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小麦不是低产作物
山东省委负责人谈明年小麦丰收的关键
本报济南26日电 记者林麟报道:最近从黄县主持小麦现场会议归来的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谈了为争取明年小麦丰收,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小麦是低产作物,
还是高产作物?
负责人说,这是山东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过去,不少人说小麦是低产作物,总是压缩它的播种面积。这次,各县的县委第一书记不仅看到掖县后吕农业社四千多亩小麦全都是叶壮穗大,秸高齐胸,平均亩产约五百斤以上的典型;还看到黄县四十七万亩小麦(占总耕地面积的67%)全部生长良好的典型。这个县的小麦如后期无特大灾害,实现平均亩产三百三十斤是大有希望的。在这些小麦中有一类苗十五万多亩,可以亩产五百到六百斤;内有一万三千多亩,预计可以亩产七百到一千斤。这些生动的事实,证明小麦同样可以高产,它为今秋我们扩大小麦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生动的榜样,奠定了可靠的思想基础。这在山东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山东全省今秋小麦播种计划拟由去秋的六千万亩扩大到八千万亩,如果全部按亩产三百斤计算,就可以产小麦二百四十亿斤。这个数字仅比受特大灾害的1957年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仅少十多亿斤。
留多少种,留什么种?
这也是一场大斗争。过去,省委曾提出每亩留种应达到二十到三十斤,平均应达到二十五斤;但是,这一号召很多干部思想不通。这次许多同志亲眼看到黄县和掖县许多社丰产小麦,认识到:要亩产千斤麦,必须留足三十斤种。同时要注意经常挑选和培植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黄县和掖县大面积丰产的小麦,都是他们经过多次实验培植的良种。
深耕,还是浅耕?
这也同样存在斗争。山东许多地方原来耕地仅三寸到五寸,少数地方还有不耕的,最高的也仅达到七寸。省委原来提出最低要耕到八寸深,许多人认为农活忙不过来,或者认为要深耕就要压缩播种面积。这次,许多人看到掖县后吕农业社小麦播种占耕地总面积的80%,而且最浅的耕到七寸。证明深翻深刨是增产的关键,一般经过深翻深刨的地每亩可增产一百斤左右。
密植,还是稀植?
这里面有思想问题,也有技术问题。过去许多人认为:“稀麦长大穗”,或者认为“种子多了小麦要倒伏”。这次,人们看到黄县红星社的三亩七分五厘地的丰产小麦,每亩预计可产一千三百斤,他们每亩即播种三十斤。由于他们进行科学的管理,小麦不但长得茂盛,而且没有倒伏。这一具体事实,打破了许多人的保守思想。留种问题解决了。是否都能种下去?事先训练好技术员和扶耧手就可以起决定的作用。黄县和掖县的小麦所以长得特别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了这项工作。扶耧手尤其是决定小麦种深、种浅、种足、种缺的关键。最好的播种工具固然是用拖拉机或畜力牵引的十行播种机交叉播种;用普通耧子改成密植耧实行宽幅密植,也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小麦管理经验
负责人特别推崇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建春领导的掖县后吕农业社创造的一套完整的麦田管理的经验。一、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旺。去秋播种后,他们对半尺以上的缺苗,块块垅垅检查,随查随补,有的是在“小雪”以后移栽。二、分期合理追肥。每亩除施基肥三千五百斤以外,他们又分期追施肥料。第一次追冬肥,平均每亩土肥五千斤(其他肥料折合在内);第二次是返青以前,他们还根据小麦生长好坏,适时追干灰、追“提级肥”和根外追肥。三、适时适量浇水。他们除播种时上足基水外,对浇水掌握“一、二水早,三水迟,四水、五水看天气”的窍门。封冻水在立冬小雪之间浇完;返青水在惊蛰前浇完;拔节水晚一点浇,使小麦拔节慢,增加抗倒伏的能力;孕穗水是立夏前后浇;灌浆水根据天气确定,刮风和阴天一般不浇,以防倒伏和发生疸病。他们还根据土壤和麦苗好坏适当增减浇水次数。四、及时划压,防止水分蒸发;五、小麦返青后,普遍拔除麦蒿两次,同时进行防虫害工作。六、后期管理,除继续浇水外,主要是防止小麦倒伏和防治病虫害。
争取明年小麦
更大丰收的关键
负责人最后指出,要使明年小麦取得更大丰收,关键在于抓早、抓好和不断解决思想问题。各级领导必须坚决带领群众实地操作,搞生产;反对站在旁边“叫生产”。要学习黄县许多优秀的农业社加强麦田管理的经验,学习掖县先锋农业社“种地如菜园,操作如绣花”的经验,学习全国许多先进的经验,但重要的还在于创造适合本地区具体条件的经验。要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抓,一刻也不允许松劲。而争取今年夏收全胜,又是争取明年小麦大丰收的重要的思想和物质基础。省委当前除要求各地有计划地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各级干部到小麦丰产地区参观学习外;对小麦等各种作物的冬作、春作要求,省委将发出专门指示;对一些小麦大面积丰产的典型及他们系统的管理麦田的经验即将编成专册出版,要各地民校、农业中学、农业技术学校当作教科书,广泛教学。(附图片)
川西平原上一场紧张的抢收小麦的战斗开始了。
 金嘉华摄(四川农民日报供稿)


第4版()
专栏:

湖北小麦已有半数登场
本报讯 湖北省大江南北两岸的小麦遍地金黄,目前各地正日夜抢割抢收。
这几天,湖北省各地天气晴朗,抢收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到目前为止,全省将近一半的小麦已收割登场。有的县三四天时间就基本收割完了。孝感专区二百六十多万亩小麦,四天就抢割了一多半。季节较早的武昌、鄂城等县在收割结束以后,已全力投入抢打。全省小麦预计在月底基本可以收割完毕。
湖北省抢割小麦工作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把丰收的庄稼及时拿到手,各地从4月下旬起就从思想上、物质上以及劳动组织上作了准备。紧张的收割还没有开始,各地机关干部、军官、士兵、教师、学生和城镇居民,便纷纷下乡参加抢收。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开往农村支援抢收的大军达一百五十万人。农民在丰收的鼓舞下,劳动热情高涨。人们是这样形容当前的农村景象:“户户一把锁,人人上食堂,男女老幼齐上阵,婆婆抱娃洗衣裳”。(附图片)
夏收 沈英画(转载新华日报)


第4版()
专栏:

今年抓明年,丰收有保证
田连阡
夏收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什么样的地位?对这个问题应该有统一的正确的认识。
过去,不少人认为夏收作物种植面积不算多,产量不大,不值得重视,因此认为夏收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些地区夏收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小。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且不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麦类和油料的供应,就以全年粮食产量来看,事实上夏收作物也占着一定的比重,若是收成不好,尽管秋季得到大丰收,也难以补偿夏季少收的损失。
夏收是整个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夏收和秋收的关系,正如人的左右手一样。左手的确不如右手的作用大,可是当人失去了左手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就成为残废者了。因此,重视夏季生产,保证夏季丰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重要事情。
夏收作物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是低产作物。一般地说:麦子的确不如稻子和玉米的产量高,但它并不是不能提高的。最近,我们不是经常都可以在报纸上看到小麦高产的喜讯吗!亩产千斤、一千五……的丰产纪录不是已经出现了吗!也许有人还会说,丰产田数量太少,条件不同。那么请看山东黄县的事实吧,这个县今年有一万三千多亩小麦,预计每亩产量可达七百到一千斤。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难道还不该把小麦低产的帽子摘掉吗?至于油菜和其它夏收作物,解放几年来产量不断有所提高,而且高产纪录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可以高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些情况说明,夏收作物并不是天生的低产作物;相反,却是说明它的增产潜力很大。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夏季作物丰收呢?从今年许多地区得到的丰收事实来看,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选用了优良品种,实行了深耕密植和合理施肥等,而这些工作是在播种前就要准备好的。这就是说,要想明年夏季作物大丰收,必须树立今年抓明年的思想,并在今年夏收的时候就要总结丰产经验,选好足够的优良品种,做好冬播规划和深耕、密植等等准备工作。
现在山东、河南、湖北、河北、安徽等省已经把准备冬播工作列为夏收夏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通过现场会议,总结了今年夏季丰收的经验,开展了精选良种运动。这种做法值得大大提倡。


第4版()
专栏:

河北省农林畜牧部门
从各方面保证按时秋播
本报讯 河北省农林畜牧部门已着手进行生产工作的安排,为明年农业大丰收提前作准备。
河北省农林畜牧部门争取明年农业丰收准备工作的中心,是从各方面保证明年夏收作物按时播种。现在,省农林厅的计划部门,已根据全省明年总的增产计划,订出了夏收作物的种植计划。省农业技术部门,制定出争取小麦增产的十项技术措施。省农林厅种籽局召开了全省种籽会议,研究布置了开展群众性的小麦品种评比,在夏收当中选留出十亿斤优良的夏播作物种籽。此外,适应着水利化和大量增产肥料的新条件,省农林厅土地利用处已派出了三个工作组,协助八个重点县进行土壤调查,给播种前大面积的改良土壤作准备。为给明年农业生产增加畜力,省畜牧部门已作出增加一百万头耕畜的繁殖计划。并派出两个工作组分别在两个重点县召开现场促进会,推广适龄母畜全配、全准、全产、全活的繁殖措施。省机械局也草拟出增加机具设备供应,和扩大农业机械服务面积的计划。
(张华)


第4版()
专栏:

全国小麦总面积、总产量增长比较表
1949年 1956年 1957年
总面积 100 126.8 128.3
总产量 100 179.6 171.0


第4版()
专栏:

召开现场会议总结丰产经验
江苏淮阴专区制定三麦秋种规划
本报讯 江苏省淮阴专区最近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全面总结了今年三麦(即大麦、小麦、元麦)丰产经验,提出了明年秋种规划。
淮阴专区是个低产地区,历史上夏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很少超过一百斤。今年八百多万亩夏熟作物获得大丰收。估计三麦单产平均一百三十多斤,比去年增产四成左右,并出现了许多高额丰产典型。
会议是在碱地获得大丰收的泗阳县仓集农业社举行的。到会同志参观了该社的麦田后,又参观了淮阴区农业技术中心指导站和淮安县万友乡童嘴社、平桥乡范庄社。通过现场参观和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全面总结了今年的三麦丰产经验。特别是仓集社今年抓住了良种、密植、施肥足、耕耙好等主要增产措施,获得平均亩产四百斤到五百斤高额丰产的经验,像一把钥匙,给大家打开了通向三麦高产的大门。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顺元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他说:“在总结生产经验的时候,肯定成绩是必要的。但不能满足这些成绩,应该同时找出缺点和教训,才能推动生产不断前进。”他又说,“学习先进只能得六十分,赶上先进、超过先进才能得一百分。我们的口号是虚心学习,决心赶上。”于是代表们严格地检查了生产中的缺点。仓集社主任戴玉才说:“仓集社虽然丰收,但不是没有缺点的。如密植不平衡,肥料还不足,没有百分之百的使用良种。如果改正了这些缺点,就能亩产八百斤,其中小麦可以亩产一千斤。”
会议除提出明年增产外,又制定了具体规划,并决定今年用70%的麦田面积使用良种。为了达到密植,会议推广了沭阳县密植改良耩,使行距从八寸多缩小到四寸左右,这样,就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68%。会议决定,把绿肥面积扩大到三百五十万亩。并开展一个夏季积肥突击运动。
会议最后决定,马上分县、乡、社召开现场会议,总结经验,制定秋播规划。


第4版()
专栏:

社社选种·样样留种·提早动手·选好留足
河南安徽展开精选良种运动
本报讯 河南省七千多万亩小麦今年大丰收已成定局。各地农业社正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小麦评比精选良种活动,及早为明年小麦更大丰收作准备。
新乡、洛阳、商丘和南阳等专区根据省委指示,以田间为课堂,小麦作教材,通过参观评比,查算良种与非良种增减产的经验教训,展开群众性的大辩论。批判了有些干部、群众过去对选留种子工作不重视和怕麻烦的右倾保守思想,从而掀起了精选良种热潮。据了解,目前全省好几万个农业社都普遍建立了精选良种专业队,训练大批技术员。仅偃师县大口、佛滩头两乡,就组织专业队五百多个,训练技术员四千九百多名。信阳专区有一部分社原来对选种育种工作注意不够,在参观了外社种子地和良种小麦生产情况后,都决定大力开展选种工作。1959年,全专区计划建立小麦种子田一百二十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10%。供种子田用的种子,一律实行穗选,作到优中选优;供大田用的种子,采取块选、穗选相结合办法,事先选定地块,作出田间长足,插标登记然后去杂去劣,实行单收、单打、单存,保证不混杂,不霉烂。小麦良种选留培育工作一向做得较好的偃师县,今年经过大辩论,对选种工作更加重视、认真。该县佛滩头乡确定穗选十八万斤,粒选十五万斤,块选五十万斤。他们的口号是:“现在精挑精选,明年亩产双千(斤)”。为了优中选优,培育新品种,这个县不少农业社已开始在大田内寻找优异麦穗和百粒子的麦穗,号上标记,准备将来单收单存,在种子试验田里种植试验,培育百样品种。
几年来,河南省党政组织一直重视种子工作。全省从外地输进和群众评选、培育出小麦优良种共有一、二十个。今年小麦良种面积达六千多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85%以上。这些良种的种类有碧蚂一号、碧蚂四号、西农六零二八、白玉皮和适应许昌、新乡地区种植的“亮光头”、“竹杆青”、“平原五零麦”等农家品种。根据各地历年的对比试验,这些品种在同样耕作条件下,一般都能增产一成上下。 (曲明振)
本报讯 安徽省各地正在积极做好午季(即夏收)选种留种的准备工作,力争今年秋种全部采用良种。
今年选种工作的特点是:在“社社选种,样样留种,选好留足”的口号下,各地很早就动手准备,组织安排,群众的干劲十足。如阜阳专区各县已通过三级干部会议、电话会议层层布置午季选种任务,要求午收前在种子地里严格进行穗选、片选;没有建立种子地的农业社,要通过评比,选择生长健壮、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地块和选好良种对象。蚌埠专区的凤阳、滁县、萧县、砀山、来安、全椒、肥东等县,已举办选种训练班,和召开农业技术推广站、粮站会议,交流了选种、留种、保种技术。芜湖专区确定了大、小麦等种子地七十四万多亩,计划选种一亿四千多万斤。今年绿肥留种田的面积,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仅芜湖专区红花草、苜蓿等绿肥种子的留种地即达四十五万多亩。
目前,很多农业社已经成立了选种委员会,生产队成立了选种小组,划定选种地块,分片负责,包质包量。


第4版()
专栏:

打破常规收小麦
本报讯 奋战三昼夜,湖北枣阳县曙光第一农业社的三千七百多亩小麦已经抢收完毕。这个社打破了常规,在麦熟八成时,全社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齐出动。白天家家户户门上落锁,村里找不到一个闲人;夜里早就准备好了的五百多盏马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着抢收,刷刷的割麦声压倒了池塘里的蛙鸣。社员们高兴地说:天上万颗星,地下万盏灯,拼它三昼夜,把麦收割净。今年他们割麦的特点是随割随捆随担随堆。为了保证麦收质量,全社实行了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工分定奖惩的措施。少先队员跟着拾麦,保证了颗粒还家。


第4版()
专栏:名词解释

夏播·秋播
黄、淮流域的大部省份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进行的播种,简称“夏播”或“夏种”。夏播的作物主要是甘薯、玉米、花生、芝麻、大豆、谷子等。目前湖北、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在收麦的同时或收麦以后进行的播种,就是夏播。
秋播(种),南方地区叫冬播(种)。就大部地区说,秋播(冬播)的庄稼主要是:冬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等越冬作物。秋播(冬播)小麦的时间北早南迟,一般是9月中旬(河北省)—11月下旬(广东省)。在长江流域各省,冬播油菜的时间,一般是10月上旬到下旬。


第4版()
专栏:优良品种

冬小麦新品种
“华北479”是前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新品种。它的特点是:分药力很强,耐肥耐水,基秆坚韧不易倒伏、落粒,能抗条锈病,粒大面白。1956年在北京试验,它比“早洋麦”增产15%,小面积产量在五百斤以上。“华北479”成熟期比北京的一般品种迟熟三、四天。
“农大183”是北京农业大学1955年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三年的试验证明,小面积亩产量在五百斤以上。秆较矮、早熟、耐肥、高度抗条锈病,是它的特点。
“54号”小麦是陕西综合农业试验站1952年用无性杂交方法育成的。“54号”的单位产量,在陕西武功高出“碧蚂一号”10%,比“6028”增产8.4%。这个品种有以下几个特点:秆硬、耐肥、产量高、粒白、对黑穗病的抵抗力也强。
“51小麦”是四川农业科学研究所1954年育成的。据两年的试种,它的每亩产量比“矮粒多”“南大2419”还高,一般的比“南大2419”增产10%—15%。“51小麦”苗期秆弱,后期转坚实,抗倒伏力特别强。这个品种耐肥,适宜种在比较肥沃的土壤上。抗黑穗病、条锈病也是它的优点。“51小麦”春性较强,适于迟播。
“134”和“612”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新选育的两个小麦品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株矮,秆粗不易倒伏,成熟期比“碧蚂一号”晚三、四天,抗吸浆虫和秆黑粉病,适宜在西北地区水浇地栽培。1956年在武功试验结果:“134”比“6028”增产12.5%,比“碧蚂一号”增产14.7%;“612”比“2028”增产16.2%,比“碧蚂一号”增产18.4%。


第4版()
专栏:资料

我国的小麦资源
小麦是我国人民主要粮食之一,全国播种面积四亿多亩,占粮食总面积的22%,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1954年秋粮受水灾减产,但因小麦丰收,弥补了损失,使这年的粮食总产量仍有增长。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越冬作物之一,有早收特点。冬小麦可以同秋收作物配合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总产量。
我国小麦分布很广,我国从东海沿岸到天山,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到处都有栽培。从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看,我国麦区可分为三个:长城以北,六盘山以西是春麦区,麦田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10%以上;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麦田面积占麦田总面积60%以上,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冬麦区,麦田面积占麦田总面积20%以上,是我国商品小麦的主要基地。
我国种麦区域虽然很广,但麦田比较集中的只有十几个省。这些省(区)是: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陕西、甘肃、山西、四川、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这些省(区)的麦田,约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90%左右。
几年来,由于农业合作化和农业技术的改进,小麦生产水平有了提高,在1956年,小麦就提前超额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面积超过2.2%,单位产量超过2%,总产量超过5%。


第4版()
专栏:

一面镜子
本报记者 茀君 祥仁
安徽省阜南县去年种麦由于提早准备,适时播种,从种到收始终掌握了主动,今年麦季获得全面大丰收。据初步估计,全县的小麦和大麦平均每亩可收二百多斤,比去年单位面积产量增加64%,比1949年初解放时的单位面积产量增产二倍半。有四十二万亩丰产麦,平均每亩可收三百五十斤,其中有一万多亩每亩可收五百斤到一千多斤。这样大面积的丰产,在阜南县是从来没有过的。
阜南县位于淮河北岸,在历史上是个多灾的地区。年雨量有八百到一千公厘,但分布却极不平衡,夏季雨量占一半以上,而秋季雨量很少,因此这个县经常是先涝后旱。过去,阜南县虽然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谚语,但是因为常遇夹秋旱,而且劳畜力不足,实际上大部分耕地不能做到寒露种麦,往往是八月种到腊,要拖七个多月。由于播种不能适时,加上耕作粗放,这个县的小麦产量一向很低。解放前平均每亩只能收六七十斤,解放后有了很大提高,但去年单产也只有一百三十多斤。中共阜南县委认真研究和分析了这个县的历史情况,气候和雨量等自然情况。并着重分析了1954年和1955年的教训。这个县在1954年秋季,因为遇到夹秋旱,又忙于生产救灾,麦子种得很迟,一直种到12月,以后由于加强管理多施肥,麦子长得很好,可是第二年当麦子正在旺盛成长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遇到严重的西南风,因为季节已到,麦子被热风吹枯,原来估计每亩可收一百斤,实际只收八十斤。经看不经收的原因何在?主要是种迟了。1955年秋季又是夹秋旱,抗旱种麦,一直拖到12月。这一年,麦子也长得很好,可是第二年春季、普遍发生黄疽病,由于种得迟,麦秆不硬,大部又是本地麦种,抗病力极弱,结果每亩只收二、三十斤。根据历年来的教训,县委研究以后得出的经验是:提早准备,适时播种,是小麦能否丰产的首要关键。
去年,阜南县委对秋种抓得特别早,决定彻底扭转过去种麦种得迟的被动局面。早从夏收时起,县委就布置全县选留良种,开始注意做种麦的准备工作。8月份,县委对整地保墒,检查种子,及时送粪,检查畜力和农具,全面作了安排。到9月中旬,下了一场小雨,县委立即动员突击抢耕保墒,这时正当秋收,一般都做到了边收、边耕、边耙。由于一部分畜力要用于秋收,畜力不足,为了保墒不失时机,全县曾动员十万多人拉犁拉耙,使一百多万亩耕地保了墒。9月下旬,县委再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进一步具体安排和检查秋种准备工作,做好劳力、畜力、任务、墒情的排队,算了种子和肥料的账,又对农具进行大检查。这样,在9月底以前,全县秋种的准备工作就已全部做好,一开始就掌握了主动。去年秋季有两个多月没有下透雨,又是夹秋旱。为了保证适时播种,全县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抗旱抢种运动。在10月5日到9日五天中,县委连续召开三次电话会议和广播会议,及时批判了墒情较好地区的麻痹思想和墒情较差地区的畏难等待思想,指出立即投入战斗,一定要保证在寒露前后到霜降以前把麦全部种好。在抗旱抢种运动中,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同甘共苦,县委书记、县长都亲自带头,参加抗旱。由于全县总动员,艰苦奋斗,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种麦一百五十多万亩的任务,不但胜利战胜了干旱,而且比往年提早了十天到半个月,保证做到了霜降前适时播种。
阜南县去年种麦不仅特别注意抓住适时播种,而且注意深耕细作,彻底改变了过去耕作粗放的习惯。去年全县大力推广了新式农具、双轮双铧犁就有五千八百多部。过去阜南县翻犁麦地是“犁无三寸土”,去年大量用双轮双铧犁以后,一般可耕到四寸半到五寸深。全部麦地约有40%耕过两遍,10%耕过三遍。过去阜南县种麦很少施肥,去年种麦上的基肥每亩有一百二十担。在麦子成长期中又分期追了一次肥,其中丰产地追肥达四次,总计施肥量每亩达四百担,如与1956年相比,增加了三倍以上。在麦子成长期中,全县农民又及时进行了防霜、防虫、防病的斗争。3、4月份,全县曾动员二十多万人两次点火防霜,并在七十多万亩麦地里扑灭水金针虫,红蜘蛛等虫害。4、5月份,全县又动员二十多万人在一百多万亩麦地里普遍防治了秆锈病。
阜南县委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从今年麦季的全面丰收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小麦适时播种的好处。适时播种的小麦不但因为种得早,成熟期早,颗粒饱满,而且因为种得早,长得壮,抗病力很强。如今春发生秆锈病的时候,适时播种的良种小麦因为麦秆健壮,发病率只有6%到25%,而有些种得迟的本地种小麦,由于麦秆嫩弱,发病达到100%;这位负责人说,阜南县的夏收即将全面开始了,为了及早准备今年秋季种麦,县委对田间选种已作了具体布置。


返回顶部