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技术革命运动必须持续地深入地向前发展
中共吉林省委第二书记 赵林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今年以来,吉林省工业战线以实现“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始终是一浪紧接一浪地向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运动的初期,主要矛头是指向工具改革,实行手工操作和笨重体力劳动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同时实行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后来,根据运动的发展和吉林省化学工业连续化生产的特点,中共吉林省委提出了“五化(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和连续化)、双翻(企业的生产设备翻新、生产能力翻番)、三提高(提高思想水平、提高技术和文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口号。各地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迅速地掀起了向“五化”进军的高潮,使全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节省了大批劳动力。这是运动的第一个浪潮。
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群众发明创造了若干有重大意义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在许多部门引起了生产技术上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开辟了技术革命的广阔前景,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掌握和创造最新技术的雄心壮志。在很短时间内,某些新技术、新工艺就用于生产、医疗、生活等各方面,显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许多企业又进一步发展了多种新技术的综合利用,作到“十八般武艺对准一个目标”,取得了更加显著的经济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吉林省委又及时地补充了原来所提出来的口号,把“一新”(即大量采用新技术)作为“双革”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运动的又一个浪潮。
运动的深入发展,使工业尤其是加工工业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引起了原材料的不足;不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实际生产水平的增长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双革”运动的主攻方向又迅速地转到原材料的增产和节约方面来,一个大搞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的群众运动也就应运而生。这个运动一出现,就和城市人民公社大办工业的运动、工业支援农业的运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蓬勃发展,很快就在全省办起了一批“小洋群”、“小土群”的企业,生产出几千种新产品,出现了一批“无废”工厂。这是运动的第三个浪潮。
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原材料的增产节约和综合利用,又进一步启发人们从产品身上打主意。他们设想:现在的产品能不能够做到既高功效,又体小量轻,结构简单,从而大量地节省原料、设备和工时?这种设想先由少数单位变为现实,旋即迅速地推广到其他部门,于是一个大闹产品革命的群众运动,又从6月初旬广泛地开展起来,由“割盲肠”(某些部件的小改小革)发展到“脱胎换骨”(大改大革),以致有些产品完全否定了原来的设计,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中国式”的新产品,促使运动进入了第四个浪潮。
目前,我们正在围绕着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来发动广大职工群众掀起一个新的“双革”运动的高潮,以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各项计划。我们应该在党的领导下,继续采用领导干部、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对各项革新项目集中进行整理、审查与鉴定,把那些对于解决当前生产关键有直接作用的、收效最大的和有普遍意义的革新项目加以总结提高,使之系统化,并迅速普遍推广。对于那些还没有定型的,目前还没有把握确定能够收效的,或者原材料还不能保证供应的项目,应当继续加紧典型试验,以便在条件具备时,普遍加以推广。同时,还要深入发动群众,继续研究和创造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产品,以保证增产节约运动取得更显著的经济效果。
为了使“双革”运动一个阶段紧接一个阶段、一浪高过一浪地持续地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几个月来的经验,用以指导今后运动的发展,使运动沿着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前进。根据我们的初步体会,有下列几条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注意运用与掌握,并使之进一步发展。
一、用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指导运动不断前进。这是党的思想领导的核心,是运动正确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有不断革命的思想,加强党的领导,紧紧依靠群众,及时地向群众讲明形势,指出方向,提出新的任务,“双革”任务就一定会持续地向前发展。但是“双革”运动在持续发展中,又必须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作切合实际的部署,使“双革”运动能够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从当前吉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把“双革”运动的重点继续放在解放笨重体力劳动和大力增产节约材料和原料这两方面。我们应当把已经创造出来的技术革命的成果,集中起来,用到这两方面来。经过一定时期,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物质基础的加强(钢铁工业和其他原料、材料、燃料工业以及机械工业的发展),再考虑逐步实现重点企业的全盘技术改造。
有些同志对于这一伟大运动的重大意义和它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把“双革”运动只看成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和“临时运动”,缺乏长远打算和不断革命的精神准备,因此,当运动取得一定成绩时,就产生了自满松劲情绪,认为“差不多了”;或者当运动一浪紧接一浪时,又产生厌倦思想,企图“恢复正常状态”,把技术革命和生产建设任务对立起来。这种思想情绪显然是不正确的,必须及时予以防止和克服。另一方面,也有些同志,由于不懂得客观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局部质变到全部质变的;由于不懂得技术革命在持续发展的“长河”中,也有它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这些同志就发生一种脱离实际,不问条件,贪大求洋,好高骛远的思想倾向。这种不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倾向,不能生气勃勃地创造性地迅速发展“双革”运动,相反地会把“双革”运动搁置在半空中,因而不能促使生产发展,甚至还可能使生产遭受损失。我们既要胸怀大志,高瞻远瞩,不断革命;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采取积极的切实的步骤,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起来,把当前的巩固、推广和提高工作与今后更大的发展远景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双革”运动同其他任何运动一样,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采取“三结合”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依靠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革命运动都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双革”运动是一个伟大的全民的革命运动,更应当依靠千百万群众的自觉努力,鼓足群众的革命干劲,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提高觉悟,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攻克科学技术的堡垒,创造出奇迹。但是在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却有些同志认为:技术工作只是少数技术人员的事,只有书本知识多的人才能搞好,因而他们不主张大搞群众运动。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而且已经在事实面前被驳倒了。
吉林省在“双革”运动中,群众创造了一些什么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值得我们今后继续运用和推广呢?我们觉得采用“大会战”的形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所谓“大会战”,也就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把全厂工作通盘安排,全面规划,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体总动员,掀起大高潮,达到各方面的工作在中心工作的带动下共同跃进。它的特点是:大造声势,充分发动群众,从工厂、车间、工段、小组以至个人,层层制定革新规划和实现规划的具体措施,人人有奋斗目标,把全体职工都组织到运动中来,开展学、比、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共产主义大协作;根据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精神,实行长计划短安排,抓住每个时期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布置兵力,分期分批地组织战役,使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一浪接一浪地持续发展下去。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正常和突击、发展和巩固、苦战与休整、突破平衡与综合平衡有计划有节奏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双革”运动步步深入,使生产节节高涨。这方面的经验,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它基本上适应了群众运动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体现了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这种方法应当加以肯定,并在工矿企业中进一步加以推广。
应当坚持运用和进一步发展“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从我省的情况来看,“三结合”的经验,在这次“双革”运动中有了新的重大的发展。它不仅从企业内部的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发展到企业、大专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的外部三结合,而且进一步地发展到生产部门、建设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更大范围的三结合。这种多方面的“三结合”,在“双革”运动中显示了很大的威力。正如工人们所说的:“三结合是个宝,革新创造少不了;有了这个宝,什么困难也吓不倒”。事实也是如此,凡是比较重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科学理论的新成就,无一不是“三结合”的结晶。通过内外“三结合”,就可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通力合作,形成集体的诸葛亮,而创造出奇迹来;还可以使过去存在的技术与生产、创造与使用、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现象,改变为密切结合的状态,多快好省地实现革新计划。例如长春汽车厂在产品革命过程中,采用了使用者、生产者和设计者三结合的办法,共同讨论整个汽车的全面设计,有力地解决了设计部门长期争论不休,不能定案的选型问题。该厂还聘请了全国各地运输部门的先进生产者、汽车司机担任本厂的特约设计员,经常反映各地汽车工业技术革新情况和使用者的新要求。这样就可以把各方面的发明创造和革新成果迅速全面地反映到产品设计和工艺中来。除此之外,“三结合”还可以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使干部和群众、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因此,这种形式和方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必须坚持运用和继续发展。
三、树立为生产服务的思想,保证生产的持续跃进。“双革”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离开这一根本目的,“双革”运动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意义。因此,应当把“双革”运动同增产节约运动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建设的持续跃进。
为了使“双革”运动有力地推动生产的发展,必须明确生产发展的方向就是技术发展的方向,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就是当前技术革命的中心和重点。例如当前我省工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是原料、材料、燃料的生产(主要是煤、铁的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能适应生产跃进的需要。这就要求把技术革命的主要矛头指向采掘工业和钢铁工业的技术改造,努力增加原煤、焦炭、矿石、生铁以及其他原料材料的生产,大搞原料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加强运输设备的总体改造,大搞“一条龙”运输大协作,提高厂矿运输和短途运输的能力,提高装卸工作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通过技术革命,逐步克服这个矛盾,促进生产的发展。
必须不务虚名,力求实效。在“双革”运动中,群众的革新建议成千上万,发明创造层出不穷,这是必然趋势,也是非常好的现象,领导上应当以满腔热情,支持和扶植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掌握重点,注意实际效果,特别是要教育群众把长远的理想和全面的超额的完成国家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使生产能力和产值有迅速的增长,尤其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把数量和质量、产值和品种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使革新成果适应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人民生活的迫切要求。那种盲目地、碰到什么就抓什么,片面地追求产值和利润等作法,显然是错误的,必须注意防止与纠正。
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把少数的先进生产水平迅速地变成社会生产水平,始终是“双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经常地、狠狠地抓住这个环节,才能把大量的革新成果切实地用到生产中去,真正在生产上发挥作用,避免个别企业曾经发生的“回生还原”以及创而不学、学而不用的现象。根据已有的经验,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也必须制定规划,抓住重点,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思想斗争,扫除思想障碍,并且在物质技术方面作好充分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只有如此,才能作到总结一批,推广一批,巩固一批,再总结一批,再推广一批,再巩固一批。
四、树立科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想,掌握技术发展的规律,创造新的技术科学。中央曾经指出:在伟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中,不但要研究、掌握这一伟大运动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研究学会掌握技术发展的规律,创造新的技术科学。这一指示极其重要,对于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指导运动,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来源于实践。要发展和创造先进的新技术,找到一条多快好省的、适合中国情况的技术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办法,也就是采取大搞科学研究的群众运动。要广泛组织科学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在一起,实行内外“三结合”,普遍开展群众性的试验研究工作和理论学术活动,依靠千百万群众的生产实践、技术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从各个方面揭露自然的秘密,总结技术革新的经验,从中寻求技术发展的规律,探讨新的科学理论。
从吉林省的情况来看,有两种思想必须反对。一种思想认为,在缺乏“理论把握”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就会“把事情搞乱”。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他们不了解,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居于第一位。“双革”运动中,群众已经提出了许多独特的科学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在外国的“文献”上是找不到的,依靠世界上已有的理论成果也是难以解决的,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就会逐步地创造出新的理论,打破业已陈旧的理论;如果离开群众的实践,轻视群众的发明创造,新的理论就无从产生,陈旧的理论也无法打破。
还有一种思想,认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种观点有对的一面,可以冲破上述那种观念的束缚,广泛动员群众从事创造性的改革活动,并以发展生产为目的,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但是,也有不恰当的一面,就是仅仅满足于群众的实际经验,轻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忽视对群众革新成果的研究总结与提高的工作。因而也是不正确的。现在有一些革新创造,必须通过研究总结,才能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才能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应该知道,群众的创造和经验,有些也不一定完全合乎科学,只有经过科学的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践证明,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合乎辩证法的。例如,机器开始是由简单到复杂,到了一定程度又由复杂到简单;生产自动化开始是由“点”(单机自动)到“线”(联成生产自动线),到了一定程度,又有一种由“线”到“点”(搞多工序的自动联合机床)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化不是还原,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总结,必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不仅要从技术理论上去总结现有的经验,而且要从哲学思想上去概括和发展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破除一切资产阶级的陈腐观念和旧的科学传统的束缚,在发展自然科学的同时,发展唯物辩证法,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而要这样做,又必须加强科学技术人员的思想改造,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学习。
五、主动地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双革”运动就是生产力跃进的运动,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与之相适应地进行改革和调整;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只有在经常改革和不断调整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抓“双革”运动的同时,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主动地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运动不断地发展开辟道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制度,必须继续坚持并努力发展。要做到使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使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以促进生产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的两参制度,是办好企业的重要保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把党的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经常关心职工的生活。上层机构也必须大加精简,尽可能地、更多地抽调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同时并须加强对职工尤其是新工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的各种制度,密切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企业中已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必须加以改革,但这种改革必须有破有立,随破随立。对于技术工艺规程的改革工作,应该慎重进行。需要进行改革的旧的技术工艺规程,在新的没有建立起来以前,不能随便废除。有些企业,由于新技术工艺的采用而打乱了原有的生产秩序,新的生产秩序必须及时建立以保证生产持续跃进。


第7版()
专栏:

必须严肃对待党的政策
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根本关键就在于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我国革命的各个阶段,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方针,并引导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贯彻实现这些路线、政策、方针。毛泽东同志说过:
“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296页)这说明了党的政策,是指导和推进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强大动力。
党的政策,是革命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党的意志与群众意志相结合的产物。党的政策规定着全党行动的方向和准则,是联系群众的基础。因此,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实际上是保证党的领导和走群众路线这两个根本问题。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所以,我们一切工作的胜利,都离不开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虽然是指导和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武器,但是,再好的政策,再好的策略,都是要人去执行的。政策精神要通过干部传达给群众,并坚决组织贯彻,带头执行,群众才能按照党的政策行动起来。因此,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不仅是每个革命干部的义务,而且是每个革命干部起码的必要的条件。一个革命干部只要在自己所想、所说、所为中,坚决遵循党的政策,那么,工作的效果必然是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又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党的政策,其重大意义就在这里。
能否严肃认真地对待党的政策,是衡量一个革命干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我们知道,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即擅自修改中央的或上级党委的政策和策略,执行他们自以为是的违背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的极端有害的政策和策略;在工作繁忙的借口之下,采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错误态度,将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好像一个独立国。这种状态,给予革命利益的损害,极为巨大。”(《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33—1334页)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虽然是1948年说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革命干部来说,是任何时候都要记取的。这样,便可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能否严肃对待党的政策,又是一个立场问题。我们知道,每个革命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作为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50页)所以,对待党的政策的态度问题,对于每个党员来说,又是党性问题。
强调党的政策的严肃性,要求一定要按照党的政策办事,不等于对党的政策简单地照抄照转,不动脑筋,不加分析,不根据实际情况而机械地生搬硬套。如果这样去理解,那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明确,党的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的深刻反映,其基本精神和重要的作法,对各方面都是适用的,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犯原则性的错误。但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的,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时间、地区和条件,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应该千篇一律。特别像我们国家大,地区差别性也大,情况也较复杂,更应实事求是的对待。但是,如果因为这样,就借口情况特殊,或者过分强调灵活性,夸大特殊而不执行党的政策,或者以自己主观愿望决定取舍,七折八扣,态度不坚决,那也是极端有害的。党经常教导我们,党的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是统一的,执行政策的灵活性,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把党的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而不要违背政策。刘少奇同志说过:“党的原则,是一切政策与策略变动的标准和尺度。党的原则性,是灵活性的标准和尺度。比如,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奋斗,是我们一个不变的原则,这个不变的原则,是测量我们一切政策与策略变动是否正确的标准和尺度,一切合于这个原则的变动,都是正确的,一切不合这个原则的变动,都是不正确的。”(刘少奇:《论党》)
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政策,首要的前提是必须认真学习与研究党的政策,熟悉党的政策。但有一些人尽管在口头上承认学习党的政策的重要性,却往往不肯下最大决心刻苦钻研,缺乏认真思考,理论脱离实际,对党的政策精神实质,一知半解,不能融会贯通。这样,要真正做到听党的话,坚决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是会受到一定限制的。因此,我们对待党的各项政策,不仅要认识它的重大意义,领会其精神实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政策产生的客观背景,了解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又如何因地因时制宜地贯彻执行,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等等,坚决反对那种不认真研究,主观臆断,华而不实,单凭个人的热情,以自己的感情去代替党的政策的作风。
要贯彻好党的政策,还要及时地切实地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情况是从群众中来的,政策是通过群众执行的,要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就必须经常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过检查,才能充分了解政策在工作中是如何执行的。在执行政策中群众有那些新的创造和经验,从而丰富我们的政策内容,提高领导工作的水平。怎样了解和检查政策执行得是否正确呢?毛泽东同志曾经给我们作了深刻的阐明。毛泽东同志说:“……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079页)又说:“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096页)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坚强的政策观点,经常深入实际了解党的政策在执行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及时地向上级反映党的政策在执行中的情况,不断改进我们的领导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
(摘自11月12日甘肃日报《谈贯彻执行政策对保证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