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向技术革命进军
中国的革命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从现在开始,全党和全民的主要注意力必须转移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方面来,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技术革命的伟大目标,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历史情况提出来的。我国在过去八年多的时间里,经济建设有了伟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经济水平仍然很落后,我国人民的生活仍然不富裕。到1957年止,我国的钢的年产量,还低于人口只有我国六十六分之一的比利时,发电量还低于人口只有我国一百七十分之一的挪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于意大利,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低于秘鲁。我国人民平均每人只有四百斤粮食,二十几尺棉布。这种情况,显然是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我国地位极不相称的。迅速地发展经济,根本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是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和迫切要求。如果说,在过去几年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的话,那末,今天,在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之后,党和人民已经有可能而且必须集中更大的力量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了。要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然需要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也需要不断地使上层建筑适应于在发展中的经济基础,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迅速地发展生产力。技术革命就是为了使生产力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本来就是生产的历史,是生产者不断地用新的生产技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去代替旧的生产技术、超过旧的劳动生产率的历史。采用新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列宁早就说过:“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已经解决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在大体上和基本上得到解决的程度,必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又说过:“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条件。”我们要战胜资本主义制度,创造比资本主义制度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就需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飞跃,也就是需要发动一个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技术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把包括农业和手工业在内的全国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到新的技术基础上,转到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使一切能够使用机器的劳动都使用机器,实现全国城市和农村的电气化;使全国的大中城市都成为工业城市,并在那些条件具备的地方逐步建立新的工业基地,使全国的县城和很多乡镇都能有自己的工业,使全国各省、自治区以至大多数专区和县的工业产值都超过农业产值;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以现代工具为主的四通八达的运输网和邮电网。在尽可能地采用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成就的同时,在全国的城市和农村中广泛地开展改良工具和革新技术的群众运动,使机械操作、半机械操作和必要的手工劳动适当地结合起来。”
这是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宏伟的纲领。这是一个机械化的纲领,就是说,在工业中实行高度的机械化,把费力劳动减少到最低限度,大部分的手工业将因机械化而变为现代工业,农业劳动也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这样,我国的机器制造工业,将不是现在这样的每年只生产几万台车床,而是几十万台车床。这是一个电气化的纲领,就是说,无论在城市和农村,电力将是动力的基本形态,在工业、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广泛地应用电力,这样,我国的电力将不是现在这样的每年只有一百九十亿度电,而是几千亿度电。这也是一个工业化的纲领,就是说,我国将不仅有几十个大的工业城市,而且将有上百个中等的工业城市和上千个小的工业城市,我国将出现一个星罗棋布的现代工业网,乡村和城市的差别将比现在大为缩小。这样,我国的工业产值将大大超过到那时候已经比现在大好几倍的农业产值,我国的钢铁生产将比现在多一、二十倍,煤将多好几倍,石油和化学肥料将以几千万吨计,棉布将以几百亿公尺计,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将被远远抛在我国后面。
由此可见,技术革命是一个规模怎样广大的革命。实现了技术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主要任务,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就能大大地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就能大大地发展;我国的工业就能在十五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赶过英国;我国的农业就能在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赶过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科学和技术就能在实现“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到那时候,我国的面貌就根本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就无可比拟地增强了,我国人民的劳动状况和生活状况就极大地改善了。
完成党的八届二次大会提出的技术革命的任务,当然不是一个早上的事情,而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的事情。那种认为这个任务是轻而易举可以一步登天的想法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决不可以被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吓倒,决不能把实现技术革命看作是遥远未来的事情。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来进行这个革命,而且应当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革命。事实上,目前全国展开的农具改革运动和技术革新运动,就是技术革命的伟大的开端,这个运动的更深入、更广泛以及逐步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将导向在农业、手工业和工业领域内的技术上的大飞跃。我们具备着一切必要的条件来实现技术革命,问题决定于我们能否充分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我们就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技术革命的艰巨任务。
我们的技术革命必须是一个群众运动。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技术革命也不能例外。没有一个全民性的运动,我国的技术革命就不可能实现。当然,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转到现代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我们必须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技术专家的队伍,这个队伍包括大量的从工农群众中培养起来的新型的技术专家,也包括那些正在改造的在思想政治上多少带着资产阶级色彩的技术专家。我们需要有这样一支比现在强大多少倍的技术大军。但是,如果以为我国的技术革命只能依靠专家,那就错了。应该是在大量培养新专家和改造旧专家的同时,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目前我国各地展开的农具改革运动和技术革新运动证明,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各地已涌现了千千万万的“赛鲁班”、“赛诸葛”,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创造和革新。事实表明,群众性的技术改革运动,是实现我国技术革命的广阔的道路。
技术革命要求把全国经济转到现代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这是完全必要的。没有现代大生产的技术改造,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业和农业的落后状态。在技术革命过程中,我们应当力求尽快、尽多地采用现代最新的技术。但是,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不分步骤,在一切地方、一切部门、一切方面都一律要求马上采用现代最新技术。我们所要求的技术革命,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我们既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反对不敢大胆发明和采用最新技术,同时又反对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我们的技术革命的方针,是在尽可能地采用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成就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地展开技术改革和农具改革的群众运动,使机械操作、半机械操作和手工劳动适当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在整个技术革命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多快好省的总方针,和这个总方针违反的一切做法都是不对的。由于我国原有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技术改革应更加着重于群众的技术革新。因为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具有更大的迫切性和现实性,它能够使我国的技术改革进行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技术的发展没有尽头,任何技术上的改革都能促进技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我们采取这样的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就能够把国家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充分结合起来,使技术革命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活动,技术革命的任务就能更快地实现。
为了实现技术革命,打破对技术的神秘观点是十分必要的。技术是劳动实践的总结,它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多年实践的成果,而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高不可攀的东西,技术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任何把技术神秘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技术并不神秘,但是为了掌握技术,当然必须刻苦学习、刻苦钻研。为了实现技术革命,全党必须努力学习技术,学习科学。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里早就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时间过去了八年多。八年来,我们有许多同志学会了一些技术,学到了一些科学,但八年来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革命一个接着一个,大家的主要注意力放在社会革命的问题上,许多同志还没有可能来学习技术和科学。从现在开始,全党同志必须努力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全国人民也必须掀起一个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的热潮,以便学会本领,攻破一切科学技术堡垒。没有这样一支有文化、有科学技术知识的群众队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全民性的技术革命。
注意力移到技术革命方面去,又可能忽视政治。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技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我们的口号是又红又专,这个口号是整个技术革命时期的口号。有人以为既然是技术革命开始了,那就是“技术第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技术是要人去掌握的。能不能掌握技术,能不能发展技术,决定于人。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同时,技术又是为政治服务的。技术政策、技术方针本身也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不去挂帅,技术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降低速度。我们不要当空头的“政治家”,也不要当迷失方向的“实际家”。因此,在技术革命中必须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兴无灭资”的群众自我教育运动贯彻到底。
技术革命的进军号吹响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战斗任务开始了。我们要唤醒埋藏在地下几亿年的矿藏,要驾驭洪水、战胜天灾,让大自然听我们使唤,为我们服务。我们要把工厂的烟囱遍布全国的大小城镇,要使一切生产劳动的场地上都有机器的声音,要把电灯送到每一个深山小村。我们要登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要消灭贫穷和落后,使我们的人民过最幸福的生活。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我们深信,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有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支持,我们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定能成功!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定要实现!


第1版()
专栏:

  中共北京市委向全市人民提出战斗号召
五年内把首都建成工业基地
全市先进工人代表誓师动员实现这一光荣任务
据新华社2日讯 北京厂矿企业先进生产者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在1日、2日举行。这是首都工人阶级为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向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大进军的动员誓师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一千五百多人,他们是全市各厂矿企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集体的代表,以及在今年生产大跃进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郑天翔代表市委在会上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北京市委向全市工人和全体市民贯彻执行总路线的战斗号召:“争取在五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他说,在全国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面前,首都的建设速度也必须加快。现在,北京正在大力发展冶金工业、煤炭工业;要建立一个电机、机械制造工业的体系,发展精密仪器工业以及无线电工业;建立以综合利用煤炭为中心的基本化学工业;发展棉、毛、人造纤维的纺织工业以及各种普通的和高级的日用品工业。预计到1962年,北京可以年产钢二百万吨左右(包括高级合金钢),煤一千万吨,工业生产总值将比现在增加几倍。报告中描述了五年后北京工业的美丽前景:在北京的四郊,将有钢铁、电力、机械和电机制造的重工业区;机械、纺织和化学工厂组成的混合工业区;还有继续发展各种无线电和精密工业;化学工业;毛纺、人造纤维纺织工业、制造精密仪器的工业;此外,在城内,在每个镇,每个乡,每个农业社,都要办起工厂,使大、中、小各种工厂,像星星一样,布满整个首都的城乡。
郑天翔在报告中指出了首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文化科学教育卫生体育事业,促进首都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首都要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在明年基本上实现农田水利化;尽快地实现郊区农村的机械化、电气化和绿化;在今年之内普及小学和初中教育。报告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干苦干、群众路线、全面安排作为贯彻执行总路线的四个关键问题。
郑天翔的报告指出,在今年头五个月里,全市总的工作情况很好。地方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8%,国营工业计划今年比去年提高50%甚至还更多,有的单位今年计划比去年提高几倍十几倍,农业、商业以及其他方面干劲很大,进步也很大。但是,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平衡。有的人喜欢往后看不喜欢往前看,稍有成绩就满足了。有的人安于中游,甚至以中游为上游。有些地方右倾保守思想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打击。市委为此已经决定立即组织一次全面的工作大检查。在检查中要总结先进经验,推广先进经验,把红旗举得高高的,同时克服落后拔掉白旗,使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赶上来。他说,现在是一天顶二十年的伟大时代,一天一时也不能放松,只要一松劲就有落后的危险。报告接着讲述了今后七个月全市的建设任务:第一,加快新厂的建设。办法是老厂支援新厂、大厂支援小厂。现在已经决定由十几个大工厂支援筹建十几个新工厂。这些新建工厂要争取明年多数投入生产,有的工厂边建设、边生产。第二,机械工业要急起直追。现在钢铁、化学工业都上了马,机器工业急需赶上前去。全市所有机械厂、配件厂、修理厂、机修车间都来一个革命,除加强修理任务外,要进行一次改组,大力制造机械和其他设备。这就是技术革命在机械工业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汽车、火车头、拖拉机、纺织机械,今年都要制造。工作母机今年要争取由原来只有几种增加到一百种。这是当前发展首都工业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第三,各行各业都来提高。发动群众,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试制新产品。所有的产品都要注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第四,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支援工业、支援首都建设的运动。工厂、商店、机关、学校、部队、医院都来支援首都的工业建设,积压的物资、器材、原料、废铜烂铁,有什么出什么,发挥物资的潜力,克服物资不足的困难。
在两天的会期中,有十六个单位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十九个单位的职工向会议报喜。他们大都是一些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工厂的职工,但是他们都表示厂穷志不穷,在不伸手向国家要钱的前提下,艰苦奋斗干大事,多快好省地为国家生产高级新产品,在文化革命、技术革命中当先锋。三盛和工业试模厂的职工,依靠他们仅有的十三台破旧皮带车床,经过七昼夜苦战,试制成功了牛头刨车床。他们抬着油漆未干的牛头刨车床向会议报了喜。
会议最后通过了告全市职工书,号召全市职工打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自卑感和保守观念,发扬工人阶级勇往直前、势如破竹的英雄气概,用最大的热情和干劲,争取在五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基地。告职工书还号召全市职工,人人要钻研和革新技术,积极学习文化,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每个人都成为有技术有文化的先进战士。


第1版()
专栏:

  河北农业技术革命现场会议砍掉自卑感
能工巧匠扬眉吐气
倡议全省工农破除迷信标新立异创造发明
本报天津2日电 记者张华报道:河北省农业技术革命现场会议利用多种办法,帮助参加会议的六百多名工匠讨论认识农具改革当中谁最聪明、农业技术革命依靠谁的道理,领导这些工匠大破妄自菲薄的自卑思想,提高大胆想、大胆试验、大胆发明创造的勇气。
参加河北省农业技术革命现场会议的六百多名改革农具的能工巧匠,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工人和农民。他们在今年的农具改革运动中,发明创造,改革农具,成绩显著,但由于受历代统治阶级压迫的影响,思想上还存在着传统的自卑心理。会议初期,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文化,不懂科学技术,有点创造发明,也是偶然巧遇的,不相信自己的创造才能。因此,许多人忙着画图样作模型,学习别人的创造发明。
针对这种情况,会议即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人们解放思想。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向工匠们传达了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在传达时着重向工匠们介绍了古今中外许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上创造发明者少年成名和“卑贱”的身世。并举出许多当地工农群众发明创造的事例,启发工匠们认识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许多小组还结合着作规划,讨论了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谁最聪明,农具改革依靠谁等思想问题。同时,会议还以工匠们自己的发明创造作活教材,让发明创造者当场表演和介绍经验,向大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使工匠们亲眼看到,绝大多数改良农具的发明创造者,都是普通的工人和农民。用事实破除了他们原来认为只有有文化懂科学的人才能发明创造的迷信思想。会上,还对重大的发明创造者的出身成份和文化水平,作了调查分析。据统计,全省在农具改革方面的二百九十八项发明创造当中,工人(包括手工业工人)的发明创造约占70%,农民的发明创造约占24%,干部和教员的发明创造约占6%。这些发明创造者的文化程度是:文盲占12%,小学占82%,中学占5%,大学占1%。这次成份出身的排队,也给打破工匠们的自卑思想,提供了有力的事实。
许多原来存有自卑思想的工匠,经过比古论今的讨论、互相见面和成份排队,逐渐认识到工人农民的无穷智慧,认识到自己在农具改革当中的作用和地位,振奋了精神,决心标新立异地大胆独创各种农具。仅束鹿、衡水等八县参加会议的工匠,经过会议期间边参观边思考,会上就作出创造发明三十三种新农具的计划。还有些工匠订立协议开展竞赛,比发明创造多,比发明创造快,参加会议的全体工匠,还联名向全省工人农民倡议,打破自卑思想,大胆创造发明,在全省掀起一个农具改革高潮。


第1版()
专栏:

沈阳变压器厂老工人出身的技术员兼工段长王凤恩,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现在已经实现二百零四项技术革新,曾连续五年获得沈阳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记者 高国权、朱瑛摄


第1版()
专栏:

掌握电加工模具的新技术
李士英攻破技术堡垒
新华社上海2日电 工人出身的技师李士英苦干一年创造出“电火花钻孔机”等七种电加工机床,掌握了电加工模具这项新技术。
在不久以前召开的全国模具制造机械化会议上,李士英介绍了自己研究电加工技术成功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惊讶和重视。想不到这项工程师、大学教授正在研究还没有成功的课题却被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工人出身的技师解决了。
李士英创制出来的七种电加工机床,能够担负钻孔、切削、磨削、磨割、焊接、电刻和电火花表面强化等多种工艺操作,加工出来的模具不变形。尤其是“电火花钻孔机床”,能够在硬质金属上钻出小到二十五平方公厘,大到一万平方公厘的各种各样形状的孔来,加工出来的孔壁像磨床上磨出来一样光亮和精确。这种机床的出现,对长期用锉刀、鎯头在硬合金上凿孔做模具的钳工,以及依靠模具来加工各种仪表、电器零件的工厂进行技术革命,将起深远的影响。
李士英是上海新成电器厂的技师,专门管理模具。他们厂里在成批生产各种仪表电器以后,生产中要使用大量模具,但是由工人辛辛苦苦用手工锉出来的模具,在热处理时常常变形成了废品,使人十分发急,他于是日夜思索,想解决这个问题。去年年初,他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学生看的杂志上简单提到苏联用“电加工”的方法来制造模具,可以使模具不变形。他高兴极了,经过好多困难,好容易才在一家小书店发现了“电火花加工法”、“金属电加工工艺学”两种书,立即买了回来。他按照书上的原理,凭着他二十年的实际生产经验,用废料装成了一部电火花穿孔机,但是使用的时候却不灵。
李士英把这件事向工厂领导上汇报,领导同志马上鼓励他继续钻研,并且派人给他做助手,专门给他一间房子,又供给他所需要的材料。李士英得到领导的支持,信心更足,又到处找新的资料,最后在国际书店的新书卡片里翻到了一本苏联出版的电加工方面的书,连忙买来。可是他连一个俄文字母也不识,请人翻译,也找不到能译科学技术书籍的人。于是他下定决心自己翻译。又去买了四本俄华词典,利用业余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他先把目录译出来,看那一节需要,再译那一节。开始译的时候,他觉得很多句子读不通,要把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颠倒过来读才行。他请教别人,别人告诉他这是“倒装句”,他才明白了。不久,他就把需要的部分译了出来,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可是还有不少问题,比如铁心膨胀问题、电解液问题等等,书本上没有,他就和助手们另想办法。在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时间,在今年年初他终于把“电火花钻孔机”创造出来,投入生产。与此同时,他还根据电火花加工的原理,试制成阳极机械工具磨削机床,用它来磨刀,刀口光滑,磨得快。以后,他又制成了阳极磨割机、电火花接焊机、电火花电刻机、电火花表面强化机等电加工机床。


第1版()
专栏:

鞍钢建设者日日夜夜辛勤劳动
快速建成国内最大的平炉
新华社鞍山2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最近又建成了一座炼钢炉,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大型平炉。
昨天清晨,这座平炉比国家计划提前三个月炼出了第一炉钢水。七点,炼钢工人们兴奋地打开了出钢口。不一会,光彩耀目的钢水顺着两个出钢槽流了出来,千万点金星到处飞扬。这时,站在平炉四周的职工用热烈的掌声,向在平炉旁守了一整夜的苏联专家和炼钢工人祝贺,向几个月来为建设这座平炉而日日夜夜辛勤劳动的建设者祝贺。
鞍钢建设者在这座平炉的建设过程中,坚决贯彻了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了鞍钢建筑史上的奇迹。从金属结构安装开始,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便安装好了这座规模大、设备新的平炉,以及混铁炉、起重二百七十五吨的吊车和十公里铁路等设备。在安装吊车时,金属结构安装工人研究出了两台起重机平行作业的方法,克服了起重设备不足的困难,提前两个月完成了任务。紧接着,机械安装工人和电气安装工人互相紧密配合,采用交叉平行作业方法,创造了半个月安装一台大吊车的新纪录;而过去安装一台一百四十吨的吊车,单是安装机械设备就要花两个月的时间。
新投入生产的平炉是鞍钢第一座大型固定式平炉,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最近代化的平炉,它的设备全部是自动化的,装载着原料的火车和电车可以直接开到炉门前面;补炉、炼炉和投脱氧剂等,也全部由机械代替了。这座平炉从它开工生产的第一天起,还担负起了为武钢、包钢培养炼钢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