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革命无产阶级和国际主义者的伟大榜样
——叶·德拉伯金娜的《黑面包干》读后
李希凡
正当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三周年的时候,十月号《世界文学》译载了苏联女作家叶·德拉伯金娜的回忆十月革命的作品《黑面包干》。作者在十月革命的时候只有十几岁,她是随着革命一起长大的。在《黑面包干》里,德拉伯金娜以参加者和目击者的身份,追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时期的一些故事。我们说它是一本小说也好,或者说它是一本“严峻而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的回忆录”也好,总之,它是一部好书,它是一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精品。值得每一个革命者认真地读一读,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风险、没有经历过艰苦斗争生活、在社会主义胜利建设年代里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来说,《黑面包干》像我国的许多革命文学作品一样,是一本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教科书。促人猛醒,耐人深思。
将革命进行到底
作品一开始,作者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为我们展现了1918年俄国无产阶级沸腾般的革命生活。像大家所知道的,在这令人难忘的岁月里,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是处于国内外十分艰苦的环境里——帝国主义列强正在对它进行疯狂的武装干涉,妄想扑灭这行将燃烧到全世界去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烈火,而国内的资产阶级、地主、富农和白卫军匪帮,也到处在点燃反革命战争的火焰,并且在最尖锐的粮食问题上,企图用饥饿来扼杀苏维埃政权;但是,俄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在伟大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却并没有为战火和饥饿所吓倒,他们高举着列宁的旗帜,充满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胜利信心,披荆斩棘地奋勇前进。
在《黑面包干》里,这种沸腾的革命生活,是通过作者——一个充满革命热情的青年红军战士的眼睛映照出来的,这就更增强了它的破晓黎明的蓬勃朝气。尽管“敌人离莫斯科更近了,威胁着苏维埃共和国的危险局势更严重了。”但是,莫斯科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战士们,却满怀革命热情地生活着、战斗着……
为了保卫莫斯科,保卫伏尔加河大桥,击败帝国主义者和白匪的进攻,一个红军中队从莫斯科出发了。在这支队伍里,“有几乎在战壕里度过了整个帝国主义战争时期的老军人,也有生平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小伙子。对许多人说来,一切都是新鲜的:环城铁路上正在编组军用列车的车站……黑暗中听到战马的嘶鸣,加温车上的板床和敞着的车门,被晨曦照得明亮、在车门外面掠过去的幢幢小房的屋顶……”然而,无论是久经锻炼的老战士,还是这些怀着新鲜感情的年轻的红军,他们都深切地懂得,他们是在为社会主义祖国而战,“一步也不能后退”!看看在他们的活跃的战斗生活里的那些营房上贴着的标语吧:
“你是革命军人。这就是说,你的总司令是革命!”
“为了消灭战争,必须消灭那些需要战争的人。需要战争的是富人!”
“你的祷文一共是十个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你的军令也是十个字:‘对平民和平,对贵人战争!’”
听听阿略沙反映着俄国无产阶级坚决革命意志的豪迈语言吧:“莫斯科人打发我们走的时候对我们说:‘出发吧,把胜利带回来。你们如果不能够带回胜利,就别回来啦,宁可让别人运回来你们的棺材和尸体。’说这话的那些人,已经饿得站不住了,但是仍旧紧握着革命的旗帜……”
没有列宁教导出来的这样的革命战士,就不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没有这种坚决彻底的革命精神,就不可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圈里胜利地建立起强大的苏维埃祖国。战火、饥饿甚至流血、牺牲,永远也不会吓倒真正的革命无产者。作者通过列宁遇刺的事件,更深刻地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面貌。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遇刺了”,这确实是震动了俄国的革命人民,人们热切地关心着伟大领袖的健康,就是在小火车站上,你也会听到那种喜悦的传递消息的声音:“体温三十七度二。脉搏九十。肿消得很好。”作者这样记述了当时的情况:“……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多少事变,体验了多少痛苦,经过了多少考虑,并且有过多少感触啊!然而,一听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遇刺的消息,以前所受到的一切考验都显得平淡无奇了。”但是,这“惊人的消息,并没有使兵士意气消沉,反而使他们感到忿怒和奋发。他们愤慨地、甚至可以说是高兴地去冲锋陷阵,强渡登陆,遇到马累倒了就亲自套上炮车,在泥泞难走的路上拖大炮……”,当红军政治部主任伊凡·德米特里耶维奇·楚古陵沿着前线走去的时候,战士们含着泪要求他在决心书上写下他们的誓言:
“‘楚古陵同志,你写上:因为敌人用卑鄙的手段行刺无产阶级的领袖,我们发誓要无情地消灭那些白匪捷克强盗’。一个红军战士说”。
“你说:‘亲爱的列宁同志!我们要肃清伏尔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那些向资本家卖身投靠的雇佣兵,用胜利来医好你的创伤。’另一个人说”。
总之,展现在这部作品里的沸腾般的革命生活,使人清楚地感受到,十月革命的汹涌澎湃的浪潮,是在怎样冲击着每一个俄国革命工人、士兵、农民的心,那怕是革命初期的那种带有稚气的生活插曲,譬如关于费尔巴哈哲学比喻的运用,关于德拉伯金娜和她父亲谢·伊·古谢夫的奇异的会面,关于李卜克内西工人文化宫开幕式上由于朗诵《十二个》而引起的喜剧纠纷……也都洋溢着无产阶级高涨的革命情绪,显示出他们对旧世界的残余不能做一丝一毫的容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18年的革命生活的轮廓,作者虽然是用朴素的笔法把它描述出来的,但结晶在这个革命时代沸腾生活中心的,却是完整的、鲜明的革命人民集体英雄主义的光辉形象,历史的叙述永远也磨不掉它的发亮的光泽,相反的,它的光芒万丈的形象,永远照耀着革命无产阶级前进的道路。德拉伯金娜在《黑面包干》里所记述的这一切,就清楚地向人们发出了响亮的号召:沿着伟大十月道路前进的国际无产阶级,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快一些吧!我宁可牺牲一千次,
只希望它快一些!”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距离十月革命六十九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发出的响亮的号召,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继承者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遗训。上面我们已经引用过,在《黑面包干》里的当年的红军战士们,是怎样珍重着这响亮的号召啊!在战斗中他们发出誓言说:“你的祷文一共是十个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正在进行伟大革命的俄国无产阶级深深地懂得,没有国际阶级兄弟的互相支援,十月革命将会遭受更严重的困难,何况共同的阶级感情,是那样血肉交融地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啊!十月革命虽然遭受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但是,由于十月革命所引起的烈火,也在燃烧着帝国主义的心脏:“时光在消逝。透过了西方的大炮轰隆声,听到越来越多的别的声音:示威游行中工人的脚步声,《国际歌》声,以及这些口号声:‘打倒帝国主义战争!’‘光荣归于俄国革命!’‘对平民要和平,对贵人要战争!’”……有着深刻的感情经历的德拉伯金娜在《黑面包干》里,生动地描绘了震荡在这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快一些吧!》、《我们的篝火……》、《一个冬天的童话》、《黑面包干》这些光采夺目的篇章,不仅形成了这部作品的艺术高潮,而且突出地创造了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开始的故事是发生在1918年十月革命节前的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请了几个年轻人在家里喝茶,人们送来了一个从美国带回来的黑绸子缝的包裹,里面装着的是一位叫做汤姆·穆尼的美国同志从死囚牢里寄来的信。写信的人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是,他对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共和国却充满了无限的热爱,给予了无限的关切。个人的生死,在他看来是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
……我个人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但这只是我怎
样拯救自己的问题。我更关心的是:俄国的工人阶级
在他们的斗争中拯救了一切。他们从沉重的压迫下获
得解放,从过去的奴役中获得自由,现在正是那么光
辉灿烂地建设一个自由的新世界。
我衷心地向往着你们,向往着你们伟大的工作,
高尚的行动。
你们一切正直的意图和高尚的行动,都充满了惊
人的革命精神,我希望这种精神变得更加有力、更
加坚强。
我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能够和你们在一起
参加你们光荣的工作……
哪一个革命无产者的心灵,读到这样一封阶级兄弟热情洋溢的信,不受到深深地震动呢!他,汤姆·穆尼,一个被阶级敌人判处死刑的兄弟,12月12日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但是,对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却抱着敌人永远杀不死的坚定信念……伟大的列宁念完了这封信,“站起来,走到窗口,看了看朦胧的暮色,接着转过身来。
‘快一些吧!’他激动地大声说,‘这样看来,我宁可牺牲一千次,只希望它快一些!’”不仅听到列宁讲这些话的“大伙儿”,明白他所想到的“它”是什么,就是今天的《黑面包干》的读者,也都完全明白,列宁所想到的“它”,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因为真正的革命无产者,在他们自己获得解放、获得胜利的时候,决不会、也决不应该忘记全世界受压迫和受剥削的阶级弟兄的。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的感情,使列宁在星期六的晚上,在他的被刺创伤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也不能静坐下来:“他坐在桌子旁边,拿起杯子,在手里端了一会儿,又放下,一口茶也没有喝。‘我去工作一两小时’。他说,一面站起身来……”
“我去工作一两小时”,这是一句多么朴素的话,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句朴素的话却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谁都能了解,无产阶级伟大领袖这时的激动的心情——他多么想用快快的工作、多多的工作,来促进“它”(世界革命)的到来啊!
然而,也正如作者所说:“‘快一些吧!这样看来,我宁可牺牲一千次,只希望它快一些!’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想到世界革命,激动地大声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他表达了当时真正的俄罗斯人的感情……在漫长的、伟大的、充满了悲剧成分的这一年中,俄罗斯工人和农民每天都注意着西方,希望社会主义革命会在那里爆发。”
当西方的革命风暴掀起的时候,“苏维埃共和国和全世界隔绝了”,但是,俄国的无产阶级并没有忘记他们的阶级兄弟。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工人、青年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世界革命形势,听听那些充满豪情地争论吧!
“……对于奥匈,我是没有疑问的。那儿的革命快到了。”
“我们厂里通过了一条决议,将工人队伍命名为卡尔·马克思队,每个人都得参加。”
“……我知道保加利亚人。他们是可爱的民族,优秀的民族,高贵的民族。”
“……时候到了,老兄,时候到了……最后决定性的战斗到了!”
正是在伟大列宁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即使是最艰苦的生活,也没有妨碍苏维埃人民向在革命中的德国工人阶级做热情的支援。在那难忘的岁月里,确实像作者所描写的:“世界上无论那儿的人,很少受到比当时俄国工人更艰苦的考验:接连好几个月,每人一天只领到重量四分之一斤,甚至八分之一斤的,样子像在泥里揉了一半麦秸的面包,四个人合吃一条咸鲱鱼尾巴……”,但是,当列宁和斯维德洛夫发出了支援德国工人阶级的响亮号召时,当列宁说出了“让我们证明,当问题涉及到的不仅是俄国革命,而是国际工人革命的时候,俄国工人会更有力地工作,会更忘我地进行斗争和作出牺牲”的豪迈语言时,在苏联出现了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席卷全国的支援德国阶级兄弟的壮举呀!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作为她这部作品题名的中心情节——《黑面包干》(见本报11月7日八版)。
十月革命的俄国无产阶级为每一个国家的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做出了伟大榜样,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援还未解放的人民,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革命的无产阶级将永远记住列宁教导我们的这个真理!
血 的 教 训
苏联人民为了支援德国工人阶级派出了劳动人民代表团,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德国,因而,使得作者有机会记录下了值得全世界无产阶级深切纪念的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某些篇章。
1918年10月28日,在德国爆发了有名的基尔水兵起义的十一月革命,李卜克内西宣布了德国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可是,被德国资产阶级收买了的社会民主党和独立党叛徒们——谢德曼、艾伯特、考茨基等,在工人阶级政党的幌子下,出卖了德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德国无产阶级的优秀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惨遭杀害。《黑面包干》的后半部,对于这一段历史做了真实、深刻的反映。作者以她特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感情,热烈地歌颂了以李卜克内西、卢森堡为首的德国革命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社会民主党和独立党叛徒们的无耻出卖活动,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彻底革命派和妥协投降派在革命暴风雨面前的截然不同的分界线。
不错,德国无产阶级的优秀儿女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杀害了,但是,他们的彻底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响彻云霄的坚定的声音,却永远鼓舞着、教育着革命的后代:
“……我们的军舰,坚决地、高傲地前进,沿着预定的航线,驶向最后的目标,驶向胜利。……将来,获得这一胜利的时候,我们可能仍旧活着,可能已经死了,但是,我们的纲领却是永远存在的。无论如何,它将使全世界的人类获得解放。”(李卜克内西)
“‘柏林市内,一切平静。’你们这些呆笨的奴才。你们的平静是建筑在沙滩上的。革命的浪潮明天就要高高地腾起,用你们听了吓得发抖的号角般声音怒吼:‘从前我在这里,现在我在这里,将来我仍旧在这里!’”(卢森堡)
德国十一月革命没有成功,这是无产阶级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工人阶级叛徒的德国独立党人披着革命的外衣在革命风暴的紧急关头出卖了革命——五十万工人的大示威,本来已经接近了革命高潮,而独立党人却用他们妥协投降的政策,麻痹工人斗志,替社会民主党反动派做了缓冲,使他们有机会去布置血腥的大屠杀。
让全世界无产阶级都像《黑面包干》的作者一样,深切地记住这血的教训的历史一页吧!


第7版()
专栏:

共产主义劳动和人的改造
——看苏联影片《在荒凉的河岸上》
管珑
在苏联哈萨克斯坦伊尔特什荒凉的河岸上。
光秃秃的严峻的山,急湍的河流,两岸工地上成堆的岩块,灰色的混凝土,轰响着的各种机器……。对于像阿里扎诺夫那样满脑袋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眼光短浅、追逐个人名利的人来说,这个生活是灰色、单调和乏味的,这里不是大城市,没有他们这一类人所向往的“大剧院、时装店、餐厅和美丽舒适的生活。”然而对于献身共产主义建设、高瞻远瞩、具有共产主义伟大胸怀的人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千百万普通的苏维埃人民来说,这里的生活是诗一样壮丽的。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对这个现实便有着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
为了提前建设一座巨型的水电站,加速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事业,这些英雄的苏维埃人,无论是老一代或是年青一代,生龙活虎地在这里向大自然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为着共产主义的建设,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智慧、力量和青春。在荒凉的大自然中画出最动人的画面,唱出最动人的诗篇,把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都与共产主义建设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了。正如总工程师瓦库林教导日阿奈时说的:“……难道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职位与奖赏?那可是太渺小了!生活就是劳动,再过得平凡,我也不怕。这些不眠之夜,错误、失败,嗓子都吵哑了,这么快乐,快乐的一切都是我们作出来的,而不是什么别的人,啊,是我们,你懂吗?”这是多么热爱劳动,多么富有集体英雄主义的自豪感,对劳动的理解又是多么的深刻!显然,在这些人中间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新品质正在成长,共产主义的新风格正在形成。因此,伊尔特什河岸上水电站的建设,在我们看来,远不止是庞大的工程、复杂的结构和劳动者的简单组合,我们看到财富与物质,更重要的还在于看到财富的创造者、建设者——人。通过人们自觉的、主人公的劳动,这个由无数劳动者组合的集体,已成为一所向人们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学校,既是改造自然,又是改造人的熔炉。而影片的思想主题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通过工区主任乌拉洛夫和总工程师瓦库林、混凝土队队长格里高利等人的主要情节的展开,影片歌颂了苏维埃人的共产主义的忘我劳动,而通过乌拉洛夫和日阿奈的另一条情节线索,则充分地表明了影片的另一个中心思想:即人的改造问题。这两条线索互相交错起来,使主题、思想的展开显得分外生动、活泼,而且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各个方面。
工区主任乌拉洛夫是影片中塑造得最为突出、最为成功的形象。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的劳动热情和自觉的劳动态度的优秀品质。他是一个工区的指挥员,他也是一个教育者。他是一个红军出身的老布尔什维克,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像无数共产党员一样,乌拉洛夫热爱自己的事业,能够赴汤蹈火地去完成党所委托给他的一切工作。凡是对党有利的,他都热情支持,欢欣鼓舞,凡是有损于党的事业的,他都坚决反对,他爱憎分明、赏罚分明,没有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情况,而这正是他的党性的最强表现。在对待格里高利、阿里扎诺夫和自己的儿子日阿奈的态度上,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些特点。他全力支持格里高利的革新,并因此而感到由衷的骄傲。而对于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所腐蚀了的虚荣、利己心极重的野心家阿里扎诺夫,则表示深恶痛绝,他和党委委员法吉玛在一起,当面指责了阿里扎诺夫的卑劣行为,当场撤销了他的副总工程师职务。他对于儿子日阿奈在大学里的胡作非为感到痛心,悔恨自己当年没有注意对他的教育,气得竟用鞭子来抽打他,但是当日阿奈改进了缺点并且有了进步,成为一个出色的混凝土工时,他又感到满心欢喜。乌拉洛夫并不是没有缺点的。他最初批评了瓦库林的保守思想,要他打破常规,这是对的。但由于操之过急,竟下令以爆破代替用人工清除石块,以致损坏了岩石地基,给工程造成了困难,但当他发现自己错了,就立刻向瓦库林承认错误,这表现了这个毫无私心的人是多么勇于向真理低头。
混凝土队队长格里高利是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意志坚强、敢想敢干、具有高度觉悟的共产党员。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刻苦钻研,进行了技术革新,创造了将石头粉碎后掺进混凝土中去的浇灌法,这样不仅节约40%的混凝土,增加了坝子的强度,而且还保证了工程的提前完工。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不仅关心生产,而且关心集体中每个人的各个方面,由于他的帮助,队里的成员能够迅速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了觉悟与文化技术水平,终于获得了共产主义劳动突击队的光荣称号。日阿奈的进步与转变就是和他的帮助分不开的。格里高利坚持原则,敢于和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因为螺栓帽的事,他和阿里扎诺夫进行了斗争。他的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家财产的英雄行为,教育了全体队员。
达依卡,这个年青的女起重机手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富有青春的活力,她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生活的。她对日阿奈说:“这个地方,考验人哪……”而她,出色的起重机手,为共产主义建设献出自己青春的姑娘,是经受得起严峻考验的。
在工区党委和乌拉洛夫领导下的整个工区是一个朝气蓬勃、力争上游的战斗集体,但是在这个集体里,正如和社会上其他地方一样,当国外资产阶级尚未消灭,国内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及其残余还存在的时候,在思想领域中必然还存在着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阿里扎诺夫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是和乌拉洛夫等人的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阿里扎诺夫是一个不学无术、精神空虚的人,大学勉强毕业后,靠着一点小聪明,一步步爬上副总工程师的职位,他的自私自利、虚荣心竟使他用谄害和挑拨离间、阿谀奉迎的手段,妄图进一步窃取总工程师的职位。但是无论他怎样狡猾和阴险,他的诬告瓦库林的勾当终被揭穿,党给了他以严厉的批评力图挽救、教育他,但是像阿里扎诺夫这样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腐蚀了的干部是不会用主人公的态度进行自觉劳动的。由于他的失职,造成严重的工伤事故,而受到人民法庭的惩处。
日阿奈短短的二十年生命,是在温室里度过的。中学毕业后,他直接升入大学,他原可在前辈铺平的道路上,迈开坚实的步子走向生活的。然而日阿奈没有这样做。他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袭击以致不可收拾,终于被大学开除。对于曾经出生入死,在革命的年代里从敌人手中夺得政权的老一代人来说,是深刻地了解生活,并且知道新的制度和生活是如何得来的。老乌拉洛夫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失望,他直接把儿子送进这所共产主义劳动的大学,他对儿子说:“尝尝真正劳动的面包”,“我可不是这样走向生活的。”老乌拉洛夫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原则,而收到了良好的果实,他的儿子终于成为先进集体里的光荣一员。
日阿奈所走的这条道路最初并不是容易的。料斗拉不开,笨手笨脚,并且把手也砸破了,受到工人们的嘲笑,称他为“少爷”,但是大家看得很清楚,这正是“对症下药”,老爷式的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和脱离群众,只能在劳动中得到改造,才能克服浮躁和轻率,才能使一切正确的思想在人的头脑中落实和发展。
这部影片对于我国的广大观众来说,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影片中所展示的这种共产主义建设的壮丽气魄,对于英雄的中国人民——伟大祖国的建设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与教育。我们也正处于祖国急风骤雨,飞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里,在这超、赶、帮、追,分秒必争,力取全胜的大时代,乌拉洛夫等的忠心耿耿为党工作的高贵品质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还不止此。影片贯穿着共产主义教育原则,阿里扎诺夫的堕落、日阿奈的错误一再向我们敲起警钟: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必须坚持知识分子劳动化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和教育方针。阿里扎诺夫的下场和日阿奈由“少爷”、“阿飞”到共产主义的劳动者的道路和转变过程,有力地告诉我们:知识分子如果不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踏踏实实地在劳动中改造自己,遵照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所指示的: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兵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则将一事无成,如果听任资产阶级思想自由发展下去,则将自食其果。影片中通过苏维埃人民共产主义建设的主题所表明的劳动教育的思想,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党所提出的高等学校要更好地促进知识分子劳动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正确与英明。


第7版()
专栏:

谈谈连环画、年画、政治宣传画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沈柔坚
连环画、年画、政治宣传画是普及很广的画种,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中,与人民群众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它们以通俗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我们伟大时代的斗争和人民生活的新面貌。我国的连环画、年画、政治宣传画贯彻了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无论创作和出版都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仅从北京、上海近年来出版的数以亿计的作品,也可看出这些画种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广大影响。此外,如辽宁的连环画创作,天津的宣传画创作,以及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的年画创作也都各有特色。山东潍坊的民间木版年画在推陈出新的方针下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运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现实生活斗争的题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三个画种的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连环画《鸡毛信》(刘继卣),《十五贯》(王弘力),《童工》(周立、王绪阳等),《渡江侦察记》(顾炳鑫),《长石的巨变》(丁斌曾、韩和平、张大经),《苗山怒火》(王仲清),《铁道游击队》(韩和平、丁斌曾);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林岗),《妈妈安心去生产》(张乐平),《冬瓜上高楼》(金梅生),《拔萝卜》(特伟),《老鹰捉小鸡》(李慕白);政治宣传画《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蒋兆和),《武装干涉吓不倒争取独立的人民》(张汝济),《共同劳动,共享成果》(蔡振华),《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钱大昕),《毛主席万岁》(哈琼文),《猪多肥多粮产高》(杨文秀)等等都得到广泛流传和群众的好评。
这里,仅就我比较熟悉的上海为例,谈谈连环画、年画和政治宣传画创作的情况和一些问题。
连环画必须反映我们
伟大的时代
建国以来,连环画的进步和发展是十分巨大的。它充分发挥了文学的故事情节和绘画的视觉形象相结合的特殊功能,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的题材,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和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生动有力的工具。许多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已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不少作品都在读者中直接起了积极的作用,如江苏吴县湘城乡陆行小学的少先队员看了《鸡毛信》的连环画后,受到启发,自动组织通讯队,工作认真,受到县委表扬。上海出版的连环画《没人接受的喜报》,是描写上钢第一转炉车间三个班大协作的故事,出版后对该厂的工人鼓舞作用很大。后来这三个班的协作有些松弛,影响产品质量,红旗丢了,支部进行教育时还拿连环画《没人接受的喜报》要工人们再看看,三个炉长很受感动,各自检查了缺点,表示决心夺回红旗,终于又创造了炼钢新纪录,夺回了红旗。画家们又根据这段生活情节,编绘了连环画《失而复得的红旗》。
近几年来,连环画的两条道路斗争,主要的是围绕着连环画要不要反映社会主义生活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等重要问题进行的。在1958年以前,还存在着厚古崇洋和不分好坏有啥编啥的现象。经过批判以后,基本上克服了脱离政治,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现象,为谁服务的目的性明确了,连环画的战斗性加强了,到生活中、到斗争中去编去画,成为作者本身的一种积极要求。如画《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山乡巨变》等的作者,都曾经到故事发生的所在地去作调查研究。画家对实际生活有了感受和了解,对脚本本身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环境,有了较深切的体会之后,形象的刻划也就比较深刻动人,具有真实感。有时编者和画家一起深入实际斗争,进行编写和创作,效果也很好。如1953年出版的《老孙归社》,便是一例。不久前出版的《长石的巨变》,是在长石人民公社党委具体指导下,作者和群众紧密结合而取得的成果。由于作者们在实际生活中受到动人事迹的鼓舞和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产生了一种非把这些事迹深刻地表现出来不可的创作热情。正如作者们自己所说:“在贵州长石人民公社的日子里,我们的心情无法平静,激动不已;我们是创作,也是受教育;它不仅翻开了我们创作生活中新的一页,也使我们在政治思想上提高了一步。”初稿完成后在和公社群众、干部共同研究中,又一再作了修改。定稿以后,公社的群众说:“早有这本书,让我们大家学习,要解决多少问题啊!你们快出书吧,我们一定要多买几本,不仅自己看,还要留给儿孙看,让他们看看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群众是多么热切地希望美术创作能够密切地反映他们的实际斗争,而这些反映现实斗争的作品,群众又是多么的欢迎。当然,在实际生活中编写、创作,紧紧依靠当地党委和当地群众,这虽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
近年来,连环画创作和出版采用挂图、丛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颇受群众欢迎。如配合政治宣传任务,以连环画形式编绘挂图,供群众随时随地张贴,容易深入。有的连环画采用丛书形式可以使出书系统化和更有计划性。
连环画必须从多方面深刻地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新的精神面貌,更好地使它成为党对广大工农群众和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所以改编文学脚本须从“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出发,严格地加以选择。反对政治上和思想上有害的作品。在连环画创作中,必须继续克服粗制滥造和欧化的影响,努力发扬连环画的民族风格,使连环画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完美。所以,连环画在大量普及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不断提高,在每年创作计划中应有一部分重点作品,使在普及中起促进提高的作用。近几年来连环画家对中国民族绘画传统认真学习和研究是好现象,除了在早期的连环画和绣像插图刻本等遗产中吸取精华外,还要从民族和民间绘画如中国画、壁画和木版年画等传统中吸取养料,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美的连环画作品。鲁迅先生曾预言连环画可以产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这预言只有在我们的时代中才可以实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大大地超过他们,而且一定能超过他们。
创造民族新风格的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画种,它是表达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和增进年节欢乐气氛的传统的艺术形式,长久在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中生根发展。
各种新的年画创作在发扬民间年画和解放区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得到了丰富和提高,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年画家和其他画家们,各发挥自己擅长的表现技法,吸取和发扬民间年画优良传统,创作了许多歌颂伟大时代新事物的和反映革命历史事迹的而风格又各不相同的年画作品,在读者群众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月份牌”年画是上海地方的一种年画形式,其画风一般描绘细致,色彩鲜艳,工农群众乐于接受。在上海出版的各种年画中,它占很大的比重。解放前,“月份牌”年画主要是为资本主义商业广告服务的,除部分较好的作品外,大都是被利用作为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工具。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根据在发扬年画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改进提高的原则,努力克服了过去某些不良的影响,开始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使“月份牌”年画面目一新。
要发展“月份牌”年画就必须改进和提高“月份牌”年画的创作,但作者对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一般都不熟悉或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应经常组织学习和及时总结创作经验。对“月份牌”年画优良传统或优点应给以明确的肯定,如月份牌年画的传统画风具备着劳动人民所要求于年画的“吉利、热闹、鲜明、富丽”等特色。至于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形象不自然,或者还难免有些资本主义商业广告画的残余影响等问题,还须深入群众生活去求得彻底的改进和提高。
大跃进以来,作者们普遍深入群众生活,在深入生活或劳动锻炼的同时,举行作品展览,收集群众意见,进行调查研究,思想上创作上都有许多收获。在群众生活中,思想感情变了,审美观点也有改变,创作能力也有提高。群众的意见对创作也起了积极的鞭策作用,使作者们注意到应如何努力在深入群众中去充实创作源泉和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民歌和群众美术创作对“月份牌”年画也有很多启发。如《冬瓜上高楼》等优秀作品,就是在深入群众生活的根基上产生的。
我国年画,据历史记载可考的便有近千年的历史,木版印刷的年画自北宋以后便在民间普遍流行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优良传统,而且各地区的民间年画都各具自己的地方特色。有一个时期,在新年画创作和出版上曾有忽视年画内容和传统形式的现象,认为无所谓年画的传统特点,只要印给春节张贴的各式各样的画都可以叫“年画”。事实证明,某些不具备年画特色的内容贫乏、画面单调、色彩灰暗的作品是不合群众的心意的。我们今天的年画创作,要以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反映革命的理想作为主要的创作内容,并且还要在继承和发扬民间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风格。年画的传统特色与我国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是分不开的。过去来自劳动人民的民间年画,往往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愿望。艺术形式的完整性和色彩的热烈鲜明,又是由它的特定的内容和节日要求所决定的。今天年画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体现出劳动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的战斗意志,积极增进年节的愉快气氛,以满足群众新的需要。一种长久形成的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和爱好,所以研究和学习传统,创造新的民族风格,首先就需要了解和熟悉群众的思想感情。民间木版年画的明确的线条,热烈明快的色彩,在强烈的对比中互相反衬,达到和谐鲜明的效果,这些传统的表现手法,对我们今天表现新的生活内容也都是有用的。我们的新年画应该注意从民间年画传统中吸取精华,同时,也不能忽视外来的绘画技法的学习和运用,经过溶化,创造出民族的新风格。我国各地区的民间年画遗产十分丰富,也应加以整理研究,去芜存菁,从而创造出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画。
政治宣传画是党的宣传
鼓动的有力工具
政治宣传画是党的宣传鼓动的有力工具之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显出它的战斗作用。政治宣传画的创作除一般情况外,需要及时紧密地配合政治运动和斗争的需要。
过去,还不免存在创作与政治任务和运动脱节的现象,以及思想贫乏、一般化和模仿外国的缺点。大跃进以来,宣传画创作的数量质量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提高。特别是随着作者们在群众生活中思想感情和劳动人民日渐贴近,并注意到对民族民间优秀绘画传统的学习,因而出现了不少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鲜明民族风格的宣传画。如《争取更大丰收,献给社会主义》和《猪多、肥多、粮产高》等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色。目前,宣传画家们还正在为创造我们民族的独特的宣传画风格而努力。
宣传画紧密地配合当前的政治任务,必须及时地通过鲜明的绘画形象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共产主义的思想,反映人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斗争中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激励人民为建立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战斗。在各个革命发展阶段中,我们的政治宣传画都是召唤群众向着党所指示的方向前进的一面战鼓,因此,为了加强政治宣传画更好地配合政治任务,更广泛地反映生活斗争,创作出内容深刻、风格新颖,使人百看不厌的作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充分发挥宣传画的特殊功能。为了达到宣传鼓动的积极效果,作品的主题思想必须突出,形象生动,简洁明朗,富有概括性和强烈的吸引力。我们不少优秀的宣传画就具有这样的效果。×   ×   ×
我国的连环画、年画和政治宣传画创作在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光辉照耀下,沿着党的文艺路线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从已获得的巨大成就中,有力地证明了我国革命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方向的无比正确。连环画、年画是在党的领导下丰富完备起来的,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事业广泛服务的我国独有特色的画种;政治宣传画则是我们进行革命宣传鼓动的战斗的艺术武器。它们在社会主义美术战线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些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的画种在广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的光辉灿烂的现实生活中,已成为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工具,同时,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锐利的战斗武器。
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人民群众彻底清除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积极培养人们的共产主义的精神品质,我们的作品能否胜任这个任务,基本关键是决定于画家本身的世界观的不断改造和思想感情工农化。我们的连环画家、年画家和政治宣传画家还要不断磨炼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技巧,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不断适应观众和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这些画种都应该更多地产生第一流的画家和第一流的作品,同时必须建立我国的连环画、年画和政治宣传画的独特的艺术体系,为世界文化艺术放射异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