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增产节约与经济核算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白如冰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千方百计地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和建设计划而奋斗。党的号召发布之后,受到了全党全民的热烈拥护,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掀起了一个反右倾,鼓干劲,厉行增产节约的新高潮。山东省的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生产情绪不断高涨,干劲越来越大。党的伟大号召已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全省铁的平均日产量,9月上旬为四千九百一十三吨,中旬为五千六百二十四吨,下旬为六千三百六十七吨,日产量最高达到六千八百八十吨;钢的平均日产量,9月上旬为七百四十三吨,中旬为九百一十吨,下旬为一千一百一十三吨,最高达到一千一百二十九吨;钢材、焦炭、矿石的日产量,9月下旬比上旬增长54%到一倍以上。全省煤的日产量,9月上旬为六万三千一百零六吨,中旬为六万八千三百七十三吨,下旬为七万五千零八十一吨;最高达到七万八千一百五十二吨。其他,如机械、电力、纺织、轻工、交通、基本建设等各方面的生产,也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农业战线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普遍修订提高了今年的生产计划,秋田管理和秋耕进度都很快,最近全省地瓜地追肥即达一千余万亩。在增产的同时,厉行节约也成为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下半年将节约煤炭一百万吨,钢材七千吨,木材六至七万立方米,水泥一万六千吨,汽油、柴油四千六百五十吨。产品成本和流通费用也都将有更大幅度的降低。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证明了在经济建设事业中坚持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经过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来实现各项事业的跃进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证明了人民公社具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跃进的巨大生命力,同时也证明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是完全正确的。
增产节约要通过经济核算来实现
增产节约是我国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我国是一个拥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一穷二白”的旧面貌尚未根本改变,为了要较快地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旧面貌,早日把我国建成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努力增产,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作用,鼓足干劲,力争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增产出更多更好的工农业产品和完成更高更好的建设工作量。在努力增产的同时,还必须极积地厉行节约。节约是保证迅速增产的重要措施。厉行节约就能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合理地利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节约是社会主义积累的重要源泉,也是合理地使用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厉行增产和节约,才能不断地增加社会主义积累和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正如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中所指出的:“在厉行增产的同时,必须厉行节约。一面增产,一面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人民公社,勤俭办一切企业事业,勤俭持家,这是我们国家的富强之道,这也是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计划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增产节约是通过经济核算来实现的。什么是经济核算呢?经济核算就是社会主义企业有计划地管理经济的形式,它是以货币来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消耗和成果,用企业本身的收入抵偿支出,并保证生产赢利。具体地说,经济核算就是算原料、材料、燃料和工具的消耗、机器折旧、设备维修、工资等等一切生产开支的账,算产品销售收入的账,比较开支和收入,看看经营的是否合理,是赔钱还是赚钱。这也就是要每个经济部门和经济单位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使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最好地完成任务,并且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经营成果,以发挥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做到勤俭办企业,保证生产赢利。但是,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与资本主义的“核算”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必须是政治和经济密切相结合,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经济账要服从政治账;既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企业的小账要服从国家的大账。任何单纯的追求赢利,不服从党的集中领导和破坏国家统一计划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作风,都是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实质不相容的,也是我们所坚决反对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作用,不仅可以把企业的生产、供应和产品销售各个环节上的全部活动情况记录下来,便于及时分析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中,对于多快好省方针的贯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国家计划的全面完成;同时可以促使企业的职工群众经常关心生产,不断挖掘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精打细算,节约资金,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还可以及时发现先进和落后的差别,推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社会主义竞赛热潮。由此可见,经济核算是保证企业合理地节约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力武器,是推动增产节约运动,保证企业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快好省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有力武器。所以说经济核算决不是简单的消极的算算账,而是在每一笔账中都体现着党的方针路线,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无论在任何单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贬低经济核算的作用,都不能削弱它或者否定它,而应该善于运用它、巩固它和加强它,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服务。
我们党和毛主席,历来对经济核算都是极为重视的。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中就指出:必须“建立经济核算制,克服各企业内部的混乱状态。……有了严格的核算制度之后,才能彻底考查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是有利的。”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无论在那一方面的生产中和基本建设中,都必须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尽可能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成本、节减开支,增加收入。”并向我们提出了“经济工作一定要愈做愈细致”的要求。几年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核算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由于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对经济核算工作的具体领导,在经济核算工作中贯彻了政治挂帅,树立了为发展生产服务的观点;在企业中普遍推行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广泛地吸收职工群众参加了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推行了“班组经济核算”、
“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决算会议”等,因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生产不断发展,成本也不断下降。拿山东省来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地方国营企业的成本平均每年降低8.32%,1958年比1957年降低了9.69%,今年1—8月份工业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又比1958年降低了11.71%;交通运输业的总成本降低了16.69%;商业流通费用降低了3.35%,从而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并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经济核算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经济核算这一工具,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一切潜力,更好地为增产节约和建设事业服务。在山东省的国营企业中,推行经济核算的时间已不短,但仍有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必要的核算制度;同时,在各个企业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和降低成本的情况也还是很不平衡的,在钢铁工业生产中,高炉的利用系数,青岛地区9月份平均已达到一点四九,而全省平均只达一点零七,如将平均利用系数普遍提高到青岛地区的水平,在今年第四季度即可增产生铁二十一万六千四百吨。在炼铁时,铁与焦炭的比例,青岛地区9月份平均为零点九,而全省平均为一点一八,如能普遍达到青岛地区先进水平,今年第四季度即可节约焦炭十五万四千吨。在轻工业生产中,植物油的出油率,最高为42.42%,全省平均为41.74%,如都能达到最高水平,全省今年第四季度即可节约油料一千四百九十八吨,增产植物油六百三十五吨。而且上述先进水平也只是相对而言,在山东省来说是先进的,在全国也可能就是一般的,在今天是先进的,在明天也可能就是落后的。先进和落后是永远存在的,潜力也是永远挖不尽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努力增产的同时,厉行节约,加强经济核算,想尽千方百计,充分挖掘这些潜力,那末我们就可以在获得优质高产的同时,更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用更少的消耗获得更大的经济成果。
批判对经济核算的几种错误观点
这些潜力之所以没有及早地、充分地挖掘出来,这固然有些客观原因,但主要的还是由于我们某些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某些右倾和片面的观点。这里除了需要全面领会和贯彻党的“多快好省”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以外,还必须端正对经济核算的认识。有人认为经济核算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说:“反正都是国家的,‘肉烂在锅里’,算的什么账?”显然,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其实质是否定或贬低经济核算的作用。应该认识,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实行经济核算,才能有计划地管理社会主义经济。事实证明,运用了它就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妨碍生产的发展。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告诉我们说:“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所以经济核算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社会主义经济所必需的。那种认为“都是国家的,‘肉烂在锅里’”的想法,实际上是对国家资财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因为国家把一部分资财交给一个企业经营,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增加积累,以便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列宁曾说过:“各个托拉斯和企业建立在经济核算制基础上,正是为了要他们自己负责,而且是完全负责,使自己的企业不亏本。”(“列宁全集”,第35卷,第549页),所以,加强经济核算,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在服从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争取更多的赢利,始终是每个企业经常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检验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贯彻党的“多快好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方针好坏的重要标志。
有人把政治挂帅、群众运动与经济核算分离开来或对立起来,显然也是不对的。必须肯定,政治是灵魂,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对搞好经济核算工作来讲也是如此。任何脱离党的领导、脱离政治挂帅和群众运动,把经济核算看成是“万能”的单纯技术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但是,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单凭政治热情,没有细致的经济工作也还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做好经济工作,做好经济核算。列宁曾说过,要建成社会主义,并把千百万人引向共产主义,“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经济核算。”(“列宁全集”第33卷,第39页)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告诉我们说:“我们不但应该会办政治、会办军事、会办党务、会办文化,我们也应该会办经济。如果我们样样能干,惟独对于经济无能,那我们就是一批无用之人,就要被敌人打倒,就要陷于灭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解放社,1944年版,第203—204页)政治和经济是统一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坚持政治挂帅和依靠群众,正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工作,使经济核算工作有牢固的群众基础,使经济核算工作富有目的性,即为政治服务。
有人认为生产任务完成了,成本就会自然降低,因而否定经济核算的作用,这也是不正确的。的确,搞好生产是企业的经常的中心任务,只有生产搞好了,生产任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也才能为更好地贯彻经济核算,实现降低成本,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但是,如果只注意搞生产,不注意节约,不注意经济核算,即便生产任务完成了,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某些浪费和生产管理上的混乱。如胶南县砖瓦厂,今年上半年产值比去年同期翻了几番,但由于放松了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致使煤耗率比去年提高一倍,废品率达40%,成本比去年提高4.4%,结果造成亏损。当他们检查之后,加强了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情况迅速扭转,7月份煤耗率不仅返回到去年的水平,而且比去年又降低了25%,废品率降低到8%,成本较去年降低了8.4%,由亏本转为赢利。这一事例说明,在生产中,必须全面贯彻“多快好省”方针,只注意多快,不注意好省,或只注意好省,不注意多快都是片面的。都会给国家资财造成损失,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有人认为经济核算是一种麻烦,这种看法也是没有根据的。其实恰恰相反,虽然搞经济核算要做若干具体细致的工作,但这完全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既然是需要就不应该认为是麻烦。如果没有经济核算,造成混乱和浪费,那才是真正的麻烦。而只有加强经济核算,才能把握客观经济规律,增强工作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防止和消除真正的麻烦,使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还有人认为经济核算不容易掌握,把经济核算偶象化、神秘化,这也完全不必要。经济核算决不是高深莫测的,只要善于学习,认真总结和交流经验,是完全可以掌握和运用的。
加强经济核算的三个基本条件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搞好经济核算工作呢?加强经济核算工作,除了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认识经济核算的重要意义以外,关键在于各级党委特别是企业党委加强对经济核算工作的领导,依靠群众,并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第一、各级党委,特别是企业党委必须经常注意加强对经济核算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只有党的领导、政治挂帅,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因此,各级党委,特别是企业党委,都应该学会运用经济核算这一工具,在企业中把经济核算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在安排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时候,应布置和检查经济核算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要经常注意对职工群众进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教育,使之深入人心,造成一种“勤俭为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强成本核算和流动资金的管理。我们知道,成本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集中反映,是经济核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加强成本核算和流动资金管理,在企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成本核算和流动资金的计划管理,在编制生产计划的同时应当编制成本计划和流动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应当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优质、高产、低成本”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经济核算的作用,还应该注意从全局出发,全面贯彻政策。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既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必须很好地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反对单纯的赢利观点。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统一计划和价格政策,厉行缴纳税收和上缴利润的义务;在提高产量、节约原材料的同时,不能降低产品质量;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时,应依靠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能光靠拼体力和延长工作时间,损害工人的健康;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应该注意设备维修和安全;在节约的同时应该保证那些必不可少的开支,不能因节约而影响生产和职工的生活。
第二、必须贯彻群众路线,依靠职工群众推行经济核算。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他们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活动,最熟悉企业的生产情况,最了解生产中的浪费漏洞及增产节约的潜力所在,他们也最懂得如何去杜绝浪费,挖掘潜力。因此,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搞好经济核算。为了广泛地吸收职工群众参加经济核算,应该在贯彻“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简而易行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行“班组经济核算”。经验证明,“班组核算”是吸收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搞好经济核算的一种最好形式。应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情况,将产量、质量、原材料消耗等主要指标放到班组,由工人群众自己去管理,将执行情况按班(组)、按人、按天进行记录和公布,及时反映各班组、各个工人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总结评比,表扬先进,带动落后,使落后的赶上先进,使先进的更加先进。在贯彻经济核算中,还必须注意分级核算和专业部门核算相结合,群众核算和职能部门核算相结合,从而搞好整个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
第三、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引导人们统一活动的规范。是有秩序组织生产所必需的,也是实行经济核算所必需的。古语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各企业已经建立和健全了若干必要的规章制度。今后应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本着有破有立的精神,巩固提高并严格执行那些已经建立起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及时修订那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各项定额管理制度、原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管理等制度。制定或废除每一规章制度时,也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发动群众讨论修订,并贯彻执行。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的轰轰烈烈的反右倾,鼓干劲,厉行增产节约运动的新高潮,为更好地开展经济核算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只要我们全党重视经济核算工作,在经济核算工作中认真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运用经济核算这一工具,把经济工作愈做愈细致,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就能够使经济核算更好地为增产节约运动服务,更好地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奋勇前进。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总路线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
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的路线,是充分估计到客观可能性和六亿五千万人民主观能动作用的路线。这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一旦和群众相结合,就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无坚不摧,无攻不克,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可以毫不夸大的说,没有总路线,就没有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和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继续跃进。因此,总路线一方面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人们把它看作光明的灯塔,看作六亿五千万人民决心和意志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内外反动派的攻击和污蔑,这些人由于听到中国人民雄壮的步伐而发抖了,他们感到重新奴役中国人民的希望日益破灭,于是就暴跳如雷,发出了恶毒的攻击。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国内外敌人的恶毒攻击,这个事实的对比告诉我们,总路线究竟代表什么人的利益,违反什么人的利益,我们更可以由此辨别清楚那些人是赞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些人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口头上不一定反对党的总路线,而实际上是和国内外敌人心心相印,在共同地攻击和污蔑党的总路线。总路线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要多快好省,力争高速度;他们则借口好省,反对多快,反对高速度,认为这也冒险,那也不稳。总路线要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搞群众运动;他们则松群众的劲,泄群众的气,站在群众运动之外,以资产阶级老爷式的态度,指手划脚,吹毛求疵,甚至污蔑群众运动为“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因此,我们同右倾机会主义的分歧,不是个别问题上的分歧,而是路线上的分歧,立场上的分歧。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力争高速度,这是党的一贯的主张。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曾经指出:“建设速度的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的革命就是为了最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本来很落后,我国的外部还有帝国主义,只有尽可能地加快建设,才能尽快地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这样一个六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尽快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必将大大增强以苏联为首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互助合作,有利于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的互助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的保障。”但是,右倾机会主义反对这个主张。他们别有用心地指责高速度“不稳”,说这样会造成“不平衡”,“会使比例失调”。其实“稳”有两种,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稳”,指标订得低低的,希图省点儿力气,结果是建设速度迟迟不前,社会主义长期的不能建立起巩固的物质生产基础,人民生活也不能根本改善,帝国主义还是要欺侮我们。这种“稳”是最大的“不稳”。另一种是我们所主张的“稳”,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足干劲,力争高速度,结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不断跃进,社会主义制度会日益巩固,人民生活也会更快的提高,并且会大大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如果说“稳”,这才叫作真“稳”!
“平衡”也有两种,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眼里的“平衡”,即抓住某些产品的暂时的、局部的不平衡现象,夸大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另一种是整个国民经济范围的战略性的“平衡”。我国过去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从来就是不平衡的。只有加快速度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事业,才能比较快地改变这种不平衡状况。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攻击大办钢铁,说大办钢铁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这是颠倒黑白的说法。从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出发,从整个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出发,大办钢铁生产一千一百万吨钢(其中八百万吨好钢),不但不是什么“比例失调”,恰恰是进一步改变了国民经济不平衡的状况。以北京市的情况为例,长期以来,北京一直是“有铁无钢”,更无钢材。去年大办钢铁的运动中,以飞快的速度新建和扩建了特殊钢厂、北京钢厂、石钢转炉炼钢车间和几个轧钢厂。北京今年已经可以生产三十几万吨钢,二十几万吨钢材。这样一来,北京的工业是“比例失调”了呢,还是更合比例了呢?当然是更合比例了。
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搞群众运动。气可鼓而不可泄。为此,必须坚决把右倾反透。鼓干劲,反右倾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只有横扫右倾,才能真正放手发动群众,把群众的革命干劲鼓的更足。
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我们不仅要彻底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进攻和污蔑;而且一定要同右倾机会主义划清界线,彻底粉碎他们对总路线的猖狂进攻。在这个斗争中,任何调和和动摇的表现,不管他们主观愿望如何,都只能有利于资产阶级,而不利于无产阶级。
(摘自北京“前线”第十九期社论:在总路线旗帜下不断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