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先进地区 养猪加码
后进地区 奋起追赶
长垣县委深入领导养猪积肥运动
本报讯 河南省长垣县委采取了大抓先进,狠抓后进的措施,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全面大发展。
长垣县养猪积肥运动,获得很大成绩,到1959年12月中,全县的猪已增加到九万多头,比6月底增加一点六倍。为推动运动深入全面的发展,县委在11月下旬组成养猪工作检查团,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检查。检查中发现养猪积肥运动发展很不平衡,最先进的八个大队已实现了一亩地一头猪或一人一头猪,而五十亩地以上才合一头猪的还有二十四个大队。在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绝大部分人对大搞养猪积肥信心足、劲头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先进地区,开始滋长着自满情绪,对继续发展养猪工作抓的不紧。在后进地区,部分干部、群众对争取实现一亩地一头猪信心不足。县委认真研究分析了以上情况认为:一方面,教育养猪先进地区干部,克服自满情绪,再接再厉,持续跃进;另一方面,加强对后进地区的领导,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突破薄弱环节,促进全面大发展。
因此,在先进地区,结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十年远景教育,进一步宣传了养猪积肥对增产的重要意义,并及时召开了干部会、群众会,广泛讨论了“养猪先进地区是不是还需要发展?在全县养猪大发展中应当起什么作用?”打破了某些人的自满情绪,树立了养猪继续跃进和积极支援基础差的地区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思想提高的基础上,各社队大抓冬季配种和母猪高产,全面开展了“比母猪满怀,比繁殖多,比仔猪全成活,比发展快”的“四比”运动。
对基础差的地区,首先是树立养猪大发展的信心。县委组织这些地区的干部、群众,深入讨论“养猪生产能不能跃进?怎样争取跃进?冬季饲料有没有办法解决?”等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并组织先进地区的干部、社员到这些地区作巡回报告,大讲养猪积肥对农业增产、支援国家建设、增加公社和社员收入等方面的好处,介绍养猪积肥经验,用活人活事说明自力更生、自繁自养、养猪大发展的道理,大大鼓舞与激发了基础较差的地区的干部、群众的养猪信心。
在解决干部、社员思想问题的同时,县委还特别重视解决基础较差地区的实际困难。办法是:(1)在养猪技术方面,县委除在基础较差地区抽调一百二十名饲养员集中培训外,又从先进地区选拔养猪能手二百四十人,用以师带徒、实作实学的办法,帮助基础较差的队加工饲料、搞配种、传授饲养管理经验,半月中培养了三千七百名技术员。方里公社周营大队,原来没有一个技术员,有些母猪空怀。自从调去一个技术能手以后,采取人工催情等办法,使母猪迅速配上了种。(2)加强对粗饲料的采集和加工工作的指导。在基础较差的地区,选择重点、采集标本、组织展览,共办猪饲料展览室二百五十个,展出多种样品,组织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半劳力参观,帮助他们识别粗饲料种类,大大加强了采集猪饲料的队伍。如常村公社原来对粗饲料养猪不习惯,很多农作物梗、叶没集存起来,现已收集五百万斤。(3)在解决种猪和猪源方面,除县有计划调剂一部分外,各公社都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队与队之间的种猪和母猪的调剂。全县共从先进地区调剂到基础较差地区种公猪三百头、母猪二千九百头,并在种猪少的社、队建立三十六个配种站。(4)县委确定两个书记、三个委员,分管这些基础较差的地区,并确定一百五十个干部驻队,帮助队干部作好养猪工作。(5)为防止猪瘟流行,县委还组织兽医一百三十四人,到基础较差的地区传授技术、训练防疫人员,帮助作好猪只过冬工作。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为养猪积肥运动平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版()
专栏:

养猪谣公社里,养猪忙,砌猪圈,盖猪房,一口肥猪万斤粪,万斤粪呀千斤粮。社里肥猪个儿大,找来大秤称不下,养猪场长人人夸,夸他爱社如爱家。


第3版()
专栏:短评


全国养猪积肥运动已经形成高潮,怎样把这个运动推向新的高潮?这是当前各级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出现了养猪大发展的局面,从去年9月以来,养猪头数直线上升:9月比6月增加11%,10月比9月增加5.4%,11月比10月又增加9%。那么,养猪业发展得好的地方还能不能继续高速度地向前发展?养猪业发展较慢的地方能不能加快速度?今天本版发表的头条消息,对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材料。
河南长垣县到1959年12月中养猪九万头,比6月底增加一点六倍。从全县来看,半年增加一倍多,这不能不算快;可是深入地一检查,发展养猪的潜力仍然很大。当时全县已经出现了八个养猪先进生产大队,他们有的达到一亩地一头猪,有的达到一人一头猪;可是,更多的生产大队远远落后于这个水平,甚至还有二十四个大队平均五十亩地以上才有一头猪。运动发展的这种不平衡状况,有力地说明了还蕴藏着发展养猪的巨大潜力。
长垣县提出的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养猪积肥运动的领导很有启示。在目前养猪大发展的形势下,各地都需要不失时机地对运动进行一次深入地检查和分析,及时帮助后进单位赶上先进,让先进的养猪水平变成社会水平,就能使养猪积肥运动有一个更大更好的发展。
怎样帮助后进地区赶上先进水平呢?长垣县的经验也很好。他们在大搞养猪积肥运动中,认真地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既注意培养先进、树立标兵,又及时地抓后进、赶先进,同时带动中间迎头赶上。长垣县为了帮助后进地区赶上先进,他们组织先进地区的干部到后进地区,用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养猪积肥的好处,介绍发展养猪的经验,帮助当地干部和群众克服消极情绪,提高养猪积肥的积极性。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还要切实地解决发展养猪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长垣县委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树立发展养猪生产的雄心大志外,还对后进地区加强了领导力量,帮助后进地区培训技术人员,调剂母猪、种猪,帮助他们解决猪源问题,举办饲料展览,推动饲料采集工作;并且组织先进地区帮助后进地区解决其它各种困难。这样,就把后进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干劲鼓起来了,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养猪积肥运动就会一浪高一浪地发展起来。


第3版()
专栏:

养猪生产大发展
江西日增猪五万头 山东半年增加六成
福建养猪四百万头 宁夏帮助汉民养猪
本报讯 江西省生猪生产正以日增五万六千头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全省“学玉山、赶玉山、超玉山”养猪群众运动初放花朵。
1959年12月中旬,玉山县在全省领先实现了一亩田一头猪,中共江西省委号召全省各地学习和推广玉山县的养猪经验,大力发展以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业生产。接着,一个“学玉山、赶玉山、超玉山”的养猪竞赛热潮迅速席卷全省,养猪头数飞跃上升。从去年12月15日到今年1月1日的半月内,全省增加了八十万头生猪,平均每天增加五万多头。继玉山县实现一亩田一头猪之后,全省又有十五个人民公社、二百五十八个生产大队实现了一亩田一头猪;还有泰和、横峰两县和十三个公社、二百五十个生产大队实现了一人养一头猪。
在养猪竞赛热潮中,江西各级党委广泛组织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了玉山县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的经验。根据玉山县的经验,养猪事业能否高速度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一股很大的革命干劲,要坚持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各地干部和群众在认清这个关键后,具体讨论了赶玉山、超玉山的问题,制定了加速发展养猪事业的措施,迅速掀起了竞赛热潮。群众发动起来以后,顺利地克服了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中的猪舍、猪源、饲料等困难。新干县各人民公社发动社员出主意、想办法,利用旧砖瓦、旧木料和旧民房,十二天建起四百四十个饲养场。宜春县采取县养、公社养、大队养、小队养、户户养的“五级养猪”办法,半月内建起了五千多栋猪舍,发展生猪十万头。赣南区赣县在最近半月内,增加了一万三千多头新母猪,老母猪满怀率由过去70%提高到91%,繁殖小猪二万二千多只。现在,江西全省已办起十万个饲养场,比半月前增加了三万个;养猪头数比一个月前增加了一百万头。
本报讯 山东省养猪事业突飞猛进。目前,全省存栏猪比1959年上半年增加了65%左右。全省达到或超过一人一头猪的公社有十个;达到或超过一亩一猪的生产队有一百一十个,生产小队一百三十个。
山东省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是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这个工作领导的结果。各级党委,除及时建立了畜牧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挂帅以外,还注意掌握基点,插红旗、树标兵,大力发展养猪的竞赛热潮。临沂专区提前二十一天超额完成二百万头猪的生产计划,聊城专区超额20%以上完成年计划。
养猪事业迅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紧紧依靠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认真贯彻了以公养为主,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临沂、烟台、聊城等地区,由于认真贯彻了这一方针,集体养猪的比数都增加到60%左右。各地还结合丰产田、丰产方,大建养猪场,发展集体养猪。自11月份以来,全省新建养猪场六万六千三百多处,连同原有的养猪场共有十一万六千三百多处,全省平均每个公社有养猪场八十四处以上,为进一步发展集体养猪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报讯 福建省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获得巨大成绩,到目前止,全省已养猪四百三十三万零六百多头,比1959年7月份增长了41%。全省已有十三个公社、三百二十六个大队实现了一人一猪或一亩一猪。
在养猪积肥高潮中,从省到地(市)、县、社、队都建立了养猪领导机构。各级党委都指定一个书记挂帅大抓养猪,许多地区干部都办了“养猪试验田”。据漳浦、宁德两县统计,最近还抽调了党团员骨干三千九百四十多人下放养猪场加强养猪生产领导。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措施,在汉族人民公社中掀起养猪高潮。
宁夏地区过去许多汉民都没有养猪的习惯。经过各地党组织宣传了关于发展养猪的好处和发展农业与发展畜牧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以后,群众对发展养猪业的信心和热情高涨起来。为了解决仔猪来源的困难,各地人民公社还采取了母猪全留,实行及时配、连续配、双重配等办法,提高了受胎率。各人民公社除建立饲料基地和利用荒滩碱地种植饲料外,还发动广大群众采集野草、扫树叶,贮存糜谷、黄豆、胡麻、荞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副产品,作成代用饲料。有的公社还利用休闲地逐块放牧猪群,不仅增加了猪的活动,节省了饲料,而且还提高了长肉率。


第3版()
专栏:

陕西六百多名干部到猪场当饲养员
参加养猪 领导养猪
贵州茶店公社干部养猪“试验田”推动养猪工作
本报讯 近半月来,陕西省在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中,大批县、市、公社的党、政领导干部,纷纷到养猪场和饲养员一起劳动,学习养猪知识,推动了养猪事业的高速度发展。
1959年12月,陕西省委向各县委和公社党委发出关于“指派一两位负责同志到养猪场去,当一个月左右的养猪饲养员”的指示。接着,各级党的组织连续召开会议,制定了负责同志参加养猪工作的规划。有些地区的领导同志,立即整装出发。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县委书记、县长、公社党委书记、社长、管理区、生产队的党总支书记等,共计六百六十人先后到养猪场当了饲养员。
这些领导干部,到达各个养猪场后,立即参加劳动,虚心向老饲养员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养猪知识。鄠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张鸿儒同志,一到大王公社畜牧场,正碰上职工们铡粗饲料,他放下行李,脱去外衣,便和工人一道干起来。第二天早上,当他和工人一块扫猪粪时,发现有的工人边扫边观察猪粪,他向工人了解后,才知道是从猪粪上辨别猪有无疾病。他立即把这个经验通知县委在全县推广。临潼县委第一书记刘崇华同志在防治猪疫的斗争中,深入到新丰公社席家小队猪场,和兽医、饲养员等一块喂猪,一同观察研究,采取了隔离、猪圈消毒、分群喂养、喂熟食等办法,防止了兽医们认为没法防治的生猪气喘病的蔓延。
干部当养猪饲养员,大大推动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改变了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养猪工作不正确的看法,形成“养猪光荣”的新风气。乾县副县长蓝文治同志到临平公社小正村生产队饲养场参加养猪工作以后,这个公社立即掀起了群众性的养猪高潮,连敬老院里的老汉也收集猪饲料,动手养猪。盩厔县副县长辛述峻同志到金渠公社河新生产队担任养猪工作以后,全县很快就有五十多名干部自告奋勇地走上了养猪工作岗位。
本报讯 贵州铜仁县茶店公社层层建立养猪“试验田”,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1959年全社养猪总数达三万九千零四十四头,比1958年增加一点九倍。
茶店公社大办养猪“试验田”,是在1959年2月间开始的。为了使干部懂得养猪的知识,加强对养猪事业的领导,当时公社党委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大搞养猪“试验田”,参加养猪,领导养猪。在短短的时间内,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三级,就建立起三十三个养猪“指挥场”和“指挥圈”,共计养猪一万五千头。其中,有党委第一书记的“试验田”,也有干部、社员和兽医员三结合的“试验田”。在“试验田”中,有重点地作了喂养肥猪、繁殖仔猪、研究饲料等多种多样的试验。
为了使养猪“试验田”起到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都亲自参加喂猪,积极钻研养猪方面的技术。茶店管理区党总支副书记张春生,自从建立养猪“指挥场”以后,经常同饲养员一块研究养猪中的问题,亲自参加喂猪,摸索到分栏分圈专人喂养、使瘦猪健壮成长的经验。他还积极钻研兽医技术,学会医治十多种猪病的本领。全管理区推广了“试验田”的经验,1959年做到了没死一头猪,并且把瘦弱猪养好了。
一年来,茶店公社充分地发挥了养猪“试验田”的示范作用。养猪“试验田”中一有创造或新的经验,公社党委就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从搞“试验田”起到现在,先后在养猪“指挥场”和“指挥圈”召开了三十多次现场会,对公社的养猪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附图片)
河南商水县固墙人民公社张坡大队万头猪场的饲养员们,赶着成群肥猪去放牧。 魏德忠摄(河南日报稿)


第3版()
专栏: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层层建立“十五养”办公室
本报讯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党委逐级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的领导。目前全州各级党委都已建立十五养办公室(即养猪、水牛、黄牛、马、绵羊、山羊、兔、鸡、鸭、鹅、驴、骡、蜂、鱼、蚕)。这些机构的建立,从多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党委领导养猪大发展的得力助手。
1959年春天,中共楚雄地委为了适应养猪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决定从地委起到生产队,自上而下普遍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各级十五养办公室都起了党委领导养猪运动的助手的作用。地委和县委都定期开会研究养猪问题,会上由办公室汇报养猪情况、新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党委讨论以后,办公室又把党委的指导意图,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十五养办公室还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在养猪大发展运动开始的时候,各级十五养办公室发现和推广了自繁自养、解决猪源,用穷办法解决猪饲料的先进经验,促使养猪迅速地发展起来。地委十五养办公室在地委召开的公社以上的畜牧业会议上,广泛传播了十八个养猪大发展的典型经验,推动了全州养猪运动的发展。
由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各级党委普遍建立专门发展家禽家畜的饲养领导机构,到12月初,除国家收购和群众自吃的肥猪十八万九千多头以外,全州现有猪已达六十八万多头,平均每户二点五头,比1958年底增长18.2%。其他牛、马、驴等大牲畜,鸡、鸭、鹅等家禽,都得到发展。
本报讯 云南箇旧市为加速养猪事业的发展,提高配种繁殖、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水平,分片开办短期训练班,培养技术人员。每批学习时间为半个月。结业后,这些人员就成为各地养猪的骨干,既是饲养员,又是配种员和防疫员的多面手。现在第一批学员二百一十人已于去年12月4日结业,第二批又于一月五日开始报到。


第3版()
专栏:

把得力干部调到养猪场
绥中县调五百多名干部领导养猪
本报讯 辽宁省绥中县养猪生产发展很快,到1959年11月底,全县养猪二十万八千九百七十头,比年初增加92.7%,平均每户养猪三头。已卖给国家肥猪两万头,支援外地仔猪三千五百头。
全党重视,从上到下固定专人领导,建立一条强有力的养猪生产战线,是绥中县养猪生产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县委确定一名书记、一名县长专管养猪生产;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小队都固定了一名书记或队长经常抓养猪生产。为了充实养猪生产战线,1959年春天各人民公社从其他战线抽调了五百多名骨干力量,放到养猪生产战线上做领导工作。目前全县八百八十多个集体养猪场都配备上了场长,较大型的猪场还设立了党支部,健全了组织机构,组成了饲养组、饲料调剂组、积肥组和防疫组等组织。


第3版()
专栏:

转移风气 树立榜样
干部带头赶公猪配种
据新华社南昌讯 江西玉山县五坊、樟村、妼姆三个山区人民公社的许多干部带头“赶猪牯”(赶公猪配种),在群众中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养猪增长一倍。
这三个公社历年来都是依靠外地购小猪育肥,是全县养猪生产最薄弱的地区。1959年春天,三个公社才有七头公猪。公猪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流传着所谓“天下第一苦,要算赶猪牯”的陈腐观念,把赶公猪配种看作是“下贱”的事。为了扫清这些思想障碍,三个公社的党委书记和大队以上的干部一百多人,都带头“赶猪牯”。在干部以身作则的影响下,三个公社都顺利推行了按比例增留公猪的措施,并培养出一批能饲养、能保育、又能配种的多能饲养员。
这三个社从1959年6月起,全部发情母猪都及时配种。养猪已达二万三千头,比去年春天增加近一倍。


第3版()
专栏:

养猪迷——副县长宋清平
1958年春天,中共山东商河县委确定以县委委员、副县长宋清平为主,加强全县养猪工作的领导。从此,宋清平同志一心一意要搞好这项工作。他深入到养猪场,虚心地向养猪有经验的老农学习饲养、管理、繁殖等技术,还向兽医学习医疗猪病技术。
到了夏天,商河县发生了猪喘病和丹毒病,蔓延很快。宋清平赶到铁营养猪场,同饲养员一起终于找出了猪病的原因,是因为天热、饮水不足而引起的。后来改为每日早晚放猪,勤饮和多饮绿豆水、黑豆水等,防止了喘病发展。
秋天,县委提出在比较贫困的铁营洼试办千头养猪场,树立榜样,创造经验。宋清平同志充满信心地依靠群众,采用穷办法兴建起了猪场。在建场中,他和群众一起搬坯砌圈,连续奋战了十几天。为了坚决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他一面发动群众讨论,统一认识;一面组织饲养员、配种员学习复配和双配的经验,使猪的繁殖率大大提高。全场由1958年8月份的三百四十头母猪发展到一千八百五十多头,除支援各个公社外,现在存养的八百多头母猪已全配满怀。这个养猪场的经验,已在全县普遍推广,加速了生猪的发展。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宋清平同志带领全场饲养员,找到了黄荆菜、青菜、树叶、豆叶等十多种可以喂猪的饲料。为了鼓励饲养员采集青饲料,合理规定了超额奖励的办法,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场就采集了四十多万斤野生饲料。
群众普遍说:宋县长真有办法,不光会养猪,还是个“养猪迷”。


第3版()
专栏:

养猪也要大办“试验田”
中共瑞安县委书记 杨秀峰
搞“试验田”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作方法,是领导生产持续跃进的一条良好经验。几年来,我们瑞安县委对领导畜牧业生产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养猪的生产知识。但是,在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要求下,我们感到经验很不够。因此,领导干部亲自搞畜牧业生产“试验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县委的同志,进行了分工,分别到隆山、横山、工交、财贸几个畜牧场,亲自与饲养员一起劳动,从实际中总结了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同时,在领导干部亲自搞试验猪的带动下,全县掀起了一个大搞畜牧试验田运动,有三千多名干部搞了畜牧试验场、试验猪、试验牛。
实践证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过程,是一个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过程。轻视养猪的观点,在旧社会是根深蒂固的。解放后,特别是1959年下半年来,由于大张旗鼓宣传了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大意义,轻视养猪的错误观点受到了批判和纠正,有许多人热爱养猪事业。但是,这种旧思想的影响,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在干部、饲养员中也还有人认为:“养猪没有出息,又脏、又臭。”城关公社隆山畜牧场模范饲养员钱秀英开始进场时,就有人冷言冷语讲:“这么年青漂亮的姑娘搞养猪,太没出息了!”她一碰到熟人,就面红耳赤,不敢见人面,曾经多次提出不干养猪工作。但是,当领导干部亲自深入畜牧场,参加养猪,领导养猪之后,给了饲养员莫大的鼓舞。原来对养猪不安心的钱秀英,认识到养猪事业的光荣,表示要献身养猪事业,干好养猪工作。由于她思想转变,积极钻研养猪技术,现在已成为全县饲养员中的一面红旗。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办养猪“试验田”,对于移风易俗,扭转轻视养猪的错误观点,使广大群众树立养猪光荣感,起着重大的作用。
在一个空前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中,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参加养猪,领导养猪,才能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县委第一书记季殿凯、书记处书记刘维宗与城关公社党委书记陈崇瀛等同志,在隆山、横山畜牧场和社员同劳动中,总结了畜牧场依靠群众、勤俭建场的经验。县委书记处书记孙宝经与马屿公社党委书记郑圣强同志,通过搞畜牧试验田,进一步总结了耕牛综合利用的十大经验。大岳公社党委书记吴宪林在畜牧场和饲养员合养了三头试验猪,一头肉猪体重七百多斤,两头母猪采用双重交配后获得了高产。大岳公社双垟管理区党总支书记陈得美与屿根生产队畜牧场饲养员一起研究和推行了“三场五所”(母猪场、肉猪场、仔猪场和母猪饲养所、病猪诊疗所、瘦弱猪饲养所、小猪饲养所、公母猪配种所)的先进管理经验。目前大岳公社已有五十八个畜牧场推广他们的经验,建立了“三场五所”。
在养猪大发展中,我们全县急待解决的是猪源、饲料、猪舍、饲养管理等四个问题。通过各级干部搞养猪“试验田”,与饲养员同劳动、共同商量,依靠群众献计献策,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猪舍问题,为了解决资金、木材、瓦片等困难,我们就抓住平阳坑公社建国生产队首创山洞养猪成本低、长膘快、积肥好、又卫生的经验,先后组织九千多代表到现场参观,掀起了群众性的大搞山洞养猪高潮。全县二个多月来已建山洞猪舍一万五千多个,每个公社都建立了“千猪洞”的畜牧基地。对猪源问题,我们总结推广了隆山畜牧场的见雌就留、双重配种、重复配种、消灭空怀、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经验。全县已养母猪四万多头,一万二千多头老母猪全部满怀。对饲料问题,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我们抓住了水荷花、芳茹藤、蕉藕叶、糖蔗渣及其他能供猪食的野草等,发动群众大搞青贮饲料运动。据统计,全县已为每头猪备足二千多斤越冬饲料。对猪场的饲养管理问题,我们总结了隆山畜牧场的“三包五定、五比”的饲养管理经验,树立了模范饲养员郑秀英、钱秀英爱场如家、爱猪如宝、思想红、多面手、小猪成活率占98.2%的先进标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学双山(隆山、横山)学双英(郑秀英、钱秀英)、超双山超双英的竞赛运动。现在,全县已有二千多个畜牧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有一千三百多个饲养员赶上和超过双英的技术水平。
通过搞养猪“试验田”,全县已有三千名干部掌握了养猪规律和学会养猪的基本知识,有一千一百多名干部学会了饲养管理,并有三百七十多名干部成为饲养管理、采精配种、小猪接生、防疫打针的多面手。由于我们通过搞养猪“试验田”,加强了党的领导,解除了思想障碍,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解决问题,因而大大促进了养猪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到1959年年底全县共办了畜牧场三千零九十三个,比4月底增加172%;共有猪十六万九千多头,比4月增加60.8%。
猪多、肥多、粮多,195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