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东湖农场经验在全县开花
绍兴三熟制面积扩大三倍
本报杭州4日电 浙江绍兴县坚持不懈推广东湖农场新三熟制的高产经验,使全县新三熟制落实面积由1957年的五万亩扩大到今年的二十一万亩,复种指数提高到265.6%。目前,一个轰轰烈烈、踏踏实实的以多种、种好春花为内容的学东湖、赶东湖、超东湖的群众运动,正在全县蓬勃展开。
东湖农场在1957年试种新三熟(春花——连作稻)成功,全场新三熟制的全年单位产量比绿肥田连作稻增产三成二。中共绍兴县委发现这个先进典型以后,就满腔热情地对待,由县委书记亲自动手总结了这个场种植新三熟制的经验,开始在全县推广。从去年冬天以来,先后在东湖农场召开了十六次全县性的现场会议,一环一环地推广了东湖农场的先进经验;各公社党委也先后组织了各级书记、干部、社员代表八万多人次到东湖农场参观学习。
在推广东湖农场的先进经验中,绍兴县委特别重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深入解决干部、社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例如在“学、赶、超”东湖农场的群众运动开始时,不少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认为东湖农场自然条件优越,说什么“想超过东湖农场是豆腐碰石头,难上难”,对大面积推广新三熟的先进经验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思想,县委发动全县干部和群众开展了“要不要赶?能不能超?”的大鸣大放大辩论。为使辩论深透,以理服人,县委还专门总结了自然条件不好、实行新三熟制得到高产的富盛公社玄溪生产队的经验。活生生的事实深刻地教育了人们,解放了思想,大大鼓舞了广大社员“学、赶、超”东湖农场的积极性。
大面积推广新三熟制,是耕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县委和各公社党委的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走群众路线,把实际问题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例如在大面积推广新三熟制以后,劳动力不足和季节紧张的矛盾显得很尖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除了采取措施保证82%的精壮劳力用于生产第一线以外,并且发动群众大闹工具改革,在割、打、运、耕、种等主要收种环节上推广使用了各种新式工具十二万多件,同时还认真总结先进地区的经验,听取群众的意见,本着“土地一时不空,时间一刻不松,劳力充分利用,力争熟熟高产”的精神,在品种搭配上大做文章。为了解决肥料问题,满足扩种新三熟的需要,县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发动群众大办田头畜牧场,全县已养猪二十万四千多头,大搞绿肥下水,在大江里养活了六万三千多亩革命草。
在推广东湖农场经验的群众运动中,全县各公社有一百个标兵生产队和东湖农场挂钩竞赛。斗门、马山、富盛等公社还以和东湖农场挂钩的标兵生产队为中心,组织了一个连环竞赛网,形成了一个标兵赶标兵、全民赶标兵的群众运动。全县冬种准备工作做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每亩春花田已积肥四十担左右,种子全部有了着落,工具准备也比往年动手早,冬种规划已经普遍落实到小队,有的已经落实到田,广大社员决心力争明年春花收成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第3版()
专栏:

吃热住暖过寒冬 养精蓄锐迎春耕
内蒙古各公社加强食堂领导提早贮柴草存冬菜
山西运城开张公社石桥管理区全面检查食堂过冬准备
据新华社讯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人民公社普遍以食堂为中心,妥善安排社员的冬季生活。
最近,各地党委都加强了对食堂的领导。哲里木盟财贸系统抽调九十八名干部到各地农村公共食堂担任管理员,这些干部90%以上都是党员和团员。为了把食堂办好,各地普遍加强了贫农、下中农在食堂中的领导优势,进一步健全了食堂的用粮和财务管理等制度。
各地对社员过冬吃的蔬菜及其他副食品,也都作了安排。目前,全区五万多个农村食堂正在自己的菜地上收获秋菜,许多食堂采用腌、渍、晒、冻、压汁、窖藏等多种办法,加工储藏过冬用菜。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六户人民公社共收获秋菜二千七百五十万斤,可供全社人口吃几个月,能接上明年鲜菜下来。这个公社除以食堂为单位集体储藏了大部分过冬用菜外,为了解决食堂缺缸的问题,还发动社员每户给食堂渍一缸酸菜,分户保管,统一使用。有些食堂在用菜方面也作了计划,确定先吃零星菜,选择大宗好菜贮存起来;今年主要吃冻、渍、腌的菜,把保存时间较长的干菜留到明年春天吃。
内蒙古地区比较寒冷,解决公共食堂和社员家庭冬季取暖问题,也是做好过冬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公社党委都就这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秋收已经结束和基本结束的地区,已抽调出一部分劳动力,根据群众习惯,修建一批有火墙、暖炕设备的饭厅。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吉生太公社各生产队的食堂,普遍修建一种“土暖气”,用土坯建成回字形通烟火的饭桌、坐凳,烧茬子烧柴都在室外,既能保证食堂的温暖,又可以做到清洁卫生。
此外,各地普遍发动群众拣茬子、割柴禾和整修树枝,多方面想办法筹集冬季取暖用的燃料。靠山地区组织部分人力上山打柴。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滩公社头号管理区结合粮食入库工作,去时拉粮,回来捎炭,现已给80%以上的社员家里准备好过冬取暖用的燃料。
本报太原4日电 山西省运城县开张公社石桥管理区党支部,以食堂为中心,全面安排社员冬季生活。
最近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带领生产队长、食堂管理员对幼儿园和公共食堂的厨房、饭厅以及社员家庭,普遍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有的饭厅过大,冬季不易保暖;有的门窗没有帘子;厨房锅灶少,蒸馍炒菜倒换不开。党支部针对这些问题,及时组织社员给大饭厅作临时隔墙,缩小饭厅,顶棚、窗户都重新用纸糊了一遍,给门窗添设上草帘,饭厅垒起火炉,建起了“土暖气”,食堂还增设了老人饭厅、母子饭厅。为了保证社员顿顿馍饭热,汤菜热,食堂厨房都增设了火炉,设备了蒸馍、烧汤两套炉具,新添了保温馍箱、保菜筒,作到开饭人不到堂,馍不出笼,汤、菜不出锅,让社员吃得热吃得暖。管理区还帮助食堂建立了副食加工厂,组织了六辆大车突击给食堂和社员家庭载运冬季用煤,同时组织社员给家庭割烧炕取暖用柴。
食堂在全面考虑社员冬季生活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对老人、病人、产妇、小孩的照顾。服务员实行端饭送到桌,让老人、病人多吃易消化的青菜、鲜菜、适口味的汤饭;给孕妇、小孩多吃有营养的饭菜,保证他们吃暖吃好。
各食堂在安排社员冬季生活中都注意到计划用粮和蔬菜收获、贮存、冬种菜。各食堂都修建了菜窖,准备了大量腌咸菜、沤酸菜、泡黄菜用的缸。经过发动社员大采、大贮,全区已给过冬腌菜十二万斤,晒干菜十万余斤,贮鲜菜二十余万斤,沤酸菜、泡黄菜二十九万斤。管理区还计划在小麦地套种菠菜,在棉花地套种油菜、蔓菁,房前屋后开荒地种菠菜、莴笋、葱蒜,平均每人有一分半菜地。为了照顾社员家庭吃菜方便,管理区分配部分蔬菜给社员,让社员们自贮、自腌,自己食用。(附图片)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拱公社的食堂普遍建立了蔬菜加工厂,加工贮备各种蔬菜,保证社员一年四季不缺菜吃。这是一个食堂蔬菜加工厂的社员在加工咸菜。
冯济源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公社替我们想的真周到
·本报记者·
霜降刚过,黑龙江拜泉县中兴人民公社的食堂就装上了取暖设备,拾掇的暖暖和和的,准备过冬了。
我们走进每一个食堂,都热烘烘的。仔细瞧瞧,食堂四面的墙都用黄泥抹的溜光,门窗有的装了玻璃,有的糊了窗纸,窗缝也都用纸糊严了。个个食堂都利用做饭的火通了暖炕和火墙,既省柴,又暖和。管理员说:就是最冷的天,食堂里也不会冷。
社员最满意的是公社党委对社员的关心。前几天,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崔广发亲自到踊跃管理区,和社员一起,研究成功了利用做饭的火修建地下炉子。这种炉子比火炕发热的面更宽,能从脚底下热起,一进屋就叫人感到暖和。
柴、菜是食堂过冬的重要物资,这些东西准备得怎样了?陪同我们参观的人说:烧柴很充足。过冬蔬菜也备齐了。他说:每个食堂都挖了三个到五个菜窖,贮藏了很多鲜菜,还储备了大量酸菜、咸菜、干菜和冻菜、我们参观了卫星管理区几个公共食堂的菜窖,里边有白菜、萝卜、土豆等。陪我们参观的公社魏主任看着这些丰盛的蔬菜,补充说:“全公社每个在食堂吃饭的社员,平均能有五百多斤菜,足够吃到明年开春。”
在短短的参观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兴公社几个食堂的过冬准备工作,而且听到社员们异口同声地歌颂:“公社替我们想的真周到。”


第3版()
专栏:编后

让社员暖暖和和过冬
立冬就要到了。北方某些寒冷的地区已经开始降雪。在社员生活的安排上,冬季要作更多的工作。像御寒问题,就是别的季节所没有的。今年某些地区遭受了相当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地区,要特别注意安排生活,让社员都能吃热住暖,暖暖和和地过冬。
对社员冬季生活的安排,除了计划用粮、储备冬菜等等要切实落实之外,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抓紧时机,准备公共食堂和社员家庭取暖用的燃料。解决燃料问题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和发动社员打山柴、割野草和收净农作物的秸秆。
打柴、割草储备燃料,这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广大社员在整个冬季吃饭、取暖安全过冬的一件大事。公社和生产队的党组织要关心和认真领导这件事情,除了安排一定的劳力打柴割草,还要发动群众,人人动手。“出门带上一把刀,收工回来担一挑。”这种利用业余时间砍柴、储草的办法,应该大加提倡。
在“三秋”工作结束以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社员突击收集燃料,是必要的。经常的收集加上短期的突击,社员冬季取暖的燃料问题,就可能得到切实的解决了。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新疆快收细打秋田作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人民公社和国营农牧场在胜利完成冬麦播种任务以后,立即把主要力量转入秋收战线,快收细打秋田作物。到10月24日,全区收获的秋收作物,已占全部秋田面积的60%,早熟玉米、早熟高粱、水稻、胡麻、葵花以及豆类等已经收获完毕,棉花都已摘过二喷花。一般都比往年收得快、收得细和收得净。
山东已选良种两亿多斤
山东省各人民公社已为明年选留各种粮食作物良种两亿多斤。
各公社都根据明年春、夏作物播种面积,制定了选种、留种计划,成立了选种组织,并对劳力、报酬、种子仓房等作了具体安排。在秋收前,许多地区召开了选种、留种现场会,传授了选种留种经验。各地都选留了大量早熟耐旱的高产品种和一部分晚熟耐涝的高产品种。
山西深入开展复打复收
山西省各地人民公社在“秸秆净、地场光、颗粒归仓”的口号下,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复收复打运动。晋北专区有十三个县在复收复打中专门组织了突击队,通过碾、拾、簸等方法,多收回粮食油料四百二十九万斤,蔬菜一千四百万斤,秸秆和谷草六千七百二十万斤。晋东南专区采取块块查、处处找的办法,多收了一百八十多万斤粮食。晋中、晋南两专区结合秋收扫尾,也普遍开展复收复打运动。
促进团促进食堂工作
浙江省各地,最近以专区、县、公社为单位,分别组织生活福利促进团,深入食堂积极推广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先进经验,帮助食堂更好地安排社员生活。
促进团在各地党委领导下,采取搞典型、现场表演、就地轮训等办法,广泛交流办好食堂的先进经验。
四川加强冬季养猪工作
四川各地养猪战线紧接着秋配工作胜利之后,又对猪只加强了冬季饲养管理。各地都选派具有丰富饲养经验的优秀饲养员,护理部分瘦弱的猪,提高耐寒御冬能力。为了给猪只准备过冬饲料,秋收开始前,四川各地就广泛组织半劳力上山入林,采集收贮各种野生植物和结合秋收,把能作饲料的各种作物秸秆大量收贮起来。
在御寒设备方面,各地用木板、稻草、土砖等给猪只圈舍筑起了各种防风围墙、防寒板,准备了大量干草垫窝。


第3版()
专栏:

广西大办粮食多种马铃薯
普遍推广苗栽和枝条栽法,缺种困难迎刃而解
本报南宁4日电 广西各地普遍推广南丹马铃薯原种繁殖场所创造的苗栽法和枝条栽法的先进经验,大种早熟、高产宜于一年三熟的马铃薯。到10月底,据桂林、柳州等五个专区的不完全统计,已种下一万五千多亩。
广西各地过去没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因而便产生了广西不能种马铃薯的说法。根据各地多点种植和试种的结果,和自治区农业部门在容县、桂平、藤县、博白、靖西等九个县初步的调查,发现了二十多个优良的马铃薯品种,平均亩产都稳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斤,高的达两千斤以上。这些事实证明广西不但能种马铃薯,而且可以大种特种。今年冬种当中,各地都计划大力推广种植马铃薯,但是遇到了薯种缺乏的困难。南丹马铃薯原种繁殖场所创造的苗栽法和枝条栽法的先进经验对解决缺乏薯种困难,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共广西自治区委员会10月中旬在南丹召开了各地委、县委农村部长现场会议,专门总结与推广了南丹原种场的经验。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南丹马铃薯原种繁殖场的苗栽法和枝条栽法的先进经验,纷纷扩大种植计划。柳州专区各县因薯种很少,原来计划种植四万亩,苗栽法和枝条栽法推广后种植计划便扩大到十一万四千亩。到10月30日止,第一批已种下三千六百多亩,其中大部分是用苗栽法和枝条栽法种植的。
大种马铃薯,这是广西在发展粮食生产上找到的一条新的生产途径。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成熟期短、营养丰富,既能当饭又能当菜的一种农作物。就广西的自然条件,全区各地都可以种植马铃薯。按其生长期,一年可种三至四次。如果与水稻等作物轮作,也宜于一年三熟。在桂中、桂南的双季稻产区,除种植两季水稻外,再种一季马铃薯,时间从容不挤;就是在桂北基本上一年一熟的高寒山区,春季霜期过后,先种上一造马铃薯,夏初再种一造中稻或中玉米,秋收后又可以种上一造马铃薯,也能实现一年三熟。并且马铃薯还可以和玉米、高粱、花生、小米、豆类、蔬菜等许多作物间种、套种,一年也可间种几次,根据各地间种套种的经验,除收获其他杂粮外,仅马铃薯每造也可收获七、八百斤。所以大种马铃薯确是广西多快好省的增产粮食的一个新途径。(附图片)
河北衡水县徐家庄公社,在各生产队大力推广用甘薯藤留种的先进经验,社员们正在剪甘薯藤准备留种。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我们队的烧柴够用了
我们三丈坡生产大队是个盛产花生的经济作物区,历年烧柴总靠外地供应。今年秋收中,大队采取了六项具体措施克服了烧柴不足的困难。这六条措施是:一、抓住秋收有利时机,组织辅助劳力拾柴,把各种作物的秆、叶、茬都拾净;同时,组织割茅草、耙树叶,做到秸秆草叶全归家;二、大搞煤坯,用污泥、碎草和煤面混合做煤坯,一百斤煤可顶二百斤用;三、提高烧火技术,制订烧柴定额,改大把粗烧为小把细烧;四、改良炉灶,全面推行了回风灶,可节约烧柴50%左右;五、提倡人人上地带绳刀,回来十斤柴,要求社员路不空行;六、制订合理的评工记分办法,提高社员拾柴的积极性。
采取以上措施以后,全队10月份就拾柴四万三千多斤,做好煤坯三千二百斤;结合提高烧柴技术和改革炉灶,全队食堂需要的烧柴已经足够用了。
河南封丘县黄陵公社 黄文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能烧茅柴的新炉灶
河北宁津县道口公社李会寺生产队的公共食堂原有八个炉灶,都只能烧煤、不能烧茅柴。为了节约煤炭,生产队党支部书记丘之贵就和食堂事务长陈志文等共同研究,改良炉灶。他们到县城里参观学习了蒸气灶和木筒接锅等先进经验,反复研究和集中了各种灶型的优点,就用旧木柜改成蒸气箱,用白泥代替水泥,改建成功了能烧煤炭又能烧茅柴的炉灶。这种炉灶可以一连安三口锅,使用非常方便。过去食堂做饭一天要烧煤一千六百多斤,现在有四百五十斤茅柴就够了,这样一来公社分配给食堂做烧柴用的秸秆根茬和茅柴,足够烧八个半月,不仅能节约大量的煤炭,还可腾出常年运煤的八个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
宁丁 刘恩光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节约烧柴能手胡坤贵
四川盐亭县巨龙人民公社第九生产队公共食堂的炊事员胡坤贵,刻苦钻研,改进灶型和烧柴的办法,在一个小时内他能煮熟一百零三个人的饭,炒五十八斤菜和一锅蚕豆,熬一锅猪食,还烧一锅开水,总共只烧柴五十一点五四斤。
这个食堂用的烧柴,要到二十五里远的地方去拾,占用劳动力二十多人。胡坤贵为节约烧柴日夜苦思,四处打听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主动和生产队的党、团员、干部研究,终于摸索到了一套节约烧柴的办法。他的办法是:一、火要一个劲的烧,不要时猛时微,一燃一熄。二、适时进柴,勤进少进。三、要烧散柴,不要烧死把子。四、哪里需要猛火,就把柴掷向那里,不要分散火力。五、人要精心、火要空心;烧柴时要勤拨勤挑。杨宗铨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多拾 精管 巧用
我们公社刘官屯生产队的公共食堂,过去主要是烧煤炭和木柴,今年,食堂计划用茅柴代替煤炭和木柴,并且已经改建成功了适合烧茅柴的“梅花灶”、“吸风灶”。为了用好茅柴,生产队党支部发动社员开展讨论,三天的时间,社员就提出了四百一十条合理化建议,党支部把它归纳成三条,就是多拾柴,精管柴,巧用柴。
秋收后,地里的柴源很多,生产队组织了五十个辅助劳力专门拾柴。同时发动做其他农活的社员结合拾柴,做到拾柴有定额,超额有奖励。半月时间,全队就拾柴十三万二千多斤。在大搞拾柴的同时,党支部又发动社员总结了历年来保管烧柴的经验,采取了秸秆上垛、软柴泥封、碎柴入库的保管办法,保证烧柴一棵不损,棵棵顶用。此外,党支部还召集了二十多名有烧柴经验的社员座谈,总结出烧干柴、添小把、烧的匀、勤掏灰、勤打烟囱、勤扫锅底等省柴经验。食堂炊事员开展了省柴竞赛,一天可节省烧柴一百九十多斤。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这个生产队不仅解决了烧柴不足的困难,还可以节省出原计划做烧柴用的高粱秸、麦秆等十万多斤。
河北交河县双庙公社通讯组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用天然气烧饭
我们永安公社有过关于“火井”的传说,公社党委访问了一些老社员,证实这种传说是有根据的,就组织了一个天然气钻探队,在新乔生产大队第八生产小队的地区开始钻探,现在已钻探出一口天然气井。这口天然气井,用处很大。只要用皮管子插入井口,把气引到食堂,就可以点燃烧饭,一百三十多个人的饭两小时就烧好了。此外,还可以用这种天然气点灯照明。这个生产小队利用这口天然气井一百六十天,就节约了烧柴五万六千斤。利用天然气做饭,干净卫生,做饭快,受到社员的欢迎。社员黄万荣说:“人民公社真正好,感谢党的好领导,地面开井用处大,点灯烧饭呱呱叫。”
江苏泰兴县永安公社 倪士才(附图片)
启雄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