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无产阶级的志气
王全
许多人都知道河北遵化县有个王国藩合作社,1952年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时候,全社二十三户贫农,按驴股合起来只有三条驴腿,二十三户社员都很穷,也没有钱向社投资来买其他生产资料。人们把他们叫“穷棒子社”。可是这个“穷棒子社”人穷志不穷,他们一不想依靠国家贷款,二不想依赖其他合作社的帮助。他们用他们的双手,完全依靠自己的刻苦的劳动,在艰苦的条件下埋头苦干,经过三年的时间,就使合作社获得了大大的巩固和发展,购置了大批的生产资料。毛主席说“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一个多月以前,我到这个原来的“穷棒子社”去跑了一趟,看到了这个动人的形象。正如那里的人们说的,“过去驴腿只三条,如今拖拉机到处跑。”现在每次想起他们的拖拉机在轰隆隆地响着,总不能不受到感动。而且现在村里连电灯都安上了。三、五年工夫,“穷棒子社”成了历史名词。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我们的眼前实现了这个动人的形象?社里的人们说:“这都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完全正确的。有了正确的领导,还得要自己大干特干才能取得成就。正是这样:一伙“穷棒子”,什么也不想依靠,只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和自己的双手的劳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往前走,无论多大的困难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光辉灿烂的理想。用人民的通俗的语言来说,这都是一些有志气的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上,我们有着许许多多这样有志气的人。当他们还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就用自己双手的劳动来克服自己的困难。他们没有轻易地依赖别人的帮助,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轻易地解决自己的困难,就会增加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困难,而为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正需要他们把自己的困难担当起来,让大伙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更快、更好、更全面地不断前进。这样一些人所具有的,不是什么别的志气,这正是一种坚贞不移的无产阶级的志气。
数十年来,我们党领导着全国人民,曾经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不是靠别的,就靠这种无产阶级的志气。只要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多少惊天动地的景象!在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我们的手上一无所有,只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要胜利,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动摇过我们革命的志气。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一面和强大的敌人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一面靠自己双手的劳动解决自己穿衣吃饭的问题,有时候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饭吃不饱,衣也穿不上,但是我们终于还是打败了凶恶的敌人。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又领导着全国人民,进行规模宏大的生产建设,许多困难的情况,以多种多样的、更加复杂的、而且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就是因为有了像那个“穷棒子社”的二十三户贫农那样许许多多有志气的人,使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那个“穷棒子社”的形象之所以令人兴奋,令人感动,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这种志气,我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胜利。
如今,我们全国上下一心,正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党的总路线像指路明灯一样照耀着我们的前途。我们的无产阶级的志气已经化为冲天的干劲。是的,我们一穷二白,但是我们有这样的志气,用我们的双手来改变祖国的面貌。遵化县的那个“穷棒子社”的形象,不是我们的榜样么?譬如说,人民公社化以后,各个公社的经济发展有的快些有的慢些,在公社领导下的生产队,因为在公社化以前的经济基础不一样,有的富些,有的差些。经济发展得慢些的公社需要赶上发展得快些的公社,原来经济基础比较差的生产队需要赶上比较好的生产队。靠什么呢?靠共产党的领导,靠自己双手的劳动,靠坚贞不移的革命的志气。这样,再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六万万原来的“穷棒子”就要把整个国家变成一座最富足的乐园。


第8版()
专栏:

当他们开动留声机的时候
西德鲁尔区的一些城市里,最近涌到好几万张标有“美国制”字样的留声机唱片。美国唱片倾销本不稀奇,稀奇的是人们开动留声机的时候,他们听到的却是当年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的演说辞,或者就是法西斯的歌曲。再一翻这些唱片的纸袋上,还印有卐字旗帜哩。
美帝国主义复活西德军国主义,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可以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了。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西德人民开动留声机,听到纳粹战犯们的声音,只能勾起对那十多年阴森岁月的可怕的记忆。而当他们从噩梦中醒来,看看今天生活困苦依然如故,想到正是美帝国主义者和阿登纳集团阻挠德国的和平统一的时候,他们会从这些唱片里得到什么教训呢? 苗隼文 英韬图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戏在不言中
苏方
最近有机会看到法国影片“红气球”,很有些启发。这是一部儿童影片,我想,孩子们一定乐于看像“红气球”这样的影片。因为他们,特别是幼小的儿童们,跟成人不一样,不大善于用耳朵凝神专注地谛听人物的对话,更多希望的是用眼睛看懂故事情节。
“红气球”在对话少这方面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
对话少,是不是就会削减影片的感染力,使得影片没有“戏”了呢?很显然,不会。“红气球”的对话少到几乎没有,但是它却相当完美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它把那个不会说话、也不会思想的红气球人格化了,把它描绘得那么有性格,那么精灵可爱,不但吸引住了孩子,也吸引住了成人!这使人想起影片
“罗马十一点钟”里开头和结尾的两段戏。开头一段是:年青的基安娜坐在一幢房子前面打瞌睡,手里拿着登有招考打字员的广告的报纸。结尾一段戏,仍是基安娜独自一人坐在那座房子前昏然欲睡。不同的是,开头一段戏的时间是清晨,基安娜为了要抢先排在求职的妇女们的前面在那儿等候;最后一段戏的时间在傍晚,因为发生过一幕惨剧,那个打字员的位置还空着,所以基安娜仍然候在那里,希望能取得那个位置。这两段戏也没有多少对话,然而它们却极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悲惨状况,反映了穷困的人们寻求职业的急迫心情,也反映了这个姑娘天真得近乎幼稚的幻想。它们也说明了“无言”同样“有戏”。
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在提倡:电影的对话应该愈少愈好。“有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单纯取决于对话的多少;而且精华的、富有艺术魅力的对话,能够帮助展示人物性格,加强戏剧效果,更是应该拍手欢迎。我只是希望:对话应该更精炼些,应该说在节骨眼上;不要只是在为人物的一举一动作注释。可有可无的、平庸而又繁多的对话,不但使观众听起来着恼,也会妨碍演员创造角色。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总是经常在思考的,不可能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完。如果要求演员老是不停地讲话,他们彼此如何能够理解谈话的内容,如何能够进行内心情感交流,进而更好地深入角色创造角色呢?他们只能永远停留在“背台词”的阶段上。在这种情况下,“无言”恐怕倒会“有戏”一些了。


第8版()
专栏:

鄱阳春色
徐新杰
庐山脚下东风猛,鄱阳湖畔浪头高。春天,备耕关前,霪雨连绵,寒风不绝,但这吓不倒、难不住智勇双全的人们。
风,刮着;雨,下着;大地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色啊!
清晨,鄱阳湖边,铁门村畔,人山人海,“呵嗬呵嗬”的?声连天。那是谁?啊,是蛟圩人民公社的社员。他们迎风斗雨,大战鄱阳湖。瞧!双铧犁起肥如闪电,大板车运土似穿云。他们苦干巧干,每人每天积肥达到三百担!这数字够惊人了。可是,你到滩溪庙旁来看看吧:狂风雨下,战将千名,打草沤粪,干劲冲天!那是谁?啊,是我们星子县的县长彭文德同志。是他带领着干部和社员们在与天比武,冒雨争肥。汗,淌着,歌,响着,肥山,不断的长着……这一天,全社积肥十二万担,比平常的进度整整翻了一番。这奇迹算突出了吧!可是,你再看看东安洲上的夜晚吧:汽灯光下,镰刀似雪,连营五十里,好汉两三千。那是谁?啊,那是了南人民公社的积肥远征军!他们千军万马,征战东安,叫草仙交宝,逼湖神献肥。不几天工夫,他们就突破了百万担的积肥大关!山上、山下、田野、村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割青草焖黄土,烧彩石,铲绿肥……全县每一个角落都响起了为肥而战的歌声。
风,刮着;雨,下着;大地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色啊!
灰山隘口,双峰对峙,观音塘水库的工地上,人似海,车如潮,炮声响,歌声飘。这儿有推车如飞的小哪吒,这儿有夜战的壮年英雄,这儿有年已六旬的老英雄殷逢太,这儿有封山治水的李林英。他们要拦蓄清水养鱼、防旱、灌良田。他们要为后代造千年福,他们要为庄稼拦住万丈洪。在这昔日红军征战的地方,明年将是一片电灯银光闪,黄金万顷戏秋风!再看看中塘尾水库吧:工地上,铲土声一片,挑土声一片,脚板声一片,打夯声一片,号子声一片,欢笑声一片,歌声一片……那打着赤脚、挑着满筐泥土的青年人,那卷起袖子铲土不歇的青年人,那打夯干劲冲天的青年人,那快板唱得最响的青年人,是谁?啊,是他——公社的党委书记曹润夫!是他鼓舞着人们把工效提高,是他带领着社员们,用双手修起了金银水库,是他带领着社员们用劳动夺取幸福和丰收。风,退却了,雨,败阵了。是啊,风雨怎么战得过我们党所领导的钢铁英雄!
风,刮着;雨,下着;大地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色啊!
蓼花池畔,黄金村边,菜花黄一片,麦苗嫩又青。啊,是谁的秧田耙得这么好?是谁的土地耕得这样深?是谁的肥堆长得这样高?是谁的塘堰一群群?啊,这是劳动模范万正保的试验地,是生产能手的高产田。今年万正保打响了全县更大跃进中最响的一鼓。他们队要实现大面积高额丰产,要实现亩产万斤谷子万斤棉!啊,那是哪里?诗人陶渊明的家乡——庐山脚下,温泉村边,牛棚里,牛栏内,育秧的温床星罗棋布,复盖着温暖的茅被,吸收着充足的养分,绿油油的嫩苗,从茅被里伸出了小拳头向风雨示威:“风,你刮吧,雨,你下吧,我们不怕!我们只听我们的主人——公社社员的话!”雨,气哭了,风,气得乱吼乱叫,公社的秧苗啊,发出了胜利的欢笑!
风,刮着;雨,下着;大地上是一片怎样的景色啊!
在柳絮巷边的机械厂里,在玉泉山下的农具修配厂里,在起蛟圩畔的农具合作工厂里,在全县各个农具制造工厂里,到处燃着熊熊的炉火,到处泛着刨花香,到处响着嚓嚓的劈篾声,到处开放着技术革命的红花。千百名勤劳勇敢的工人,进行着不知疲乏的劳动。成千上万的破旧农具,在他们的手里修好了;成千上万的新式农具,从他们的手里产生了,自制的新式播种机和红旗插秧机成功了。他们用自己出色的劳动,和农民兄弟一道迎接了这个东风得意、更大跃进的春天!
风,刮着;雨,下着;大地上升起了一片怎样的美景啊!
九千八百万担肥料,堆起了高山万座;无数的水库堤坝,锁住了春泛秋洪;绿油油的壮秧在温床里成长;千万件新式农具,从工厂奔向了村庄……庐山高啊,高不过人民的冲天干劲,鄱阳湖水大,阻不住英雄争上游的决心!风,算什么!雨,算什么!看,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英雄的星子人民,旗开得胜,战鼓喧天!……


第8版()
专栏:

边陲春光(套色木刻)
赵明远


第8版()
专栏:

北京歌谣选
工人力大无边
工人力大无边,
双手托住青天,
调度日月星辰,
指挥风云雷电,
带动六亿人民,
实现党的路线。
工人力大无比,
双手掌握机器,
东海可以填平,
泰山能够拔起,
带动六亿人民,
走向共产主义。 (石景山钢铁厂 刘寄梅)
人民有了共产党
工人从来爱唱歌,
千人唱来万人和;
一唱封建进坟墓,
二唱剥削抛江河。
人民有了共产党,
欢天喜地唱凯歌;
唱得卫星满天转,
唱得常年花不落。 (首都机械厂工人 王术)
毛主席的兵
铁马英勇奔腾,
大山脚下雷鸣。
穿过战壕过弹坑,
所有障碍都扫平。
借问谁家子弟?
“我们是毛主席的兵!”
(北京部队申迎洲)
工地灯火
不见银河见灯河,
灯河流过群山坡,
千人挑土坡上走,
好似飞舟过银河。 (十三陵水库工地 张祖彬)
社长夜夜查渠道
月亮出来了,
社长走来了。
他扛着铁锹,
他沿着水渠,
在月光中,
边走边瞧。
渠水绿悠悠,
渠堤长又牢。
他扛着铁锹,
他沿着水渠,
在月光中,
边瞧边笑。
旱地变水田,
水是宝中宝,
为了不跑水,
社长夜夜查渠道。
(朝阳区东坝乡)
放水谣
水在歌,
人在笑,水在渠中跑,
人在堤上跳。敲锣鼓,放鞭炮,
咱们把龙王擒来了。 (昌平区白水洼乡 焦志新)
驾着金云上青天
高山插在彩云间,
梯田一直升上山,
等到麦子转了黄,
驾着金云上青天。 (门头沟区 大山谷)


第8版()
专栏:

去熟悉崭新的事物
——关于诗“原子能两首”的信
·钱三强同志的信·编辑同志:
方纪同志的“原子能两首”(1月27日八版)中,有几处有些不妥当。
“原子解放能的千分之一”——这里应指的是重原子核的裂变,能将物质蕴藏的能力的千分之一解放出来。
“氢解放能的百分之一”——这里应指的是轻原子核的聚裂(或者叫熔合),能将物质蕴藏的能力的千分之几解放出来,最大不会到百分之一。现在说的热核反应也是属于这类现象,在恒星、太阳中大量解放出来的能力,可能也属于这类现象。
“假如两个氢相撞,解放能的十分之一”——这两句话不很正确。两个氢相撞,是属于热撞反应范围,因而最多可以将蕴藏中的能量解放出千分之几。能够有希望将蕴藏在物质中的能量解放出十分之一的,是基本粒子的互相转换、蜕变的现象。两个氢的原子核,也就是质子,在极高的能力的作用下互相碰撞,可以产生基本粒子互相作用的现象的。但是由文字和内容看来,诗的作者可能不是指的这类现象。
文学作品内的科学内容本来不一定要太严格,但若能将这些基本观念弄清楚,将内容改几个字,仍然可以保存原来的诗的意义。
我们还是欢迎文学家们关心科学活动,小的错误不要太紧张。
此致敬礼
钱三强
·方纪同志的信·编辑同志:
读了转来钱三强同志的信,十分高兴。难得他注意到了这样两首不成样子的小诗。我的科学知识,原本极其有限,尤其对于这种尖端科学。这次在北京,去参观了原子能研究所,对于我们在最新尖端科学上迅速取得的成就,十分感奋,于是写了那样两首小诗。但因为究竟是一时的印象,有些科学概念没有彻底弄清楚,不免说了外行话。这比之科学家对于文学的关心来,真是十分惭愧!我们生活在原子时代,做的又是文化工作,科学知识不足,是一个大缺陷。钱三强同志这种对文学的关怀,真该使得我们要去学一点科学了。请便中转致我对钱三强同志的谢意。敬礼!
方 纪
·编者的话·
我们发表钱三强同志和方纪同志的信,目的还不只是在补正“原子能两首”中的一些缺陷。我们深深感到:诗人努力去表现新的科学技术的题材,科学家热情地关心文学活动,这事只有我们这时代才能出现,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人民群众要求作家在文学作品里表现我们的一日千里的时代,作家也满腔热情地去投入沸腾的生活。在这样的关头,自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崭新的东西,崭新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十年前就指出:“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的作家们,熟悉战争,熟悉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而对于现代工业建设、对现代科学技术,就不是那么熟悉了。然而,一个立志要写出无愧于我们这时代的作品的作家,又怎能回避这些崭新的事物呢?
钱三强同志说“欢迎文学家们关心科学活动”,方纪同志说“我们要去学一点科学”,我们觉得,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