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北石山管理区为什么连年增产?
臧新 达山 焕斗 生贵
山西大同市东方红公社北石山管理区(即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共有一百四十户,四百八十五人,经营着六千余亩干旱沙板土地。过去是一个生产条件十分不好,群众生活非常贫困的地方。从1956年成立农业社到1958年公社化以后的五年来,由于管理区党支部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分配工作做得好,干部领导作风好,因而产量直线上升,多种经营飞快发展,社员生活步步提高。今年虽然遭受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旱灾,但粮食总产量仍可比去年增3%,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中,每年平均递增10%。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卖给国家的商品粮食也逐年增多,今年卖给国家的粮食比1956年提高两倍。粮食产量直线上升,总收入也飞快增加,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中,每年平均递增50%。随着收入的增加,社员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中,每人平均收入增加5%,保证了95%以上社员年年增加收入。
由于生产搞得好,分配工作抓得出色,有力地鼓舞了全体社员坚守农业阵地,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积极性。五年来不但没有一个社员盲目外流,而且还增加了24%的劳力,其中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生力军就占到总劳力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增加产量增加收入
生产是分配的基础,要搞好分配必先发展生产。北石山管理区的生产条件确实不好,所耕种的六千亩土地,多是地高、沙多、风大、水少。合作化以后,管理区党支部为了改变“亩产不过六十斤,旱涝频繁无收成”的穷苦面貌,并对土地、劳力、资金、工具、领导等,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行了全面规划,狠抓了六条措施:
一是大抓高产多收与广种多收。去、今两年,领导全体社员大建丰产梁,新开荒地七百三十四亩,变单作为间作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大抓农田基本建设。新增旱涝双保险水浇田三十亩,洪水地二百一十亩。结合水土保持,治坡、治梁三千余亩。
三是大抓积肥造肥。他们针对本地坡多草肥的特点,大搞养猪和养羊积肥,大建肥料基地,田间、村旁普建沤肥坑。
四是大抓种好精管。为了种好,他们将耕地手和播种手,从建社到现在一直固定没变,从而培养了这些社员的技术,田间管理搞得更为出色。
五是大抓小队领导和生产责任制度。生产小队长和队干部,都是群众热爱、精明能干、有计谋、能劳动的好领班。以三包一奖为中心的责任制度,从建社起,一直坚持到现在。
六是大抓多种经营。多种经营的收入由合作化时只占总收入的30%,今年增加到60%。
正确执行分配政策
这个管理区在分配上每年既增加了公共积累,又保证了95%以上社员增加收入,也坚决完成了国家税收和统购任务。最突出的是,五年来真正做到了社员、集体、国家三方面互不拖欠。全管理区没有一户社员欠国家和管理区的款,管理区也不欠社员一文。六年来贷过银行的四千五百三十三元款,已全部还清。并随着收入的逐年增加,实行了定期预分工资,年终结算。
管理区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坚持三级所有制。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还十分注意了社员个人应得的收入。在处理社员与管理区的经济关系上,坚持了合理的价格政策。收买社员的肥料和修理农具用的废铁废木,合理作价,当下付款。对社员作价归社的牲畜、羊群、大农具、林木等,按原定三年分期分批归还的期限,全部归还。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干群一心坚守阵地干部的领导作风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作风民主,干群一心。五年来,北石山管理区始终坚持了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方针。群众所称的红色支书梁宝山、勤俭主任梁进增、保险会计梁德季、放心保管梁进雨四个好管家,他们不仅在生产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而且在遵守财务制度上,既一尘不染,又铁面无私。一文钱、一粒米、一根柴、一寸纱,所有干部都没沾过。支书梁宝山,从今年6月当炊事员以来,一杓菜、一碗饭,都没多吃过。财物账目都能按时按项公布,并且交代得一清二楚,使社员既摸清了个人家底,又知道了全区家底,干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勤俭办社的优良作风,五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建设因陋就简。合作化时,原来的仓库、窖子、畜圈,因年久失修大部倒塌,管区支部采取了在保证能用的前提下,逐步整修逐步完善的办法。五年中,只花了三百元现款,五百二十个人工,占新建需款十二分之一。二是多方挖掘潜力,合理降低生产成本。五年中,全管区共打草贮青七十六万斤,除保证了本社饲草有余外,还从扣留的谷草中,腾出八万三千斤,支援了缺草地区,既降低了费用,又增加了三千二百元收入。社里需要的大小农具和绳线,都是靠以现款收买的办法,从社员手中收集废物自制。五年来共自制农具三千九百六十件,比购置新的节省开支九千二百元。这样,全管区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与产量和收入成为反比例:生产成本由合作化时每创造百元价值,需成本五十一元,到去年降低为二十九元;生产费用由原来占总收入的38%,到去年降低到24%。三是缩减非生产开支,钱用在刀刃上。一架油印机三十多元,既需要又买的起,但会计梁德雨苦心钻研自制了一架,没花一文钱不比买的差。由于以上原因,全管区队长以上的十五名干部,从建社以来,不仅年年连选连任,而且这个管理区还被评为社、区、市的“十无”红旗管理区,即:劳力无盲目外流;粮食无霉坏隐瞒;干部无贪污占小便宜;社内无债务;往来无拖欠;牲畜无死亡;农具无损失;资金无浪费;账目无差错;公款无挪用。
二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社员生活。党支部在关心社员生活过程中,得出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越是社员有了困难,越要及时帮助。因此,支部除派支书梁宝山深入食堂、托儿所等集体福利单位,帮助改进和提高工作,特别注意帮助社员解决生活上的特殊困难。单身汉梁宝财,自己房子坏了没有住处,支部主动帮助他和其它单身汉并了家;以后他有了爱人,没等他开口,支部又给他找好了房子,帮助他建立了幸福家庭。全村五户困难户,每个干部都时刻关心他们。王忠义一条腿残废,家里六口人,生活不好过,支部便分派他到食堂拉风箱,抽时再积些肥料,一个人赚劳动日二百八十个,除全家享受了供给外,还分到了一百六十元工资,生活过得很宽裕。其他四户也在生产中得到了适当照顾,使他们同其他社员一样,幸福地生活在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煤是群众日常不能离的东西,支部总是组织生产队利用农闲时间集中运煤,社员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有,保证了需用。社员们说:“住在咱们村,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干部们比自己还想得周到。”
三是从政治上关心社员。他们的工作方法是“参”、“看”、“听”、
“谈”、“访”五个字。参,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全管区十五个队长以上干部,平均所做的劳动日,不低于一般社员水平。有时工作忙了,开会很晚,第二天照例和社员一样参加劳动。社员十分感动,时常劝他们休息。看,在生产中看群众的行动和表情,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社员梁兴龙,一贯劳动积极,爱说爱笑,今年6月突然变的见人绷着脸,出地懒洋洋。这种行动和表情被支书梁宝山发现后,休息时一了解,才知道是他姐姐叫他到包头去居住,该去不该去拿不定主意,经过帮助,提高了认识,解决了问题。听,听取群众反映,随时改进工作。原来管区修理农具要请外村的木、铁、绳三种匠人,后来根据社员意见,培养了三方面技术人员,平时参加农业劳动,用时修理,大大节约了开支。谈,和社员谈心、交朋友,把干部的心情和社员的心情融汇在一起。访,访问社员,问寒问暖,他们除过年过节定期登门拜访外,平时也很注意访问社员,随时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附图片)
福建宁德三都公社?沃大队在青山岛上种满了甘薯,社员们正在加强管理,力争好收成。  新华社记者 林梦星摄


第2版()
专栏:

加强思想教育 因人制宜排工
下放人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胜利三队归队社员誓为大办农业立功,全队生产蒸蒸日上
本报讯 湖北随县洛阳公社胜利管理区第三生产队,充分发挥下放劳动力的作用,促进了秋、冬季生产的顺利开展。
在党中央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下达前后,这个生产队共有十三个整劳动力和十名青年学生,回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除青年学生外,这些劳动力绝大多数都是在1958年被调到县、公社、管理区去从事其他生产的。这次,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原生产单位参加农业生产。
政治、经济工作双管齐下
为了充分发挥下放劳动力的作用,这个生产队的党支部及时分析了劳力下放后的新情况,了解了下放人员的思想问题,接着召开了下放人员座谈会,教育他们安心生产,并倾听他们的意见。会后,党支部决定:一面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进行党的下放人员加强农业第一线的政策教育;一面要求队干部分工负责,对下放劳力进行家庭访问和个别谈心,深入具体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和具体困难。通过这样普遍访问,党支部发现在下放人员中,还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经群众讨论后,分别得到了解决:
(一)因人制宜,合理安排活路问题。如下放归队的人员中有篾匠、木匠、石匠、泥瓦匠、造纸厂工人等,他们初来时因各小队没能因人制宜安排活路,不能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生产队根据他们的意见,帮助小队专门安排了篾匠李大洪编织箢子,以供当前社员们修水利、挑塘泥之用;安排了木匠叶全富专门锯板子、做木工;安排了泥瓦匠、石匠修建牛栏、厕所。当然,在农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个劳力都一律要投入农业生产。
(二)工资报酬问题。在因人制宜安排活路的问题没解决以前,篾匠、木匠、石匠、泥瓦匠、造纸厂工人等,都和一般农业劳力同工同酬;但他们在外搞本行,工资都略高于农业。生产队在因人制宜安排活路的同时,便通过社员民主讨论,制订了合理的工资报酬。他们根据技术活略高于农业报酬的原则,采取了包工包产包收入的办法。如对篾匠李大洪,第一次规定是每天交小队三个箢子记十分,月终和其他社员一样按工分发工资。这样一来,李大洪高兴的说:“生产队对我这样照顾,我一定要把箢子做的更好,保证社员们几时要,几时有。”
(三)有关生产和生活困难问题。这个队下放的劳动力,有四个是单身汉,他们从本队被调走后,自留地或由小队经管或由其他社员经管了。这次回队后都没有菜园,有的人还缺少过冬的棉被、棉衣,还有的人缺少小农具,家大口阔、入不敷出户的生活问题也需要解决。党支部首先给没有菜园的金高水、叶全银等,每人拨了一分多自留地,同时,生产队还借给他们种子,帮助解决肥料,种上了蔬菜和蚕豆。食堂还先分给他们一部分菜,解决眼前的吃菜问题。在防寒过冬方面,也帮助解决了他们中个别缺衣缺被的困难。对缺少生产工具的社员,一面发动社员在自愿的原则下互助互借,一面专门安排时间给他们搞家庭副业,增加收入自己购买。
(四)学习生产技术问题。这个队的下放劳力,大部分都是农民,只有小部分人对农业技术比较生疏。党支部根据各人的情况,采取师傅带徒弟、包教包学、干部前面作样版、社员后面照着干等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包教包学的过程中,还掌握了先易后难、先粗后细、先轻后重的原则。如第二小队回乡的青年学生较多,在秋种时,为了教会十九岁的张新安和二十岁的张开定掌握整沟的技术,小队长吕定国便亲自给他们作了整沟样版,在吕定国耐心帮助下,他俩在小猴子洼四亩四分大麦田里整的沟,博得了社员们一致称赞。
人人心情舒畅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以后,下放的人员更坚定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两、三个月以来,他们大多数都做了六、七百工分,收入一般不低于下放以前。如由公社炼铁厂回来的强劳动力鲁家旺,10月份做了三百四十七分,工资和个人在假日搞的副业,合计纯收入比下放前的工资纯收入还高21%。家大口阔劳力又较弱的王维振(全家五人吃饭,只本人劳动),在生产小队的合理安排和适当照顾下,10月份工资和个人副业纯收入,比下放前也高12%以上。因此,他们都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贡献自己的力量。干部和社员经过两三个月的亲身体会后,也进一步明确了劳力下放的好处。因为这个生产队对下放劳力的工作作的好,充分发挥了归队劳力和原在家劳力的生产积极性,使入秋以来的各项生产,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今年秋种实播面积比去年扩大了35.5%,寒露后四天开始种麦,到霜降前六天就结束了。秋种结束后,即全面转入了冬季生产。小秋收、食堂种菜、副业生产等活路,也都开展起来了。


第2版()
专栏:

政治工作领先 检查评比结合
下流水大 队羊只和畜产品双丰收
“三包一奖”方案兑现,队队力争明年超包产
据新华社讯 宁夏同心县喊叫水公社下流水大队在今年的羊只生产“三包一奖”方案兑现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领先,做到了检查和评比结合,评奖和树立标兵结合。通过方案兑现,全大队各个畜牧专业队(承包单位)的努力目标更加明确,为更好地落实明年的“三包一奖”方案和力争明年羊只生产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流水大队的羊只生产“三包一奖”制,是在去年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行的。三包的主要内容是:包产——包羊只增殖数量和各种畜产品的产量、产值;包工——包各种牧业用工和种植饲草、饲料的用工;包财务——包牧业和农业的开支。一年来,绝大多数畜牧专业队都能认真地按照“三包”规定内容办事。放牧人员进一步加强了责任心,精心放牧、饲养,千方百计争取超额完成“三包”任务。由于大家辛勤努力,今年羊只、畜产品获得了双丰收。除了出卖和支援其他单位近四千只羊外,今年比去年净增羊只六千只。畜产品样样完成原订包产指标,仅羊绒、羊毛一项就交售给国家四万斤,出卖绒毛皮肉等产品的总收入达五万一千多元。
秋毛剪完,畜产品生产基本结束以后,大队的干部、小队长、放牧员和会计四结合,着手兑现羊只生产“三包一奖”方案。大队党总支则结合“三包一奖”兑现开展评比教育,树立标兵、推广经验,以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把思想教育工作和物质鼓励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检查评比中发现,中圈口子队羊只增殖成绩最突出。这个队的队长马英虎经常住在羊圈里,和放牧员、看圈员同劳动同商量。他们坚决保护一岁母羊生的“当年羔”,积极为“当年羔”配奶,结果,一百三十多只“当年羔”只只成活、健壮,超额完成了羊只增殖任务,被树立为羊只增殖标兵队。
下流水大队用检查和评奖结合的办法兑现羊只生产“三包一奖”方案后,收到三大效果:(一)及时总结了第一年推行羊只生产“三包一奖”制度的经验和缺点,为及早落实明年的“三包一奖”方案打下了基础。(二)通过方案的兑现,奖罚分明,全大队羊只生产人员受到一次加强生产责任心的实际教育,使大家的努力目标更加明确。(三)先进经验得到了发扬和推广。
目前,各队已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羊只安全过冬。羊只生产人员积极利用代用品添修羊棚,保证圈圈有棚,只只羊住在棚内,为明年的羊只、畜产品双丰收、双超产做好充分准备。(附图片)
宁夏盐池县城关公社沟沿大队第四小队的社员们正在把晒干的青草垛起来,作为羊只冬季饲料新华社记者 王新著摄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吉林基本结束秋翻
吉林省已基本结束秋翻。据11月15日的统计,全省已翻出的耕地面积达一千九百十八万五千亩,此外还开垦秋荒七十五万亩。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封冻落雪前的有利时机,突击平整耙压秋翻地。
吉林今年秋翻地,不但进度快,质量也好。深度达到七寸的占40%,一般都是五寸左右深;翻前施肥的达一百三十多万亩,已经完成翻后耙压的有四百五十多万亩。
内蒙古喜接冬羔
目前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喜接冬羔。在全自治区首倡“百母超百仔”运动的鄂尔多斯草原,到11月初已接产冬羔一万八千多只,99%以上成活。
各地在接产冬羔前,为母畜产羔、仔畜保暖所搭盖的新棚暖圈,达八百八十多万平方米。还普遍建立接羔保育组织,培训接羔保育员。
浙江大采野生药材
浙江省各产药地区,合理安排劳动力采集野生药材。从8月到10月,采集上调的野生药材已达十一万三千五百多担。
浙江野生药材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约占全省药材总品种的80%以上。第四季度正是采集的黄金季节,各地采集时,规定大面积的药材集体采集,分散的组织学生和社员利用空隙时间采集,比较珍贵的就组织老药农(专业队)去采集。旅大贝类养殖大发展旅大市各水产部门在大抓鱼虾捕捞生产的同时,大搞滩涂贝类生产。滩涂管养面积已达五十四万亩,比去年扩大三点四倍。
为了逐步实现贝类精养高产,全市现已建立起贝类养殖专业场(队)五十余处,专业养殖人员一千数百名。
目前各地正乘贝类采捕生产旺季,纷纷组织人马,向海滩大举进军,按标准大捕大采,力争高产多收。
用水力加工节约了劳力
陕西铜川市富平公社,已有半数以上的生产队利用排灌动力机械和水力加工粮食,节约劳力一千六百零九人,畜力八百多头。
过去,这个公社八十台动力机械只用作抽水灌溉,利用率很低;今年,东上官管区首先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把石磨子加以改装,在五个电力抽水站安装了电动磨,实现了吃粮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现在,公社推广了这个队的办法,全社利用机械和水力每天可加工口粮四万一千斤。
两条腿走路搞副业
湖南常德县东风人民公社,今年冬季大力发展以大队(基本核算单位)为主的集体副业生产,同时帮助社员开展小宗的家庭副业生产。10月份以来,全社集体和社员个人副业生产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东风公社处于丘陵地区,有山有水,副业生产门路很多,目前,全社经营的副业生产项目共六十多种。
腾出办公室作食堂
甘肃庆阳县董志公社各生产队和生产小队干部本着勤俭原则,腾出队部的办公室或会议室作食堂。
办公室或会议室腾给食堂使用后,保证社员吃到热饭、热菜。另外,办公室一般比较宽敞,做了食堂还能兼作会场、课堂和文化娱乐场。


第2版()
专栏:湖北通讯

创业图
——红旗五小队民主当家勤俭办队见闻
中共随县县委第一书记 安海田
“古话说:‘外头是个扒,屋里要个匣,不怕扒子没得齿,只怕匣儿没得底’。过去一家一户做人家,就看有没有这样一个扒、一个匣的两个好当家人;现在一个小队、一个食堂、一个家,就要多有几个扒、几个匣,日子才能过得好。我们这个小队就是有了几个好扒、好匣……。”
这段话是随县厉山公社寨湾管理区红旗生产队五小队社员们对他们小队队委会的满意赞扬。
10月初,我和几个同志到红旗队五小队住了两天。大家向我介绍了不少当家创业的方法,使我学了不少东西。小队副队长王洪贵说:“两脚忙忙走,为的身和口。生产嘛!本来就是为的吃、穿,一百多口人的吃穿是个大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担当得了的。千斤担子万人挑,我们就凭这一条——民主当家。” 生产有扒 管家有匣
就从民主当家说起吧,红旗队五小队的队委会由十人组成,其中有九个贫雇农,一个中农,真正是贫雇农当家作主。这十人中有六人的年龄在四十岁以上,他们在旧社会里当过雇工、佃户,经历了辛酸苦辣的生活,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既善于指导生产,抓季节抢时间,又擅长料理安排家务,勤俭过日子。他们在队委会里还积极地肩负着培养辅导后一辈的责任,把管理生产、生活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贫农出身的王洪贵,今年四十挨边,在旧社会里当过长工、佃户,艰苦的生活,把他一家人都磨炼成勤俭过日子的人。他在小队里担任副队长,是小队的二把手。女儿王秀英,今年十五岁,小学毕业后,就担任这一百六十九人的食堂事务长,食堂的账目搞得清清楚楚,炊具用具料理得井井有条。王洪贵一手抓全面生产的安排布置,一手抓生活管理,小队的社员都异口同声的赞扬说:“他既是一个生产扒,又是一个管家匣。”雇工出身的王正学,今年四十六岁,从给地主放牛起就成天和耕牛农具打交道,他担任了小队副队长,专管耕牛农具。三个队委兼生产组长的王洪金、王洪升、王舟远,分工专管犁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水利灌溉和收割打场,年龄都在四十挂零、五十挨边,生产经验丰富。队委会里边有三个年轻的接班人,年龄最大的二十六岁,最小的十七岁,他们出身贫农家庭,成长在新社会里,在党和他们父兄的双重教养下,有了应付现实生活的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的初步知识,有一付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火热心肠,他们听党的话,听老一辈人的话,遇事积极热情,泼辣带头,生龙活虎。队长罗长成,共青团员,今年二十六岁,莫看他年轻,却已经是这个小队的三年的当家人了。三年的当家生活,他学会了领导全盘工作的本领。他从父亲那里学习了勤俭作风,从王洪贵、王正学那里学来了生产知识、管理家务的常识,从党支部副书记戴成才(也是这个小队的队委)那里学会了走群众路线、遇事讲民主。三、五天开一次队委会,总结检查上一段工作,研究布置下一段的生产任务。他模范地执行党支部的决议,虚心地听老一辈人的建议,严格地要求每个队委会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而他自己则是扎扎实实地带头生产,每个月都做四百多工分。贫农出身的青年妇女晏红爱,今年才二十二岁,她担任了这个小队的妇女队长职务。她除了协助队长作好劳力安排、带领三十二个妇女生产以外,还负责解决妇女特殊问题及幼婴托育工作。两年前还是个小学生的王文照,小学毕业后,参加了生产,吃苦在前,生产带头,经大家选举担任了妇女副队长。
这个队委会就是这样一伙成分好,历史好,生产内行,理家勤俭,老老小小、和和气气地团结在队长罗长成的领导下,按照各人的特长,分管劳力安排、田间管理、耕牛农具、水利灌溉、生活福利等各项工作,三年如一日,完成了支部和群众交给他们的任务。
家兴业旺
初级社成立时,这个小队仅仅只十头耕牛,强弱搭配折合四犋。五年来,只老死一头牛,发展到二十二头牛,折合成九犋牛。在这样根本就没有牧场的河畈地里,能发展到这么多牛。是件不容易的事。
全队十个饲养员,月月评比,年年评比,奖惩都有规矩。五年来未打乱过制度,就是饲养员也从不乱更换。他们都是爱社如家,视牛如命的中贫农好社员。饲养员王正谷今年六十五岁,他还舍不得放下他喂了五年的一条耕牛。他说:“我摸住牛的脾气,牛也熟悉我的脾气,把它交给别人喂,我不放心。”在他的住房内,一排排的钉子上满满挂着耕牛的各种绳索扼头。即使是这样勤勤恳恳的饲养员,副队长王正学从没有放过一天不去检查饲养员的工作。
王正学除了管耕牛以外,还负责全小队的农具管理。这个小队今年没有用生产队财务包干的一文钱,但是,犁耙绳索、杈扒扫帚,样样成双配套。1958年全队只八张犁、四张耙、两张耖子,而现在呢?却有十七张犁、八张耙、四张耖子,犁、耙、耖、碾磙上用的绳索单套双套都有两套,新的绳索还有三十多套,库存的麻皮还有二百多斤。王正学说:“人要有两套衣服换洗,犁耙绳索也得两套换洗,大农忙抢火色,没有两套工具,坏一套就要影响生产。”他为什么想得这样周到?搞得这样好?他们的经验:一是生产,二是惜用。光就解决绳索一项来说,今年在屋前屋后种的麻就收了三百六十多斤。他们把农具分到使用户保管,给予一定的报酬,规定保管使用的权限以及损坏赔偿制度。对于稻场用的工具就交给稻场保管员管理。这样一来,农具就越添越多,从没有出现过丢失现象。
生产战线有能手
“会做家的看鞋边,会种田的看田边。”这个队的活路,内行一看就会说干得好,做的细致。他们种得好也管得好,这就全靠他们有两个种田的行家,一个是负责播种的王洪金,另一个是负责田间管理的王洪升。这两个队委委员分别担任了生产组长,直接领导社员生产。先说种吧,今年这个队秋播三百九十多亩,王洪金个人亲手就播种一百七十多亩。队委会因地制宜、安排好茬口,王洪金就挑起播种质量和播种时间的担子。从整田到下种,样样他都检查到,田整的不平不细,种子处理得不好,肥料不到田,他不让下种,他一直坚持到三百九十亩按季节质量要求完成了任务。再说田间管理吧,田间管理是个经常性的活路,除了锄草、追肥、防虫害以外,最大的问题是蓄水保水,清沟排渍。负责田间管理的王洪升认识得很准,抓得很紧,越冬作物他抓清沟排渍,水稻作物他抓蓄水保水。今年这个小队遇了天旱,而水稻面积插了一百七十亩,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秋收结果产量比去年同期增产14.3%。是水利条件好吗?不。全队只有四口堰塘,来路短,水源差,抓不住蓄水就插不上秧。在这种条件下,王洪升除了和其他三个田间管理员分管四口堰塘的保水、用水工作以外,他还把全队十六个强劳动力分别安排在每个堰塘的东南西北水源线上,负责雨天开沟引水入塘。每逢雨天,他们全力以赴,各到各片去抓水,就这样抗住了天旱,夺取了丰收。
忠诚的老人
常言说得好:“家里有个老,就是一个宝。”红旗五小队队委会委员里就有这样一个老人,他名叫王龙远,今年五十多岁了。他在队委会里担任了顾问,他并且亲自负责领导蔬菜生产,保证了全队一百多口人的蔬菜自给有余。他领导社员种了四十五亩蔬菜基地,还套种了四十五亩蔬菜,菜种多了,老人在菜园地里盖了一间草棚,干脆把被子搬到菜园里去住下来,除了突击性的除草、浇水队上派人参加以外,老人日日夜夜的经营他的菜园。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吃不了的鲜菜食堂里泡了十大缸,还卖菜、卖菜籽收入了一千多元钱。小队食堂用这笔钱添置了炊具,新盖了四间保管室,买了六头小猪,还存现金二百多元。这个老人在和我们谈话中兴奋地说:“过些时来看吧,我们食堂的腌菜,就是几十缸了。”
一支出色的战斗队
通常在一般生产队里,老婆婆、小孩子是不大引人注目的;而在这个小队里,他们却是一支生产战斗队。这就是年纪轻轻的女小队长王文照领导的一班子人。她们十个老婆婆、八个少年,除了帮助食堂生产蔬菜之外,秋收中两千多斤棉花、五十多亩芝麻、黄豆、粟谷……等,都是他们一粒粒、一叶叶、一根根、一朵朵收拣回家,队里所有零杂活、轻活,全部都是他们一手承担。只要队委会一决定,任务一分配下来,王文照就带领着这支队伍,分头去做,每次都是出色的令人满意的完成任务。社员们热情的赞扬这支队伍的年轻女指挥员是个“能干的女孩子”。
欣欣向荣
红旗生产队五小队队委会民主当家,勤俭创业的作风,使这个队成为生产、生活上的一面红旗。1958年这个队的耕地面积只有二百四十四亩,而今年就已经扩大到四百二十五亩,全年粮食产量比1958年增长很多;耕牛农具增加了;食堂家底搞厚了;随着生活的提高,人的心情也变化了。一百多口人聚住在一个和睦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迈步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