦田间管理,争取明年丘丘麦田获得高产。
乐平县今年已经播种的小麦比去年增加了三倍以上,达到了二十万亩,打破了“南方米、北方麦,南方不能种小麦”的历来看法。多种这一关突破以后,就是如何争取实现高产多收了。中共乐平县委认为突破高产关比突破多种关更困难。原因是:一,当前小麦生长中遇到了早霜、早冻,水田多渍,旱田干旱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二,不仅面积大,而且管理小麦的经验不足。乐平县委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冬季小麦主要生长期中的高产管理措施。
保持水田地区小麦适当水量,是促使小麦早生、早发、早熟、高产,解决收割期稻麦争时的重要办法之一。乐平县在水稻田中播种的五万多亩小麦,在播种时就存在着收割与早稻插秧争季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除实行水稻寄秧、延长水稻秧苗生长期,不因小麦迟熟晚割而妨碍早稻插秧时间外,就是大抓小麦冬季田间管理,全力解决当前因稻田含水量大,再加雨水过多而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问题。为提高小麦的管理水平,县委以第一书记为首组织了大批调查研究组,深入到全县二千九百多个生产小队,求师访友,总结管好水田地区小麦经验。主要办法是:开沟排水,把水稻田里过多的水、特别是雨水,排出田间,以保持冬小麦生长期间的土壤湿度适当,并防止南方冬春两季多雨,污烂根须,影响小麦高产。这一经验在各水田小麦区推广后,全县水田小麦全部达到苗齐、苗壮。
管好混种、套种、间种的旱田小麦,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县有五万多亩小麦是套种、混种、间种在萝卜、红花草、甘蔗田里的,怎样灌溉这几种套种作物,才能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的需水量;同时这些套种田复种指数高,需肥量特别大,这些都是今年冬季麦田管理中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全县组织了所有农业技术干部和老农,一丘、一户、一人地总结管好套种小麦田的经验,找到了油菜、绿肥需水量小、小麦需水量大的特点,并以套灌、单独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的问题。所谓套灌,即不分大小麦、油菜、绿肥等作物一起放水灌溉,一个半月一次。所谓单独灌溉,即半个月单独灌溉一次小麦,灌溉方法是按麦行放水。这项经验普遍推广以后,全县五万多亩套种小麦都得到了适时灌溉。为使这一灌溉方法经常化,并保证复种指数较高的田有足够肥料,全县又在搞好冬季田间管理的同时,认真执行了“三包一奖”政策,调动了各包产单位的生产积极性,掀起了以保水、保肥为中心的小麦高产竞赛,使全部冬种小麦达到了高标准管理要求。如临港公社宋家生产大队“三包一奖”政策贯彻执行后,全队一千四百多亩大小麦不仅普遍锄了三次草,而且每亩平均追施了三十担农家肥。甫下小队社员为实现实产超包产,冒着大风车干了四口水塘,挑出了九万多担塘泥,保证了全部小麦的追肥需要。
防霜、防冻、防止兽害,是管好山坳地区小麦、保证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乐平县有十万亩小麦分布在大山地区的山坳里。过去这里小麦低产的主要原因除早霜、早冻、气候寒冷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外,就是野兽危害和离村太远管不过来。为此,县委本着当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下放一万多名干部到这些山区,加强这里的生产小队的领导,并在高山、低山、红土山等不同土质、不同气候的山坳里建立了五万多亩丰产方,从丰产方中总结了防霜、防冻、防寒等管理经验。这些经验是:一、多施牛栏粪,防寒保温;二、复盖杂草,以防霜、防冻、防兽;三、建立新的居住点,以便勤管细管。为实现这三项管理措施,全县各山区结合冬季积肥,组织了一万多人上山砍草,并做到了丘丘麦田都盖上了杂草。同时,动员了大批下放干部和社员到山坳里建立居住点,并在那里建立牛猪场,用山草养牛、用野生植物养猪,以猪牛栏粪肥麦,从而既解决了因离村远管不过来的问题,也保证了十万亩小麦保温保肥需要。


第3版()
专栏:

突破冬麦薄弱环节 力争夏粮均衡增产
偃师县加肥加水偏管低产田,叫三类苗多分壮蘖盘好根
本报郑州15日电 河南省偃师县在麦田管理中,继续坚持抓平衡增产、抓薄弱环节,在不放松丰产方和一、二类麦田管理的同时,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五赶”(晚茬赶早茬、重茬赶轻茬、远地赶近地、坡地赶平地、瘦地赶肥地)“二变”(变三类苗为一类苗、变低产田为高产田)“一超”(实产超包产)运动,偏管一般田和三类苗,为明年夏季大面积均衡增产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偃师县是河南省冬小麦的主要产区。公社化后,以小队为单位大搞小麦丰产方,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积累了比较系统的增产经验。今年种麦时,充分运用了这些经验,及早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同时又普遍做好了抓平衡增产、抓薄弱环节,因此绝大部分麦苗比往年出得整齐,长得茁壮。但是由于有十一万二千多亩麦田腾茬较晚或前茬较重,三万多亩麦田是间作套种,九千多亩是旱地或是抢墒下种、底肥不足甚至未施底肥,因此全县麦田中仍有一定数量是三类苗。这些三类苗不只是一般田和比较偏远的地里有,连丰产方里也有点片的存在。越冬前若不通过加强管理,使它转弱为强,不仅影响继续盘头发杈,而且将因抗寒能力小而死亡。中共偃师县委认为,这是争取明年夏季丰收的薄弱环节。因此号召全县在不放松丰产方和一、二类麦苗管理的同时,集中优势力量(也就是肥字挂帅、偏肥、偏水、偏管理),立即开展“五赶、二变、一超”运动,使所有三类苗在越冬前多分壮蘖、盘好根。
大抓思想教育,大抓政策执行,大抓群众路线,是中共偃师县委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迅速掀起这一运动,突破薄弱环节,确保平衡增产的有效措施。今年偃师县播麦质量比往年高,麦苗生长比往年好。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和干部出现一种盲目乐观情绪。为了提高干部和社员的思想认识,县、社党委和大队支部,一方面组织干部、老农、技术员深入田间,普遍检查麦苗生长情况,用大面积有好有坏的事实,消除这种思想;一方面发动群众总结过去早管、偏管因而增产的经验,管得晚、管得差因而低产的教训,普遍提高了广大社员的思想认识。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有了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全县七个公社的一百八十七个大队(基本核算单位),通过制订全年分配方案,普遍检查夏、秋两季各包产生产队“三包一奖”制的执行情况,进一步修订和落实了最近麦田的“三包一奖”。地处丘陵地区的李村公社油赵大队,今年种了四千多亩麦,其中三类的达八百六十多亩。大队为了争取明年全面丰产,在夏秋产量完全落实,三包一奖全部兑现,并总结了奖赔的经验以后,根据当前麦苗生长情况和管理要求,经过群众同意,规定了各类麦田的包产指标和奖励办法。这样,就大大激发群众偏管三类麦田和远地、瘦地麦田的积极性。全大队七个生产队各抽出50%的劳力和七名追肥、浇水技术员,集中很多运粪和浇水工具,开展了以先三类苗、后二类苗、再一类苗;先远地、坡地、瘦地,再近地、平地、肥地的追肥、浇水运动。
在开展“五赶、二变、一超”运动中,全县各级党委都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领导。早在麦播开始,县委就增兵增将,加强生产第一线的领导。最近又以县委第一书记张鸣吾为首,组织了四十多名政策水平较高的干部,一方面检查各地贯彻执行政策和走群众路线情况,一方面帮助分析和及时解决麦田管理运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样就使当前麦田管理呈现了一派更好的形势。
以实现超包产计划为中心的“五赶、二变、一超”运动,在全县各社、队逐步开展后,既使三类麦田得到早管、偏管,也促使一、二类麦田有了进一步提高。现在全县已追肥一遍的有二万三千多亩,浇水一遍的二万一千多亩,松土保墒的二千二百多亩,防治病虫害的五千七百多亩。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公社假日见闻
本报记者 魏昌旺
初冬的一天,我访问了湖南邵东县两市塘人民公社宋家塘大队,社员们正在抢种小麦和油菜,播种任务只剩下了一个尾巴,很快就完成了。社员们在劳动之余,总喜欢谈起假日的活动。原来,这个大队普遍实行了放假的制度:男社员每人每月放假两天;女社员每人每月放假四天。放假日期是由生产队、作业组根据生产忙闲和社员商量确定的,这就使社员们更方便了。
下面记载的,是公社假日见闻的片断。
彭二嫂的家常话
从前进生产队第一食堂出来,只隔一间房子,就到了社员彭二嫂的家。这时,已是中午时分,有的社员已经开始吃中饭了,只有她还坐在大门边的一只小桌旁,聚精会神地为她的大女儿春娥做着鞋子。彭二嫂是个能干的女社员,她一家大小七口人,丈夫刘军在大队综合工厂当会计,经常不回家。一家人洗衣、做鞋、缝缝补补,靠她一个人做。家里不论大人小孩,都是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除了管理家务以外,她劳动也很积极,每月都要做二十六、七个工。
彭二嫂一边做鞋子,一边和隔壁的曾二娘谈家常,从做鞋子谈到放假。曾二娘夸彭二嫂能干。彭二嫂只口口声声说是党的政策好,毛主席对社员关心的真周到。原来有这么一段故事: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她和全作业组的妇女都参加了修水库,但是她的第二个儿子新庚这时急需一双棉鞋。虽然工地上的干部也再三说过,家里有特殊困难的可以请假,但她始终觉得修水库是关系到一社、一队的大事,别人积极劳动,自己怎好请假呢,一拖就拖了二十多天。直到有一天工地休息日,她才匆匆忙忙地赶做成一双棉鞋,给儿子穿了。
谈到这件事,她高兴地对曾二娘说:“二娘,你看上级为我们妇女安排得多么周到啊!以前,考虑到我们妇女有特殊困难,规定每月可以请几天假。现在,好像看见我们自己不好开口请假,就干脆规定每月放四天假。认真说起来,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女儿也没有这么好!”彭二嫂说,她打算利用今年冬季的假日,把全家几个人明年要穿的鞋子都做好,衣服补起,明年一开春就出工,落心落意的搞生产。
曾二娘被她一句话提醒了,站起来说:“是呀!我也该回去把家里收拾一下,明天好利利落落出工呀!”
吴五嫂的生日
这一天,恰巧是双塘生产队第三作业组社员吴五嫂四十周岁的生日。清早她吃了饭,换了衣服,抱上自己半岁的小孩,到附近去接已经六十五岁的老娘和娘家的弟弟、弟媳及侄儿等一同到家来过生日。
午饭是在家里做的,桌上摆几样菜。除了她自家大小五人外,还请了作业组长等几个客人。大家笑哈哈地吃着、谈着。就在这时老太太乔二娘离开坐位,从一块手巾内取出一丈三尺蓝士林布,双手放在女儿的手里,意味深长地说:“班保(吴五嫂的乳名):这是你娘今年搞副业亲手赚来的钱买的。人民公社真好,我家不但不愁吃不愁穿,连我这个老婆婆也能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买东西给你贺生日了。要记住娘的话:一定要把食堂办好,使我们的日子过得更甜。”
丢不下生产的人
在放假的日子,人们虽然可以尽情地去玩,去搞自己的小家务。但是,在每个假日里都有一些为了不失生产时机,不愿在当天休息的人。“七一”生产队放假的那一天,第一作业组田坎上,就有五个社员正在进行着一场抢犁冬板田的战斗。
原来,在放假的前一天,这里下了一场大雨,把这五十多亩干得又坚又硬的黄夹泥田浸透了。吃晚饭时,当作业组长在食堂里宣布明天放假以后,负责犁田的贫农社员李达云就自动找犁田小组的姚再生、姚荣庭等四人说:“伙计!明天组里放假,我们犁田组不休息,争取趁田里水没有干时就把它犁转来,以免将来种作物时又要用锄头去挖,你们看怎样?”姚再生等都响应说:“要得。反正自己给自己做活,哪天休息不一样,为什么明天就非休息不可呢!”这天清早,李达云等就起来检查了工具。吃了早饭,各人就架上犁赶着牛出了工。一下田,五个人就展开了竞赛,干得更起劲。
这一天,他们五个人共犁了八点二亩冬板田,超过了每天犁七点五亩田的劳动定额。
党支部书记的“假日”
放假的那天,前进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邹新生一清早就来到了第二食堂。一进门,炊事员唐菊香等就亲切地问:“邹支书,你今天起得这么早,准备到那里去呀?”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帮你们来做饭呀!”
“帮我们来做饭?我们不是都在这里吗?用不着你来帮忙啊!”许元华指着自己和正忙碌的唐菊香、姜梅英两人说。
“你们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工作着,别人放了假,你们还要煮饭,真是辛苦了。今天放假,我没有事,特地来帮帮你们的忙。”说罢,他就动手帮助量米、蒸饭。接着,又挑起水桶到塘里挑水去了。许元华看见党支部书记说得如此恳切,心里乐滋滋地对唐菊香说:“今天是假日,我们一定要把饭菜搞好,使大家吃得满意,玩得快乐。”大家都高兴地点了点头。
炒菜前,邹新生已担好了水,放下担子,又问大家:“今天是个假日,你们准备搞些什么好菜给大家吃?”许元华把手一指说:“昨晚准备了白菜片了。”
“还有吗?”
“再加一个刀豆干炒辣椒。”
“我都同意。”党支部书记点头说:“不过要炒得好一点。炒白菜时火要烧得大,还要放点辣椒,使大家吃了感到有味道。”说罢,他就动手烧火,帮着他们炒起菜来。
八点半钟,食堂开饭了。这一餐,每个桌子上都摆了一大钵子白菜片子,一钵子辣椒炒刀豆干。一位老社员一边吃着一边向邻桌的一个青年说:“今早的白菜片为什么比往常的特别好吃一些?”那青年人凑近他的耳朵轻声地说:“今早的白菜片是我们的邹支书亲自掌握的。”老人满意地笑了。
这时,有人在桌上念了快板:“支书下厨房,伙食大变样;虽是平常菜,味道特别香。”大家都说:“念得好!念得好!”
双塘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姜运成在假日这一天,还到贫农社员家里逐户访问。他首先到社员姚书全的家里,他知道姚书全今年1月因公负伤,现在还在休养。这时姚书全正想买点酒吃帮助通风活血,但一时手里缺钱,还没买成。姜运成知道他的要求,立即借给八角多钱,又问他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姚书全十分感动地说:“没有要求了。我跌伤后,党和政府这样关心我,给我请医生治,大队也借了三十多元,我还有什么困难呢?我只有等伤好了,加紧出工报答党和公社的恩情。”
社员们的假日活动是多种多样,有人在家处理家务,有人出门去走亲戚……,但是,效果都是一样:人们劳动十来天,休息一次,处理处理自己的私事,第二天的生产干劲就更足了。(附图片)
书记下食堂 河北美术学院四年级集体创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