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欢迎你们到青海来
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 高峰
最近以来,人民日报给我们转来了不少青年朋友的信,也有不少人曾直接写信给我们,要求到青海来,为建设青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这些信来自祖国各地,北至松辽平原,南至江浙湖广,东至黄海之滨,西至四川盆地;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干部。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热爱祖国的边疆,具有建设边疆的伟大志向,你们这种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精神,使在青海地区工作的数十万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深受感动和鼓舞,每一封信,都是给在边疆工作的同志的力量。
青海,是地大物博、人口很少的一个地方,是祖国一块未开发或刚开发的处女地。在八十二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面积上,有祁连、昆仑、唐古拉、阿尔金等几大山脉,有十几万和几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霍霍希里两大盆地、长江、黄河、大通河、湟水等一百多条河流,有青海湖等一百多个内陆湖泊。在这些山、原、河、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有着数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草原,和数千万亩宜农的平坦、肥沃的可垦荒地。在这样广阔的面积上,进行了地质工作的只有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但是,已经发现的矿藏即达七十余种,还有各种化学元素五十多种。柴达木盆地的石油是大家都知道的,在已发现的一百一十个储油构造中,正在钻探的四十个构造就有三十四个喷出原油或有油气显示,最高的井日喷原油八百吨,日喷气一百万立方公尺。除了石油以外,各种黑色、有色、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不断在发现。仅食盐储量估计即达一千亿吨,够全国六亿几千万人吃好多年,而且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许多盐湖随挖随在生长新盐。有的因从未被人开采,多年已积成一种矿盐,坚硬如石。钾镁盐仅二个盐湖调查估计,储量即为两亿多吨。所以,石油工人叫柴达木是“油盆子”、“油海子”,地质人员叫“聚宝盆”,都不能算是夸张。它将来完全有条件逐步成为我国大型的石油基地、化工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祁连山被地质人员誉为“万宝山”、“中国的乌拉尔”,也是有道理的。已发现铜、铁、煤、铬、镍、铅、锌、硫、金、银和油页岩、石膏、石灰石等二十八种矿藏,一百四十余处矿点,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地质工作,情况很好,许多矿藏储量极丰,为大型或特大型的矿床。昆仑等三个山还未进行工作,但也发现不少铁、铜、煤、铬、镍、铅、锌、水晶等矿点。昆仑山北坡即发现一个长达三百余公里的大型铁矿带和一百多公里的煤矿带。唐古拉山的水晶、玉树的铜矿储量都很不少。
在广大的畜牧业地区,一群群的牲畜,出没在丰美辽阔的草原上。全省现有一千多万头牲畜。牧区草原辽阔,共约八亿余亩,可以大量发展牲畜,即使再发展几倍,草原亦不成问题,而且多数地方还可以种植小麦,青稞等各种粮食作物,可以实行农牧结合,大量发展粮食、饲料生产。牧区盛产皮、毛、奶类,并出产大量鹿茸、麝香、大黄、冬虫草等名贵药材和各种奇禽、野牲。
青海土地肥沃,去年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已达到四百斤,并出现了许多高额丰产奇迹。德令哈农场一万多亩春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千斤以上,赛什克农场还创造了小麦亩产八千五百八十五斤的全国高产纪录。据初步调查,牧业区还有着三千余万亩荒地,等待着人们去开垦它。
青海无论工农牧业,都有着远大的发展前途,迫切地等待着有更多的人力去开发它、建设它。
解放九年多来,青海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巨大成绩。现在农业区已全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牧业区经过去年以来的反封建斗争,也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各族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空前提高,热情蓬勃,干劲冲天。全省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已达到七百余个,职工人数达到三十三万余人,工业总产值达到三亿元以上,较之解放时的十五个手工工厂,一千多个职工,四百万元产值,都增长了数十倍。粮食产量也由1949年的不到六亿斤,增加至二十二亿斤,各种牲畜总头数,由七百多万头,增至一千二百多万头。许多荒无人烟的草原荒滩上,建立起一座座的城市、工厂,一个个的农场、牧场;昆仑山旁,祁连山巅,长江之滨,黄河两岸,以及广漠的草原上,公路四通八达;成百成千的地质勘探人员,正以“钻透戈壁千层土,踏遍昆仑万重山”的英雄气概,向大地探宝;无数英雄儿女,用自己的双手,开垦了千年的处女地,种植了粮食、蔬菜;数万铁路员工,正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精神,和峻岭、江河、冻土、沙滩展开顽强的战斗,决心早日把铁路修到柴达木盆地和西藏高原,把青海无数宝藏运往祖国各地,把各地的各种工业设备、农牧机械再运到青海广大地区的工厂农场、牧场和人民公社。
这些成绩,都是在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全国各地的积极帮助、热情支援下取得的。青海的数十万职工,来自祖国各地;青海的每一台机器、每一吨钢材、每一件大型农具,也都来自祖国各地。大跃进以来,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更运来了大量物资,代我们制造了大量设备,帮助我们培训了大批职工,也派来了大批技术力量,包括数万名铁路职工,十几万青年踊跃到青海来参加建设。今年,河南省还将有数万青年垦荒队员自带小农具来青海垦荒和参加建设事业。对这些,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是,要彻底改变青海面貌,把青海建设起来,要把各种地下、地上资源开发出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除主要依靠青海二百余万各族群众的努力外,我们也衷心希望各兄弟省、市、自治区继续给我们大力支援,特别是劳力和技术的支援。青海,没有人口的大量移入,没有劳动力的大量增加,是不可能更快、更好地建设起来的。因此,我们热烈欢迎各地青年朋友们参加青海建设,不论是男的或女的,工人或农民,青年学生或技术人员。
让我们一起在祖国的这块刚开发的处女地上,建设起人间的乐园吧!


第8版()
专栏:

草原之夜(铜版画) 尹琼


第8版()
专栏:

“欣赏”
黄世衡
最近,接到一个朋友的信(他和我一样,在一个中学里教语文),谈到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现在把信中有关这个问题的叙述一字不苟地写在下面。
……同行之间互通信息,大抵总爱谈谈本职工作,因这是你我都感兴趣的。
这里,我要告诉你一件使我难以忘怀的事。
不用说你也知道,我们在向学生分析一篇文章之前,先得扫除字句上的障碍,这就是说,要解词释句。有一次,我向学生解释“欣赏”一词。这个词的意义很浅近,就是因喜爱而观赏的意思。我这样解释之后,为了说得清楚些,便举了例子。
我向学生说,对喜闻乐见的事物,可以用欣赏,比如花、影剧、一切艺术品等等,但对厌恶的事物就不能用这个词,如不能说欣赏大粪……
这天晚上熄灯之前,我听到我教的那班的学生在宿舍里议论这个词。
一个学生说:“我说老师举那个例不对。大粪怎么是使人厌恶的东西呢?它可以做肥料,是宝中之宝。”
另一学生说:“可从来没听谁说过欣赏大粪呀!”
“你说,农村中积肥堆如山,可不可以说欣赏这宝塔一般的粪堆呢?画家们把它画上画布,摄影师把它摄入镜头,诗人们还作诗歌唱它,难道不能用欣赏?”
“不一定能用。”
“不一定,不等于一定不!依我看一定能用!明天我们再和老师研究研究。”
我当时正在批改作业,听了这番争论,却怎么也改不下去了。显然,主张能用欣赏的学生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我为什么要那样讲呢?我举那个例子,事先并没有怎样细想,可以说是在课堂上临时脱口而出,但是我继而一想:假如我也参加过积肥,或者对积肥非常关心,对肥料,有农民那样的深厚感情,那我是不是还会来这么一个脱口而出呢?
渐渐地,我纷乱的脑子里,开始涌出四个字来:感情问题。而且这四个字,就像银幕上有时映出影片名字的情形那样,开始时候字很小,随即很快地推近,向观众扑来,变成很大的字,最后固定在银幕上。
这四个很大的字,在我眼前乱跳。我不禁反复自语:是啊,是感情问题!
你说呢?……
我把上面这部分叙述看了两遍,想了很久。


第8版()
专栏:

行家出自有心人
齐凡
看了本月3日人民日报一篇“工作只怕行家做”的文章,觉得很好,但是我还要加一句:行家出自有心人。
做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行家,必须要有革命的意志,热情和毅力,同时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那就是要做个有心人。这个心是对党的忠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心,和对具体工作钻研的苦心相结合的心,既不能“别有用心”,也不能“三心二意”。想作一个行家,作一番事业,如果不是忠心耿耿,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和阻碍,如果不苦下功夫、精心研究去掌握事物的规律,创造各种条件,那就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反之,就能做到“心坚不可穿”。在大跃进中踊现出来的很多土专家都是属于后一种有心人。因为他们有无限忠心热心和苦心,才发挥了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才把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进而成为“行家”的。
就拿我跟前的一件事说说吧。齐齐哈尔市和平机器厂的一位水暖工人杨文,自己设计、制造了一台运煤铲车,是一个应该推崇为有心人的范例的。他是水暖工人,文化水平很低,连汽车原理都不懂。他开始设计时,有人说,他“在闹着玩儿”,可是凉水并没有把这颗赤热的心浇灭,他顽强地到汽车运输队、汽车修配厂去参观、学习,马路上停了一辆汽车,他也要站着仔细观察一番。设计解决了,他就利用柴油机作动力,领着组内同志到废铁堆里拣废件做配件。原料解决了,就开始制造,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他宁肯为老师傅们擦床子、扫地、打杂。在二、三个月的时间内一台漂亮、适用的运煤铲车终于试制成功了。因为铲车是他自己制造的,他就摸透了铲车的规律和性能,铲车制成了,他也成了驾驶这台铲车的熟练司机,不仅成为制造铲车的“行家”,而且成了开车的“行家”了。
这位工人用心之苦,下功夫之深,实在是令人钦佩的。但是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苦心呢?说来很简单:他这个水暖工人,亲眼看到厂内由于人力运煤困难,尽管运煤工人日夜苦战,有的人还因太忙砸伤了脚,也还不能充足供应上煤,因而锅炉吃不饱,供汽不足,车间温度不够,汽锤也开动不起来,影响了生产。而他自己虽不是运煤工人,但是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耿耿忠心,使他不能坐视不理,他认为运煤是他的事业中的一部分,因而下定决心要用苦功夫来解决这个问题。问题也便这样解决了。对具体工作钻研的苦心,正是要由无限的忠心来作基础的。我们要学习这样的有心人,也愿天下有心人终成行家。成为党的事业所需要的各种“行家”。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两次劳动
黑龙江省集贤县人民法院 王守仁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同样是二十个人,用的同样的工具,挖的是同样的粪土,可是,第一天的成绩是四十方,第二天是一百多方。什么原因呢?原来主要是劳动组织改进了:第一天是没有分工、大家一窝蜂的干!第二天,划分了小组,分配了任务,展开了竞赛。
改进了劳动组织,实行了分工和包干任务,就提高了劳动效率——这无疑是一个好的领导方法。因为这个办法能够把人们的劳动加以评比,比出先进,一般和落后,敦促人们去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
人们都有个比和赛的劲头,先进人人要争,落后谁也不爱。因此,人人都鼓起干劲,力争上游——这正符合了总路线的精神。由此可见,正确地建立劳动组织,组织劳动竞赛是多么重要!


第8版()
专栏:读书札记


刘勉之
下象棋的人都知道用炮,炮是用于远距离攻击的。这个“炮”,是用石头当炮弹的。1952年北京修建陶然亭公园时,挖出几个像足球大小的圆石头,也有像大皮球大小的,看来是北宋攻辽时所用的炮弹。
从长武器进一步发展到远距离杀伤武器的炮,人们的手臂又延伸得长一些了。
用石头作炮弹,用木头作炮床,应用杠杆的原理,把石弹抛得远远的,用以攻城,是中古时代最厉害的武器。炮床的形式、种类,公元1044年左右编成的“武经总要”有总结性的纪录。
但是用石炮不始于宋,大体上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十四、五世纪,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范蠡兵法,飞石重二十斤,为机发行五百步,(文选潘岳闲居赋注)三国时有发石车,用机鼓轮发石,飞击敌城,可以打到几百步以外(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九杜?传注引传玄记马钧事)。隋末李密攻洛阳,以机发石,号将军礮(新唐书卷八十四李密传)。唐太宗围洛阳宫城,用大礮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资治通鉴卷一八八)。公元645年李勣攻辽东城,用抛车飞三百斤石于一里之外(旧唐书卷一九九上高丽传)。公元956年,周世宗攻寿春,视察水寨,过桥的时候,下马取一石,拿到水寨作礮石,从官也跟着人人搬一块石头(通鉴卷二百九十三)用方舟载礮,从淝水中流攻城(五代史记卷三十三刘仁瞻传)。宋仁宗时侬智高攻广州,把石头琢圆为礮,一发就杀几个人(司马光洓水纪闻卷十三)。宋仁宗很重视这一武器,在京城开封城北,专门修建炮场,亲自检阅练习,又修了一个城西炮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公元1126年金人围攻开封,取城外宋军所准备的炮石,立炮架数百攻城,抛掷如雨,宋军中炮死的日不下数十(丁特起靖康纪闻)。刘豫攻大名,用炮车发断碑残础攻城,城上的楼橹都被打坏,守城将士用盾障身,多被碎首(宋史卷四百四十八郭永传)。一直到元朝末年,明徐达围攻苏州,叛将熊天瑞教城中作飞礮,城中的木头石块都用完了,拆祠庙民居为礮具(吴宽平吴录)。明军也用炮攻城,张士诚的兄弟张士信在城楼上督战,被礮石打死(明史卷一二三张士诚传,刘辰国初事迹)。
炮弹非用石头作不可,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用冰和泥的,如公元1004年契丹攻沧州,城中没有礮石,就用冰代炮石拒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七)攻安州,陈规固守,用泥作礮弹,敌人攻不下,只好走了(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在这一千多年中,炮是军队攻坚的主要武器,但在公元十世纪左右,应用火药的火炮也发明了,以后石炮就逐步为火炮所代替。


第8版()
专栏:

捷克斯洛伐克木偶电影艺术
左图:是耶齐·透恩卡的宽银幕彩色木偶片“仲夏夜之梦”的一个镜头。在这部木偶片里,席修斯公爵的城堡和希波丽达·亚玛森女王都装饰得非常华丽。
下图:是儿童木偶电影编导荷·泰尔洛娃的作品“民歌一束”中的一个镜头。作者用这部影片表现了孩子们游戏时的欢乐和希望,表现了捷克斯洛伐克农村的美景和充满着诗意的民歌、舞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