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专栏:
事事执行政策 处处依靠群众
南滚龙沟生产队大干三年由穷变富
一九五七年前,每年要国家供应几万斤粮食,大跃进以来卖出余粮近十四万斤
本报天津21日电 河北平山县苏家庄人民公社南滚龙沟生产队党支部,依靠群众,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了生产小队和全体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三年时间把“穷山庄”变成了“富山村”。
立志建设山区
南滚龙沟有七十二户人家,散居在绵延十几里长的一条深山沟里。这地方春迟、地寒、日照短,还经常受谷风、山洪的侵袭,而且每人平均只有九分一厘薄梯田。解放后,特别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粮食亩产量逐年增加,但因为地少土薄,每年仍然需要国家供应大批粮食。
公社成立后,党支部就把领导群众改变山区的缺粮面貌,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支部书记李全寿总这样想:“吃粮老靠国家帮助,国家怎么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呢?我们几时能卖余粮给国家就好了。”他经常教育社员:“我们应该树雄心、立大志,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多种高产一齐抓
山区的粮食产量为啥不能迅速提高?党支部首先发动社员展开了讨论。经过大家研究分析,找出了以下根源:第一,耕地少,旱地多;第二,土地利用率低,多数土地一年只种一季粮;第三,低产作物多,高产作物少;第四,牲口、猪、羊少,肥料不足。
怎样才能很快改变这种情况呢?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山区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开荒困难,应该运用平原搞丰产田的办法,争取高产多收;另一种意见:只靠现有的土地,产量再高也不行,应该大力开荒,扩大种植面积。党支部综合了群众的意见,又学习了党关于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相结合的政策,确定要大力改革耕作制度,既要积极开荒,扩大耕地面积,种好一般田;又要大搞丰产川、沟、坡,夺取高额丰产。
明确划分经营范围
生产方向明确了,社员们又提出了经营范围的问题。丰产田由生产队统一经营还是由小队经营?开荒由谁组织?产量如何计算?党支部认为,这不仅是能否实现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关键,也是关系到生产、分配政策的问题。党支部经过慎重考虑、发动群众讨论和请示上级之后,干部、群众一致认为生产小队是人民公社组织生产的基层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小队的生产积极性。丰产田应该由生产队统一规划,让小队经营;开垦荒地也由小队组织,那队开了那队耕种,只计收入,不计包产指标,三年不计征购。同时又把劳力、土地、牲畜、农具进行了合理搭配,固定给各生产小队使用。这样,小队干部积极了,工作主动了,社员也越干越有劲。两年来,各小队已开垦荒地八十多亩,并根据生产队的统一规划,大力推广了复种、套种技术,增加了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
执行政策保证增产
在领导生产的过程中,支部越来越感觉到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因此,对于保证增产的各项措施,都是通过深入贯彻政策,充分发动群众来保证实现。在工作上遇到问题,也首先从执行政策上进行检查,发动群众来解决。
旱灾是这里生产最大的威胁。党支部大力领导社员开发水源,变旱地为水田。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队只注意本小队的土地,不关心全队的利益;也有的对受益大的工程感兴趣,不注意改造小块旱田,这些都影响着水利建设的速度。党支部分析了这种情况,认为这不仅是个思想问题,也关系到政策问题。于是,首先对干部、社员进行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性的教育,说明开发水源变旱田为水田,是全队生产上头等重要的大事,只有首先把全队受益的工程搞好了,整个生产计划才有保证。同时,进一步解决了政策上的问题。
随着水源的大力开发,要求更多的肥料。对于这个问题,也是首先从贯彻执行政策入手,进一步执行了奖励发展牲畜和奖励积肥的政策。规定那队积肥那队用,小队繁殖了幼畜由小队使用;对牧工也规定了积肥奖励制度;对社员积的肥料,坚持了以质论价和记工分红的办法。所有这些,对促进牲畜的发展和群众性的积肥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刚建立公社的时候,全队只有二百只猪、羊和四十六头牛、驴。现在,全队猪、羊增加到一千二百六十八只,牛、驴增加到八十一头。每亩地的施肥量由过去的几千斤,今年增加到一万多斤。生产队对小队一直执行了“三包一奖”政策,同时对各种违犯政策的现象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政策深入人心,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力量,使南滚龙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员们大干了两个冬春,就劈山绕岭,修了大小渠道一百零九条,使全队80%以上的土地变为水浇田。因为羊多、猪多、肥料多,把原来土质瘠薄的山坡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去年夏秋两季粮食作物平均每亩就达到了一千零二十七斤。今年虽然遇到了严重旱灾,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抗灾保收措施,预计粮食产量仍然不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1957年以前,这队每年都要国家供应几万斤粮食,大跃进以来的三年,全队共卖给国家余粮十三万九千多斤。社员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户户年年增加收入。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青海翻地六百多万亩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翻地六百多万亩。
今年青海省的翻地运动,抓得早,抓得狠,在突击秋收、打碾的同时,就已组织劳力翻地,许多地方在翻地时还进行了耙耱、施肥、灌水和土壤处理,为明年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广东城镇人民支援收种
广东农村目前正值秋收冬种大忙季节,各城镇人民都争先下乡支援收种。佛山专区各城镇最近几天来共有三十多万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居民下乡支援收种。
各地驻军也积极参加秋收冬种活动。驻保亭部队在大雨滂沱中,连续奋战五天,共抢收了一千多亩倒伏晚稻。
云南发展木本油料
云南各地总结了历年来发展木本油料的丰富经验,根据省内热带、亚热带、温带山区和高山地区的不同气候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决定发展油渣果、小桐子、大香果、榛子等各种木本油料。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油茶重点产区广南县从十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就种了各种油料九万一千多亩。
内蒙古突击储运饲草
内蒙古各地在打草的同时,正在大力组织人力、车辆拉草储草,以备足牲畜过冬“粮食”。据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盟的不完全统计,投入拉草的车已达三千六百多辆,已拉回草十二亿多斤;昭乌达盟拉回的草已占打草数的百分之八十五。
辽宁大捕红毛蚶子
辽宁省沿海各市、县渔船五百多只,云集锦县王家窝铺渔港,大搞冬季拉蚶子生产。
红毛蚶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鲜价廉的肉食品。蚶子的贝壳及蚶汤等还可加工成炭酸钙、石灰、水泥、贝粉、味液、干贝素、干贝松、蚶油等十几种产品。
增产节约支援灾区
山东费县上冶人民公社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掀起了群众性的支援灾区运动。全公社三十个核算单位在完成征购、留种、饲料和社员口粮外,自报多卖粮食八十九万斤支援国家建设、支援灾区,还支援灾区干鲜菜一百五十余万斤。在积极售粮支援灾区的同时,这个社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
集中兵力防治病虫害
陕西蒲城县城关公社八福生产队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突击围剿当前麦田的两大劲敌——麦秆蝇和叶锈病。
这个生产队抽出了百分之八十的精壮劳力,对九十三亩有严重麦秆蝇和锈病的麦田,集中进行了防治。
做好孕猪护胎保产工作
四川射洪县浒溪人民公社抓紧当前猪只大发展的紧迫时机,大抓全配满怀和护胎保产,大抓饲料,大抓猪只防寒过冬的准备工作。他们逐圈逐头检查了空怀母猪,并加强了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止孕猪挤压、撞圈流产。目前,全社已青贮饲料一百九十多万斤,干贮了棉叶,花生藤等三十四万多斤。
第2版()
专栏:
干部坚持“四同” 群众干劲更足
荷地公社干部改进领导作风各项生产连年跃进
荷地公社是浙江龙泉县的先进公社之一。这是一个地处浙闽边境,海拔一千二百米的高山地区。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了高速度发展,由缺粮变为余粮。特别是今年,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春花、水稻、番薯都获得了好收成。目前秋收冬种也搞得很出色。全社四万七千亩晚稻比去年提早十多天收完。今冬大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60%以上。
几年来,荷地公社所以能够取得连续大跃进,是与公社干部改进领导作风分不开的。这个公社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总的特点是: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他们善于走群众路线,善于在“四同”中抓政策,因而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怎样“四同”?
荷地公社领导干部实现“四同”是由不完全自觉到自觉,由不全面到逐步全面的。大跃进以来,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思想上不完全自觉,因而也“同”得不彻底;一种是埋头劳动的,不善于在参加生产中去领导生产;再一种是既能以普通劳动者姿态生活在群众中,又善于掌握“四同”的武器去领导生产。公社党委分析了这些情况,今年春天以来,组织干部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重点地学习了“实践论”。同时对干部的“四同”作风进行了一次总结评比,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水平和思想水平。
怎样才算实现“四同”呢?荷地公社的经验是:
所谓“同吃”,是与群众同堂吃饭,吃一样的饭,吃一样的菜。全社各级书记和各行各业的干部都坚持这样做了。他们说:“同吃的重要目的是和群众同甘共苦,办好食堂。”干部领导食堂,主要是抓计划用粮与节约归己政策,抓食堂家底生产,抓民主管理与财务工作,抓炊事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这四件事都是关系到社员生产积极性的大事,抓好了,食堂也就能办好了。
所谓“同住”,就是要与群众住在一起,不闹特殊。他们说:“同住的重要目的是充分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注意劳逸结合问题。”
所谓“同劳动”,就是要在劳动中手脑并用,要有干、有想、有看、有问,要在劳动中树榜样,了解群众思想,了解具体农活,了解存在的问题。到哪里去劳动最合适呢?一般是固定在自己的点里劳动,特别是到后进队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农活最艰巨最关键的地方去劳动。他们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我们干部去带头。”因此,荷地公社的干部劳动成风。人人都有锄头、棕衣、镰刀、草刀等一般小农具,人人都有一本劳动手册。公社正副书记、正副主任九人,今年1到9月份,平均每人每月劳动了十六天。
荷地公社的干部说:“必须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作到同商量,只有这样,才算完整的执行群众路线。”今年10月间,公社三级干部从县里开大会回去之后,谁也没有马上开社员大会,而是到自己落实的小队里去,通过同劳动,摸情况,谈思想。西溪大队总支书记黄先辉劳动一贯很好,就是不善于和群众商量问题。社员说他“有勇无谋”。这次干部大会使他懂得了同群众商量的重要性,所以一回去,就到美满生产队第四小队去落户,当时队里的主要农活是抢收番薯、积肥与掘稻根,这三件事都很紧,应该如何安排呢?他在小队里先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虚心地采纳了群众的意见:主力收番薯,边掘边积冬肥;晴天掘番薯,雨天掘稻根。这样群众很满意,说他是“智勇双全”的好干部。
怎样和群众同商量?荷地公社的干部采取了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商量的对象,基本上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党员、干部、贫雇农积极分子;一部分是有经验的老农。他们说:“前一部分人是我们的依靠,离开他们,就要犯错误;后一部分是我们生产上的顾问。”荷地公社的几位书记、主任,在自己落实的点里都有几位“知心朋友”,他们好像一个“作战参谋部”。不久前,荷地大队正在烧稻根灰,贫农吴德纪赶来对公社副主任吴礼盛说:“冬天回暖会下雨,老吴,你赶快叫大家把稻根灰挑到灰寮里去。”老吴照他的意见办了。第二天果然下起雨来,全部稻根灰都没有打湿。
怎样才能和群众商量得好呢?荷地公社的几位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商量时要正反兼听,但要坚持原则;商量的态度要诚恳,彻底放下架子。而放下架子这一点特别重要。 “四同”中抓什么?
“四同”中,干部应该主要抓什么呢?荷地公社的党委书记说:“必须在‘四同’中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生产生活的内容很多,商量的东西也很多,方针政策、生产关键、农活安排、劳动知识、技术革新、食堂管理等等大事小事都要与群众商量,但是领导者在这些具体事务中,要善于抓关键,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他们说:“生产中的关键只有与群众商量,才会抓得对,抓得准。”今年春天,公社党委为了摸清今年农业生产继续跃进的关键,党委书记李伯周落实到南峰生产队劳动,他经常和干部、老农、青年进行座谈。他发现南峰队去年的丰产畈水稻产量很高,一季亩产八百斤以上,而全队平均产量和这个水平悬殊很大。李伯周经过和群众商量研究,使公社领导明确,改良山弯田是实现全面高产的重要关键。于是在全社范围内开展了“大战山弯超垟田”运动。因为这个生产关键抓得准,抓得对,群众对改良山弯田的积极性很高,一共改良了一万四千亩,今年增产都在六成以上。
“在‘四同’中必须抓政策,只有正确地不断地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并且大大丰富了‘四同’的内容”。这也是荷地公社干部的重要经验之一。在今年秋收运动中,公社三级干部全部分头落实到小队去,并担任副小队长。公社党委副书记胡兆行同志下放在举水大队的月山生产队。这个队历年来抢收工作进度很慢。胡兆行来到这里后,发现这个队的出勤率不高,劳动工效也很低。从大家座谈中,了解主要是劳动组织不严密,没有责任制,评工记分制度执行不严格。于是他和小队干部分别参加收、打、运各个过程的劳动,摸清各项农活的基本定额,确定了定额与工分标准,实行定组、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工分的五定责任制,并根据群众意见实行超额奖励。由于严格评工记分与制订了合理报酬,社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千四百亩晚稻抢收任务提前完成。
“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反复与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避免主观主义,才能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公社干部对这一点也体会很深。最近,有几位南峰生产队的社员向公社党委书记李伯周反映:“收成好是好,可是增产多、少都一样。”原来,社员对“三包一奖”心中还没底。于是李伯周与队干部一起研究,认为必须抓紧进行“三包”试算工作。试算方案向群众公布后,放手交群众反复讨论,队干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结果大家共提出了四十多条意见,党支部逐条进行研究,接受其中正确部分,对“三包”指标作了合理的修正,具体问题也逐一解决了,群众都很满意,细收细打成为每个社员的自觉行动。
实现“四同”,干部在工作中就会产生无穷尽的力量。“四同”使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公社的干部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群众也体会到干部是真正的带路人。干部群众一条心,各项工作进行得更加踏实、细致、主动,生产连年跃进。(中共龙泉县委通讯组)
第2版()
专栏:
亮宝
易之
党的政策在哪里能切实贯彻,哪里的人们便是干劲沸腾,哪里的生产便是欣欣向荣。
河北平山县有一条南滚龙沟,十几里长一条沟散居着七十二户人家。山沟里春迟地寒,风毒水恶,“晴天只有半日照,风调雨顺半年粮”。这条“龙”近三年忽然飞腾起来,面貌大变。山沟里的水“滚”上了山崖,历年缺粮的地方变成了余粮队。根本原因,就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具体路线、具体政策在这里大放光芒。
党的总路线和基本政策,给人们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光辉的道路。党的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又给人们指明了怎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永远照着党的总路线和基本政策办事,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时时刻刻按着党的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办事,就时时刻刻都会有坚实的力量。各项工作的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都是总路线和总政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严肃地认真地不折不扣地一贯到底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是忠实地坚决地维护党的总路线的最重要的标志。南滚龙沟生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每逢做一件工作,首先考虑要按党的政策办事;每遇到一个问题,首先从政策上来想一想。这样,每一件工作都被政策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问题都用政策的钥匙解决了;于是,人人鼓足干劲,个个力争上游,“穷山庄”多快好省地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富山村”,还在不停顿地继续前进,要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党的政策,就是这样威力巨大的法宝。同样的法宝,为什么在有的地方显得力量特别大,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充分地显出它全部的威力?原因在这里:这些法宝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在广大群众中间“亮”出来才能发挥力量。把它们交给越多的群众,它们的光芒越强,威力越大。它们本身就是党从广大群众中提取出来的,经过党的集中、冶炼、琢磨之后,变成了全面的、高级的精华。它们一旦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掌握,就发出物质力量。坚决彻底地执行党的每一项具体政策,把党的政策交给广大的群众,是基本的组织观念和群众观点。南滚龙沟生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深切地懂得这一点,他们不但遇事首先考虑党的政策,而且立即在群众中“亮宝”,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越是经过群众讨论,政策的光芒就越加明亮,把前进的道路照得越是清楚;从生产队到生产小队到每个社员,主动性积极性都大大发扬起来,干劲越来越足,集体主义的思想越来越高。
在任何地方,政策的法宝一定要“亮”出来,让它们照亮每一个社员的心,照亮每一个偏僻的山村,照亮每一件具体的工作,照亮每一步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第2版()
专栏:
发挥作业组战斗作用
三山大队秋收冬种有声有色进度大大加快
本报宁波21日电 浙江宁波市三山公社三山大队(基本核算单位)在小队下面建立操作小组(即作业组),充分发挥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三山公社党委书记郑明元深入第一小队,参加田间生产时发现,第一小队参加收割的二十九个妇女,有十三个在三天中调换了七种农活,影响她们的劳动工效。他到第六、第七小队也发现类似情况。
郑明元同志决定帮助生产队整顿劳动组织。首先把七十二个男女劳力全部编入操作组,固定下来;同时订出了七天为一期的小段生产计划,根据生产任务,发动群众讨论,采取农活派到操作组,并按照劳力强弱、农活大小难易,合理分工,因才使用。一般操作小组有四至七个整劳力,再搭配二到三个半劳力。
推行了小段安排计划后,由于将小队计划一段段具体安排到操作组,操作组长领导生产有条有理,社员们对完成计划心里有了底,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为了充分发挥操作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郑明元又和小队干部研究,认为在小队统一领导下,应给操作组以下职权:根据小队计划有权安排调度本小组内的劳力,制订本小组的生产计划以及检查、评比制度。这样不仅减轻了小队干部的负担,使小队干部有更多时间参加生产,抓好全面工作,由于分工明确,队长、组长各有其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上下一条心,使这个队的生产搞得有声有色,秋收冬种进度大大加快。
第2版()
专栏:湖南通讯
一个出色的作业小组 中共湖南湘阴县委 中共南湖公社党委通讯组
湖南湘阴县南湖公社和平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第三作业组,是闻名全县的生产、生活满堂红的模范作业组。
这个作业组搞得出色,除了大队、生产队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以外,还由于有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的作业组长,和一个红色的管家班子;也是由于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管理制度。
作业组长好
贫农出身的作业组长郑汉升,今年三十岁,共产党员。他是个善于当家的干部,把全组的思想、生产、生活都全面地抓起来了,而且抓得很出色。在各项生产运动中,他都是站在最前列,领导群众冲锋陷阵,对困难毫无畏惧。今年七个半月来,他做了二千八百五十个工分,是全队做活最多的一个。
今年抢收抢种战斗开始时,有少数人不愿扮“乱禾”,郑汉升同志就带领自己这组的人到禾倒得最乱的上山丘去扮,工效还超过了扮好田的人,质量也很好。在他的影响下,原先怕困难的人,也自动来扮“烂禾”了。开初扮禾工效不高,定额十个底分扮五百斤谷,可是有些人完不成定额。看到这种情况,郑汉升同志又深入到李梦林青年突击组,与社员一道猛干巧干,每十个底分平均工效达到八百多斤,超过定额60%。这面高工效红旗树立以后,全组迅速掀起了一个学李梦林组、赛李梦林组的高工效竞赛运动,扮禾工效由原来日扮八千多斤提高到一万二千多斤。整田的、插秧的,也随着紧紧地追赶上来。结果“双抢”任务提前两天完成。
郑汉升同志不仅在劳动上是社员的好榜样,而且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今年5月20日的夜里,郑汉升同志忽然被一阵炸雷惊醒,听到窗外的暴风雨声,他马上想到新扩种在较低处的三十亩早稻正处在发蔸盛期,如果被水淹了,就会受大损失。一想到这里,便翻身起床,戴起斗笠,穿上蓑衣,冒雨到各处堤段去进行巡查。真险呀!龙家围子的渍水堤溃了一条口,一股大水直往稻田里灌。说时迟那时快,他一纵身跳了下去,站在溃口中间,连忙挖土堵塞,一直战斗到天明,到底把溃口塞好了,结果早稻没有遭受损失。
郑汉升同志在生活上和群众一个样,没有半点特殊;办事公公道道,从无偏袒。有次落大雨,他在湖边田里看水,捉了一条七斤重的鲤鱼,交给食堂让大家吃,社员说他大小事情都能舍己为公。作业组搞了些小家当,经常有点零碎收入,他都清清楚楚交给记工员分配给大家,平时凡是关系社员物质利益的事情,他都公正处理,使大家满意。
管家班子好
这个作业组除了有一个好组长以外,还有一个很齐整的当家班子。这个班子都是群众民主选举出来的公道、能干的优秀人物,都是贫农、新、老下中农中的积极分子,立场稳,觉悟高,工作积极负责,事事带头干。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作业组长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郑汉升同志每次从队上开会回来,不等召集会议,他们就主动地围上来问:“汉升,有什么新任务吗?只顾讲来,我们保证完成。”这个领导核心根据工作需要和各人的特长,进行了合理分工,既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各司其事,各负其责;又做到了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团结一致,统一领导,把全组的思想、生产、生活都有条有理地抓了起来。
这个红色的当家班子的成员和他们的分工情况如下:作业组长郑汉升,抓全面,抓思想。副作业组长梁杏枚,是个生产知识丰富的劳动能手,负责抓农业生产。他为人忠厚,做起工夫来十分认真,不论什么任务,都能出色地完成,生产上处处带头,得的劳动工分仅次于作业组长。妇女组长陈谷秀,共青团员,是妇女中第一把劳动好手,她年轻活泼,把妇女们领导得像一家人似的。炊事组长李翠珍,负责生活福利和副业生产两项工作。她当了炊事组长后,处处为食堂着想,时刻在盘算如何把食堂办得更好,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省。由于她在办食堂中创造了出色的成绩,光荣地出席了县、专区、省三级群英大会。记工员张荣昌把定额管理工作抓得十分出色,他采取出工四带(记工簿、钢笔、算盘、尺)的办法,利用田间休息做好评工记分工作,使工分账目做到了日清月结。技术员石连生,共青团员,对推广先进技术非常坚决,在生产中特别重视质量。保管员周利吉,是个六十多岁的老“黄忠”,在他担任保管工作以来,农具领发制度执行得很严格。暂时不用的农具,都洗得干干净净,油得闪光发亮。
这个当家班子在抓思想和组织生产、生活中,采取“排、干、查、学、帮”的五字工作方法。“排”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产。他们每五天召开一次骨干会议,全面安排一次工作,然后分头去执行。同时,在安排工作上,还做到了安排一步,准备二步,考虑三步,使各项工作都争取了主动。“干”是全组干部,特别是作业组长,在每项生产运动中,都带头干,做出个样子,来进行指导,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查”是检查生产和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决议、工作进度、质量要求等内容。在每段工作安排以后,作业组长每天都要在早晚抽出一、二个钟头,到全组进行检查。并注意边检查边总结,发现经验及时传播,发现问题迅速解决,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是加强学习,这个组的大部分干部,在解放前是文盲,由于努力学文化,基本上都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能阅读上级的公文、指示和党报,他们经常在开会之前,学习文件和报纸,同时还善于向外地学,向群众学。“帮”是干部中随时注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他们建立了一项制度:固定每月召开一次生活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劳动小组长、共青团员黄文谷,工作非常积极,可是脾气大,有时候在群众中大喊大叫,影响了干群关系。通过生活会议多次帮助后,很快就改正了,现在社员们对他的反映很好。
作业组长郑汉升同志,很注意发挥全组干部的作用,从不包办代替,独断独行。在他的领导下,全组工作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团结群众好
以作业组长郑汉升同志为首的全组干部、都善于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他们采取的方式很多,如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群众的要求;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与群众交知心朋友,等等。每个干部都通过这些方法,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积极分子。让这些积极分子再带动全组社员,使全组拧成了一股绳,大家一条心,一股劲地发愤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拿郑汉升同志来说吧,他就很善于团结群众,很善于作人的工作。青年李梦林,去年曾一度不安心在农村生产。郑汉升同志立即找他交了朋友,和他在一块儿生产,耐心教给他生产技术,对他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途教育,使李梦林很快安下心来了,还成了生产中的积极分子。在郑汉升同志的周围,有五个与他十分要好的青年小伙子,他们都是不怕困难、干劲冲天的猛将,群众称之为“出山虎”。这些猛将们,在各项生产运动中,起了突出作用。比如在“双抢”战斗中,别人嫌烂泥深的田难扮,他们却尽挑烂泥深的、禾倒乱了的田去扮。首创每人平均日扮谷八百斤的高工效,带动了全组社员,掀起了你追我赶的高工效竞赛运动。
妇女组长陈谷秀,除了紧密地联系了全组的妇女外,还培养了七个女青年积极分子,每天生产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休息时一块儿唱歌谈心,像亲姊妹一样,群众称之为“八朵金花”。金花之一的李菊香,是个共青团员,5月份与对河的益阳县沙头公社一个青年结了婚,夫妻感情很好,可是她却仍然坚持要在娘家劳动。她说:“我舍不得离开组长和全体姐妹们,一见到大家,我的生产劲头就来了。”
这个组的全体干部,对群众的生活更是体贴得无微不至,他们把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干群之间,鱼水相依,亲如一家。今年1月,老年社员周利吉生了“背花疮”,痛得几天几夜未合眼。郑汉升同志一连三次请医生给老人医治,还连夜跑到二十里路外请来名医。炊事组长李翠珍,专门为老人做开胃口的特餐。这些,使老人感动得流下眼泪。他恢复健康后,生产工作特别积极,被群众选为保管员。
干部如此关心群众,社员也非常爱护干部。一次,食堂里决定中餐吃鱼,郑汉升同志要外出开会,不能回家吃午饭。社员们听说后,一致向炊事组长提议,把鱼留到郑汉升回来一同吃。炊事组长李翠珍由于日夜在食堂里忙碌,没时间洗衣服,女社员们就自动帮她缝洗。
管理制度好
在劳动组合和责任制度方面,这个作业组也有一套较好的方法。第一是劳力合理安排,青壮劳力主攻田间生产搞粮食,适当安排一些半劳力抓生活福利和副业生产,并把这些劳力固定下来,没有特殊原因不轻易变动,保证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贯彻执行。第二是在强调统一协作,保证完成农业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把搞农业的劳力组成劳动小组。全组根据居住条件、力量的合理搭配和适当照顾社员本人的要求,组成三个劳动小组,每组有十至十二个劳力,有一个团员或积极分子当小组长。在一般情况下,以组为单位劳动,必要时组与组之间进行调配,或者全作业组集中力量突击。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是:一、使每个骨干能更好地团结自己周围的社员,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二、能更好地在作业组内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有力地推动生产;三、通过技术强弱的合理搭配,能使青年人在固定的老农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第三是在田间管理方面,把过去一人管理数丘田,做好“三保三防”工作的个人管理责任制,发展成为划片分组管理的管理责任制。全作业组的田亩一垅垅的,集中连片,根据灌溉系统,划分成五个片,交给三个劳动小组集体管理;每组又有一至二个中心管理员,负责看水、观察病虫情况,责任范围仍只限于“三保三防”,至于各项农活的进行,仍然由作业组统一安排。这样作的好处是:不会因管理人技术不熟练、或者因病因事而影响管理工作。第四是建立了健全的评工记分制度和评比检查、奖惩制度。每项农活都有民主制订的定额标准,每天都坚持评工记分,并结合评工检查工夫质量。全组还经常开展“五好社员”和“全家红”的评比,随时注意表扬和奖励优秀社员。第五是有一个保护妇女劳力的制度。如孕妇不出农业工、妇女月经期不派重活和下水的活,有吃奶婴孩的妇女安排在家门附近干活,便于喂奶,等等。
第2版()
专栏:
大忙三秋
(木刻)
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三年级下乡实习队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