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木牛流马是谁发明的?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发明创造了木牛流马。但这并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这件事的创议者是他手下的一个名叫蒲元的人。当诸葛亮北伐魏国因四川多山粮运困难,情况异常严重的时候,蒲元就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他想出了一个作木牛的办法,可载很重的东西而不需花很大力气,也不像真的牛马一样要喂饲料。诸葛亮受他启发,才作成了木牛流马。
蒲元是当时的一个很能干的工程师。他主要的功绩除了发明木牛流马外,还曾替诸葛亮造过三千口刀。他对淬钢的方法很有研究。他造的刀可把盛满了铁珠的竹筒很轻易地一劈为二,当时人们称他的刀为神刀。


第4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敢于破除迷信的清代解剖学家
王清任是清代的一位解剖学家。他年青时,就已开始注意到解剖学了。三十岁那年,曾到滦县稻地镇义冢比较观察了三十多具小儿尸体,发现古代医书中所绘的人体内脏解剖图与事实不符。以后他就以毕生精力从事于人体脏腑的研究,著成“医林改错”一书,科学地批判了前人的谬误。对于人体内脏解剖(如心脏、血管、肺、胃、肝、肾、视神经、脑等)有着重大的贡献。
我国古代解剖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内经”、“难经”中都记载着许多关于人体解剖的知识。但因历史条件限制,不免有所谬误。虽然后来也有人曾作过实地观察,获得了一些正确的知识,但在理论上仍因袭陈说,因循守旧的思想始终占着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王清任却敢于大胆地疑古并且革新了古代传下来的解剖学。


第4版()
专栏:伟大出于平凡

贫农儿子发明月地运行仪
月地运行仪的发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张俊德,是陕西省鄠县张家堡一个贫农的儿子。小时靠母亲织布赚点钱,勉强念书到初中毕业。二十一岁开始当小学教员,教自然课。当他讲到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以及日食、月食等问题时,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说明这些问题的仪器,很感困难。于是就开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在1951年制出了能说明十几种天文现象的仪器,这就是现在各个学校里都有的“月地运行仪”。
在张俊德试制“月地运行仪”的过程中,曾遭受到种种责难和嘲笑,有人说:“年青娃娃懂个啥!”有人说:“土包子还想发明什么仪器!”但是他没理会这些,坚持不懈地试验,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尤其在解放后,受到党组织和学校行政上的鼓励和帮助,最后试制成功。


第4版()
专栏:

不要绝对化
萧哲
在“不要片面理解勤俭持家”(见5月4日本版)一文里,我曾经说过:“有人提到‘可买可不买者的不买’。我倒认为,如果个人生活上有这种需要,但又不是十分紧迫的话,可以买也可以不买。如果手边有多余的钱,而这种商品当前的供应量又很充足,就可以买;否则,就不买。……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未必就对社会生产有利。”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在“绝对”二字上。我不主张“绝对”的不买,而是依照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决定“买”或“不买”。他们则主张绝对的不买。你有钱吗?全部存入银行或购买公债好了,这对生产更为有利;商品供应量很充足吗?那也可以存起来,他们说,“水库不是可以储水的吗”?
我首先怀疑,在一般情况下,这“绝对”的不买,怎样能作到。我们所说的“可买可不买”,当然是以需要作为主要标准的。否则除了违禁品以外,再也找不到不可买的东西。那末,问题就来了。可不可能,非等一件衣服穿得完全不能遮体的时候才去买另一件?我看很少有人光着屁股到商店去买衣服的。所谓“可买可不买”,是说对这种需要有一个伸缩性:有了也需要,暂时没有也可以;而并不是绝对的不需要。绝对的不需要是属于坚决不买之列的。那末,在这种情况下,手边有宽裕的钱,商店里有宽裕的货,为什么不可以随时去买一件?
勤俭节约本来是一件应该大力提倡的好事,问题就在于有人把它绝对化了,而且拿这种绝对化了的原则,又去套别人,说他“衣服还能穿,又买了一件”是浪费了。这就未必是正确的了。我上次的意见正是针对这种情况的。当然这不是说,有了一件,非“绝对”的再买一件不可。
关于积累和储蓄,也不能绝对化。认为所有的钱百分之百的积累和储蓄起来才算好,是一种过于天真的想法。水库是可以把水储起来的,但是水库储水是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目的。目的是要这水为人所用,对人有利。不然为什么把修水库又叫作兴修水利呢?倘只是储而不用,总会有“满则溢”的一天,哪里能“绝对”的储得住。就假设能储住吧,那水久之也会变成一洼死水,发霉生腐,孳生蚊虫,传染疾病,这又是变水利为水害了。试来设想一下:如果左边一个大水库,把钱都储存起来;右边一个大水库,把商品都储存起来。两个水库都是满荡荡的,可是既不发电也不灌溉,一任那庄稼干旱着,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所以积累和储蓄应该提倡,也应当人人动手。但过分强调储蓄,忽略必要的消费,影响生产发展,那就不好了。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接受那种生活高于一切的原则。总之不要弄得太绝对化。
我再说一遍,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方针不能怀疑,必须坚决贯彻;对于青年中的追求个人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以及他们所表露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必须批判。这是丝毫不能让步和动摇的。但是应该鲜明地划清界限,告诉大家如何去用正确态度对待生活。我想,从局部看,生活供应上的有时紧有时松,虽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全体和全程看,保持一个既能树立勤俭的风气,又能按照个人需要和可能去购买消费品,是可能的。保持社会购买力的经常活跃,这对国家对个人都会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能够在供应较紧时,自觉克制需求,而勤奋倍加;在供应充裕时,又不挥霍浪费奢侈就行了。而这需要的是细致的思想教育,绝不是对日常生活的干涉。


第4版()
专栏:新儿歌

李姑娘李姑娘,年十八,中学毕业回了家,勤生产,人人夸,种庄稼,顶呱呱,社长说她是农业“小专家”。
(福建)


第4版()
专栏:新儿歌

送个大粑给爸爸哥推磨,姐做粑,我来烧火引细伢;爸爸畈里忙生产,做个大粑给爸爸。爸爸今年劳动好,多种粮食和棉花。戴奖章,挂红花,人人都把爸爸夸,妈妈见了脸绯红,光是亲我的小嘴吧。
(鄂城县)


第4版()
专栏:新儿歌

小杨树小杨树,尺把长,把它栽到公路旁。你栽柳,我栽杨,公路多长栽多长。一行柳,一行杨,一年一年往上长。坐汽车,看柳杨,柳树杨树遮太阳,别谢柳,别谢杨,千谢万谢共产党,绿化全国好主张。
(安徽)


第4版()
专栏:

“夏至”不是最热天
柳又春
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不在冬至,而在大寒前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在夏至,而在大暑前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6月22日)正是夏至。从天文学方面讲,今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二十三度半的地方,我国广州约居于此纬度上)。太阳在北半球的位置,今天达到最北点(即北回归线),北半球今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譬如北京今天白天长约十六小时,黑夜只有八小时。此后,太阳逐渐南移,昼长渐减,夜长渐增。
夏至这一天既然太阳当顶直射,辐射最强,同时又因为今天白天最长,所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也就最多,那么夏至也就应该是全年最热一天了,其实不然。我国最热的时候,一般都不在夏至,而是在夏至一个月以后的大暑前后。
这是为什么呢?
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变化,不仅决定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多少,而且也与地面散失热量多少有关(地面上陆、海、森林、沙漠等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此外,也因为我国位居北半球中纬,一年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在夏至以前的半年左右时间里,由于太阳自南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减短,所以北半球地面吸热不断增加,散热愈来愈少,地面便“贮蓄”了大量热能。夏至以后,虽然夜间开始增长,耗热开始增多,但是地面热量“收入”仍然多于“支出”,温度继续升高,直到大暑前后达到最高峰,所以也就在那时候最热。从我国历史气象资料来看,最热天一般也都发生在7月中、下旬。譬如北京夏至日最高温度常在摄氏三十度上下,而7月里的最高温度可达摄氏四十度以上。
我国夏天不但热,而且雨量也很集中,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极为有利的,然而夏季高温也给某些生产部门带来一些困难,所以有关单位及早做好降温、防暑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第4版()
专栏:

苦夏不是病
江泉官
有些人一到夏天,终日感到昏昏沉沉,食欲不振,体重也下降,好似有病实无病。这种情况,北方人叫“苦夏”,南方人叫“蛀夏”。
食欲不振恐怕是苦夏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了。医学的检查也证明了在炎热的季节里,很多人的胃液分泌减少了,胃的运动能力也随着发生程度不等的障碍。因此,夏天人们的食欲不振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是为什么在夏天胃液分泌就要减少?却是议论不一。有的人说是因为人的皮肤血管在夏天扩张得较厉害,而内脏就相对地贫血了,这就使胃肠道运动无力,以致影响了食欲。有人则认为这是由于出汗出得多了的缘故。因为出汗,体内的食盐——氯化钠随着排出了,而氯是胃酸的主要成份之一,胃酸分泌也就降低,因此影响了食欲。有的人认为夏天人多喜欢吃些冷食,而冷食能使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延长,因此也会影响食欲。
夏天,人常感到身体疲倦,精神不爽,可能和在炎热的天气下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关,也可能和人的神经类型有关。
苦夏也可以预防。在饮食方面,除了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以外,中午一顿最好吃得少些。口渴了,应该少量多次地饮水,也就是说喝水的次数可以多些,但每次喝得少些。有喝盐茶、盐水习惯的,那是最好也没有了。没有这个习惯的,可以把菜肴做得咸些,这样就可以补偿随着汗水流走的盐份了。其次,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因为运动能促进人体更好地适应各种气候。夏天最好的锻炼莫过于游泳和冷水浴了。此外,尽量使生活有规律,能午睡的话,就午睡,住室应该通风,衣服应该合乎时令等,都可以帮助消除“苦夏”。
苦夏不是病,只是某些少数人对夏天的特殊反应而已,只要在生活上加以注意,尤其是在精神、神经上予以有意识的锻炼,苦夏就会无影无踪了。


第4版()
专栏:看看听听玩玩

先农坛的体育活动
今日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北京市自行车赛,早八点开始。另外,为了配合本市“全民体育运动跃进月”,还有两场篮球赛,四场足球赛和男子、女子铁饼等几项比赛。


第4版()
专栏:看看听听玩玩

文化宫有游园晚会
今晚文化宫举办第七次夏季游园晚会。会上有中国杂技团、北京杂技团,演出杂技,北京戏校演出燕青打擂,中国评剧院演出领袖来到十三陵和刘介梅等。此外还有曲艺相声、舞会、电影、棋赛等项节目。


第4版()
专栏:看看听听玩玩

到中山公园玩去!
今晚八时在中山公园西坛门外,由青年曲艺队演出相声大会,并加演快书“林海雪原”和“铁道游击队”,免费参观。
在来今雨轩前还有精彩的魔术表演,在西树林有杂技表演。
晚八时,在园内五色土举办舞会,特请北京军区军乐队伴奏,坛内彩灯开放。
晚八时在习礼亭北有象棋擂台表演赛,特请象棋名手侯玉山任台主,象棋爱好者可当场报名参加。


第4版()
专栏:小常识

防止产妇中暑
卫新
按照我国老习惯,为了怕产妇受凉,不管天气多热,产妇房内总是门窗紧闭,产妇还要穿上几件厚衣服,头上包上头巾,而且不能洗头洗澡,睡觉时还要盖上厚被,产妇的饮食也是热的。由于以上的习惯,当天气很热时,产妇体内的热量不能向外发散,调节体温的机能受到障碍,往往因此发生产妇体温突然上升,神智昏迷等中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急救,还会因中暑死亡。前两年,许多地方都曾发生过产妇中暑死亡事故,目前又是天气炎热的夏天,必须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老习惯,防止产妇中暑事故。
首先,产妇居住的室内空气要流通:产妇在产后不直接吹风是对的。但是产妇还要经常呼吸到新鲜空气,所以门窗紧闭不是个好办法。应当把上面的窗户打开,如果上面没有窗,可把窗户打开后糊上一层冷布,或拉上窗帘;也可以把床挪在风不能直接吹到的地方。
产妇的衣被厚薄也要根据气候冷热的情况来准备,让产妇觉得合适就行,不宜穿盖过多、过厚。
产妇饮食要注意卫生清洁,冷热适度。把东西煮开了吃是合乎卫生要求的,但不必趁热吃以免出汗过多。
过去产妇忌嘴很多,忌吃生冷更是普遍。其实只要我们注意卫生,把瓜果用过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水泡过,再用冷开水冲洗,产妇完全可以吃。天气很热时,应该让产妇多喝冷开水(在开水里放一点点食盐更好),或喝绿豆汤。
生孩子时产妇很用劲,出汗很多,如果产后一两天给产妇洗洗头,擦擦身是很舒服的。有人帮着洗最好,以免产妇过累。洗过头后只要不直接吹风就行了。
月子里恶露未尽,坐在盆里洗澡是不合适的,但是可以用温水擦身,热天每天可擦一、二次。常擦澡不仅可以保持清洁,调节体温,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乳汁分泌也有好处。
如果发现产妇已有中暑现象,要立即把窗户打开,或把产妇移到阴凉的地方。把产妇的衣服解开,用烧酒或冷水替她擦身,用冷水手巾复盖头部,灌喂冷开水或汽水等清凉饮料,并且快请医生来救治。


第4版()
专栏:

新邮票
为了配合6月28日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元代的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电部发行了“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邮票一套,共三个图案。第一图面值4分,靛绿色,图案是“蝴蝶梦”;第二图面值8分,深紫红色,图案是关汉卿画像;第三图面值20分,黑色,图案是“望江亭”。
邮电部还将于6月25日发行“北京天文馆”特种邮票一套,二个图案。第一图面值8分,深绿色,图案是北京天文馆;第二图面值20分,深蓝色,图案是“天象仪”。
(附图片)


第4版()
专栏:家常话

搞些什么生产?
杨萱
罗小妹近来发了愁,为的是找不到生产门路。原来街道居民整风过后,我们这地区就号召居民搞生产。这原是大多数居民所要求的,所以大家兴高彩烈,纷纷同工厂、手工业社挂了钩,领了些加工活儿来干。但是加工活儿没那末多,而且有些活儿还有季节性,现时正处在淡季。罗小妹和一些居民一时就没了活儿干。
杨同志近来也发愁,为的是找不到一个熨烫衣服的所在。他说上海许多里弄口都设有专门熨烫衣服的摊子,方便得很,这里就没有,这里是要熨烫就得带洗,不单独给熨烫。但是他和机关里好多同志都自己洗衣,只要求熨烫。他说衣服洗了不熨固然一样穿,但是夏天的外衣熨一下就耐穿,不单是求美观。他还说他们还有补袜补衣的要求,可也没有找到有做这一类工作的地方。
罗小妹、杨同志都是我的邻居。我把两方面的情况一核计,着哇,一方面是想干活而找不到活干,一方面是有活而找不到人干,这不就对上口径了吗?我兴冲冲地跑来跑去跟两方面一说。杨同志自是满心欢喜,别无意见,只说居民们如果多多办些这类服务性行业,对人对己都有利。只是罗小妹不乐意,她说:“熨烫、补袜,这有什么出息?这种事儿在家里做得还嫌不够还是怎么的,还去给人家做?如今号召搞生产,至少也得弄些厂里、手工业社里的加工活儿干干,才像个样儿。”
瞧,罗小妹的思想多不对头!她是把各行各业的劳动分了高下,看成是有等级的了。现在人们都已知道,为人民服务的各种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烫洗、缝补这些工作,社会上需要,就值得做,有什么不光彩不体面的?只有旧社会的人或是有旧思想残余的人,才把这看做是伺候人。况且居民做这种工作有可能,也合适,用不着许多设备和地方,既可以拿回家去做,也可以组织起来做。
我想,也不能单怪罗小妹不是,我们地区的干部也有不是。他们在号召居民搞生产的同时,应该明确这种思想,提出因地因时制宜的道理和办法来才好。


第4版()
专栏:

〔广州街头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