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河南各县各区都造滚珠轴承
商水、长葛等七县提水、耕作、加工、运输工具全都装上滚珠轴承
内蒙古、浙江、安徽、广东将掀起改良农具新高潮
本报讯 记者张健虹报道:河南省依靠群众大办滚珠轴承工业已经取得辉煌成绩。现在全省各地正向着滚珠轴承化的道路进军,要求在最近两个月内把一切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农业生产工具都安上滚珠轴承,使一切运转工具达到轴承化。
全省轴承工业发展的规模是宏大的。七个专区一百零八个县,基本上做到了县县区区办轴承工业。不少专区的县、乡、社三级普遍地办起了滚珠轴承厂。包括十五个县的许昌专区,共办轴承厂五百八十三个,其中县营的一百零五个,乡营的一百四十二个,还有三百三十六个是社营的。截至7月30日,据开封、许昌、商丘、信阳四个专区不完全统计,已有七百多万件主要工具装上了滚珠轴承。提水、耕作、农副业加工、运输等工具全面滚珠轴承化的有商水、长葛、舞阳、鲁山、禹县、荥阳、浚县等县。其余县份中的绝大部分,也都走上了滚珠轴承化的道路。
各地的轴承工业,是在3、4月间开始诞生的,距今仅一百多天,在产品数量的增长和质量改进方面,却有着惊人的进步。许昌地区原来只有长葛一县个别生产单位制造轴承,一天只能生产几套到十几套,现在全区轴承日产量已达到七万三千多套了。一般的县、市都有几个厂子能够生产优秀的产品。例如兰考县产品的光洁度已赶上了上海国营工厂的产品,硬度则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些轴承的价格是低廉的,市场上价值六、七元一套的轴承,在这儿一般只售三、四元。
全省规模的轴承工业兴起后,对于各地的工具改革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大大解决了农业大跃进中缺乏劳、畜力的困难,提高了各种农事活动的工作效率,对于农业生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浚县便是从各种工具轴承化中解放了劳、畜力,使计划中一千二百六十四万个劳动工日,和六百五十九万个畜工的缺额得到了弥补。改装后的各种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两倍到十倍。
现在中共河南省委又指示各地早日实现轴承化,来迎接行将到来的秋季大丰收。许多专区已据此精神做出了规划,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南阳、洛阳、信阳、许昌各专区,要求在8月份内,将所有以人畜力为动力的运输工具,全部装上轴承,信阳专区决定8月10日,生产出轴承一百五十万套,改装占全部工具80%的提水、耕作、运输车辆等。新乡专区在8月20日,就完成所有提水工具、犁耙、密植耧、深耕犁、磨子等的改装轴承的任务。
本报讯 记者师海云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今年就可使一切运转工具实现滚珠轴承化。这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兰夫在7月29日晚上召开的盟、市委书记电话会议上谈的。他说:自治区农村、牧区实现半机械化对保证农牧业生产全面丰收将起重大作用,各级党委必须认真执行中央的指示和内蒙古党委的决定,打破迷信充分发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同时从现在起,各地都要搞好试点,树立旗帜,迅速掀起高潮。
会上,内蒙古党委书记杨植霖把内蒙古党委关于改良农具、滚珠轴承化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布置。各盟市委书记对今年实现滚珠轴承化都充满信心。
据各地初步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在今年七个月内,创造、改良的新式农具已达二千五百多种,共九万多件,相当于去年全年推广新式农具总数的九倍。目前很多盟、旗、苏木(区)举办了农具改革展览会,一面鼓励各族农民大胆研究创造和改良农具,一面采取措施迅速推广新农具。
本报讯 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全省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掀起一个改良农具的新高潮,要求全省在今年10月底前把一切改良农具都装上滚珠轴承,实现农具半机械化。7月28日,浙江省委在电话会议上向全省各地、县委提出了这个战斗任务。
浙江省今年上半年全省仿制和改良的农具达四千多种,推广了一千多万件,节省劳动力三亿工左右。从6月底到7月20日的抢收抢种期间,各地又推广了新式农具三百二十多万件,节省劳动力一亿工左右。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劳动力大解放,浙江省委根据中央指示,要求全省各地迅速掀起一个以滚珠轴承化为中心的规模更大的农具改革高潮,要把所有有转轴的改良农具都装上滚珠轴承。
浙江省委要求凡是已经能够制造滚珠轴承的县和乡镇,要立即动手生产滚珠轴承;并分别在这些地方举行现场会议,推广生产滚珠轴承的经验。
据安徽日报讯 在秋收秋种前,使全省农具达到改良化,这是7月13日至7月19日在阜阳召开的安徽省农业工具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
参加会议的代表,听取了阜阳地委等介绍的改革、推广工具的领导经验,并参观了阜阳县第一机械厂制造滚珠轴承的全部过程。
省农具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发言,他指出某些地区的工具改革运动,所以出现“创造发明很多,但推广不够”的缺点,是由于有些人存在“十全十美”的思想,对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革工具认识不足。
会议认为:当前农具改革应以推广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为主,要求在秋收秋种前,把所有的旧农具改良完,并要求在年内达到运输用车船,转动工具有轴承,将农业生产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
本报讯 广东省正在以大小、土洋并举的办法大搞滚珠轴承。目前广州、湛江、台山等地已经有好几个小工厂、手工业社用土办法生产出高速或低速的滚珠轴承;各专区和广州市正加紧筹建规模较大的滚珠轴承厂;更多的县在尽快掌握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以便大力推广,提早实现农村工具轴承化。广州市和专区办的大厂正在加紧筹建中,其中海南、湛江、汕头和佛山等专区建的年产十五万套的滚珠轴承厂,今年年底前便可投入生产。从来没有生产过滚珠轴承的各地小型工厂、手工业社,在破除迷信、支援工农业大跃进的思想指导下,克服了没有设备、不懂技术的困难,纷纷试制成功各种轴承。
 (梁彬、赵颖)


第5版()
专栏:

运肥(高潮农业社所见) 念慈作 转载安徽日报


第5版()
专栏:

交流经验掌握技术 加速制造滚珠轴承
七省一市联合办土法造滚珠轴承展览
本报讯 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七省及北京市联合举办的滚珠轴承展览会于7月22日在郑州开幕。举办这个展览会是为广泛交流各地在农具改革中依靠群众大办滚珠轴承工业的经验,使现有农村的运转工具尽快实现滚珠轴承化。
这个展览会共有十三个陈列室。展出的多半是手工制成的不同型号的轴承。如果按照现代化滚动轴承分类,除滚针轴承外其余几乎应有尽有。部分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营工厂的产品水平。有的滚珠经过试验,达到每分钟三千转不发热不变型。在展览会上还展出了各地群众创造的制作简单、容易操作的各种生产滚珠轴承的工具。它是人们在冲破了过去那种认为“滚珠轴承生产只能依赖现代化工厂,别无他法”的迷信以后,提高滚珠轴承生产效率的伟大创造。例如河南省禹县古城铁业生产社创造的一次能够把烧红了的圆铁棒锤成十个滚珠的大铁模,使每人每天生产滚珠的效率从开始的三十多个,提高到四百个。上蔡县用解放式水车改成的磨光机,使滚珠磨光的效率从开始的一次只能磨一百多个,提高到一万个。
展览会上,不少图表数字表明:不少地区适应农业工具改革的需要,制造滚珠轴承的工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普遍。
有关省区的展品仍在陆续运来。参加展览的各省市,现在正分别组织各有关干部与工人等,陆续前来参观学习滚珠轴承生产经验,进一步破除迷信,掌握技术,推动滚珠轴承工业的发展。
按照预订计划,这个展览会将在郑州展览一月,再移到北京展出。
 (阚枫)


第5版()
专栏:

理直气壮的质问
(破除迷信的小故事)
河北省东光县铁业社的工人,在工具改革运动中曾用四尺的车床制造了一部六尺的车床。这个创举打破了车床制造中四尺车床必须用六尺车床制造,只有八尺的车床才能制造六尺车床的旧规程。
但在制造前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一开始制造就有人搬出上面的老规矩来反对。但是,主张制造的人理直气壮地质问反对者道,“机器先有小的还是先有大的?最初那部八尺车床是用几尺的车床制造的?”问得反对者无话可说。这样,工人们才相信一切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人指挥的,人才是工具的主人,克服了因循陈旧规程的迷信思想,大胆动手创造。
(张华)


第5版()
专栏:

“神秘论”者应该醒悟了
田耕
这几天,本报连续报道了各地大搞滚珠轴承的消息。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大事情。它说明: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即将开始摆脱繁重的手工劳动状态,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半机械化阶段。
从各地大搞滚珠轴承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地条件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这就是制造滚珠轴承并不像“神秘论”者说的那么困难,那么神秘;相反,倒是相当容易的。不仅县里的手工业铁、木工厂可以造,连乡里社里也能造;很多地方不仅能造滚珠轴承,还创造出了制造滚珠轴承的机器。已经搞起滚珠轴承工业的地方的事实证明:只要下定决心,充分发动并坚决依靠群众,实现一切运转工具轴承化也只是十天二十天的事情,至多三、两个月也就足够了。在这样大量的事实面前,“神秘论”者还不该醒悟吗?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号召我们: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神秘论”者却有意无意地用各种各样迷信的绳索,把自己牢牢地捆绑起来。脑袋里装满了清规戒律,他们不论看待什么问题,总有一个框子。他们说:“运转工具滚珠轴承化么?谈何容易!滚珠轴承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只有现代化的工厂里才能制造。”“神秘论”者的悲剧正在这里。他们只看见了机器的功能,却看不见人的作用。他们忘记了机器不仅是要人来开动而且也是人创造的这个尽人皆知的事实。事在人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谁忽视了人民群众这个伟大的力量,谁就会同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谁就会在事实面前碰壁。少奇同志曾说: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国人民都能够做。事实不正是这样么?不仅古人、洋人能作的事,我们正在作,而且有古人、洋人做不到的许多事,我们也已经做到了。仅以农业生产而论,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国家的农业产量,一年就能增长60%—70%?只有我们。我们的夏季作物的产量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增长的。有哪一个朝代、哪一个国家几个月之内兴修过这样大规模的农田水利?也是我们。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扩大了灌溉面积四亿多亩。是因为我们有机器、有现代化的工厂才做出了这一切吗?不。在这一切巨大的成就中有机器和现代工业的功劳,但主要却是五亿多劳动农民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知道机器和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但他们却不像“神秘论”者那样,把机器视为神物,令人望而却步;而是自己动手造机械、办工业。大办滚珠轴承工业,把一切运转的工具轴承化,就是要用先进的农业机器,代替落后的生产工具,就是要把我国的农业技术置于现代化技术基础上的具体步骤。劳动人民没有把滚珠轴承神秘化,劳动人民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他们成功了,不仅造出了各种规格的滚珠轴承,还造出了制造滚珠轴承的机器。
对滚珠轴承仍然抱有神秘观点的人,应该猛醒了,更多地看到人的作用吧!我国人民不是普通的人民,是获得了彻底解放成为自己命运主人的人民,是决心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勇敢前进的人民,这样的人民是能够创造出一切奇迹的。


第5版()
专栏:

新旧农具田间大比赛
彻底批判保守思想迅速推广改良农具
本报讯 一场新旧农具大比赛,使广西僮族自治区邕宁县共和农业社搁置已久的新农具和改良农具得以迅速推广。
共和社的夏收夏种非常紧张,但是,社里原有的新式农具和改良农具因有些社员保守思想严重,一直搁置不用。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大力推广新农具,中共党支部决定举行一次操作比赛,让群众看看新旧农具哪个好,哪个坏。
比赛从插秧开始,参加比赛的有八个妇女,四个站着插,四个坐插秧船插。站着插秧的四个妇女是插秧能手,她们在比赛前就串连好了,下决心一定要胜过坐船的。而坐船的四个妇女,插秧技术没有前四个强,又是第一次坐船插秧。比赛开始,站着插的腰不伸,头不抬,汗流到嘴巴也不擦,紧张地插个不停。果然,在第一个钟头,比坐船的多插了三行。但接下去她们就渐渐支持不住,不时要伸伸腰,抬起头来转动一下颈子,擦擦汗,还要来回取秧,进度就逐渐慢下来。而坐船的四个人慢慢地习惯了,坐在船上插腰不痛,颈不酸,又不需来回取秧,越插越快。比赛了两小时又二十分钟的结果,坐船的多插了一分地。根据她们的经验只要熟练了,插秧速度还可提高。
另外,新旧犁车子和肩挑、打谷机和打谷桶的比赛,也都证明了一个人用车子送肥起码顶得过两个半劳动力,打谷机只要稍加改装,使用起来也比用打谷桶快得多。
这时,大家认识到改良旧农具推广新农具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一条主要出路,原来搁了一年多的三十架轻便步犁和五三步犁全部使用起来,社里的农具修配厂正在改装九十三架配轻便步犁头的土犁,另外还向供销社预订了二百五十架轻便步犁。
(施峥尧)


第5版()
专栏:

黎族青年符国祥再创新纪录
一人掌握六部双铧犁 八小时犁田四十二亩
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乐东县三合社黎族青年社员符国祥,在一千五百多人面前作了同时掌握六部双轮双铧犁的表演。
早在6月11日,符国祥就创造了一人掌握三部双轮双铧犁,一天犁田二十一亩的先进事迹。7月1日,他用三部双轮双铧犁的犁田进度又增加到三十九点五亩。符国祥并不骄傲,他日夜思量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再把技术提高一步。于是,他决定用六部双铧犁,并把这个意见跟党支部书记和驻社干部商量,得到他们鼓励和支持。从此,他就积极训练耕牛,终于在7月9日试验成功。
7月11日那天,乐东县千家乡召开了一千五百多人的生产誓师大会。大会间隙中,符国祥在大家面前沉着地进行表演。他首先将六部双铧犁每两部用铁线系在一起,共系成三大部,然后每两部排在一条耕作线上,共排成外、中、内三条耕作线。每一大部双铧犁前后相距四尺五寸。排好后便将六部犁的入土深度调节一致。每两部犁配三头牛,牛负好犁后,便将右边的两头牛的牛绳系在左边的第三头牛的角上,然后他站在左边携着三条牛绳,指挥三大部犁开犁前进。开犁后经常进行检查,使三大部犁平衡前进。这天,他用八个小时共犁了四十二亩田。 (据新华社讯)


第5版()
专栏:

关键在于领导的决心
——阜阳专区农具改革运动是怎样迅速开展起来的
中共安徽省阜阳地委第一书记 耿万青
农具改革进度的快慢取决于领导上的决心——事实证明,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搞好农具改革——改革、推广、提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要掌握制造简单、成本低、节省劳力最多、效率最高的原则——组织参观,开展群众性辩论,是消除顾虑的好办法。
安徽省阜阳专区在省和中央的领导下,掀起了一个规模壮阔、声势浩大、进度迅速的农具改良运动,扭转了前几个月在农具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发明创造多而推广使用少的停滞局面。全区在最近一个月内,就创造和改制了二百五十四万一千八百零八件农具(这是从6月16号到7月16号的数字),平均每日达八万多件。其中提水工具有足蹬的、手摇的,有押板形的,有转轮形的,有人、风力两用的;加工工具大部是手摇、足蹬和人、风力两用的;运输工具有四轮改两轮的大车和一、二、三、四个轮的胶轮车,也有不同的木制汽车(还不够成功),有河网化航运的小船等等。总之,是花样多,特点不一。
在这已改的二百五十多万件农具中,目前已上滚珠轴承的有一十九万多件。在进行以上三大类农具改良的时候,除在夏收前和夏收时大抓了一下收割机、打场机、和田机外,其他农具改良都是结合生产进行的。
农业生产有强烈的季节性,如果在需要前不作好充分准备,就会在使用时赶制不及,造成劳力紧张,影响生产。因此,我们从7月10日起把改良农具的重点转入了深耕犁、密植耩子、收割机、脱粒机和粮食加工等,同时结合完成所有的其他农具的改良。因为犁子要不能深耕、耩子不能密植,就会大大影响明年的小麦丰收;同时收割机和脱粒机不改,也会影响到秋收进度,从而又影响到秋种。另外,副食品加工不搞好,今秋收的大量红芋就不好处理。我们的方针是,所有农具都要改,但又有主次之分,缓急之别。
我们在农具改良中究竟有那些经验教训呢?我想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当然教训也是经验,在这里我就把我个人的几点体会谈一下:
(一)在农具改良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方向对了就要看你有没有朝着这个方面走的决心。因为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我区的农业生产要在去年的产量基础上最少翻一番,力争翻四番,那就是说全区要产一百多亿斤到二百多亿斤。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就必须深耕细作,增施肥料,扩大高产;特别是夏收夏种和进行稻改的干旱情况下,就显得生产更加紧张,劳畜力更加缺乏。我们决定大力进行农具改良,把工作效率提高到两倍以上,缓和劳力不足的矛盾。但是,由于最初我们的决心不大,劲头不足,因而在改良的效果上也就不够显著。谭震林同志来我区视察工作时向我们指出“最大的问题是工具改革,改革进度缓慢是领导决心问题。”我们当即在6月16号的晚上召开了电话会议,作了具体布置,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多少件和什么样的农具改良。这就促使了下边干部不得不抓,不得不下决心。因为这个决定既符合生产上的需要,又符合群众的要求,因此,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二百五十四万多件的农具改革。
(二)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全民动员。逐级建立了工具改革办公室,并有一个书记来挂帅,自上而下都有专管机构和专职干部具体管理和领导农具改革。但在改良农具运动中,还必须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由各个业务部门根据党委的部署分别进行贯彻,使农具改革成为全面的群众性的运动。
(三)必须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说敢想敢做的前提下,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搞好农具改革。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说明这点:
(1)在夏收夏种中有人提出如要在繁忙的季节里进行农具改良就要影响农业生产,并把忙与改看成是个矛盾。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据阜阳县统计,往年夏种每亩需四个工,每个劳力出勤率二十一天,今年每亩需十三个工,每个劳动力负担到六十五天的工,但是,由于进行农具改良和鼓足了群众的干劲,在二十天内全县就基本上完成夏收夏种任务。全区的情况也与阜阳县相同,也是由于进行了农具改良,在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了夏收夏种任务,并且达到适时。这就说明了农忙不是不能改,而是非改不可。只是在改良农具中,绝不是几个干部和铁木业工人的事,而是广大群众的事。
(2)在农具改良中,有些人提出“要改良农具只有到上海,因为我们这里三没有:没工厂、没工人、没知识”。但在提出“人人都是铁木匠,家家户户是工厂,群众赛过诸葛亮”的口号下,每专区每天参加的人数有三十六万多人,其中有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有十三、四岁的少年,有青年和妇女,有工人和学生,还有一个剃头工人也亲自改了二辆大车。在献计献策、创造发明上,有五万多人都有不同的贡献。这就说明,只要充分发动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就会出现更多的而又是才学深渊的人才,就能把那些所谓没有工人、没工厂、没知识的论调一锤粉碎了。
(3)还有人提出没材料怎么改呢?在我区来说,确实是铁、木都缺乏。但我们在改良农具中,采取了利用废料、废物和在原来的旧式农具基础上加以改良提高,因此,这一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4)农具改良后的效率,确实提高了很多,但要比用上滚珠轴承的还是要低,为了效率提的更高和节省更多的劳畜力,就需要农具滚珠轴承化。但当时既买不到,自己也不会生产。在地委召开的农业书记会议上,界首县的同志提出,自己可以用铁丝制造长珠(滚棍)。当时地委便指定界首试制,结果试制成功。是土制圆形滚珠,随之在农业社也试制使用,地委就组织了参观学习,不几天各县都开始生产。现在已有二千四百个单位(其中农业社二千三百二十二个,占农业社总数的81%)进行生产,7月底已生产出四十八万套,并有两个县、八十个乡、五百三十个社实现了提水、运输、加工三大工具滚珠轴承化,这一矛盾就迎刃而解决了。
(四)发明创造——推广使用——再提高改进是一个必然的改革过程。但从我们地区来看,正如上边所讲是走了弯路的,因此在6月15以前的进度就显得缓慢。这原因一是领导上重视不够,决心不大;二是有些人想把农具研究得十全十美后再去推广。事实证明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就我区的提水工具和运土工具来讲即是如此,封闭式水车是阜阳一个木工创造的,在推广使用中又改进为自行车式的足蹬封闭式的,效率提高了二倍或三倍以上。又如滑车运土器,以后改进为自动装卸。这就完全证明了中央指示中指出的“任何一种新发明创造的东西,一开始总不是十全十美的,而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获得改进,逐步趋于完善”这句话的正确性。等到十全十美后再去推广使用,不仅不能提高,还会影响到群众的创造性,这是我们的经验,也是我们的教训。
(五)我们感到在农具改良中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在改革的步骤上,我们认为应该有主次之别,缓急之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必须改好什么和准备好什么,把重点与一般结合起来,把农具改良与生产结合起来。
(2)改良农具的目的是要减轻劳畜力的劳动强度,把农业生产上增加的工作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日上去。在我区来讲,对每一种农具改良均必须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这样才能调剂劳逸、振奋士气。
(3)不论改良什么工具,均必须贯彻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每种农具都要具体贯彻多快好省,要掌握住制造简单,成本低,节省劳力最多,效率最高为原则。
(六)农具改良确实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但也不是没有人不怀疑和不反对的。据我们了解,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态度:赞成改而又积极改的;等待机械化的;怀疑的;反对改的。在怀疑和反对的人中,大致有这样几种思想顾虑,并有几怕:——有些工人怕误了工又不能用;怕完不成产值计划;怕改不好丢人。有些群众是怕改不好又影响生产;怕改不好把好农具损坏;怕多花钱。解决的办法是:
作出样子,公开展览,组织参观,相互比较。据初步统计,专区已开了这样的会三次,县已开了三十六次,区开了三百八十七次,乡社开了一千一百六十七次。这个办法不仅具体地、系统地交流了经验和比出了状元,同时也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并批判了一些落后保守思想。如蒙关社小邵庄生产队长周文义,对改大车不通,拉大车到木业组改时,他说:“这部大车有去的路没有回来的路。”改后他看到每辆大车节省了一人一畜,便说“我认输了”。为了解决各种思想顾虑和等待机械化思想,我们还充分开展了群众性的辩论。
在全区的农具改革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努力解决。这就是有些县、区、乡、社的进度太慢,不够平衡;有的抓不住重点,而是乱改,这就不能适应目前的生产需要,有些地方是人家早已创造成功,并已使用有效,而自己还在研究试验哩,这就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工具改革办公室虽然建立,但应该起到的作用还不够,如指导研究技术就差。


第5版()
专栏:

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木器社最近仿制成一种手摇挖泥机,每二分钟就可挖一船泥。 徐永辉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